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工程地質
㈠ 平頂山 建築工程上什麼樣的地質需要爆破
爆破作為一種科學技術,應用很廣,但在工程上的應用無疑是最重要、最版常見的,采礦開權山,修鐵路、公路用鑽爆法來開掘隧道,水利工程上也用一些,現在城市裡面也使用了,拆除樓房。
利用炸葯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破壞某種物體的原結構,這種「破壞」效果不是其他方法能代替的,它雖然不是獨立完成一個工程,但卻是一個重要的工序,特別是石方開挖、礦山開采等工程缺少了這個工序還不行。
㈡ 需求 平頂山葉縣的水文地貌氣候植被工程地質等情況
我發到你郵箱吧
㈢ 平頂山青草嶺水泥灰岩礦()
青草嶺水泥灰岩礦區位於平頂山市西北約20公里的平頂山市西區與魯山縣交界處,礦區面積2.5平方公里。該礦區為河南省較大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礦區內地形差異不大,屬低山丘陵區。礦床賦存於中寒武統張夏組中,呈層狀、似層狀,近南北方向展布,傾向西,傾角較陡。
礦體由張夏組中鮞狀灰岩、豹皮狀灰岩組成,礦體平均厚達120米左右。整個礦床形態及地質條件較復雜,但出露較好,分布集中,礦床規模大,亦屬較理想的水泥灰岩礦山。
青草嶺水泥灰岩礦,前人幾乎沒有什麼開采。只有零星的個體開採製作石磙、門墩、建房基石等。60年代以後,有集體或個體開采燒制石灰用。1977年,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地質局區測隊測制1∶20萬平頂山幅區域地質圖,對該地區地層進行了較系統地劃分。但對該區非金屬礦資源研究較少,介紹籠統。
1979年,河南省建材地質隊專業找礦組周宰星、黎吾康、余振江一行3人前往平頂山、魯山、寶豐一帶對寒武系底部地層進行石膏找礦。在平頂山市西區與魯山交界處,娘娘山—青草嶺一帶的下寒武統辛集組含磷-膏層位之上,發現中寒武統張夏組為一套適合作水泥原料的碳酸鹽岩建造。經踏勘確認該層是組成青草嶺山體的主體岩層,厚度大,延伸遠,礦量集中,規模巨大,具有可觀的潛在價值。踏勘中實測了一條地質剖面,采系統揀塊樣15件,其主要有益有害組分CaO平均含量51%,MgO為1.84%。礦石質量優良,適宜作水泥原料,初步確定青草嶺石灰石礦山作為水泥原料利用的前景。隨後,由周宰星找礦組編寫了《河南省平頂山市(西區)青草嶺礦區水泥灰岩礦普查地質設計》。設計經隊技術負責人劉友庚審批後,由邵德正地質組於1980年付諸實施。普查工作於1982年結束,樣品化學分析結果CaO、MgO含量均符合要求,但K2O、Na2O含量偏高,影響了礦石質量,工作就此擱置。
1982年10月25日,平頂山水泥廠建成投產,年產30萬噸。但由於資源沒有查明,原來准備使用的香山寺、孔山兩礦山,經勘探只有儲量1000萬噸,而且地質條件復雜,溶洞裂隙發育和地表覆蓋層厚,剝采比較大,故水泥廠投產不久,資源即告危機,該廠便和河南建材地質隊聯系,要求尋找接替礦山,解決資源問題。
1984年,平頂山水泥廠和國家建材局地質公司河南地勘大隊(即前河南省建材地質隊)經過商議,決定在青草嶺一帶開展進一步地質工作。
1985年3月,國家建材局地質公司河南地勘大隊一分隊對礦區進行了詳查地質工作,由呂誠定擔任組長。詳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增加了9條勘探線,對原來的工程進行加密。並布置5個鑽孔,了解深部礦石質量情況和礦體沿傾向的厚度變化情況,取樣1630個。同年10月份,野外地質工作全部結束。詳查工作進一步證實了青草嶺礦是一個地質條件復雜,但規模大(超億噸),連續性好,礦量集中,覆蓋層薄的水泥灰岩礦床。而K2O和Na2O偏高的問題,可通過採用新工藝解決。因此,確定該區為有巨大工業價值的大型水泥原料基地。
1985年末,國家建材局河南地勘大隊會同合肥水泥設計院和平頂山水泥廠初次擬定了礦區勘探工業指標。1986年3月,野外勘探工作全部展開。因勘探中發現ZK1101號鑽孔內有大量裂隙土,含量達52%,該隊即向平頂山水泥廠和設計院介紹了施工中發現的地質條件變化情況,共同就當時的地質資料,對礦山重新進行研究分析,對原定工業指標進行修改,並對主礦體加深控制,對裂隙及岩溶分布情況進行物探查明。12月初,勘探野外作業全部結束,於1987年4月提交了青草嶺礦區地質勘探報告。探明水泥灰岩儲量1840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佔59%,Ⅰ級品佔83%。
該礦床的發現為平頂山水泥廠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證。國家計委批准了平頂山水泥廠擴建年產100萬噸的立項計劃。現這一工程已建成投產,從而使平頂山水泥廠成為目前河南省最大的水泥廠,也是全國最有名的幾家水泥廠之一。它的建成投產為緩解豫西、豫南地區水泥緊張狀況、振興河南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家建材局地質公司為了表彰河南省地勘大隊在找礦方面取得的成績,1986年授予該隊青草嶺水泥灰岩礦床勘查與找礦成果三等獎,1991年,國家建材局地質公司又授予該隊「青草嶺水泥灰岩礦區地質勘探成果三等獎」。
㈣ 平頂山地質介紹
地理環境 與水文地質 你可以到內http://www.pds.gov.cn/
這里看容看
㈤ 平頂山煤田()
平頂山煤田位於河南省中部,分布在平頂山市的市區及所轄葉縣、襄城縣、郟縣、寶豐縣境內。北接禹州煤田,西連韓梁煤田,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40公里,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煙煤基地之一。
煤田內現有井田及煤礦18處,即平頂山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六礦、七礦、八礦、九礦、十礦、十一礦、十二礦、十三礦、寺溝小井、平龍普勘區、首山普勘區、十三礦外圍、香山煤礦。此外,還有一些小煤窯。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二疊系,共含煤9組,43—53層,最多可達88層。其中,可采和局部可採煤13層。山西組二1煤、二2煤為普遍可採煤層,上石盒子組四2煤、四3煤、五2煤為大部可採煤層。煤種以肥煤、氣煤、焦煤為主,其次為瘦煤。
平頂山古時即有小窯採煤,所採煤層為上石盒子組薄層煤,始於何時無據可查。據新編河南省志煤炭工業志載:「雍正年間,平頂山腰有關家、陳家、山西李家3處煤窯。嘉慶年間,平頂山吳寨村任宗義開豎井一對,深各約100米,煤炭產量多、質量好,日收銅錢數斗。」同治年間,葉縣志載「平頂山採煤,東南郡邑多賴此而炊。」上述記載說明,平頂山的煤在清代屢有開采。但平頂山位於寶葉襄郟四縣交界地帶,採煤業僅可供附近農民燒飯,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前,該地一直比較荒涼。
1938年9月,河南地質調查所派技士曹世祿調查魯山、寶豐、臨汝、郟縣等處煤田地質,調查范圍涉及今平頂山煤田,著有《葉縣平頂山煤礦地質》。但是,此次調查時間甚短,范圍也小。根據民采小窯情況認為,該地只有煤礦儲量12.5萬噸,無大規模開采價值。
1946年,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急需機車燃煤,鐵路局與郟縣民生煤礦公司籌備合組寶葉煤礦公司,特邀河南地質調查所進行調查,曹世祿於11月再次前往。這次,調查較第一次細致,認識也大不相同,其編寫的《河南寶豐縣煤田地質簡報》刊登於《河南省地質調查所三十五年度工作簡報》中,認為東部產煤區在擂鼓台、平頂山一帶,西部產煤區在張八橋及大營等處,煤層已知開采者9層,有煙煤、半煙煤、無煙煤,估計儲量為6250萬噸。擂鼓台、平頂山一帶為今平頂山煤田范圍,張八橋、大營屬今韓梁煤田。
在初步認識到平頂山一帶的煤有希望後,河南地質調查所所長張人鑒與曹世祿一起於1947年在寶豐縣姚孟鄉東姚家嶺和黃山寨間定下第一批鑽孔,並於7月14日安裝好第一台鑽機正式開工。使用的鑽機是河南地質調查機構擁有的第一部以柴油機為動力的鑽機。該鑽孔於當年12月份鑽至117.04米後,因鑽桿用盡而停鑽。共見煤2層,厚度分別為1.95米和0.42米,在1948年出的《河南省煤礦志》中估計該煤田儲量為1億噸左右。1949至1950年上半年,又打鑽孔2個,深度分別為177.64米和188.37米,共見煤13層。其中,便於開採的煤2層,厚1.98米和1.77米。深部煤層限於當時鑽機條件無法探到。1947—1950年,共打鑽孔3個,總進尺483.05米,為以後對該煤田遠景的評估和大規模勘探提供了有用的資料。
1950年,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需要,河南省人民政府特邀河南藉地質學家馮景蘭、張伯聲來豫調查地質礦產。馮、張兩教授與河南地質調查所全體技術人員共同組成豫西礦產調查隊,於6月19日至30日對平頂山煤田進行了12天調查。由馮景蘭執筆編寫了《河南寶葉襄郟平頂山煤田》報告,報告中地形地質圖由韓影山、閻廉泉等測制,鑽孔柱狀圖由曹世祿等編繪。這個報告在進行地層與煤層對比和構造研究的基礎上,估算埋深500米以內煤儲量達7億噸,500—1000米煤儲量4億噸。馮景蘭的報告中,設計鑽孔60多處。建議「應速深鑽詳測,以為大規模開采之依據。」並著重指出:「平頂山煤田可能證明是黃河以南最大的煤田,並可能發展成為我國黃河以南數一數二的大煤礦。……本區煤質佳、儲量多、距武漢近,可能發展成華中鋼鐵廠最重要的燃料庫。」這次調查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195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副主席牛佩琮特為調查報告寫了緣起,稱這次調查「測成1;1萬寶葉襄郟煤田地形地質圖,明示地質構造,詳估儲煤總量,肯定其經濟價值,是這次工作者和政府的一大收獲」。
1951年,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令中南地質調查所派人前往核實,由開封分所的韓影山和長沙分所的劉元鎮共同前往調查,編著了《寶葉襄郟平頂山煤田地質》,結論與1950年的調查結果無大出入,但認為儲量可能還大,估計為13億噸。
1953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剛開始執行,中南地質局四○一隊就於9月在平頂山成立了,王先鋒、李汝生先後任隊長,韓影山任技術負責人。為確保找到急需的煉焦煤煤田,10月又成立了四○三隊對禹縣煤田開展普查,後因工作證實不適於煉焦而暫時作罷。1954年11月,大連中國科學院煤炭研究室編出《葉縣平頂山礦區煤質分析資料》,證實平頂山的煤適於煉焦,因而加速對其勘探。1955年初四○三隊撤銷,其技術負責劉元鎮調到四○一隊與韓影山共同負責技術工作。同年6月,由劉元鎮、韓影山執筆編寫出河南省第一份資料齊全的正規的煤礦勘探報告,即《寶葉襄郟煤田平頂山礦區地質勘探報告書》,提交工業儲量2.5億噸。當年8月,即為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平頂山礦區是河南省第一個系統地打了大量鑽孔的礦區,鑽孔80個,總進尺24000米左右,取樣、化驗、水文地質工作都很詳細,並初步開展了測井工作。1954年,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管理處組織了地質部第一個測井隊,與四○一隊配合進行煤田電測井,或為河南省物探工作的開端。
1956年,四○一隊改名為平頂山煤礦勘探隊,繼續提交了平落礦區精查地質報告、龍山廟和郝堂礦區勘探報告。到1957年元月,又提交了馬棚山、高皇廟礦區勘探報告。這些勘探報告為平頂山建設成中原煤炭基地提供了資源依據。1957年3月26日平頂山市正式宣告成立。
1957年7月,平頂山煤礦勘探隊又改稱河南省地質局平頂山地質隊,到1958年3月再更名為豫西地質隊,在繼續提交了香山寺和紅石山礦區勘探報告後撤離了平頂山,那時平頂山市已初具雛形了。該隊從1953年9月成立起至1958年撤離止,共提交平頂山煤田工業儲量9億噸以上,為平頂山一礦、二礦、三礦、四礦、五礦、七礦、十礦、十二礦、香山礦等井田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1959—1967年期間,平頂山煤田先後由河南省(中南)煤田地質局一二五(一○一)隊、一二六隊及物測隊進行勘查。一二五(一○一)隊(技術負責李志堅)對平頂山—龍門口、辛店、九宮山等區進行普查找煤。物測隊配合礦區勘查開展了地震和電法勘探,推測辛店斷層以東、首山以南有隱伏煤系地層。一二五(一○一)隊劉乃壩依據物探資料在辛店斷層以東、首山以南隱伏區發現了辛店含煤區(現平八礦),獲新增儲量2億多噸,並初步查明煤田北翼九宮山含煤區(現平十三礦),提交了4億噸普查儲量,為煤田東延北擴做出了貢獻。一二六隊(技術負責陳義方)對八礦、九礦進行了勘探,對香山寺礦進一步做了工作。此外,平頂山礦務局對六礦進行了補充勘探。這期間,共提交工業儲量約7億噸。
1975年,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地質一隊(技術負責景金城)編寫了十三礦(原九礦東部)精查補充勘探報告,提交儲量2.62億噸。1978年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四隊(主任工程師劉乃壩)編寫了十三礦(西部)精查勘探報告,計算儲量總計達5.37億噸。1984年,因設計首採的七4煤只達詳查程度,需再做工作,就由河南煤田地質公司地質四隊(總工程師朱澤恩)對十三礦進行了二次補充勘探,探獲設計首採的七4煤精查儲量4479萬噸。1987年,平頂山礦務局提交十一礦勘探報告。1988年,煤炭部一二九隊提交一、四、六礦深部擴勘地質報告。
截至1991年底,平頂山煤田累計探明煤炭儲量52.35億噸,保有儲量48.18億噸。平頂山煤田原煤產量達2000萬噸以上,居河南省各煤田首位。
平頂山煤田的發現和大規模開發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緊密相連。當地古時雖有小煤窯,但只採淺部,產量又少,不引人注意。1947—1950年的調查和普查鑽施工,為煤田的發現提供了線索。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急需找到合適的煤炭資源以作工業發展的能源,遂促成馮景蘭、張伯聲兩教授的豫西之行。以馮、張兩教授和河南地質調查所技術人員組成的豫西礦產調查隊詳測剖面,致力於地層和煤層的對比及地質構造的研究,特別注意從總體上把握煤田的規模。馮景蘭教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淵博的學識深入分析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肯定了煤田的遠景,並命名為平頂山煤田,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們和豫西礦產調查隊的工作成為大規模組織地質隊伍進行煤田勘探的先聲。至1953年,國民經濟初步得到恢復,大規模經濟建設提到了日程上,煤質好、交通便利、距華中鋼鐵基地武漢較近的平頂山煤田理所當然地成為首批勘探的重點目標之一。1953—1958年,四○一隊的勘探工作提供了第一批進行大規模煤炭開采所需的工業儲量,平頂山煤田的價值被肯定,使長期以來荒涼貧瘠的寶葉襄郟四縣接壤的平頂山一帶迅速改變了面貌。一座座礦井相繼建起,大量的煤炭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一個以煤炭資源為依託的新興城市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今天的平頂山市已經發展成為有數十萬人口、年產2000多萬噸原煤,擁有煉焦、電力、紡織、化肥、化纖等許多行業的欣欣向榮的工業新城。
地質勘探工作者在平頂山市的建立與發展中,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鑒於地質工作者對平頂山市的卓越貢獻,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地質礦產部決定在平頂山市建立紀念碑。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於1991年元月17日欣然命筆,為紀念碑寫了「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的題詞。這紀念碑是紀念、是表彰,也是歷史的見證。它不僅是對從事平頂山煤田勘查的地質工作者的鼓勵,也是對全國廣大地質工作者所從事的事業和成績的肯定。平頂山煤田這個中原中部大地的能源寶庫的發現史和平頂山市這個新興城市的蓬勃發展史就是獻身地質事業無尚光榮的最好的例證。
㈥ 地質工程專業可以進平頂山什麼單位
地質工程專業可以考公務員,也可以到當地勘察設計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