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演練簡報

地質災害演練簡報

發布時間: 2021-02-08 10:35:33

⑴ 消防演練簡報 火災逃生自救方法有哪些

您好!
1、發現火災,及時報警,牢記火警電話「」。報火警時的主要要點:⑴說清著火單位的具體地址;(2)說清是什麼東西著火和火勢大小,以便調配相應的消防車輛;(3)說清報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電話號碼;(4)注意聽清消防隊的詢問,正確簡潔地予以回答,待對方明確說明可以掛斷電話時,方可掛斷電話;(5)報警後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車,指示消防車去火場的道路。
2、當周圍發生火災時,一定要保持鎮定,以免在慌亂中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採取錯誤的行動,受到不應有的傷害。
3、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不要往櫃子里或床底下鑽,也不要躲藏在角落裡;更不要貪戀財物,盲目地往火場里跑。
4、當發生火災的樓層在自己所處的樓層之上時,應迅速向樓下跑,因為火是向上蔓延的。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5、燃燒時會散發出大量的煙霧和有毒氣體,它們的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4-8倍。當煙霧嗆人時,要用濕毛巾、浸濕的衣服等捂住口、鼻並屏住呼吸,不要大聲呼叫。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靠牆邊爬行逃離火場。
6、不論是位於起火房間還是未著火房間,逃到室外後,要隨手關閉通道上的門窗,以減緩煙霧沿人們逃離的通道蔓延。
7、在被煙氣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時,應努力滾到牆邊,便於消防人員尋找、營救,因為消防人員進入室內都是沿牆壁摸索著行進。此外,滾到牆邊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傷自己。
8、當自己所在的地方被大火封閉時,可以暫時退入居室。要關閉所有通向火區的門窗,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縫,並潑水降溫。同時,要積極向外尋找救援,用打手電筒、揮舞色彩明亮的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等待救援。
9、一旦被火勢困住,要積極採取緊急避難。一些大型綜合性多功能建築物,一般在常用的電梯、樓梯、公共廁所附近以及走廊末端設置避難間。發生家庭火災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如利用陽台等可燃物少、方便同外界接觸的空間,自創避難小空間避難。
10、若被困在二層以下的樓層內,被煙火威脅,時間緊迫無條件採取任何自救辦法時,也可以跳樓逃生。在跳樓前,應先向地面拋一些棉被、床墊等柔軟物品,然後用手扒住窗檯或陽台,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使雙腳著落在柔軟物上。
11、在商場、賓館、歌廳等公眾場所時要注意觀察並記住場所的進出口、太平門、樓道、緊急疏散口的方位及走向;一旦在公共場所遇到火災,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裹挾在人流中逃生時,可一隻手放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用另一隻手拿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氣體。
12、火場不可乘坐普通電梯。因為發生火災後,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故障,給救援工作增加難度;另,火場上煙氣湧入電梯通道極易形成煙囪效應,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
如有疑問,歡迎提問。

⑵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關於報送年工作總結及年工作要點的報告

國土資應急中心函〔2013〕1號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

在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的領導下,2012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以下簡稱應急中心)著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強化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應急響應,認真落實應急技術指導工作。充分發揮專家隊伍作用,中心各部門密切合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項工作任務。

一、2012年工作總結

2012年應急中心以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支撐工作為重點,規劃業務發展方向、開展預案修編等。具體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規劃應急業務指導工作。2011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後,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迅速發展。根據應急工作發展需求,起草《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發展規劃綱要》,編寫《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業務發展規劃》。經多次內部討論、全國專家研討、並徵求各省意見後,完成兩份規劃文本編寫。《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業務發展規劃》已發布實施;《全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發展規劃綱要(報批稿)》報國土資源部。

(二)系統修編地質災害應急預案。2006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近年來,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形勢和體系發生較大的變化,預案修編工作十分迫切。受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委託,應急中心組織開展預案更新修編。通過修編並徵求各省意見,完成《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稿)》。

(三)統籌協調應急專家管理工作。開展2012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管理工作。召開應急專家年度工作會議;制定《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組2012年工作要點》並上報部應急辦;協助應急辦完成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區片專家調整工作,將全國劃分為西北、西南、華南、東南、華北、西部和東北7個區片;協助應急辦完成第二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遴選工作,遴選應急專家共200名。

(四)嚴格執行災情險情值守速報制度。堅持領導帶班、信息上報、首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四項制度,採取日常值班、集中值守和現場值守三種方式,開展24小時地質災害應急值守。1-4月,實行日常值班,每天1名值班人員和1名帶班領導;5-11月中旬,執行汛期值班制度,每天2名值班人員、1名處級幹部和1名局級領導;11月下旬至年底,執行日常值班。值班工作的合理部署,保障了值守信息報送的准確性和時效性。應急中心全年參加值守800餘人次,協助完成報送災情險情報告153期並全部在地質環境信息網發布,簡訊息1000餘條,報送國土資源部值班信息48期,報送部內要情200餘條,參加國務院視頻點名24次。利用新技術新方法,開通網信功能,快速便捷地發送災險情信息和應急指令;簡訊問候前方應急人員,營造嚴肅溫馨的應急氛圍。

(五)持續認真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與趨勢預測。認真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深化與中國氣象局的業務聯系,拓展與廣電總局的業務合作,深入研究改進預警預報模型和技術方法,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准確性和實效性。5月1日—9月30日,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密切合作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預警,製作預警產品156份,在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發布預警信息141次,在中央電視台發布90次。開展了2次應急預警,在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地震抗震救災和強台風「海葵」登陸期間,主動提供地質災害應急氣象預警信息服務。

開展地質災害災情分析與趨勢預測,收集、整理和入庫了2012年全國地質災害動態數據10258條;開展2012年度全國地質災害趨勢預測並召開趨勢預測會商會;編寫2012年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分析及趨勢預測月報12期;編寫第一季度、汛期各月和2012年度全國地質災害災情通報共7期,為部應急辦及時發布災情信息與防災部署提供支撐。完成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月報網上直報系統的設計、開發和推廣,推進了地質災害災情統計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六)及時響應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把「守護生命」作為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工作的最高價值准則,及時響應部應急指令,開展技術支持與服務。一是工作部署周密及時。分別召開汛前、汛中和汛末地質災害災情會商交流會,分析形勢,判斷趨勢,確定防範重點,總結各階段應急防治經驗與教訓,為提升汛期應急能力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巡查指導突出重點。充分發揮應急專家的作用,完善巡查指導會商制度,巡查指導和重點地區現場指導相結合。2012年7月19日-8月20日,部應急中心組成視頻巡查會商組,赴雲南、貴州、重慶、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8省(市)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指導工作。三是應急處置科學有效。派出20個技術專家組,赴甘肅岷縣「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四川寧南縣「6·28」泥石流、北京「7·21」特大暴雨、新疆新源縣「7·31」大型滑坡、四川涼山錦屏水電站「8·30」大型滑坡泥石流、雲南彝良「9·7」地震、雲南彝良田頭小學「10·4」滑坡等大型、特大型突發地質災害及隱患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及技術指導,協助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其中啟動二級應急響應4次。四是認真總結評估年度工作。及時編報6期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簡報,起草《2012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編寫《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2012》、《2012年度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匯編》、《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治技術研究》和《全國地質災害通報》等。

(七)積極開展應急防治科普宣傳和培訓演練。製作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材料,製作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減災科普影像,廣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科普宣傳。編制完成《地質災害「臨災避險」五步法動畫宣傳片》,動畫片共分5集,每集時長60秒。從「勤觀察、早發現」,「多監測、知險情」,「常演練、會應對」,「接警報、快逃生」,「聽指揮、保平安」5個角度開展臨災避險科普宣傳工作。

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程序》,精心組織各類應急技術培訓演練。6月在大連舉辦今年第一期地質災害遠程會商技術培訓班。11月份,在雲南昆明組織開展特大型地質災害技術型演練,突出實時、實戰、實景,鍛煉應急隊伍,提高應急演練的水平。2012年部應急中心對省、市、縣的地質災害演練進行了10餘次技術指導。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科普知識宣傳、培訓和演練工作有效提高各級地質災害防治人員的防災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八)加強應急技術研究提升科技水平。圍繞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工作,圓滿完成「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2012」、「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建設與示範」等項目工作,在系統總結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應急調查、監測、處置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滑坡預測預警研究項目成果在多次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與決策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3處高清視頻監控點,實現了對地質災害監測點的實時高清視頻監控;物聯網、衛星數據傳輸、無人飛行器調查監測等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應急支撐能力。

積極申報2013年應急工作項目,完成「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2013」、「地質災害應急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和「汶川地震區重大地質災害成生規律研究」等項目申報工作。

二、2013年度工作要點

2013年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繼續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精神為指導,根據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中心)2013年工作部署,著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執行速報制度做好應急值守工作。認真完成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工作,非汛期日常值班、汛期集中值守、緊急狀況現場值守三種方式相結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信息上報、首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四項制度,確保應急信息上報的時效性和准確性。

(二)組織專家開展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指導全國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協助地方政府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做好技術支撐服務;開展應急專家工作經驗交流,加強對省級應急機構的指導,開展技術支持與服務。

(三)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與災情分析預測。繼續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遇極端降雨、地震、重大地質災害災等事件,啟動應急預警。完善預警技術方法,不斷提高預警能力和水平;開展2013年度地質災害災情分析與趨勢預測,編制月報、通報及趨勢預測報告等,為部局決策服務。

(四)開展應急防治及培訓演練工作。完善應急遠程會商系統,保證應急通訊傳輸鏈路暢通;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流程,組織應急技術培訓3次、應急演練2次。

(五)建立完善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標准。逐步建立完善應急技術指導工作標准體系。2013年主要開展《滑坡防治技術指南》完善工作和《應急演練技術指南》的編寫工作。

(六)開展應急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工作。結合課題工作,研究探索物聯網、無人飛行器、三維激光掃描儀、衛星數據傳輸等高新技術方法與裝備在應急工作中的應用。

(七)做好年度工作總結及文獻匯編。總結評估年度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完成《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地質災害防治這一年》、《年度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匯編》、《全國地質災害通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例匯編》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100問》等成果。

(八)其他應急支撐工作。協助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應急辦)做好「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會議」、「全國群測群防員經驗交流會議」等會議的組織協調工作;配合部應急辦完成《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編審報工作;完成部、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應急中心)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人員、裝備、經費等方面統籌安排,保障各項工作要點順利實施。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

2013年2月28日

⑶ 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5月)

一、演習目的

提高我區幹部群眾對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切實保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演練的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承辦單位:謝橋街道辦事處

協辦單位: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

三、演習地點、時間、規模

地點:謝橋街道辦事處

時間:2013年5月24日9:00—11:20

規模:共計145人

(1)參加演習人員60人,觀摩人員25人(區政府辦、區民政局、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領導、全區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謝橋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

(2)撤離謝橋辦事處石竹村楊家壩隱患點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共60人。

三、組織機構

指揮長:鄭洋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主任

副指揮長:於洋 銅仁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局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負責人,陸立 國土分局辦公室主任,段紅英 國土分局資環股股長,馮婉婧 國土分局法規股股長,張晏 國土分局執法大隊副隊長,劉勇 國土分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負責人,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石竹村支部書記。

指揮部負責及時、有效地組織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處置、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損失。具體包括:

(1)主持災情(險情)會商,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2)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險情)應急處理方案;

(3)根據應急處理方案、指揮有關部門開展受災群眾救護、險情處置等工作;

(4)根據應急處理方案,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進行搶險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工作組:

(一)演習辦公室

主 任:馬筱錦 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劉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政法委書記,安紹輝 謝橋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

成員:滕文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左學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派出所所長,艾青龍 謝橋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孫躍明 謝橋街道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建發 謝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張吉青 謝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向紅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劉江敏 謝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院長,張兵 謝橋街道辦事處水務站長,滕飛 謝橋街道辦事處文廣站站長,姜文社 石竹村支部書記

演習辦公室的工作:

(1)負責與國土資源局資環股保持聯系;

(2)負責救災物資、資金的籌集、安排和調運;

(3)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災情,並向社會發布經審核批準的搶險救災簡報;

(4)組織、協調各專業組的工作,保障信息暢通;

(5)負責處理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演習辦公室負責演習結束後的工作:一是組織演習進行財物返還;二是收回紅旗、袖套、送話器等物品;三是指揮各組收回各自物品;四是清理現場。

(二)演習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馬筱錦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副組長:孫躍明 辦事處綜治辦負責人,楊勇 國土分局黨組副書記。

成員:陸立、陳祖衛、楊長干、任宗銀、宋立。

職責:

(1)協調各工作組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溝通傳遞和報告現場情況。

(2)負責准備對隱患點調查處理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3)及時將監測反饋的情況向指揮部匯報,傳達指揮部的指示。

(4)根據指揮部的各項指示、命令,負責協調、落實並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編寫地質災害速報和應急調查報告;負責劃定危險區,設立警戒線和警示牌。

2.搶險救災組

組長:安紹輝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

副組長:劉軍 辦事處行政副主任

成員:姚元輝、楊建發、陳祖衛、艾青龍、張吉青、陳洪江、王清昌、姚倫佳、民兵應急分隊20人

具體人員安排如下:

辦事處人武部部長負責用揚聲器傳送語言信息;辦事處行政副主任和1名工作人員、5名民兵應急分隊隊員負責准備2付擔架對假定受傷人員進行轉移,並組織相關醫護人員抬擔架和救治演習(著醫院服裝);陳祖衛、王清昌、姚倫佳、15名民兵應急分隊人員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臨時安置點,負責臨時安置點的生活用水及防火工作。

3.專業技術組

組長:吳成龍 國土分局紀檢組長

副組長:王剛 國土分局常務副局長

成員:段紅英、張兵 謝橋水務站站長

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和水文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範對策、措施。

4.交通治安保障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左學勇 辦事處派出所所長

成員:姚茂學、楊勝波、李樹敬、鄧坤、朱晨輝、陳海剛

職責:

(1)2名工作人員負責維護臨時安置區域的秩序,保護現場人員的安全;

(2)2名工作人員負責保護撤離群眾安全,維護搬遷秩序;

(3)2名工作人員負責各交通要道的道路疏通和道路管制;指揮往來車輛的停放;疏散受災區域內的無關人員,確保各交通要道的通暢。

5.醫療救治組

組長:劉江敏 辦事處衛生院院長

成員:代紅平、楊艷紅、石築、石松、肖游華、向莎、石秀芳

職責:

(1)負責對受災群眾醫療看護。

(2)負責對水源、食品等檢查檢測。

6.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大勇 謝橋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

副組長:向紅兵 辦事處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柳燕、馮婉婧、劉向東、譚紹芬、吳麗華、何靜

職責:

(1)發放救災物資(方便麵、礦泉水)、安置受災群眾;

(2)負責設置標志牌:①受災群眾安置區;③救災物資發放點。

7.新聞報道組

組長:向小兵 辦事處組織、宣傳、統戰委員

副組長:滕文 辦事處綜合辦公室負責人

成員:劉勇(國土局)、譚璐、張玲玲、王會、王蓮芳

職責:

負責跟蹤(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醫療救災組、轉移安置和交通治安保障組、專業技術組、善後處理組)和指揮部的報道;負責主要演習場境的拍攝和整個演習的報道。

8.善後處理組

組長:劉勇 辦事處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楊華 萬山區財政局謝橋辦事處財政分局局長

成員:楊翠華、陳明、村包村幹部、村幹部

職責:負責清理現場,各有關部門撤除演習設備,恢復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由於連降大雨,石竹村楊家壩滑坡隱患點發生變化,而且裂縫還在繼續擴大,隨時有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群眾70人安全,需緊急避讓。

(1)2013年5月24日9:00,演習辦公室通知各組到達演練現場(指揮部)集結待命,鄭洋指揮長作動員講話。

(2)9:10辦事處辦公室接到石竹村村主任電話,告知滑坡監測點險情發生變化,且裂縫還在不斷擴大,隨時有發生滑坡的可能,災害直接威脅70人群眾生命安全。鄭洋指揮長要求立即疏散群眾,並向區人民政府匯報和市國土資源局萬山分局匯報險情,組織相關部門會商險情,宣布立即啟動「謝橋街道辦事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3)9:15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辦事處辦公室)立即通知相關單位、部門人員趕赴災情發生地搶險救災。

(4)10:00各組簡要向指揮長匯報情況並展開災後自救

(5)10:45—10:50各組人員集合。

(6)10:50—11:20請國土資源局、辦事處領導同志講話,

(7)11:20演習結束。

⑷ 臨翔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主辦單位:臨滄市臨翔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

博尚鎮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2013年9月)

一、演練時間

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15:00—16:30

二、演練地點

演練地點為: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委會大象頭組地質災害現場。

現場指揮部設在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委會大象頭組地質災害現場附近。

三、演練議程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續表

四、演練形式

本次演練採取實戰方式,由博尚鎮人民政府牽頭,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協辦,主要以鄉、鎮(街道)地質災害現場國土資源等部門系統內模擬開展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實際工作為主進行演練。

五、組織機構

(一)組成單位

臨翔區人民政府、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博尚鎮人民政府、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二)演練成立領導指揮部,設各行動小組。

指揮長:趙中奇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副指揮長:尚先華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局長

羅啟雲 博尚鎮鎮長

成員:陳昌文 臨翔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榮旭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副局長,楊紹查 博尚鎮副鎮長,趙正文 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地質環境股股長,周勇東 博尚鎮夾山村委會主任,蔄懋龍 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工程師。

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下設現場指揮小組、宣傳報道組、後勤保障組,現場秩序維護組共4個組。

1.現場指揮小組

組長:李榮旭

副組長:趙正文、羅明春

成員:李本學、羅正鵬、博尚鎮政府1人、蔄懋龍、周勇東

主要負責啟動應急響應預案指令,組建應急演練隊伍,負責演練工作的決策與現場指揮。下設警戒組、調查監測組2個現場小組:

(1)警戒組

組長:羅明春

組員:陶其勇、彭加雲、谷建新、易啟榮、李文光、何文安、劉開勇、蘇有強負責組織群眾轉移、設立警戒線、警示牌、現場警戒值班。

(2)調查監測組

組長:趙正文

成員:李本學、羅正鵬、蔄懋龍、鄭長銀、劉開勇、蘇有強

負責收集和調查現場災情、險情、地質環境條件,並做出危險性、危害性評估,分析發展災情、險情,提出處置意見建議,實行現場巡查監測

2.宣傳報道組

組長:陶文昌

成員:金玉英、李陳薛、吳新雲、王永和、電視台工作人員2人

主要負責:演練過程拍攝,演練宣傳報道相關事宜,協助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各項任務。

3.後勤保障組

組長:楊子波

成員:張銳、金玉英、李生艷、楊紹武、王永和、唐永奇

主要負責後勤保障、車輛保障,本著厲行節約原則,統一安排乘車。

(三)技術負責單位:雲南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臨滄分院

主要負責技術指導,現場疑難解答。

(四)由博尚鎮派出所做好現場秩序維護,那招衛生院做好醫療保障。

(五)參加人員(共計340人,其中參加演練人員260人、觀摩人員80人)

1.市國土資源局領導;

2.區人民政府分管聯系領導;

3.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區公安分局、地震局、教育局、衛生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民政局、廣電局、消防大隊、武裝部各一名領導;

4.各鄉、鎮人民政府聯系國土資源工作的領導;

5.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全體幹部職工;

6.參加演練人員(約260人):當地學校、群眾。

六、演練程序步驟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指揮長趙中奇宣布:2013年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大象頭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演練,現在開始!

(一)險情上報程序演練

(1)監測員向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羅明春報告,羅明春並答復(電話方式)。

(2)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羅明春向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地質環境股股長趙正文報告。趙正文並答復(電話方式)。

(3)趙正文向分局李榮旭副局長匯報。李榮旭並答復(電話方式)。

(4)李副局長向分局局長尚先華匯報。尚先華作出指示(電話方式)。

(5)尚先華局長向臨翔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趙中奇報告,趙副區長作指示:你迅速趕赴滑坡災害現場,做好現場群眾緊急避讓指揮工作,避讓工作要做到安全有序,不能造成踩踏等人為二次事故;我現在趕赴滑坡災害點(電話方式)。

(6)尚先華局長宣布:馬上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群眾有序的撤離到安全區,注意不要發生踩踏等人為二次事故

(二)現場組織緊急避讓體系撤離演練

(7)村長按照我們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清點人數,並在安置點現場向指揮部匯報撤離情況。敲響撤離信號、人員撤離(時間控制5分鍾)(等待人員全部到達避險場地後,撤離工作結束)。

(三)應急調查組

(8)現場地質應急調查組進入現場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提交簡報。

現場指揮部研究調查簡報,對應急處置措施進行論證

(9)尚先華局長下達:按照現場指揮部決定,立刻組織實施應急防治措施指令。

(四)應急處置

(1)採用塑料薄膜(彩條布)覆蓋變形區(已有擬定區域)並完善簡易排水系統。

(2)繼續撤離處在危險范圍內未轉移人員,並加強巡查監測,防止人員回遷。)

(3)安放警示標牌、警示線等。

(五)響應終止

(12)趙正文說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應急措施情況,現場應急處置是否結束?

(13)尚先華宣布處置情況結束。

七、演練總結

主持人:陳昌文

(1)有請市國土資源局×××講話;

(2)有請趙中奇常務副區長講話。

(3)有請趙中奇常務副區長宣布演練結束。

趙中奇常務副區長宣布:「2013年臨翔區博尚鎮夾山村大象頭突發地質災害緊急避讓演練圓滿結束。」

八、其他事宜

(1)由區政府辦公室擬文通知相關單位按要求參加演練,並於2013年9月15日前將參加人員名單報國土分局,由國土分局匯總後安排乘坐車輛。

(2)出發地點:臨滄市國土資源局臨翔分局

九、注意事項

(1)全體參演同志要按照演練安排,按時參加,不得遲到、早退或缺席,演練期間不得請假,共同維護演練現場秩序。

(2)請參演同志自覺遵守演練紀律,並保管好相關文件和材料。

(3)請各單位將車輛統一停放到指定位置,服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

(4)乘車及演練過程中,所有參與人員要注意安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