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補考

工程地質補考

發布時間: 2021-02-07 16:03:28

工程地質問題

DSO∈Z∈OS 這一塊是一個背斜,中間地層Z最老,兩翼地層新;右邊S和C之間是個斷層,原因是S和C之間缺失D。

❷ 求宿州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課補考時間、地點!!!

地點:工

2011年9月18日8:00----10:00
08地理科學世界地理(1人): 張萌
08地質工程採煤概論(2人):徐海兵 胡輝
環境水文地球化學(1人):邵光雷
08測繪工程工程測量(3人):胡德軍、張昌鵬、吳迪
09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2人):李舒逸、湯風波
09地理科學土壤與生物地理(3人):張建華、曹文濤、趙大寶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城市總體規劃(1):馬丁(緩)
09工程測量GPS原理與應用(1人):何益
09地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1人):李志(緩)
09地質工程地史古生物學(1人):李志(緩)
10地理教育高等數學(二)(9人):謝勇、張冬暉、顏創業、孫偉、王吉相、劉光錦、方東山、李淑珩、孫騫
10工程測量與監理高等數學(二)(16人):諸利民、黃凱、童許劍、趙輝、朱士振、金保清、江漢、宗群、劉亞林、趙海濤 付振揚、祝飄洋、劉建逸、李德健、徐斌、張旭
10地理科學線性代數(3人):陶磊、蔣利強、高逸群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線性代數(4人):薛雙、劉進、卓成龍、王威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計算機文化基礎(1人):張偉(緩)
10地質工程線性代數(2人):宮昊、賈正龍
10測繪工程線性代數(1人):羅斌
10測繪專升本城市規劃原理(1人):李成子
08資源環境全球變化(1人):陶麗華(緩)

2011年9月18日10:00----12:00
08資源環境CAD制圖(1人):李偉 環境質量評價(1人):朱學華
08地質工程工程地質學(1人):徐海兵(緩)
08測繪工程土地管理與地籍測量(1人):吳迪
09地理科學地圖學(1人):石軒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環境科學概論(1人):馬丁(緩)
09地質工程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6人):夏運、李志(緩)、王昭、許磊、梁鬆鬆、汪騰
10地理教育地圖學(4人):曹丙輝、王孟玉、顏創業、王吉相
10工程測量與監理地圖學(19人):諸利民、趙留洋、謝登、趙輝、李澤、王洋洋、方濤、江漢、宗群、劉亞林、趙海濤、姚駿喜、凌剛、李德健、鄧超、徐斌、侍磊、吳非、陳北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圖學(6人):吳超賢、朱成泓、張雲華、劉進、王威、施加強
10地質工程大學化學(3人):王東曉、王坤鵬、楊坤民
10測繪工程大學物理(6人):劉士冬、李連強、張文樂、劉歡、劉健、羅斌
08資源環境遙感原理與應用(1人):陶麗華(緩)

2011年9月18日14:30----16:30
09地理教育中國地理(1人) 范振雨(緩)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測量學(1人):馬丁(緩)
建築學基礎(1人):馬丁(緩)
09地質工程構造地質學(22人):韓露、江磊、陳光、鄧祖桔、董強、熊福才、夏運、汪祖豪、高亞楠、王彬彬、李志(緩)唐朝、徐東升、盛訓賀、陳晨、林衛、陸先傑、王昭、汪晨星、汪騰、曹澤勇、梁鬆鬆
09地質工程普通測量學(1人):李志(緩)
09測繪工程數字化測圖技術(1人):曹奇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1人):周博
10地理教育氣象學與氣候學(4人):孔大偉、張冬暉、顏創業、姚家旺
10工程測量與監理自然地理學(二)(7人):諸利民、趙輝、李澤、曹廠、祝飄洋、李德健、陳北
10工程測量與監理控制測量(9人):黃凱、趙輝、趙海濤、付振揚、祝飄洋、董軍、吳非、陳北、朱劍宇
10地理科學水文學(8人):陶磊、陶昌榮、段貝貝、高金金、朱劍文、李丹峰、景煜、蔣利強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測量學(2人):劉進、張偉(緩)
10測繪工程測量學(2人):朱軍、季強
08資源環境環境質量評價(1人):陶麗華(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❸ 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風化、破碎岩層。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岩層有的較淺,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風化、破碎處於邊坡影響穩定的,可根據情況採用噴混凝土或掛網噴混凝土罩面,必要時配合注漿和錨桿加固。

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對充填膠結差,影響承載力或抗滲要求的斷層,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漿處理;淺埋的泥化夾層可能影響承載能力,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響承載能力。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可能是基礎或邊坡的滑動控制面。

鬆散、軟弱土層。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鬆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採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牆防滲;對於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射混凝土或用土釘支護。

滑坡體。斜坡內可能沿滑動面下滑的岩體稱為滑坡體。滑坡發生往往與水有很大關系,滲水降低滑坡體尤其是滑動控制面的摩擦系數和黏聚力,要注重在滑坡體上方修築截水設施,在滑坡體下方築好排水設施。防止滑坡,經過論證可以在滑坡體的上部刷方減重,未經論證不要輕易擾動滑坡體。

地下水發育地層。當地下水發育影響到邊坡或圍岩穩定時,要及時採用洞、井、溝等措施導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岩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岩,地下工程開挖後,要及時採用支撐、支護和襯砌。支撐多採用柱體、鋼管排架、鋼筋或型鋼拱架,拱架的間距根據圍岩破碎的程度決定。

岩溶與土洞。當建築工程不可能避開時,可挖除洞內軟弱充填物後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採用長梁式、桁架式基礎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頂,也可對岩溶進行裂隙鑽孔注漿,對土洞進行頂板打孔充砂、砂礫,或做樁基處理。

❹ 其他工程地質問題

其他問題如地面沉降、海岸侵淤、地裂縫、滑塌、水侵蝕性等,也對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工程地質有一定影響。

(1)地面沉降

黃河三角洲地質體物質組成主要是粉砂,且孔隙度較高,其形成期堆積速率快,造成地質體中含水量高。隨著時間推移,在上覆沉積物擠壓下,孔隙中水逐漸被擠壓,造成地質體壓縮,導致地面下沉。根據1988年在黃河海港地區實測,該地區壓實下沉速率可達6cm/a。

近幾十年來的人為活動也加劇了地面沉降的發展,如地基承載力不足引起的土體壓縮,地下水、石油、鹵水的開采所引起的含水層、儲油層壓縮等。

(2)海岸侵淤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導致河口處向海淤進;而黃河改道後,因失去泥沙的補給,在海潮動力和沿岸流的作用下,產生海岸侵蝕。

地面沉降引起的海平面相對上升又加劇了海岸侵蝕。

(3)地裂縫、滑塌

鄰區發生強震時會產生地裂縫、滑塌。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級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時,黃河三角洲均有地裂縫發生,唐山地震時黃河北岸土堤在發生地裂縫的同時,產生滑塌及小范圍沉降,使地面穩定性遭到破壞。1989年7月27日,廣饒縣遭到特大暴雨,沿淄河兩岸的3個鎮出現不同程度的地裂縫,多呈NE—SW走向,同淄河走向一致,深0.4~4.0m、寬0.2~3.0m,使公路斷裂5處,房屋塌陷損壞十餘間;1986年6月25日下午5時30分,廣饒縣花園前安村的西北池塘,其塘體長60m、寬25m、深1.5m,池塘水在半小時內全部漏光,塘底出現一條長40m、寬0.5m、深1.5m的突發性地裂縫。

(4)侵蝕性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位於濱海平原,兩側臨海;尤其是東北部地區,為1855年黃河改道後新形成的陸地,地下水溶解性總固體較高,徑流滯緩,含水層屬弱含水層,因此,其地下水具有侵蝕性。區內淺層地下水有結晶性侵蝕和結晶分解復合侵蝕兩種侵蝕類型,侵蝕性地下水的分布規律為:具有侵蝕性的地下水主要分布於近海地帶,在瀕海地段體現為強侵蝕,在向內陸無侵蝕區的過渡帶內則分布有中等侵蝕和弱侵蝕性的地下水。

❺ 工程地質學怎麼考試啊,開卷考嗎

以前我們看這門的時候是閉卷一般都是老師會話考點,我們就列印出來然後背,一般開卷會比較難一些,不知道考哪裡,滿書的翻,估計時間都不夠。

❻ 地質工程問題

1.上池

上池位於高程570~620m的山頂窪地,除局部地帶分布有礫岩外,主要為多次噴發形成的安山岩、凝灰岩及火山岩組成,岩體受卸荷影響,極為疏鬆。有正長岩和閃長岩脈穿插,池盆內斷裂十分發育,除有F3、F118大斷層外,沿不同岩性接觸帶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層間剪切錯動破壞。節理很發育,將岩體切割成5~30cm不等的碎塊。風化卸荷嚴重,岩體結構鬆弛,一般表現為碎裂夾泥。斷層帶及層間剪切破碎帶物質一般由斷層泥或泥夾碎屑組成,斷層泥內蒙脫石含量達50%以上,親水性強,抗剪強度低。岩體彈性波縱波速度一般為2000~3200m/s,岩體原位變形試驗測得,嚴重破碎帶岩體變形模量E0=42~50MPa,泥質軟化帶E0=15~30MPa,一般較好岩體E0=110MPa左右,斷層泥的抗剪強度φ=8°~12°,C=0.01~0.05MPa,破碎夾泥帶(含強烈卸荷風化岩體)φ=26°~28°,C=0.01~0.02MPa。

斷裂發育並強烈卸荷的地質環境,給上池工程帶來下列嚴重地質工程缺陷:①池盆滲漏嚴重,需作全面防滲工程處理;②副壩壩基和防滲面板地基壓縮變形大,可能產生不均勻變形,可能導致防滲面板破壞;③池盆邊坡岩體變形失穩嚴重。

圖5-10 上池卸荷帶加固工程示意圖

上池以1∶1.5的坡比開挖,一般挖深20~35m,最大達40~70m。池盆坡高為31m,池盆以上邊坡高度為0~40m不等。沿池頂計算,開挖池坡總長約1135m,其中705m屬於不穩定或潛在不穩定地段,占總長的67%。在開挖過程中,先後出現滑坡、坡體蠕動變形滑動三處,累計變形破壞地段長度達310m,最大滑坡體積達30萬m3。為了確保池坡岩體的穩定,分別對滑坡和蠕動變形岩體進行了開挖減載、加抗滑樁、混凝土擋牆、預應力錨索加固、局部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進行防滲處理,防止滲透水浸泡外邊坡岩體,產生外邊坡失穩等(圖5-10)。

2.引水壓力管道

引水壓力管道大部分位於蟒山卸荷帶內。岩體卸荷鬆弛,風化嚴重,充填次生夾泥多,岩體質量極差,同時又有F3 和F20兩條規模較大的斷層通過。由於斷層構造岩(泥化帶)隔水,使地下水形成階梯狀分布的水文地質結構(圖5-9)。施工開挖過程中,經常發生突水塌方。其中引水洞挖至F20斷層帶時,兩條引水洞都產生了大體積的突水和塌方。通過斷層帶時,又產生了大塌方。其中2#塌方冒頂通天(圖5-11),位於F20斷層帶內的1#塌方也接近通天冒頂,塌方高度達20~30 余 m。通過魚骨排梁頂棚超前支護(圖5-12),超前固結灌漿,施工開挖又做全封閉式處理,方通過了該段破碎帶岩體。在2#壓力管道導洞開挖過程中,曾經產生過三次大體積塌方和突水。第一次突水和塌方歷時約半年之久,最初為碎屑流式突水,漸次變為塊體塌方和涌水,零星掉塊。塌方突水期最大日塌方量達450m3/d,突水時最大涌水量達35~40m3/d。塌穴高32m,直徑14~17 m,總塌方量4000 m3。第二次塌方歷時3個月,塌方仍由突水引起的。塌形與第一次塌方相似。塌穴高20 m,直徑9~13 m,總塌方量約2500 m3。第三次塌方發生在斜洞擴挖過程中(導洞內),塌方量約為200 m3。三次塌方均採取混凝土回填塌穴和灌漿加固處理(圖5-13),其塌方皆發生於F20斷層帶及其影響帶內。其餘地段由於卸荷風化嚴重,岩體穩定性極差,不同規模的塌方屢屢發生。所以在高壓管道斜井擴挖時,採取了厚度達20~30cm的系統噴錨加固(雙網)。由於岩體軟弱破碎,結構鬆弛,所以壓力管道必須全部採用鋼管襯砌承擔內水壓力。

圖5-11 引水洞2#塌方剖面圖

圖5-12 引水洞超前支護處理平面圖

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實踐經驗表明,地質工程建設必須認真地對環境地應力進行研究。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蟒山卸荷帶是一個重大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對認識建設場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具有重要的意義。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蟒山卸荷帶是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上池及引水壓力管道穩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對這個問題的發現大大提高了對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地質條件的認識水平,對其他工程的工程地質條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圖5-13 壓力管道塌方圖

❼ 關於工程地質學的幾個問題,希望各位老師可以給我解答一下,真心感謝!

1出自與第四紀地質地貌學 之後的問題出自工程地質原理 買書來看就好了

❽ 工程地質地基基礎問題

接觸,如果有問題我就改不了,更高的大樓需要更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