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斷裂構造工程地質測繪

斷裂構造工程地質測繪

發布時間: 2021-02-09 00:37:43

1. 工程地質測繪的測繪分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
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
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無論那種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建築物的規化、設計和施工服務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因此在測繪中主要是圍繞著建築物的要求對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描述,而對那些與建築物無關的地質因素則可以粗略一些甚至不予注意,這是與其它地質測繪的重要區別。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一項勘察工作。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建築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試驗等所取得的資料編製成工程地質圖。
參考自網路http://ke..com/view/1852481.htm

2. 斷裂構造地質特徵的遙感解譯

在遙感影像上不僅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解譯標志判斷出斷裂構造的存在,還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些細節進一步區分斷裂的性質: 壓性、張性或扭性,甚至可以通過解譯飛來峰和構造窗來識別像推覆構造這樣的大型斷裂。遙感圖像上斷裂構造地質特徵的研究包括斷層運動方向判定、不同類型的斷裂構造特徵及斷層力學性質判定研究等內容。

( 一) 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判定

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在遙感圖像上,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有的則要通過地層對比或構造分析以後才能判定出來。判定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解譯標志如下。

1. 直接解譯標志

包括斷層兩盤岩層、岩體、洪積扇、構造線、岩脈等地質體等的錯位都可以作為判定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直接解譯標志。

2. 間接解譯標志

( 1) 能夠指示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牽引構造,派生的張、剪節理等構造。規模較大的斷裂帶,其兩側或內部常發育 「入」字型分支斷裂、帚狀構造、構造透鏡體等派生構造。

( 2) 根據斷層兩盤褶皺核部的寬窄變化判斷,其上升盤相對於下降盤,背斜核部變寬,向斜核部變窄。

( 3) 平原區隱伏斷層可以根據斷層兩側第四系鬆散堆積物的厚度以及含水性特點判斷斷層的升降運動。一般斷層上升盤第四系鬆散沉積物薄,含水量小,在圖像上表現為淺色調; 而下降盤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厚,含水量大,圖像上表現為深色調。

( 二) 不同類型斷裂構造解譯

除根據斷層面產狀及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確定斷層性質外,通過分析斷裂構造本身的影像特徵,可以在遙感圖像上識別出某些斷裂構造的類型。

1. 正斷層

高角度正斷層出露跡線較平直,沿斷層帶常出現斷續延伸的寬溝、槽狀地等。正斷層常組合成地塹、階梯狀斷層、放射狀和環狀斷層等,沿斷層線常常發育有斷層陡崖、斷層陡坎和斷層三角面 ( 圖 8-14a) 。在地貌上表現為斷陷盆地、地塹湖、地壘山、階梯狀斷層陡崖等,規模大的還可形成盆嶺地貌。

2. 逆斷層

高角度逆斷層地表出露跡線一般較平直,中等角度的逆斷層出露跡線多呈舒緩波狀,連續性強。逆斷層一般不形成陡崖和三角面,如果兩盤地形有明顯高差,其上升盤常形成階梯狀崩塌地段 ( 圖 8-14b) ,崩塌地段經過風化剝蝕後,又會變成緩坡地形。在遙感圖像上常常見到沿逆斷層發育的構造透鏡體,以及由於強烈擠壓作用產生的破碎帶或片理化帶。

3. 平移斷層

平移斷層的解譯標志比其他性質的斷層更加明顯。在平移斷層的兩盤,常可發現地質體或地形相對錯位的直觀標志。它們在圖像上表現為平直的線狀形跡 ( 圖 8-14c) 。規模較小的平移斷層多為閉合型,地形異常不明顯; 大型平移斷層稱為走滑斷層,常形成負地形,並控制水系的分布,如我國郯廬斷裂、阿爾金斷裂、北美的聖安德烈斯斷裂等。

圖 8-14 不同性質斷層的地貌表現

4. 逆沖推覆構造

傾角十分低緩,推移距離在 5 km 以上的大型逆沖斷層稱為推覆構造或逆沖推覆構造( 圖 8-11d) 。在遙感圖像上推覆構造不易識別,需配合較多的地面工作才能確定。分析、推斷推覆構造的存在,其主要標志如下:

( 1) 在很多情況下,推覆構造的地表出露跡線在推覆構造前緣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形態。

( 2) 推覆構造上盤的前緣常形成疊瓦式構造斷片,在地貌上表現為相互平行的弧形山脊束,圖像上常表現為密集的線性構造帶。

( 3) 推覆構造上盤常可見凹向推覆構造腹地的弧形正斷層及平行於推覆方向的平移斷層。

( 4) 推覆構造長期遭受風化剝蝕後可形成飛來峰及構造窗等現象。

圖 8-15 韌性剪切帶解譯圖

5. 韌性剪切帶

韌性剪切帶是指一條有過相對位移,但在宏觀上又未破壞其切過地質體的連續完整的變形構造帶。其影像識別標志如下:

( 1) 韌性剪切帶沿兩側一般見不到明顯的地質體被錯斷或錯開的現象。但當有明顯的標志層存在時,標志層的連續變形位移將指示韌性剪切帶的存在。如圖 8-15 所示的北西向逆時針剪切變形將北東向的標志層剪切並發生位移。

( 2) 韌性剪切帶在遙感圖像上表現為由一組相互平行、斷續延伸的密集細線紋組成的線紋構造帶。線紋構造帶內部的細線紋密集程度和影像顯示程度,自中心向兩側未變形岩石呈逐漸減弱趨勢。

( 3) 韌性剪切帶常常與後期脆性斷裂疊加,在圖像上表現為長的線性構造與短而密集的線紋構造交替斷續出現。

( 4) 在變質岩區的遙感圖像上,如果發現與區域構造面理走向不一致的密集的線紋構造帶或在大面積岩體分布區內發現狹長的細線紋密集帶,都應注意是否有韌性剪切帶存在。

( 三) 不同力學性質斷裂的解譯

不同力學性質的斷裂常常具有不同的地表露頭形態、組合規律及相應的派生構造,通過遙感圖像綜合分析能為判斷斷裂構造的力學性質提供證據。

1. 壓性斷裂

壓性斷裂的斷層線的平面形態多呈舒緩波狀、折線狀、交叉曲線狀等,其中以舒緩波狀最為常見。壓性斷裂延伸遠、走向穩定,常組成以多條平行排列的斷層組成的斷裂帶,帶內時常發育一些大小不等的構造透鏡體和斷塊,其長軸走向總體上平行斷裂帶的走向。在大比例尺圖像上能見到壓性斷裂帶旁側常發育平行於斷裂面的劈理、片理化帶、線性褶皺及 「X」型共軛扭裂面。大型壓性斷裂帶對地形、水系有明顯的控製作用,能形成一系列與斷裂帶方向大體平行的山脊、河谷、長條狀山間盆地等。

2. 張性斷裂

張性斷裂在平面上一般延伸不遠,斷續出現或雁行狀排列,常呈線狀或鋸齒狀,寬窄變化比較大,而且其影像特徵遠不及其他力學性質的斷裂明顯。地表多形成溝谷,沿張性斷裂帶常發育有斷層崖、陡坎、破碎岩塊等,並常有岩牆、岩脈充填。規模較大的張性斷裂可形成寬大的斷裂破碎帶,極易被風化剝蝕而發育成一些極不規則或多邊形狀的湖泊、盆地及溝谷,還有 「之」字型的追蹤張裂發展起來的河段。

3. 扭性斷裂

扭性斷裂的露頭線多呈窄而平直、光滑、產狀穩定的線狀影像。有時表現為平直的溝谷,可以穿越不同的地貌單元。扭性斷裂常成組出現,彼此平行,並具有相等的間距排列或斜列。常見兩組扭性斷裂呈共軛式相交,組成菱形網格狀圖案,並控制一定范圍的水系格局。在遙感圖像上沿扭性斷裂常可見到地質體或地貌有明顯的水平錯動,或在扭性斷裂旁側出現 「入」字型分支斷裂、牽引褶皺、羽狀裂隙、小型帚狀構造等。

4. 壓扭性斷裂與張扭性斷裂

壓扭性與張扭性斷裂屬於過渡類型,它們的影像特徵同時具有壓性、扭性或張性、扭性斷裂的特點。有的以扭性為主,有的以壓性或張性為主。

壓扭性斷裂影像特徵與壓性斷裂、扭性斷裂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

( 1) 壓性斷裂和壓扭性斷裂都能成組出現,但在一組相互平行的斷裂中,壓扭性斷裂常有一條較明顯的主幹斷裂。

( 2) 壓扭性斷裂具有扭動性質,常成雁行式排列。斷裂帶內的構造透鏡體與壓扭性斷裂控制的山體和盆地的走向常呈一定角度相交。

( 3) 壓扭性斷裂帶兩側有時會出現共軛扭裂面,但兩組扭裂發育程度不一定相等。

張扭性斷裂與張性斷裂的影像特徵極為相似,不易區分,需配合大量的地表工作才能識別。

3. 斷層構造的工程地質意義

斷層處不宜興建大壩等大型工程,易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
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結果。版這種權運動反映在地殼上,使得地殼產生破裂,促成了斷層的生成、發育和活動。「 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斷層活動誘發了地震,地震發生又促成了斷層的生成與發育,因此地震與斷層有密切聯 系。
地殼中的斷層密如織網。斷層從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斷裂帶,有各種不同的尺度和深度,斷裂帶是多條斷層 的聚合帶。
與地震有聯系的斷層是活動斷層,過去雖運動但如今穩定的斷層叫休眠斷層,或稱為「死」斷層。

4. 褶皺和斷裂出現的地質問題應如何勘測

首先進行區域地質調查,將整個構造作用弄清楚;再進行局部詳勘,除了褶皺與斷裂的描述、作圖以外,還要分析應力作用。如果涉及到工程建設,建議進行地質災害評估。

5. 斷裂構造地質特徵的遙感分析

遙感圖像上斷裂構造地質特徵的研究包括斷層運動方向判定、斷層力學性質判定及不同類型的斷裂影像特徵研究等內容。

(一)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判定

利用遙感資料來判定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實際上就是有關構造地學有關證據、標志的遙感解譯。如:①以不同色彩色調或微地貌特徵顯示的地質體(岩層、褶曲、山脊、壠崗)的錯位(圖版55;圖版67)。②能夠指示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牽引構造(如岩層牽引彎曲,靠近斷裂線的節理、劈理構造變形),派生構造(如入字型構造)。③水系、水文網的扭曲、錯動。④根據斷層兩盤褶皺核部的寬窄變化判斷。一般切割褶皺的橫向或斜向斷層,其上升盤相對於下降盤,背斜核部變寬,向斜核部變窄。比較褶皺核部寬窄變化時,必須選擇斷層兩盤同一標志岩層。⑤平原區隱伏斷層可以根據斷層兩側第四系鬆散堆積物的厚度以及含水性特點判斷斷層的升降運動。一般斷層上升盤第四系鬆散沉積物薄,含水量小,在圖像上表現為淺色調;而下降盤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厚,含水量大,在遙感圖像上表現為深色調。

(二)斷裂力學性質分析

在遙感圖像上根據斷裂露頭線的形態、展布特點、組合規律及相應的派生構造綜合分析能為斷裂構造的力學性質提供證據。

1.壓性斷裂

壓性斷裂的斷層線多呈似正弦曲線的舒緩波狀形狀,其延伸遠,總的走向也較穩定,常組成以多條平行排列的斷層組成的斷裂帶,帶內有時發育一些大小不等的透鏡狀構造岩塊,其長軸走向總體與斷裂帶走向平行(圖版56)。壓性斷裂旁側常發育平行於斷裂面的劈理、片理化帶及「X」型共軛扭裂面,並常見局部地層陡立或倒轉。大型壓性斷裂帶對地形、水系有明顯的控製作用,斷裂帶內的山脊、河谷、長條狀山間盆地等與斷裂帶方向大體平行。

2.扭性斷裂

扭性斷裂的露頭線多呈窄而平直的如刀刃的直線狀影像,其走向穩定、延伸遠,可以穿越不同的地貌單元而保持直線狀形態。扭性斷裂常成組出現,彼此平行排列或斜列,並往往呈等間距出現。常見兩組扭性斷裂呈共軛形式相交組成菱形網格狀圖案,並控制一定范圍的水系格局。扭性斷裂在地貌上常表現為線狀負地形,並沿某一方向斷續延伸,且與區域總的山體、水系格局不協調。在遙感圖像上沿扭性斷裂常可見到地質體或地貌有明顯的水平錯動,或在扭性斷裂旁側出現「入」字形分支斷裂、牽引褶皺、小型帚狀構造等。

3.壓扭性斷裂

壓扭性斷裂兼具壓性斷裂與扭性斷裂的性質,其影像特徵與壓性斷裂、扭性斷裂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①壓性斷裂和壓扭性斷裂都能成組出現,但在一組近於平行的舒緩波狀的斷裂中,壓扭性斷裂常有一條較明顯的主幹斷裂,這條主幹斷裂的波狀形態顯得比壓性斷裂線起伏更小,更平緩(圖版50);②壓扭性斷裂具有扭動性質,常成雁行式排列,斷裂帶內的構造岩塊、擠壓透鏡體以及由構造控制的山體和盆地的走向常與斷裂帶總的走向呈一定角度相交;③壓扭性斷裂帶兩側有時會出現共軛扭裂面,但兩組扭裂發育程度不一定相等;④壓扭性斷裂旁側常可見到地質體、地貌的水平錯移和牽引構造等現象。

4.張性斷裂與張扭性斷裂

張性斷裂帶的斷層線常呈線狀或鋸齒狀,寬窄變化比較大,平面上一般延伸不遠,斷續出現或雁行狀排列,而且其影像特徵遠不及其它力學性質的斷裂明顯。沿張性斷裂帶常發育有斷層崖、陡坎等,並常有岩牆、岩脈充填。規模較大的張性斷裂可形成寬大的斷裂破碎帶,極易被風化剝蝕而發育成一些寬窄多變、極不規則或多邊形狀的湖泊、盆地及溝谷,如斷陷盆地、地塹、斷陷湖盆等,還有「之」形的追蹤張裂發展起來的河段。張扭性斷裂與張性斷裂的影像特徵比較相近,不易區分。

一條大的斷裂(帶)發育地區的構造性質及活動歷史的不同,因此,大斷裂在不同地段其影像特徵、清晰程度、構造性質、特點和規模都會有不同。這正是發揮遙感圖像(尤其是鑲嵌圖像)視域廣大,便於大區域對比其遙感特點的優點。如雲南小江大斷裂在東川市南、北兩段其影像特徵明顯不同。新疆巴楚西北的近南北向斷裂,在向北延入中天山後,其構造強度變弱,影像特徵變得模糊。

(三)某些類型斷裂構造的遙感地質研究

根據斷裂構造本身的影像特徵結合其斷層面產狀和相對運動方向的判定及其與其它構造之間的組合關系,可以在遙感圖像上識別出某些斷裂構造的類型。

1.正斷層

高角度正斷層出露跡線較平直,沿斷層線常常發育有斷層陡崖和斷層三角面(圖8-9a),沿正斷層帶常出現斷續的寬溝、槽狀各地等。正斷層常組合成地塹、地壘、階梯狀斷層、放射狀斷層等,在地貌上表現為斷陷盆地、地塹湖、地壘山、階梯狀斷層陡崖等。

2.逆斷層

高角度逆斷層的地表出露跡線一般較平直,中等角度的逆斷層出露跡線多呈舒緩波狀,連續性較好。逆斷層上升盤常形成階梯狀崩塌地段(圖8-9b)。逆斷層帶的特點與壓性斷裂相似。

3.平移斷層和走滑斷層

圖8-9 不同性質斷層的地貌表現

平移斷層的影像特徵與前述扭性和壓扭性斷裂的影像特徵相似,它們在圖像上表現為平直的線狀形跡(圖8-9c)。大型平移斷層稱為走滑斷層,它是小比例尺衛星圖像及其鑲嵌圖上最常見的一種大型線性構造,如我國的郯廬斷裂(圖版7)、阿金山斷裂、北美的聖安德列斯斷裂等。

走滑斷層多是地殼塊體的邊界或大中型地質構造單元的分界線,其影像特徵除具平移斷層的特徵外,還表現為:①大型走滑斷層常由多條平行或斜列式排列的扭性或壓扭性斷裂組成線狀構造束或帶;②大型走滑斷層往往分割或切過影像特徵很不相同的廣大區域,反映為分割或切過不同構造塊體或構造域的特點。大型走滑斷層帶兩側的色調、影紋結構、地貌及水系類型等的差異十分明顯;③沿大型走滑斷層帶走向出現彎曲的部位或兩條雁行式走滑斷層沿走向上重疊的部位常形成擠壓褶皺推覆構造、斷塊隆起或拉張斷陷盆地(拉分盆地)、張性斷裂群。拉分盆地呈菱形形狀,盆地兩長邊為平移斷層、兩短邊為正斷層,盆地長寬比為3:1左右。

圖8-10 蘇來曼山推覆構造陸地衛星圖像解譯圖

4.逆沖推覆構造

傾角十分低緩,推移距離在數公里以上的大型逆沖斷層稱為推覆構造或逆沖推覆構造(圖89-d)。在遙感圖像上鑒別推覆構造比較困難,但仍可以通過間接和直接的標志來分析、推斷推覆構造的存在,其主要標志如下:①推覆構造的地表出露跡線強烈地受地形的影響,常追隨著地形等高線呈現出類似近水平岩層的彎曲形態。在很多情況下,推覆構造的地表出露跡線在推覆構造前緣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形態(圖版57);②在推覆構造上盤的前緣常形成由一系列逆沖斷層切割成的具有同一倒轉方向的線狀褶皺組成的疊瓦式構造斷片,在地貌上表現為相互平行的弧形山脊束,圖像上常表現為密集的線性構造帶;③在推覆構造上盤常可見凹向推覆構造腹地(內側)的弧形正斷層及平行於推覆方向的平移斷層;④在圖像上通過色調及影紋結構等標志有時可以判斷出推覆構造上盤的岩石地層比組成其下盤的岩石地層為老。推覆構造經長期遭受風化剝蝕後可形成飛來峰及構造窗等現象。

圖8-10是巴基斯坦蘇來曼山脈推覆構造的陸地衛星圖像(圖版57)的解譯圖;其上展示了主要的推覆特徵,即弧形的推覆前緣、疊瓦式褶皺斷片和平移斷層。該推覆構造是由從密西西比繫到新第三系的岩石單元組成的向南南東方向推覆的一系列逆沖構造斷片。重力滑動構造與推覆構造的影像特徵有相似之處,但重力滑動構造的變形特徵是由後緣拉開盆地到前緣推擠帶,變形由拉伸轉化為擠壓,且常常是年輕地層蓋在老地層之上,重力滑動構造與推覆構造不同的影像特徵是:①在地勢上較新的滑動系統一般位於母體的下方,二者岩性相同,但構造特徵不同,滑動系統多被斷裂切割成不同形狀的塊體,構造變形強烈;②後緣拉開盆地及滑動系統上的拉開盆地在地貌上呈狹長的向前凸出的弧形盆地平行排列,盆地之間的狹長山脊亦呈向前凸出的弧形平行排列。圖版55是我國塔里木盆地北緣天山南麓的柯坪山重力滑動構造,其滑動系統由古生界至中新生界地層組成,圖像上可解譯出由單斜構造組成的並由拉開盆地分開的五個子滑體和兩條錯滑斷層。

5.韌性剪切帶

韌性剪切帶是指一條有過相對位移,但在宏觀上又未破壞其切過的地質體的連續完整的變形構造帶。其影像特徵如下:①韌性剪切帶在遙感圖像上表現為由一組相互平行、斷續延伸的密集細線紋組成的線紋構造帶,其寬窄變化較大,沿走向斷斷續續或時隱時現;②線紋構造帶內部的細線紋密集程度和影像顯示程度自中心向兩側未變形岩石呈逐漸減弱趨勢,內部的細紋帶或與線紋構造帶平行或與線紋構造帶總體延伸方向小角度斜交;③沿線紋構造帶兩側一般見不到明顯的地質體被錯斷或錯開的異常現象。但當有明顯的標志層存在時,標志層的連續變形位移將指示韌性剪切帶的存在,並能量測出剪切方向和位移距離。如圖版58的北西向逆時針剪切變形將北東向的標志層剪切位移了近30公里(圖8-11);④韌性剪切帶常常與後期脆性斷裂疊加,在圖像上表現為長的線性構造與短而密集的線紋構造交替斷續出現,或在一條較長較明顯的線性構造的兩側有密集的細線紋帶相伴出現。

韌性剪切帶所表現出的線紋狀影像特徵的成因是沿韌性剪切變形帶內線性定向組構(如條帶狀構造、糜棱剪切葉理、礦物拉伸線理、構造片麻理及塑性流變過程中形成的呈細條帶狀分布的粘土礦物和含水礦物)的差異風化有關,因剝蝕而形成的由細小沖溝和山脊,在一定寬度和延伸范圍內定向地密集排列組成的微地貌異常帶地段。在變質岩區的遙感圖像上,如果發現與區域構造面理走向不一致的密集的線紋構造帶或在大面積岩體分布區內發現狹長的細線紋密集帶,都應注意是否有韌性剪切帶存在。

圖8-11 圖版58的韌性剪切帶解譯圖

6. 工程地質測繪的介紹

工程地質測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版勘察工作中走在前面的權一項勘察工作。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建築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試驗等所取得的資料編製成工程地質圖。

7. 什麼叫工程地質構造斷裂區域

斷裂構造分為3種: (一)一般斷層。1.斷裂構造形態的直接解譯標志(1)破碎帶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構成負地形,具粗糙感;(2)地質體被切斷或錯開,包括地層、侵入體、岩脈、褶皺、不整合面等各種地質體被切斷錯開以及老斷層被新斷層切斷、錯開等;(3)沉積岩地區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但應注意與褶皺和不整合接觸所造成的岩層重復和缺失的區別。2.斷裂構造形態的間接解譯標志(1)線性負地形和串珠狀地形:包括斷層崖、斷層三角面、斷層埡口、斷層溝谷、斷層裂口、串珠狀盆地和串珠狀湖泊、窪地等;(2)沿著某些方向,岩層產狀發生突然變化,但褶皺、不整合接觸也發生此現象,應注意區別;(3)侵入體、火山錐、礦體、鬆散沉積物呈線(帶)狀分布;(4)兩種不同地貌單元截然相接;(5)山脊線、階地、夷平面、洪積扇等地貌要素錯動;(6)水系的變異,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線河段、角狀水系、斷頭河、對口河、釣鉤河、相鄰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彎等;(7)泉(包括溫泉)、濕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紀沉積層的平坦地區出現呈直線狀分布的壠崗狀地形;但應注意風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這種地貌;(9)不良地質作用呈線狀分布,但應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現象的產生。 (二)活動斷層。1.斷層崖、斷層三角面保留得很明顯,且在斷層線影像上見有斷層裂縫等;2.沿斷層線形成斷層裂口,多被視為仍在活動的斷層;3.相鄰河谷均出現跌水現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與活動斷裂有關;4.沿斷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線狀分布,水系與斷裂相交處常發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地區沿斷層線出現壠崗狀地貌,並多見有泉水出露;6.沿斷裂線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溫泉等,往往也是活動斷裂的標志;7.洪積扇、沖積扇前緣被切成直線,沿切線有泉水或濕地分布;8.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異常的色線(色帶),往往是下伏活動斷裂的表現。 (三)隱伏斷裂。1.在平原地區呈現影像結構和色調深淺差異的界線,往往是隱伏斷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積扇、沖積扇被切割,第四紀地層見串珠狀的泉水、濕地出露;3.第四紀地層上見多條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鄰河流突然同時拐彎;4.第四紀地層上的水系變異,斷頭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區河道出現一些特徵點,如匯流點、分流點等;6.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直線狀分布的壠崗地貌,並見有泉水或濕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節:地質構造的解譯。

8. 工程地質測繪要點

1.地形地貌測繪

測繪比例尺1∶5000~1∶10000,根據需要可更大。

宏觀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嶺、台地、階地權、溶蝕窪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線;微觀地形地貌:溶溝、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質結構特徵測繪

鬆散堆積物按工程地質分類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層岩石)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測繪,統計節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質圖。

3.水文地質測繪

按有關規范執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質圖、基岩水文地質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和岩溶水徑流圖。

4.人類工程活動測繪

地表:建築物、道路、橋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鐵、煤氣管線、給排水管線、人防工程、地下商場、窯洞等。

5.測繪路線

除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外,其他採用穿越法。

9. 工程地質測繪與勘探

地面沉降危害較大或重要的城市,應進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測量坐標系統宜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高程系統宜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地形圖上需表示的內容按《工程測量規范》的相應規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示》執行。

查明地表水入滲情況、產流條件、徑流強度、沖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況、灌溉、庫水位及升降。開展滲水試驗,提供滲透系數。查明地下水水位,提交地下水等水位線圖。

對於地面沉降調查未及或不確切的重要沉降區可施以簡單的鑽探與物探,探測隱伏斷裂、鬆散堆積層的厚度等(如音頻大地電場儀),開展抽注水試驗。

10. 斷裂構造區做研究野外工作的內容及方法

將遙感技術引入到復雜斷裂構造區內的重載鐵路選線中,以山西中南部鐵 路通道山東段跨沂沭斷裂帶的工程地質選線為例,提出復雜斷裂構造區內重載鐵路的選線原則,並針對方案研究區主要是以隱伏的活動斷裂為主的特點,開展以遙感 構造解譯為先導的綜合地質選線。首先,介紹不同高度層次的遙感圖像在加深地質工作和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使用方法;然後,結合美國陸地資源衛星 Landsat-7 ETM+圖像數據的技術參數,選擇7、4、3波段的圖像進行假彩色合成,並將合成後的圖像與第8波段全色圖像進行融合,使圖像同時具有光譜信息和15 m地面解析度的空間信息,在此基礎上,選擇有針對性的圖像增強處理方法,對研究區內控制線路方案的五條主幹斷裂、隱伏斷裂、活動斷裂和莒縣斷陷盆地的 ETM+圖像進行處理,以突出特定的解譯目標,提高解譯效果。通過挖掘ETM+圖像和大小比例尺航片中的地質信息以及不同高度層次遙感圖像的對比解譯和相 互驗證,對後續的地面調查及相關物探、鑽探工作的布置起到了指導作用,減少了地面調查及相關勘探工作的盲目性,縮短了選線周期,提高了方案研究的效率和質 量;最後,通過對遙感圖像、地面調查以及其他勘探工作的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了方案研究區內五條主幹斷裂、隱伏斷裂、活動斷裂以及莒縣斷陷盆地的遙感圖 像解譯特徵、性質、影響范圍以及對工程的影響程度,並將研究區劃分為穩定區、基本穩定區、較穩定區、欠穩定區和不穩定區五個區域,為方案研究提供了科學、 可靠的地質依據。最終確定的線路方案大交角跨越五條主幹斷裂,重大工程避開了活動斷裂和新構造運動活躍區域,線路主要走行在基本穩定區和較穩定區,避開了 不穩定區,位於欠穩定區的線路通過縱斷面優化,主要以路基形式通過,跨河、跨路地段的橋跨結構均採用易於修復的簡單形式,並加強抗震措施,線路所經地區整 體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較小,同時還考慮了沿線城鄉經濟發展,是各方案中最優的方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