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三峽地區工程地質

三峽地區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07 03:47:08

㈠ 興建三峽水利工程樞紐工程,了解三峽地區歷史上的地質資料和地理情況,最好的顧問是

c1,自我介紹:「張」意為張揚的個性,「淼」意味浩淼無邊。初中時任班長,工作認真,時時協調班干間、同學間關系,使班中氣氛和洽。高中時任團支書一職,接觸團中事務,組織多次義捐、義務勞動活動,與其他幹部一起努力,擴大團組織的影響,宣傳團的先進思想,並多次獲得校、市「優秀團干」。
工作設想:協調內部工作,分工明確,提高效率。以宣傳為平台,擴大歷史系的影響,積極組織各種活動,豐富同學課餘生活。討論和宣傳團、黨的精神和文件。加強大一、大二的交流互動,使大家盡快熟悉歷史系這個大家庭。
2,自我介紹:來自廣東梅州。開朗、幽默,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工作、學習熱情、認真。是原班上足球、籃球、乒乓球主力。毽球、撞球、游泳「也玩得不亦樂乎」!中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是我的至愛!但沖勁有餘,卻細致不足,辦事有時缺周全。衷心希望在系團委的大舞台上鍛煉自我,貢獻一份薄力。
工作設想: 迅速組建起各球種隊伍,組織人員參加校運會等各種比賽,加強院系交流。舉辦人文學院「趣味邀請大賽」,體現體育的娛樂性。發掘、組織本系有藝術特長的同學,參加比賽,組織集體文娛活動。邀請其它院系野外宿營活動。
3,自我介紹:「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我的處事原則。本人性格穩重,喜歡「少說多做」。工作態度勤懇,注重踏實。在自我的修養和黨性的帶動下,對工作責任心極強,只要在歷史系的崗位上呆一天,那麼歷史系的事就是我的事。大一期間擔任05級班長職務,在一年的工作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在工作中善於分析事物的本質,能夠抓住復雜問題的本質和症結。為人比較老實,待人真誠,懂得怎樣尊重別人。心胸寬廣,為人寬厚,善於傾聽普通同學的意見。在對自己缺點的不斷克服中不斷進步。
工作設想:以細心、細致的態度為廣大同學竭誠服務,真正表現出學生會對廣大同學的關注;全力促進歷史系內部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強我系內部的凝聚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和工作機制建設,提升我系學生工作的核心戰鬥力。
發掘一切可發掘的人才,讓系內同學得到鍛煉的機會。充分開發利用我系最寶貴之文化資源——歷史文化,廣泛深入地傳播、發揚歷史文化,用歷史文化征服更大的人群。以此為契機,改變歷史系過去文弱、內向的對外形象,提高歷史系在珠海校區的影響力。

㈡ 三峽大壩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急求!

1地下水改道導致地陷
2地下水斷流導致下游乾旱
3地表水改道導致原有內生態平衡打破魚米之鄉容變草場
4地下暗河斷流導致地下水資源枯竭以至於無法恢復持久生態
5地上下水斷流導致地表蒸發量增大無法補充水源以至於大面積的乾旱
6地上下水斷流導致靠水生存的微生物滅絕,靠微生物生存的動植物斷絕食物鏈滅絕
7地上下水斷流導致樹木灌木滅絕
8地上下水斷流導致惡劣天氣增多「暴雨」「泥石流」「凍土」沒有植被覆蓋水土流失嚴重
9因沒有沒有地上下水導致「地陷」「乾旱」「破壞原有生態平衡」「大面積的乾旱
」「靠微生物生存的動植物斷絕食物鏈滅絕」「樹木灌木滅絕」最終人類滅絕!!!!!
10人類滅絕了 就在也沒有問題了

㈢ 三峽的地質地理地貌,盡量專業些,最好能從地質構造方面說明為什麼不能建三峽大壩

為什麼在秭歸那邊不能建三峽大壩,你在哪裡看的啊?
三峽大壩建在前震旦紀回花崗一閃長答岩岩基體上,新鮮岩體的工程地質特性均一,完整性好,力學強度高,透水性微弱。壩址上下游8公里范圍內無活動性斷裂(仙女山斷裂帶離大壩在20公里左右,已設地震等各種監測設施)。壩址河谷開闊,地形條件也有利於大壩、電站、船閘等樞紐工程的布置和施工。
唯一不足的是,大壩三斗坪壩址建在黃陵背斜核部南端,一般工程建設要選向斜位置。但做為攔河大壩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上面所說的壩址穩定性等,所以大壩建於背斜上。背斜可能導致侵蝕加劇,但三斗坪的花崗閃長岩體非常堅硬,抗水蝕能力強,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侵蝕帶來的影響。
當然,三峽大壩肯定也給庫區帶來了很多後續的地質災害,比如秭歸的水土流失、新灘、千將坪的滑坡、甚至蓄水誘發的地震,但這不是選址的原因,你在長江中上游不管在那裡建,這些地質災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㈣ 三峽庫區的地質情況

都在這里了,全是你能用得上的:
http://www.sxdzfz.gov.cn/

三峽庫區全部位於楊子准地台區,北與秦嶺地槽相鄰。
以巫山與奉節間的齊岳山基底斷裂為界(大體自奉節—石柱呈南西向展布),其西為四川台坳(川滇塊陷),其東為上楊子台褶帶(鄂西塊隆)。近庫首地段(三斗坪—巴東)位於上楊子台褶帶,巴東至奉節處於上楊子台褶帶與四川台坳的過度地帶。本區主要經歷了三次較強的構造運動,即震旦紀前的晉寧運動,侏羅紀末的燕山運動和老第三紀末的喜山運動。晉寧運動使前震旦紀地層強烈褶皺、變質,並伴隨多期岩漿岩活動,形成了古老的結晶基底。燕山運動,主要表現為蓋層的褶皺和斷裂,對基底的破壞較輕。楊子台褶帶自古生界至中三疊系海相沉積蓋層發育良好,燕山運動全面褶皺。四川台坳在古生代時期是楊子准地台相對隆起的地帶,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層。喜山運動除蓋層有輕度變形、少數斷裂有微弱的繼承性活動外,全區轉入以整體抬升為特徵的新構造運動時期。

褶皺
三峽庫區橫跨川鄂褶皺帶中段和川東弧形褶皺帶東段,北為大巴山弧形褶皺帶,東南與長陽東西向構造帶相鄰,西南有川黔南北向構造帶插入,東與准陽山字型構造相接。庫區褶皺的特點是自西向東一系列北北東向弧形褶皺受巴山弧阻隔,向北西向外凸,由北東向轉向北東東向,最後以近東西向與秭歸向斜相交並嵌入秭歸向斜之中。
褶皺形態以奉節為界,奉節以東背斜緊閉並伴有倒轉現象,向斜為復式褶皺,次級褶曲發育,多沿主槽兩側呈平行斜列式展布。奉節以西向斜寬緩,背斜緊閉,成「隔擋式」構造。
區內褶皺按其走向可分為4組:
(1) 軸向近南北向褶皺
軸向近南北的黃陵背斜和秭歸向斜,位於巴東以東,走向與長江近正交;
(2)軸向北東東向褶皺
軸向北東東的百福坪背斜、楠木園背斜、官渡—碚石向斜、橫石溪背斜、巫山向斜和齊岳山背斜等,展布於奉節與巴東之間,長江與之斜交至近於平行。
(3)軸向北西向外凸的弧形褶皺
奉節至涪陵的廣大區域,為一系列向北西突出的弧形褶皺,包括方斗山背斜、豐都—忠縣向斜、故陵向斜、大池—乾井背斜、萬縣向斜、硐村背斜、鐵峰山背斜、墊江—梁平向斜和渠馬河向斜,長江基本上與構造線平行。
(4)軸向北北東向褶皺
涪陵以西,則為一系列北北東向的褶皺,主要有明月峽背斜、麻柳場向斜、廣福寺向斜、銅鑼背斜、南溫泉背斜,江北向斜、龍王洞背斜、悅來場向斜和觀音峽背斜等,長江大部分與之近正交。

斷裂
區內斷裂不甚發育。庫首段有九灣溪斷裂、仙女山斷裂、新華斷裂。巴東—奉節段有齊岳山斷裂、恩施斷裂、鬱江斷裂、黔江斷裂。奉節以西斷裂不發育。區內規模較大的仙女山和新華斷裂距庫區較遠,橫穿幹流水庫的主要斷裂僅有九灣溪、牛口、橫石溪、楊家棚、黃草山等,另外建始斷裂北延出現的坪陽壩斷裂、碚石斷裂與龍船河、冷水溪等支流庫段相交。這些斷裂規模都不大,均未造成大范圍的岩體破壞。

新構造運動
庫區新構造運動屬於三峽鄂西南隆升區之三峽鄂西南隆升亞區。表現為挽近期以來大面積的間歇性整體隆起和局部地段的差異性斷裂活動。隆起中心為奉節—巫山一帶,最大上升幅度達2000米。其特點是隆起的不均勻性、掀斜性和間歇性,造就了長江兩岸的五級剝夷面和六級階地。第四紀以來,地殼上升速度加劇,河流強烈下切,造就了三峽段高陡岸坡和諸多崩滑體。
新構造運動的另一條重要表現是差異性的斷裂活動,挽近期仍在活動的斷裂為仙女山斷裂、九灣溪斷裂等,均屬於易活動斷裂。

地震
區內地震水平不高,強度小、頻度低。地殼穩定性相對較好,屬弱震環境。據國家地震局1990年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400萬,50年超越概率10%),庫區大多為VI度和小於VI度。
地震是斷裂活動的重要表現。庫首段最大地震為秭歸龍會觀5.1級地震(1979.5.2),震中距長江僅8KM。庫尾段重慶地震達5.3級(1989.11.20),震中距長江15KM。根據庫區地震史和地震地質條件研究,在庫區不能排除歷史上同等地震的重演和更大地震的發生。為安全穩妥起見,在崩滑體和庫岸穩定性評價時奉節以上按VI度,奉節以下按VII度考慮。

根據三峽工程研究成果,廟河—白帝城庫段有發生斷層破裂型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預測可能誘發地震的地段有兩處:一是九溪灣斷裂穿越長江的路口子和西陵峽與秭歸盆地接壤處的香溪河一帶;另一處是秭歸牛口至巫山碚石庫段。可能誘發地震的最大震級估計不超過6級。此外,還有誘發岩溶型小震的可能。其它庫段除支流烏江和嘉陵江回水范圍的碳酸鹽岩分布區有可能產生岩溶型小震外,一般不具備發生水庫誘發地震的條件。
庫區處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東緣,全國地貌區劃為板內隆升蝕余中低山地。
庫區地貌明顯受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控制,以奉節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貌單元。

三峽侵蝕溶蝕低中山峽谷段
奉節以東,區內地貌以大巴山、巫山山脈為骨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岩組成的川鄂褶皺山地,屬於以侵蝕為主兼有溶蝕作用的中山峽谷間夾低山寬谷地貌景觀。山脈總體為近東西向,局部為南北向。長江多斜切或橫切,因而河谷多為斜向或橫向谷。山頂高程多在1000-2000米,相對高差1000米左右。河谷狹窄,岸坡陡峭,江面寬一般200-300米。山脈走向亦受構造控制,大巴山脈呈北西—北西西向聳立於庫區之北,主峰大神農架高程3050米,為長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巫山山脈呈北東—北東東向綿延於鄂、川(現重慶市)邊境,綠蔥坡至雲台荒一帶,高程1800-2000米,為長江與清江的分水嶺。長江河谷深切,兩岸山峰聳立,河谷狹窄,水流湍急,形成了著名的長江三峽。該段地貌的另一特徵是層狀地貌明顯,自分水嶺向長江河谷,呈階梯狀逐級下降過渡,可見兩期四級夷平面。長江兩岸支流發育,北岸支流為北西向,南岸支流為北東向。

川東侵蝕剝蝕低山丘陵平行「嶺谷」段
奉節以西屬四川盆地的東部,主要為侏羅系碎屑岩為主的低山丘陵寬谷地形;山脈受構造控制,形成了一系列北東—南西向平行展布的窄條狀低山(向斜丘陵),形成獨特的平行嶺谷景觀。總體地勢自盆地邊緣向中心逐漸降低,在奉節一帶高程近千米,至長壽附近逐漸降為300-500米;高聳突起的帶狀山樑,由堅硬的石灰岩與砂岩組成,山脊高程一般為700-800米;低緩丘陵則多為砂岩、粘土岩組成,山頂高程一般為300-600米。長江蜿蜒於向斜谷地,形成開闊平緩的寬谷,局部地段橫切背斜時,常形成短小峽谷。

庫區微地貌形態多種多樣,主要為山地受流水地質作用和重力地質作用改造的產物,如沖溝、洪積扇、倒石堆、滑坡體等。巫山至雲陽的長江河谷中可見II-IV級階地,重慶李永沱一帶可見I-VI級階地。庫區局部還發育岩溶地貌,如溶溝、溶槽、岩溶漏斗等。

地層岩性及工程地質岩類

庫區地層除缺失泥盆系下統、石炭繫上統、白堊系的一部分和第三系以外,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表3-1)。其分布由東至西自老而新展布。三斗坪至廟河段出露前震旦系結晶岩;廟河至香溪為震旦系至三疊系至侏羅系地層;牛口至觀武鎮三疊系中、下統大面積出露;觀武鎮以西至庫尾近400 Km的庫區,侏羅系地層廣布,僅在背斜核部出露三疊系及少量二疊系地層。第四系堆積物零星分布於河流階地、剝夷面及斜坡地帶。分布比較集中、體積較大的第四系堆積體大都是崩塌、滑坡體。

區內地層,按其岩相建造和岩體結構特徵,可分為四種工程地質岩類:
塊狀結晶岩類:包括前震旦系塊狀岩漿岩及混合化的中、深變質岩。僅分布在廟河—三斗坪段。

層狀碎屑岩類:主要為三疊系中、上統及侏羅系紅層,為區內主要易滑岩類,主要分布於香溪至秭歸,奉節至庫尾。
層狀碳酸岩類:震旦繫上統、寒武系、奧陶系下統、石炭系、二疊系和三疊系下統。較集中分布於廟河至奉節的干支流及烏江段。

鬆散松軟岩(土)類:為第四系鬆散松軟堆積,多為斜坡地帶的殘坡積、崩滑堆積和城鎮區人工堆積。為區內易滑岩(土)類。

㈤ 讀長江流域部分示意圖和常見三峽地區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怎麼沒圖啊?
(1)長江三峽的成因是 ,三峽壩址位於三峽中的:
長江三峽的成因:(王乃梁、沈玉昌等詳盡地研究了前人的成果,指出)」李四光主張古長江與今天東流流向相反,曾經向西倒流,然後向東切穿三峽;葉良輔、李承三、袁復禮、任美鍔主張三峽以東或三峽東部古長江曾經溯源而上,向西切穿三峽;維里士、李春昱認為長江是先於構造變動生成的先成河;巴爾博認為三峽系長江自剝蝕面上下切而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各家推論的依據主要是四川盆地缺失第三紀地層和所謂宜昌老第三紀地層下面沒有白堊紀地層。 解放以後,為配合三峽築壩,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地理系聯合組成三峽地貌隊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確定了重慶河段海拔315米,三峽河段海拔540米、宜昌河段海拔146米高度處古長江遺留下的礫石層。不過由於這些礫石層海拔較低,所以仍然無法解釋切割深度為1000米上下的三峽成因問題。當然三峽地貌隊的工作和後來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沈玉昌所著《長江上遊河谷地貌》一書都是很有價值的,兩者均曾推斷長江曾在海拔1000米高度上流過,並且冷靜地指出:「只有將來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這一帶有長江上游來的礫石,上面所做的推論才能得到最終的肯定。」 1983-1984年間,在三峽上方的豐都與三峽之中的巫山兩處海拔1350米高度上發現了大至20—30厘米的古長江堆積的磨園礫石(礫石並有來自四川西部的玄武岩、安山岩成分),確認了這一高度存在一條貫通的古長江,從而證實了美國巴爾博關於三峽是長江從剝蝕面上下切而成的說法(推測),進一步解決了世界聞名的長江三峽的成因問題。 至於整條長江形成時間,目前廣為引用的權威說法有兩種。說法之一是上述三峽地貌隊在《長江三峽發育史研究》一文中提出的。該文認為長江形成於老第三紀。另一種說法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陳丕基在《中國侏羅、白堊紀古地理輪廓——兼論長江起源》一文中提出的。他認為,更早、在三疊紀末印支運動即形成向西流動的古長江的最初雛形。但在實際考察中,不僅找不出三疊紀末貫通的長江的證據,而且,就是在三峽地貌隊所指老第三紀(現應為下白堊紀。註:李四光1924年確定的三峽地層表沿用至今,並為中國南方典型剖面,但因發現恐龍化石,表明其所劃老第三紀地層有誤。三峽地貌隊初時引用並連帶有誤,隨即發現問題)形成的那條大江以後,因為它的堆積物——石門礫岩的上面覆蓋數千米砂岩、泥岩、甚至灰岩(上白堊系底部有一層羅鏡灘礫岩),明確顯示出上億年時間以湖盆為主的環境,所以也很難稱為長江發育史。 當然,兩篇文章對於長江形成以前的歷史做了許多有益的探討。不過,真正和現代長江息息相關的古長江的遺跡應該是上述海拔1350米巨大磨園礫石。(1)為新生代(包括部分中生代)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活動狀況提供,由黃河、長江切割(或沉積)出來的兩個跨度近地球中緯1/8的巨大緯向剖面。(2)認定長江貫通於中新世,黃河貫通於下更新世,為認識中國南、北方新生代(包括部分中生代)古地理提供了一個綱(四川盆地、南京長江、太湖形成與黃土和黃河的關系等重大問題均為次一級問題)。(3)清晰地顯示出中華民族生存環境的變化。(4)解決一系列河流作用的理論問題。
三峽壩址位於三峽中的(西陵峽中上段三斗坪處)
我國建設三峽工程的首要目的是(防洪與發電)

(3)從氣候、地勢、水系特徵等方面分析三峽水能豐富的原因:
氣候,本區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充足;
地勢,位於2、3級地勢階梯相交處;
水系,在上游又許多大支流注入,水量充足。
(4)三峽水電的建設對我國東部沿海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有何積極作用?
A,改善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硫以及其他對大氣又污染的氣體;
B,城市用水得到了補充.

㈥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的地質因素包括可能誘發地震,斷層,滑坡等

㈦ 三峽工程建設存在哪些工程地質問題

1. 斷裂構造問題
壩區前震旦紀岩體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經受了多期構造運動,留下了以斷裂構造為主體的多種構造形跡。斷裂構造是控制岩體工程地質條件最主要的因素,壩區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均與斷裂構造有關。對斷裂構造的分布、出露位置、規模、性狀、工程特性及其對不同建築物地基的影響的勘察研究始終是壩區工程地質工作的重點。壩區構造岩主要為角礫岩、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及少量初糜棱岩等,反映了斷層從破裂、裂解至磨碎的脆性變形過程。不同方向構造岩由於形成的地質力學環境不
同,工程特性有明顯差別。
2.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問題
三峽工程壩基裂隙岩體中發育不同程度的緩傾角結構面(優勢方向傾向下游),構成了對大壩抗滑穩定不利的地質條件。其中大壩左廠1 號~5 號機壩段是壩址區緩傾角結構面發育程度最高的地段。由於採取壩後式廠房布置方案,壩基下游形成坡度約54°,坡高67.8 m 的臨空面,因此,其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問題十分突出,是三峽工程最為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之一。
3. 船閘高邊坡穩定與變形問題
船閘邊坡開挖後,形成巨大的臨空面,使億萬年來岩體中所形成的原有應力平衡體系被急劇打破,產生一系列的岩體卸荷與變形問題,時效變形與變形總量能否控制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又成為了一大問題。
4. 地下電站主廠房圍岩塊體穩定問題
開挖以來,地質人員結合三峽工程地下電站地質條件的特點,利用大型洞室儀
測成像可視化地質編錄技術和地下洞室三維塊體自動搜索計算軟體系統,形成了一套合理、快速、高效的施工地質工作流程,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實時跟蹤、及時預報、定位定量累計預報了118 個塊體,總體積15 萬多m3 ,為地下廠房加固提供了翔實資料和可靠的地質依據。

㈧ 從工程地質的角度,分析三峽大壩的選址!

三峽大壩選擇三斗坪的理由有: 1、 美人沱花崗岩壩區的10個壩段,地質構造背景、岩性條件基本相似,地質條件的差異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風化深度兩個方面,大體分為兩種類型,經比較,一類選擇了中等寬河谷的太平溪壩段為代表,另一類選擇了寬河谷的三斗坪壩段為代表。前者適合於布置地下廠房,工程防護條件較好;後者適合於布置壩後式廠房,施工場地開闊。這兩個壩段均具備興建混凝土高壩的地質條件。 2、 為火成岩--閃雲斜長花崗岩(以下簡稱花崗岩),三斗坪壩址就位於這一江段,是適於建設混凝土高壩的壩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廟河,長141千米,為變質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蓮沱至南津關,長20千米,為岩溶發育的石灰岩,均很難選出好的壩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關到重慶,長658千米,也只有這31千米是地殼深處噴發出來的花崗岩。 3、 壩址的花崗岩,岩性均一,岩體完整,力學強度高,飽和抗壓強度達100兆帕,相當於一萬米的水柱壓力;壩址區有兩組斷層(地質學上也叫斷裂構造),規模均不大,傾角多在60°以上,且膠結良好。這也是很難得的,因為國內外高壩壩址中,大多都有1條或數條規模較大的斷層,而且斷層之間大多夾有破碎帶甚至像硬粘泥一樣的泥化夾層。 4、 岩體透水性微弱,單位吸水量一般小於0.01升/分?,即在1分鍾內、1米水頭下、1米孔段長度范圍內的透水量一般小於0.01升。這在國內外的高壩壩址中也是很少見的。大多是雖然總體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較強,需要進行特別的防滲處理。 壩址位於前震旦紀多期岩漿活動形成的結晶基底的黃陵背斜核部。從區域地質背景及新構造運動特徵分析,黃陵結晶基底區無活動性斷裂及孕育中強震的發震構造,是一個穩定性較高的剛性地塊。以壩址為中心,半徑320千米范圍內近2000年歷史記載證明,區內地震水平不高,強度小,頻度低,屬典型弱震環境。國家地震部門多次鑒定,1987年再次復核,並經國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核准,均將壩址區地震基本烈度定為Ⅵ度,這同樣是很難得的。

㈨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一、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是指建設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1、有利影響(1)防洪:三峽工程的建設,可以有效減輕洪水對中下游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區人們的生存環境。(2)防治血吸蟲病:三峽工程的建設,將改變釘螺「夏水冬陸」的生存環境,從而有利於中下游血吸蟲病的防治。(3)減輕洞庭湖淤積:三峽工程的建設,使長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間有所降低,減輕了長江洪水對洞庭湖湖水的頂托作用,從而減輕洞庭湖的萎縮和泥沙淤積(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質:三峽工程的建設,可以調節長江徑流的季節變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5)調節局部氣候:三峽工程的建設,使三峽庫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從而調節了三峽地區的局部氣候。(6)減輕環境污染:三峽水電的使用,改善了華中、華東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清潔的水電替代火電,可減少環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綜上所述,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下游。2、不利影響及措施(1)沉沒土地、耕地:水庫蓄水將沉沒土地、耕地。(2)加劇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在移民開發和城市遷建過程中,處理不當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等問題。(3)誘發地質災難(地震、滑坡):水庫蓄水改變了原有地應力的平衡,可能誘發地震,並使庫岸發生滑坡等地質災難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積:水庫蓄水,使庫區水流速度變慢,庫區和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5)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6)影響物種生存:水庫蓄水,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7)增加蚊蟲孳生:水庫蓄水,可能增加蚊蟲孳生,對人群健康帶來影響。綜上所述,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二、生態與環境問題對策三峽工程建設對庫區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根據其所受影響程度的大小可以分為不可逆轉的、影響較大的和影響較小的三種類型。表5—6: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對策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危害對策不可逆轉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可逆轉的,但仍可以採取措施加以補救或挽回部分損失的生態環境問題沉沒耕地水庫蓄水,水位上升,沉沒線下耕地受淹耕地減少,加劇人多地少的矛盾合理開發現有土地資源,發展大農業,解決耕地不足。沉沒文物古跡水庫蓄水,水位上升,沉沒線下文物古跡受淹文物古跡受損對被淹文物古跡實施搬遷、防護影響珍稀水生生物三峽大壩的阻隔作用,隔斷了中華鱘的洄遊產卵路線,影響白鰭豚的棲息環境影響珍稀物種和生物多樣性(1)採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2)在大壩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場所;(3)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可逆轉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較大但採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減輕其不利影響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庫區 人地矛盾問題農村移民開發、城市遷建處理不當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劇水庫及中下游湖區淤積;破壞庫區生態環境(1)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果、副、漁大農業生產;(2)改造中低產坡地、三跑田,開發高標准水平梯田;(3)政策、資金上給予傾斜,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泥沙問題水庫蓄水後水流條件發生巨大變化,導致庫區和庫尾回水區泥沙淤積影響水庫使用壽命;威脅重慶港通航(即礙航問題)(1)採用「蓄清排諢」的水庫運行方式,使來沙和輸沙總體趨於平衡;(2)港口整治、航道疏浚影響較小且可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或把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庫誘發地震問題影響大壩安全(1)三峽壩址及庫區為難得的弱震區;(2)工程設計在抗震方面留有餘地影響珍稀陸生生物(1)移植;(2)人工培育;(3)建立植物園和保護區</TABLE>

㈩ 詳述一下三峽大壩的地形條件,地質條件和工程水文

12額外發生范圍few額范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