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地質災害
❶ 馬來西亞有天災的嗎為什麼沙巴會地震。。馬來西亞再也不安全了
2014年11月地質專家曾警告,隨著斷層活躍度增高,馬來西亞未來有可能發生地震。
據了解,馬來西亞雖然不處在地殼活動頻繁的板塊交界處,但是仍有地震偶爾發生
❷ 1風蝕蘑菇出現在何處 a吉林b四川c新疆 2斷層易形成什麼地質災害 3東盟是什麼 4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
1風蝕蘑菇出現在何處
c新疆
2斷層易形成什麼地質災害:
地震、地裂縫等重大災害的罪魁禍首,也是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見地質災害分布的重要因素
3東盟是什麼: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東盟的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為政府間、區域性、一般性的國家組織。
1967年8月28-29日,馬、泰、菲三國在吉隆坡舉行部長級會議,決定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東南亞聯盟。
4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
全年高溫,降水差異很大,分旱季、雨季
5噴發型 侵入型岩漿岩分別是:
侵入型岩漿岩指岩漿侵入上地幔但還沒露出地面.代表的岩石有--花崗岩。
噴出型岩漿岩指岩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岩石.代表的岩石有--玄武岩。
6風海流是什麼:
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是最主要的洋流形式。並且是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大規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風海流。
還可能有不完全的地方,希望能夠幫到您。
❸ 馬來西亞會有地震嗎
6月5日
馬來西亞沙巴州蘭瑙西北部發生里氏5.9級地震。截止到目前,尚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專
此間屬媒體報道說,地震發生在馬來西亞時間早7時15分,地震中央在蘭瑙西北部約16公里處,深度約為10公里。沙巴警方稱,地震持續大約30秒。沙巴氣象局總監稱,地震使亞庇、斗亞蘭等多處地區有震感。
沙巴州旅遊部長說,神山公園已經取消登山活動,山腳地區因石塊滾落受到嚴重破壞,但目前尚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據悉,神山標志、著名景點驢耳峰已經坍塌,但消息尚未得到證實。
2014年11月地質專家曾警告,隨著斷層活躍度增高,馬來西亞未來有可能發生地震。
據了解,馬來西亞雖然不處在地殼活動頻繁的板塊交界處,但是仍有地震偶爾發生。
❹ 求五個地理問題
標准答案哦!
答案】(1)北海的溫度、鹽度均低於南海。兩者油氣資源豐富;回北海有世界著名漁場。海答洋污染、海洋生態破壞。(2)南海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3)熱量充足(高溫),降水豐沛(多雨),土壤肥沃。(4)海洋運輸。都為沿海國家,海運便利;海運成本低,適合運輸大宗貨物;橡膠運輸時間要求不高。(5)夏季涼爽、冬季溫和,降水量較多且全年分配均勻;常年受西風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❺ 為什麼印尼的火山多呢
因為印尼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處於地震多發地段,因為那裡是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的地方,板塊相碰撞引發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都是地震多發國。
❻ 如果會韓語和日語 在馬來西亞找工作容易嗎
只能說你很有優勢,那裡大部分都說華語和英語。如果你想找翻譯工作(韓語和日語)我想會很容易。如果是別的。你也是很具優勢的!至於薪水,這方面應該不會少。至少夠你在那消費的!
❼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北海與南海的海水性質差異、資源優勢與存在的環境問題.(2)分析南海沿岸
(1)從緯度位置看北海比南海的緯度位置高,溫度、鹽度均低於南海,北海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南海海域含油氣,約佔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2)從圖上看出南海位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所以多火山、地震;(3)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屬於熱帶氣候,濕熱的氣候條件使這些國家成為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重要產地;(4)但近幾年來,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缺乏勞動力等,使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的產量下降.(5)比利時、荷蘭、挪威位於北海沿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臨海,選擇海運,成本低,運量大;(6)北海位居高緯度,常年盛行西風,又有北大西洋暖流調節,冬季不結冰,夏季氣溫不高,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故答案為:
(1)北海的溫度、鹽度均低於南海.兩者油氣資源豐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漁場.海洋污染、海洋生態破壞.(2)南海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3)熱量充足(高溫),降水豐沛(多雨),土壤肥沃.(4)產量及排名下降.馬來西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於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勞動力工資水平提高,天然橡膠生產成本加大,導致產量下降.(5)海運.都為沿海國家,海運便利;海運成本低,適合運輸大宗貨物;橡膠運輸時限要求不高.(6)終年溫和多雨常年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❽ 人類破壞環境的具體事例
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葯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許多水域會發生赤潮等是因為生活工業廢水進入水域,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的,會導致魚蝦死亡,也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損害人們的健康;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是人為的,有很多樹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砍伐樹木
挖掘河沙
殺傷動物,
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的因素所造成。平時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廢」和某些工業、生活設施的突發意外事故,以及醫院未經處理的廢棄物等均可造成環境污染,嚴重時可引起危害。戰時由於大量使用各種武器對居民的殺傷和對居民區的破壞, 更能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
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❾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也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為什麼該國火山多
因為它處於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使得地殼向上隆起形成山脈,而地殼上層的岩漿也隨著頻繁的地殼活動到達地殼上表面,形成火山。
❿ 海水入侵勘查典型實例示範
7.5.1高密度電阻率海水入侵調查
圖7-1給出的是馬來西亞Yansedah海水入侵調查中的高密度電阻率成像斷面。剖面清晰地顯示鹹水、淡水、頁岩基底的形態和分布特徵(S.S.Abl Nassir等,2000)°
7.5.2航空電磁法海水入侵調查
濱海平原地形平坦,海水入侵面積大,加之海水為良導體且埋深不大,為航電圈定海水入侵范圍、在海侵區尋找高阻淡水儲層,提供了充分的地形、地質、地球物理前提,也為發揮航電高效、廉價的作用創造了條件。
海水沿沙層或透水性好的土壤(亞沙土等)入侵時,海水引起的航電異常,從海邊向內地呈由強—弱的暫變過程。海水入侵若遇斷裂帶阻斷,則引起的航電異常邊界明顯,且場值很強。
若海水沿斷裂帶深入內地時,則航電異常呈條帶狀分布。當斷裂帶斷距較大,則異常較寬、異常兩側較陡(呈「博士帽」形狀);當斷破帶傾斜明顯,則航電異常對應傾斜方向一側陡度變緩。圖7-2是航電在蘇北白塔埠地區探測到的海水沿斷破帶侵入內地的典型實例(距海邊已有40多km)。圖中航磁異常證明斷裂帶(沿斷裂侵入的磁性脈岩)的存在,航電異常則由海水入侵引起(當地沒有一種其它導電地質體能引起如此強的電磁異常,事後了解到當地群眾打井在穿過3~6m粘土層時已見到鹹水)。從磁異常的分布和航電異常右側陡度較緩的特點,說明斷破帶向東傾斜(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實測)。
圖7-1地下水入侵測量反演剖面
迭代4RMS誤差=4.9%;電極率=5.0m;反演電阻率剖面OHMM
圖7-2航電典型異常圖
7.5.3電阻率法在萊州灣地區海侵研究
山東省萊州灣地區地下水連年超采,導致了嚴重的海水入侵災害,浸染面積達1000km2。物探方法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因此在萊州灣海水入侵防治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確定鹹淡水的電阻率特徵值見表7-4。
(2)對稱四極剖面確定鹹淡水界面:圖7-3是在壽光鹹水入侵區測得的復合對稱四極剖面曲線。5號測點以北Ps值均小於15Ω·m,為鹹水區;5~15號點ρs逐漸升高,為過渡帶;15號以南為淡水區。鹹淡水分界面在15號測點附近。測量的同時,對剖面上的民井作了調查,鹹水區的水井由於水咸已多年不用,過渡帶的井大旱時還可提取上層水澆地後開始返鹼,表明水質較差。調查與物探結果完全一致。
表7-4山東萊州灣濱海平原不同入侵段ρs值變化范圍
圖7-3壽光市鹹水浸染區Ps剖面圖
(3)電測深圈定海水入侵通道及形態:在濱海平原區,第四系砂層、基岩風化殼、古河道、斷裂帶、岩溶帶均可能成為海水入侵的通道,而鹹淡水接觸關系的平面及剖面形態則反映了海水入侵的形態。萊州市海水入侵防治示範區表明:①在第四系沖沉積物分布廣,且砂層厚,面積大的地區,海水順砂層全面推進,平面上呈面狀入侵;②古河道砂層、斷裂破碎帶及岩溶帶,由於透水性好,海水順古河道、斷裂破碎帶、岩溶帶呈帶狀入侵。圖7-4表明,在淡水區古河道的等視電阻率剖面圖上,古河道呈高阻閉合圈。斷層破碎帶及岩溶帶無論在海侵區或在淡水區,其形成的通道在等視電阻率剖面圖上均呈長條形低阻閉合圈,但淡水區比入侵區電阻率值偏高;③在第四系沖積物分布廣、且砂層比較均勻的地方,海水順第四系砂層入侵,所得的等視電阻率一般呈舌形形態;在上有第四系覆蓋物、下有基岩風化層的地方,海水不僅順第四系砂層入侵,而且也順風化層入侵,其入侵形態亦呈舌形(圖7-5)。
圖7-4萊州市海侵防治示範區低阻閉合圈及高阻閉合圈
(4)監測鹹淡水界面的運移規律:採用圈定電測深剖面法。即將各測點圈定,定期進行探測,然後對比不同時間的探測結果,便可以分析出鹹淡水界面的運移規律。
圖7-5萊州市過西海侵監測剖面ρs等值線
圖7-6壽光示範區I—I′剖面不同時期ρs特徵值曲線分布圖
圖7-6為「八五」期間鹹水入侵綜合防治壽光示範區I—I′剖面5個不同時間測出的鹹淡水界面ρ。特徵值曲線分布圖。由圖可看出,在AO=12~74m的深度范圍內,各個測次的Ps特徵值變化不大。在AO=74~170m的深度范圍內,1993年12月和1994年6月的曲線均比1993年6月實測的曲線向前運移了一段距離,其中1993年12月的曲線向前運移了157m,1994年6月的曲線向前運移了204m。由於1994年汛期後利用彌河水進行了大面積回灌,地下水位有所回升,所以1994年12月和1995年6月的曲線比前兩次有所回退,其中12月份的曲線回退了100m,6月份的曲線回退了193m,但與1993年6月份的曲線相比,還分別向前推進了57m和11m。與電測剖面平行,還同時布設了水質監測剖面,根據水質資料分析的界面運移規律與物探分析的規律基本一致(劉青勇等,實測)。
參考文獻
李福林,張保祥.1999.水化學與電法在海水入侵監測中的應用.《物探與化探》
肖紅,唐依民.2000.充電法解決海水入侵問題的探討,勘查科學技術
周訓等.1997.廣西北海市海水入侵原因及防治對策物探.《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S.S.Abl Nassir等.2000.Solt-Water,intrusion mapping by geoelectrical imaging surveys.Geophysical Prospec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