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學之父

中國地質學之父

發布時間: 2021-02-07 18:24:55

① 中國古時候很有名的地質學家是

徐霞客。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他以霞客自居。其故里在江蘇省江陰縣城北四十里的南暘岐。在其故居建了紀念館,以此紀念他。是明代地質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萬字,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游歷了30餘年,足跡踏遍16個省份和100多座城市,游閱大半個中國。他以地為床,以天為蓋,探索華夏江河山川之雄奇,留下了古今中外第一游記《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到處考察山川河流,溶洞地貌,風土人情,有幾百萬字的游記留給後人。經後人將其存世部分整理成書,成為中國古典地貌學、也是世界溶洞學的名著。這位旅行家的名字就叫徐霞客,他的名著被稱為《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1)中國地質學之父擴展閱讀:

徐霞客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雲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長江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後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

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於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源頭。在他以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

② 地理之父中國是誰人

地理地質之抄父――賴爾中國地質之父――李四光物理近代物理學之父、近代科學之父、實驗物理學之父——伽利略·伽利雷現代物理學之父、相對論之父、近代光子學說之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力學之父——阿基米德經典力學之父——艾薩克·牛頓聲學之父——歐內斯特·克拉尼核子科學之父――歐內斯特·盧瑟福實驗電磁學之父——邁克爾·法拉第經典電動力學之父、電波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現代磁學之父——范弗菜克激光之父——卡斯特勤量子論之父——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量子力學之父——尼爾斯·亨里克·大衛·玻爾原子彈之父——約翰·羅伯特·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超音速之父——馮·卡門俄羅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現代航天之父、導彈之父——韋納·馮·布勞恩火箭之父、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中國火箭之王、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中國兩彈之父——鄧稼先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光纖之父——高錕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電解粉之父——汪躍龍

③ 中國的科學之父有哪六個分別是哪方面的

中國的科學之父有李四光、錢學森、朱光亞、袁隆平、劉華清和王選;分別是地質學、導彈、原子彈、雜交水稻、航空母艦和激光照排印刷方面的。
1、地質學之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2、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原子彈之父朱光亞;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5、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
劉華清(1916年10月-2011年1月14日),湖北省大悟縣人,已故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高層領導人暨上將
6、激光照排印刷之父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於上海,江蘇無錫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製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④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唯一的女兒,現狀如何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唯一的女兒,在2002年5月3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了。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黃岡。讀者可能不熟悉這個人。他曾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長、中國科學院院長、國務院科教小組組長。簡而言之,他在生活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他也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地質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李四光家族被稱為中國科學界獨一無二的院士家族。女兒和女婿都是優秀的科研人員,甚至是中國科學院的優秀院士。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風格可以使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才。現在李四光唯一的孫女也在為地質學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想李四光先生如果知道的話會很高興的。

⑤ 地質學之父是哪國的

萊伊爾 Lyell,Sir Charles 1797~1875英國地質學家。被譽為「現代地質學之父」的萊伊爾對均變論的形成和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萊伊爾根據自己的研究堅持認為地球表面的所有特徵都是長時間細微的自然作用形成的,並且通過研究現在即可推測出過去的地質變化。1828年到1833年間,萊伊爾發表了他著名的《地質學原理》一書,全面地闡述了他「古今一致性」的觀點和「將今證古」的現實主義方法。萊伊爾的工作最終抹去了前人在地球歷史研究上的神秘主義色彩,從而使地質學真正成為一門現實的、有規律的自然科學。
在1800年前後,當地質學作為充滿活力的科學出現後,關於地球變化的另一種觀點—「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開始得到了發展。
萊伊爾被譽為「現代地質學之父」的萊伊爾對均變論的形成和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830年1月,發表了《地質學原理》第一卷(1831年出版第2卷,1833年5月出版第3卷)。他堅持並證明地球表面的所有特徵都是由難以覺察的、作用時
均變論
間較長的自然過程形成的。他指出地殼岩石記錄了億萬年的歷史,可以客觀地解釋出來,而無需求助於聖經或災變論,同時,他承認陸地的升降運動,把義大利塞拉比寺院的三根石柱(它們曾部分被海水淹沒)作為《地質學原理》的刊頭畫,並指出斯德哥爾摩附近海面以上200呎的海生動物的貝殼說明陸地的上升。
也就是說,要認識地球的歷史,用不著求助超自然的力和災變,因為通常看來是「微弱」的地質作用力 (大氣圈降水、風、河流、潮汐等),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慢慢起作用,就能夠使地球的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萊伊爾強調「現在是認識過去的鑰匙」,這一思想被發展為「將今論古」的現實主義原理,這種「將今論古」的科學方法對達爾文的影響很大。
在萊伊爾逐步取代了居維葉之後,均變論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成為地質學的信條,奠定了現代地質學的科學基礎。本世紀60年代以前的地質學教科書,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萊伊爾用均變論統一說明了地質現象,建立了科學的地質學」。

⑥ 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誰

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應該是:一、丁文江;二、翁文灝;三、章鴻釗。
李四光對中國地質事業的貢獻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⑦ 中國有哪四位地質學家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張宏仁
高級工程師。江蘇鎮江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
中國代表、地質學家張宏仁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
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志《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⑧ 一篇介紹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先生的英語作文

Li siguang (1889 October 26-1971 April 29),Mongolian,word,formerly known as LiZhong yu para-ammonium arch.Li siguang
In 1889 October 26,was born in huangg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today TuanFeng huanggang county back a impoverished families LongShanZhen).Li siguang is world famous scientist,geologists,ecator and social activist,China's modern geosciences and geological work in one of the founders of and main leaders.He was studying in his father LiZhuoHou coached xue,at age 14 farewell parents,alone came to enter oneself for an examination of higher primary school hall wuchang.Fill in Chinese,he took the name column as age bar,wrote

⑨ 中國的科學之父有哪六個

  1. 地質學之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2. 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 原子彈之父朱光亞;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4.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5. 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

    劉華清(1916年10月-2011年1月14日),湖北省大悟縣人,已故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高層領導人暨上將

  6. 激光照排印刷之父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於上海,江蘇無錫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製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