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面積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面積

發布時間: 2021-02-07 06:21:06

A.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情況

1
只要自己有實力
女生肯定不缺
;女生再多你需要的也只是一個
2
地質專業的女版生很少
但是漂亮的女生比例卻很大權
3
食堂不錯
寢室相對艱苦
這也算是一種鍛煉吧
年輕時候吃點苦沒什麼的
地大的
地學院
工程
資源
環境
地空
這些學院只要你不是去放羊
能順利畢業的話工作絕對是不愁的
09年工程有一個專業就業供需比就到了1:7
也就是說一個認可以挑7個工作
我明白樓主的意思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
地大的大學生活中的樂趣是絕對不比其他學校少的
而且這里管理相對松一些...

B. 中國地質大學佔地多少畝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東湖之畔,南望山麓,佔地1700餘畝,建築面積1133畝,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2)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面積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教職工1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千人計劃」長期項目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5人。我校現有專任教師中3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5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3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其中金錘獎7人,銀錘獎2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此外,150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C.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設施環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東湖之畔,南望山麓,佔地1700餘畝。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地質學院博物館,1982年在武漢重建。2001年,中國地質大學獲邵逸夫基金資助,建設新博物館大樓,新館總投資5000餘萬元,於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新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近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目前中國內地高校規模最大的博物館。2006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風景旅遊區,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為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達3萬余件,其中珍貴罕見的館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體長10.5米、體高6.1米的恐龍化石珍品——黑龍江滿洲龍化石;長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魚龍化石之王——梁氏關嶺魚龍化石;面積達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

地大隧道連接校園西區與北區,呈為直線型,全長333米,凈空高4.5米,洞寬6米。該隧道投資600多萬元,於2003年6月動工,並與當年完工。校區內建隧道的高校,地大還屬第一個,此工程極大地方便了師生來往南北校區,因為西區北區之間往來不用再繞行南望山。地大隧道是地大的標志性建築,也是一條實用型通道。夏天的隧道,由於沒有陽光直射,里頭特別陰涼。

D. 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我國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的教育和科研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合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地球科學最高學府和地學人才的搖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中央部屬高校,由教育部和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共同建設,現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56所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國家「111計劃」成員高校之一,是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體、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學校佔地面積約1700畝。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
學校現有各類科研機構、實驗室、研究院(所、中心)8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7個。學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獻為主體、地球科學類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學校擁有紙質圖書資料155萬冊,電子圖書65萬冊,期刊1500餘種,中外文資料庫20個。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校學生2569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973人、碩士研究生3971人,博士研究生1159人,專業學位研究生2265人,各類留學生400人。

E.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區有多少畝

東西兩區一共五千多畝i

F.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佔地多少

地大小~一個大校區,被分成西區、東區、北區這三個小校區,總共也就2000畝左右吧,每個小校區一下課就擠的慌啊~

G.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簡單,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到了武漢的火車站,學校有校車去接,你直接在火車站出口找到地大迎新點就OK了,當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

H. 中國地質大學中北京和武漢有什麼區別

一、學校的地址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二、學校的規模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截至2018年10月,學校佔地面積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積815074.58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有教職員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103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17個教學單位,42個本科專業。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職教職工1400餘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

三、學校的影響力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I. 中國地質大學到底有幾個 位置在哪

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學校協議。

(9)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面積擴展閱讀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該校擁有2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3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116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點。

1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59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後流動站。

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科建設

學校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積極發展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納米、材料、生物、能源、環保等新興交叉學科。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學科排名第五;另有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二十名。

J.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多少個校區啊

在武漢1個校區,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魯磨路 388號 郵編:430074。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10)武漢中國地質大學面積擴展閱讀:

學校有教職員工3122人,其中教師180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296人,教授505人,副教授882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13人(領軍人才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5人、青年學者4人)。

學校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 26103人,包括本科生
18140人,碩士研究生
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國際學生944人;成教及網路教育注冊學生6萬餘人。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

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進入前1‰。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