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超硬材料
1.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2. 考研石油地質勘探類與地質礦物類哪個專業相對較好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考研方向1:礦產普查與勘探
「礦產普查與勘探」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該學科以各類固體礦產和流體礦產為研究對象,以礦產資源預測、勘查、評價及開發利用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為研究內容,以地質、資源、環境、技術、經濟綜合效益最優化為研究目標,為21世紀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培養高層次的礦產地質技術人才。
專業方向:
01油氣藏形成與分布
02含油氣盆地分析
03油氣資源評價
04油氣田勘探工程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國土資源、地質勘探的設計研究院等從事勘察、設計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單位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考研推薦院校: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長江大學、長安大學、大慶石油學院、中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考研方向2: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介紹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組成的。而岩石是由許多礦物組成的。當岩石由有用礦物組成時,就構成了礦石或礦床。本專業是研究地球物質組成及其演化的一門學科。
本專業要求碩士研究生較好地掌握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基本理論及實驗測試技能和研究方法。熟悉本學科領域的有關理論、技術方法及其應用的新發展、新動向,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從事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
01 沉積地質與沉積礦產
02 層序地層學
03 沉積學與岩相古地理學
04 環境礦物學
05 應用礦物學與成因礦物學
就業方向
該專業主要是為工礦企業、工程建設部門和管理部門,特別是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研究院(所)、機關學校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畢業生可到國土資源、礦管、礦山、土地、石油、水利、水資源、交通、環保、城建、珠寶等行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相關教學工作。
考研推薦院校:
該專業首選院校有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此外,較好的院校還有西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長安大學等。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考研方向3: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空間分異特徵、形成與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在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中,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一道,屬於地理學的二級學科。作
自然地理學專業培養具有地球表層系統科學研究能力、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質、朴實的作風與較深的文化素質修養的研究、教育、規劃與管理專家。
本專業要求碩士研究生掌握自然地理學及有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野外工作及實驗技術,了解本領域的研究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專業方向:
01海岸帶研究
02地貌、地表過程與環境演變
03陸地水文與水生態
04土壤與土地資源研究
05氣候與全球變化
06資源生態學
07環境地理與景觀生態學
08土地利用/覆被變化
就業方向:出版社、高校、國家和地方的國土資源部門、地質單位、礦業單位、科研部門。
考研推薦院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新疆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考研方向4:地質工程
地質工程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以原二級學科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為主體,相互交叉滲透發展起來的,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地質工程領域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質工程要求學生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了解地質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解決地質工程有關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研究方向:
01鑽掘工程與鑽掘機械;
02基礎工程;
03非開挖施工技術;
04地質工程數值模擬與信息系統;
05地質工程中的力學問題;
06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方法;
07工程區域穩定性評價;
08多元勘查技術方法與應用;
09地熱工程;
10超硬材料。
3. 我是今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的新生,請問各位學姐學長們 我大概會被分在哪個公寓呢
宿舍在新峰公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1.簡要概述
坐落於東湖之濱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是以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及安全工程學科為特色的重要的工程人才培養基地,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實驗設備和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多年來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高質量人才,並為我國的城市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等做出了突出貢獻。
2.師資隊伍
全院教職工16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19人、教授36人,副教授41人。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學科點6個,碩士學位學科點9個,其中「地質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和「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985專項)」重點建設學科,「岩土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有8個本科專業(專業方向)和1個基礎學科,其中「勘查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為國家特色專業。自「十五」以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等各類科學研究與開發項目近2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餘項,公開出版中外文科技著作30餘部,授權專利30餘項。在校本科生1900多人,研究生600多人,工程碩士600多人。學院下屬有岩土鑽掘與防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中心、湖北省岩土工程技術中心、湖北省岩土鑽掘共性技術推廣中心、湖北省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實驗室(中心)。
3.學術平台
工程學院下設4個系、1個教學部、1個實驗中心: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系、土木工程系、勘察與基礎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力學教學部、工程學院實驗中心。設有專業科研機構12個:勘察建築設計研究院、爆破開發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城市地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室、鑽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區域環境與災害防治研究中心、地鐵與隧道工程研究室、掘進工程研究所、地質災害治理研究所。 工程學院正形成以地質工程學科群與岩土工程學科群為龍頭的,集教學、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學科綜合優勢。其研究范圍己涵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礦產能源勘探與開發、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安全技術及工程等領域。學院的建設目標是在本世紀初,辦成在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影響的,集教學、科研、開發於一體的重要的工程技術人才與學術研究基地。
4.人才培養
學科專業工程學院除招收國家正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外,還可為社會提供各種繼續教育服務,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和成人本科、成人專科升本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省部級重點學科:安全工程、岩土工程博士學科點: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地下建築工程、鑽井
4. 有誰知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什麼時候能出來十萬火急。謝謝各位呀。
是要考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嗎?
每年的目錄好象都差不多吧
分析化學就是化學專業的考試內容,選擇導師決定你的研究方向。既然是准備搞分析,那就考分析啊,再在無機和物化裡面選一門就可以了。
一、化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有機合成
02有機、無機納米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03有機及高分子化學
04無機化學
05分析化學
06物理化學及計算化學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647無機化學或648物理化學
④468有機化學或838分析化學
二、礦物材料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新型礦物功能材料
02納米礦物材料
03礦物復合材料
04晶體結構與晶體化學
05環境礦物材料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610高等數學或646材料晶體學
④467材料學概論
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研究方向
01功能材料
02復合材料
03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
04生態環境材料
05超硬材料
06材料的晶體結構和晶體化學
07功能高分子材料
08材料表面與界面
09材料物理與材料化學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2數學二
④422高分子化學或467材料學概論
四、應用化學
研究方向
01分子模擬與材料設計
02功能材料
03油田化學
04電化學工程
05精細化學品開發與應用、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2數學二
④468有機化學
5. 「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項目及其成果簡介
(一)項目來源及研究目的
安徽是資源儲量的大省,具有得天獨厚的成礦地質條件。它地處華北、揚子、大別山三個板塊結合帶,在華北、揚子兩個板塊結合縫上,馳名中外的郯廬斷裂自北向南縱穿全省,是全國19個成礦帶之一的長江中下游銅鐵多金屬成礦帶。為了進一步加快深部找礦步伐,安徽省地礦局313地質隊於2008年4月向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安徽省地礦局申請「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項目立項,2009年被列入安徽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編號:09010301015)。
該項目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深部礦體勘探速度、勘探靶區精度、地質成果的准確性,為加速我國尋找隱伏礦與開拓深部「第二找礦空間」提供技術支持。主要任務是通過研發鑽探設備及機具、鑽探方法、取心方法、鑽孔護壁、高效長壽鑽頭等技術,解決深部鑽探效率問題;通過研究受控定向鑽探技術解決深部陡礦體和異型礦體、地表障礙物下部礦體勘探難題;通過鑽孔攝像及定向取心技術完成鑽孔地質信息採集,由單孔獲取岩礦層參數的任務。歷經近四年的研究、試驗,再研究、試驗與完善,於2012年底結題,通過鑒定驗收。
(二)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
「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項目由安徽省地礦局313地質隊主持承擔,合作單位有: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無錫探礦工具廠、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張家口探礦機械廠等,同時聘請了國內部分資深專家作項目指導。
「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項目指導思想是,結合我國深部找礦技術需要,充分集成國內探礦技術優勢,實行產、學、研、用相結合機制,以縮短研究周期,加速成果轉化。項目的總體思路是:符合我國國情,以野外生產需求為中心,要求研究成果適用性好、可靠性強,易推廣應用,且具有先進性、創新性,有自主知識產權。該項目共分4個課題:
課題一:分體塔式全液壓動力頭鑽機及高強度繩索取心鑽桿研製
(1)分體塔式全液壓動力頭鑽機(FYD-2200型)
1)鑽機實行分體結構設計,改變深孔鑽探車載、桅桿式結構存在的弊端,以適應山區、丘陵、農田等道路較差的地區運輸;
2)提升鑽具設計為高塔形式,以增加立根長度;
3)鑽機實現無級變速,增加調速范圍;
4)鑽機長行程(4.8m)設計,以增加回次進尺長度;
5)鑽機動力頭卡盤設計為卡瓦夾持和頂驅式兩用結構;
6)鑽機操作系統實現參數數字化,塔上操作可視化及鑽探現場遠程監控。
(2)高強度繩索取心鑽桿
1)鑽桿及接頭優選國產高鋼級無縫管材,進行特殊熱處理,以增加強度和耐磨性滿足3000m以內孔深鑽探要求;
2)鑽桿螺紋副設計為特殊形式,以增加抗扭、抗拉、防脫和密封性;
3)採用成型精密刀具加工鑽桿接頭螺紋,以提高螺紋加工精度。
課題二:鑽孔攝像及定向取心技術在地質勘探中的應用研究
(1)鑽孔攝像技術
1)實現360°孔壁數字成像、無縫拼接及高清晰度虛擬鑽孔岩心圖顯示;
2)具有深孔內信息傳輸與數字分析處理功能;
3)運用鑽孔攝像技術在單孔中解析岩礦層產狀。
(2)定向取心技術
1)研究垂直孔、傾斜孔岩心定向系統,以擴大定向取心技術應用范圍;
2)設計恆壓岩心列印裝置,保證可靠的導向鑽進和平衡反扭矩效果;
3)研究水壓力平衡,提高機械倉密封的可靠性;
4)研究孔底岩心列印控制裝置,實現電機工作狀態的自動控制;
5)研製微型金剛石鑽頭,以保證定向取心器孔底列印可靠性;
6)研究定向取心技術,在泥漿護壁鑽孔中解析岩礦層產狀。
課題三:鑽孔設計與軌跡動態監控技術研究
1)鑽孔彎曲規律分析,預測待鑽鑽孔的軌跡形態變化規律;
2)鑽孔軌跡設計及鑽孔軌跡形態繪制;
3)鑽孔軌跡空間位置計算及中靶精度預測;
4)探礦、地質綜合設計書編制;
5)鑽孔綜合資料整理及其電子文檔自動生成;
6)鑽孔軌跡三維可視化動態顯示。
課題四:深部岩心鑽探鑽進工藝方法研究
1)關鍵裝備優化選擇與配置;
2)鑽孔結構及套管設計;
3)特殊地層鑽進取心技術;
4)高效、長壽命金剛石鑽頭研製與使用;
5)泥漿與護壁技術;
6)鑽孔軌跡控制技術;
7)孔內事故預防與處理;
8)鑽頭成本與技術指標分析。
(三)項目研究主要成果
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項目按任務書設計要求完成了FYD-2200型分體塔式全液壓動力頭鑽機及配套機具、高強度繩索取心鑽桿(N、H系列,施工深度3000m以內)、地質勘探鑽孔攝像及定向取心技術、鑽孔設計與軌跡動態監控技術、深部岩心鑽探鑽進工藝方法的研究與開發。完成了「江淮下游新生代晚期環境變化研究」與「湖北神農架晚期第四紀環境研究」不擾動樣環境科學鑽探孔、「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WFSD-3孔、「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ZK1725孔等科學鑽探試驗孔,國家深部探測3000m科學鑽探「華南於都 贛縣礦集區科學鑽探選址預研究」NLSD-1孔與「華東廬樅盆地科學鑽探選址預研究」LZSD-1孔、安徽壽縣正陽關鐵及多金屬潛力資源預查項目和滁州明光鹽礦勘探孔等深部找礦鑽孔的鑽探任務,並在安徽霍邱鐵礦、金寨沙坪溝鉬礦、泥河鐵礦、廬樅鐵礦、琅琊山銅礦以及山東、浙江、江西、甘肅、四川、北京、上海等地不同地層、不同口徑、不同鑽進方法的深孔地質找礦和科學鑽探中加以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項目研究共獲得8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項)、1項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項目四個課題全部通過國內外科技查新及安徽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專家技術鑒定。項目全面總結的小口徑深部岩心鑽探工藝及配套機具體系,對地質岩心鑽探、科學鑽探、環境地質勘探、水文地質水資源勘探施工等項目具有指導意義。項目研究成果總體評價為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6. 中國地質大學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怎麼樣
首先,告訴你這個專業在地大還不錯,分比較高。至於說什麼努力了就能感到什麼快樂啊,這個是肯定的,不管什麼學校和專業都是。但是,極少數很努力,大部分將就的過,還有幾個掛n科的。
7. 李波的近年科研
1.「海洋勘探設備與儀器」創新團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負責。在研;
2.海底沉積物熱導率的多通道測量技術,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題課題,負責。在研;
3.天然氣水合物的熱流原位探測技術,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子課題,第二負責。在研;
4.海洋鑽探升沉平衡補償鑽進技術,無錫金帆鑽鑿設備有限公司,負責。在研;
5.「金屬切削機床」網路課程,中國地質大學,負責。在研;
6.滲透壓力作用下復合層狀岩體變形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三。完成;
7.液壓擰管機的開發,武漢金地鑽探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完成;
8.海底探測設備數控單元技術改造,地調項目,第二負責。完成;
9.超硬材料製品性能參數檢測分析專家系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負責。完成;
10. 1500M全液壓鑽機,武漢金地鑽探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完成;
11. 海底探測設備PC軟體技術改進,地調項目,負責。完成。
近年發表論文情況
1.Modeling and Design of Hydraulic driving Hobbyhorse Clamp Holder,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2010,第一作者;
2.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piezocone penetrometer,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2010,通訊作者;
3.The Design of a hydraulic pipe-wrenching machine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rilling,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2010,通訊作者;
4.基於熱敏電阻的多通道高精度溫度測量系統,儀表技術與感測器,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
5.三缸單作用泥漿泵空氣包氣囊體積的計算方法,煤礦機械,2008年第04期,第一作者;
6.多功能摩擦磨損實驗機的研製,製造技術與機床,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7.深孔岩芯鑽機用取芯絞車的電液控制設計,礦山機械,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
8. 中國地質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是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其工業工程專業很好的。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入選「111計劃」、「卓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截至2013年10月,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初步建成。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等兩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被列為自然科學、理學A級以上學校。學校現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2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有17個學院(課部)、60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碩士學位授予點12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有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藝術碩士(MFA)、法律碩士(J.M)、資產評估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9個專業工程領域。2005年,新增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博士點,在文科博士點申報方面取得了突破。
9. 高分介紹研究生地質工程專業
礦山地質抄工程學科是將襲地質科學應用於礦業工程的邊緣學科領域,本學科將為全國礦業生產、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培養能夠運用地球科學基礎理論,解決危機礦山資源勘查、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等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礦山地質高級人才。本專業的設置有利於采礦工程重點學科的穩定發展,有利於培養礦業工程和地質科學交叉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領域將涵蓋現有碩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工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理學)、岩土工程(工學)和地質工程(工程碩士)等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礦山地質工程學科點以資源工程系等為組織基礎,與礦產普查與勘探、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采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