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北斗地質災害應用

北斗地質災害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2-07 09:26:22

A. 地質災害的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中的應用

(一 ) 地質災害分級
地質災害按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等級。具體標准如下 :
1. 特大型 :
因災死亡和失蹤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2. 大型 :
因災死亡和失蹤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 1000 萬元以下的;
3. 中型 :
因災死亡和失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 500 萬元以下的 ;
4. 小型:
因災死亡和失蹤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 二)速報原則
情況准確,上報迅速,縣為基礎,續報完整。
( 三)速報程序
1. 發生特大型地質災害後,災害所在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於6小時內速報市 (地)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越級速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土資源部,並根據災情進展,隨時續報,直至調查結束;
特大型地質災害由國土資源部或委託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時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委託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的,最終形成的應急調查報告應盡快上報國土資源部。
2. 發生大型地質災害後,災害所在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於 12 小時內速報市 ( 地〉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越級速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土資源部,並根據災情進展,隨時續報,直至調查結束。大型地質災害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時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並將最終形成的應急調查報告上報國土資源部。
3. 發生中型地質災害後,災害所在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於24小時內速報市(地)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同時越級速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中型地質災害由市(地)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時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並將應急調查報告上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4. 發生小型地質災害後,災害所在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及時向市 ( 地〉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並負責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
(四)速報內容
1.速報報告:負責報告的部門應根據已掌握的災情信息,盡可能詳細說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時間、傷亡和失蹤的人數、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誘發因素、地質成因和發展趨勢等,同時提出主管部門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2.應急調查報告: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結束後,有關部門應及時提交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1) 搶險救災工作;
(2)基本災情;
(3)地質災害類型和規模;
(4)地質災害成災原因,包括地質條件和誘發因素(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
(5)發展趨勢;
(6) 已經採取的防範對策、措施;
(7)今後的防治工作建議。 對於發現的直接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超過1000人或者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地方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報後,要在2日內將險情和採取的應急防治措施上報國土資源部,並根據地質災害隱患變化情況,隨時做好續報工作。

B. 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北鬥技術預警黃土滑坡,面對黃土滑坡應該怎麼做

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北鬥技術預警黃土滑坡,那麼面對黃土滑坡應該怎麼做呢?

當然,在發生黃土滑坡之前,肯定會出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山披上的樹木、電桿線等發生歪斜,房屋牆壁翻身裂縫並不斷擴大,斜坡地表面上出現了裂縫,斜坡上的池塘水突然漏失,斜坡前緣坡腳處出現渾濁的泉水流出等,都顯示出山體斜坡上的岩土體在向下運動,可能馬上要發生突然的快速滑動。此外,如果在一些山區出現了較長時間的降雨,也會很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的現象。

C. 北斗導航系統已在2020年7月31號開通,意味著什麼

北斗三號系統在2009年開始建設,2018年基本完成建設。2020年6月30日北斗三號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已進入系統並完成建設並,於7月31日在北京舉行北斗三號系統的正式開通儀式。北斗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將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諸多的便利,北斗導航系統將詮釋什麼叫做科技改變命運。


總之,北斗系統的開通,將從各個方面便利我們的生活。北斗系統的成功開通,也是我國科技成就的一個象徵,是我國無數科研人員歷經萬難的縮影。

D. 西北地區「北斗一號」衛星定位與通訊在野外地質工作中的應用與示範

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管理與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2011~2012年開展3S 技術(重點為北斗通訊)的野外測試、示範與研究工作,配合總項目對西安中心結點平台進行運行和維護聯調.對西寧和烏魯木齊野外工作站結點提供支持並建立起大區與工作站常態化協同服務機制,基本形成覆蓋西北大區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網格體系並建立大區級示範模式,對所轄的地勘隊伍野外地質調查工作從管理服務、結點資源服務、生產調度、應急救援保障和態勢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示範總結。

兩年來,課題組在西安地調中心選取4個野外項目組,涉及區域地質調查,地質災害詳查、礦產普查等領域,在野外實地培訓並指導地質人員開展北斗通訊應用並針對北斗終端、網格結點開展測試工作。

一、示範項目

(一)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地區礦產遠景調查示範項目

工作區位於青海省東北部,行政區劃屬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管轄。地理坐標:東經101°15༼"~102°00༼",北緯37°10༼"~37°30༼」,涵蓋4個1∶5萬圖幅(J47E016022、J47E017022、J47E017023、J47E017024),面積1600km2

工作區ETM+遙感影像圖地貌景觀特徵,大體可分為中高山山地、低山丘陵、盆地河谷三種地貌景觀類型。即高大雄渾的大坂山山脈呈北西向或北西西向蜿蜒展布於工區中部,綿延的主脊橫跨本次工作的四個1:5萬圖幅,其以中高山山地地貌景觀為主;大坂山北側門源盆地廣袤而平坦,盆地南緣大通河自西而東穿流而過,大坂山南西寶庫河及其兩岸為一由近東西轉向南東的小型河谷地帶,造就了山間盆地與河谷地貌景觀;而位於這兩種地貌景觀之間的區域是低山丘陵地貌景觀區。該工作地區主要是在大板山山區內,該地區植被覆蓋十分厚密,交通極不發達,並且山體陡峭,山頂到山腳落差較大,通常在800~1000m之間,難以攀爬,尤其在春冬兩季,山上經常有雪,且覆蓋較為嚴重,給野外工作造成較大困難。

工作區位於祁連山系東段支脈大坂山主脊,大坂山走向北西-南東向,與區域構造線方向吻合,區內山川相間排列,山勢陡峻,河谷狹峭。區內海拔最高4295m,為大坂山,最低2650m,為大通河,一般海拔2900~4100m,比高1200~1654m,屬高山深切割區。

區內水系發育,大通河、寶庫河自北西向南東流經測區,其水量充沛,落差大,河水湍急,人畜無法涉渡,局部有吊橋供人畜通行。另外在大通河、寶庫河兩側發育常年和季節性支流,水系呈北東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羽狀分布。寧張(西寧—張掖)公路、民門(民和—門源)公路分別在西南角和東北角通過,下大坂公路呈南北向穿越測區中部,主要交通較方便,測區內大坂山主脊兩側及東南部樺山一帶坡陡谷狹,地形復雜,交通運輸困難,以牲畜馱運為主。

本區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乾旱少降水,夏季溫暖多雨,每年5~9月為降水期,其中以7~8月最多,山區降水以雪、冰雹為主,盆地河谷以雨為主。區內氣候分帶明顯,氣溫有隨海拔上升而顯著降低的變化規律,山區寒冷潮濕,盆地區溫暖乾燥,氣溫變化大,在海拔3500m 以上的山區年平均氣溫均在0℃以下,年極端最低氣溫可達-30℃,陰坡有常年凍土分布。海拔3500m 以下的盆地河谷區年平均氣溫2~9℃,年最高氣溫在30~34℃之間,全年無霜期在5~8月份,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結冰期和風季,盛吹西北風。植被發育,灌木林遍布,主要有杜鵑、紅柳、黃刺、黑刺等屬。另外在仙米、克圖一帶有白樺、松樹等林區。

區內盆地及較大河谷兩岸為農業區,居民點分布較密,民族以漢、回為主,少數土族、藏族,從事農、牧業生產。農作物主要有青稞、馬鈴薯及油料作物。山麓地帶為牧業區,牧民以藏、回族為主。

工業以采礦業為主,礦山有鐵邁煤礦,松樹南溝金礦等。青石嘴鎮有小油料作坊,祁連山銅礦電廠,此外,無其他工業。總體來看,本區經濟較為落後,工業不甚發達,屬於貧困山區。

(二)青海1∶25萬巴什庫爾干幅(J46C001001)、茫崖鎮幅(J46C002001)區域地質調查(修測)項目

工作區位於青海省西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交界處,主體為近東西展布的阿爾金山脈,北瞰塔里木盆地,東瀕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5000m,最高峰位於玉蘇普阿勒克塔格西端,海拔6062m。調查區自然環境極為惡劣,交通不便,除茫崖鎮—若羌縣公路(315 國道)北西向穿越調查區外,幾乎沒有車行道,行車極為艱難。項目總體目標任務是採用數字填圖方法,綜合應用區域地物化遙資料,開展區內1∶250000區調修測和專題研究,完成1∶250000區調修測19000km2

工作區位於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邊緣,地處阿卡騰能山與阿喀祁漫塔格山之間。西北緣山呈峰疊的阿爾金山,南依白雪皚皚的昆侖山脈,是青海與新疆的交界之地,海拔3188m。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因遠距海洋和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影響,加之海拔高、山脈阻隔,因此風多雨少、植被稀疏、空氣稀薄。其含氧量不及平原地區的70%。這里年平均氣溫僅16℃。年降水量50mm以下,日照時間長,年均3320h。無絕對無霜期。氣候極端乾燥,水資源貧乏。自然條件惡劣。礦產資源主要有、鋅、鹽、石膏等,尤其盛產石棉,是中國重要的石棉生產基地。因為有石棉礦工區,公路是茫崖鎮對外交通的唯一依靠。有公路通冷湖鎮、茶卡、敦煌、格爾木市。

(三)青海省玉樹州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項目

工作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地跨昆侖山以南、唐古拉山以北的廣大地區,是青海省主要的牧業區,平均海拔在4200m 以上。工作區范圍為青海玉樹州稱多縣、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18.1877×104km2

示範區域位於稱多縣,該縣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青海省的南部,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國家江河源自然保護區縣之一,也是江河源頭縣之一。昆侖山中支巴顏喀拉山橫亘北方,為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主峰5267m,奔騰不息的通天河水自西向東流去,歷來為一道天然屏障。稱多縣東鄰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北部、西部與曲麻萊縣接壤,東南和四川省石渠縣毗鄰,西南和玉樹縣隔河相望。地理坐標界於北緯32°53ཚ"~34°47ཆ",東經96°02འ"~97°21པ"。東西寬160km,南北寬209km 余,全縣土地總面積1.53萬km2。境內地形復雜,地勢高亢,平均海拔4500m 左右。年均溫3.8℃,年降水量600m m。稱多縣境內河流網布,河床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通天河、扎曲、多曲、細曲、德曲等(曲:藏語,意為河),並有湖泊分布。當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優良牧草60 余種,野生葯用植物200餘種,著名的有冬蟲夏草、川貝母、大黃等;野生動物80餘種,其中以白唇鹿、馬麝、猞猁等著名。礦產資源蘊藏量大,種類多。初步探明的礦點13處,有金、銀、銻等十幾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開發潛力大。其中砂金資源本縣已有開采,建有黃金礦山企業一個,機械化採金船三條,全縣年產成品金在100kg以上。在公路建設上,全縣已基本形成以縣所在地為中心,以214國道為主骨架,以鄉村公路為輻射的公路交通網。

(四)青海阿爾金打柴溝(J46E005011、J46E005012、J46E005013、J46E006011、J46E006012、J46E006013)等6幅區調項目

工作區位於甘肅省和青海省交界處,行政區劃屬甘肅的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和青海的冷湖鎮管轄,測區地貌為中部高,南北兩側低。南部位於柴達木盆地北緣,北緣位於塔里木盆里東南緣,中部為阿爾金山脈東段,總體海拔較高,在2400~5000m 之間,大多都在3000m 以上,北坡較陡,高差變化較大,南坡相對較緩。

區內水系不發育,僅有間歇性河流,無貫通性主流。北部溝谷深而狹窄,階梯陡壁隨處可見,屬典型的深切割區;阿爾金山脈南坡及山前洪沖積扇中溝谷徑流長,均自然閉流於沙漠或窪地。

工作區屬大陸性荒漠氣候,高原缺氧,氣候惡劣。年平均氣溫4℃以下,晝夜溫差可達25℃。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嚴寒,四季變化很大。6~8月為雨季,年降水量20~50mm。3~8月為風季,多為西北、東南風,最大風力8~10級。

工作區大部分屬新疆阿爾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極不發育,沿局部大溝谷及匯水窪地附近生長少量的草本植物及胡楊、紅柳、梭梭等耐旱植物;野生動物見有野駱駝、野驢、盤羊、岩羊、黃羊、狼、雪豹、熊、貂等。無固定居民,僅有少量游牧牧民從事放牧。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有金、銅、鉛、鋅、石棉、石膏、芒硝等。除石棉礦正在開采外,其他礦種多處於檢查-普查階段。

二、基於3S技術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野外示範過程

(一)技術培訓

為確保2012年度將北斗通訊技術盡快應用於野外地質工作並深入推進示範工作的全面實施,於2012年4月16~19日在西安召開「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研討暨培訓會議」,重點針對野外示範項目組進行應用培訓並開展技術研討。並邀請了青海西寧野外工作站,新疆烏魯木齊野外工作站參會,一同研討了西安中心結點與西寧和烏魯木齊野外工作站結點相互支持並建立起大區與工作站常態化協同服務機制。

(二)設備配置

1)西安中心機房架設北斗中心指揮機及天線,用於單位及部門領導的監管。

2)3S項目組親赴各個野外駐地,架設普通指揮機,連接筆記本,由項目負責人在駐地進行監管。

3)將野外項目組各分2個分隊,每隊2~3人,分別給司機和野外地質隊員各配備一套掌上機和北斗終端。

(三)制定詳細工作流程

1)項目組每日出野外前,開會詳細制定當日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

2)項目負責人通過北斗普通指揮機將當日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發至各個野外小組。

3)野外小組出發離開駐地前分別向指揮機發送出發信息,並打開路線軌跡連續定位。

4)到達野外工區後,野外小組向駐地指揮機以及另一隊野外小組發送平安到達信息及定位信息。

5)野外地質人員手持一套北斗設備展開工作,司機手持一套北斗設備,用於之間的溝通聯絡。

6)野外地質隊員野外調查中隨時將所發現的問題利用北斗終端發送給野外駐地和另一野外小組,相互之間進行磋商。

7)野外小組在野外工作中每隔工作2小時,如果一切順利平安,一鍵按「平安」,向指揮機報告;如果遇到緊急危險,可一鍵按「危險」,向指揮機報告,指揮機接到信息後立刻安排相應的救援。

8)野外小組完成工作後向司機、另一小組及駐地發送工作完畢及位置信息。

9)司機接到野外小組完工信息後,安排接應,接到野外小組後,向野外駐地發送平安報。

10)野外小組都收隊回到駐地後,項目負責人用普通指揮機向項目單位中心指揮機發送平安報。

三、野外示範結果

(一)野外示範軌跡追蹤

2012年7月6日「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地區礦產遠景調查」項目野外示範路線軌跡回放圖見圖7-34。2012年7月13~15日西寧至玉樹沿途軌跡跟蹤定位回放圖見圖7-35。2012年7月29日通過數字填圖系統查詢北斗衛星定位工作軌跡回放圖見圖7-36,圖7-37。

圖7-34 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地區礦產遠景調查項目野外示範路線軌跡回放圖

圖7-35 西寧至玉樹沿途軌跡跟蹤定位回放圖

圖7-36 數字填圖系統查詢北斗衛星定位工作軌跡回放圖

圖7-37 數字填圖系統查詢北斗衛星定位工作軌跡回放圖

(二)利用北斗衛星設備野外工作溝通交流簡訊息記錄

1)安全報備信息見圖7-38。

圖7-38 安全報備信息

2)業務溝通信息見圖7-39。

圖7-39 業務溝通信息

3)定位坐標信息見圖7-40。

圖7-40 定位坐標信息

E. 北斗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哪裡有山體滑坡

北斗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石門縣有山體滑坡。據央視新聞,7月6日下午,石門縣南北鎮發生了該縣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山體滑坡災害,300萬立方米土石方傾瀉而下,導致300米省道路面、1座小型電站和5間房屋被毀,萬幸的是,6月24日,石門縣就接到北斗衛星監測系統地質災害橙色預警,提前轉移村民,此次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系統預警稱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數據出現異常,經智能地質災害風險預警評估模型分析,該處隱患點變形量偏大,且近期有加速下滑的趨勢,建議啟動應急調查,受威脅居民臨時撤離。隨後,當地馬上轉移安置危險區6戶20名村民,並開展24小時巡查值守,在收到值守幹部的異常通報後,又及時轉移走疑似危險區8戶13位村民。

(5)北斗地質災害應用擴展閱讀:

北斗系統的行業及區域應用

1、交通運輸方面,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

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據統計,2011年至2017年間,中國道路運輸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均下降50%。

2、農林漁業方面,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應用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船位監控、緊急救援、信息發布、漁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務,全國7萬余只漁船和執法船安裝北斗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3、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4、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F. 2013年,將建成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檢測預警系統,對北京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北斗衛星導

B

G. 長安大學運用北斗科技預警黃土滑坡,哪一刻讓你真正意識到科技的強大

“甘肅黑方台黨川5號滑坡區域附近,北斗監測點HF09三維方向累計位移達1457.05mm,變形速率72.93mm/d……”近日,長安大學張勤教授和黃觀文教授研究團隊第三次利用北鬥技術成功預警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黨川村黑方台突發性黃土滑坡。由於預警及時,此次滑坡未造成人員傷亡。

該團隊長期紮根西部,緊跟國家北斗應用需求,立足於災害監測預警領域,研發的基於雲平台的低成本高精度北斗/GNSS監測系統已成功預警了三起黃土滑坡。

該系統從硬體端低成本北斗接收機的設計,到服務端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及預警平台的搭建均由該團隊研發,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成熟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該監測預警系統是長安大學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基於空天地技術的滑坡識別與智能監測預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川藏鐵路重大災害識別與預測”、國家973項目“黃土重大災害及災害鏈的發生、演化機制與防控理論”等國家重大項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H. 北斗目前在哪些領域有應用

應用:災難預測、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地質災害監測、水文監測預警、森林防火監測、海洋漁船定位、應急抗災救援、城市應急指揮體系。

I. 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北鬥技術預警黃土滑坡,其准確度究竟有多高

“甘肅黑方台黨川5號滑坡區域附近,北斗監測點HF09三維方向累計位移達到1457.05mm,變形速率72.93mm/d。······”2021年01月27日20時53分,長安大學的“高精度北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再次緊急發出了滑坡即將失穩的紅色告警,7分鍾後滑坡發生失穩破壞!

這是長安大學研究團隊高精度北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給甘肅黑方台黨川5號滑坡區域發出的預警信息。當地幹部收到了預警信息之後,緊急組織當地居民避險,6小時後一起體積近10萬方的黃土滑坡轟然發生。

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利用北鬥技術預警黃土滑坡,其准確度非常之高。目前的災患預警更是達到了“毫米級”的精度。

長安大學張勤教授團隊緊跟國家北斗應用需求,立足於災害監測預警領域,研發的基於雲平台的低成本高精度北斗/GNSS監測系統已成功預警了三起黃土滑坡。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套預警平台。

一、高精度北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已經成熟

高精度北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預警平台。這套系統從硬體端低成本北斗接收機的設計,到服務端高精度北斗定位解算及預警平台的搭建均由長安大學團隊研發。


J. 北鬥技術成功預警滑坡災害,高科技是不是能准確預知自然危險

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黨川村黑方台黨川6號和7號滑坡體附近新發生了一起黃土滑坡,滑坡體積在2萬m³左右。高精度北斗/GNSS監測系統的實時監測,成功提前發出預警信息,避免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監測雲平台監測區域監測點位移動態

(E:東方向,N:北方向,U:高程)

高精度北斗/GNSS監測系統利用北斗高精度實現毫米級監測,提前兩天預警甘肅黃土滑坡。那麼該監測系統到底能提前多久預警?目前該系統能夠提前30天對滑坡發出黃色預警,提前1天發出橙色預警,提前7個小時自動對這次滑坡發出了紅色預警,提前23分鍾提供較為准確的滑坡臨滑時間預報。監測系統還將預警信息發送至預警平台以簡訊、郵件方式通知了當地鎮政府、鎮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和村級幹部,安裝在滑坡體上的遠程視頻監測裝置,還成功記錄了滑坡災害發生的全過程。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利用天上的北斗衛星和地上的一張網,共同提供北斗高精度服務。相當於地面有了一個精確校準器,令定位精度精確到厘米級甚至毫米級。這也正是北斗高精度監測的優勢所在。

精準的時間和位置在災害預警監測中尤為重要。同時,北斗高精度應用於其他防災減災領域能夠發揮北斗特色優勢,防範於未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該監測預警系統是長安大學承擔的國家973項目“黃土重大災害及災害鏈的發生、演化機制與防控理論”、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基於空天地技術的滑坡識別與智能監測預警”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特大滑坡實時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的系列研究成果,為後續開展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技術裝備研發奠定了基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