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等級
A.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勘探與分析
由於注漿截流防治礦井水害技術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所以在確定是否採用注漿技術之前必須進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施工工程地質條件的勘探與分析。勘探與分析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水害形成的地質構造因素和人為工程活動因素、水害形成的層位、含水層岩性、突水水源、礦井充水補給通道的性質及其分布范圍、最大突水量、穩定突水量、過水通道內或突水口處的地下水流速、靜水壓力等。只有弄清這些問題,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注漿堵水技術與工程方案。
(1)查明礦井所在地區造成礦床充水的充水水源及其賦存條件、控制礦井水害的主要因素及其變化規律,用以進行綜合防治水技術路線的分析比較,以決策總體治水方案。
(2)查明礦井局部地區水文地質結構與礦井充水條件,用以決策防治水工程的具體布設和工程的經濟可行性分析,避免工程宏觀規劃布設不當,影響防治水效果或造成工程浪費。該階段應重點查明礦區和采區主要構造單元的特徵,陷落柱和斷層顯現規律及其斷距、產狀要素,小構造特徵等;查明施工地段岩層的岩石成分,岩石可鑽性等級,岩石的裂隙性特徵、孔隙度或者裂隙張開性與切穿性;查明含水層特徵、厚度和賦存深度,地下水的靜水壓力水頭,含水層的滲透系數等。查明地下水的礦化類型和程度,硬度、酸度指標,對水泥和金屬侵蝕的類型和程度,地下水化學成分隨深度的變化規律等化學特性。
(3)查明工程施工條件,包括查明施工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運輸施工條件、材料供應條件、採掘工程條件等,確定防治水工程要求達到的精度,以便進行施工程序與施工工藝方法的設計。查明礦區和采區的地理位置和行政位置、地表地形、區域水文網、當地的氣候條件;查明區域的經濟狀況,運輸、電站、供水和供熱源,以及當地現有的適於制備止水漿液的建築材料。
B. 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怎麼分析
工程地質條件分抄析:
工程襲地質條件是指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條件總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地質作用、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幾個方面。
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對不同地區進行具體分析:
1、對工程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分析、評價。
2、對工程場地環境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在評價場地自然條件的同時,還應預測工程與場地的相互影響及可能引發的工程地質問題。
3、為設計提供地質參數。
4、根據場地地質條件,為設計提供工程措施意見。
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據分析地點具體特徵根據以上要素進行分析。
C. 在工程概況中為什麼要明確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條件
這些都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沒有這些內容就無法到地方政府部門比如建委和國土規劃局辦理選址意見書和征地許可證。
D. 工程地質條件的因素分類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
工程地質條件的因素分類: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相關書籍、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6)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類型,地下水補給類型,地下水位隨季節的變化情況。
(7)建築材料: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材料作為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降低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工程地質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地質因素,只有其中的穩定因素或工程建設產生的不穩定因素對工程建設運行構成或可能構成有害影響時才成為工程地質問題
E. 實習報告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怎麼寫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_網路迴文庫答
http://wenku..com/link?url=7Hnv6oVhlfja--U55SdOy__JotruDdW
F. 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分段劃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總體上從西往東,由復雜至簡單。具體劃分為:隴縣、千陽、鳳翔一帶,里程359+200~386+500、430+500~434+500、440+000~453+000。該三區段處於不同構造單元的接壤處,構造活動強烈,岩體風化破碎,有軟弱岩層,岩土工程地質性質復雜,此外,深切的黃土梁峁或中、低山,滑坡、崩塌發育,地質環境脆弱,人類活動較強烈,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此外,涇陽611+500~620+000里程段地質災害發育強烈,人類活動強烈,地質環境條件也復雜。
潼關747+000~760+000里程段: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坡陡溝深,大面積分布的黃土具濕陷性,水文地質條件較差,地質環境條件中等;西安、咸陽二支線(0+000~13+100及0+000~23+900)經過多種地貌類型,黃土具濕陷性,人類活動強烈,有地裂縫、崩塌和地震液化等地質災害。渭南支線0+000~20+700里程段,構造活動較強烈,以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為主,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較差,滑坡、崩塌、地裂縫較發育,人類活動較強烈,地質災害中等發育,地質環境條件中等。
其餘地區為河谷階地和黃土塬,地形平坦,構造形跡深埋於鬆散層之下,表層的鬆散覆蓋層較厚,以非自重濕陷性黃土為主,岩土工程地質性質較差,人類工程活動一般,地質災害一般不發育,地質環境條件簡單。
現將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性等級分段劃分列於表6-4中。
表6-4 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段一覽表
經統計,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的有4段,共長52.8km;中等的有3段,共長70.7km;簡單的有5段,共長360.1km。它們占陝西段總長的比例分別為10.92%、14.62%和74.46%,所以總地說陝西段地質環境條件是比較好的。
G. 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怎麼分析
工程地質條件分析來:
工程地質條件自是指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條件總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地質作用、自然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幾個方面。
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對不同地區進行具體分析:
1、對工程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分析、評價。
2、對工程場地環境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在評價場地自然條件的同時,還應預測工程與場地的相互影響及可能引發的工程地質問題。
3、為設計提供地質參數。
4、根據場地地質條件,為設計提供工程措施意見。
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水文地質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
因此根據分析地點具體特徵根據以上要素進行分析。
H.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內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容、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I. 工程地質條件
你好,根據你的提問,我認為工程地質的條件一般是指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較適合施工的地質。
J.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條件即工程活動的地質環境,可理解為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一般認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地表地質作用和天然建築材料等。
岩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
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水文地質條件
這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況下對建築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礎)發生侵蝕作用,影響建築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水質等。
地表地質作用
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線路的選擇。
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築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礫石料、碎石、塊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築材料的量、質及開采運輸條件等,直接關繫到場址選擇、工程造價、工期長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重要內容,有時甚至可以成為選擇工程建築物類型的決定性因素。
(10)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等級擴展閱讀:
這些主要工程地質條件又分為場地地質和地基兩個方面。在不同勘察階段,對這兩個方面的側重應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廢,如在選址和初步勘察階段,勘察工作側重在場地地質,同時也對地基進行一定的研究。在詳勘階段則多側重地基問題,但也要對場地地質作必要的調查研究工作。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條件的好壞是對建築地區,場址選擇,建築總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都有密切關系和影響,必須在工程建築設計前將該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預先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