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06 17:38:15

⑴ 什麼是次生地質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 geological disasters
編輯本段次生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的原因
由自然災害引發的地質災害。 如地震引起的滑坡、地裂縫,崩塌,泥石流等;火山引起的泥石流等。 次生地質災害是災害鏈現象的具體表現。[1] 地震引起的房屋倒塌,人員受傷等不是次生地質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鞍鋼因停電停水而凍結,高爐停產;營口水電設施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灘瘓。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級地震,油庫受震起火,大火燒了360小時,直至原油燒盡,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區化為灰燼。

⑵ 什麼是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由地震來及隨後相繼發生的余源震,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地質災害,就是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5·12」汶川地震引發的崩塌堵塞交通命脈,影響救援

「5·12」汶川地震引發的山體崩塌對公路造成威脅(四川北川,2008,謝章中提供)

⑶ 地震次生災害

地震,是地殼急驟顫動的自然現象。由於引起地殼震動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有:火災、水災(海嘯、水庫垮壩等)、傳染性疾病(如瘟疫)、毒氣泄漏與擴散(含放射性物質)、其他自然災害(滑坡、泥石流)、停產(含文化、教育事業)、生命線工程被破壞(通訊、交通、供水、供電等)、社會動亂(大規模逃亡、搶劫等)。

地震誘發的次生災害
地震災害包括直接災害、次生災害和三次災害等。地震時造成的建築物工程設施的破壞稱直接災害;因建築物工程 設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物擴散等對生命財產的威脅稱次生災害。由次生災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災體制不健全,人們防災意識淡薄、指揮 系統失靈而造成社會恐慌動亂,使震災加重稱三次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 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級),鞍鋼因停電而鐵水凍結,高爐停產;營口市水電設備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癱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8.2 級),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死5 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震(8.2級),水管破壞, 大火持續三天兩夜,橫濱被燒光,東京燒掉三分之二。 1964 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級),油庫受震起火,直至 原油燒盡, 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 1906年4月18日 美國舊金山地震(8.3級),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 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 10平方公里的市區化為灰燼。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級)引發海嘯,沿 海建築物大部分被海浪捲走,破壞房屋16萬棟。

減輕地震次生災害的對策
震前預防:震前預防對策是人類控制和減輕次生災害的首要一環。一旦次生災害發生就能迅速救治,以達到減災的目的。震前預防對策的重點是工程設防、抗震加固、次生災 。 害監測、進行防治次生災害的思想和物質准備;
震時應急防護和緊急處置:是指從地震預警到地震結束之間人們所採取的緊急行動。一般分為:震時應急避震對策以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性次生災害。震時生產崗位的應急處置 對策是指各行各業生產崗位的領導、工人、幹部、技術人員 以及家庭成員在地震預警後,所採取的防止次生災害和保證 要害系統工作連續性的一系列緊急行動和方法。
震後救治:這是防止次生災害蔓延擴大,減少損失的最後對策,其重點是制止次生災害的蔓延,迅速搶救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並有效地治理由次生災害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防止地震次生災害

1.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災害。所謂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指地震後引起的水災、火災以及有毒氣體蔓延等等。很多經驗表明:次生災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2.對工礦企業中的易燃、易爆、劇viper,要嚴密監視,地震時,一旦發現劇viper或易燃氣體溢出,應立即組織搶救。
3.對於大型水庫、堤壩等,要預先做好防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加固。水庫下游的居民,在地震發生時,要嚴密注視堤壩的安全,遇有險情,除組織力量搶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
4.大地震發生在山區,由於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種情況,要立即組織人員疏通,以免造成水災。
5.在接到關於地震的預報以後,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盡快離開房屋。人員疏散時,要避開高樓房、煙囪、高門臉、女兒牆、高圍牆等,更不要在狹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開高壓電線、變壓器,以防電桿或電線震斷觸電傷人。
6.在山區,還要遠離懸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時傷人。還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這些地方容易發生較大的地滑或塌陷。

⑷ 地震次生災害可分為幾類

地震次復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制大類:

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信設施破壞造成的通信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沙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

⑸ 次生地質災害

次生地質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災,山體崩塌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垮塌後會造成洪水;震後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造成威脅等。

如何應急

■ 房屋面臨滑坡時,應立即撤離;山體滑坡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向滑坡體兩側跑。

■ 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窪的地方或是向上攀爬尋求躲避。

■ 行車中遇到崩塌,應迅速離開有斜坡的路段;因崩塌造成車流堵塞時,應聽從交通指揮,及時接受疏導。

■ 及時了解震區大壩和堰塞湖的安全訊息,得到通知應立即撤離危險地帶。

■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 遇到毒氣泄漏時,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遇到燃氣泄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

■ 注意飲食衛生,不要使用被污染的水源。若被蚊蟲叮咬要即時處理,不要亂抓。飯前、休息前,最好將暴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膚做好消毒(常用醫療消毒水有雙氧水、碘酒、過氧乙酸等),定期對環境和被褥等進行消毒。

河北公眾防災避險應急手冊

特別提示

■ 熟悉撤離路線,熟悉預警信號。

■ 當發現附近山體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同時通知其他受威脅的人群。

■ 避災場所和新房的建設應離開滑坡和泥石流區相當距離。發現地質災害隱患時,應立即搬遷與避讓。

■ 避震應離開大水渠、河堤兩岸,避免遭受洪水襲擊。嚴格避免在下遊河道搭建抗震棚。

■ 夏汛時節,去郊外峽谷郊遊時,一定要事先收聽當地天氣預報,不要在大雨後或連陰雨天進入山區溝谷。

■ 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 到山地戶外遊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

河北公眾防災避險應急手冊

⑹ 地震會觸發哪些次生地質災害為什麼

地震復次生災害是指地制震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災害。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滾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潰決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二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污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污染、醫院細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由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往往是由局部強降雨引發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⑺ 次生地質災害的地震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回為突出,國內答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鞍鋼因停電停水而凍結,高爐停產;營口水電設施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灘瘓。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級地震,油庫受震起火,大火燒了360小時,直至原油燒盡,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區化為灰燼。

⑻ 什麼是次生地質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使山體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壩河堤決口造成水專災;震後流屬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災、爆炸或由於管道破壞造成毒氣泄漏以及細菌和放射性物質擴散對人畜生命威脅等等,統稱為次生災害。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地震次生災害尤為突出,國內外歷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鞍鋼因停電停水而凍結,高爐停產;營口水電設施破壞,全市停水停電,城市灘瘓。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開灤礦供電中斷,涌水量猛增,礦井被淹。天津鹼廠白灰埝滑坡使30多人喪生;化工廠閥門破壞、溢氯毒死5人。1964年6月19日,日本新潟7.5級地震,油庫受震起火,大火燒了360小時,直至原油燒盡,300多所民房,工廠無一倖免。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火爐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統破壞,大火持續三天三夜,10平方公里市區化為灰燼。

⑼ 地震會觸發哪些次生地質災害為什麼

地震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不是全部次生災害):山體滑坡、崩塌、滾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
你還需要其他次生災害嗎?

⑽ 地震的直接災害與次生災害有哪些

地震直接災抄害是地震的原生現象,如地震斷層錯動,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所造成的災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壞,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嘯、地光燒傷等。而地震次生災害是直接災害發生後,破壞了自然或社會原有的平衡或穩定狀態,從而引發出的災害。主要有: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災是次生災害中最常見、最嚴重的。

地震災害破壞程度,除了與震級大小有關外,還與震源深度、距震中遠近、震中區的地質條件、建築物的抗震性能、人們的防震抗震意識、應急措施和預報預防程度等有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