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2019年地質災害演練橫額標語

2019年地質災害演練橫額標語

發布時間: 2021-02-09 05:15:22

『壹』 張家口市崇禮縣城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主辦單位:崇禮縣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崇禮縣國土資源局

協辦單位: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

張家口市氣象局

(2013年6月)

一、工作方案

為了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高《崇禮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可操作性和各部門快速反應能力,增強群眾防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製定本方案。

(一)主題

張家口市崇禮縣城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二)時間

2013年7月10日10:00—11:30

(三)地點

張家口市崇禮縣城小西溝泥石流、縣一中西側崩塌。

(四)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崇禮縣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崇禮縣國土資源局

協辦單位: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張家口市氣象局

參演單位:崇禮縣政府、崇禮縣委宣傳部、崇禮縣國土資源局、崇禮縣住建局、崇禮縣公安局、崇禮縣衛生局、崇禮縣民政局、崇禮縣氣象局、崇禮縣教育局、崇禮縣水務局、崇禮縣消防大隊、西灣子鎮、崇禮縣市容市貌管理中心、河北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大隊、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本次演練設演練指揮部。

總指揮:王煥平

副總指揮:曹建偉

成員:各參演單位主管領導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崇禮縣國土資源局,崇禮縣國土資源局梁森副局長負責協調聯絡工作。

應急演練現場總調度:梁森,應急演練現場副總調度:馬建國。

(五)目的意義和原則

目的意義:在崇禮縣城小西溝泥石流、縣一中西側崩塌地災隱患點的地質災害即將發生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旨在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應急演練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5)簡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則。

(六)應急演練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前期連續降雨影響,崇禮縣城小西溝泥石流、縣一中崩塌險情加重,天氣預報未來24小時崇禮縣城有強降雨,小西溝泥石流和縣一中崩塌可能發生重大地質災害,附近居民受到嚴重威脅,情況十分緊急,需立即啟動《崇禮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盡快安全有序撤離危險區的居民,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力爭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應急演練由8部分組成:①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②巡查監測、險情上報;③應急響應、應急調查;④緊急會商、啟動預案;⑤部門聯動,緊急避險;⑥人員安置、應急處置;⑦臨災狀態解除;⑧尾聲。

(七)參加演練單位、演練職責分工

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應急調查。

張家口市氣象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崇禮縣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險情監測、險情上報、應急調查、應急搶險。

崇禮縣氣象局:加密雨量監測、市縣會商、發布預警。

崇禮縣公安局:維護緊急撤離秩序、維護臨時安置點治安,演練現場交通管制。

崇禮縣住建局:應急排險的工程機械、人員、物資等。

崇禮縣衛生局:救治傷病員、組織臨時醫療點、臨時安置點衛生防疫(消毒等)。

崇禮縣民政局:組建應急指揮部,臨時安置點、保障受災村民基本生活保障(帳篷、食品、飲用水等)。

崇禮縣消防大隊:在臨時安置點設置臨時供水點,提供群眾生活用水,應急搶險救援。

崇禮縣西灣子鎮:組織應急搶險隊幫助村民撤離(老弱病殘),組織村民參加演練。

崇禮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按「崇禮縣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工職責參加應急演練。

(八)各參加演練單位演練現場職責、人員設備物資分工

崇禮縣政府:組織領導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崇禮縣委宣傳部:宣傳報道、聯絡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現場錄像機4部4人、照相4人及前後期攝制視頻、光碟後期製作。

崇禮縣國土資源局:協調聯絡各參演單位,演習日各參加演習單位車輛場地協調指揮管理。會場組織(會務組10人),演練現場總調度1人(袖標),調度8人(袖標),來賓車輛管理1人,監測調查組2人,監測員1人,巡查員1人,解說員2人(男女),組織搶險突擊隊20人(統一服裝),布置觀禮現場背景、彩旗、音響、展板、條幅、袖標、演習車標(通行標志)、指揮小旗、手持擴音喇叭,各種標牌(車輛、單位、場地、設施用,現場工作人員)、專家組圖紙3張、指揮部圖紙3張、對講機10部等。

崇禮縣公安局:警車6輛,人員25人,演習(預演)當日道路交通管制。崇禮縣公安局提前進入,負責交通管制事項,規定時間段內掛演習通行標志車輛可進入演練區域。

崇禮縣西灣子鎮:應急搶險用車,應急搶險隊員30人(統一服裝)。組織受威脅群眾300人,按規定路線分批次撤離,協調演練區域。

崇禮縣住建局:鏟車2輛、自卸車2輛,草袋30個(演練道具中的沙袋)、搶險人員20人(草袋擺放)。

崇禮縣衛生局:救護車2輛,消毒器3套(配3人)、擔架2副(配6人)、常用葯品(盒)若干,人員10人(統一服裝)。

崇禮縣民政局:負責演練後勤保障、帳篷(指揮部1頂,受威脅群眾4頂,提前搭建3頂,現場搭建2頂)、方便麵、礦泉水,指揮部帳篷內臨時桌椅等。

崇禮縣消防大隊:消防車2輛,配臨時供水水桶10個,人員10人(統一服裝)。

崇禮縣教育局:負責提供觀摩現場桌子椅子。

崇禮縣市容市貌管理中心:演練現場場景維護。

崇禮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按「崇禮縣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工職責參加應急演練。

河北省張家口地質環境監測站:專家2名。

(九)觀摩單位

省國土資源廳地環處,崇禮縣縣委,崇禮縣政府,市國土資源局,市氣象局,各縣區國土資源局主管局長、地環科長,崇禮縣各鄉、鎮,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駐地地勘單位等。

(十)進度安排

(1)2013年6月22日前:編制演練腳本、成立指揮部、安排部署演練工作、協調聯絡各參演單位。

(2)2013年6月28日:整理場地,發放演練腳本。

(3)2013年7月5日、7月8日兩次預演:9:00參演單位進場,10:00預演。

(4)2013年7月7日:提前部分視頻拍攝、剪輯完成。

(5)2013年7月10日:9:00參演單位到達指定位置,9:30參觀單位到會場,10:00:正式演練,預計11:20演練結束。

(6)2013年7月31日,完成後續光碟製作、宣傳材料製作等。

(十一)有關要求

(1)各參加演練單位指派一名領導負責與演練總調度聯絡。

(2)各單位人員演練過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秩序和紀律。

(3)演練現場聽從調度指揮,參觀人員車輛聽從調度安排,到指定位置停放。

(4)公安部門提前協調交通管制事項,掛演習通行標志車輛可進入演練區域。

二、現場布置

(1)演練參觀現場布置(略)

(2)應急演練各部位示意圖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貳』 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紅河洲人民政府、元陽縣人民政府、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2011年5月)

主辦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元陽縣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地點: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

時間: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練。

參加人員:紅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書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周強副局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許濤科長、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白樂章,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縣國土資源局及新街國土資源分局,新街鎮政府機關各站所和下節街社區、民兵,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受威脅的群眾,約計700餘人。

演練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能力和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在臨災時能快速有效撤離避讓,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地點和任務

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擬設場面: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立即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全力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領導

指揮長: 白樂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長: 毛雪冰 縣政府辦副主任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成員: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龍正福 縣交通局局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張紅衛 縣氣象局局長

馬正學 縣水利局局長

唐 斌 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馬正福 縣教育局局長

劉天學 縣財政局副局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周 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楊宏敏 元陽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下設九個工作組:

(一)綜合聯絡組

組長:毛雪冰縣政府辦副主任

成員: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職責: 負責應急成員單位之間的相關協調與聯系, 新聞媒體單位的聯絡, 領導講話稿撰寫等工作。

(二)現場准備組

組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新街鎮人民政府。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現場的准備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 縣公安局抽調民警和新街鎮派出所民警

職責: 負責擬災害發生區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負責對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 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參與災害發生現場的赴救及處置工作; 確定災害傷亡人數和傷亡人員的姓名身份; 負責相關災害直接責任人的監護和逃逸人員的追捕; 參加災害調查。

(四)應急搶險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 白玉文(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成員: 新街鎮政府機關和各站所幹部職工, 社區幹部、村小組組長, 民警、 民兵等及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臨時抽調工作人員。

職責: 負責組織受災群眾的撤離、 現場搶險救災等工作;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的各自職責, 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災物資、設備、 資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電力部門負責盡快搶修恢復供電設施, 保障災區供電。

(五)醫療救治組

組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 從縣人民醫院、元陽民族醫院等抽調

職責: 負責組織指揮受災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 做好災後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災情調查組

組長: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從縣國土資源局抽調

職責: 負責災害調查和統計工作。

(七)後勤保障組

組長: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組長: 劉雲 新街鎮人民政府分管副鎮長

成員: 從新街鎮政府抽調

職責: 負責食宿安排、車輛派遣等工作。

(八)善後處置組

組長: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成員: 新街鎮黨委、政府,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職責: 新街鎮牽頭,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配合, 受災村(組)群眾參加, 做好遇難、受傷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和災後重建工作。

(九)宣傳報道組

組長: 白波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員: 宣傳部、廣電局等抽調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應急救援)等工作的宣傳報道。

五、 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紅河州國土資源局領導召集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新街鎮主要領導等參加。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領導講話, 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和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 民兵應急分隊共20人。 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縣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3)縣衛生局8人。負責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4)縣民政局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

(5)元陽一小3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

(6)縣教育局2人。負責參演學生的組織和動員。

(7)縣電信公司2人。負責現場的通信保障。

(8)縣氣象局1人、縣供電公司1人、縣自來水公司1人、縣水利局1人、縣安監局1人、縣環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9)新街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0)參演群眾250人,元陽一小師生250人。由新街鎮政府、元陽一小學、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做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師生)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新街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新街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縣國土局、縣教育局、新街鎮政府及相關的新街鎮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體演練單位在七中待命,觀摩人員由工作人員安排進入觀摩地點。

8:5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開始。

9:00,下節街社區負責人向新街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下節街社區3、4、6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表明滑坡體與後緣裂縫加寬,有出現滑坡可能。」

9:05,新街鎮黨政主要領導及有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險情加劇,立即下令啟動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在新街鎮畜牧獸醫站成立臨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向指揮部集中,同時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王建福鎮長向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報告,鎮屬參演職工9:10前在鎮畜牧獸醫站集結完畢,並設立臨時指揮部。)

9:10,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報後,立即下令新街國土分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簡易檢查點,同時,分別向縣人民政府和縣地質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報告。(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在向高榮奎局長報告的同時,帶領人員進入演練現場開展調查,高榮奎局長接報後向白樂章副縣長報告。)

9:15,指揮長接到縣國土資源局報告「下節街社區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下令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趕赴現場。

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後,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入新街鎮原糧食局倉庫,並向指揮部報告(途中特種車輛拉響警報)。(白樂章副縣長下達命令後帶領高榮奎局長、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進入演練臨時指揮部,3分鍾後,各成員單位向指揮部聚集並報告,報告順序依次為:1.新街鎮;2.公安局;3.民政局;4.衛生局;5.消防大隊;6.教育局;7.氣象局;8.供電局;9.自來水公司;10.安監局;11.環保局;12.電信局。)

9:25,在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臨時指揮部,縣氣象局報告天氣情況;新街鎮政府報告前期工作情況;縣國土資源局報告災情發展趨勢,建議組織群眾撤離。

9:30,指揮部下達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道路,設置警戒線,確保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同時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封鎖及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後,向指揮部報告。)

應急搶險組在使用各種設備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和師生按撤離路線有序安全轉移的同時,組織應急搶險隊伍進入隱患區協助群眾和師生撤離,在協助過程中對不願撤離的群眾強制帶離(1人),對受傷的群眾撤離(2人)。(應急搶險組要在9:45前完成群眾和師生撤離工作,並向指揮部報告。)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災情,每5分鍾向指揮部報告一次。

醫療衛生組在9:40前完成臨時急救點,並向指揮部報告,對傷、病員進行緊急治療、轉移。

後勤保障組在9:50向指揮部報告群眾和師生基本安置妥當,救援物資已陸續就位。

10:00,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

10:0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善後處置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10,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師生撤離安置情況。

10:20,演練工作講評會。紅河州政府領導和縣政府領導講話。

10:3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演練結束。

『叄』 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余干縣人民政府

(2013年5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充分檢驗《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卻實提高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於2013年5月28日舉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為確保此次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編制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縣在汛期間曾現多處地質災害及隱患點,位屬省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0餘處,涉及社庚、梅港、黃埠、楊埠、石口、漁池湖、禾斛嶺、楓港、李梅林場九個鄉鎮場33個村委會。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組織領導

為保障此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圓滿成功,特成立余干縣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胡偉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常務副組長:陳文宏 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艾向榮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親雲 縣財政局局長,盛新德縣民政局局長,陣軍 縣氣象局局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吳克儉 縣水利局局長,張小劍 縣環保局局長,盧平 縣衛生局局長,王夢文 縣安監局局長,段百達 縣教育局局長,史俊 縣文化局局長,陣昇平 縣電信公司經理,程朝涼 縣移動公司經理,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徐建立 縣公安局副局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14個工作組。

1.辦公室(設在縣應急辦)

主任: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

成員: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和指揮演練活動相關事宜。

2.協調組

組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成員: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江欣華 縣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總協調。

3.導演組

組長:王詩樂 縣人武部政委

成員: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戴雄亞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籌劃、腳本編寫、組織指揮訓練及演練現場指揮及指揮部搭建。

4.地質專家組

組長:張綠浪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朱國輝 國土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工程師,邱誠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工程師,彭站華 國土資源局勘查規劃設計室主任、工程師

工作職責:負責調查了解災情、險情,根據災情監測組提供的天氣情況和動態監測結果進行分析預測,及時向指揮部提供相關建議。

5.宣傳報道及資料組

組長:余曉明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李海波 縣國土資源局儲備中心主任,張榮文 縣人武部政工科科長。

成員:從縣委辦、政府辦、宣傳部、人武部、國土資源局、文化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擬制《宣傳報道工作實施方案》,起草領導講話稿,製作並安裝縣城至演練場地道路兩旁可視范圍內和演練場地宣傳標語、展板;負責演練場地、場景和觀摩檯布置,音響安裝;負責編現場的解說詞,演練專題片及範本資料的製作以及涉及演練相關文件資料草擬、收集、整理、列印、發放、歸檔和工作總結的編寫。

6.緊急救助轉移組

組長:丁雪龍 縣人武部副部長

副組長: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監察大隊長

成員:從縣人武部、國土資源局、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武警中隊、消防大隊、交通局、教育局、水利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實施方案》,組織人員救援、轉移災民、學生,轉移物資、牲畜,負責轉移車輛管理調度。

7.災民安置組

組長:彭建成 縣民政局書記

副組長:董結亮 縣國土資源局副書記

成員:從縣民政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建設局、供電分局、糧食局、電信公司、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轉移災民安置救助實施方案》和《物資保障方案》,落實災民轉移安置場地,搭建安置帳篷;搶險救災物資的籌備、供應、發放。

8.醫療衛生監督組

組長:周華榮 縣衛生局書記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衛生局、疾控中心、人民醫院、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醫療衛生實施方案》,准備醫療救助器具及葯品;災民安置點的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等工作。

9.災情監測組

組長:吳琳善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小衛 縣氣象局局長

江波 縣水利局防汛辦副主任

成員:從縣國土資源局、氣象局、水利局等部門抽調人員,並在突情監測組下設地災監測小分隊。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災情監測實施方案》,利用多媒體製作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點監測幻燈顯示圖,並在演練活動緊急會議上按圖匯報;分析衛星雲圖氣象雨量,將監測情況及時上報地質專家組。

10.演練場地協調及群眾工作組

組長:林媛 石口鎮政府鎮長

副組長:彭如玉 縣教育局書記,塗利斌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執法大隊長

成員:從石口鎮政府、國土局、教育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模擬場地(王化村後源組)用地青苗補償兌現;對參演群眾和師生的宣傳組織動員;參演道具(含牲畜)的准備、參演群眾善後工作處理及群眾維穩。

11.演練場地平整及觀摩台搭建組

組長:王曉文 縣建設局副局長

副組長:吳國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觀摩、安置場地平整、觀摩台搭建及善後工作。

12.交通運輸道路保暢組

組長:李道輝 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

成員:從縣交通運輸管理局抽調人員組成。

工作職責:制定演練活動《交通運輸保障實施方案》,負責涉及演練活動區域道路保暢工作。

13.安全保衛及道路保暢組

組長:張忠 縣公安局政委

成員:從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制定《安全保衛實施方案》;負責演練活動全過程交通秩序的維護、管制;規劃演練場地車輛停放位置和安全警界限設置;災民安置點的治安巡邏;觀摩團成員及參演人員的安全保衛等工作。

14.接待組

組長:熊芳 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湯鳴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國土資源局、衛生局、公安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制定《演練活動接待方案》、《演練活動接待指南》,安排觀摩團人員的食宿和衛生、安全保衛等工作。

15.後勤保障組

組長:熊欣健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齊成農 縣市政管理局局長,胡雄輝 縣供電公司經理,程小華 縣人武部後勤科科長。

成員:從縣政府辦、城管局、供電分局、人武部、國土資源局等部門抽調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演練活動期間所有後勤保障,演練場地供水、供電(動力線)管線架設;完成應急演練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演練內容參演單位具體人數及有關要求

(一)演練內容

(1)災情設想。余干縣石口鎮周邊遭受連續強降雨天氣,位於該鄉湖濱、東灣村附近的山體,在強降雨、土質松動等因素的誘發下,變形發展加劇,逐漸發生崩塌。縣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進入搶險救災准備程序,在接到鄉鎮要求支援報告和專家提出啟動縣級預案建議後,果斷決定啟動《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縣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以最短的時間趕赴受災現場,組織災區群眾撤離,解救、安置被困人員,對受傷人員實施救護。

(2)演練內容。模擬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後,按照《余干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分迅速組織動員,實施緊急和有序救助,災後群眾生活安排的三個主過程,具體全部的應急程序如下:①預警預報;②國土資源動態監測;③緊急會議;④組織自救;⑤啟動預案;⑥集結出發;⑦戰前動員;⑧啟動救助、地質災害監測處置;⑨安置災民;⑩慰問災民;11演練結束。

(二)演練單位

縣人武部、縣政府應急辦、國土資源局、駐縣武警、消防、地災應急小分隊、民政局、氣象局、交通運輸管理局、水利局、環保局、建設局、公安局、衛生局、教育局、林業局、安監局、廣電局、財政局、畜牧局、電信公司、石口鎮。

(三)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預備役部隊及民兵應急分隊60人。負責准備起爆器3個,歐姆表2隻,其他參演單位所需的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用具。

(2)武警中隊10人。准備每人所需的十字鎬、鏟子、鋼釺等救援工具。

(3)消防武警官兵5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登高救援等設備的准備。

(4)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3隻搜救犬的准備,協助國土資源局采購相關爆破器材。

(5)縣國土資源局5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購買炸葯10箱,電雷管100個,銅鑼8個,各應急分隊對旗等工作。

(6)縣衛生局10人。負責准備兩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

(7)縣交通運輸管理局10人。准備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

(8)縣民政局10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及10頂以上帳篷的准備,負責填報安置災民相關表卡。

(9)石口鎮2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和群眾發動、場地青苗補償兌現和協調。

(10)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負責准備2台推土機、2台挖掘機參加演練;

(11)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50人的組織和動員。

(12)縣電信公司3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通信的保障。

(13)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供電分局10人、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4)石口鎮組織工農村村組幹部 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青苗費補償的協商兌現。

(15)參演群眾100人。由梅港鄉和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其中:群眾演員50人及群眾代表50人,並落實好演練服裝。

(16)參演隊伍共計332人。

(四)參演要求

(1)各參演單位具備制式服裝的需著制服,其他單位統一著裝迷彩服,村、組幹部、群眾按農民要求著裝。

(2)各參演單位需在5月15日前提供相應的標志、符號標實給後勤保障組,統一佩帶由國土資源局制發的隊旗。

(3)各參演單位自備車輛、器械、物資,確保預演及演練正常進行。

(4)各參演單位必須按規定人員及時間要求參加預演及演練,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5)涉及制定相應工作方案的工作組須於5月10日前將方案送宣傳報道及資料組備案。

四、訓練、演練階段劃分

(一)准備階段

4月10日—20日,演練場地選址及論證,確定演練場地,擬制初步方案。

4月29日—30日,向省國土資源廳及市人民政府書面匯報演練方案,演練場地規劃及策劃;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協調會議,研究方案,明確任務,組織參演單位前往演練場地現地勘察,受領任務。

(二)分業訓練階段

5月10日—22日,各參演單位完成本單位分業訓練。

(三)協同訓練階段

5月23日—24日開展協同訓練。5月25日演練綵排。

五、演練時間、地點、方法和原則

時間:5月28日(星期二)。

地點:梅港鄉王化村委會後源組。

方法:在演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採取統一組織、實景演練、上導下演的方式實施。

原則: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迅速、措施果斷;部門配合、分工協作;整合資源、軍民結合。

六、演練總結

演練結束後,宣傳報道及資料組負責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及時向上級業務部門書面匯報演練情況。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肆』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部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開展應急演練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出的明確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政府按照防災預案應急演練過的程序,及時組織群眾撤離,5000 多人成功避險。為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當前,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和部領導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的要求,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要親自抓,務求實效。

二、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應急演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前旱後澇,旱澇驟轉,汶川、玉樹震區山體破碎,岩石松動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為此,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各地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備等工作。

三、發揮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術支持的,可與部應急中心聯系。應急中心要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四、請各地認真組織,及時總結經驗,並於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別將本轄區內開展應急演練的進展情況報部環境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伍』 蘭州市城關區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3年6月)

第一部分 演練方案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城關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我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根據省、市要求,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擬於2013年7月12日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7月11日預演)。為確保此次演練活動順利實施,依據《城關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定演練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義

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我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在臨災時能快速有效撤離避讓,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三、演練時間

2013年7月11日預演;2013年7月12日正式演練,09:00時開始,11:30時結束。

四、演練地點

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街道鐵路第三小學

五、演練組織

(一)演練指揮部組成

總指揮:喬建新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副總指揮:王生堂 區政府辦公室主任,郭世宗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局長

成員:區政府辦公室(應急辦)、公安局(消防、轄區派出所、交警大隊)、民政局、執法局、工信局、衛生局、財政局、建設局、國土局、教育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鐵三校等部門負責人。

(二)現場演練機構組成

現場指揮部

指揮長:張大旺 區政府應急辦主任

副指揮:高忠平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副局長

演練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牽頭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職責和任務: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和指揮應急搶險救援相關事宜。向上級部門、領導通報災情;傳達上級部門和領導指示精神;協調各應急行動組、專家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及相關單位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人員組成:4人。

器材配置:對講機5部。

2.搶險救援組

牽頭單位:公安城關分局(消防)。

職責和任務:對被圍困人員進行營救、搶救物資。

人員組成:東崗消防大隊5人。

器材配置:應急救援車1輛,其他專業救援工具。

3.醫療救護組

牽頭單位:區衛生局。

職責和任務:負責傷者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相關工作。

人員組成:5人。

器材配置:救護車1輛,擔架1付,噴霧器1台。

4.警戒保衛組

牽頭單位:公安城關分局。

職責和任務:組織執法力量對鐵路第三小學周邊實施警戒,配合街道辦事處做好人員疏散和安全疏導工作。

人員組成:公安分局5人;執法局5人,共計10人。

器材配置:警戒器材若干。

5.物資保障組

牽頭單位:民政局。

職責和任務:根據搶險救災需要,安排搶險救災通信、物資及應急資金的籌措撥付。

人員組成:10人。

器材配置:救援帳篷2頂。

6.交通管控組

牽頭單位:東崗交警大隊。

職責和任務:實施道路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救援物資器材、人員及時有序進入救災現場。

人員組成:5人。

器材配置:執勤車1輛。

7.應急調查組

牽頭單位:國土城關分局。

職責和任務:組織相關專家對滑坡體進行實地勘察;對災害體周邊實施警戒,懸掛警示標志,進行24小時監測;應急處置方案制定。

人員組成:地質災害防治專家2人、應急監測員10人。

器材配置:監測儀器、警戒標志和警戒線

8.善後處理組

牽頭單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

職責和任務:對受傷人員及財產損失進行統計,對傷者家屬進行安撫。

人員組成:5人。

(三)演練主辦單位

中共蘭州市城關區委、城關區人民政府。

(四)承辦單位

城關區應急辦、國土城關分局、區教育局。

(五)參演單位

區政府辦公室(應急辦)、公安局(消防、交警大隊)、民政局、執法局、工信局、衛生局、財政局、建設局、國土局、教育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社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地質災害專職監測員、鐵路第三小學。

(六)技術指導單位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市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市國土資源勘測和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七)觀摩單位

省國土資源廳分管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氣象局、市教育局、各縣區國土局區、城關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涉災街道辦事處負責人。

六、演練內容

1.演練背景

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位於城關區火車站街道鐵路第三小學教學樓南側山體前緣局部發生滑塌,導致教室受損,多名學生受傷,情況十分緊急,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全校教職員工、學生於安全地帶,盡快採取應急措施,積極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2.演練程序

本次演練共分五個階段:險情災情速報階段、應急響應階段、應急處置階段、響應解除階段、演練評估階段。

七、演練保障

(1)演練准備。由區政府辦公室總負責,演練方案、腳本有國土城關分局負責編制。

(2)演練協調。由區應急辦負責演練協調工作。

(3)經費保障。估算演練總費用10萬元。

八、演練要求

(1)這次綜合演練,參演單位和人員多,車輛多,各單位一定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思想上重視,組織上嚴密,確保演練成功。

(2)為保證演練的效果和形象,所有參演車輛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演練現場紀律,服從領導指揮,除設定的演練科目外不準私自行動,自由出入。

(3)進入危險作業區的人員必須佩戴好防護裝具,所有參演人員、車輛在遇到特殊危險情況時,要靈機果斷處理,確保安全。

(4)各組負責人要細化細節,責任到人,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進行。

第二部分 演練場景布置及進程式控制制

一、演練場景布置

演練現場經現場勘查符合演練要求。現場設置應急指揮觀摩區、救援與疏散撤離區(通道)、救援安置區、宣傳區、車輛停放區、臨時停車場。(繪制現場布置圖)

1.應急指揮觀摩區

在演練現場東側教學樓前布設兩排桌椅,作為演練指揮部及觀摩區。

2.救援與疏散撤離區(通道)

位於演練現場南側教學樓兩側,主要模擬滑坡報警、人員撤離。現場布置兩條撤離路線,用於鐵路第三小學3~5年級約400名參演學生緊急撤離使用。

3.救援安置區

由民政部門在演練現場搭建2頂帳篷,模擬應急指揮部、救援安置場所。

4.宣傳區

布設地質災害防治展板10面。同時在演練現場懸掛宣傳標語2付(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加強地質災害應急能力)。

5.車輛停放區

參加演練救援車輛停放區。

6.臨時停車場

除應急救援車輛外,所有參演部門車輛一律停放在市政所院內(臨時停車場)。

二、演練進程式控制制

(1)9:00:各單位演練人員到達觀摩台前集結區域,帶隊人員簽到,召開演練預備會,宣布演練注意事項。

(2)9:30:介紹參演背景及觀摩領導和參演單位(10分鍾)。

(3)9:40:演練正式開始。

模擬學校教學樓南側山體滑坡,監測員、學校向相關部門報告,同時學生緊急撤離(5分鍾)。

(4)9:45:消防車、救護車進入現場,對傷者進行救援(5分鍾)。

(5)9:50:應急成員單位依次報到。現場總指揮下達應急救援指令。

(6)10:00:現場指揮部召開會議,根據災情,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救援。

(7)10:20:向媒體通報災情。

(8)10:25:演練人員集結。

(9)10:30:演練評估。

(10)10:40:演練結束。

三、演練總體要求

(1)各單位按照演練制定的時間表,嚴格守時,應盡量提前到達演練現場;

(2)演練正式開始前,各單位人員統一到指揮台前集中,召開演練說明事項,正式開演後除參演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隨意在演練場內走動;

(3)各單位要嚴格遵守演練程序,嚴格按照演練腳本做好本部門的處置動作;

(4)本次演練屬實景模擬演練,因此參演各單位應根據搶險工作實際需要,統一著裝;

(5)各單位車輛應嚴格遵守停放制度,在現場統一停放於臨時停車場和參演車輛停放場。參演車輛在參加完演練後,應按指定位置停放於原場地,不得隨意停放;

(6)各單位參演車輛應製作標牌或旗幟,標明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字樣和單位名稱,以利於調度;

(7)各單位人員在現場的處置動作要在報到開始後一直持續到規定時間,指揮部下達指令後,再結束動作;

(8)各單位報到時間限定在5分鍾內,在報告完成後,各單位負責人可向本單位人員下達命令;

(9)由於演練現場車輛、人員較多,各參演單位應嚴格安全制度,保障參演人員安全;

(10)演練結束後,所有參演人員集中於主席台前,參加演練評估,不得提前離場;

(11)參演的人員和志願者應統一佩戴標志牌。

『陸』 關於提供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材料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1〕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切實做好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推進工作,不斷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擬將 2011 年全國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典型案例精選匯編成冊,請你單位提供有關案例材料。具體要求如下:

一、提供材料的內容: 主要提供開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的方案、腳本,以及相關照片和視頻材料。

二、提供材料的數量: 按照省、市、縣、鄉、村級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分別提供案例材料。其中,省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1 ~2 例,市級組織開展的提供2 ~3 例,縣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3 ~4 例,鄉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2 ~3 例,村級開展的提供1 ~2 例; 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的也可提供1 ~2 例。

三、所提供材料務必真實可靠,詳盡完備。

四、請將材料刻製成光碟,於 2011 年 11月25日之前郵遞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應急培訓演練室。

郵遞和聯系方式如下:

郵編: 10008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 20 號應急中心

收件和聯系人: 王燦峰

電話: 010 -62117151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柒』 武安市國土資源局、管陶鄉人民政府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主辦單位:武安市國土資源局

承辦單位:管陶鄉人民政府

(2013年6月21日)

一、演練目的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按照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安排,市國土資源局、管陶鄉人民政府在管陶鄉盤根村開展地質災害搶險實戰演練。以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檢驗鄉、村幹部和群眾的應急反應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鍛煉應急搶險隊伍,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組織機構

經國土資源局、管陶鄉黨委政府研究,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演練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一室六組分別如下:

地質災害搶險演練指揮部

總指揮:梁考績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政委:邢艮安 鄉黨委書記

指揮長:徐相斌 鄉長

副指揮長:任瑞明 人大主席,劉向東 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元軍平 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袁同山 鄉組織委員,郭軍旗 副鄉長,溫彥博 副鄉長,賀振偉 副鄉長,鄧旭峰 副鄉長,張志 黨政辦主任,母海東 邯鄲市地災應急技術中心主任,任占兵,馬軍,陳衛星。

1.指揮部辦公室

主任:袁同山

副主任:楊新星、任占兵、郭寶強

成員:楊宏偉、郭芳、杜彥傑、白書元

職責分工:負責搶險演練有關資料准備,宣傳報道和總體協調。

活動安排:帶照相、錄像設備,對演練全程進行攝錄(白書元負責)。

2.安全轉移組

組長:郭軍旗

副組長:郭寶強、陳衛星

成員:祁未書、孟保林、楊樹偉、郭新義、姬彥斌、申全書、張華明、任志軍、程仕博、楊少華、郝曉鵬、許宏亮、賈來旺、楊金華、李斌、郭傑、苗建強、范志傑、趙飛來、路劉軍

職責分工:將盤根村滑坡內9戶28口受險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安置點。

活動安排:6月21日8:30在機關集合待命。統一穿迷彩服。

3.醫療防疫組

組長:賀振偉

副組長:白書方

成員:衛生院2名醫生、尹偉、王飛

職責分工:負責演練現場和人員安置點的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

活動安排:鄉衛生院出動救護車1輛,擔架1副,院長帶隊,抽2名醫生著裝於6月21日8:00到鄉政府集中。

4.治安保衛組

組長:鄧旭峰

副組長:王大力

成員:張九鋒、楊衛國、派出所10名民警

主要職責: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及現場治安保衛工作。(拉警戒線)

活動安排:派出所出動警車2輛,所長帶隊,抽10名民警著裝於6月21日8:00到鄉政府集中。

5.後勤保障組

組長:溫彥博

副組長:楊新星

成員:王海香、白彥、郭瑞、孟德華

主要職責及活動安排:負責演練的後勤保障車輛安排和盤根村人員安置點的後勤保障工作。(發放食品和礦泉水)

6.信號組

組長:張志

成員:張有根、申地偉、冀學凱

主要職責及活動安排:按指揮部命令,發布預警、報警信號。

張有根廣播報警,申地偉敲鑼報警,袁雙何鳴炮報警。

7.專家調查組

組長:母海東

副組長:馬軍

成員:張志飛、張會軍、韓鵬飛

主要職責:負責對突發地質災害的現場進行調查,分析災害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提出具體的防治建議。

三、觀摩單位及人員

(1)賀進鎮、活水鄉、伯延鎮主管鄉鎮長、國土資源所所長及寺西村、前仙靈村、雙玉泉村三個地質災害隱患村書記。

(2)管陶鄉梁溝、木作、馬渠水、趙水溝、朝陽溝五個地質災害隱患村書記。

四、演練時間、地點、假設情況、應急措施

(1)演練時間:2013年6月21日15:30

(2)演練地點:盤根村

(3)演練過程:(邢艮安書記主持)

15:20演練單位和參觀人員集中盤根村委會演練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就位待命。

15:30邢艮安書記宣布演練會開始

15:35國土局副局長劉向東介紹演練地點基本情況、演練目的、演練場景假設。

基本情況:盤根村位於管陶鄉西部,現有農戶51戶,160口人,耕地面積110畝。滑坡區位於村西北,離村民住房2米外,斜坡40°,高180米,寬90米,面積16200平方米,約24.3畝。2000年山體出現裂縫,東西長60米,縫寬40厘米。2008年村民住房出現裂縫,東西長3米,縫寬8厘米。山體威脅9戶28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演練目的: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提高幹部群眾臨災反應及自救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鍛煉應急搶險隊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場景假設:盤根村6月21日上午10:00,突降暴雨,降雨強度很大,30分鍾內降雨30毫米。如果再降雨,極易引發山體滑坡自然災害。滑坡區內9戶28人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急需轉移。

15:40總指揮梁考績局長做演練前動員講話

15:50指揮長徐相斌鄉長下達命令,宣布演練開始

(盤根村支部書記張有根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工作過程):

盤根村支部書記張有根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指揮長,我村有可能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的危險,危害9戶28人的生命和財產,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立即下達命令:「發布轉移預警信號,安全搶險組集結隊伍,做好轉移群眾准備」。

報警及各組集結隊伍工作過程:

(1)信號組發布預警:張有根廣播:「請各位村民注意,由於連降暴雨,我村地質滑坡帶可能出現險情,請大家做好轉移准備」(重復五次)。

(2)搶險隊集結分組:郭軍旗集合搶險隊現場安排部署安全轉移任務,轉移地點為村舊學校(安置點),做具體部署。

第一組

組長:杜太平

搶險組成員:祁未書、孟保林、程仕博、楊少華、郝曉鵬

負責轉移田長命、楊林用2戶5口人及其財產

第二組

組長:袁雙何

搶險組成員:楊樹偉、郭新義、許宏亮、賈來旺、楊金華

負責轉移張雲生、杜全保2戶3口人及其財產

第三組

組長:張太平

搶險組成員:姬彥斌、申全書、李斌、郭傑、苗建強

負責轉移袁何、李花林、張海軍3戶12口人及其財產

第四組

組長:申地偉

搶險組成員:張華明、任志軍、范志傑、趙飛來、路劉軍

負責轉移杜書風、袁彥學2戶8口人及其財產

各組組長向指揮長徐相斌報告集結隊伍情況:

(1)治安組組長鄧旭峰報告:「治安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拉起警戒線,阻止人員進入滑坡危險區」。

(2)醫療組組長賀振偉報告:「醫療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備,隨時救治轉移人員」。

(3)應急調查組組長母海東報告:「應急調查組隊伍集結完畢,等待命令,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做好准備,隨時開展現場調查」。

(4)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報告:「搶險隊集結分組完畢,任務目標明確,請指示」。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立即發布預警,轉移群眾」。

報警及轉移群眾工作過程:

(1)報警:張有根廣播「請村民注意,我村地質滑坡區已出現險情,請大家立即進行轉移」(重復多次)

申地偉敲鑼報警,袁雙何鳴炮報警。

搶險隊分組入戶對口組織幫助對口群眾進行安全轉移

(2)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清點轉移人員。

(3)醫療組醫生對群眾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

(4)後勤保障組人員做好轉移群眾安置工作。

(5)治安保衛組在現場設置警戒線,嚴禁任何人進行滑坡區。

(6)應急調查組在現場架設儀器,調查災害發生原因及發展趨勢。

各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工作及過程:

(1)安全轉移組組長郭軍旗向指揮長報告現場轉移人員情況:「指揮長,盤根村山體滑坡受威脅群眾9戶28口人的轉移工作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點」。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2)醫療組組長賀振偉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轉移群眾身體狀況良好」。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3)後勤保障組組長溫彥博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盤根村轉移群眾9戶28口人的安置工作完畢」。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4)治安保衛組組長鄧旭峰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盤根村山體滑坡受威脅群眾的轉移工作有序開展,無情況」。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5)應急調查組組長母海東向指揮長報告:「指揮長,通過現場調查,已安排專人監測災害發展趨勢,並初步查明盤根村山體滑坡發生的原因」。

指揮長徐相斌:「知道了,列隊待命」。

指揮長徐相斌講話:「同志們,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奮戰,盤根村滑坡區內9戶28口人及其財產實現了安全轉移,在轉移過程中沒發生一例傷亡現象,沒出現較大群眾財產損失情況,達到目標,演練取得圓滿成功。

16:40邢艮安書記宣布演練結束。(同時作演練小結)

同志們,此次演練,極大地增強了鄉村幹部群眾地質災害搶險的感性認識,鍛煉提高了鄉指揮部的指揮決策和應急隊伍的操作能力,為全面提高我鄉地質災害抗災的綜合能力起到了生動的、關鍵的宣傳教育和災害預防處置效果,演練後,我鄉要專題安排地質災害防治會議,組織力量對各村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現在已進入汛期,尤其是梁溝、木作、盤根、朝陽溝、趙水溝、馬渠水六個村的包村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要對地質災害點引起高度重視,不能放鬆,麻痹大意,加強24小時值班巡查監測,及時報告,確保安全平穩的度過汛期。

16:45市政府韓保魁市長做重要講話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捌』 薊縣年度地質災害聯合應急演練方案

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薊縣地質礦產局

(2011年7月3日)

一、總則

根據國土資源部和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指示精神,為適應突發性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天津市薊縣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配合,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組織指揮、快速響應及處置能力,營造安全穩定的氛圍,特製定天津市薊縣2011年度地質災害聯合應急演練方案。

二、演練目的

(1)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組織機構應急協調處理的能力。

(2)掌握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全員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3)使人民群眾掌握如何報警,如何搶救傷員和逃生。

(4)檢驗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檢驗培訓效果。

(5)檢驗氣象部門的氣象應急響應時效、現場監測、預報以及服務效果。同時檢驗相關部門的職責及其協調性。

(6)發現問題及時修改應急預案,演練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時調整演練難度,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

三、演練時間、地點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定於2011年7月7日,在下營鎮黃崖關小學校,進行應急演練。

四、參加應急演練人員

(1)組織單位: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薊縣地質礦產局、天津市氣象局。

(2)邀請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董建軍同志、地礦處王幼軍處長、高級工程師孫佔中同志及專家組一行。

(3)邀請天津市氣象局副局長運順利及專家和薊縣氣象局相關人員,市氣象局安排氣象應急裝備負責現場應急保障,現場提供實時氣象資料及氣象預報等服務。

(4)邀請薊縣電視台記者。

(5)總指揮: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主任仇普山同志。

(6)副總指揮: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胡學謙同志、地測隊隊長孫輝。

(7)技術人員:天津市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全體人員,市氣象局應急現場保障人員。

(8)應急搶險人員:薊縣地質礦產局機關人員。

(9)薊縣地質礦產局網站人員隨行記錄採集。

五、演練組織指揮

(1)下營鎮黃崖關小學一旦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指揮部設在薊縣地質礦產局應急指揮中心。

(2)下營鎮黃崖關小學,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現場指揮部立即運作,統一協調指揮各部門迅速開展工作,各部門相互幫助,密切配合,努力將突發性地質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3)地質災害隱患點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負責現場統一指揮,迅速組織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進入預案要求的各個工作崗位,各負其責。要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人員接到通知後,立即趕到現場並按照預案要求,迅速進入各自崗位開展救助工作。

六、演練內容及程序

天津市薊縣北部山區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事故演練安排:

(1)因連續降雨,薊縣下營鎮黃崖關小學發生山體崩塌事故。

(2)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指揮部工作立即啟動。

(3)應急指揮部立即向各部門發出命令,各部門成員各就各位立即展開工作。

(4)具體職責是首先由下營鎮黃崖關小學校長盧玉柱、監測員宗月武發出預警信號,並及時向薊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和鎮政府報告。鎮政府組織有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後,並組織學校全體師生有秩序的,按撤離路線到達指定位置。

(5)氣象部門提供現場天氣實況及預報和對策建議。

(6)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部門的工作有序開展,現場突發性地質災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7)演練結束,指揮部總結演練活動。

市氣象局副局長運順利講解氣象服務車性能情況

氣象局發布氣象預警

『玖』 年度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方案

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2011年7月)

主辦單位: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時間:2011年7月22日

地點:晉源街辦風峪溝程家峪村東北山體崩塌

參加人員:晉源分局應急搶險指揮部及各小組人員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提高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科學規范、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任務

擬設場面:區某鎮某村地質災害隱患點,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共50戶148餘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分局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成立單位指揮機構和現場指揮機構,協助當地政府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並設立警示標志。提出應急處置的對策和措施,並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區域。

三、操作步驟

1.9:00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7月22日早8:5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2.值班室工作人員立即通知王海全局長、楊愛鳳副局長:「今早8:50接到晉源國土所報告,7月22日早8:4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3.9:05,王海全局長命令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1)向區政府匯報,並建議區政府啟動Ⅳ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同時向市局報告。

(2)通知我局應急指揮機構、各應急小組組長9:20分到分局四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4.9:10,辦公室分頭電話通知:

(1)立即向區政府、市局報告:「報告區政府……」「報告市局……」。

(2)通知副局長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紀檢組長孟晉原,局長助理楊潤貴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請各位領導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9:20到分局4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3)通知各應急車輛司機立即備車在機關大樓門前待命;

(4)通知辦公室立即做好搶險救災後勤保障的有關工作,將所需食品、礦泉水等按車配置發放。

(5)通知礦管科武軍、地籍科張秀斌、測繪科郝翠生、服務中心馬海龍立即准備相關地質資料。

5.9:20分,分局4樓大會議室召開應急動員會。

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接分所報告,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威脅附近村莊50餘戶148人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傷亡情況不明。根據《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請總指揮指示。」

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的各項要求,命令各應急小組馬上進入應急工作狀態,密切注意災情發展,發現情況,隨時報告。」

楊愛鳳副局長:「現場各應急小組注意,9:30分整裝到局門口院內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6.9:30,整隊完畢,副總指揮楊愛鳳要求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調度聯絡組人員全部到位」;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緊急搶險組人員全部到位」;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技術資料組人員全部到位」;

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報告:「後勤保障組人員全部到位」;

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報告:「信息發布組人員全部到位」。

現場總指揮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現場應急各小組集合完畢,請總指揮下達指令。」

總指揮王海全局長:「立即趕赴災害現場,出發。」

7.9:35,各應急小組按順序乘車向目的地出發。

8.9:50,搶險人員抵達現場。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9.現場搶險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組員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秦成變、榮俊峰、王增平向搶險車輛駕駛員分發號牌等(每車兩個,貼於前擋風玻璃右上側和後窗中間),負責現場三道警戒線的布置,牛新中和曹海俊負責第一道警戒線(某村東停車場入口處),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第二道警戒線(災害現場),鄭重和王增平負責第三道警戒線(某村西),指揮車輛依序到達指定地點,負責現場的聯絡工作。

馮俊科、李建榮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

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鄭重和王增平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2)緊急搶險組

組長胡鐵臣帶領組員攜帶應急搶險裝備到大樓前列隊集合。

(3)技術資料組組長武軍帶領組員攜帶《晉源區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程家峪村1:10000地形圖》、《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地質災害監測點台賬、基本信息表》。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組織將礦泉水搬至車上。

調度聯絡組組派2人留於某村東警戒,疏導車輛停於臨時指定停車場;並於某村上游道路距現場1公里處設警戒線,專人把守。技術資料組提供有關技術資料,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5)信息發布組組長張秀斌攜組員郝翠生、王鑫進行現場拍攝,組織發布信息。

10.10:30,各應急小組向總指揮匯報應急演練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報告總指揮,調度組已封鎖通往危險區的道路,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請指示。」

總指揮王海全命令:「立即撤離受威脅群眾實施搶險!」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報告:「報告總指揮,緊急搶險組已將受威脅群眾全部撤離,並已妥善安排到安全地帶,沒有人員傷亡,請指示。」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報告總指揮,技術資料組通過現場勘查,現已基本查明某村滑坡的成因、規模大小、誘發因素等情況,根據儀器監測結果顯示,該滑坡變化已趨穩定,險情已基本消除。建議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應急響應結束的有關事宜。」

11.10:50,現場指揮部召開會議。

12.11:00分,應急總指揮王海全局長宣布演練結束:「通過此次演練,提高了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演習達到預期目的,我宣布:演練結束。」。

一、具體分工

因本次演練預設場景為晉源分所所在地,故晉源分所不參與7月22日在局機關的統一集合,由晉源分所指派四人負責現場兩道警戒線的布置,每兩人為一組,對程家峪村東停車場入口處和災害現場設立警戒線,孫濤和王鼎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趙治國負責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秦成變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二、參演人員及乘坐車輛

(一)參演人員

王海全、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孟晉原,楊潤貴、胡劍敏、王玉忠、高宏俊、胡鐵臣、張秀斌、郝翠生、馮俊科、楊健、李有生、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武軍、常秀明、王增平、孟慶勇、李昕、趙治國、曹超穎、李永強、李國偉、馬海龍、張俊、閆建兵、焦冠、秦成變、榮俊峰、曹海俊、鄭重、牛新忠、王鑫、孫濤、黃文忠、王鼎。共40人。

(二)人員分組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王增平開展工作。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馮俊科、楊健、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常秀明、孟慶勇、李昕、曹超穎、李永強、張俊、焦冠、秦成變、榮俊峰開展工作。

(3)技術資料組武軍帶領高宏俊、馬海龍開展工作。

(4)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帶領黃文忠、王鼎開展工作。

(5)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帶領郝翠生、王鑫開展工作,按照演練流程,同步跟蹤攝錄,工作結束後,將所錄所攝的相關內容整理編輯後,刻錄光碟送局領導觀看。

(三)車輛乘坐

1號車:晉ABQ538,王海全、楊愛鳳、孟晉原

2號車:晉AFW993,王春光、胡鐵臣、馬海龍、李國偉

3號車:晉AHA976,段俊生、高宏俊、郝翠生、武軍

4號車:晉2Q699,楊潤貴、王玉忠、焦冠、曹海俊

5號車:晉AN3049,榮俊峰、牛新忠、鄭重、孫濤

6號車:晉AY3411,胡劍敏、黃文忠、王鼎、王增平

7號車:晉AZ5550,秦本興、李永強、秦成變、張俊

8號車:晉AZ5540,李建榮、馮俊科、常秀明、曹超穎

9號車:晉ACE266,楊健、孟慶勇、李昕、吳斌斌

0號車:晉ACD200(攝像車),閆建兵、張秀斌、王鑫

(四)演練服裝

參演本次演練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迷彩服。

(五)搶險裝備

總指揮王海全佩帶「搶險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喊放器各1部。

副總指揮王春光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楊愛鳳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一部。

副總指揮段俊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孟晉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搶險人員攜帶10把軍用鐵鍬,並負責將鐵鍬發放至具體參與搶險的人員手中。

各組組長佩帶袖章。

注意事項:

(1)各分所人員將應急搶險裝備全部攜帶車上以便演練時需用;

(2)參與演練人員應全程注意人員、行車安全,調度聯絡組需做好全程協調指揮工作;

(3)所有演練人員要准時到達,不得遲到,如有特殊情況需向總指揮請假;

(4)演練時應妥善保管所用裝備,結束後交由各組組長,由組長統一交回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

(5)參與演練車輛要保持清潔;

(6)演練全程服從總指揮安排部署,嚴禁擅自行動。

(7)調度聯絡組需與太古公路收費站做好協調工作,以保持車輛有序順利通行;

(8)其他未盡事宜在請示現場總指揮後執行。

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流程

主要操作程序:

1.晉源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

2.分局值班室工作人員報告局領導;

3.王海全局長電告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4.召開應急動員會:

(1)楊愛鳳副局長報告局長,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

(2)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

(3)楊愛鳳副局長命令現場各應急小組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5.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待命狀態。

(1)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2)搶險車輛號牌發放。

(3)分組上車就位,出發。

6.應急處理。

(1)一是晉源分所設現場警戒線,插警示牌,二是調度組指揮車輛依序就位,三是調度組插滑坡標志牌,並專人職守。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技術資料組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提供物資保障。

演練照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