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滑坡演練

地質災害滑坡演練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11:05

A. 沙河鄉張家村小嶺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盧氏縣國土資源局 沙河鄉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

為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根據工作要求,經鄉政府研究決定,在沙河鄉張家村小嶺舉行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通過這次演練,可保證在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的情況下,各部門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危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演練的任務是: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24戶63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二、應急演練的原則

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三、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沙河鄉張家村柏樹坡組滑坡在2009年10月遭遇連陰雨後曾發生滑動,造成房屋等財產損壞,由於撤離群眾及時,未發生人員傷亡。目前該滑坡坡體長度200,寬300米,直接威脅著在滑坡體上居住的村民24戶63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滑坡體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損失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速滑的趨勢。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四、演練時間

2013年6月18日9:00。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鄉人民政府召集,鄉政府工作人員、國土所、相關部門人員、張家村委會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等參加(會議時間定5月28日8:30在鄉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鄉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鄉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人員分工

(1)指揮長:陳東旺

主要職責: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王向東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董靖峰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副鄉長,馮賀 黨委委員、副鄉長,常海濤 副鄉長,劉軍良 副主任科員。

主要職責: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協調各部門工作;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3)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綜合聯絡組:由王向東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辦公室及鄉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包括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轉移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治安管理組:由董靖峰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應急搶險轉移組:由馮賀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人員赴災區現場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常海濤任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印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登記;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提供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醫療衛生組:由劉軍良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機構救治隊伍;負責聯系、制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工作;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類傳染性疫病。

後勤物資保障組:由董靖峰組長,成員由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為此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有限暢通。

(二)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治安管理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柏樹坡組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和監測記錄。

(4)應急搶險轉移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械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鄉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鄉基層民兵組成,人員5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做好撤離群眾的引導工作,確保演練順利完成。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應急演練

5月28日8:00—8:30鄉政府會議室召開演練工作協調預備會議。

(1)鄉政府領導講話。

(2)應急演練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度安排);車輛安排。

(3)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上午9:00全體演練單位及張家村委會待命。

9:10時,接沙河鄉張家村報告:「因昨天連續大雨,沙河鄉張家村小嶺出現嚴重險情,監測資料表明滑坡後緣裂縫向兩側不斷延伸,寬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顯下滑趨勢,要求國土資源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國土所:向鄉人民政府匯報;向國土資源局報告;國土資源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開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

9:25: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沙河鄉張家村小嶺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後院裂縫長度達到300米,寬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縫之間出現多處落水洞,直徑最大達0.8米,裂縫兩次發生明顯垂直位移,前緣局部已滲出渾水,據測定裂縫以3厘米/小時快速發展,滑坡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鄉政府,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國土資源所所長向鄉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鄉人民政府向縣政府匯報,經縣同意,「啟動鄉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鄉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鄉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張家村小嶺組集中待命。

10:00,指揮部設在沙河鄉張家村委會,沙河鄉張家小嶺組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道,原地待命。

10:10:國土資源所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對策及建議。

10:2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治安管理組,在村口封鎖進入危險區的公路、村東進入滑坡危險區的街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既阻礙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障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轉移組:鳴鑼通知危險區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50人的民兵預備役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迅速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鄉衛生醫療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30:撤離開始。

10:50:撤離完畢。

11:0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區已穩定,降雨也已停止,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事宜。

11:1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1:15: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撤離安置情況。

11:40:演練工作講評會。

12:00:宣布演練結束。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B.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沂水縣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8日)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沂水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由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主辦,沂水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承辦的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擬於2013年7月23日進行。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練地點

沙溝鎮四旺村

二、演練目的

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面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組織、協調、處理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或出現重大地質災害險情能迅速有序安全避讓和撤離,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1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7處,共威脅到4779口人,潛在經濟損失7500萬元。目前,已進入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開展好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演練依據

根據《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市專項應急預案修訂演練工作的通知》(臨政辦字〔2013〕75號),要求在沙溝鎮四旺村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四、演練任務

(1)演練地質災害監測和信息發布。

(2)演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啟動過程。

(3)演練應急指揮應急反應及組織、協調。

(4)演練各相關部門應急反應、處理。

(5)演練採取的防災減災措施有效性。

五、演練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六、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沂水縣人民政府

(二)承辦單位

縣國土資源局、沙溝鎮人民政府

(三)協辦單位

縣人武部、財政局、民政局、公安局、衛生局、氣象局、新聞網路辦、電視台、消防大隊等職能部門。

(四)組織領導

總指揮:王永浩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主要負責:(1)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2)決定啟動應急預案。

副總指揮:牛樹娟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秦照強 沙溝鎮黨委書記

主要負責:(1)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

(2)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

執行指揮:王新偉 沙溝鎮鎮長

主要負責:(1)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負責現場布置安排等相關工作。

(五)辦事機構及相關職責

1.演練綜合協調組

組長:張雲慶 縣土地綜合整治中心主任

成員:縣政府應急辦副主任、財政局分管領導、民政局分管領導、沙溝鎮副鎮長、新聞網路辦分管領導、國土局辦公室工作人員1名、地環站工作人員1名。

職責:(1)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

(2)負責將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

(4)負責聯絡緊急搶險救災組、應急調查監測組、醫療救護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基本生活保障組;

(5)負責組織災後重建和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6)負責演練場所的的具體實施工作。

2.緊急搶險救災組

組長:沙溝鎮武裝部部長

成員:消防大隊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隊員35人、沙溝鎮國土所所長及沙溝鎮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

職責:迅速組織消防官兵、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轉移、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調查監測組

組長:張恩剛

成員:縣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職責: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任組長

成員:縣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鎮衛生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治安交通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縣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所長及幹警2名、沙溝鎮鎮政府工作人員2人。

職責: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縣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搶修受損毀的交通、通信設施,迅速提供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保證救災物資運輸、災民疏散和應急指揮信息通訊暢通。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6.基本生活保障組

組長:沙溝鎮分管領導

成員: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七、時間及參加人員

1.時間

2013年7月23日

2.地點

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

3.參演隊伍

(1)緊急搶險救災組40人(武警消防官兵5人,沙溝鎮民兵應急搶險分隊35人)。

(2)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局專業技術人員4名。

(3)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工作人員3名,沙溝鎮工作人員2名。

(4)治安交通組:交警大隊工作人員2名、沙溝鎮派出所公安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沙溝鎮工作人員2人。

4.觀摩領導和有關人員

(1)臨沂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及有關人員。

(2)沂水縣政府有關領導和縣直有關部門領導。

八、演練背景

1.演練地點災情情況

沙溝鎮四旺村(屬沙溝鎮黃土泉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鎮駐地西北方向20千米處,全村共116戶278口人。該村處於山坡南側中上部,山坡坡度約30°,山坡上覆蓋0.8~4米厚的粘土及泥石混合體,下部為不透水的頁岩,由於村民建房挖地基破壞了山體的應力,多年來山體不斷緩慢下滑,導致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現了變形裂縫。2012年8月6日,因台風「達維」過境本區帶來強降雨,該村發生了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滑坡體長約60米,寬約70米,拉張裂縫寬約0.1~0.4米,嚴重威脅該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災情設想情景

連日來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沂水縣普降大到暴雨,從7月22日到7月23日,流域內平均降雨量達到100毫米,其中四旺村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對其下方民房及44戶居民構成嚴重威脅。

該滑坡隱患點編制了「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

九、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時間暫定7月18日15:00,在縣政府三樓會議室由縣政府組織召開,縣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沙溝鎮政府等參加。

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1)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組建應急演練指揮部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有關單位、應急指揮部各小組組成及職責。

(4)確定本次演練各單位應參加的人數。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應急指揮部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和通訊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應急調查監測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緊急搶險救災組、基本生活保障組應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救護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沙溝鎮人民政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7月21日上午,召開演練預備會議,統一協調有關工作,明確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人員的工作任務,標准及要求,制訂完善公布有關演練的方案、措施、辦法等。

參加人員:演練指揮部成員、縣政府有關部門及沙溝鎮政府領導、四旺村委幹部等。

(1)總指揮、副總指揮有關領導講話。

(2)演練指揮部作演練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練工作(時間進程安排);觀摩現場定點定位及車輛安排。

7月21日11:00,沙溝鎮政府在四旺村召開參加演練群眾會議,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和訓導,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確保各種形象人員落實及演練各種措施。

(二)正式演練工作程序

1.隊伍集結待命

9:00,全體演練單位及觀摩人員到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安置區集結待命。

2.演練

9:30,四旺村群測群防員向四旺村委負責人和沙溝國土所所長報告四旺村滑坡體出現裂縫險情。

9:32,四旺村委負責人向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報告:「報告秦書記,我是四旺村×××,在巡查中發現,我村北山滑坡體裂縫逐漸擴大,嚴重威脅下方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危機,請求支援。」

9:32,沙溝國土所所長田丙東向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報告:「牛局長,我是沙溝所田丙東,四旺村出現嚴重險情,滑坡體有明顯下滑跡象,情況危急,請盡快派人調查。」

9:34,縣國土局局長牛樹娟下達命令:

「沂水縣國土局應急調查監測組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

9:34,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報告:「王縣長,我鎮四旺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險情,情況緊急,建議立即啟動縣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6,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浩接到報告後,決定啟動沂水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王永浩副縣長任總指揮,沙溝鎮黨委書記秦照強、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牛樹娟任副總指揮,沙溝鎮鎮長王新偉同志任執行指揮。

9:38,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組、治安交通和通訊組、醫療救護組、基本生活保障組、緊急搶險救災組趕赴現場集結並向各小組下達命令:「各小組注意,我是沙溝鎮鎮長王新偉,我縣已發布沙溝鎮四旺村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請你們按照職能分工立即趕赴現場。」

9:55,各小組趕到現場後,執行指揮王新偉向各小組下達搶險命令。

10:05,群眾開始撤離。

10:35,群眾撤離完畢。

10:40,各小組向執行指揮王新偉報告工作情況。

10:4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戒。

11:00,總指揮王永浩宣布演練結束。

11:1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市國土資源局領導講話。

十一、現場布置

指揮中心設在沂水縣四旺村安置區北側,並設一簡易觀禮台,具體位置根據村中情況而定。在觀禮台上設置一排桌椅席,設12~15座,後面擺放兩排木凳。觀禮台後側用腳手架搭台(高3.5米),上設頂棚,頂棚前懸掛橫幅「沂水縣沙溝鎮四旺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兩側副台全部擺放木凳,解說台設置在西側副台上。

觀禮台安裝放置音響一組、麥克風(3支)、望遠鏡(10支),礦泉水等物品。

觀禮台兩側布置彩旗(約每15米1面),懸掛橫幅標語多幅,如「防災減災重於泰山」等。

劃定警戒線、觀摩區、車輛集結區等功能區;車輛集結區布設救護車、警車等。

十二、其他事項

(1)演練聯絡統一使用對講機進行。

(2)所有參加演練的搶險隊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統一穿著迷彩服,佩戴工作牌,自備救生器材;演練過程中必須嚴肅認真對待,接近實戰水平的緊張狀態,決不能出現松垮、邋遢、嘻嘻哈哈等不良現象。

(3)所有車輛(除演練用車外)均停放在統一規劃的停放區內,由專人負責指揮停放。

(4)本實施方案個別變動或本實施方案未包括的事項由演練指揮部另行通知。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附件:搶險隊伍、車輛及設備物資安排

1.防災搶險隊伍

參加本次演練共有5支搶險隊,部分隊員統一著迷彩服,每支隊伍舉一面標有自已隊伍名稱的旗幟,搶險隊伍如下:

(1)治安交通組。派出所幹警2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4名。

(2)緊急搶險救災組:武警消防官兵5名、沙溝鎮民兵應急分隊35名。

(3)應急調查監測組:國土資源局技術人員7名。

(4)醫療救護組:120急救中心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醫院醫護人員3名、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組:民政局工作人員1名、財政局工作人員1名、國土局工作人員1人(劉志剛)、沙溝鎮政府工作人員2名。

2.演練車輛和醫療設備

(1)縣衛生局:救護車2輛、擔架2副、急救箱等

(2)縣公安局:警車1輛

3.設備物資

(1)縣衛生局落實:救護車2輛、擔架2副

(2)縣公安局落實:警車1輛

(3)縣國土局落實:對講機15部、望遠鏡6個、迷彩服67套(含鞋)、雨傘30把、音響1組、麥克風5支、毛巾20條等、手持電喇叭2把、攝像機1台、聯系照相館3台照相機。

(4)沙溝鎮鎮人民政府落實:石子10立方米、銅鑼5面、指揮桌8張、椅50把、會標1條、宣傳橫幅2條(內容: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礦泉水10箱、警報器1個、攝像機1台、鐵鍬5把、鎬頭5把、。

(5)電視台:攝像機3台、攝影師3人;安排1名播音員做演練講解員,要熟悉腳本。

4.行車路線

(1)去四旺村的路線:由野坊進四旺村,從四旺村西進,從四旺村東出,在哪裡停車。

(2)回的路線:由停車點進四旺村,從四旺村到野坊,回城裡。

5.生活安排

沙溝鎮政府安排

6.參加人員

(1)參演人員

(2)觀摩人員:市政府領導、縣政府領導、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市應急辦領導及縣局主要領導坐主席台;其他觀摩人員在觀摩台兩側。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C. 潞城市地質災害(滑坡)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潞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本次演練由長治市國土資源局和潞城市人民政府主辦,潞城市國土資源局和黃牛蹄鄉人民政府承辦。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任務與原則

1.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進平安潞城、和諧潞城的建設。

2.任務

地質災害點動態監測中發現情況十分緊急。按《潞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避讓的有效措施。

3.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二、應急演練的科目、時間與地點

1.演練科目

為切實搞好這次演練,通過與多部門積極溝通,向上級部門請示,本次演練設置的演練科目有報警與接警、預警與調度、應急響應、現場處置、解除與評估等5個科目。

2.演練時間

2011年8月3日。

3.演練地點

黃牛蹄鄉青口村(圖1)。

三、應急救援演練的參演單位與人員、組織機構與職責

1.參演單位與人員

本次演練在潞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國土資源局精心的嚴密組織下,參演單位有地質災害各成員單位,黃牛蹄鄉、青口村及部分群眾,共涉及17家部門和單位160餘人。

2.組織機構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致性,成立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李曉峰(市委常委、副市長)

副總指揮:原恆偉(市政府辦副主任)

申愛民(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及黃牛蹄鄉相關人員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和演練現場總調度、緊急搶險組、調查監測組、後勤保障組、治安疏導組、消防搶險組、醫療救護組、宣傳報道組1個現場搶險總調度和7個工作組。

3.各組組長及職責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敏,成員由黃牛蹄鄉武裝部抽調基層民兵組成應急小分隊。其任務是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進行避讓。

調查監測組:組長王海亮,成員由市國土局牽頭,國土、氣象、水利和辛安村監測員組成。其任務是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並及時准確掌握災害區的氣象及降水量等情況,保證指揮部擬訂應急對策和措施。

妥善安置

D. 海林市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操作方案

(2013年9月)

第一部分:應急預案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海林市地處張廣才嶺東南部,地形地貌復雜,雨水充沛,海林市地質災害重點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全市有6個鄉鎮所在地,11個村屯易受地質災害威脅。為了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建立和完善鄉鎮一級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切實提高鄉鎮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禦水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黑龍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經研究決定,在我市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開展一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實地演練。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在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地災隱患點的地質災害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旨在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理程序,提高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地災隱患點山體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海林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時間

2013年9月9日

五、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

(2)撤離安置點:在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地災隱患點附近設置1處撤離安置點。

(3)演練會場:能夠看到地災隱患點和安置點的場所,要求地面平整寬敞,視野開闊,便於參演人員集中和觀摩演練習過程。

六、觀摩人員

市政府領導,各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急辦、公安、民政、財政、交通、安全、經濟、衛生、氣象、地震、農業、鐵路、水務、通訊、建設、發改、教育局、武警等)的主要領導;中小學校負責人和本市其他重點地災隱患點所在村領導和監測員。

七、參加演練人員

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主要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海林鎮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海林鎮斗銀村村委會及靠山屯村民、其他相關部門人員。

八、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靠山屯地災隱患點位於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北側民房後山。由暴雨誘發而致。隱患斜坡坡度32°~69°,坡寬約55米,縱向長80米,平面形態呈方形,剖面呈上緩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現的一條橫向裂縫長約40米,寬度約15~30厘米,滑坡體總體積約15000立方米。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將嚴重危及靠山屯北側十幾戶居民近3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短時間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九、應急預案演練組織的主體

本次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主體為海林市人民政府組織、海林鎮人民政府、斗銀村委會。

十、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致性,鄉鎮和參演部門在9月1日提前召開協調會議,9月6日全體人員在災害現場進行模擬演練。

會議內容:

(1)介紹演練方案;

(2)討論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徵求參會人員意見;

(3)組建由鎮長任指揮長、分管鎮長、國土所所長、派出所所長、衛生院院長、鎮武裝部長任副指揮長,演練所在村組負責人和監測員為成員的海林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明確各組工作職責(鄉鎮根據本鄉鎮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二)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總指揮:徐勤剛

副總指揮:孫彬、況作濤

成員:栗學軍、王傑、苑國權、鄭軍、陳廣群、孫丙國、王強

(1)綜合協調組:由栗學軍牽頭,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主要是搞好演練方案的制定,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演練現場的布置和主持人員的落實等;

(2)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由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況作濤牽頭,及時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發展情況並及時上報指揮部,協調鄉鎮分局做好災情預報、減災、防災措施;

(3)氣象組:由海林市氣象局副局長羅彬祥牽頭,及時匯報災害發生區天氣情況;

(4)緊急搶險組:由黨群辦主任王傑牽頭,鎮應急小分隊配合。任務為: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

(5)監測預警調查組:由海林鎮國土所所長苑國權牽頭負責,鄉幹部或國土所工作人員和監測員組成。任務為: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6)後勤保障組:由海林鎮民政助理鄭軍牽頭負責,鄉幹部、村幹部組成。任務為:搞好撤離群眾安置和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參加演練的村民每人一個食品袋);

(7)醫療衛生組:由衛生院院長陳廣群牽頭負責。任務為: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防止災區疾病暴發;

(8)治安保衛組:由新合派出所所長孫丙國負責。任務為:負責封閉公路,維護災區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9)技術專家組:邀請黑龍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地質災害工程師王強擔任,對災害影響范圍、危險區范圍進行劃定。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協調組:明確所有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組織後勤保障組搞好演練現場的部署和物資供應工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落實周邊兄弟鄉鎮參加觀摩演練的邀請工作。

(2)緊急搶險組:落實應急搶險小分隊參加人員和工作職責。

(3)監測預警調查組:落實好本組人員及分工;把災情、險情調查、核實清楚並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4)後勤保障組:落實好本組參加人員及分工;落實演練場所的布置;劃好群眾撤離線路、撤離安置點警示標志以及解決撤離群眾急需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5)醫療衛生組:落實好本組參加人員及分工;由衛生院負責擔架、急救箱等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

(6)治安保衛組:落實好本組參加人員和個人工作職責,維護好當地治安。

第二部分: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腳本)

一、模擬背景

(字幕加背景)災情總體設想: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滑坡後緣裂縫於今天早晨突然增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隱患斜坡坡度32°~69°,坡寬約55米,縱向長80米,平面形態呈方形,剖面呈上緩下陡的凸形。斜坡中部出現的一條橫向裂縫長約40米,寬度約15~30厘米,滑坡體總體積約15000立方米。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將嚴重危及靠山屯北側十幾戶居民近3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直接危及下方十幾戶、近3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二、模擬監測與信息傳遞情景

主持人: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滑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下面進行演練第一環節:市氣象局通知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在斗銀村靠山屯區域有較強降雨,請通知有關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准備(地點1:國土局辦公室)。

(9月9日9:00分,市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副主任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況作濤和於德明正在值班,突然接到市氣象局工作人員電話。)

氣象局工作人員: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嗎? 我是氣象局值班人員,在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區域上空,形成較大降雨雲團,並且已開始降雨,從雲圖上看極有可能發生較強降雨,請通知有關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准備。

況作濤:好,請注意監測,並向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領導和海林鎮有關領導及地質災害隱患點責任人發送簡訊息預警。

鏡頭1:況作濤副主任在辦公室邊接聽電話,邊記錄。

(市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向市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主任王曄報告)

況作濤:王局長,剛剛接到氣象局通知,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區域雲團密集,已經開始降雨,雨勢較大。

王曄:通知海林鎮國土所密切監視,做好預防山體滑坡准備工作,確保信息暢通。

鏡頭2:況作濤電話向海林鎮國土所地質災害值班人員苑國權通報。

況作濤:(海林鎮國土所所長)苑國權嗎? 市氣象局通知,在斗銀村靠山屯區域可能發生強降雨,請你們注意防範靠山屯後山的滑坡災害,必要時要及時啟動防災預案。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二環節:海林鎮領導要求村屯負責人,馬上了解情況,如實匯報(地點2:海林鎮辦公室)。

鏡頭3:(手機簡訊聲)海林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組長、鎮長徐勤剛等領導陸續接到簡訊,收看簡訊內容。徐鎮長邊看邊念:海林鎮斗銀村靠山屯區域有強降雨……有可能發生滑坡地質災害,請注意防範)。

鏡頭4:(徐鎮長打電話給斗銀村村長胡振民)振民,靠山屯後山地質災害滑坡隱患點情況如何? 你馬上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鏡頭5:(胡振民村長打電話給靠山屯屯長張廣軍)廣軍,靠山雨下得大嗎? 後山有可能發生滑坡地質災害,你馬上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鏡頭6:(20分鍾後,胡振民在靠山屯地質災害現場用手機向徐鎮長匯報)徐鎮長,現在靠山屯後山斜坡橫向裂縫長約30米,寬度約10~30厘米,現在還在下雨。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三環節:徐鎮長布置工作,要求所有人員立即到救災現場。(地點2:海林鎮辦公室)

鏡頭7:(徐鎮長對胡振民布置工作)現在看來靠山屯後山地質滑坡可能會出現問題,振民,我們馬上到現場,請通知村委會工作人員到現場集中召開應急會商會,其他人員加強值班,密切觀測裂縫動態,隨時向我匯報。

鏡頭8:(徐鎮長對值班人員布置工作)馬上通知鎮搶險隊、鎮醫院、新合派出所等有關人員,9:30時在斗銀村村委會開會,並向市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和市政府報告。

三、滑坡地質災害會商現場演練內容

時間:上午9:30時地點:斗銀村村委會

參加人員:海林鎮政府霍玉文、徐勤剛、孫彬、栗學軍、王傑、苑國全、鄭軍、鎮醫院院長陳廣群、新合派出所所長孫丙國、斗銀村書記、村長等。

尚市長講話:…… ……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四環節:海林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在斗銀村委會召開緊急會議(地點3:斗銀村委會)。

徐勤剛:現在開始開會,斗銀村靠山屯區域普降大雨,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十分嚴峻,下面請苑國全同志講一下防災重點。

苑國全: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是我鎮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重點,由於強降雨,裂縫還在加寬,因此,這次主要任務是把山腳下的十幾戶居民安全轉移並妥善處理滑坡險情。

徐勤剛:現在請胡振民同志匯報一下最新災情。

胡振民:由於降雨還在持續,裂縫寬度已達25厘米以上。

王強:滑坡體後緣裂縫隨著降雨量增加,正在逐步加大,前緣小滑塌同時增加,如果強降雨持續下去,約15000立方米滑體有順滑床大面積滑塌危險,滑體范圍內坡寬約55米,縱向長80米,直至滑坡後緣為危險區。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影響范圍為靠山屯北側山腳下三棵樹至紅房頂十幾戶居民近3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該區域及附近居民應盡快撤離。

徐勤剛: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後山滑坡地質災害很危險。我建議馬上啟動斗銀村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下面我布置工作,請胡振民同志啟動斗銀村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王傑同志組織15人以上的鎮搶險隊協助村委會做好搶險工作;請鎮醫院陳廣群院長組織5人的醫療隊協助後勤保障組做好搶險過程中傷員的救治和災區的防疫工作;請新合派出所孫丙國所長組織警力協助村治安員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各組20分鍾內到靠山屯集合待命。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五環節:請胡振民書記宣布啟動斗銀村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地點3:斗銀村委會)

胡振民:現在我宣布立即啟動斗銀村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主持人:所有人員上車轉移至靠山屯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六環節: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組織各應急小組進行應急准備。(地點4:靠山屯農家大院集合地點)

(地質災害會商人員轉移到靠山屯,觀摩領導和其他人員也一並到靠山屯觀摩。)

綜合協調組栗學軍:總指揮,綜合協調組5人集結完畢,請指示;

緊急搶險組王傑:總指揮,緊急搶險組15人集結完畢,請指示;

監測預警調查組苑國全:總指揮,監測調查組5人集結完畢,請指示;

後勤保障組鄭軍:總指揮,後勤保障組6人集結完畢,請指示;

鎮醫院陳廣群:總指揮同志,鎮醫院醫療隊5人已集結完畢,請指示。

新合派出所孫丙國:總指揮,新合派出所5人已集結完畢,請指示。

孫彬:總指揮,海林鎮地質災害指揮部各組41人已集結完畢,請指示。

(9:50分,總指揮徐勤剛手中對講機響起,災害現場靠山屯屯長張廣軍用對講機報告)張廣軍:報告指揮部! 報告指揮部! 靠山屯後山山上裂縫寬度已達30厘米! 裂縫寬度已達30厘米!

徐勤剛:(用對講機回答)好,明白! 明白!

徐勤剛:(面向搶險隊員)同志們! 斗銀村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已達到疏散轉移緊急狀況,現在要重點做好群眾轉移和搶險工作。各組人員按照預案確定的任務分頭執行,大家有沒用信心?(有!)好,立即行動!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七環節:請副總指揮孫彬同志命令預警員發布地質災害預警。(地點4:靠山屯農家大院)

孫彬:請監測預警員張忠偉同志敲鑼報警,發布轉移信號。

(在靠山屯主道上鑼聲響起,張忠偉邊敲鑼邊喊「後山要發生地質災害了,請大家馬上撤離」,並且村裡高音喇叭也同時播放「後山要發生地質災害,請各位村民馬上撤離」。)

(後勤保障組負責轉移群眾的食品袋發放)

(群眾轉移過程中要忙而不亂,老、弱、病、殘、孕等弱勢人員要有專人負責,或背抱、或攙扶、或相互照應,轉移人員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小件物品,提前做好准備,帶些鍋、碗、瓢、盆等道具。)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八環節:開展醫療救援,轉移病殘人員。(地點6:救護車附近)

(鎮醫療隊負責救治搶險轉移過程中的傷病員。用擔架抬著1名重病患者(村民假扮)轉移到救護車上,進行現場救護,並由醫療隊負責給患者打吊瓶。其他有2名傷員(假扮),由轉移人員互相攙扶到達轉移安置地點帳篷內,並且要有專人負責。)

(鎮醫療隊一名醫生,身背噴壺,進行消毒,)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九環節:派出所同志挨家挨戶查看有無未轉移人員,督促其撤離。(地點5:靠山屯主道上)

(新合派出所挨家挨戶做轉移戶的思想工作,督促人員盡快轉移,到1戶人家門外通知,在組織群眾轉移的同時,新合派出所,清理現場閑雜人員;拉起警戒繩。對轉移群眾的房屋加強安全保衛,防止被盜;對房屋內進行搜尋檢查;對危險區設置警戒帶;對靠山屯後山進行戒嚴守護,禁止通行。)

主持人:下面請所有人員到地質災害現場。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環節:鎮指揮部組織搶險隊進行搶險。(地點7:地質災害現場)

(10:10分,總指揮徐勤剛手中對講機響起)監測員李龍:報告指揮部! 報告指揮部! 我是監測員李龍,山上裂縫已超過30厘米,馬上就要產生滑坡,山腳下十幾戶居民房屋要受損失,請盡快處理。

徐勤剛:(用對講機回答)明白! 明白! 請繼續做好監測。徐勤剛(用手持高音喇叭喊話):緊急搶險隊馬上進行搶險。

王傑:是!請總指揮放心,一定完成任務。

(由王傑組織鎮搶險隊15人進行搶險。每個人手中都拿鐵鍬、木棒、大錘和鐵絲等在現場進行搶險。)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一環節:鎮指揮部緊急請求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調派武警、消防和預備役支援搶險。(地點7:地質災害現場)

王傑:(10:20分)報告總指揮,因山上裂縫還在加大,鎮搶險隊力量不足,險情不好控制,請求支援。

徐勤剛:(在地質災害現場向尚市長匯報,並請求支援)尚市長:斗銀村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出現險情,請求市緊急搶險隊支援。

尚市長:好! 我馬上通知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增援(現場用電話通知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馬上通知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隊、市消防隊組織搶險隊支援斗銀村靠山屯滑坡地質災害搶險工作)。

(有專人安排市人武部10人緊急搶險隊、市武警中隊10人緊急搶險隊、市消防隊10人緊急搶險隊在指定地點,從靠山屯主路由南向北跑步進入搶險現場,協助鎮搶險隊全力排除險情;經過20分鍾的軍民全力搶險,險情終於得到控制)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二環節:解除地質災害警報,群眾撤回。(地點7:地質災害現場)

王傑:報告總指揮,險情已經得到控制。

徐勤剛:好! 同志們辛苦了。

(10:40分,副總指揮孫彬手中對講機響起)監測員李龍:報告指揮部! 報告指揮部! 我是監測員李龍,現在靠山屯後山滑坡地質災害已得到控制。

孫彬:(用對講機回答)好的!好的!繼續監測,隨時報告。

(10:50分,副總指揮孫彬手中對講機響起)監測員李龍:報告指揮部! 報告指揮部! 我是監測員李龍,現在靠山屯區域降雨已停止,滑坡現象已穩定。

孫彬:好的!好的!(在現場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 現在滑坡已穩定,降雨已停止,轉移的群眾是否可以撤回來?

徐勤剛:好! 可以撤回。

孫彬(用手持喇叭高喊):通知被轉移的群眾可以回家,其他所有參加演練人員集中到靠山屯集合點。

主持人:下面請所有參演人員和觀摩的領導到集合地點集合。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三環節:請領導講話,演練結束。(地點4:靠山屯農戶大院)

(觀摩領導步行回到集合點)

徐勤剛:同志們,這次演練即將結束,大家表現得非常好,演練非常成功,這是以人為本重視地質災害工作的集中體現。下面請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尚市長講話,大家歡迎!

尚市長:…… ……

徐勤剛:現在我宣布,本次防汛演練圓滿結束,請大家有秩序的撤離。

四、綜合評述

通過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檢驗了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理程序,提高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E. 廣水市陳巷鎮方略村劉家灣突發地質災害滑坡演練方案

廣水市國土資源局 陳巷鎮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陳巷鎮方略村11組劉家灣滑坡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離險區群眾,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避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通過這次演練,進一步提高鎮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陳巷鎮方略村11組劉家灣遭受連續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速滑趨勢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組織滑坡危險區內的11戶52名群眾快速有序安全撤離,盡快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滑坡目前處於初期蠕滑階段,遇連續降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隨時可能產生突然滑動,滑坡穩定性極差,有下滑的趨勢。該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搶撤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在陳巷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2)邀請觀摩的隨州市局領導和廣水17個國土所所長。

六、演練時間

2011年8月26日15:30。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陳巷鎮人民政府聯合召集,鎮人民政府、鎮應急辦、相關部門領導、方略村村委幹部及生產隊長等參加(會議時間2011年8月24日上午9時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

會議內容:

(1)陳巷鎮人民政府領導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演練工作分工:

A.指揮長(汪鎮長)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B.副指揮長(鎮武裝部長)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④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⑤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4)六個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A.綜合聯絡組:由政府辦公室主任任組長,成員由武裝部、政府辦公室、民政、交管站、水管站、安委辦、派出所、教育辦、衛生院、鎮政府負責人組成。任務為: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後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並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後勤物資保障組、災後重建組工作。

B.交通治安管理組:由派出所所長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C.應急搶險組:由武裝部部長任組長,成員由武裝部、教育辦、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織救援人員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D.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土管所所長任組長,成員由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市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E.醫療衛生組:由衛生院院長任組長,成員由衛生院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F.後勤物資保障組:由民政辦任組長,成員為鎮政府主要領導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任務為: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訊聯絡的優先暢通。

2.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應熟悉方略村11組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應熟悉的方略村11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應熟悉方略村11組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鎮基層民兵及救援隊組成,人員30人左右,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鎮政府及相關的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確定相關典型形象的演練。

3.演練工作程序安排

下午14:00時全體演練單位及觀摩貴賓集中陳巷鎮方略村委會待命。

14:10,接陳巷鎮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方略村11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後緣裂縫向兩側不斷延伸,寬度已增大40厘米左右,滑坡有明顯下滑趨勢(跡象),要求市應急辦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14:15,鎮土管所領導:

a.向鎮人民政府匯報;

b.向市國土資源局報告;

c.市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14:25,市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方略村11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後緣裂縫程度達到30米,寬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縫之間出現多處落水洞,直徑最大達0.8米,裂縫兩側發生明顯垂直位移,前緣局部已滲出渾水,據測定裂縫以3厘米/小時左右速度發展,滑坡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市政府,啟動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14:30,鎮土管所領導向鎮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鎮人民政府向市政府匯報,經市長同意,「啟動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鎮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通知「鎮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方略村委會集中待命。

15:00,指揮部設在方略村村委會,方略村委會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15:10,鎮土管所同志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市氣象局副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鎮土管所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5:3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進入滑坡危險區,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應急搶險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人民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組織30人的民兵預備役及救援隊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人員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災民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災民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的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5:40,撤離開始。

16:10,撤離完畢。

16:1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降雨也已停止多日,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事宜。

16:20,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6:25,市領導及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災民撤離安置情況。

16:40,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市領導講話。

17:00,宣布演練結束。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F.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G.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演練方案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2013年7月29日)

進入汛期,我省地質災害進入高發期,為提高地質災害應急應對能力,省廳決定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實戰演練,擬邀請省氣象局相關人員參加,現制定如下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鍛煉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伍,檢驗應急裝備和能力,提升技術響應能力,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水平。

二、演練任務

主要任務是模擬一次單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通過演練檢驗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應急調查能力,測試我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平台建設及相關應急裝備的技術保障程度。

具體任務是:

(1)進行一次地質災害調查部門、應急測繪部門、氣象信息服務部門的應急拉動。

(2)實施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卧虎山水庫北壩肩滑坡(崩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

(3)試用前期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平台建設的系統和裝備。

(4)模擬地質災害視頻聲頻遠程會商與指揮。

(5)編制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報告、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和信息發布初稿。

三、演練地點、時間、背景

演練地點: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卧虎山水庫北壩肩。

演練時間:2013年7月29日13:00-18:00。

演練背景:卧虎山水庫北壩肩災害點群測群防員發現滑坡險情,經初步調查,受威脅人員3戶、12人,威脅卧虎山水庫北壩肩和水庫下游居民安全。群測群防員立刻將災情逐級上報各級國土資源部門,並直報國土資源廳應急值班人員,值班人員認為險情緊急重大,快速編制了應急工作方案,並及時報告了國土資源廳應急管理辦公室。省國土資源廳接報後,啟動一級地質災害技術響應,立即要求濟南市國土資源局開展先期調查,採取先期應急處置。

四、參加單位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山東省氣象台,山東省氣象信息服務中心,山東省國土測繪院,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山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系統裝備

三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1套;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系統1套;三維激光掃描儀及配套測量設備1套;GP S動態監測系統1套;衛星通信車1輛,其他車輛4輛;地質災害調查單兵設備1套、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單兵2套、手持GP S3部;航拍無人機1架;對講設備4部;衛星電話2部;氣象預報系統設備若干;地質災害視頻監視系統;移動氣象站。

六、演練內容

(1)演練地質災害應急技術響應程序。

(2)與氣象部門聯合開展單點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

(3)通過視頻會商系統對災害點應急調查工作進行實時會商和指揮。

(4)單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監測技術方法及內容。

(5)試用衛星通信系統、單兵設備、三維掃描儀系統、無人航拍系統針對單點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的技術方法、程序。

(6)應急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方案、信息發布編制過程、方法。

(7)地質災害視頻監視及單兵實時傳輸。

七、演練組織及人員

1.應急調查指揮部

指揮長:寧廷河

副指揮長:董同玉 王光信 張志光 李國祥

成員:付英 現場總協調,林海 顏景生(後方專家組長),申玉德 韓景敏 現場調查期應急處置,任重 高善坤。

職責:負責演練技術工作的組織、協調、指令、點評、參與研討災害基本情況,調查期應急處置,向省政府和國土部匯報。

具體分工:寧廷河負責下達指令及演練結束的點評;董同玉負責航拍工作總指揮;王光信負責本次演練主持;張志光負責氣象信息協調;李國祥觀摩指導;付英負責演練現場總協調;林海負責演練技術指導;顏景生負責演練組織與會商工作;申玉德觀摩指導;韓景敏負責指揮現場調查期應急處置工作;任重負責災情險情速報;高善坤負責演練信息匯集。

2.後方會商專家組

組長:顏景生

副組長:常允新 李玉華 楊 穎

成員:壽冀平 盛根來 張世傑

職責:負責會商、災情險情判定、調查成果編制、研討災害基本情況。

3.關系協調組

組長:王良龍

成員:郭瑞、岳慶傑、術鳴魯、張明亭、崔京河

職責:負責地方關系的協調工作,參與會商,警示牌6塊,分別放置在滑坡道路兩端路口和兩個崩塌點處。

4.災情險情調查組

組長:胡玉祿 現場技術負責

副組長:楊成芳 楊宗波、邊文超

(1)地質地形調查小組 方慶海(小組長)、張景康

(2)災情調查小組 張永偉(小組長)、梁浩

(3)險情調查小組 王慶兵(小組長)、邵明、孟凡奇

(4)應急監測小組 董強(小組長)、楊培傑、王寧、趙琳、李永超

職責:負責攜帶單兵、三維激光掃描儀、手持GP S等設備進行地質災害險情災情調查。

具體分工:胡玉祿為現場技術負責,攜帶對講機。

楊成芳、楊宗波、邊文超負責現場氣象人員、設備。方慶海負責地質地形調查,張景康配合,攜帶照相機、手持GP S、地形圖,精確繪制地質圖和地質剖面圖。

張永偉攜帶對講機、衛星電話、自動化監測單兵1套,負責災情調查;梁浩攜帶照相機,手持GPS,填寫災害點災情調查表;王慶兵攜帶衛星通訊單兵設備,負責險情調查;邵明、孟凡奇攜帶手持GPS,填寫災害點險情調查表。

董強負責應急監測工作,攜帶對講機;董強、楊培傑、承擔靜態GPS監測,攜帶自動化監測單兵1套;王寧、趙琳李永超負責三維激光掃描。

5.影像航拍組

組長:楊艷萍

副組長:毛繼軍

成員:張偉國、張衡、吳學超、何有剛、張廣慶、楊建、高岷

職責:負責影像的航拍與處理工作。

6.技術網路保障組

組長:魏嘉

副組長:鄭庭明、任翠愛、張聲濤、韓保棟

成員:張曄、沙令寶、鄭秀榮、胡紅文、王心兵、鄒連慶、曹春山、劉洋

具體分工:魏嘉負責後方專家會商技術保障、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災害基本情況匯報(應急途中時間);張聲濤負責省廳與總站應急大廳連接調試;鄒連慶負責三維地質環境信息系統應用、應急大廳聲頻視頻系統切換、應急大廳連接調試;任翠愛負責專家意見整理;沙令寶留守預報值班,負責氣象數據傳輸;胡紅文負責圖件查找、修改工作;鄭庭明負責網路通信順暢和突發狀況的處置;王心兵、張曄、劉洋負責衛星通信車連接調試、切換;曹春山負責衛星通信車駕駛。

7.後勤服務組

組長:宋和平

副組長:韓保棟

成員:陳清芳、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國

具體分工:宋和平負責後勤服務,突發事件的處置;韓保棟、陳清芳負責應急車輛准備調度、司機安排;李清海、林明、李大勇、朱國為應急車輛司機。

8.宣傳報道組

組長:吳文峰

成員:楊學作、胡笑偉、趙培培

八、演練程序

本次演練分為4個階段:

(1)應急調查啟動階段(13:00—14:00):群測群防員報災,省廳啟動一級技術響應,編制應急調查方案,成立應急調查隊伍,做好出發准備。

(2)應急調查階段(14:00—16:25):各小組到達指定位置分組開始調查。

(3)應急會商階段(16:25—16:50):前後方專家開展應急會商,形成應急調查報告、應急處置措施建議、信息發布初稿。

(4)應急結束階段(16:50—17:18):宣布演練結束,指揮長點評。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H.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2011年11月)

第一部分 應急預案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模擬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有效檢驗各小組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體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設平安東坪,構建和諧社會。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群眾,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東坪鎮政府西北方向18公里處,2007年9月,經地質專家評估確定,屬於要盡快治理的小型地質災害滑坡隱患點,受威脅群眾72戶276人,潛在經濟損失202萬元。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東坪鎮人民政府。

六、演練時間

2011年11月4日上午:10:00—11:00(10:00在茶山口村集合)。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

(2)撤離安置點:茶山口村曬谷坪。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演練於11月4日上午召開各小組負責人會議。

會議內容:

(1)介紹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方案;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細化分工,任務落實。

總指揮: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避讓、搶險、救災指揮組

組長: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按規定上報災情、請示啟動預案,組織有關方面力量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2.地質災害監測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負責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數據記錄、資料整理上報,按指揮組的命令傳達預警信號。繼續全方位監測,及時確定災害等級並上報。

3.群眾疏散、搶險、救援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勝

副組長:趙國輝

成員:邵來嬌、趙曉明、陳玉華、林梓階、余錦華、林秀玉、吳醒城、趙書養、

謝小花、趙天明

主要職責:

及時組織群眾立即轉移、疏散撤離到指定的臨時安置點。負責對受困群眾的救援,實行每個幹部包三戶。

4.安全保衛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袁偉堅、張文、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主要職責:疏散、搶險、救災工作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疏散過程中的秩序及撤離後的安全巡邏,撤離區的清場和搜救,交通管制,維護社會穩定。

具體分工:

1)災區清場和搜救組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

2)安置點

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3)茶山口村交叉路口

袁偉堅、張文

5.醫療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劉文斌

成員: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黃細玉、李勇軍、鄺偉華

醫療救治小組職責:

對因災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救治和安置點的消毒防疫。

具體分工:

安置點: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

現場救護組: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林玉清

擔架組:李勇軍、鄺偉華

6.災民安置組成員及職責

安置點:

組長:黃靜莉

副組長:黃細玉

成員:楊永蘭、劉永祥、鄧清華、李美秀、趙麗莉、趙秀麗、饒玉城、周戰開、楊利松、吳宗耀

職責: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救災物資發放。

7.後勤保障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良軍

成員:趙立新、劉森、林永松、謝榮歷

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

各小組如果出現領導缺位時,實行依次遞補的辦法。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和緊急撤離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

第二部分 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直接危威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10:00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指揮部成員和會議代表在會議室集中開會

東田村委會

疏散、搶險、救援組、安全保衛組、醫療衛生組、受災安置組、後勤保障組等各工作組集中等待出發。

10:05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在會議討論其他話題時,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趙偉華打進電話向東坪鎮人民政府鎮長趙財保報告災情。

趙偉華(監測員):「趙鎮長,我是趙偉華,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監測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坡,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趙財保鎮長:「請你們繼續作好監測工作,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趙財保鎮長掛斷電話,立即向李加武書記報告情況。

趙財保鎮長:「李書記,接監測員緊急報告,我鎮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

李加武書記:「我馬上向上級匯報。」

掛斷電話後,立即向周志軍副縣長報告。

李書記:「周副縣長,我是東坪鎮黨委書記李加武,我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受昨夜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否立即啟動預案,請指示,並請求縣委、縣政府派員支援」。

周志軍副縣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同意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開展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工作,我們馬上組織人員支援。」

10:10

東田村委會

李書記掛斷電話後,立即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李書記:「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經請示縣委、縣政府,指示我們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按預案各領導立即分別通知各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大家立即行動。」

10:15

東田村委會內

參會代表到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現場觀摩疏散群眾的演練。

10:15

東田村委會

各行動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集中開會。

10:20

東田村委會指揮部

現場指揮部總指揮李加武:縣委指示:「立即啟動預案疏散群眾」。現在,地質災害監測組開展災害調查工作並繼續跟蹤觀察;搶險、救援組立即組織群眾轉移,疏散撤離到臨時安置點;安全保衛組負責交通管制,維護好秩序;醫療衛生組搞好傷員救治;後勤保障組搞好後勤保障。各小組立即行動,請馬上執行!」

各組長齊聲:「是!」

10:22

指揮部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加武向應急分隊下達命令。

李加武:「現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出現地質災險情,各小組成員和包戶責任人組織群眾撤離到指定的安置點;立即行動!

10:2

安全保衛組成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繩到各道路口設置警戒,對公路通行車輛進行交通管制,有序指揮。

10:25

茶山口村

各應急分隊進入各責任區組織群眾向指定地點撤離。

10:28

茶山口村

幾名小孩,行動不便,將其抱到撤離點。

10:28

茶山口村

2個群眾意外受傷,醫療救護組及時處置,應急隊員用擔架將受傷群眾抬至安置地點。

10:28

茶山口村

1個老人不肯撤離,應急隊員反復做其思想工作,用擔架將老人抬至安置地點。

10:29

茶山口村

搜救組長白宜安向指揮長報告。

白宜安:「李書記,搜救結束,危險區內無一人滯留,請指示」。

李加武:「加強治安保衛和警戒,其他人員進入危險區,你們一定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檢查」。

10:0

安置點

醫療衛生組長劉文斌向指揮長報告。

劉文斌:「李書記,兩名傷員已安全送到安置點,請指示」。

應急分組組長趙國輝向指揮部報告。

趙國輝:李書記,2名小學生和1名老人已安全轉移到安置點。

李加武:「一定搞好傷員救治,並協助災民安置」。

10:35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撤離點。

趙偉勝用對手機向指揮部匯報。

趙偉勝:「李書記,全部群眾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

李加武:「好的,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在警報未解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返回。」

10:35

安置點

災民安置組成員向災民發放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

10:35

指揮部

縣委領導趕到指揮部,立即詢問災情。

周副縣長:「有無人員傷亡,受災情況怎樣?」李家武:「無一人員傷亡,全部安全轉移,崩塌基本穩定,財產損失較大。」

10:40

安置點

李書記陪同縣委領導到安置點看望慰問災民。

11:00

茶山口村曬谷坪

總指揮長李加武宣布解除警戒,演習結束。

附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幹部包片情況一覽表(製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