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廣東省地質災害招標

廣東省地質災害招標

發布時間: 2021-02-08 05:14:07

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要招投標嗎

一般是需要公開招投標的,如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是特別緊急的搶險救災工程的除外,其招投標一般由國土部門組織,資質分為地災甲\乙\丙級.

Ⅱ 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地質災害應急項目是否需要招投標

做好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指導意見(全文)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0年05月25日20:08 國務院關於做好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十分艱巨繁重,並面臨高寒缺氧、施工期短、交通不便、生態脆弱和建築資源嚴重不足等特殊困難。為科學、依法、統籌,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充分認識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重要意義和特殊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玉樹實際出發,借鑒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成功經驗,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民生放在優先位置,尊重民族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災區各級政府為主導、廣大幹部群眾為主體,中央大力支持,各方積極援助;精心規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又好又快地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二)基本原則。1.科學重建、規劃先行。認真做好災害評估、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前期工作,在全面調研、科學論證、合理避讓災害隱患的基礎上,確定適宜重建區域。綜合考慮經濟社會、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因素,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科學制定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堅持安全、適用、省地、節儉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因地制宜地開展恢復重建工作。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優先恢復重建城鄉居民住房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抓緊恢復基礎設施功能和生產生活秩序。同步統籌規劃實施受損宗教活動場所的恢復重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要與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扶貧開發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3.保護生態、體現特色。災後恢復重建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構築青藏高原生態屏障的要求,與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建設統籌推進。要特別注重保護民族宗教文化遺產,充分體現當地民族特色和地域風貌。4.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災區各級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廣大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美好家園。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同時發揮社會各界援助的積極性,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三)重建目標。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恢復重建主要任務,使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生態環境切實得到保護和改善,又好又快地重建新校園、新家園,為建設生態美好、特色鮮明、經濟發展、安全和諧的社會主義新玉樹奠定堅實基礎。二、主要任務(一)城鄉居民住房。把恢復重建城鄉居民住房擺在突出和優先的位置,先行開展農村住房恢復重建。要盡快完成房屋及建築物受損程度鑒定,明確維修加固和重建任務。對可以修復的,要抓緊開展維修加固;對需要重建的,要尊重群眾意願,選擇適宜的重建形式和建築樣式。要抓緊規劃設計,合理確定抗震設防標准和技術規范。建設選址要避開重大災害隱患地帶。農牧區居民住房的恢復重建,要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相結合,統籌規劃牧民定居點,提供多樣化設計樣式,加強施工技術指導,改進建築結構,提高建築質量。城鎮居民住房的恢復重建,要制定好城鎮總體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完善配套設施,推動適用新型建築材料和建造技術的應用。(二)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安排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嚴格執行強制性建設標准規范,把學校、醫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築。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強中小學寄宿制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幼兒園建設,改善「雙語」教學條件。恢復重建州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和計劃生育機構,加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抓好公共文化科技、廣播電影電視、體育設施恢復重建。恢復重建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殘疾人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等設施。統籌安排恢復重建宗教活動場所,加強民族、宗教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在基本完成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後,按照節儉實用的要求,恢復重建各級行政機關辦公設施。(三)基礎設施。重點恢復重建主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民航、郵政設施。恢復重建公眾通信網,提高應急通信、運輸通信保障能力。在全面恢復當地供電能力的基礎上,盡快開展與電網主網互聯工程的前期工作,推動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和安全飲水工程恢復重建。加快市政公用設施恢復重建,增強供

Ⅳ 廣東地質災害資質在哪裡申請,如何申請地質災害資質

申請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國土資源部申請。
專申請乙級和屬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
審批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再延長十日。
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
對經過評審後擬批準的資質單位,審批機關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七日。
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批准,並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
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准後的六十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Ⅳ 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版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權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廣東省韶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回冊答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廣東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廣東省國土資源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領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堅決執行中央關於土地參與宏觀調控政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法行政,政令暢通,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成效顯著,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開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做出了積極貢獻。工作成效可概括為:謀大局、謀發展,上下同心;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得力到位;維護被征地農民利益、促進社會和諧,舉措有力;改革創新、提高素質,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有新突破;②加強土地調控,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並舉,節約集約用地有新舉措;③大力推進國土資源市場建設,市場配置國土資源的力度不斷加大;④大力加強地質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新進展;⑤扎實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礦政管理工作有新成效;⑥測繪工作成績斐然,信息化建設有突破;⑦嚴格依法行政,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力度大加強;⑧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隊伍素質有新提高。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7981265.69公頃(含國家下達廣東省未能核定的島嶼灘面積11564.90公頃),其中:農用地14914668.18公頃,建設用地1752827.03公頃,未利用地1313770.48公頃(圖1)。與2005年末相比,全省土地總面積增加5612.55公頃,這是珠海市沿海圍海造地擴大的土地面積。各類土地之間數量也發生了變化,農用地減少26007.67公頃,建設用地增加37529.29公頃,未利用地減少5909.07公頃。

3.土地二級市場

2006年全省轉讓土地76439宗,面積為14979.39公頃,轉讓金3994608.02萬元;出租土地5宗,面積9.51公頃,租金2666.50萬元;抵押土地45427宗,面積31250.20公頃,抵押價款16267280.30萬元,貸款金額10001544.06萬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礦業權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步規范了礦業權審批程序,加大了礦業權市場配置的力度,起草了《廣東省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截至2006年,全省有20個地級以上市和41個縣(市、區)實施了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分別佔地級以上市和縣(市、區)總數的95%和59%。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全省無探礦權出讓;采礦權出讓928宗,合同金額16964.15萬元,其中招標、拍賣、掛牌出讓261宗,出讓價款10265.45萬元。出讓的主要礦種為磚瓦用粘土、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花崗岩和陶瓷土。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全省探礦權轉讓5宗,比2005年度減少1宗,礦種為鉛礦,價款847萬元;采礦權轉讓19宗,比2005年度增加18宗,價款1418.79萬元,轉讓礦種有鐵礦、錳礦、銅礦、鉛礦、水泥用灰岩、建築用花崗岩、礦泉水等。

四、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省發現國土資源違法行為5776件(含歷年隱漏違法行為),比2005年增加了29.91%。其中土地違法行為5447件,比2005年增加了33.44%,涉及土地面積 7938.89 公頃,比2005年上升了3.49倍,其中耕地1959.95公頃,比2005年上升了2.07倍,反映出全省在貫徹落實國務院31號文和監察部、國土資源部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以及加強動態巡查、衛片執法檢查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省立案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3977件,立案率為69%,其中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3669件,涉及土地面積7435.73公頃。全省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處理結案(含2005年未結案件,下同)3302件,結案率83%,其中土地違法案件結案3082件,結案率為84%。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中,共拆除違法建築物48.2045萬平方米,沒收違法建築物21.14萬平方米,收回土地72.09公頃(耕地24.6公頃),收取罰沒款12984.93萬元。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動態巡查發現土地違法行為3498件,涉及土地面積4022.26公頃(耕地1032.22公頃),動態巡查制止土地違法行為2591件,涉及土地面積3126.23公頃(耕地174.31公頃),制止率為74%,挽回經濟損失929.5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全省共發現礦產違法行為307件,立案查處礦產違法案件307件,立案率為100%,礦產違法案件結案219件,結案率為71.3%。在查處礦產違法案件中,吊銷勘查許可證12件,采礦許可證253件,收取罰沒款323.68萬元。涉嫌土地礦產違法行政處分47人,黨紀處分55人,刑事處罰24人,刑事案件移送62人。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全省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79件,比2005年度增加27%,受理154件,審結134件,比2005年度增加4%,其中維持93件,撤銷8件,撤回申請29件,未審結40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6年省、市、縣(區)三級國土資源管理從業人員7456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 4296 人,占從業人員的57.62%。從業人員中,研究生及以上289人,大學本科及大專 5050 人,高中及中專1823人,初中及以下294人,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員佔了71.61%。2006年全省管理人員參加各種院校培訓達2887人次,其中參加黨校學習932人次,行政學院學習234人次;學歷教育569人,2006年獲學位15人。

七、問題與建議

(1)粗放用地現象普遍存在,土地利用規劃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建設用地耕地佔補平衡形勢嚴峻,今後仍應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升質量的原則,研究制定土地利用和收益調節的辦法,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制訂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考核辦法。

(2)查處違法違規的國土資源案件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繼續加強依法行政,加大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守住三條「紅線」。

(3)國土資源市場特別是礦業權市場需要進一步規范,盡快出台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辦法,建立「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規范和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監管,建立健全礦政管理的長效機制。

(4)隊伍建設特別是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進一步理順國土資源所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和硬體建設,夯實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

Ⅷ 現在有個招標公告要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乙級及以上的資質,建造師要求相關專業建造師。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乙級資質施工單位要求:岩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內、工程容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於三十名;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Ⅸ 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哪個單位編制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