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水文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

水文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09 22:09:56

A. 氣象災害,水文災害,地質災害各有哪些

氣象災害 :極端天氣 雪災 颶風 暴雨等
水文災害: 洪水 河流潰壩 礦井突水等
地質災害: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地裂縫等

B. 氣象災害,水文災害,地質災害各有哪些

氣象;暴雨,颶風,雷暴,乾旱,梅雨,暴雪,冰雹,霜凍,凍雨。水文;洪水,洪澇。地質;泥石流,山體滑坡,火山爆發,地震,

C. 氣象災害包括水文災害嗎

水文災害不是氣象災害。洪澇是由於連續暴雨等氣象因素引起的,屬於氣象災害。水文上的應該是洪水吧,比如泄洪等引起的。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

D. 風暴潮是水文災害還是氣象災害

水位災害包含復海洋災制害。

海洋災害是周期從幾小時至幾天不等,伴有狂風巨浪,可引起水位暴漲、堤岸決口、農田淹沒、 船毀房摧,是沿海地區的嚴重自然災害。而還有喲個定義就是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或激烈變化,導致在海上或海岸發生的災害稱為海洋災害。海洋災害主要指風暴潮災害、海浪災害,海冰災害、海霧災害、颶風災害、地震海嘯災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災害等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屬於海洋水文災害。水文災害包含洪水、內澇、巨浪、風暴潮,指一切與水文有關的災害。涵蓋面比海洋災害大。
凌汛是氣象災害。氣象災害是按照「漫天洪水」「赤地旱荒」「狂風肆虐」「低溫寒害」「雪崩、凌汛、冰雹」「霧害」「雷電災害」七種氣象災害分類。
水土流失是地質災害。
自然的地質災害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這五種為主。
人為地質災害包括坑道冒水、地面沉降、濫伐森林引起的洪水泛濫、地表荒漠化等。
所以水土流失屬於地質災害中的人為地質災害。

E. 松嫩平原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

地質:地震
氣象:乾旱
水文:洪水,漬澇
生物:蝗災

F. 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有哪些

氣象災害主要是寒潮,台風(颶風或強熱帶風暴),暴雨洪澇,乾旱,沙塵暴等。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泥石流等。

G. 水文災害的定義是啥 專業點的答案

水文災害是指水圈水體異常變化產生的災害,即水圈水體性質、水量和運動異常形成的災害。

H. 8.地理問題 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 氣象災害-寒潮 洪水 乾旱 水文災害

八年級地理期末測試試題
一、選擇題(1——30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選擇的答案填入題後的表格中。每題2分,共60分)
我國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遼闊的疆域,眾多的人口,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們為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1——7題:
1.從世界看中國,我國位於
A.東半球 南半球 B.亞洲東部 太平洋西岸
C.西半球 北半球 D.亞洲南部 太平洋西岸
2.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個數分別有
A. 24、5、3、2 B. 23、5、4、2 C. 23、4、5、2 D. 22、6、4、2
3.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苗族 C.藏族 D.壯族
4.下列國家與我國接壤的是
A.日本 B.印度 C.泰國 D.韓國
5.在世界各國中,我國陸地領土僅次於
A. 俄羅斯和美國 B. 俄羅斯和加拿大 C.加拿大和美國 D.美國和巴西
6.我國最大的島嶼是
A.海南島 B.台灣島 C.釣魚島 D.崇明島
7.我國13億人口日,定為2005年1月的
A.2日 B.4日 C.6日 D.8日

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對我國的的氣候和河流的特點都產生重要影響,也給各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請放飛你的思維完成8——24題:

8.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爾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達木盆地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 B.華山 C.廬山 D.黃山
10.800mm等降水線經過我國的
A.巫山——長江一線 B. 秦嶺——淮河一線 C.南嶺——珠江線D.陰山——海河一線
11.下列是被稱為我國長江上「三大火爐」的是
A.上海、重慶、南京 B.武漢、重慶、南京 C.九江、重慶、南京 D. 成都、武漢、南京
12.下列不處在季風區的城市是
A.廣州 B.北京 C. 烏魯木齊 D. 西寧
13.我國大多數地方降水多集中在
A.3——7月 B.4——8月 C.5——9月 D.6——10月
14.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省級行政區是
A.河南 B.福建 C.上海 D.山東
15.人們常說「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的地區是
A.四川 B.青海 C.新疆 D.甘肅
16.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
A.長江 B.黃河 C.淮河 D.額爾齊斯河
17.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A.長江 B. 額爾齊斯河 C. 黃河 D. 塔里木河
18.夏季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是
A.漠河地區 B.新疆地區 C. 內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9.治理黃河的根本是
A.開發中上游的水能資源 B.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C.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 D.黃河下游控制泥沙流入
20.關於我國四大高原特徵敘述,比較正確的是
A.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廣泛的分布著疏鬆的黃土
B.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岩溶地貌分布廣
C.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多大河發源地
D.雲貴高原一望無際,多優良草場
21.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風活動不穩 B.夏季風不穩定
C.地形復雜多樣 D.緯度差異大
22.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
A.氣溫 B.降水 C.活動積溫 D.溫差
23.下列山脈是南北走向的是
A.天山 B.秦嶺 C.橫斷山 D.太行山
24.華北平原主要是由
A.黃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B.淮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C.海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D黃河、淮河、海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比較大,但分布不均,人均佔有量小。因此,我們要樹立科學的資源觀,做到合理利用、節約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努力做到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結合你平時積累的知識,請你完成25——30題:

25.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的土地類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旱地
26.我國水田與旱地的分布大致的分界線為
A. 珠江——南嶺一線B. 長江——大別山一線 C.秦嶺——淮河一線D. 海河——太行山一線
27.下列哪一組全部屬於非可再生資源
A.煤礦、天然氣 B.土地、石油 C.水、鐵礦 D.森林、銅礦
28.南水北調工程是將長江水調到
A.東北、華北 B、華中、華南 C、西北、華北 D、西南、東南
29.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由南到北排序正確的是
A.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漢平原
B.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區、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區
30.作為我國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地區是
A. 珠江流域 B.長江流域 C. 黃河流域 D.海河流域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讀圖、填圖、搜集相關地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准確的語言歸納一些地理現象、成因、規律的結論的能力,是我們學習地理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們已經基本具備了這些能力,相信你可以運用你所學習的知識和已經具備的能力,能夠完成下列問題:
31.讀「中國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山脈名稱:① ② ③
(2)盆地名稱:④ ⑤ ⑥
(3)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是 山;大興安嶺東側為 平原
(4)我國地形地勢的第一階梯上的主要地形區為 ,平均海拔 米以上

32、讀「長江幹流示意圖」,請完成下列問題 (10分)
(1)支流的名稱:A、 B、 ; 湖泊的名稱D、
(2)將要建成的我國最大的水電站的名稱:C、
(3)城市的名稱:H、 G、
(4)城市E位於我國發達的 經濟發達地帶和 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城市F為 省的行政中心。
(5)長江上中游分界地點為

33.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圖中A、B、C分別代表我國三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1)A是溫度帶中 帶和 帶的分界線;在A線的以南主要糧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在A線以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圖中
的 (字母);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分界線是圖中的 (字母)。
(3)我國三大棉區是新疆、 、

(4)在圖上用符號「◎」畫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太湖平原的大致位置
34.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我國地勢有什麼特點?這一特點對我國的氣候和經濟有哪些有利的影響?(3分)

(2)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有什麼特點?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什麼?(3分)

(3)小王是南京人,春節期間准備到西安去旅遊,假如你是小王的最好朋友,請你幫助他(她)選擇至少二種交通方式及交通線路供他(她)選擇(4分)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測試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30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選擇的答案填入題後的表格中。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B B B C C A B B C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C C B C C D C C A C B C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每空1分,共10分)
(1)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2)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2) 太行山、東北
(4)青藏高原、4000
32. (每空1分,共10分)
(1) 嘉陵江、漢江、鄱陽湖
(2) 三峽 (3)武漢、重慶
(4)長江沿岸(沿江)、長江三角洲、江蘇 (5)宜昌
33、(每空1分,共10分)
(1)溫暖、亞熱、水稻、油菜、甜菜
(2)B、C (3)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34、(共10分):
(1)、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1分);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1分);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河內地經濟聯系 (1分)
(2)、我國冬季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氣溫相差很大(1分;)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1分;)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地遞減(1分)
(3)、提供五種供參考(只要選擇的是正確合理的可以給分,每選一種交通方式及交通線路2分,共4分)
①航空:乘飛機從南京飛往西安;
②鐵路:從南京乘火車走京滬線經徐州轉乘隴海線到西安;
③水運、鐵路:從南京乘輪船沿長江航線到武漢,轉乘火車走京廣線到鄭州,換乘隴海線到西安;
④水運、鐵路:從南京乘輪船沿長江航線到重慶,轉乘火車走成渝線到成都,換乘寶成線到寶雞,換乘隴海線到西安;
⑤公路:乘汽車從南京到西安
請採納。

I. 水文災害有哪些

水文災害應該是指由於徑流原因而導致的災害,如洪水,澇災,凌汛等。

J. 氣象災害有哪些

我國氣象災害的種類


◆旱災 是我國一種主要的氣象災害。在一些地區雖有一定的水分條件,甚至降水豐富,能夠滿足大量人口與經濟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較長的時段(幾個月甚至幾年)降水異常偏少,以致於不足以維持該地區人們的生活與生產需要,造成經濟損失,甚至人員死亡的事件,這就是旱災。旱災分布很廣,不僅是多雨地區的嚴重自然災害,甚至在半乾旱地區也是嚴重的自然災害。

旱災是我國占第一位的氣象災害,影響面最廣、最為嚴重。旱災在我國分布雖廣,但程度並不同。相對來說,我國華北地區、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災最為頻繁。

旱災還可引起一些次生災害,如引起農林災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災和病蟲害;地質災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澇 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我國古代典籍中通常將連續的大、暴雨記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絕」即為連續的大暴雨。雨澇是氣象災害之一,它是長期降水或瞬時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產生的大量積水造成山洪暴發、河流泛濫、內澇洪水,從而使莊稼歉收或絕收、交通及通訊受阻、海難、人畜疾病及傷亡,這種災害叫做雨澇。

我國是世界上出現暴雨較多的國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強度較大。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往往在幾天內降雨量就達到或超過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因此雨澇的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間性。雨澇主要影響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尤其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陵山以東地區。我國西部少雨,僅四川是雨澇多發區。我國雨澇時間分布特點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澇的次生災害有:農林災害中病蟲害;地質災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災害中的洪水、內澇、巨浪、風暴潮。

◆熱帶氣旋 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空的氣旋性渦旋。因發生的地域不同,名稱也不同。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叫「台風」;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東部的叫「颶風」;發生在印度洋、孟加拉灣的叫「熱帶風暴」;澳大利亞稱熱帶氣旋為「威力·威力」。根據中國氣象局的規定,我國把「台風」改稱為「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盡管在各地的名稱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卻是相同的。它不僅以巨大的風速人類的生命財產,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風暴潮也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因此它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天氣系統。

全球每年的熱帶風暴(包括台風和颶風等)大約有60多個,其中約76%發生在北半球。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熱帶氣旋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約有7個熱帶氣旋在我國登陸,主要影響太行山——武夷山以東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及海域。

我國古代把台風稱為「颶風」。它是我國沿海地區降水的主要來源,也是風災、澌潮災和水災的主要來源。因此,熱帶氣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一次熱帶氣旋過程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緩解。害的一面是,熱帶氣旋有許多次生災害,如地質災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災害中的洪水、內澇、巨浪、風暴潮。

◆寒潮與冷凍災害

·寒潮: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聚積在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迅速南下,入侵我國,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冷凍等災害發生。這類天氣過程稱為寒潮或強冷空氣。寒潮是從9月至來年5月影響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而災害嚴重的季節是春、秋二季。

·冷凍災害:當氣溫異常降低時,往往造成人及動植物的傷亡和許多物體的變形、斷裂等而引發一些事故,並導致人畜傷亡及經濟損失,這種現象稱為冷凍害。

冷凍害也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可分為冷害和凍害

┄凍害:指近地面空氣溫度從0?C以上驟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當一段時間的平均最低溫度低於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動植物傷亡和經濟損失。

凍害包括積雪(雪災和白災)、凍雨(雨凇)、霜凍害、積冰、凍害等5種。

┄冷害:指農作物在生育期間遭受低於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溫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農作物生長期延遲,導致農業減產。冷害包括低溫害、倒春寒、寒露風等。

我國冷凍災害的特點:發生范圍廣、季節性和時段性強、地域性強。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溫連陰雨,又稱「倒春寒」;東北地區夏季低溫冷害;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後低溫冷害,又稱「寒露風」。

冷凍害的次生災害有農林災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災害中的水污染;地質災害中的沙漠化。

◆風颮災害

風颮災害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風、龍卷風、雷暴等強對流性天氣造成的災害。這種災害易引起山洪暴發、交通通訊受阻、人畜傷亡、交通事故、災難和火災等問題。

風颮災害的特點是突然出現狂風暴雨或冰雹,來勢迅猛,危害時間短,影響范圍小(有的人也稱它為局地風暴),但破壞性很大。

風颮災害造成的災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風災(包括雷雨大風和龍卷);二是雹災;三是暴雨洪澇。當形成災害時常常都有,但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時三並重,有時二種或一種災害為主。

除了旱災、雨澇、熱帶氣旋、冷凍和風颮等主要災害外,我國還有一些危害僅次於上述災害的氣象災害。

暴雨是種重要的氣象災害。它不僅是產生洪水災害的原因,而且還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原因。我國是一個暴雨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一般說,年雨量較大的南方的暴雨頻次遠高於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條件不如南方,雨水匯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災害也更為嚴重。

我國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風盛行期間。特別是冬、夏季風的鋒面的雨帶和台風是直接引發暴雨的重要天氣系統。

·高溫和乾熱風

我國夏季比同緯度地 區氣溫明顯偏高,高溫也常常是一種嚴重的災害。如果把氣溫大於35?C作為炎熱日,那麼我國東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現炎熱日。其中東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緯26~30?之間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許多地方超過40天。特別是在南方,盛夏高溫高濕往往同時出現,這就更加阻礙人體汗液揮發,因而更覺悶熱難當。近幾十年來,城市的熱島效應更增加了熱害的嚴重性。

高溫天氣容易讓人感覺不舒服,以至引發多種疾病,尤其是對露天作業和年老多病的人來說危害更大。容易造成中暑、機體失調,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死亡。高溫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造成的危害稱為熱害,這種危害常常造成農作物減產。

乾熱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熱害,它是高溫低濕與一定風力組合而成的綜合性農業氣象災害。乾熱風一般出現在春末夏初我國北方麥區小麥灌漿乳熟階段至臘熟前期,可以造成農作物減產或品質下降。

·白災和黑災

白災與黑災是我國冬季北方牧區嚴重的自然災害。白災是降雪過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無法放牧就食而引起的災害。黑災是降雪過少,乾旱無水所產生的災害。

我國牧區白災主要發生在10月至次年4月份,尤以11月份和3~4月份發生頻次多,危害重。而它影響的牧區主要有內蒙古高原牧區、青藏高原牧區、新疆北部山區和祁連山牧區。

黑災主要發生在我國牧區的無水冬牧場。這種牧場因牧草生長季節無水飲用而無法利用。只有在冬季形成穩定積雪後才能利用。因此無積雪或少積雪的年份,因牲畜吃不上雪,在這里放牧會遇到災害,就形成了黑災。黑災發生的牧區以我國西部的牧區居多。

·低能見度災害

霧是由於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小水滴(直徑2~15微米)匯集在帖地面氣層中,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現象。在大霧出現時,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100%。因此,我國有霧的地區大都在東南部降水較多的濕潤與半濕潤地區,西北的乾旱與半乾旱區則很少見。

我國霧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而四川省重慶市是多霧的城市,每年平均有69個霧日,最多一年達148天,被稱為「霧都」。

由於我國主要霧區位於人口較多的濕潤與半濕潤地區,這里也是交通運輸最為頻繁的地區,這就使得霧成為因能見度下降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最嚴重的氣象災害。

大沙暴是大風造成的惡劣天氣現象。大沙暴使大量的塵土捲入空中,能見度急劇下降,幾米外不辨人影。它是嚴重的自然災害,能捲走表土,破壞農田,吹走人畜,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大沙暴屬於風沙的一種。風沙包括沙塵暴(能見度小於1公里,大氣混濁)、揚沙(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大氣混濁)、浮塵(是塵土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日色晦暗,無災害的大氣現象)。大沙暴多以乾旱地區為主。風沙吹走地表肥沃的表土,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大雪暴在我國除南嶺以南及雲南大部分地區外,各地都可能出現。出現大雪暴時,滿天雪花,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下,加上地上積雪一時無法融化,嚴重影響交通運輸。此時,不僅機場關閉,公路、鐵路運輸也可能中斷,城市內的交通運輸也要受到嚴重影響。牧區若發生大雪暴,往往造成與外界的聯系及供應中斷,人畜缺少食物,因飢寒導致疾病甚至死亡,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及不正常地使用化學物品(如氟,各種農葯),從而又出現一些新的氣象災害,如酸雨、大氣污染;加重了一些已有的氣象災害,如溫室效應、城市熱島、El Nino和La Nina、高溫熱浪、紫外線輻射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