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地質蔣爵光
1. 關於開展鐵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工作的通知
知道了
2. 《鐵道工程地質學》在網上怎麼找不到只找到了<<鐵路工程地質學>>,相差一個字,作者和年份一樣,什麼情況
內容相差不多的,我們學的公路工程地質學和鐵道的都差不多
鐵道工程是以前的叫法版。
另外你可以權和西南交大的學校打電話,讓他們給你郵教材,你付費(書費和郵費)
找你成都的熟人,去學校買別人的舊書,再就是書店,一般學校旁邊都有賣舊教材的書店
還有你可以去他媽學校的論壇,交個朋友,代買,學生還是比較單純的,不會騙你那個書錢
希望幫到你
3. 以下哪些屬於專用標准 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2014 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專業考試(2015年會有部分規范會變成內最新版本)容 所使用的標准和法律法規 一、標准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2.《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 3.《工程...
4. 青藏鐵路修建人員克服困難,默默奉獻,熱愛祖國的資料
1.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冒著高寒缺氧、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等不利條件視察了青藏鐵路工程的進展情況,並對北麓河試驗段的全自動氣象站、碎石拋石護坡、通風路基、填挖過濾段等進行了實地考察。
青藏鐵路工程上馬以來,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矚目。青藏鐵路建設的成敗關鍵在路基,路基成敗的關鍵在凍土研究,凍土研究的成敗關鍵在於融沉的研究。為保證青鐵路建設的順利進行,青藏鐵路工程凍土路基穩定性成了施工的關鍵所在。為此,中科院寒旱所依託中科院重大創新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在海拔4700米的青藏鐵路北麓河建立了試驗站。本著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高質量建設青藏鐵路的信念,科研人員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進行了長期的野外觀測、研究,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以「主動冷卻路基」的思想為指導,積極主動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設計、施工的決策依據,提出了具體的凍土工程措施,並得到了鐵道部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研究成果已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該項目組相繼獲「中國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團隊」、「共青團甘肅省委青年文明號」稱號。
陳宜瑜副院長從拉薩出發,沿青藏鐵路一路視察,對青藏鐵路工程進展進行了全面了解。來到北麓河試驗站,他顧不上休息,首先觀看了站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詢問了在站人員的工作情況、生活困難。隨後,在項目主管程國棟院士、首席科學家馬巍、吳青柏研究員的陪同下觀看了碎石、拋石路基、通風管路基、自動溫控通風路基等試驗場地,並詢問了項目目前的進展情況。陳宜瑜副院長對科研人員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表示慰問,並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繼續努力。他還為該站題寫了「攻克科學難關,服務戰略需求」。
19日,陳宜瑜副院長又長途奔赴到寒旱所格爾木青藏高原綜合觀測試驗站視察。在那裡,他聽取了中科院重大創新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首席科學家馬巍研究員就項目進展的詳細匯報,對項目的工作進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陳宜瑜副院長要求項目要認真貫徹國務院的指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態保護,努力攻克建設青藏鐵路的三大難關。他說,青藏高原凍土情況比較復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要借鑒國外的經驗,與鐵道部加強合作,盡快拿到第一手基礎性資料,同時,要建立鐵路災害的預警系統,圍繞新時期的辦院方針,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爭取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矚性的創新貢獻。
最後,陳宜瑜副院長聽取了青藏高原綜合觀測試驗站的工作匯報。並為該站題詞:立足高原、面向世界,促進冰凍圈綜合研究。
2.
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線上除了鐵路建設人員外,常年活躍著一支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博士隊伍,他們甘冒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開展高寒環境活動斷裂和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與監測試驗工作,為青藏鐵路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資料,為青藏鐵路建設和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青藏鐵路橫穿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工程,這支以地質力學研究所吳珍漢研究員為首、由博士、博士後、博士導師組成的高素質青年博士隊伍,曾歷經3年,踏遍海拔高度6000米左右的念青唐古拉山脈,高質量完成當雄幅l:25萬區域地質調查任務,為西藏國土資源大調查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1-2月曾開創青藏高原冬季大規模野外地質施工的壯舉,完成青藏鐵路沿線1:2000活動斷層勘測與地質災害調查任務,及時向鐵道第一勘測設計院提交重要的實測工程地質資料,為青藏鐵路優化設計方案作出了貢獻。自2004年開始,該博士團隊再次勇擔重任,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火害監測預警任務,開展青藏鐵路沿線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的深化研究和臨測試驗工作,力求通過跨部門與多專業的聯合攻關,沿青藏鐵路建立綜合性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大幅度提高青藏高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盡僻博士們具有豐富的高原野外工作經驗,但在青藏高原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開展冬季野外地質調查,每天都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危險,每次野外工作都面臨巨大挑戰。
2005年2月20日,剛剛度過新春佳節的6位博士和4名後勤服務人員,在項目負責人吳珍漢博士的帶領下,分乘2輛越野車,攜帶必要的儀器設備,在西大灘經過1天的短暫適應期後,便迅速投入緊張的野外工作,進行冬季地質災害觀測、高精度遙感現場校正、活動斷裂GPS監測部署與地應力綜合監測選點踏勘。時值青藏高原寒冬季節,氣候惡劣多變;尤其青藏高原北部地區,經常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嚴重缺氧,白天氣溫低達一10°C~一15°C,夜晚最低氣溫達一20°C~-25°C。在這種極度寒冷和嚴重缺氧的冬季高寒環境,維持正常生存尚且困難,開展野外地質工作則更為艱難,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豐富的高原冬季工作經驗。隊員們克服了嚴酷的氣候條件和強烈的高山反應,每天頂著凜冽的寒風開展12小時的野外工作,找到關鍵地質點位,按專業分工進行詳細觀測。胡道功博士負責活動斷裂與地震破裂研究,苗放教授負責衛星雷達遙感的地面校正及高精度遙感資料的野外驗證,吳中海博士負責GPS監測選點踏勘,葉培盛博士進行構造變形分析。吳珍漢博士最為忙碌,既要協調各小組之間的工作安排,又要負責冬季地質災害的觀測研究工作,還要幫助各專題現場落實年度野外觀測計劃。年青的博士們盡管身體素質較好,但在青藏高原如此嚴酷、極度寒冷的冬季氣候環境,手被凍裂了,臉被風沙吹脫了皮,仍堅持按計劃殲展野外工作。
他們為了完成冬季野外工作任務,不僅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還時常遭遇生命危險。3月1日,隊伍行進至唐古拉山地區。領隊吳珍漢博士由於近1周的繁重工作,體力透支過多,上午出現感冒、頭暈、缺氧等症狀,悄悄地吃了點葯後,仍帶病堅守工作崗位。中午12點,在完成幾個地質災害點的觀測後,大家發現吳珍漢面部痙攣,渾身發抖,判斷他己患重感冒,可能引發嚴重的高山反應,建議他盡快趕赴拉薩進行治療;但他怕影響全隊情緒和工作進度,堅持與大家一起繼續開展工作。至下午2點,吳珍漢博士病情迅速惡化,體溫升至38.5°C,四肢不聽使喚,神情恍惚,不得已同意立即離開唐古拉山,專車護送回拉薩。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和同事的精心護送,沿途及時吸氧緩解病情,吳珍漢博士安全抵達拉薩並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高山病科。經過醫生診斷,吳珍漢博士由於極度勞累、嚴重感冒和高原缺氧,已經顯示腦水腫症狀;幸虧送治及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經過4天住院治療,吳珍漢身體基本康復,3月5日凌晨又驅車趕往青藏鐵路沿線,下午與隊員會合,繼續帶領隊員們完成野外工作任務。
3月5日下午,胡道功博士在穿越念青唐古拉山東麓一條河流時,不幸掉進了寒冷的冰水中,身體和頭部都被河水淹沒。當隊員們將他從冰冷的河水中扶上河岸後,胡道功渾身水淋淋的。幸虧他穿著中國地質調查局特製的防水外套,內衣沒有進水;但鞋子、襪子、袖子、衣脖和照相機都傘部被河水淹濕,在凜冽的寒風下,很容易患感冒並引發致命的高山病。吳珍漢博士迅速安排車輛和人員,將胡道功博士護送回駐地,服用大量預防感冒的葯物,並將浸水的衣物烘乾後,第二天又投入緊張的野外工作。
依靠頑強的敬業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年輕的博士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冒著生命危險,奮斗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鐵路線上,用青春知識和智慧填補青藏高原腹地地質災害監測空白,為青藏鐵路偉大工程的減災防災提供技術支撐,為西部大開發貢獻力量。相信通過博士們的不懈努力,將在2007年項目結束時,在青藏高原建立世界一流水平的地質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大幅度提高青藏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
5. 鐵路樁基工程地質需要設計確認嗎
1初步勘探在重點工程部位及控制工程勘探2詳勘,按照工程等級,例如特大橋工程,每個樁位都要勘探3補勘,對於樁基,依據入岩深度和地域特點,結合詳勘。
6. 想請大家幫忙建議一下考西南交大的地質專業課考哪門好一些。
一般來說 我記得是考岩體力學吧?
岩體力學好考高分,鐵路工程地質學的話 分數一般較平均 基本都是背背的東西 一兩道計算題!
7. 誰有西南交大地質工程考研的參考書目,小弟我想考西南交大的地質工程專業...
專業課考《岩體力學》或《鐵道工程地質學》。《岩體力學》是劉佑榮,唐輝明編的,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8. 什麼情況下應該實行鐵路建設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制度
正常情況下凡是經過招投標中標地勘單位進行地質工程勘察都是需要監理進行旁站的。
9. 鐵路規范中岩石取值為什麼沒有風化程度劃分
鐵路岩石按強度分類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來執行。
1、鐵路岩石按強內度分類容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
2、鐵路岩體完整性定性劃分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 (2002 年版) 11 註:岩體完整性系數為岩體聲波波速與岩石聲波波速之平方比。
3、岩體各風化帶的工程地質特徵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年版)
4、岩體風化程度分帶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 12 註: KR 為風化岩石抗壓強度; Rf 為未風化岩石抗壓強度; Vpt 為風化岩體縱波波速; Vps 為未風化岩體縱波波速;
5、鐵路隧道圍岩強度分類與地質情況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 13 註:①准圍岩強度即岩體的強度; ②岩質見岩質分類; ③本表資料取自日本《隧道圍岩分類》,僅供參考。
6、鐵路隧道圍岩分類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 14
7、岩質分類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 年版)
8、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經驗值 《鐵路工程地質手冊》(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