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質勘察過程
⑴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有岩土工程物探、岩土工程鑽探和岩土工程坑探三種方法。一個工程在不同的勘察階段,物探和勘探的使用應有所側重。一般地說,在勘察的初級階段,主要進行岩土工程測繪,物探和鑽探往往是配合測繪工作的,其中應較多地採用物探手段;鑽探和坑探主要用來驗證物探成果和取得基準剖面。隨著勘察程度的提高,為了深入研究各種岩土工程問題,便以進行確切的分析、評價,鑽探和坑探工程將愈來愈被廣泛地採用,成為主要的勘察手段,而物探工作則作為勘探工程的輔助手段。
本節將簡單介紹物探和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適用條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等。
一、岩土工程物探
物探全稱地球物理勘探,它是運用專門儀器來探測地殼表層各種地質體的物理場,從而進行地層劃分以判定地質結構、水文地質條件及物理地質現象,並提供各種分析資料和岩土體某些特徵數據的一種勘探方法。
該方法只有在地質介質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即各層的物理狀態、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時,才能成功地運用。
(1)物探方法種類:①電法;②震法;③測井法;④重力法;⑤磁法;⑥核子(放射性)勘探;⑦遙感物探方法。這些種類的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已獲得採用。其中前三種方法應用最廣泛,而後幾種方法在區域地殼穩定性分析中,應用最廣泛。
(2)物探解決的問題:①電法--(電測深、電剖面)電阻率法;劃分岩層--近水平;查明褶皺形態、尋找斷層、確定產狀、查找主導充水隙裂方向;查明覆蓋層厚度、基岩起伏及風化殼厚度;查明含水層分布情況、埋深發育情況、埋深厚度及深度尋找古河道;研究滑坡及下滑速度--充電法;②震法、聲波法:震法(確定第四系覆蓋層厚度、基岩起伏和埋深;查明地下構造情況--追索斷層和裂隙密度等;探測地下水位確定含水層;測定岩土的彈性力學參數)和聲測法(劃分風化帶;圍岩分類;岩體裂隙系數;小構造;圍岩松動和岩柱穩定)。目前聲波法運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較廣泛,具體將在第7章中加以討論。
(3)物探的特點主要優點是:①透視性強,可進行立體填圖;②效率高,儀器輕便,成本低;③綜合性強;④成果代表性強(岩體的綜合指標);⑤可以進行定量評價。
其缺點為:①局限性:地表淺部,表部,深部成果有一定變化范圍;②條件性:物理量差異大,地形平坦,開闊,岩層有一定厚度,沿導線水平小於20°,地區差異性大;③多解性:深部誤差大。
二、岩土工程鑽探
岩土工程鑽探是為工程建築物的設計、施工服務的,它具有綜合目的,因而對鑽進方法、鑽孔結構、鑽進過程中的觀測編錄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
岩土工程鑽探的岩心採取率要求較高。為保證獲得較高的采心率,針對不同的勘探對象,應採用相應的鑽進方法。如在軟弱地層或斷層破碎帶中鑽進時,要盡量減少沖洗液或用干鑽,降低鑽速,縮短鑽程,最好採用雙層岩心管。在土層中鑽進時,以採用干鑽為宜,並應適當縮短鑽程。為了保證准確地測定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質試驗工作的正常進行,必須按含水層的位置和試驗工作的要求,確定孔身結構及鑽進方法。一般的岩土工程鑽孔終孔直徑為91mm。若在基岩面以上的砂卵石居中作抽水試驗時,開孔口徑以325mm為宜。為了保證取得准確的水文地質參數,必須採用清水鑽進或干鑽,不允許使用泥漿加固孔壁的方法。一般鑽孔要直,不能發生彎曲;孔壁要求光滑規則,同一孔徑段應大小一致。這些要求在鑽探操作工藝上給予滿足。
1.鑽探的特點及適用條件
在岩土工程鑽探中,為了研究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經常要採取岩土樣。堅硬岩石的取樣可利用岩心,但其中的軟弱夾層和斷層破碎帶取樣時,必須採取特殊措施。為了取得質量可靠的原狀土樣,則必須配備專門的取土器,並應注意取樣方法和操作工序,以盡量使土樣不受或少受擾動。
勘探線、點的布置應密切結合地質情況和工程要求。一般情況下要垂直於地層走向、地貌、地形、構造線布置;同時要結合工程建築物的輪廓布置。除工程深隧洞、岩溶區鑽探(>100~500m)外,通常情況下孔深不大,約百米以內,一般為10~20m。孔徑一般情況下變化較大,岩土工程鑽孔為小口徑鑽孔(36mm,46mm,56mm,66mm),地質鑽孔為一般鑽孔(75mm,95mm,108mm,112mm,132mm,150mm,168mm)和大口徑鑽孔(300mm,500mm,1000mm,1300mm,2500mm)。鑽進多具綜合性目的,使一孔多用,例如:作勘探孔,試驗孔,取樣孔,長觀孔,處理孔。如斜孔,變徑孔等。
2.鑽探方法
自然地質條件是復雜的,各種鑽探方法和設備都有一定的使用條件。選擇鑽探方法和設備時,應視鑽探的目的和地質條件而定。目前,岩土工程勘探中常用的鑽探方法,可分為沖擊鑽探、回轉鑽探、沖擊回轉鑽探和振動鑽探等四種。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主要採用沖擊鑽探和回轉鑽探;按動力來源又可將它們分為人力的和機械的兩種。機械回轉鑽探鑽進效率高,孔深大,又能採取岩心,所以在岩土工程勘探中使用最為廣泛。
3.鑽探孔的種類
鑽孔的類型有多種分類方法,一般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可按照目的與用途來區分;也可以按照鑽孔方向來劃分,主要是指鑽孔的角度及其方向。鑽孔的角度即是鑽機的立軸鑽桿與地平線的夾角,也叫做鑽孔傾角。
按照鑽孔傾角及其變化情況,可將鑽孔分為鉛直孔、斜孔、水平孔和定向孔四種;在岩體勘察中也有按照孔徑的大小來劃分的。在進行岩土工程勘探時,究竟採用何種角度及方向鑽孔,需視鑽孔的具體任務及地形地質條件而定。
(1)按目的與用途分:①首先可分為勘探孔(一般孔主要是了解地層岩性、結構)和控制孔(主要為了解地層及結構、重要部位);②試驗孔(岩土工程試驗孔,水文地質試驗孔);③工程處理孔--灌漿孔、輸水孔、導水孔、錨桿孔等;④長期觀測孔。
(2)孔按鑽進方向分:①鉛直孔:適用於岩層傾角小於30°,岩性均一、岩層平緩時用;②斜孔岩層傾角大於60°的或陡傾的斷層破碎帶與岩層、岩層傾向相反的方向鑽進,查明河谷地質結構更為方便;③水平孔,例如隧洞超前孔、應力測量孔、排水孔;④定向鑽孔。如圖1-2所示。
(3)按鑽孔孔徑大小分:①一般鑽孔:開孔直徑168mm,終孔直徑91mm;②大口徑孔:孔徑為300mm、500mm一般為打井孔(抽水)。孔徑750mm、850mm、950mm、1050mm、1150mm、1300mm、2000mm、2500mm多為井內觀測、取樣、試驗用;③小口徑孔:孔徑小於66mm者:該類孔鑽進速度快,壽命長,岩心採取率高,岩心完整性好,孔徑均勻,鑽機能量消耗小。
圖1-2 定向鑽孔
4.岩土工程鑽探的特殊要求
通常在岩體勘察中要求岩心採取率大於80%,對於軟弱夾層,風化岩,斷層破碎帶也要求其岩心採取率大於65%;對於水文地質鑽孔,要求(變徑,終孔直徑小於91mm)分層止水,各含水層的水位、水量、水質、滲透系數、抽水等進行描述,一般情況下在沖積層中開孔直徑以325mm為宜,要求清水鑽進或干鑽,孔壁光滑不堵孔;對於孔斜測量一般情況下要求:孔深小於75m,孔斜在1°的范圍內;對於深度大於100m的孔,孔斜每100m進行一次校正,在終孔時要保證小於2°。對於孔深度要求每50m測深一次,終孔一次,校正的誤差要小於0.1%,分層深度的量測正負要小於0.05m。非連續取心鑽進的回次進尺,螺紋鑽進時,要小於1.0m,岩心鑽進要小於2.0m。選用金剛石鑽頭,口徑為75mm取層岩心管來確定RQD指標。地下水位以下取樣時,應採用干鑽,同時要求原位試驗與鑽進同時進行,取樣應符合技術要求。
5.鑽孔編錄及資料整理
為了全面、准確地反映鑽探工程所反映的第一手地質資料,在鑽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地做好觀測與編錄工作。主要是對岩心觀察、描述、編錄和鑒定。工作的內容是:描述其顏色、礦物成分和顆度成分、結構和構造,正確地定名。對於土體(無粘性土和粘性土)應觀察其緻密程度和稠度狀態。對於岩體應確定節理、裂隙的類型、延續性、蝕變充填情況、傾角、間距等,並進行裂隙統計。對風化岩石,應將岩心按風化程度進行分帶和描述。必要時編制岩心素描及岩心柱狀圖。
通過對岩心的各種統計,可獲得岩心採取率、岩心獲得率和岩石質量指標(RQD)等定量指標。
岩心採取率是指所取岩心的總長度與本回次進尺的百分比。總長度包括比較完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塊、碎屑及碎粉物質。岩心獲得率是指比較完整的岩心長度與進尺的百分比。它不計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質。
一般情況下,應按照下面的順序每次進尺進行逐項填寫:其描述內容包括孔深、進尺、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密實性(主要指砂類土)、稠度狀態、干濕程度、裂隙類型、風化程度、取樣位置、樣品編號、岩心回收率、岩石的RQD指標。
要進行簡單計算的指標是:岩心採取率(即岩心總長度與總進尺之比)、岩心獲取率(即成形岩心總長度與總進尺之比)、岩石質量指標(RQD)(即大於10cm岩心總長度與總進尺之比)。另外要記錄下初見水位及穩定水位、水樣取樣地點等內容。
鑽探工作結束後,要進行鑽孔資料整理。鑽探法在鑽進過程中,必須隨時做好鑽孔記錄,這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從鑽機定位後由開鑽到終孔為止,記錄每一鑽的深度,鑒別與描述每一鑽取出的土樣,進行定名,並立刻寫在記錄表中,作為繪制地質剖面圖的原始依據。國家規范要求:野外記錄應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承擔,記錄應真實及時,按鑽進回次逐段填寫,嚴禁事後追記。
主要成果有:①鑽孔柱狀圖,即將孔內岩層情況,按一定比例尺編制柱狀圖,並作岩性描述;還應在相應位置上標明岩心採取率、沖洗液消耗量、地下水位、岩心風化分帶、代表性的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及取樣位置及項目等;②岩土工程剖面圖及岩土工程立體投影圖(具體編圖將在第8章中討論)。如果孔內作過試驗,則應將試驗成果也在相應位置上標出;③鑽孔操作及水文地質日誌圖;④岩心素描圖及其說明,其格式見表1-15所示。
野外鑒別地基土要求快速,但又無儀器設備,主要憑感覺和經驗。對碎石土和砂土的鑒別方法,是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綠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顆粒作為標准,來進行對比鑒別;對粘性土與粉土的鑒別方法,可根據手搓滑膩感或砂粒感等感覺,加以區分和鑒別。土的野外描述內容如下:
(1)顏色:土樣的顏色取決於組成該土的礦物成分和含有的其他成分。描述時從色在前,主色在後。例如,黃褐色,以褐色為主色,帶黃色;若土中含氧化鐵,則土呈紅色或棕色;土中含大量有機質,則土呈黑色,表明此土層不良;土內含較多的碳酸鈣、高嶺土,則土呈白色;
(2)密度:土層的松密是鑒定土質優劣的重要方面。在野外描述時可根據鑽進的速度和難易,來判別土的密實程度。同時可在鑽頭提起後,在鑽側面窗口部位用刀切出一個新鮮面來觀察,並用大拇指加壓的感覺來判定松密。在鑽孔記錄表上註明每一層土屬於密實、中密或稍密狀態;
(3)濕度:土的濕度分為乾的、稍濕的、濕的與飽和的四種。通常,地下水位埋藏深,在旱季地表土層往往是乾的;接近地下水位的粘性土或粉土因毛細水上升、往往是濕的;在地下水位以下,一般是飽和的;
表1-15 鑽孔野外記錄表
(4)粘性土的稠度:粘性土的稠度是決定該土工程性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分為堅硬、硬塑、可塑、軟塑、流塑五種;
(5)含有物:土中含有非本層土成分的其他物質,稱為含有物。例如:碎磚、爐碴貝殼、氧化鐵等。有些地區有粉質粘土或粉土中含堅硬的姜石;海濱等地往往含貝殼,記錄表中應註明含有物的大小和數量;
(6)其他:碎石土與砂土應描述級配、礫石含量、最大粒徑、主要礦物成分。粘性土應描述斷面形態、孔隙大小、粗糙程度、是否有層理等。土中若有特殊氣味,如海濱有魚腥味等,亦應加以註明。石灰碴、植物根、有機質或古池塘往往含貝殼。鄰近設施對土質的影響,如管道漏水則使粘性土稠度變軟、地下水位抬高。
取土樣的標准表格,如表1-16所示。
三、岩土工程坑探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岩土工程坑探的類型及適用條件有:探槽、試坑、淺井、豎井(斜井)平硐和石門(或平巷等)。前三者為輕型坑探工程,後三種為重型坑探工程(圖1-3)。
表1-16 土樣標簽
圖1-3 岩土工程常用的坑探類型示意圖
1—槽探;2—試坑;3—豎井;4—平硐;5—石門;6—淺井
坑探險的特點:直觀細致性、精確可靠性、取樣靈活性。
一般情況下坑探占勘察工作量的10%。主要用於:若岩層露頭很差,但覆蓋較薄(3m以內)時可採用,主要為測繪服務;或者用於校核、補充其他勘察資料;也可以用於原狀樣的採取或做大型原位測試;另外,在工程重點部位及特殊問題的研究時,也可用岩土工程坑探。
坑探要求描述的內容有:地質剖面,岩石、軟弱面、軟弱帶的產狀,斷裂及破壞的詳細情況,岩石物理狀態的可靠性資料保持原狀結構和狀態的岩土樣,要在坑道內做原位測試。必要時可編制平硐展視圖,通常採用的比例尺為1:25~1:100。
參考文獻
陳希哲.2002.土力學地基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3.簡明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5.岩土工程試驗監測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彭承光,李運貴,李子權,王業新.1995.建築場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礎.北京:地震出版社
王常明.2004.土力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王鍾琦,孫廣忠,劉雙光等.1986.岩土工程測試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袁燦勤,王旭東,李俊才,徐建龍,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張咸恭,李智毅,鄭達輝,李曰國.2004.專門岩土工程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T72-2004,J366-2004).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 06-20).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04-13).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09-07).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09-07).北京:地質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03-18)
⑵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內容是什麼
岩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採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
⑶ 岩土勘察工作步驟
岩土工程勘察階段一般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初步勘察階段與詳細勘察階段。
1、首先由工程建設單位(甲方)提供工程勘察任務委託書、建築物規劃總平面圖、甲方工地負責人姓名、聯系方式等等,以便勘察工程負責人了解建築物情況、甲方要求的施工工期、設計方對勘察提供參數的特殊要求等。
收集擬建築物附近地形地貌、地質資料、當地建築施工經驗,了解擬建場地現場條件等。根據擬建築物的重要性等級和場地復雜程度,布置鑽孔,選擇適宜地勘探方法,進而編制工程勘察綱要。
2、勘察項目負責人進行現場調查,以便確定勘察工程車如何進入現場,和甲方現場負責人進行接洽,解決影響施工勘察的未盡事宜。
調查地下管道、地下電纜、水源等等,了解場地周邊原有建築地質資料、當地建築施工經驗等情況,判別現場情況與收集到的資料是否相符。然後進行鑽孔定位、打木樁、測量孔口標高等工作。
3、工程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勘察綱要,要讓每一位工程參加人員具體翔實地了解工程項目的情況,並和所有成員一起討論,預測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難題,然後分頭行動,各負其責,使准備工作具體、充分的進入勘察施工。
(3)岩土工程地質勘察過程擴展閱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在野外現場進行,為使現場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避免窩工、返工,必須在出發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准備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前提和內容。
目前隨著工程業務拓展,一些對建築場地地質條件缺乏研究,沒有建築經驗的新地區岩土工程勘察項目增多,工程復雜程度加大,需要事先准備的工作量也加大,准備工作量已佔其工作總量相當的份額。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
1、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採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
2、在確定建築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件方面,宜避開下列地區或地段:
①不良地質現象發育且對場地穩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潛在威脅的
②地基土性質嚴重不良的
③對建築物抗震危險的
④洪水或地下水對建築場地有嚴重不良影響的
⑤地下有未開採的有價值礦藏或未穩定的地下采空區
⑷ 岩土工程測量勘察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拿到設計單位提供的圖紙後去施工場地踏勘,主要了解施工條件是否有困難,現場情內況的初步了解。容
然後技術員進行放樣。安排施工鑽機進場,技術員跟隨鑽機編錄,指揮鑽機施工,提取土樣,進行標貫試驗等,編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及時向領導反映。
然後就是將土樣送去做土試,技術員回去進行原始資料整理,等土試結果出來進行勘察報告編寫。
⑸ 關於岩土工程勘察方面
如果是為工程建設進行的就叫做「岩土工程勘察」或「工程地質勘察」,從回你描述看,應該是這答個方面;如果是地質找礦或地質普查等,叫做地質勘查。注意「查」和「察」不一樣。
這些都是有一定專業性的工作,不是你不能做,而是學習要一個過程。你需要普通地質、礦物岩石、第四系土層、土力學、岩石力學、地基基礎、地基處理等方面廣泛的知識。
⑹ 岩土工程勘察要做的工作是哪些
拿到設計單位來提供自的圖紙後去施工場地踏勘,主要了解施工條件是否有困難,現場情況的初步了解。
然後技術員進行放樣。安排施工鑽機進場,技術員跟隨鑽機編錄,指揮鑽機施工,提取土樣,進行標貫試驗等,編錄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及時向領導反映。
然後就是將土樣送去做土試,技術員回去進行原始資料整理,等土試結果出來進行勘察報告編寫。
⑺ 岩土工程勘察階段的劃分
不論是一般工程還是大型工程,其工程建設都是分階段、有步驟地完成的。各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也不相同,這就要求岩土工程勘察在不同的階段提供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地質資料,以滿足工程建設和設計的需要。
設計部門對一項工程建設的所有經濟和技術問題,都要有明確的回答。這種解答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先解答原則性的問題,再解決具體的技術性問題。也就是該項工程是否必要和可能興建,在何處修建,採用何種結構型式,何種規模和如何興建(施工)。這種程序就要分為幾個階段,每一階段解決一定的問題。不同設計階段各項建設各有其內容,其中也包括了解決個別問題的詳細程度。
各個部門對工程建設採用的設計階段基本上是一致的,其解決的主要問題與原則是大致相同的。通常,國內、外劃分為以下幾個設計階段,見表1-1。
岩土工程勘察是為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詳細的地質資料的,它的各項工作及深度、廣度必須與工程設計階段相適應,滿足設計部門的各種需要,以解答工程建設中各階段提出的地質問題並進行評價。
表1-1 工程設計階段的劃分
表1-2 國內不同部門岩土工程勘察階段的劃分
為此,岩土工程勘察根據不同部門的設計要求,劃分了不同的勘察階段(表1-2)。
勘察階段的劃分依據是按照設計階段來劃分的,以水利部門擬定的方案為例,其對勘察階段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
(1)規劃階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此階段對於設計方面來講只是一個初步設想,了解工程能否修建和在何處修建,工程的技術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工程地點和線路的走向只是輪廓性的,著重控制工程和近期修建工程的地段選擇。
岩土工程勘察在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明區域岩土工程條件,對區域穩定性進行論證,對控制性工程和可能的建築區作出定性的岩土工程評價,並提出幾個比較方案。在擬建工程區進行中、小比例尺的岩土工程測繪,是該階段的主要勘察方法,其他方法只是輔助性的,以達到全面了解工作區的岩土工程條件,反映出主要岩土工程問題為目的。
(2)可行性研究階段岩土工程勘察:相當於城建部門的選廠址階段和鐵路部門的初步測定階段。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是選擇建築物的位置、線路方案及局部方案(橋、涵洞、隧道等路塹)、廠址和主要建築位置、水電工程的壩址壩線。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上述目的,往往在幾個方案的地點上同時做一些工作,盡管這些工作在各個地點不相同的,工作量是有差異的。目的是為了比較詳盡地查明各地段的岩土工程條件、各自存在的岩土工程問題及嚴重程度,並對其進行定性和適當的定量地評價,以比較各方案的優劣,選擇最優方案,並為初擬建築物的類型選擇和規模提供資料。本階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以大、中、比例尺的岩土工程測繪和岩土工程勘探為主,詳細了解地面地質和地下地質情況,配合比較多的室內試驗和少量原位試驗。
(3)技術設計(詳勘)階段:設計部門要確定建築物的具體位置、結構型式、規模,以及相關建築物的相互配置方式。此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大量的,但由於地點已選定,勘察范圍已大大縮小(某一壩線、某一洞軸線、某一建築場地)勘察方法以勘探和試驗為主,在重要部位(如壩肩、廠房、洞口等)地段採用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質測繪,尤其是大型原位試驗工作量很大,以保證全面、詳細、准確地查明岩土工程條件,定量地評價岩土工程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處理的措施和技術參數。
(4)施工圖階段(補充勘察階段):設計方案及圖紙已確定,為達到設計要求,一些有問題的地段必須進行補充勘察,對具體的處理措施的可靠性及技術參數須加以論證,並進行施工中的地質編錄工作,以及時發現問題。
有了勘察階段的劃分,勘察工作就能有步驟地進行。在勘察工作中,應當體現出范圍由大到小,先地表後地下;內容由粗到細,工作量由大到小,先主要建築後次要建築;評價由簡單到深入,由定性到定量的勘察精神。此外,勘察階段的劃分也是符合認識的客觀規律性,即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過程;並且也符合經濟的原則,即先普查,後勘探,再施工,從而可保證建築物的安全與正常運營,避免因倉促上馬而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
勘察階段的劃分基本上應與設計階段相適應,對於大型工程的勘察工作,上述幾個階段應有比較明顯的劃分和適宜於各階段的具體任務。但是,某些工程的勘察,在區域資料比較豐富或有相應的工程勘察資料的前提下,勘察階段可以歸並或減少,三次、二次甚至於一次即可完成。但須注意,這種歸並與減少一般是對踏勘、初踏的歸並與減少,而詳細勘測則必須進行。那種完全取消勘察工作或不把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放在應有地位的「三邊」(即「邊設計、邊勘察、邊施工」)政策,應堅決予以糾正。
⑻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義及重要性是什麼
1、《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設計單位應當根據勘察成果文件進行建設工程設計。設版計文件應當權符合國家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註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2、勘察成果文件是設計的基礎資料,是設計的依據。因此,先勘察、後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基本做法,也是基本建設程序的要求。
3、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是指從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工程的地基基礎、主體結構能保證在正常情況下安全使用的年限。它與《 建築法》中 的 「建築物合理壽命年限」、《 合同法》中的「工程合理使用期限」 等在概念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