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畫系列
1. 防災減災手抄報內容
防災減災,保衛家園
災害是人們的天敵,它不僅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還剝奪了數萬同胞的生命。乾旱就是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即使是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們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乾旱化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其實,乾旱與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植物系統分布,溫度平衡分布,大氣循環狀態改變,化學元素分布改變等與人類活動相關的系統改變有直接的關系。水土流失,植樹被破壞,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礎設施脆弱,沒有涵養水源,沒有順應洪澇和乾旱汛期規律,做到洪澇時蓄水涵養,乾旱期取水調水,遵循自然規律,促進水資源動態平衡••• •••這些種種人為原因,使災情越來越嚴重。
2009年秋季以來一直到2010年初中國西南地區遭受嚴重旱情。特別是雲南發生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秋、冬、春連旱,全省綜合氣象乾旱重現期為80年一遇;貴州秋冬連旱總體為80年一遇嚴重乾旱,省中部以西或以南地區旱情達到百年一遇。目前,雲南全省、貴州大部、廣西局部持續受旱時間超過五個月,損失十分嚴重。截止到3月23日,旱災致使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五省(區)受災,受災人口6130.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1807.1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1172.4萬頭,農作物受災面積503.4公頃,絕收面積111.5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36.6億元。
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想必大家都會不禁心頭一震。身為家園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地球家園,通過各方面的行動,減緩旱情。從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從抗旱角度來說,確實不能抓大放小,應該二者兼顧。既要抓大,也要兼顧到小的問題。因為大的問題主要是重點工程,重點工程解決它是重點的控制性的方面的問題,但是小的又兼顧到面上,千家萬戶的,老百姓的,解決生活用水,生產的一些必要的補充水源的用水,它是非常重要的,對老百姓來說,五小工程,也就是說小塘壩,小水窖,小水井等等這些小型的工程,對千家萬戶老百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都涉及到他們切身的利益,而且在抗旱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關鍵還是要增加投入,要加大投入力度,現在我們這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歷史欠帳太多了,抗旱是面的概念,點多面廣量大,所以光靠政府的一點投入還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發動社會各個方面。我們不僅要補充水源,還要節約水源,必要的宣傳循環用水和不隨意用水,使大部分人民都投入到內,這樣,在緩解旱災的同時,還能夠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久而久之,旱災一定會漸漸離我們遠去。
在災害中,除自然災害外,還有一些人為的災害。比如煤氣中毒、火災、爆炸等。其中,火災時最常見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但如果使用不當或管理不好,就會很容易發生火災。所以,我們平時在任何地方,也應注意周圍的防火安全,以免發生火災。
在還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但只要我們正確使用資源,一些災害也就會離我們遠去。
偶寫的,獲過獎
2. 湟中縣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怎麼填
一、防災避險明白卡的作用及意義:
1、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可以通過防版災避險明白權卡,明白當地質災害來臨時該採取何種避讓措施以及平時該如何監測、防範地質災害。
2、當災害來臨時可以使受災害威脅的群眾通過卡片的說明,及時、有效地實施避讓,從而保障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3、防災避險明白卡必須要發放到每一戶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手中。
二、按照以下製表填寫:
3.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對各級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要做到發放到位、宣傳到位,同時主動專做好地質災害易發屬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傳畫、牆壁板報、宣傳頁、「兩卡」等形式,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避險方法、聯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確保當地居民知道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麼避險。
4. 什麼是地質災害應急防範「明白卡」
根據已圈定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由政府部門填制簡易的卡片,統稱為「明白卡」。將地質災害的基本信息、誘發因素、危害人員及財產,預警和撤離方式以及政府責任人等,落實到鄉、鎮長和村委會主任以及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村民,並向村民詳細解釋具體地質災害防治內容。向地質災害隱患區群眾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海南保亭,2005)。
5.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2010〕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2009年,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反應迅速、措施得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形勢依然嚴峻,各地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各項防災工作,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防災減災會議精神,現就做好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認識
各地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充分估計地質災害防治的艱巨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清醒地認識到,受認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未被發現或未被正確認識。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中還存在意想不到的情況,尚有空白點和遺漏點。因此,各地務必要把問題估計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一刻都不能放鬆,絲毫都不能鬆懈。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領導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屬社會公益事業,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防災機構、人員、責任、措施、經費的落實,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部署、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把防災責任制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過程,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安排部署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三、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
2010年,部將繼續大力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和鄉鎮國土所的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建設。部將在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專業監測儀器推廣、防治知識宣傳等方面,向「十有縣」、「五條線」和「五到位」建設工作突出的省份和縣市傾斜。各地要結合地方實際,按照部的統一部署,狠抓防災能力建設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重點時段工作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時段。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二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繼續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加密分析會商頻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各地要計劃結合「十有縣」建設,繼續大力推動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力爭覆蓋全國1640個山區丘陵區縣(市、區)。
五、進一步強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國先後出現多次寒潮冰雪災害天氣過程,新疆、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雪災,冰雪融化和凍脹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遭遇幾十年一遇旱災的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造成岩土體鬆散開裂,一旦遭遇強降雨,極易發生突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相關地區要提高防範意識,提前部署、早抓落實。要與氣象、交通、水利、工業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發生重大災情險情,積極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做好應對防範工作。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報送信息、趕赴現場,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
六、進一步強化重點地區工作
湖北、重慶兩省(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敏感性,在兩省(市)黨委、政府領導下,按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的要求,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汶川地震災區的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努力協調相關部門,在保質量、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西南山區要重點關注強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點。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東南沿海地區要警惕台風帶來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
七、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
近期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新上馬的建設工程項目數量劇增、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進一步加劇。由於一些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防災意識薄弱、防災措施不落實而導致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在2009年較為突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要聯合和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種手段,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隱患,明確防災措施,確保安全。特別是位於高山峽谷的國家重點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項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嚴防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要把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作為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
八、進一步強化應急反應能力
要把提升應急反應能力作為防災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強化機構人員建設。繼續加強和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建設,充實各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隊伍。二是整合系統資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系統、行業的眾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人員、技術、設備,形成統一調配機制。加強演習演練,保證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三是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類型特點,通過購買、租用等多種方式,加強無人小飛機、無人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應急設備的配置和應用。四是利用2010年國家測繪局在全國推廣應用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機會,主動與省級測繪部門聯系,建立協調機制,實現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發生後,能隨時調用無人機開展應急調查。五是建設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九、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
2009年,除極個別地質災害事件報送信息稍遲緩外,整體信息報送及時、准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的基礎上,對於《國家總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3小時內向部報告。對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人員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也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報部。對信息報送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不能及時報送相關信息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
十、進一步強化宣傳培訓
2010年,部將在全國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工作,各地要積極配合和支持這項工作。同時,各地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傳活動,組織印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畫和宣傳冊,在學校、村社、廣場等地區發放、張貼。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學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對本地區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和認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4月30日前,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況、准備情況、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部環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務必團結協調,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聯系人及電話:沈偉志6655832166558316(傳真)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6. 怎樣填寫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一、防災避險明白卡的作用及意義: 1、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可以通過防災避險明白卡,明白當地質災害來臨時該採取何種避讓措施以及平時該如何監測、防範地質災害。 2、當災害來臨時可以使受災害威脅的群眾通過卡片的說明,及時、有效地實施避讓,從而保障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3、防災避險明白卡必須要發放到每一戶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手中。二、按照以下製表填寫:
7. 什麼是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根據已圈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政府部門填制的簡易卡片,統稱為「明專白卡」。將地質災害的屬基本信息、誘發因素、危害人員及財產,預警和撤離方式,以及政府責任人等,落實到鄉(鎮)長和村委會主任及受災害隱患點威脅的村民,並向村民詳細解釋具體的地質災害防治內容。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8. 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是啥
全稱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
其是專指國土資源部門發放屬給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用來避讓地質災害的簡易卡片。該卡片上說明了避災路線、方法、監測方法以及平時防範地質災害需要注意的要點,當地政府的值班電話,並有對持卡人的基本家庭信息的記錄等等。
9. 年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第 3 期
與2009 年同期相比,2010 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增加,特別是幾起特大型地質災害造成了群死群傷。2011 年全國地質災害發生的數量和危害情況可能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中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北部分地區仍然是地質災害發生和危害的重點地區。由於極端氣候事件重大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嚴加防範群死群傷災害事件。
一、地質災害災情
2010 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30670 起,其中滑坡 22329 起、崩塌 5575 起、泥石流 1988 起、地面塌陷 499 起、地裂縫 238 起、地面沉降 41 起; 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 382 起,2246 人死亡,669 人失蹤,534 人受傷; 直接經濟損失 63.9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增加。
2010 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66 起,避免人員傷亡 95776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9.3 億元。
2010 年地質災害分布在 28 個省 (區、市)。按發生數量依次是江西、湖南和福建等 (表 1); 按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依次是甘肅、陝西和雲南等 (表 2); 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依次是陝西、四川和吉林等 (表 3)。
表 1 2010 年各省 (區、市)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統計表 單位: 起
續表
表 2 2010 年地質災害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統計表 單位: 人
表 3 2010 年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統計表 單位: 萬元
二、2010 年地質災害特點
(一)災害分布廣,類型以滑坡為主,規模以小型為主
2010 年,全國除天津、上海和寧夏外,其餘 28 個省 (區、市)都發生了地質災害。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共發生滑坡22329 起,占總數的73%。災害規模以小型為主,共 29797 起,占總數的 97%。
(二)多年同期相比災情最重
與 2001 年以來多年同期相比,2010 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排第三位,低於 2002年 (48653 起)和 2006 年 (102804 起); 因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人數為最多,達2915 人 (2001 ~ 2009 年同期平均值為 755 人); 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也最多,達63.9 億元 (2001 ~ 2009 年同期平均值為 35.9 億元)。
(三)西部局部地區災情嚴重
西部地區的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和貴州 5 省共發生地質災害 5283 起,占總數的 17%。災害發生數量雖少,但因災共造成 2492 人死亡失蹤,占總數的85% ; 直接經濟損失 25.0 億元,占總數的 39% 。
(四)以強降雨引發為主
全國 30670 起地質災害中,自然因素引發的有 29285 起,占總數的 95%; 人為因素引發的有1385 起,占總數的5%。局地強降雨是導致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嚴重的主要原因,如 6月份福建省因持續強降雨共引發地質災害 4029 起,造成 36人死亡、41 人失蹤、23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 3.5 億元; 7月份 2 次強降雨在陝西省引發地質災害 712 起,造成 88 人死亡、138 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 4.6 億元; 8月8日甘肅省舟曲縣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 1501 人死亡、264 人失蹤; 8月18日雲南省貢山縣普拉底鄉泥石流造成 37 人死亡、55 人失蹤、39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 億元。
(五)成功預報、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量歷年最多
2010 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1166 起,避免人員傷亡 95776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9.3 億元,為歷年來最多。隨著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群測群防 「十有縣」建設和鄉鎮國土所的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建設,廣大幹部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逐步提高。
三、典型災害實例
(1)6月28日,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崗烏鎮大寨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 42 人死亡、57 人失蹤。
(2)8月8日,甘肅省舟曲縣發生泥石流,造成 1501 人死亡、264 人失蹤。
(3)8月18日,雲南省貢山縣普拉底鄉東月谷村東月谷河發生泥石流,造成39 人死亡、53 人失蹤、39 人受傷。
(4)9月1日,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河東村大石房小組發生滑坡,滑坡體規模 5 萬立方米,造成 29 人死亡、19 人失蹤、8 人受傷。
四、2011 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2011 年全國地質災害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發生的數量和危害情況可能接近常年,局部地區可能加重,汛期 (5 ~ 9月)是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總體預測 2011 年地質災害發生的頻次和危害程度可能較 2010 年偏輕。
南方大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中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北部分地區仍然是地質災害發生和危害的重點地區。汶川地震災區、玉樹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在降雨、餘震、水位消漲等因素的誘發下,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另外,由於極端氣候事件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嚴加防範群死群傷災害事件。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六日
10. 防災避險知識競賽題
一、填空。
1、地震
2、食物,長繩,口哨,水
3.在家裡遭遇地震時,應快速跑到 衛生間,廚房等空間小及有支撐物的地方。
4. 發生地震時,最好能迅速關閉 煤氣和電閘 ,千萬不要到 陽台上去、
或乘電梯逃離 ,更不能跳樓 。
5.被洪水捲入水中,應盡量抓住盡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櫃等物。或就近攀上安全的高處
6.冰雪天氣突然摔倒,盡量不要用 手支撐地面,要有意識地用鞋底
著地以增加受力面積。
7.發生火災的具地點;燃燒的物質;;火勢大小;有無人員被困或受傷;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
。
8.在火災中逃生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9.在空曠的野外遇雷電,應立即並攏雙腳 ,雙臂抱住
頭部 ,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
10.被貓、狗咬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抗毒素。。
二、連線。
(1) 不揉眼睛,勤洗手。—— 預防紅眼病
迅速將身體躲藏在堅固物體下面。——預防爆炸
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預防手足口病
關注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預防流感
不到樹下躲雨,不接聽手機。——預防雷擊
(2) 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地震救信號
用眼睛片、鏡子反光發出信號。—— 火災求救信號
用手電筒、白布擺動。—— 洪水求救信號
簡訊、紙條、手勢。——劫持救信號
三、判斷。在正確答案後畫「√」,錯誤答案後畫「×」。
1.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不要採用身體前傾或低重心的姿勢。 (對 )
2.被貓、狗咬傷,最危險的是不沖洗傷口,還塗上紅葯水包上紗布。 (對 )
3.雷雨天打傘比穿雨衣安全。 (錯 )
4.碰到馬蜂最好蹲下來,用衣服把頭包好。 (對 )
5.當被困在廢墟中時,要想維持生命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對 )
7.震後救人要快,先救活,只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接著再去救另一個。(錯 )
8.發現池塘水位突然下降,水田突然乾涸等,有可能發生滑坡。 (對 )
9.從教室向外疏散,一定要按順序單人快速離開。 (對 )
10.生熟食物可以不用分開放置和儲存。 (錯 )
四、簡答題。
1. 在擁擠的人群中被推倒應怎樣緊急避險?
用手臂抱頭,盡量縮成一團
2.預防火災要做到「三懂三會」,請問什麼是「三懂三會」?
三懂:懂火災的危害性應該是(懂得自身崗位的火災危害)、懂火災的撲救方法、懂預防火災的措施:
三會:會報火警、現在改為(會撲沒初期火災)會使用滅火器、會逃生自救。
3.住在高樓遭遇火災,可以採用哪些方法自救?(最少寫三種)
①逃生開門前應先觸摸門鎖。若門鎖溫度很高,則說明大火或煙霧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切不可打開房門。應關閉房內所有門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門縫,並潑水降溫。同時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
若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濃煙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開門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開門時要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以防熱氣浪將門沖開。在確信大火並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盡快逃出火場。
②遇有濃煙濕毛巾捂鼻,彎腰低頭迅速撤離
通過濃煙區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牆角、桌子底下、大衣櫃里等。
③逃生勿入電梯,樓梯可以救急。電梯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
④預先熟悉逃生路線,了解掌握逃生方法
4.被埋壓在廢墟中,可以怎樣進行自救?
①如果震後被埋壓在廢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氣,樹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會有人來救你,你要千方百計堅持下去,等待救援。
②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等待救援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你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被埋壓在廢墟下,即使身體未受傷,也還有被煙塵嗆悶窒息的危險,因此要注意用手巾、衣服或手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另外,想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並利用雙手和可能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頭、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盡量將「安全空間」擴大些,保持足夠的空氣以供呼吸。
③設法自行脫險、盡力與外界取得聯系。仔細聽聽周圍有沒有其他人,聽到人聲時用石塊敲擊鐵管、牆壁,以發出呼救信號;觀察四周有沒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從哪個方向可能脫險;然後試著排開障礙,開辟通道。如果床、窗戶、椅子等旁邊還有空間的話,可以從下面爬過去,或者仰面過去。倒退時,要把上衣脫掉,把帶有皮扣的皮帶解下來,以免中途被阻礙物掛住。最好朝著有光線和空氣的地方移動,身體不要太緊張,要盡量放鬆,否則在通過狹窄的地段時將會發生困難。頭朝下往下滑行時,不要將兩手都放在前面,一隻手要放到身體的側面,這是防止身體失去平衡的必要措施。兩手交替抱住胸部,用胳膊肘滑下來效果比較好。
④如果暫時不能脫險,要耐心保護自己,等待救援。被埋在廢墟里之後,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作出正確的判斷,得出自行逃生或等待救援的結論。如果開辟通道費時太長,費力過多,則不應自行逃生。如果周圍非常危險,有玻璃、不牢固的床板、電路、水池,也不應逃生,或者自己所處的房屋年久失修,很可能一有震動即會倒塌,則也不應輕舉妄動。作出等待救援的決定之後,就要盡量保存體力。首先,不要大喊大叫。一般來說,被壓在廢墟里的人聽外面人的聲音比較清楚,而外面的人對裡面發出的聲音則不容易聽到。因此,聽不到外面有人,任憑怎樣呼喊也無濟於事,只有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喊,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長期無效的呼喊,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增加死亡的威脅。與外界聯系的呼救信號很多,除了呼喊外,還可用敲擊管道、牆壁等一切能使外界聽到的方法。其次,被壓埋期間,要想方設法尋找代用食物和水,俗話說,飢不擇食,此時若要生存,只能這樣做。
⑤自行脫離危險後,要做到:消除危險,臨走前滅掉明火,關閉煤氣開關,切斷電源、火源;迅速聯系,盡快與家人或單位、學校取得聯系。按震前商定的家庭團聚計劃行為,積極參加互救活動,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行動,按科學的方法救助他人。
5.怎樣做可以減輕食物中毒程度?
①補充液體,尤其是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
②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
③避免制酸劑;
④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後再向醫生咨詢;
⑤毋須催吐;
⑥飲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