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泥炭土工程地質災害

泥炭土工程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09 08:59:27

❶ 昆明哪裡賣泥炭土

一般的花市都應該有

❷ 隱伏岩溶岩土工程

一、隱伏型岩溶類型

岩溶(又稱為喀斯特)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蝕作用下產生的各種地質作用、形態和現象的總稱。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鹽類岩石(石灰岩、白雲岩等)、硫酸鹽類岩石(石膏、芒硝等)和鹵素類岩石(岩鹽等)。

岩溶按其埋藏條件可分為3類:即裸露型、覆蓋型和埋藏型,其中覆蓋型岩溶和埋藏型岩溶統稱為隱伏型岩溶。各類岩溶的埋藏條件見表2-3-37。

表2-3-37 岩溶按埋藏條件分類

深圳地區可溶岩為下石炭統大塘階石磴子組碳酸鹽岩,多已變質為大理岩和白雲岩,部分為結晶灰岩,埋藏於下石炭統大塘階測水組下段砂頁岩層之下,在龍崗河、坪山河及其支流斷陷谷地、盆地區,以及葵涌盆地,隱伏於第四系河流沖積堆積層及早第三系紅色砂礫岩層之下。按其出露條件可分為埋藏型與覆蓋型兩種類型。

覆蓋型岩溶主要分布在龍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等河谷及河岸平原區和坑梓東部低台地邊緣。埋藏型岩溶主要分布在龍崗、坑梓地區的第四系谷地、盆地邊緣及兩側山體低窪處測水組砂頁岩層之下。

隱伏型岩溶發育形態主要有溶洞、溶溝、溶槽、溶隙及溶孔等。此外,由於岩溶地下水活動,在地下水潛蝕作用下形成土洞及開口溶洞。土洞及開口溶洞向上擴展,易形成地表塌陷地質災害

二、隱伏岩溶岩土工程勘察

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岩溶時,應進行岩溶勘察。岩溶勘察宜採用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物探、鑽探等多種手段結合的方法進行。岩溶勘察的方法、手段及報告編寫的要求,在《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及《工程地質手冊》中均有詳細的要求和規定。

深圳地區隱伏型岩溶岩土工程勘察主要以地質鑽探為主。各種物探方法中採用地質雷達和跨孔電磁波層析成像(CT)技術較多,主要用於探測基岩面起伏、岩溶洞穴位置、形狀、大小及充填情況。物探方法應根據物性條件採用有效的方法,不宜以未加驗證的物探成果直接作為設計依據,應盡量採取多種方法相互印證,結合解釋。

隱伏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測水組地層軟硬不均

埋藏型岩溶上覆地層為下石炭統測水組砂岩、石英粉砂岩與泥質頁岩、炭質頁岩的互層,在地質構造作用下岩層陡傾。泥質、炭質頁岩風化殘積土呈軟塑狀,在龍崗中心城主幹道規劃建設初期,曾誤定為淤泥質土。該套地層岩性變化大,差異風化極明顯,易形成軟硬互層或夾層,工程特性極其復雜。勘察期間應根據周邊露頭、鑽孔揭露等准確判斷岩層產狀。

2.覆蓋層中的軟土

覆蓋型岩溶地區,石灰岩(或大理岩)上部沉積有第四系沖積層、沖洪積層及坡洪積層。在上覆土層中分布有淤泥、淤泥質土、泥炭及泥炭質土,特別是在與灰岩接觸帶附近普遍分布有軟塑一流塑狀粉質黏土。勘察期間應准確分層,進行原位測試、室內土工試驗等。

3.鑽探詳細記錄內容

鑽探資料編錄時應詳細記錄:①鑽具自然下落或自然減壓的情況及起止深度;②發生異常聲響;③孔內掉塊;④鑽具跳動等情況及起止深度;⑤沖洗液變化情況,如漏水、涌水和水色突變的情況及起止深度;⑥測定岩心的岩溶率等。

4.岩溶發育強度分級

根據鑽探和物探結果,對岩溶發育強度予以分級(表2-3-38)。

表2-3-3舊 岩溶發育強度分級

5.岩溶地面塌陷現狀及預測

收集場地周圍已發生的地面塌陷資料,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及建成後可能發生的地面塌陷進行預測評價,並提出防治措施。必要時,應進行專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三、隱伏岩溶地基處理

1.地基處理基本原則溶洞屬於石質洞穴,石灰岩的強度較高,由於溶洞而引起建築物的塌陷事例尚未有報道。一般建築物基礎設計時主要根據洞頂部的厚度、形狀即洞跨,估算可能承受的荷載來考慮基礎方案。當洞體頂板厚度接近或大於洞跨,或洞體斷面呈拱形時,這類溶洞都可以認為是穩定的洞體。當溶洞上覆土層較厚,可充分利用上覆土層作為持力層,使基礎荷載通過土層擴散作用,較均勻地傳到溶洞上,也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當溶洞較淺,柱荷載較大,為了安全起見,採用大直徑灌注樁,穿過溶洞,直到比較穩定的岩層。

對於淺埋的溶溝和溶槽,一般採用換填,並用板、梁、拱跨越的方法。當溝寬較大時,也可以採用樁基。如果溶溝、溶槽或溶洞中有水流通過,應根據水流量及流速考慮處理措施,決不可堵塞流水通道,造成場地淹沒。

隱伏岩溶地區,應考慮由人工降低地下水引起土洞或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在塌陷范圍內不允許採用天然地基。由地表水形成的土洞或塌陷地段,應採取地表截流、防滲或堵露等措施;應根據土洞埋深,分別選用挖填、灌砂等方法進行處理。由地下水形成的塌陷及淺埋土洞,應清除軟土,拋填塊石作反濾層,面層用黏土夯填;深埋土洞宜用砂、礫石或細石混凝土灌填。在上述處理的同時,尚應採用梁、板或拱跨越。對重要建築物可採用樁基處理。

2.復合地基技術應用的適宜性

灰岩上覆土層中的填土、淤泥質土、泥炭土、泥質炭質頁岩風化殘積土、與灰岩接觸帶的軟塑-流塑狀粉質黏土均屬軟弱土層,可以採用復合地基處理方法將軟弱土層予以處理,增強體樁可落在相對較好的土層中;採用復合地基最大的特點,不去觸動堅硬而起伏不平的、岩溶發育的基岩。因此,復合地基技術可以在隱伏型岩溶地區使用。

在龍崗隱伏岩溶地區工程建設中,樁基礎和復合地基技術的應用均較普遍。樁基礎類型常用沖(鑽)孔樁、預應力管樁以及人工挖孔樁等。當岩溶地下水豐富時,使用人工挖孔樁需特別慎重。位於龍崗中心城的志聯佳大廈挖孔樁施工期間,因涌水量大,且與河水聯系密切,降水無效,對周圍環境影響大,停止抽水後基坑被淹,後將挖孔樁改為沖孔樁,地下室2層改為1層,地上27層改為19層。

在各種復合地基技術中,常採用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旋噴樁復合地基和剛性樁復合地基技術。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是一種成熟的技術,一般的規范、規程中都有敘及。當設計要求經地基處理後,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地基變形小時,可採用剛性樁復合地基,或多種復合地基聯合使用。與樁基礎相比,無論是從工程投資還是施工進度上,剛性樁復合地基均具有一定優勢。

3.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技術的應用

CFG樁復合地基、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等均屬於剛性樁復合地基。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與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相比,僅在於樁體材料的構成不同,而在其受力和變形特徵方面沒有什麼區別。在龍崗隱伏岩溶地區,常使用低標號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簡稱LC樁復合地基(LoW-grade plain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的英文縮寫)。

(1)龍崗文化中心ABC區復合地基工程

龍崗文化中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側為龍城廣場,東側為志聯佳大廈;3~5層框架結構,設1層地下室。A、B、C 3個區基礎平面面積約15388 m 2(圖2-3-31)。A區和C區大理岩覆蓋層厚度為12.3~37.7m,平均為22.0m;B區下伏基岩為測水組砂頁岩,鑽探深度100m內仍未見微風化岩;在A、B區分布有0.5~22.3 m厚的泥炭土,以夾層或透鏡體狀分布於沖洪積粉質黏土中。採用低強度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處理,地基處理後建築物基礎採用筏板基礎,厚0.6m。素混凝土樁等邊三角形布設,間距1.8~2.0m,復合地基承載力A區為220 kPa;B區為210kPa;C區為200kPa,樁端要求進入粉質黏土或含礫粉質黏土中不少於2.0m。設計要求地基處理後沉降量小於30mm,沉降縫兩側沉降差小於10mm。長期沉降觀測結果表明,建築物沉降量僅3.8~14.0mm,平均為9.42mm。

圖2-3-31 龍崗文化中心總平面圖及部分鑽孔點位置

D區大理岩覆蓋層厚度為4.5~24.0m,平均厚13.1m,該區岩面起伏大、溶槽堆積物軟弱,採用了109根直徑Φ800和Φ1000的沖孔嵌岩樁。因岩溶強烈發育,給沖孔樁施工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D區沖孔樁施工工期達6個月之久,而A、B、C3個區的素混凝土樁施工僅2個月。

(2)東森商業大廈復合地基工程

建設場地屬沖洪積平原與覆蓋型岩溶發育區。建築物主樓地上16層、裙樓地上4層,設2層地下室。基礎底板以下的第四系土層有沖洪積黏土、礫砂及含碎石粉質黏土。黏土層及礫砂層僅分布在場地東北部裙樓區,黏土厚1.6~4.8m;礫砂厚0.7~4.7m。含碎石粉質黏土全場地均有分布,黏土呈褐黃、褐灰色,可塑-硬塑狀,底部稍軟,不均勻含20%~35%礫(碎)石,局部為卵石,礫(碎)石直徑2~30mm,最大80mm,大小不一,雜亂無章,層厚5.0~34.6m。

基礎范圍內底板以下的覆蓋層厚度為5.8~21.0m,平均為12.1m。場地東南部電梯井區域,基岩埋藏淺,鑽探揭露基底以下灰岩埋深5.8~8.7m,基坑開挖後卻發現電梯井中部灰岩已出露坑底;電梯井以南即發育一溶蝕深槽,基岩面埋深達34.6m(圖2-3-32)。

在場地東南部電梯井區域,有4個鑽孔揭露到溶洞,另在場地北側裙樓和主樓中部各1個鑽孔內揭露到溶洞,溶洞高一般為3.3~21.4m,溶洞頂板厚0.3~5.8m,洞內均充填褐紅色黏土,可塑—硬塑狀態,含灰岩角礫。在東南部基礎外的zk15鑽孔,揭露到一個土洞,洞高1.6m,洞底以下6.5m內土質松軟,鑽具自動下沉。

圖2-3-32 東森商業大廈典型地質剖面圖

裙樓區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220kPa,素混凝土樁正方形布設間距2.0m,樁長12.0~15.0m;主樓區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360kPa,電梯井處為400 kPa,素混凝土樁正方形布設間距1.2~1.6m,設計樁長6.0~11.0m,施工時均要求樁端落在岩面上。

素混凝土樁採用長螺旋鑽孔高壓泵送混凝土成樁工藝。在成樁過程中,部分樁位出現涌水、塌孔、串孔等現象。在北部裙樓76#樁鑽孔時,揭穿了岩溶承壓水,初噴時水柱高達4.0m;有18根樁在提鑽或澆注混凝土後,地下水隨鑽桿葉片流出、或從樁心樁周滲出;有6根樁樁身塌陷1.1~8.0m,有3處發生2樁串孔現象。

地基處理後採用筏板基礎(厚1.2m)。沉降長期觀測結果顯示,建築物沉降量最大僅18mm。

(3)龍崗中心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復合地基工程

該工程位於龍崗河畔岩溶強烈發育區,主樓地上14層(局部8層)、陽光大廳區地上4層,筏板基礎厚1.5 m。原擬設2層地下室,經專門抽水試驗,查明場地內岩溶地下水豐富,且存在以管道形式連通,為防止基坑開挖時岩溶地下水從坑底湧出、大量抽排地下水導致嚴重的地面塌陷事故,地下室遂改為1層。場地東北部基底覆蓋層最薄僅6.0m,而在西部溶蝕深槽處覆蓋層厚度達48.0m(圖2-3-33)。採用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處理,要求樁端落在岩面上(僅溶蝕深槽要求樁長28.5m為限)。經地基處理後,要求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大於320kPa(陽光大廳區140kPa),沉降小於60mm。

圖2-3-33 建設場地基岩面三維圖

在抽水試驗時,發生了3起地面塌陷;在素混凝土樁成樁過程中,發生了29起地面塌陷、樁身混凝土塌陷或湧出現象。除樁身混凝土塌陷或地面塌陷補灌混凝土外,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充盈系數達1.453。

其他部分工程實例見表2-3-39所示。

表2-3-39 龍崗岩溶地區部分剛性樁復合地基工程實例

4.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的應用探討

(1)經濟合理的覆蓋層厚度

在龍崗岩溶地區山前緩坡、中高階地、台地、丘陵地帶,第四系覆蓋層物質主要為可塑—硬塑黏性土,厚度一般大於20 m,岩溶不發育或弱發育,建築物常採用預應力管樁基礎,當然也適宜採用剛性樁復合地基。但在鄰近地表水體的低窪地、平原、谷地和低階地地帶,第四系覆蓋層主要為砂性土和黏土,常分布有軟弱土層,厚度一般小於20 m,岩溶中等發育或強烈發育,選用深樁基礎還是剛性樁復合地基則應慎重。

上覆土層薄時,若採用嵌岩樁,樁端需全斷面落在穩定基岩中,樁長較短,但入岩後常碰到溶洞,處理措施麻煩,施工周期長且費用高。若採用剛性樁復合地基,剛性樁樁長有限,單樁承載力發揮有限,復合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也有限。特別是深圳地區岩溶發育主要集中在基岩淺部,溶洞頂板薄、岩面起伏大,荷載作用下剛性樁還存在自身穩定性問題。那麼,第四系覆蓋層多厚時,採用剛性樁復合地基技術比採用樁基礎更經濟合理呢?

陸顯超等(2006)在關於《廣東省地質災害預測分區的研究》中認為:在河谷平原及低階地,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小於10m時,岩溶強烈發育,工程活動時極易發生地面塌陷;覆蓋層厚度10~20m時,岩溶中等發育,工程活動時易發生地面塌陷。因此,可以考慮,覆蓋層厚度小於10 m時,地基土穩定性差,不宜採用復合地基;覆蓋層厚度10~20 m時,地基土穩定性較好,應通過論證比較後擇優選用樁基礎或復合地基。

龍崗文化中心A、B、C區覆蓋層厚度大於20 m,採用了剛性樁復合地基,而D區覆蓋層平均厚度為13.1m,採用了沖孔嵌岩樁。龍崗中心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岩面起伏大,基底下覆蓋層平均厚度為16.5m,經3次長達7個月的專題論證,認為剛性樁復合地基具有優勢。結合龍崗岩溶地區的已有工程實踐,覆蓋層厚度大於15.0m時應用剛性樁復合地基技術為經濟合理厚度。

(2)剛性樁樁端持力層的選擇

剛性樁應選擇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龍崗岩溶地區灰岩上覆土層中的沖積及沖洪積相的黏性土、砂土或坡洪積相粉質黏土中上部,均可作為樁端持力層,但淤泥質土、泥炭土、與灰岩接觸帶的軟塑—流塑狀粉質黏土或溶槽堆積物,則不能作為樁端持力層。如果覆蓋層較薄,基底下局部出現灰岩接觸帶的軟弱土層深厚,樁端則必須落在岩面上。在東森商業大廈、龍崗中心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等復合地基工程中,大部分剛性樁均落在基岩面上。

有人認為,樁端落在基岩面上就不能稱為剛性樁復合地基。這種看法並不恰當。龔曉南教授指出:在圖2-3-34示意圖中,荷載作用下,通過剛性樁基礎具有一定厚度的柔性墊層的協調,也可保證樁和樁間土共同承擔荷載。在荷載作用下,增強體樁和樁間土共同承擔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是復合地基的本質,而不能以是否落在岩面上作為復合地基的判斷標准。

圖2-3-34 復合地基形成條件示意圖

(3)復合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問題

復合地基承載力由增強體單樁承載力和樁間土承載力組成,岩溶地區灰岩上覆土體的天然地基承載力相對較低,經剛性樁復合地基處理後的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有限。目前,龍崗岩溶地區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最大為410kPa。

岩溶地區與殘積土深厚地區的剛性樁復合地基有較大的差異,比如花崗岩殘積土地區,自上而下土質越來越好,地基土天然承載力高,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如位於深圳寶安南路的雅軒居住宅樓,地上29層地下2層,框筒結構,採用剛性樁復合地基處理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達550kPa,建築物沉降量6.84~15.45mm;位於南山區的世紀花園C棟,地上33層地下1層,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大於570kPa,建築物沉降量小於15mm。

近年來,在廣州花都地區廣花盆地隱伏型岩溶地區也開始使用剛性樁復合地基技術,如龍珠小區(11~19層),復合地基處理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達600kPa,建築物沉降量僅12.07mm;匯僑新城(地上16~25層地下1層),復合地基處理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420~600kPa,建築物最大沉降量僅6.98mm。但是,與龍崗岩溶地區相比,花都地區岩溶上覆土層土質好,特別是在灰岩面上分布有較深厚的硬塑狀灰岩殘積土,而龍崗地區缺失灰岩殘積土層。

根據龍崗岩溶地區工程實踐,經剛性樁復合地基處理後,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宜小於450kPa

在基底以下一般分布有土質相對較軟土層,為充分利用地基土的空間承載能力、提高復合地基承載力、節約地基處理投資,可以採用柔性樁處理樁間土,形成以剛性樁為主的剛柔結合的復合地基,在文獻中常稱為混合樁復合地基和長短樁復合地基。表2-3-39中的個別復合地基工程採用了素混凝土樁與水泥攪拌樁或旋噴樁聯合處理。

近年來,在廣東地區還應用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技術,已在深圳機場站坪擴建(約6.7×104m2)、東莞世紀城國際公寓(地上26層地下2層)等工程中應用。在龍崗岩溶地區已開始探索使用此種技術。

(4)復合地基沉降控制問題

復合地基沉降計算在復合地基設計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的認識水平,復合地基沉降計算理論還不成熟,正在發展中。在覆蓋層厚度平均較薄但岩面起伏大的場地,即使剛性樁落在基岩面上,也會因地基壓縮層厚度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沉降。復合地基設計時,必須以沉降控制為目標。

對設有地下室的高層建築物或重要建築物,剛性樁復合地基處理後常設計筏板基礎,筏板基礎調節差異沉降的能力相當強。根據已有沉降觀測資料,總沉降量均小於20mm,差異沉降很小,在覆蓋層厚度大的部位沉降稍大。因此,基礎設計時,盡量考慮採用筏板基礎。

在溶蝕深槽發育部位,如果存在「鷹嘴岩」,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特殊處理措施。東森商業大廈東南部電梯井區域外緊鄰溶蝕深槽,在東側南側基礎邊筏板基礎內增設暗梁,以防荷載作用下鷹嘴岩破壞導致結構損傷。

❸ 工程地質學的主要內容(作者:石證明)

不是幾字能說清的,你自己去查吧 ,推薦《專門工程地質學》

❹  地貌因子及其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地貌是內外動力地質共同作用的產物。不同地貌單元表現出不同的自然環境特徵。地貌是生態地質環境的基礎,同時對生態地質環境的演化又起到控制和影響的作用。不同地貌控制著不同的地質作用,同時還影響到氣候,對作物的生長、人類的生產也起到控製作用,所以地貌也是一種資源。如前述,三江平原分為山前台地與殘丘、低平原、河谷平原3種地貌單元。本節僅討論地貌作用及其人類活動對地貌的破壞作用等。

一、地貌的作用

(一)地貌與土壤關系

隨著地形從高向低的變化,土壤按地形呈現明顯而有規律的分布。暗棕壤分布在地形部位高的山地上,逐步過渡到山前洪積台地及山岡坡地,分布的土壤是黏底白漿土、黑土;再向下過渡到廣闊的河谷平原和低平原,分布著草甸土、潛育白漿土、沼澤土、泥炭土等。

(二)地貌與植被的關系

1.森林

主要分布於台地殘丘區,屬紅松林被採伐或被火燒之後的次生林,主要以落葉松、蒙古櫟、紫椴、黃波蘿、水曲柳、木槭、胡桃楸、楊樺等,林下灌木樹種繁多。

2.草甸

主要分布於三江平原低平原中,草本植物有小葉樟、野豌豆、小白花、地榆、黃花菜、銀道花、齒葉鳳毛菊、草莓、姜陵草、蚊子草、紫苑、走馬芹等。在地勢低窪地表積水地帶有水毛莨、驢蹄草、苔草、蘆葦、小葉樟、沼柳等,構成沼澤-草甸。

3.沼澤植被

廣泛分布在各類低窪地和低漫灘古河道上,沼澤植被主要有苔草、小葉樟、大葉樟、蘆葦、叢樺、烏拉草等。

(三)地貌與沼澤分布的關系

三江平原東西兩半部在地貌上的差異,直接影響著沼澤的分布。東半部除寬廣的灘地和古河道區遍布沼澤外,河間階地上的各類窪地也常積水成沼,沼澤發育重,分布廣,佔全區沼澤總面積的86.2%,西半部沼澤一般分布於潛水位較高的江河灘地和古河道區,沼澤發育較少。

平原區最低的一級地形面,即河漫灘和舊河道區,沼澤發育最重、分布最廣,這類灘地沼澤約占平原沼澤總面積的60%以上,受不同地貌單元微地形的影響,沼澤的分布又各有特點。撓力河、七星河、別拉洪河、濃江、梧桐河等沼澤性河流,其河漫灘地起伏較小,沼澤多呈集中連片或沿河成條帶狀分布,黑、松、烏三大江灘地及其古河道區,沼澤多沿崗間連地,牛軛湖廢棄汊河呈橢圓形或弓形、帶狀分布,從灘地到河間階地,隨著地面相對高度的增大,沼澤減少,地面物質組成和微地形的影響愈趨明顯,沼澤多呈星羅棋布大小不等的斑塊狀分布。

不同的地貌類型或同一地貌類型的不同部位,水分條件不同,分布著不同類型的沼澤。河漫灘和古河道區因長期有較深積水,水分微有流動,所以從河漫灘的前緣至後緣,依次分布漂筏苔草沼澤、漂筏苔草-毛果苔草沼澤,或毛果苔草沼澤。階地上的各種沼澤窪地,一般積水較淺,而且停滯,主要分布毛果苔草沼澤,毛果苔草-小葉樟沼澤。在較大的碟形或線形窪地上,從中心向邊緣,上述類型依次呈環帶狀或條帶狀分布,其中,烏拉苔草和塔頭苔草形成獨特的沼澤微地貌———草丘(俗稱塔頭)。草丘是獨立分布,一般密度4~7個/m2。平均高度20~50cm,泥類沼澤的分布,受氣候影響,一般在溫帶和寒溫帶,植被殘體的積累大於分解,有利於形成泥炭。但在適宜的氣候區內,泥炭沼澤的發育和分布,地貌條件又成為主要因素。三江平原雖屬溫帶濕潤氣候環境,植物殘體分解較快,影響泥炭積累,以致絕大多數沼澤成為沒有泥炭的潛育沼澤。僅在原始地面具有陡岸且較深的牛軛湖、廢棄汊河等窪地之中,或有潛水補給的古河道區積水較穩定,長期保持嫌氣環境,有利於泥炭的積累。

(四)地貌與地下水富水性

在平原南部周邊和西部的山前台地,其分布寬度10~20km。上部分布著砂質粘土裂隙微孔隙水。砂質黏土厚約17~25m,含水空間極差,水量極貧乏,單井涌水量小於10m3/d,滲透系數小於10m/d,僅能滿足人畜飲水需要。下部埋藏著基岩裂隙水或古近-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量較貧乏。

向平原腹地,即過渡到三江平原的低平原和河谷平原區,則埋藏著砂、砂礫石孔隙潛水和微承壓水,其富水性逐漸增強。在寶清山前台地前緣地帶和一些殘丘附近,含水層由濱湖相或分選不好的沖洪積相組成,含水層較薄,約30m。所以水量中等,單水出水量100~1 000m3/d。其他地區從山前台地前緣到平原中部則含水層由薄變厚,有的發育淺湖相、濱湖相弱含水層,單井出水量為1 000~3 000m3/d。在廣闊的低平原,含水層主要由河床相、邊灘相、濱湖相鬆散沉積物組成,滲透系數12~50m/d,水量豐富,單井涌水量3 000~5 000m3/d。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部分河床地帶以及一些古河道,埋藏著大厚度結構單一含水層,岩性為砂礫石、礫卵石,含水層富水性強,單井涌水量大於5 000m3/d。

(五)地貌與農業生產關系

低漫灘在農業上可以作為臨時牧場,發展蘆葦等喜水性經濟植物或者開挖魚池發展漁業。在有防洪堤壩保護的地段,可以發展耕作業,特別是水田。高漫灘是重要的墾殖區,與農業利用上除了用作旱田外,應該利用其水源豐富的特點適當發展引水灌溉水田或井灌水田。利用天然草場,發展畜牧業,適當布置材帶、林網,以防風沙;低窪地可以人為適當發展漁業。古河道可以發展漁業,養殖蘆葦,保護沼澤,發展旅遊業。沼澤窪地可以發展漁業、水田或養殖蘆葦等水生植物,也可用來攔蓄部分洪澇或內澇。古江心洲要保護林木,防止風沙和河水沖刷。廣大的洪積沖積平原適於發展種植業。山前台地適於旱作和發展牧業,要注意造林和退耕還牧,注意水土保持工作。殘丘應發展林業並加以保護,隨著開發活動的深入,可逐步開辟為旅遊、療養、文化活動點。

總之,三江平原地區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該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和資源。在今後的發展中,必須根據不同的地貌類型和條件科學而合理地配置旱田、水田、牧業、林業、漁業、副業,使三江平原不僅能為人民提供糧豆等產品,而且還能提供優質大米、各種魚類水產品,牛、羊、乳、肉禽蛋以及各山林產品,包括木材及其製品,木耳、蘑菇、山野菜、蜂蜜、糖及參茸等名貴葯材及毛皮等。把三江平原地區變成北國江南樣的魚米之鄉,成為祖國的又一個「金三角」。

(六)地貌與水文地球化學分帶的關系

1.山前與殘丘區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學地帶

小興安嶺、完達山脈的山前和平原中殘丘由於地形切割相對較深,地下水徑流條件好,循環交替快,為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學地帶,在以溶濾作用為主的環境中,形成了以HCO3-Ca型水為主的地下水,水中硬度和TDS都很低,鉀、鈉等離子貧乏,(Ca2++Mg2+)/(K+Na)比值大於1,表明了補給區地下水的特徵,且Na/Cl-比值遠大於1,又反映出含水介質為富鹼的火山岩類。

2.山前台地區以氧化為主的水文地球化學地帶

中部山前台地是丘陵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含水介質為垂直節理發育孔隙裂隙型砂質粘土夾碎石,賦水性差,水中I、Se、HPO4等元素貧乏,屬地方病高發區。地下水以溶濾作用為主,離子吸附交換作用為次,形成了HCO3-Ca、Mg、Na或Ca、Na型水,其他離子比丘陵區增高,地下水化學環境是屬於以氧化環境為主,伴有弱還原環境的過渡型。

3.平原區氧化-還原的水文地球化學地帶

平原區含水介質粗,賦存條件好,地勢低平,水文徑流及循環條件較丘陵及台地區差,為本區的地下水的匯集和排泄區。地下水在溶濾和有交換作用並存的條件下,形成硬度、TDS、Fe2+、K、Na、Cl-等成分都相應增加的低礦化,弱鹼性地下水,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以HCO3-Ca、Na型水為主,同時出現HCO3-Cl、Cl-HCO3及SO4型水,為氧化還原的水文地球化學環境,平原上都以氧化環境為主,沼澤低窪地帶及平原下部以還原環境為主。

(七)地貌與地方病的關系從表6-10可以看出,大骨節病在台地上表現較重,平原區階地和漫灘上病情較輕。

表6-10 不同地貌單元大骨節病情統計表 單位:個

(八)地貌與礦產的關系

地貌控制著礦產的生成、運移、富集和離散。煤炭資源多分布於山前地帶、斷陷盆地和構造帶中;油氣資源分布於湯原和綏濱凹陷里;泥炭資源分布於山前窪地和古河道里;砂金分布於山前溝谷和大江大河江心島中;芒硝分布於寶清、友誼的大片鹽鹼土區;大理岩和石林分布於平原中殘丘:土料分布於山前台地;砂礫石廣布於現代溝谷、河流的河床、漫灘區和平原區下部。

二、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隨著人口負荷越來越大,經濟活動日益擴展,加之長期以來對遵循生態規律進行開發建設的問題重視不夠,人為破壞地貌現象層出不窮。平原內孤山殘丘大量採石、江河兩岸大量取土挖砂、破壞農業用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和建設破壞地表、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規模數量龐大的沖蝕溝、露天采礦破壞地表、佔用大面積土地。制磚大量取土破壞耕地、礦區大量煤矸石堆積等,對三江平原的地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引發諸多環境地質問題。

(一)平原區採石對地貌的破壞

三江平原內殘丘區內分布大小不等的採石場逾千個,破壞程度很大。

富錦市烏爾古力山已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屬三江平原殘丘。目前烏爾古力山擁有大小採石場8個,採掘的塊石、碎石來滿足富錦市城鄉建築用料需求。規模最大的一處採石場,目前已從原山坡坡腳處向山體內采剝約有80m,采剝長度在300m左右,剝采面已延伸到坡頂。現在該山形成的採石坑根本未採取任何復墾等諸多措施,坡腳砂質粘土與碎石的混合堆積物極易產生小范圍的泥石流,並沖淤坡腳農業用地,因此說該山採石已引起嚴重的地質災害問題。

饒河縣喀爾喀岩溶山地處撓力河北岸,也屬殘丘地貌,其地層由硅質岩、板岩、粗面岩和灰岩組成,經多次構造和強烈剝蝕作用,形成石林景觀。但隨著人類大量的經濟活動用石料需求,該處岩溶區已被闢建為一巨大的採石場,開采規模相當大,若不進行規劃治理,昔日壯觀景緻將不復存在。

(二)江河兩岸大量挖砂取土破壞農業用地

三江平原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撓力河、七星河、湯旺河等河流岸邊均存在挖砂取土破壞地貌等諸多現象。

黑龍江、松花江沿岸階地、高低漫灘組成物質為沖積砂質粘土、亞砂土、粉細砂等,該組成物質特別適宜建築工程用料需求,沿江百姓本著取土、取砂方便,恣意毀壞江河兩岸原生植被,大量耕地被毀,而江河堤防建設挖砂取土量無統一規范,也不限量。蘿北縣自1953年開始築堤修壩,到1985年共築堤壩全長63.3km,保護沿江、內河2.36×104hm2耕地,其中多數堤防用土均從堤外沼澤濕地、耕地用推土機推高、人工修築而成。堤防外耕地表層砂質粘土、亞砂土被全部推起,殘留下的只是凹凸不平的土坑、砂坑。例如蘿北縣1958年搶修黑龍江江堤10.5km,土方量達10×104 m3。新開辟的名山鎮東到肇興鄉勝利村的大堤,長22.5km,土方量為46.34×104 m3。1973年開始以機械施工為主用4年時間修築了名山鎮下套子到大亮河口堤壩,全長32.9km,共完成土方量78×104 m3。1984年、1985年兩年又對部分江段進行加高加寬修築,至此黑龍江大堤共完成土方量279×104 m3。取土數量相當大。此外,綏濱縣松花江堤防修築工程自1949~1988年,在松花江一級階地挖方取土累計高達300×104 m3,開挖階地區殘留大片土坑、砂坑,部分土坑嚴重積水。三江平原其他市縣如同江市、樺川縣、富錦市等,修築江堤取土方量也比較多,取土范圍逐年擴大,沿江耕地嚴重損毀。同時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沿江市縣由於建築用砂,也大多在江岸肆意取砂,嚴重破壞堤防穩固性,有使江水沖堤沿挖砂坑改道之險。

(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破壞地表

三江平原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主要是引水灌渠,排水溝渠的不合理性尤以平原區最甚。

20世紀50年代水利工程建設,由於追求形式,不因地制宜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而盲目上項,結果是經濟損失,地表嚴重破壞。

(四)礦區大量煤矸石堆積破壞地貌

雙鴨山、鶴崗是三江平原典型的煤炭工業區,隨著煤炭工業多年的發展,煤炭開采量增加的同時,煤矸石的數量也逐漸增多,煤矸石堆積在佔用大量土地的同時嚴重破壞地貌環境質量,其他廢料如爐渣等排放量也相當可觀。

雙鴨山礦務局下轄東榮一礦、東榮二礦、集賢煤礦、雙陽煤礦、新安煤礦5個大礦區,其均位於三江平原內,每個礦區均有規模不等的煤矸石山堆積。據2000年統計,矸石積存量為3 100×104t,每年繼續向外排放146×104t,共佔地410hm2,有的矸石山常年燃燒,污染大氣。

目前,兩大礦務局煤矸石利用率極低,僅有少量的煤矸石作為建築材料加以利用,更多的煤矸山依舊堆積。並且煤矸石山有逐年增多趨勢,地貌景觀進一步惡化。

(五)制磚取土、破壞地貌

三江平原各市縣均建有規模不等的制磚廠,制磚取土,嚴重破壞地貌環境質量,佔用大面積土地,同時采土留下多處土坑、水坑,使土地資源得不到永續利用。全區目前制磚廠家逾百個,年產紅磚上億塊,佔地面積上千萬平方米。

樺川縣制磚歷史比較長,截至2000年,全縣共有磚廠13家,年產紅磚10 197×104塊,主要分布於樺川縣城悅來鎮、蘇家店鎮、奮斗、集賢村等地。鶴崗全市制磚企業10個(不包括個體磚廠),年生產紅磚7 247×104塊,制磚廠佔地面積超過80×104 m2。其中生產規模最大的當屬鶴崗市第二制磚廠,該磚廠佔地面積達12.7×104 m2,地表嚴重破壞,開采坑穴殘留,大部分土坑嚴重積水,同時取土面上部植被全無,取土面前緣時有土崩發生並伴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佳木斯市有磚廠54座,砂石廠21座,佔地50km2

總之,三江平原制磚取土大多依地形地貌取土,地勢稍高黏性土發育區大多已被改造成平坦低窪區,但開采過的區域並未進行復墾、復殖工作,土地資源嚴重浪費。

❺  植被因子及其主要環境問題

三江平原地域遼闊,土地肥沃,夏季多雨濕潤,針闊葉混交林和原生喜濕植物群發育,土壤肥沃、沼澤濕地和季節凍土廣布,植物落葉和殘體被細菌分解後產生腐殖酸,天長地久就使環境中堆積了大量腐殖酸,所以大量有機質作為一種還原標志,對岩石和礦物有巨大破壞作用,有利於地質環境的演化。

一、植被的生態功能

(一)森林的生態功能

森林是陸地生成系統的主體,是地球生命系統的支撐,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強大的資源庫、基因庫和蓄水庫,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減少污染、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對維護陸地生態平衡和改善生態環境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草原植被的生態功能

草原是僅次於森林生態系統第二個對人類生存具有巨大貢獻的生物體系。草原植被的根、莖、葉等生物殘體是土壤黑色腐殖的主要來源。草原植被年復一年地吸收日光能,通過強有力的根系和密集的地上部分,將這些能量保存起來,形成草原生態系統中所特有的地表莖枝葉覆蓋層。這個覆蓋層的物質量可以很大,質量較好,每畝可達2~3t。無機營養物通過覆蓋層和腐生生物進行封閉式的循環,因而使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很高。很明顯,覆蓋層的積累和腐爛是一般草原所需的一種自然過程,然而由於大量的放牧和割草而使覆蓋層的積累受到妨礙,草原將發生退化,轉變成雜草以致更耐旱的植被。

(三)沼澤的生態功能

由於沼澤濕地上介於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形式,是具有陸地和水體生態系統的特殊生態系統,有著極高的生產潛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是「自然之腎」。它具有巨大的蓄水和水分及氣候調節能力。比如三江平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沼澤儲水量相當於100×108 m3的大型水庫。1hm2濕地可相當於1.7hm2森林的調節能力,對控制水土流失、攔蓄地表徑流、削減河流洪峰、提高空氣濕度、降低日溫差、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製造氧氣、凈化環境及維持區域水、熱、輻射、二氧化碳和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圖6-1)。

圖6-1 濕地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引自何勇田)

沼澤濕地獨有的生態環境,還決定了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特徵,沼澤濕地不僅有水、土、草、苔、葦,且具有大量瀕危和稀有物種。據調查鳥類有16目42科92種,獸類6目22科5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9種,包括鶴、猞猁、水獺等;植物有蘆葦、小葉樟、烏拉草、沼柳、荷花等600餘種,還有各種魚類等。

二、植被的類型與分布

(一)森林植被的類型與分布

三江平原的天然森林是以柞樹為主的雜木林和以山楊、白樺為主的次生林,喬木高8~11m,郁閉度0.4~0.6。灌木有榛桑、胡枝子,高約0.5~0.9m。草本植物以禾本科和菊科為主的雜草類,有小葉樟、羊胡草、透骨草、寬葉、山蒿、大葉滕等。在殘丘背陰的山坡上分布著楊樺林,覆蓋度0.3~0.5,禾木高約10~20m,林下植被與闊葉林相似。天然森林多分布平原中殘丘、山前台地、河流兩側,呈島狀分布,以蒙古柞林為主。在江心島,多生長柳樹和灌木等。

人工林多為柳、楊、榆、槐樹、落葉松、樟松等,分布於城市附近及公園,農田防護林和道路兩側。

(二)草原植被類型與分布

1.草原草甸植被

草原現有4.2×104hm2,是森林草原植被向草甸植被演變的過渡類型。其中除有部分灌木闊葉林以外,主要是草原草甸植物,俗稱「五花草塘」,是三江平原面積較大的植被類型,分布於富錦、集賢、寶清、樺川等縣的漫坡漫崗和松花江平原上。植物組成有牡蒿、裂葉蒿、小葉蒿、馬蘭、黃花菜、狗尾草、扁竹蘭、野豌豆、野火球、千屈菜、落豆秧等。木本植物有柞、樺、楊等速生樹種。這種植被的主要特點是植物種類繁多,生長繁茂,有機質累積量高,礦物質和生物循環量大,促進腐殖質化過程。對黑土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這類植被區現已大部分被開墾成耕地,是三江平原主要產糧區。

2.草甸植被

分布在富錦、寶清、樺川、綏濱、同江、饒河、撫遠等縣的平原地帶。草甸植物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組成的植物群落,有叢樺、水冬瓜、小葉樟、沼柳、蘆葦、梯子茅。伴生種有野豌豆、小白花、地榆黃花菜、驢蹄草、柳葉綉線菊、修氏苔草、毛水蘇等上百餘種。構成小葉樟-雜草草甸;水冬瓜、叢樺、沼柳-小葉樟草甸;沼澤-小葉樟加修氏苔草草甸;小葉樟-蘆葦沼澤草甸;梯子茅-中鞭草草甸;蘆葦沼澤化草甸等6種草甸植物群系。株高0.3~1.4m,覆蓋度90%。

由於土壤水分充沛,熱量適宜,草甸植物生長繁茂,每年都遺留大量有機質。加上地勢低平、土質黏重、季節變動頻繁,為草化過程奠定了物質基礎。因此,在這種植被的影響下,發育成的土有草甸土、草甸沼澤土類。

(三)沼澤植被

沼澤植被分布在撫遠、同江、綏濱、饒河、蘿北及富錦、寶清縣的低濕地上。沼澤植被有烏拉苔草、小葉樟、蘆葦、三棱草、毛果苔草、漂伐苔草、泥炭蘚等。伴生種有毛水蘇、水本賊、金邊小狸薄、燈心草、馬先蒿、驢蹄草、小白花、地榆等,品種繁多。形成沼澤及苔草-小葉樟沼澤;烏拉苔草-塔頭苔沼澤;毛果苔草-葦沼澤;蘆葦小葉樟-泥炭蘚沼澤等4個沼澤群落。

沼澤植物的生長對沼澤土和泥炭土的形成和屬性有著重大影響,控制著潛育化的過程,由於土壤經常處於過濕狀態,有機質分解差,而且土壤中有機質大量積累加速了沼澤化、泥炭化過程而發育成不同類型的沼澤土和泥炭土類。

三、主要環境生態問題

(一)森林資源減少

20世紀初,三江平原森林面積為6 765km2,森林覆蓋率15%。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次大規模開采,林木面積銳減,到20世紀80年代,三江平原森林覆蓋率下降到3.5%,遠遠低於黑龍江省其他地區。其中富錦市不足3%,樺川縣平原區僅為1%。森林極嚴重破壞的有樺川、富錦;嚴重破壞的有綏濱;中等破壞的有蘿北、集賢、佳木斯市區、撫遠、寶清;輕微破壞的有湯原;破壞極少的有鶴崗、同江、雙鴨山、饒河、富錦。森林在生態地質環境中影響作用較大的有鶴崗、寶清;影響中等的有蘿北、湯原、雙鴨山;影響很小的有撫遠、同江;沒有影響的有佳木斯市區、樺川、綏濱、富錦、饒河。

在三江平原的森林地區,由於盲目地大量採伐,不重視植樹造林,導致森林資源的重大破壞,森林覆蓋率大幅度下降,木材蓄積量銳減,成材林枯竭,森林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原來森林茂密的山地變成次生林及林木衡疏的灌木草叢,使草原植物體系侵入森林生態系統中去,在陡坡和土壤易侵蝕地區,已變成荒山禿嶺,岩石裸露,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動植物種類數量顯著減少。演替過程是:森林生態系統→次生林系統→灌木草叢生態系統→荒山裸石生態系統。當然由於森林破壞程度和范圍大小不同,地域間有很大差異,有些地區正處在這個地域的過渡階段。

隨著森林面積的縮小,林木質量的降低,出現林相不整,森林分布不均和結構不合理,森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逐漸下降。特別是三江平原的森林主要分布在面積很小的殘丘上,森林在小區域內涵養水源、調節區域小氣候的功能大大降低,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其對環境的保護效能也逐漸削弱,使生態日趨惡化,造成地質災害頻繁:水土流失(退化)、土地沙化、鹽鹼化(「三化」),溫度升高,濕度下降,氣候乾旱,降水量減少,水資源枯竭,洪澇災害嚴重等。

(二)草原逐年退化

三江平原是我國十大牧區之一,歷史時期曾經是蒿草豐美的草原森林地帶。新中國成立初期草原面積為8 118km2,1983年減至6 666km2,1997年為4 040km2,如今僅剩420km2。主要分布於撫遠一帶,其他零星分布各地。

三江平原除草原面積近幾十年來不斷縮小外,單位面積的產草量近年來也不斷降低。據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單位面積的產草量為150kg/畝左右,60~70年代降低到100kg/畝左右,目前畝產已降低到60kg,低產地塊更低,畝產才25~35kg。

草原環境演替過程,是草原向著雜草侵入、產草量降低、品質下降方向發展,以致變成劣質荒漠草場。地面覆蓋程度降低,抗風蝕水能力減弱,草原生態環境發生改變,草原動物資源種類和數量也明顯減少,有的已瀕臨滅絕。

草原退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的活動打破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各種循環,其維持生態平衡的調節作用也減弱。主要是對天然草場開荒要糧,耕地不斷擴大的結果。由於墾荒種植多在水草豐美的牧草場進行,加之耙摟草皮,故草原面積逐漸萎縮。近幾年來,雖然國家明令禁止開荒,但毀草開荒現象也不時發生。

(三)沼澤面積逐漸被蠶食

三江平原是我國沼澤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面積4 489.93km2(2002年)。主要分布於蘿北水城子、撓力河中下游、濃江—鴨綠河—青龍河—別拉洪河一帶、七星河一帶、嘟嚕河—蜿蜒河一帶。

三江平原自20世紀50年代起,開墾了大量沼澤濕地,特別是80年代後期的農業綜合開發,使沼澤濕地面積大大縮小。新中國成立初期,沼澤濕地34 000km2,占平原面積的2/3,60年代佔一半以上,70年代佔1/3,80年代佔1/5,目前,沼澤濕地僅占平原的1/10。估計至2010年,除了少數幾個保護區外,三江的沼澤濕地將開墾殆盡。據多年調查,對沼澤濕地的破壞大體有五個來源:一是水源不足,降水減少,水庫等人為截流使流入沼澤水源銳減。二是墾荒種田,主要是把沼澤濕地當成農業開發地,毀濕種田。三是放火燒荒,三江平原開發初期,為了開荒,每年秋季農民放火燒荒,狼煙四起,草皮燒焦了,鳥兒趕跑了。四是游,即開發旅遊事業缺乏規劃和管理。五是漁,亂捕魚,濫狩獵,胡亂採集,導致沼澤動植物資源日漸稀少。這樣一來,必然導致氣候乾旱,蒸發量加大,水位下降,湖泡枯涸,沼澤逐年退化縮小。如饒河縣,原有1×104hm2烏拉草,如今僅剩千畝。撓力河沿岸的毛蘇草,曾有過波瀾壯闊的奇觀,如今已難尋足跡。水城子沼澤區魚類資源豐富,現在由於人工排水,水位降低,沼澤減少,魚類已近枯竭。

(四)保護區的破壞

蘿北縣南部嘟嚕河葦場鄉一帶平原雜草叢生,泡沼星羅棋布,特別適宜如丹頂鶴、鷺、天鵝等珍禽生息繁衍。20世紀50年代,良好的生存環境,吸引眾多水禽在此築巢生息繁衍,其中尤以丹頂鶴數量為最多。80年代曾被黑龍江省定為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但隨著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對嘟嚕河、梧桐河流域沼澤濕地大面積的開發,原有的生態條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綿延百裏海洋般波瀾壯闊的蘆葦叢已難得尋蹤跡,大量的湖沼乾涸,代之而成為片片農田,昔日仙鶴飛舞、天鵝戲水等場面再也無處尋覓。目前,嘟嚕河流域的沼澤濕地已開墾殆盡,自然保護區已不復存在。

1984年國家在洪河建立沼澤地自然保護區,它是我國反映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濕地保護區域,該保護區目前沼澤濕地得以完整的保護下來。但是,一些人為破壞保護區現象依然有所存在,由於保護區無明顯的地域分界,在保護區周邊開墾荒地規模在不同程度地上升,放火燒草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下去勢必影響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此外,很多日益珍貴的沼澤保護區被逐年蠶食,倖存的沼澤也被包圍在農田的「汪洋大海」保護區之中,有些被分割成一個個「孤島」。比如蘿北水城子一帶,人工挖成一條從團結到黑龍江邊的宏大排水工程,這一帶的沼澤水正要被排泄干凈。

❻ 肇慶市恆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肇慶市恆展農業科技公司位於全國泥炭土兩大產區之一的廣東肇慶市高要區,公司版集開采,加工,銷售權一體,大量批發供應工程泥炭土及種植培育基質營養土。恆展公司主營各類泥炭土產品包括工程泥炭土、育苗基質、營養土、園林泥炭土、純正泥炭土、花卉栽培用土、城市綠化用土。
法定代表人:陳建國
成立時間:2017-01-1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20200003660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肇慶市端州區黃崗北路西側藍田路南側(118區)集美居裝飾材料市場2054卡

❼ 泥炭土長什麼樣

花旺魚泥炭土營養豐富土質優良 ,一般種花 種草 園林綠化 綠化工程等都需要用到

❽ 泥炭土的工程性質

當土中含有不同的有機質時,將形成不同的有機質土,在有機質含量超過一定含量時就形成泥回炭土,它具有不同的答工程特性,有機質的含量越高,對土質的影響越大,主要表現為強度低、壓縮性大,並且對不同工程材料的摻入有不同影響等,對直接工程建設或地基處理構成不利的影響。

❾ 綠化土壤泥炭土改良,工程報價一平方多少錢

看是客土,還是摻土。客土5元,摻土3元。

❿ 泥炭土安徽清單計價套什麼定額

清單計價的工程造價應該和套定額出來的工程造價是一樣的。只是用清單計價的時候,內要編制清單號,在每容條清單下面組價,這樣可以出來清單的綜合單價,有的 施工合同的定製是按照綜合單價的,比如投標的時候的清單的綜合單價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就是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