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關於地質災害演練心德

關於地質災害演練心德

發布時間: 2021-02-08 19:54:50

⑴ 關於提供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材料的函

國土資應急辦函〔2011〕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切實做好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推進工作,不斷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擬將 2011 年全國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典型案例精選匯編成冊,請你單位提供有關案例材料。具體要求如下:

一、提供材料的內容: 主要提供開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的方案、腳本,以及相關照片和視頻材料。

二、提供材料的數量: 按照省、市、縣、鄉、村級組織開展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分別提供案例材料。其中,省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1 ~2 例,市級組織開展的提供2 ~3 例,縣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3 ~4 例,鄉級組織開展的提供 2 ~3 例,村級開展的提供1 ~2 例; 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的也可提供1 ~2 例。

三、所提供材料務必真實可靠,詳盡完備。

四、請將材料刻製成光碟,於 2011 年 11月25日之前郵遞至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應急培訓演練室。

郵遞和聯系方式如下:

郵編: 10008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 20 號應急中心

收件和聯系人: 王燦峰

電話: 010 -62117151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⑵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⑶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情況

昭通市昭陽區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通知》文件精神,凸顯「以人為本」的原則,宣傳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知識,防止和減少突發性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及損失,為全市防災避險提供實踐經驗,昭通市昭陽區於2011年6月14日在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進行了地質災害演練,圓滿完成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任務。

一、基本情況

2011年6月14日,在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誘發泥石流,極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災害,嚴重威脅村民房屋,共計4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下,昭陽區人民政府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昭陽區盤河鄉新華村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演練方案》,於當日9:30組織應急辦、國土資源、公安、消防大隊、財政、建設、交通、公路、民政、衛生、廣播電視、氣象等部門和發生地質災害所在的盤河鄉人民政府組成治安保障、應急搶險、災情調查、醫療衛生、災民安置、工程搶險、氣象預報、後勤保障等八個工作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按各自職責進駐現場,救災指揮部及時發布應急救災命令,災情調查組按事先約定信號通知群眾及時、安全、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區(安置區),在人員、財產沒有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安全、順利、圓滿地完成了演練工作。參加此次應急演練人員有礙276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二、主要做法

(一)演練前期工作扎實有效

(1)領導高度重視。區委、政府高度重視,由區政府辦牽頭,立即召集國土資源、民政、盤河鄉人民政府等單位和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專題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上級有關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會上,區國土資源局局長就地質災害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進行了專題解答和動員,主管副區長就如何搞好演練工作進行了工作部署,此次應急演練工作由盤河鄉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2)成立組織機構。按照上級通知要求,迅速成立防災應急演練指揮部,由盤河鄉鄉長任指揮長、分管國土工作的副鄉長任副指揮長,應急辦、國土、公安、消防大隊、財政、建設、交通、公路、民政、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和單位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國土所所長任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方案的起草、下發,演練工作上、下關系的協調,指揮部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文字材料的上報工作。

(3)深入實地調研。分管副鄉長親自帶領相關人員多次到現場調研,了解實地情況,並就參演演員的撤離路線、撤離信號發布,群眾安置區、演練車輛的行車路線、帳篷的搭建、停車區域、演練方案的制訂等反復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並對演練方案進行了多次演練和檢驗,確保了萬無一失。

(二)演練過程嚴謹貼近實戰

(1)演練工作「假戲真做」。在演練動員會上,應急演練指揮長要求參演的群眾演員,各個職能部門組成的八個應急小組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投入,嚴密組織「假戲真做」。從實戰的角度從嚴錘煉參演群眾演員和各個應急小組,讓觀摩的上級領導一目瞭然,給其他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村鎮當好榜樣,摸索方法,總結經驗,並向全市進行推廣。

(2)部門配合密切。在演練過程中,各個環節、流程銜接順利無空檔;群眾演員士氣高昂,全身心支持地質災害演練工作;部門熟悉方案快,進入角色狀態准,取得的效果反響大、廣。特別是國土、民政、消防大隊、公安等部門單位密切配合,互相協作,有事不推諉,不扯皮,從嚴從難從實戰角度演練自己的方案和人員。

(3)現場氣氛濃厚。各個參演單位及部門進入參演現場後,都能積極主動轉換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演練中,特別是當受災群眾聽到受災信號撤離現場時,所有人員都進入災區幫助群眾搬運東西,攙扶老人、病人撤離災區,並迅速轉移到安全區進行安置,許多老百姓都說「還真有的像受災一樣」。

(三)演練後期工作周密細致

(1)推廣經驗和做法,演練工作結束後,鄉政府將演練全過程製作成專題教育片在電視台分時間分順序進行播放,通知到村組人員按時收看,用以教育群眾。

(2)組織全區有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鄉、村主要領導觀摩了6月14日的現場演練,增加直觀感。

(3)針對演練工作方案在演練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區政府應急辦要求各部門及單位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工作方案。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群眾對地質災害演練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演練方案有待於更進一步完善;三是部門聯動需進一步加強;四是經費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利用電視專題、新聞報道、室外橫幅、廣告等手段,大造聲勢,營造氣氛,加大地質災害演練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和方法;

(2)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分次進行了多次演練,提高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和群眾自我保護及防災避險意識。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地質災害演練方案

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鄉屬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特別是滑坡泥石流頻繁。為使我鄉在地質災害來臨時能把損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特製定此地質災害演練方案。必須嚴格執行。

(1)地質災害演練一年一至三次,演練地點選擇在地質災害多發村寨,由鄉人民政府主持,國土所牽頭聯合各部門及演練村寨群眾共同實施演練。

(2)首先發放地質災害防範知識宣傳資料並進行講解。

(3)假定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發生點,地質災害監測員吹哨報告情況、泥石流走向、流速、流量,群眾撤離危險區域的撤走方向。

(4)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立即組織群眾安全有序地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區域,並清點撤出人員和財產情況,立即上報。

(5)假定地質災害撤離危險解除後,鄉政府分管領導組織、由國土所牽頭各部門、村、組及受災群眾對災害等級、人員及財產損失情況作出調查評估,並立即上報。

(6)作出災後治理和從建方案,立即上報相關部門。

(7)此方案報鄉政府備案後下發至鄉屬各部門、各村、組嚴格實施。

組織村民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地段

⑷ 沾益縣炎方鄉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2011年7月)

一、指導思想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要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高對開展演練工作必要性的認識,認真開展演練工作並收到實效,找出不足進行彌補,更好地指導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演練目的

(1)通過實踐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防止災害造成群死群傷。

(2)增強工作主動性,根據實踐演練取得的效果和經驗,認真總結近年來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以認識上,組織上、實踐訓練上等方面做好預防和處置准備,提高應變能力。

(3)加強宣傳,演練前向有關群眾和參與人員進行宣傳和通告,保證所有參與演練人員的積極性,熟悉演練程序,避免發性慌亂,確保參加實戰演練人員的絕對安全。

通過演練,增強有關工作人員的防災意識,從講全局、講政治的角度,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對存在的災害隱患和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保持清醒的認識,突出以人為本的工作中心,明確工作重點,強化責任意識,全力以赴,達到不出事、少出事,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時間

2011年7月29日15:00—16:00。

四、演練地點

沾益縣炎方鄉卡居村委會壯德村民小組。

五、參演人員范圍

炎方鄉突發性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炎方鄉全體幹部職工、壯德村民小組群眾。

六、組織實施單位

沾益縣國土資源局、炎方鄉人民政府。

七、演練方案

(1)縣國土資源局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地質災害三級預警信號,通知鄉、村、村小組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要立即上崗到位,加強進行區域和責任范圍內的巡查工作,對險情加強巡視和監控,同時決定啟動本地區應急預案。

(2)設置險情:①由於連日強降雨,壯德村民小組出現滑坡險情,需要將災害點受威脅的群眾及時轉移。②險情加大,撤離路線因山體滑坡、泥石流受阻,受災群眾無法以預定的路線撤離。指揮部立即指示應急搶險隊伍緊急趕到現場,進行緊急排險,確保受災群眾順利撤離。③災害點有老人因顧家私而不願撤離,工作組應組織人員進行說服。④對災害點各家各戶反復清查,確保人員全部撤離。

八、演練工作總結

(1)對演練中出現的協調溝通問題,及時進行總結,並制定解決方法。

(2)將演練成果進行總結,並作為我縣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的方法。

(3)縣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員組織總結材料,向上級政府、主管部門匯報。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⑸ 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電發〔2011〕96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部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開展應急演練是防治地質災害的重要有效措施,是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提出的明確要求。2010 年 8月,四川綿竹清平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地政府按照防災預案應急演練過的程序,及時組織群眾撤離,5000 多人成功避險。為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當前,已進入主汛期,各地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和部領導在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的要求,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要親自抓,務求實效。

二、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應急演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前旱後澇,旱澇驟轉,汶川、玉樹震區山體破碎,岩石松動等,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為此,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各地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准備等工作。

三、發揮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作用。各地需要技術支持的,可與部應急中心聯系。應急中心要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四、請各地認真組織,及時總結經驗,並於 6月底、7月底、8月底分別將本轄區內開展應急演練的進展情況報部環境司。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⑹ 潞城市地質災害(滑坡)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長治市國土資源局、潞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本次演練由長治市國土資源局和潞城市人民政府主辦,潞城市國土資源局和黃牛蹄鄉人民政府承辦。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任務與原則

1.目的

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進平安潞城、和諧潞城的建設。

2.任務

地質災害點動態監測中發現情況十分緊急。按《潞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避讓的有效措施。

3.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二、應急演練的科目、時間與地點

1.演練科目

為切實搞好這次演練,通過與多部門積極溝通,向上級部門請示,本次演練設置的演練科目有報警與接警、預警與調度、應急響應、現場處置、解除與評估等5個科目。

2.演練時間

2011年8月3日。

3.演練地點

黃牛蹄鄉青口村(圖1)。

三、應急救援演練的參演單位與人員、組織機構與職責

1.參演單位與人員

本次演練在潞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國土資源局精心的嚴密組織下,參演單位有地質災害各成員單位,黃牛蹄鄉、青口村及部分群眾,共涉及17家部門和單位160餘人。

2.組織機構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致性,成立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李曉峰(市委常委、副市長)

副總指揮:原恆偉(市政府辦副主任)

申愛民(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及黃牛蹄鄉相關人員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和演練現場總調度、緊急搶險組、調查監測組、後勤保障組、治安疏導組、消防搶險組、醫療救護組、宣傳報道組1個現場搶險總調度和7個工作組。

3.各組組長及職責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敏,成員由黃牛蹄鄉武裝部抽調基層民兵組成應急小分隊。其任務是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搶救受災群眾、幫助群眾盡快進行避讓。

調查監測組:組長王海亮,成員由市國土局牽頭,國土、氣象、水利和辛安村監測員組成。其任務是調查、核實災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並及時准確掌握災害區的氣象及降水量等情況,保證指揮部擬訂應急對策和措施。

妥善安置

⑺ 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赫山區龍光橋鎮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0日)

第一部分 應急演練基本概況

一、演練目的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目的:一是通過實踐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在災情發生時避免發生慌亂;二是增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動性,認真總結演練取得的效果和經驗,提高應變能力;三是通過演練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預演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演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的誘發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山體崩塌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有可能發生小型崩塌或滑坡,情況十分緊急。按照《赫山區龍光橋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演背景

石壩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石壩村腰侖上組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背後山體。該地災隱患發生於2012年7月8日,由暴雨誘發所致。山體邊坡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已垮塌土石方50立方米,並發現崩塌體或滑坡體上方長約30米,寬1~3厘米的裂縫。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危岩體體積約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目前,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若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四、演習時間及地點

(1)演習時間:2013年9月20日9:30—11:30

(2)演習地點: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

五、參演人員

龍光橋鎮全體幹部職工,民兵應急分隊,鎮衛生院,石壩村支兩委及腰侖上組受影響群眾。

六、演練組織及編組工作職責劃分

(一)演練組織

演練組建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及鎮人武部部長趙輝兩位同志任副指揮長,鎮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當地村組負責人和監測員為成員的龍光橋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按照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牽頭,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主要是搞好演練方案的制定,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演練現場的布置和主持人員的落實等。

(2)緊急搶險組:由鎮武裝部部長趙輝牽頭,鎮應急小分隊配合。任務為: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

(3)監測調查組:由王登科副鎮長牽頭負責,人員組成由國土所及災害點監測員。任務為: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4)後勤保障組:由分管財政的劉照兵副鎮長負責,成員由鎮幹部、村幹部組成。任務為:搞好撤離群眾安置和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5)醫療衛生組:由鎮衛生院院長牽頭負責。任務為: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防止災區疾病暴發。

(6)治安保衛組:由派出所所長負責。任務為:負責封閉公路,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部分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施程序

一、演練准備

參加演練的鎮主要負責人,指揮長,村代表和演練主持人;參加觀摩演練的有關區直部門領導,周邊兄弟鄉鎮領導和村代表進入會場。

綜合協調組、緊急搶險組、醫療衛生組、治安保衛組等各工作組在觀摩席前集合。

二、應急演練過程

主持人:「同志們,根據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今天在石壩村腰侖上組開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鎮地質災害排查情況和我鎮這次演練的主要內容:

我鎮地處山丘區鄉鎮,受氣候及地質條件影響,近年來,我鎮地質災害頻發,去年因災死亡6人,損毀倒塌房屋4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近千萬元,今年5月又因災死亡2人,重傷2人,損毀房屋一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幾百萬元。為此,區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或單位對我鎮地質災害情況開展了一次全面調查摸底,據統計,目前,我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75處,涉及14個行政村337戶村民1348人生命財產安全。今天大家所在的石壩村腰侖上組也是我鎮地質災害隱患點之一。該地質災害點位於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後背山山體,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並發現了一條長約30米,寬約1~3厘米的裂縫。如若發生總體滑坡危岩體體積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了提高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檢驗各部門快速反應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鍛煉應急搶險隊伍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鎮人民政府精心組織了這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這次演練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工作的副鎮及鎮武裝部長任副指揮長,按照事先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內容包括一是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二是巡查監測,三是險情上報,四是啟動應急預案,五是險情應急處置等五個方面。

下面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王瑜鎮長宣布應急演練開始。」

指揮長王瑜:「我宣布龍光橋鎮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主持人: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下面進行演練第一環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播放背景音樂:風雨雷電聲)

指揮長王瑜:「數天來,我鎮連降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極易引發地質災害。剛接到益陽市國土資源局地礦分局與赫山區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手機簡訊預警,目前,我鎮降雨量已達80毫米,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雨,地質災害等級為三級預警,望各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止強降雨引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請各村加強對地災隱患點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二環節:巡查監測。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到位,立即對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進行監測,並將巡查監測的情況及時報告鎮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

(接到命令後,巡查監測員用喊話器回答:「是。」接著便進入隱患點進行巡查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三個環節:險情上報。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員報告險情。」

劉文權(在地災隱患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是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員劉文權,由於連續降暴雨,我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並有進一步加大加寬的趨勢,危及曹姓5戶四棟房屋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請你們繼續加強監測,及時報告危岩體變化情況,並通知群眾做好撤離准備,隨時准備撤離。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並派人到現場協助你們。」

劉文權:「明白。」

指揮長王瑜:「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危岩體裂縫發生變化,請副鎮長周曉同志立即帶領國土所和相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查看災情,並隨時向我報告。」

周曉:「明白。」

(周曉帶領二名成員進入地災隱患點查看災情)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四個環節: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預警。

主持人:「請調查人員向指揮長匯報災情具體情況。」

周曉(在地質災害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已到達災害點現場,正在現場查看險情,從現場情況來看,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極有可能危岩體發生崩塌或滑坡,建議立即啟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經請示區人民政府同意,我宣布立即啟動《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各部門按職責分工開展工作:①綜合協調組立即通知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發布預警信號;②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③緊急搶險組和村幹部組織村民向災害點右側安全地帶撤離;④治安保衛組封鎖村兩頭道路交通;⑤醫療衛生組和後勤保障組立即趕往現場待命。請各組立即行動,馬上執行!」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五環節:向村民發布預警。

主持人:①請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②請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吹口哨,敲鑼發布預警信號;③請緊急搶險組兩名隊員到災害點預警宣布撤離;④請治安保衛組四名隊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線到村莊兩頭道路設置警戒。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六環節:組織村民進行撤離。

緊急搶險組跑步進入災害點組織村民撤離到安全區(撤離情況由該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七環節:開展醫療救援。

緊急搶險組龍江:「報告指揮長,應急分隊隊員在村民屋內發現一位腿部受傷無法行動的老人,請指示。」

指揮長王瑜:「請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救治和撤離。」

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進行施救,並將傷者安全撤離到安全地帶(救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八環節:清場。

指揮長王瑜:「請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

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和維護安置點安全秩序(清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九環節:搞好群眾安置。

指揮長王瑜:「請後勤保障組檢查群眾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

後勤保障組進入安置點檢查群眾的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檢查和發放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環節:解除警報。

綜合協調組溫衛明:「報告指揮長,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所在地村民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同時根據監測調查組提供的報告,目前,降雨已停止,危岩體變化已穩定,建議解除警報。」

指揮長王瑜:「同意解除警報,請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我宣布,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到此結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