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發布時間: 2021-02-08 02:24:45

A. 為什麼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根據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在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地區對現有或潛在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對建設項目的影響進行評估,一般說來在地災評估是建設用地審批的一道必要手續。

B.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

一、危險性分析方法與步驟

(一)分析危險性構成,建立危險性綜合評價模型(圖18-1)

圖18-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價結構示意圖

(二)建立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計算模型,確定各種參數

1.綜合危險性指數(Zw)按下式計算:

Zw=Zwb·Ab+Zwn·An+Zwt·At

式中:Zw為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Zwb、Zwn、Zw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災害危險性指數;Ab、An、At分別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權重。

2.任一類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指數(Zwi)按下式計算:

Zwi=Zli·Ali+Zqi·Aqi

式中:Zli、Zqi分別為該類地質災害的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Ali、Aqi分別為歷史強度和潛在強度的權重。

3.歷史災害強度按下式計算:

Z1=G·W·P

式中:Z1——歷史災害強度指數;

G、W、P分別為歷史災害規模、密度、頻次、據表18-1劃分等級,並賦予相應的評判值。

歷史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變化范圍為0~100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2)。

表18-1地質災害規模、密度、頻次等級劃分

表18-2地質災害歷史強度等級劃分

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指數(Zq)按下式計算:

Zq=(D·AD+X·AX+Q·AQ+R·AR)·k

式中:D、X、Q、R分別為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地質條件、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植被條件、人為條件充分程度的標度分值(具體內容和評判標准如表18-3);

AD、AX、AQ、AR分別為上列4方面形成條件的權重;

k為潛在地質災害判別系數,其值為0或1(在D、X、Q、R四方面形成條件中,若有一方面條件不具備,則該種地質災害就不可能產生時,k值取0,否則取1)。

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的分布范圍為0~10。劃分為5個等級,並賦予相應的標度分值(表18-4)。

5.評價模型中權重值的確定

在上述計算模型中,需要多方面權重值。為了提高它們的可靠性,每類災害聘請2~4位專家以答卷的方式進行評判;同時選取5~8個典型災害事例進行統計。綜合兩方面結果確定權重值。各方面權重如表18-5。

歷史災害強度和潛在災害強度對於地質災害危險性的作用權重分別為0.3和0.7。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三類地質災害對於綜合危險程度的權重分別為0.41、0.46、0.13。

表18-3地質災害潛在活動強度控制條件判別表

續表

表18-4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等級劃分

表18-5各種影響條件對地質災害潛在強度的作用權重

(三)計算各單元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劃分危險性等級(表18-6)

表18-6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四)繪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危險性統計表等,在此基礎上分析地質災害的危險水平和分布規律

二、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特徵

從地質災害危險性指數和災變強度計算結果看,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的主要特徵是地質災害分布十分廣泛,但不同地區危險水平相差很大(圖18-2)。

據統計,中國2424個評價單元,危險性指數最低值為0,最高值為8.05(四川省華鎣市)。除青藏高原北部資料不詳外,其餘地區以輕度、中度和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為主,部分地區為重度災害區,局部為極重度災害區(表18-7)。

表18-7中國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分布統計表

基本無災害的微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的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閩粵台沿海平原,西北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北部內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一般發育有很厚的鬆散沉積物,除個別地區有小型滑坡和地面塌陷活動外,地質災害不發育。這些地區不但基本沒有歷史地質災害記錄,而且基本不具備地質災害的潛在活動條件。

圖18-2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布圖

輕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華北的山西高原,華東的山東丘陵,東南沿海的浙閩丘陵、兩廣丘陵,西北的青海高原、阿爾泰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局部地區有泥石流。東部和北部、西北部地區地質災害活動背景條件不同:東部地區主要為丘陵、低山,地形切割不劇烈,所以山地災害不嚴重;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雖然海拔高程大,地形起伏較劇烈,但氣候乾旱,降水貧乏,且人類活動較弱,所以地質災害較輕。這些地區歷史災害雖有記錄,但規模和頻度較小。它們的潛在災害條件一般不充分,除閩浙沿海和山西高原部分地區,今後時期地質災害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外,大部分地區將基本維持現狀水平。

中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陝北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山地、川西山地、雲貴高原、南嶺、武夷山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為山地、高原,地形切割比較劇烈,降水比較豐富,部分地區岩溶發育,所以除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比較發育外,有些地區(雲貴高原等)的岩溶塌陷災害也比較嚴重。地質災害活動條件比較充分,大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性。

重度和極重度災害區主要分布在秦嶺、大巴山、鄂西山地、川滇山地,在這些地區形成比較廣闊的南北向分布的嚴重災害區;其次零散分布在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以及橫斷山、雪峰山、羅霄山、雲霧山、武夷山、天山、喜馬拉雅山的部分地區。縱貫中國中部的大面積嚴重災害分布區,處於中國地勢變化的「第二台階」。這里地形切割十分劇烈,深大斷裂發育,地震活動頻繁,新構造運動特別強烈,降水比較豐富,且分配不均,暴雨頻繁,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地質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所以,這些地區不但歷史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十分嚴重,而且存在很高的潛在危險性。其它分散分布的嚴重災害區,除嚴重災害活動范圍較小外,其它特點基本類同。在嚴重災害分布區內,有眾多局部性或地區性的極重度災害區。主要有遼東半島的千山山地、燕山山地、北京北山和西山、秦嶺西緣、長江三峽、滇北山地、滇西山地等地。這些地區除地形切割劇烈,暴雨頻發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新構造活動和人類活動十分強烈,植被破壞嚴重,山體支離破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不但十分頻繁,而且規模巨大,是災害最嚴重的地區。

資料不詳地區主要為台灣和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不但缺少專門勘查資料,而且區域地質災害背景條件資料也比較貧乏。推測該地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屬於輕度至中度水平,部分地區屬於重度水平。

C.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一)滑坡

評估區內27處滑坡中,有16處距管線較近(<200m)或管線即在滑坡體上通過,對管線安全有一定影響,故將各滑坡列表說明其危險性現狀(表6-5)。

從現狀評估可知,穩定性差和較差者有11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4處,小型6處;除1處是小型碎石土滑坡外,其餘皆為黃土滑坡。其中現狀危險性大的有3處。

下面以兩個典型實例來說明滑坡的活動特徵。

實例1:鳳翔縣柳林鎮半坡鋪二組滑坡(H15)

位於柳林鎮半坡鋪二組,千鳳公路西側黃土峁半坡上,坡向150°、坡度60~70°,滑坡壁清晰,呈半園弧形,後壁較陡,鼓丘明顯,滑體上可見醉漢林、馬刀樹。滑體岩性為中上更新統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局部有崩塌現象,滑體長50m,寬110m,厚20m,體積11×104m3,滑床為中更新統黃土類土。為中型黃土滑坡(圖6-5)。

該處斜坡較陡,坡下切坡修路,致使坡腳臨空增大,破壞了斜坡的自然平衡,組成斜坡的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在暴雨的作用下產生滑動。

該滑體坡度較陡,前緣呈鼓丘狀,表面沖蝕嚴重,局部有崩塌現象,穩定性差,威脅坡下12戶60人、100間房屋、50孔窯洞及千—鳳公路車輛、行人安全,現狀評估危險性大。

實例2:涇陽縣蔣劉鄉大堡子滑坡(H24)

位於涇陽縣蔣劉鄉大堡子村西北涇河右岸黃土塬邊斜坡上,坡向 15°,上緩下陡,坡度30°左右。組成斜坡的岩性為中上更新統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該處為村民公墓,呈多級台階狀,人類工程活動強烈。滑體長52m,寬200~250m,厚20~30m,體積29.3×104m3,為中型黃土滑坡(圖6-6)。

該處為黃土塬邊,坡度較陡,村民在此切坡埋葬故人活動頻繁,破壞了坡體的自然平衡,組成斜坡的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土體破碎,風化嚴重,植被較差,在降水因素作用下產生滑動。

該處人類活動強烈,坡面多為台階狀,排水不暢,滑體後緣已出現拉張裂縫,穩定性差,對3戶村民15人及一所村辦小學產生威脅,現狀評估危險性大。

表6-5 滑坡危險性現狀評估一覽表

續表

續表

圖6-5 半坡鋪二組滑坡剖面圖

1.人工堆積物;2.滑坡體;3.古土壤:4.上更新統黃土:5.中更新統黃土:6.滑動面

圖6-6 大堡子滑坡平面及剖面圖

1.滑坡周界;2.主滑方向;3.滑坡剖面線;4.滑坡堆積物;5.上更新統黃土:6.中更新統黃土;7.古土壤;8.全新統河流沖積物:9.地形等高線;10.滑動面

(二)崩塌

評估區內18處崩塌中,有7處臨近管線(<100m)或管線直接穿越崩塌體,對管線有一定影響。現將這7處崩塌列表說明其危險性現狀(表6-6)。

由表6-6可知,穩定性差和較差的崩塌有6處,其中基岩崩塌2處,黃土崩塌4處;中型的2處,小型的4處。其中現狀危險大的有3處。

下面舉隴縣曹家灣鄉段家峽曹固公路崩塌(B5)說明崩塌的特徵。

該崩塌體位於曹家灣鄉段家峽西北,千河左岸黃土梁峁斜坡上,坡向220°,坡度50°~60°,組成斜坡的岩性為奧陶系灰岩,受構造活動影響,岩體完整性差,節理裂隙發育,可見10~15cm寬的張裂縫,垂直發育,延伸數米,斜坡上危石搖搖欲墜。坡下修路,人類工程活動較強(圖6-7)。由於切坡修路開挖坡腳,致使沿坡腳形成20餘米高的陡崖,局部岩體突出,崖面向坡內凹陷,形成突出危岩體,隨時都有垮塌的可能。

穩定性及危險性評估的結論是:山坡陡峻,岩石破碎,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坡體已出現10~15cm寬的拉張裂縫,切坡修路形成陡崖,臨空面增大,穩定性差,坡下為公路,危及車輛及行人安全,危險性大。

(三)地裂縫

評估區內4條地裂縫,其分布位置,主要特徵、穩定性及危險性現狀評估列於表6-7中。可知D1、D2和D3三條地裂縫危險性中等,而D4危險性小。

(四)泥石流及洪水沖蝕

評估區內 1處泥石流(位於千陽縣草碧鎮附近的葫蘆溝),依據《縣市地質災害區劃要求》綜合評判,現狀評估危險性小。

4處洪水沖蝕現狀評估結果詳見表6-8。

可知4處洪水沖蝕點現狀評估危險性皆小,需要指出的是,T2、T3和T4三處洪水沖蝕點距擬建管線較近或者就在線路通過處。

(五)黃土濕陷和潛蝕

評估區內廣泛分布管線中、西段(里程樁號430~615)的晚更新世風成黃土,厚數米至十餘米,均具有強—中等濕陷性,一般在地表和淺層濕陷性強烈,隨深度增加濕陷性變弱,至一定深度濕陷性消失。濕陷深度最小2.5m,最大11m。由於本成品油管道埋深較小(1.5m左右),故濕陷性對工程有較大影響。此外,黃土類土的潛蝕作用則可遭致管道懸空變形破壞。根據現場調查,黃土濕陷和潛蝕在黃土梁峁區和黃土台塬邊緣斜坡地帶發育較強烈,而在廣闊的黃土台塬面上則發育弱甚或不發育。因此黃土濕陷和潛蝕災害在黃土梁峁區和黃土台塬邊斜坡地帶危險性大—中等,黃土台塬面危險性小。

(六)地震液化

評估區系強震區,地震烈度Ⅶ—Ⅷ度,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5~0.20g,歷史上大地震時曾在渭河谷地內發生過強烈的砂土液化現象。據此,管線經過的渭河谷地一級階地和河漫灘地段慶考慮地震液化的設防措施,以防患於未然。重點地段為:西安支線的西安市區北部灃河—耿鎮,渭南支線渭河及支流地帶(尤其是沋河入渭三角洲以西的渭河漫灘地帶)。

D. 地質災害的危害性有哪些

地質災害是指在地球的發展演化過程中,由各種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一般認為,地質 災害是指由於地質作用(自然的,人為的或綜合的)使地質環境產生突發的或漸進的破壞,並造類生命財產損失的事 件或現象。 地質災害的分類,有不同的角度與標准,十分復雜。 就其成因而論,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災害;主要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則稱人為地質災害。 就地質環境或地質體變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發性地質災害與緩變性地質災害兩大類。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習慣上的狹義地質災害;後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稱環境地質災害。 根據地質災害發生區的地理或地貌特徵,可分山地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質災害,如地質沉降,如此等等。 常見的地質災害有12類。 1、地殼活動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斷層錯動 2、斜坡岩土體運動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3、地面變形災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 4、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如煤層自然、洞井塌方、冒頂、偏幫、鼓底、岩爆、 高溫、突水、瓦斯爆炸 5、城市地質災害:如建築地基與基坑變形、垃圾堆積 6、河、湖、水庫地質災害:如塌岸、淤積、滲漏、浸沒、潰決 7、海岸帶災害: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蝕、海港淤積、風暴潮 8、海洋地質災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壩、淺層氣害 9、特殊岩土災害:如黃土濕陷、膨脹土脹縮、凍土凍融、沙土液化、淤泥觸變 10、土地退化災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鹼化、潛育化、沼澤化 11、水土污染與地球化學異常災害:如地下水質污染、農田土地污染、地方病 12、水源枯竭災害:如河水漏失、泉水乾涸、地下含水層疏乾等

E.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危險性簡介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的危險區范圍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版。前權者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質體(危險源)及其影響范圍(危險區),採用地質災害危險源識別方法和地質災害危險區范圍預測方法。後者是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用災情和險性大小來評判。

F. 地質災害的危害性有哪些

地質災害是指岩土體在重力作用和誘發因素(降雨、地震、人類工程活動等)版作用下發生的變權形破壞地質現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①地質災害與地震區別:
地質災害→力源→重力作用。
地震→力源→區域構造應力作用,構造應力作用→形變→形變應變能→能量釋放→地震,見「應力與孕震能力間關系』一文。
②地質災害危害:
a)直接危害:
一一人員傷亡統計。
一一財產損失統計。
一一險情計算。
b)間接危害:
地質災害鏈等,如滑坡堰塞湖→一旦潰壩→泥石流或洪災…→危害。
滑坡崩塌堵溝→潰決→潰決型泥石流→危害。

G. 地質災害風險性與地質災害危險性、易發性有什麼異同點

1、地質災害抄風險性是指地質災害發生不同險情(風險損失級別)的概率。
2、地質災害風險性與地質災害危險性:
(1)相同點:
a)評價單元相同:地質災害危險區。
b)險情計算方法相同。
C)危險等級評判方法相同,其等級劃分與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地質災害危險等級劃分標准一致。
(2)不同點:
地質災害風險性比地質災害危險性多了一個「風險概率"。
地質災害→風險概率→地質災害危險區范圍變化→危險區內受威脅人數=?受威脅財產=?(險情計算)→危險等級→獲得發生地質災害危險等級的概率(風險)。
3、地質災害易發性屬自然屬性,由地質災害形成條件的組合有利於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易發性)。
地質災害危險源(易發性評判)→危險區范圍預測→險情計算→危險性評判→+風險概率,風險性評價。

H. 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及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回
地質災害危險答性評估包括三個方面:
①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對建設場地評估區范圍內的已有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現狀評估。
②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對擬建工程建設活動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預測評估。
③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危險性綜合評估=危險性現狀評估+危險性預測評估。
編制評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分區圖。

I. 地質災害危險性與地質災害風險性有什麼不同

地質災害風險性是指地質災害發生不同危險等級的概率。地質災害風險性只比危險性多了1個風險概率。

J.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及其內涵

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區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程度。其內涵回:
①危險性評價單答元是地質災害危險區。
②地質災害危險等級評判依據:險情大小或災情大小。
③地質災害風險性屬預測,用險情大小進行地質災害危險等級評判。
④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危險性等級劃分標准進行地質災害危險等級評判。
⑤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險情計算指標為地質災害承災體及其易損系數。中國地質災害承災體易損系數=1。
⑥中國地質災害危險性中包含了地質災易損性,兩者屬包容關系,非獨立變數。
⑦若地質災害承災體易損系數不等於1,計算出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受威脅人數和受威脅財產值偏小,與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危險等級劃分標准中的險情值(受威脅總人數和受威脅總財產值)不符。
見豆丁網中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