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易蘭

中國地質大學易蘭

發布時間: 2021-02-08 16:01:23

『壹』 贛州地質學校的校友風采

313班,現任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主持或參加的項目主要有:安徽省淮北平原淺層地下水資源評價(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淮北市隱伏岩水資源管理模型研究(地礦部科技成果四等獎)、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安徽部分)(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江淮分水嶺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資源評價(省地礦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安徽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安徽省大中型閉坑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安徽省西北部地熱資源調查評價,1/10萬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安徽省轄城市地下水應急水源地潛力評價,合肥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安徽省天柱山地質公園申報等。
發表的論文主要有:淮北市隱伏岩溶水特徵及水資源管理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文集,1993),淮北、阜陽、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與對策(安徽地質,1997),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方法討論(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安徽省地下水資源評價及戰略研究(安徽地質,2007),(安徽天柱山地質公園遺跡及其科學價值(安徽地質,2007),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應急供水水源地現狀研究(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2010),舒城市東部地區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與污染分析(地下水,2011)等。 王林清 贛州地質學校83級岩礦分析專業604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生工作處處長(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1991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後留校工作,在職繼續攻讀研究生,2002年獲碩士學位,2002年12月被評為副研究員,2008年6月獲博士學位。

王林清博士在作論壇講座
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學生工作處處長(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兼)。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理事、湖北高校學生工作研究會秘書長、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學籍管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委員會常務理事。
王林清博士長期從事高校教學、科研與學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管理、學生事務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後主持和參與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學校科研項目10餘項,曾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出版有專著《親歷康博思:大學新生完全手冊》(副主編,2004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評為2008年度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特等獎)、《管理經濟學》(副主編,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項目質量管理》(副主編,2008年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等書。
公開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被國家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中國高校招生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招生優秀論文,《構建服務型學生工作新體系的實踐與探索》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評為2008年度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2010年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戴世坤(贛州地質學校82級物探專業215班)
男,1964年10月生, 博士後,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1991年7月獲得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7月獲得青島海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2月於石油大學(北京)完成博士後研究,留校工作至今。研究方向:1、電磁勘探數據處理、數值模擬、反演成像和綜合解釋;2、震電理論及應用;3、地球物理勘探綜合信息處理、反演成像和綜合解釋;4、計算可視化、人機交互和應用軟體開發。講授課程:1、普通物探(本科);2、地球物理勘探原理(研究生);3、綜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研究生)。發表論文2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項。

著作及論文:
1. 戴世坤、羅延鍾,1993年,二維地電模型多參數反演方法及其在MT測深中的應用,地球物理學報,36(6);
2. 董樹文、戴世坤,1993年,大別山碰撞造山帶基本結構,科學通報,38(6);
3. 戴世坤,1996年,用視模型空間對比進行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學報,39(4);
4. 戴世坤、徐世浙,1997年,MT二維和三維連續介質快速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
5. 戴世坤、牟永光,1998年,雙相介質中的震電效應和震電波場傳播理論,第二屆SEG/BEIJING 年會論文集
6. shizhe xu, 戴世坤, 2002.4,Calcul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along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2-D terrain, geophysics,67(2)(進入三大檢索);
7. 黃臨平、戴世坤,2002年,復雜條件下3-D 電磁場有限元計算方法, 地球科學,27(6);
8. 楊輝、戴世坤,2002年,綜合地球物理反演綜述,地球物理學進展,17(2);
9. 徐世浙、戴世坤,2002年,起伏地形位場快速延拓新方法,高校地質學報,27(2)
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1、 電磁勘探資料可視化、人機交互綜合處理、成像和解釋軟體系統。已在國內各相關單位廣泛推廣應用,2000年2月,負責人;
2、 大地電磁場擬波動變換和成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年12月,負責人;
3、 大地電磁場擬波動變換和應用技術,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青年創新基金項目。2000年12月,負責人;
4、 雙相介質中的震電效應及震電波場傳播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3年1月,負責人。
獲獎:
1、 中國復雜區油氣地球物理勘探理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2001年;
2、 油氣儲層地球物理理論與實驗技術,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2002年;
大別山大地電磁測深研究報告,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93年。 研究領域
高能天體物理(伽瑪暴,軟重復伽瑪暴,TeV blazar, 高能宇宙射線);
暗物質間接探測(相關)理論研究
教育背景
2003.9-2005.9: 紫金山天文台,攻讀博士學位(2006.3獲博士學位)
2000.9-2003.7: 南京大學天文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6.9-2000.7: 長安大學雁塔校區,測繪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9-1996.7: 南方工業學校,中專
出國學習工作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訪問學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獨立博士後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後
2004.9-2005.8: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訪問學者、學生
工作經歷
2010.4-: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
2009.12-2010.3: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訪問學者
2007.9-2009.11: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獨立博士後
2005.11-2007.8: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後
專利與獎勵
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2008年中科院優秀博士論文
2007.6: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new hot paper
2004年中科院院長(特別)獎
出版信息
在「伽瑪暴」和「暗物質」間接探測相關領域發表(或已投稿)SCI科研論文、綜述40餘篇,被他引數百次(ADS)。
發表論文
代表性工作:
(1)於2002年首先發現了GRB 990123的反向激波區域是磁化的 (Fan et al. 2002),為伽瑪暴的磁化外流體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2)於2005年獨立提出滯後內激波(late internal shock)模型來解釋GRB余輝中X射線閃耀現象(Fan & Wei 2005)。
(3)於2006年中總結出了Swift衛星發現的GRB X射線余輝的代表性圖象並給出了理論解釋框架(Zhang, Fan & Dyks et al. 2006).
(4)於2006年率先指出GRB的X射線余輝和光學余輝的拐折不一致現象不能用主流的能量注入模型甚至任何已知簡單模型來解釋(Fan & Piran 2006, MNRAS, 369, 197)。該疑難現在得到了一致公認並/但尚待解決。
(5)首次指出GRB的正向激波同步輻射而不是通常認為的逆康普頓散射可能成為Fermi衛星LAT探測器的主要光子來源(Zou, Fan & Piran 2009). 該預言得到了現階段Fermi-LAT觀測的支持。
科研活動
科研項目
1. 黑洞以及其它緻密天體物理的研究 (-2013), 科技部973項目, 第四課題組骨幹成員
2..費米衛星時代的伽瑪暴外流體的物質組分研究(2011.1-201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主持
參與會議
2004.12以來參加過在美國,以色列,義大利,荷蘭,法國,瑞典,以及中國南京,北京等地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或研討班10多次,做口頭報告約10次。
被邀請成為國際會議Prompt GRB 2011 workshop 的科學委員會成員。
合作情況
和境外的有共同興趣的觀測/理論同行(如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Tsvi Piran, 義大利國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Stefano Covino, 在英國工作的日本同行Shiho Kobayashi,在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任教的Bing Zhang)建立了長期且穩定的合作關系。 一九八七年畢業於贛州地質學校地質專業(127班)
現任貴州財經學院經濟學院院長。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2008年網易「100名經濟學家會診中國」成員之一,「寧波銀行全員造富神話」獨家分析人,曾獲湖南省第五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和復旦大學「光華」獎學金等,貴州省第一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先後成功地承辦了一系列重大學術會議: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四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院長論壇、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第八次學科論壇),現為貴州財經學院經濟學院院長,原浙江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助理。
2009年7月參加國家教育部組織的赴美國考察團,2010年11月應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2010年12月31日應邀參加第二屆貴州省委決策咨詢博士高端論壇並作大會發言。先後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統計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中國高等教育》及《復旦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研究方向為貨幣理論與政策。
主要科研成果
1.范方誌.西方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的發展及其啟示[J].金融研究,2005(11)[金融與保險(人大復印資料),2006(08)]. 2.范方誌,湯玉剛.農村公共品供給制度:公共財政還是公共選擇[J].復旦學報,2007(03) (該文被《新華文摘》引用).
3.范方誌.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發展與演變[J].金融研究(實務版),2007(05).
4.范方誌,張耿慶.中國技術創新政府幹預的理論依據[J].統計研究,2004(11).
5.范方誌,張立軍.中國地區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6.范方誌.通貨膨脹目標制:理論,實踐及其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8(02).
7.范方誌.2007年我國貨幣政策述評[J].經濟學動態,2008(06).
8.范方誌,趙大平.人民幣匯率變化及其傳遞對中國外貿平衡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02).
9.范方誌,劉望,陳交輝,鄭必清.我國助學貸款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00(23)(該文入編《三湘青年優秀學術論文集》).
10.范方誌.西方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的發展及其啟示[J](該文原發表於《金融研究》2005年11期).金融與保險(人大復印資料),2006(08).
11.范方誌,麻勇愛.旅遊消費信貸初探[J].旅遊學刊,2006(11).
12.范方誌,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年會綜述[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5).
13.范方誌,李璐媚.美國次貸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 財經問題研究,2008(9)(被國研網轉載).
14.范方誌,李海海,蘇國強.中國中央銀行獨立性與政治經濟周期的實證分析[J].社會科學,2005(11).
15.范方誌,蘇國強.中國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5(10).
16.范方誌.入世,不確定性與居民消費[J].消費經濟,2002(06).
17.范方誌,楊海水.「理性黨派信徒」政治經濟周期理論及其實證分析——兼論中央銀行獨立性[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02).
18.范方誌,加強《資本論》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綜述[J].當代經濟研究,2008(10).
19.范方誌,毛晉生.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資股改上市和道德風險.社會科學輯刊,2004(06).
20.范方誌.市場經濟呼喚存款保險制度[J].經濟縱橫,1999(06).
21.范方誌.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制度的對策思考[J].經濟縱橫,2006(10).
22.伍柏麟,范方誌.新制度經濟學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4(01).
23.范方誌,湯玉剛,齊行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和動力[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04).
24.范方誌,劉望,陳交輝,鄭必清.我國助學貸款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修改稿)[J].經濟研究參考,2000(114).
25.范方誌,毛晉生.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資股改觀點述評[J].國有資產管理,2004(10).
26.范方誌. 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國際實踐及其啟示(被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J].投資研究,2008(01).
27.范方誌.我國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縱橫,1999(06).
28.范方誌.貨幣政策制度國際比較與我國貨幣政策制度完善[J].東南學術,2006(05).(該文題目被列入《新華文摘》(2006年22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
29.范方誌,張立軍.以金融結構的優化促進西部產業結構的調整[J].中國國情國力,2004(03).
30.范方誌,湯玉剛,虞拱辰.反思農村公共品供給制度演變:一個建設性分析框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5).
31.范方誌.通貨膨脹目標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7(62).
32.范方誌,譚燕芝,郭英.論跨域消費[J].消費經濟,2003(05).
33.范方誌. 美國次貸危機的發展演變及其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08(03).
34.范方誌,周陳曦.新舊兩類農村金融機構比較研究[J].經濟縱橫,2008(11).
35.范方誌.亞洲金融危機與中國金融改革[J].開放導報,1999(12).
36.范方誌,蘇國強.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及其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07(12).
37.范方誌,湯玉剛,齊行黎.國內外銀行業聚集上海動因的實證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05).
38.范方誌,湯玉剛.政府間縱向分權的契約性質:——以浙江強縣擴權、強鎮擴權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07(11).
39.范方誌,李海海.中央銀行獨立性與政治經濟周期:中國的實證分析[J].科學.經濟.社會,2005(04).
40.范方誌. 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01).
41.范方誌,周劍.對外直接投資、外部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J].東岳論叢,2003(06)(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C7《高新技術產業化》2004年1期全文轉載).
42.范方誌,趙明勛.中國金融抑制與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43.范方誌.諾德豪斯—麥克雷模型及其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7(05)(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8年第2期全文轉載).
44.湯玉剛,范方誌.財政規模決定:基於經驗模型的經濟學解釋[J].財經研究,2005(10).
45.朱波,范方誌,湯玉剛.出口退稅中央、地方分擔機制——運作原理、負面效應與機制優化[J].財經研究,2004(01).
46.朱波,范方誌.金融危機理論與模型綜述[J].世界經濟研究,2005(06).
47.范方誌.基於選舉的政治經濟周期理論及其實證分析——兼論中央銀行獨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7(4).
48.范方誌.我國中央銀行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02).
49.范方誌.金融監管、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J].寧夏社會科學,2009(06).
50.范方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貴州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記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1).
51.范方誌.對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惡化的反思[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01).
52..范方誌.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部門名稱和地位的科學界定[J].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03).
53..范方誌.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部門名稱和地位的科學界定[J]. 馬克思主義文摘(人大復印資料),2011(02).
54..范方誌.房地產價格波動、通貨膨脹與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會科學,2010(03).
55.范方誌.我國高房價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56.范方誌.論通貨膨脹[J]. 寧夏社會科學,2011(02).
參與課題及專著
1.主持2006年度博士後科學基金課題(一等資助5萬元,中博基字[2006]15號)《我國農村公共品供給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資助編號:20060390108](2006年1月-2007年6月); 2.主持2010年度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二等資助(三萬元)課題《城市化、土地供給制度缺陷與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資助編號:20100470934)(2010年6月-2011年6月);
3.主持2006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規劃常規性課題《行政級次與經濟發展:浙江經驗及其超越》[課題編號:06CGYJ24YBX],(2006年9月—2007年6月);
4.編著《當代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三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作者;
5.專著《中央銀行獨立性: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

『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土木工程

地質大的許多專業都不找色弱和色盲的學生,國家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文件:
二、患有下列疾病者,學校有關專業可不予錄取
1、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不能錄取的專業:以顏色波長作為嚴格技術標準的化學類、化工與制葯類、葯學類、生物科學類、公安技術類、地質學類各專業,醫學類各專業;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動物醫學、動物科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生態學、偵察學、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考古學、海洋科學、海洋技術、輪機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林產化工、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林學、園林、蠶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材料化學、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學前教育、特殊教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各專業。
2、色覺異常II度(俗稱色盲)不能錄取的專業,除同輕度色覺異常外,還包括美術學、繪畫、藝術設計、攝影、動畫、博物館學、應用物理學、天文學、地理科學、應用氣象學、材料物理、礦物加工工程、資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等專業。專科專業與以上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
3、不能准確識別紅、黃、綠、蘭、紫各種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的導線、按鍵、信號燈、幾何圖形者不能錄取的專業:除同輕度色覺異常、色覺異常II度兩類列出專業外,還包括經濟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圖書檔案學類各專業。不能准確在顯示器上識別紅、黃、綠、蘭、紫各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的數碼、字母者不能錄取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
4、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於5.0者,不能錄取的專業: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專科專業:海洋船舶駕駛及與以上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於4.8者,不能錄取的專業:輪機工程、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專科專業:烹飪與營養、烹飪工藝等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地質大還有部分專業不找扁平足的學生!

『叄』 中國有哪些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創建於1987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創建於1952年
西安地質學院 創建於1953年
成都專地質學院 創建於1956年
長春地質學院(陳列館)創屬建於1955年
東華理工學院(原:華東地質學院)

『肆』 中國地質大學音樂系好不好


應該還不錯吧!聽說:
發展規劃
本著「高起點、高水平、創一流」的辦學思想。積極開拓對外聯系渠道,努力增強國際交流,與國際接軌,走國際化辦學之路,培養高水平的音樂人才。建系以來先後聘請多名國外音樂家及音樂教育家來系訪問、演出、交流,目前音樂系已與白俄羅斯國家音樂學院建立了全方位合作關系,現聘有鋼琴及聲樂外教常年任教,目前和美國、加拿大的高校也達成了合作意向,國際間的交流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大學音樂系的辦學水平。音樂系的遠景發展規劃為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新校區將建成功能齊備、配套設施完善的一流教學設施。新的音樂學院將形成研究生、本科生、函授生、進修生等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同時將面向全校和社會開展多層次的素質教育活動,隨著音樂系的不斷發展,我們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將音樂系建成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的一流的音樂學院。增強國際交流建系以來先後聘請多名國外音樂家及音樂教育家來系訪問、演出、交流。如2005年3月,邀請美國著名指揮家馬蘭.卡爾松來我校舉辦專場藝術講座;邀請國際小提琴大師薛偉、法國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王太平、日本國際小提琴大師水野左知香、荷蘭青年長笛演奏家達莎到音樂系講學;還邀請美國俄勒岡州立交響樂團到鄭州演出交流;美國男高音歌唱家鮑比諾到我系進行為期三周的講學並舉辦獨唱音樂會等。目前音樂系已與白俄羅斯國家音樂學院建立了全方位合作關系,每年有白俄羅斯向鄭州大學音樂系派遣聲樂、鋼琴老師各一名,在音樂系擔任專業鋼琴與聲樂教學,並且每年在畢業生中選派若干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赴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適當時期由鄭州大學向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派出中青年骨幹教師進行業務進修或攻讀碩士學位,學習深造。2005年3月我系與義大利普利亞大區塔蘭托音樂學院簽訂了協議,由意方出資接受鄭州大學音樂系四名教師到義大利學習。音樂系已選派兩名青年教師和兩名學生於2005年11月份赴義大利學習。同年與美國、加拿大的高校初步達成了合作意想。國際間的交流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大學音樂系的辦學水平。素質教育鄭州大學音樂系自2001年成立以來,認真落實為社會培養實用的人才,專業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並抓的辦學指導思想,在搞好專業教學的同時普及素質教育,這些特色教育項目為:面向全校開展藝術素質教育選修課與各類型的講座、周末音樂會、音樂沙龍、校內外各種類型的演出活動、各種不同類型的比賽演出等。這些活動也為專業學生提供了進行藝術實踐的舞台。鄭州大學是全國32所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音樂系為基地建設和順利驗收作出了重大貢獻。周末音樂會自2001年建系以來,已成功演出了百餘場,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好評,已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生活一大特點和亮點。每年還為學校各項活動及面向社會演出30場左右,音樂系的學生在這些演出活動中得到了錘煉。

『伍』 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的下屬機構

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主任:萬軍偉(教授),副主任:郭會榮(副教授)、馬傳明(副教授), 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1952年創立於原北京地質學院,下設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教研室,1960年一分為二,分別成立水文地質教研室和工程地質教研室,70年隨北京地院遷至武漢成立武漢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後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兩個教研室,1999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探礦工程學院兩院合並成立工程學院,水文地質教研室更名為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2003年以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為主體成立環境學院,原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一分為三,成立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實驗中心。水文系負責水文學及水資源和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
經過50幾年年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目前在編人員21人,教授5人,其中博導3人,副教授6人,講師10人,外聘院士2名。本系培養的畢業生已遍及祖國各地,成為我國水文地質工作的中堅力量,有3人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還有一些中青年學者已在國際水文地質界嶄露頭角。
近年來,本系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西部研究重點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各1項、並每年獲1-2項面上或青年基金資助,此外還參加了多項863、973計劃項目,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每年2-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一等獎各1項、省部級二、三等獎二十多項。出版專著三十餘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並有四十餘篇論文進入三大檢索。
目前,本學科在地下水資源與環境保護、地下水-地質災害過程模擬、裂隙水偏流理論、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質線性-非線性水流耦合模擬、濱海承壓含水層海底邊界的確定、地下水混合井抽水試驗確定分層水文地質參數、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機理及土層固結與地下水流的耦合、深層地下熱水壓力場和溫度場模擬、地下水系統理論及地下水資源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包氣帶土壤水分和鹽分遷移機制、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土地修復和土壤改造、水-岩作用機理、礦床成礦的古水文地質、沉積盆地水文地質、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劣質高氟水改造、同位素測試技術等領域的研究上,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面向21世紀,系將立足於已有的地下水文學特色和優勢基礎上,通過師資隊伍和高水平實驗室的建設,在地下水文學方向上保持國內領先地位,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擬在線性-非線性地下水動力學耦合模型及其模擬方法、低滲透性岩層的采(排)水理論和技術、地下水滲流場與岩土體應力場的耦合數值模擬、濱海地區地下水開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的數值模擬和防治技術、土壤水資源利用技術、西部地下水合理開發與生態重建、西南岩溶石山區以水為紐帶的岩-土-植被-大氣界面物質能量交換過程、高解析度同位素測試技術等學科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義連(教授),副主任:羅朝暉(副教授)、鮑建國(教授)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前身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前環境工程與水文地質系環境工程教研室,成立於2003年8月,是一個以地下水為特色、函蓋土壤、大氣和生物的綜合性環境人才培養基地。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是湖北省最早具有環境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現擁有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1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1個「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兼職),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副教授7名,講師6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餘人,研究生90餘人,已授博士學位57餘人,已授碩士學位130餘人。我系與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俄羅斯等國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互訪、項目合作關系。
本系設地下水污染與控制、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環境監測方法、水環境質量評價及管理、環境生態等研究方向。目前正承擔的科研項目有11項,科研經費五百四十多萬元,其中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科技部863項目1項;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1項、國家地質調查局重點項目1項,橫向合作項目多項。1995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出版教材、專著11部,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有11篇被SCI收錄,27篇被SCI收錄,16篇被ISTP收錄。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有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拚搏進去的創新精神,面向21世紀,我系以培養高水平的環境工程人才為己任,把我系建設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具地學特色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搖籃,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工程建設基地為目標。
熱忱歡迎有志於我國環境事業的國內外學子來我系深造!熱忱歡迎有志於我國環境教育事業的國內外學者加盟。

『陸』 網路學歷蘭州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選擇哪個

實話,就業很好的,都是直屬國家的,也不去蘭大,一個西部的985,看你版自己報啥專業吧,權只是地區不好,一個211大學,排名蘭大靠前,但是學校沒的說,說實話,看專業吧,蘭州大學實力是有。我如果是你,地大有些專業頂級,可能會選擇地質大學武漢校區的好專業

『柒』 蘭州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進!!

建議結合一下地理位置、城市情況等,學的目的還是就業嘛,武漢的周圍學校多、交通啥的都便利,對找工作稍好點。蘭州大學確實也很強。

『捌』 張治河的人物經歷

先後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化學找礦專業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從師曹文滿專、覃家君教授屬,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從師胡樹華教授,於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從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貴生教授、首鋼總公司錢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魏志勇高級經濟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已出站)。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訪問研究一年。
2016年3月23日,西安市人大常委會首批立法專家庫成員聘任儀式舉行,我校國際商學院張治河教授、易蘭教授,政治經濟學院穆隨心副教授被聘為立法專家庫成員。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寶根向立法專家庫成員頒發了聘書。

『玖』 中國地質大學和蘭州大學的第四紀地貌哪個好

蘭大的不錯,地貌算是自然地理大類了,蘭大的自然地理很強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