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

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

發布時間: 2021-02-08 11:51:45

『壹』 從( )的6月1日起,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發布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

從2003年6月1日起,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發布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貳』 貴州國土和氣象部門對27個縣(市、區)發布怎樣地災氣象風險預警

9月4日下午復,貴州省政府防汛抗旱制指揮部發布防汛預警,由於強降雨帶東移南壓,全省強降雨范圍擴大。

隨著新一輪暴雨天氣的加強擴大,我省北部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大幅增加。9月4日下午,省國土和氣象部門對27個縣(市、區)發布地災氣象風險預警,其中7個橙色預警,20個黃色預警。


具體預報預警內容為:


9月4日夜間到9月5日白天

(即9月4日20:00——9月5日20:00)


橙色預警7個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高)


赤水、習水、仁懷、桐梓、正安、道真、務川


黃色預警20個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


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水城、盤州、六枝、鍾山、普安、晴隆、興義、安龍、冊亨、七星關、赫章、納雍、大方、黔西、織金、金沙

『叄』 氣象地質災害風險高和風險較高的區別

氣象地質災害風險高和風險較高基本一樣,沒有區別,都是對風險作出一定層次的評價。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是科學部署和實施減災、防災工作的基礎依據。
地質災害風險可定義為:地質災害發生並導致一定損失水平的可能性。
1999年, 我國開始國土資源專項大調查, 將地質災害調查列於重要地位, 全國確定了1530餘個縣(市) 作為重點調查對象, 最終建立縣(市)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依據。在現有執行的國家地質災害􀀂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基本要求 (國土資源部, 2006年) 規范中,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依據是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 但忽視了災害的易損性區劃在地質災害區劃中的影響, 調查時雖然已經把歷史災害的損失及潛在的威脅均已經調查清楚,
在規劃中卻無法加以綜合分析區劃, 導致依據現有的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形成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真正在實際中應用尚存在一定距離。因此,
綜合地質災害易發性與易損性的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研究應運而生,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是1項極具現實意義的重要研究課題和減輕災害損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
成為21世紀防災減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來, 地質災害風險研究在我國得到了廣泛關注,
眾多學者主要集中從地質災害屬性特徵、風險構成、易損性及其在災害風險評價中的地位方面及評估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研究,
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科學體系。綜合國內外有關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研究成果, 基本達成的共識就是風險評估依據∀ 風險度( R ) = 危險度(H ) %易損度(V)
來進行評估是合理的。
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是對風險區發生不同強度地質災害活動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的定量化分析與評估。主要包括危險性、易損性及期望損失分析3方面的研究。目前使用較多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經驗模型法、數理統計模型法、神經網路法、信息模型法、模糊評判模型法、灰色模型法、模式識別模型法和非線性模型法等。此外,
還派生出了多種方法結合的評價方法, 如模糊聚類綜合評價、灰色聚類綜合評價、物元模型綜合評價等方法。整個系統分析一般採用層次分析法。
整個風險評價包括的內容主要有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地質災害因子分析及在此基礎上進行危險性評價、易損性評價、風險評價等。
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國土資源規劃,重大工程選址以及地質災害治理、監測、預報及制定救災應急措施和保護環境提供科學依據。目前,我國已相繼開展了全國和區域性的風險評價與區劃;開展了部分地區-
多發縣(市) 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危險性評價;部分建設用地的危險性和風險性評價;重大工程(如三峽水庫、青藏鐵路等) 的危險性和風險性評價:
(1) 為國土資源規劃和重大工程選址提供依據。通過對地質災害進行全國和區域性的風險評價與區劃,可以為各種重大工程建築的選址,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依據。各種工程活動和土地開發利用,都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各種重大工程建築應建在地質災害風險程度較低的地區。
(2) 為防治地質災害提供依據。通過對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評價、易損性評價,可以為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依據;對發生規模不同的地質災害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進行治理或綜合治理。如果地質災害危險性低、易損性小,則宜採用工程防治措施;如果地質災害危險性高、易損性大,則應採用躲避或搬遷措施;在無法躲避、無合適搬遷地址,或不允許搬遷時,則宜採用高標準的工程措施。
(3) 為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提供依據。通過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期望損失分析,可以為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站的選點提供依據。對重點地區的地質災害進行實時監測並及時對各種地質災害信息進行分析,作出預報、預警,使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 為地質災害的應急措施提供依據。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易損性評價、風險評價,提出在發生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時的應急方案,並為災後重建提供依據。
(5) 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地質災害除受自然因素控制外,主要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資源環境而引起,因此,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環境、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或減小地質災害損失是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是風險管理和減災管理的基礎。針對不同目的實施不同種類的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包括點評價、面評價和區域評價。根據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結果,依據風險程度的不同,管理部門可以制定出相應的減災政策,部署實施減災工程,使減災管理做到有的放矢。風險評價成果可以為國土資源規劃,重要工程選址,地質災害治理、監測、預報及制定救災應急措施和保護環境提供科學依據。

『肆』 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危害程度最高的是哪種顏色

一、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等級統一劃分為5級:
1級為可能性很小;
2級為可能性較小內;
3級為可能性較大;容
4級為可能性大;
5級為可能性很大;

二、引發地質災害的降雨量資料表
3級,在預報中為注意級 (大--暴雨:38.0--74.9mm) ;
4級,在預報中為預警級 (暴雨:50.0--99.9mm,易引發地質災害) ;
5級,在預報中為警報級 (大暴雨:100--250mm) ;
1-2級,通知國土資源部門掌握;
3-5級,由縣國土資源局會同縣氣象局提出有關短期預報和臨災預報,報縣政府並向社會公開發布,按縣、鄉鎮、村、隱患點負責人、監測人逐級通知到位。

三、降雨量劃分標准:(以24小時計)
1、大雨: 25.0--49.9mm
2、大--暴雨:38.0--74.9mm
3、暴雨: 50.0--99.9mm
4、大暴雨: 100--250mm
5、特大暴雨: >250mm

預警信號總體上分為四級,按照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同時以中英文標識,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還附以普遍性的防禦災指導。

『伍』 四川發布今年第幾個紅色地災預警了

7月15日,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結合省氣象台天氣預報情況,發布地災氣象風險紅色預警,涉及綿陽、德陽、成都的平武、北川、安州、什邡、綿竹、彭州等6個縣(市、區)。這是我省繼7月10日發布地災紅色預警後,今年第二次發布紅色預警。

「紅色預警為我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的最高等級,一周內兩次發布紅色預警,在我省地災預警工作中並不多見。」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此次紅色預警涉及區域已連續降雨多日,且受地震影響地質結構相對鬆散,容易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記者對比兩次預警區域發現,預警范圍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龍門山區一帶,其中平武、北川、安州、什邡、綿竹5個縣(市、區)連續兩次「上榜」。

除了紅色預警外,廣元、綿陽、成都、雅安、眉山、樂山、阿壩的14個縣(市、區)還有橙色預警,多地為黃色預警。按照預警要求,各地應密切關注當地降雨預報及降雨實況,加強巡查房前屋後斜坡、靠山靠崖、溝口等危險地段,發現險情及時採取主動預防避讓措施,撤離受威脅人員。橙色預警還要求基層政府及有關部門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地質災害主動預防避讓等應急防範工作。

『陸』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指的是什麼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是指在一定地質環境和人為活動背景條件下,專受氣象因素的影響,某屬一地域、地段或地點在某一時間段內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真實世界遭受損失可能性的一種狀態,而不是真實發生的一種狀況。由於人類防禦災害能力和實施防災措施的不同,這種可能性的狀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或部分發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基於地質災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層岩性、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岩土體類型等)和激發因素(降雨、地震、冰雪消融、人為活動)通過模型運算來開展工作,控制因素是基本條件,激發因素在不同地區或同一地區不同時段、不同地段常常表現出較大差異。

『柒』 國土資源部中國氣象局關於進一步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35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氣象局,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國發 〔2011〕20 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國辦發 〔2011〕33 號)和 《國土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關於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合作的框架協議》有關精神,進一步推進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體系建設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根據地質災害實際情況,圍繞地質災害防治氣象服務需求,採用多種方式,爭取多方支持,依託現有資源,共同推動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立綜合的地質災害氣象觀測站網,加快對易發區及周邊地區氣象觀測站的升級改造,加強對已建氣象設施的維護和保障,使氣象觀測設施處於良好運行狀態,以滿足地質災害易發區市 (地、州)、縣 (區、市)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順利開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加快建設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和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會商機制,共同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要建立應對惡劣天氣特別是突發強降雨等極端氣象條件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國土資源部門應根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加強應急值守,一旦發生 4 級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的災害性天氣,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切實做好應對防範工作。氣象部門應加強 4 級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保障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門提供的地質災害發生情況,組織開展加密觀測和針對性的預報服務會商,及時提供氣象服務信息,並提出相關防範意見和措施建議。要依託現有通信專線,進一步加強雙方信息數據共享,重點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監測、災害數據的充分共享。要進一步加強應急聯動能力建設,完善雙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災害應急聯動方式渠道,豐富應急聯動技術手段。雙方要明確各自的責任部門、聯絡人員及聯系方式,做到責任到人。

三、大力推進地質災害氣象業務標准體系建設

要加強科研和聯合攻關,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氣象業務標准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聯合制定地質災害易發區氣象觀測站建設安裝、運行維護、檢測校準、通訊協議、信息交換共享、預報服務產品製作、信息發布等方面的規范和標准,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關標准和規范的編制工作,促進地質災害氣象業務的規范化發展。聯合加強對各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業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要針對地質災害突發性強等特點,聯合研發 6 小時間隔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產品,逐步開展地質災害短時臨近預警預報業務。要積極推動基層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深入開展,推進福建省泉州市、雲南省玉溪市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精細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試驗研究,探索積累經驗並在全國推廣應用。

四、全面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能力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不斷加強易災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學校、農村等地區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及氣象災害信息發布傳播設施建設,努力拓寬預報預警信息覆蓋范圍。要加強與廣電、電信、城建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建立協同高效的聯合響應機制,利用電視和電台、手機簡訊、城區顯著位置電子廣告牌等設施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保證預報預警信息渠道暢通、播發及時。

五、積極探索建立多樣化的地質災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要根據各地特點和需求,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地質災害氣象業務發展長效合作機制,建立多方參與、權責明晰的地質災害氣象監測系統建設、運營維護與服務提供模式。對於面向公眾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實況監測信息等服務,屬氣象部門公益服務范疇的,由各級氣象部門無償提供。對於相關部門和單位提出的個性化地質災害氣象服務需求,由氣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協議方式予以提供。

國土資源部 中國氣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捌』 怎麼建立縣(區)地質災害風險氣象預警公共平台

①中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方法見豆丁網「中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②編制回不同暴雨頻率答下的縣(區)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分區圖系。
③建立縣(區)地質災害風險氣象預警公共服務平台:
降雨量→當地暴雨頻率→該暴雨頻率下的縣(區)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分區圖。告訴轄區:
a)地質災害危險源在那裡?
b)危險源危險區范圍?
C)危險區內受威脅人數和財產=?
d)高風險、中風險等地質災害分布在那裡?
e)地質災害發生不同危險等級的概率?
f)地質災害預防措施建議

『玖』 此次發布的4個氣象預警,對長江流域是否有影響

7月16日18時,中央氣象台發布個氣象預警,分別是:暴雨藍色預警、高溫黃色預警、橙色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據了解,預計7月16日20時至17日20時,黃淮西部、江淮北部和東部、湖北中西部、湖南西北部、重慶、四川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會迎來大到暴雨。其中,湖北西南部、重慶東北部等地局地有100~200毫米的大暴雨;而且在上述部分地區中伴有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能超過70毫米的短時強降水,局部地區還會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