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工程地質
❶ 有贛縣保利嘉福領秀山11井樓的結構圖嗎
找工程師要,他們會畫給你
❷ 路線八 贛縣江口鎮煤矸石廠地質觀察路線
具體路線為:學院—江口鎮煤矸石廠—學院。時間為1天。
4.8.1贛縣江口鎮煤矸石廠路線地質情況簡介
煤矸石廠位於贛縣江口鎮六十里店村廢棄採石場。原採石場開采面出露晚白堊世地層和晚白堊世噴出岩。
晚白堊世火山噴出岩,受區域性北東東向深斷裂制約並生成在北北西向斷裂中,為燕山晚期陸相火山噴發的伊丁橄欖玄武岩或伊丁玄武岩。
圖4.33 斷層硅化破碎帶
(林科所東,謝文偉攝)
Ⅰ.伊丁橄欖玄武岩岩性特徵
灰綠色、暗紫色,斑狀結構,杏仁狀構造。礦物成分:斑晶為伊丁石化的橄欖石,斑晶約佔15%,少數被綠泥石和褐鐵礦交代。基質為斜長石、輝石,粗玄(間粒)結構。即在較自形的長板條狀斜長石微晶組成的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了多個細小的伊丁橄欖石和水雲母化的斜長石和磁鐵礦顆粒。氣孔呈渾圓或不規則狀,多被白色的次生礦物——方解石礦物充填,成杏仁體。整個岩石遭受後期碳酸鹽化作用強烈。
Ⅱ.伊丁玄武岩岩性特徵
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與前者相同。相異處為斑晶橄欖石,多已被蛇紋石、綠泥石、碳酸鹽交代,橄欖石邊緣常具鐵質暗化邊或全部被鐵質取代形成的假象。基質中見有大量的氧化鐵,多呈暗紫色、紫紅色,氣孔被氧化鐵和碳酸鹽充填。
白堊系茅店組為磚紅色厚層狀礫岩、砂礫岩夾厚層狀中粗粒長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質泥岩等。
4.8.2贛縣江口鎮煤矸石廠路線實習內容
(1)觀察辨識晚白堊世燕山晚期火山噴出岩——玄武岩的岩石特徵,了解空間分布特徵以及斷裂特徵。
(2)觀察白堊系茅店組的岩性特徵,測量其產狀要素等。
No.1
位置:煤矸石廠內廢棄採石場。
點性:岩性點。
內容:
(1)觀察、描述此處玄武岩的地質特徵及岩性特徵。
(2)採集2~3塊岩石標本。規格3cm×6cm×9cm。該處玄武岩多呈紫紅色、灰綠色,風化呈灰紫色。在噴出岩體邊緣部分可見(鈣質細砂岩)捕虜體,岩體消化不良的產物。
經鏡下鑒定:該處有伊丁橄欖玄武岩和伊丁玄武岩兩類。
玄武岩中見有一條逆斷層。斷層產狀250°∠85°,其內有擠壓呈褶皺狀態的石英脈(圖4.34)。
採石場頂、邊部可見白堊系紅層覆於玄武岩之上。
圖4.34 燕山晚期的玄武岩
(贛縣江口煤矸石廠,謝文偉攝)
No.2
位置:煤矸石廠西六十里店村莊後山坡。
點性:岩性點。
內容:觀察紅層中的岩性特徵及測量岩層產狀要素。
白堊系茅店組為磚紅色厚層狀復成分礫岩、砂礫岩,礫石成分復雜,主要為石英碎屑及千枚岩、硅質岩、泥岩、砂岩、玄武岩等岩屑。大小混雜,分選性差,磨圓度較差,多呈次稜角狀。孔隙-基底式膠結類型。膠結物主要為泥質、鈣質及鐵質。為湖盆邊緣快速堆積的河湖相沉積(圖4.36)。
圖4.35 茅店組厚層狀復成分礫岩
(贛縣江口,謝文偉攝)
圖4.36 地層產狀測量
(贛縣江口,謝文偉攝)
❸ s219贛縣何時開工
http://jx.ifeng.com/a/20160306/4339299_0.shtml
3月4日,省道S219沙龍線贛縣梅街至楓樹坳段公路改建工程C標段項目完成工程招標相關工作。這意味著,該段公路改建工程正式開始。
省道S219沙龍線贛縣梅街至楓樹坳段公路位於贛縣韓坊鎮,肩負著贛縣、章貢區等地物資流通及沿線群眾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重任。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原有公路交通量劇增,大重型車輛增多,致使路面破損嚴重,對沿線居民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去年,該工程由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批准建設,全長14.984公里。整個工程項目分A、B、C三個路基標和一個路面標,本次招標的為路基工程C標段,建設地點在贛縣韓坊鎮,主要建設內容與規模為路基工程4.5公里,改建後的路基寬8.5米,適合各類大中型車輛行駛。
該標段工程中標價4663萬元,較預算價4913萬元節約資金250萬元。工程預計於3月底開工,工期為15個月。(胡金玉 贛州晚報記者劉善盛)
❹ 贛縣站高鐵在哪裡建
贛縣站高鐵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吉埠鎮建設。
贛縣北站是昌贛客運專線中的一個站點,設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吉埠鎮境內,距離興國西站37公里左右,距離贛州西站40公里左右,昌贛客運專線(京九高鐵江西省部分)項目按國鐵Ⅰ級、雙線、電氣化標准建設,速度目標值350km/h。
同時贛縣北站也是連接昌贛深高鐵與贛瑞龍復線(渝長廈快速鐵路組成部分)的紐帶,在車站南端東北方向設聯絡線連接已經通車的贛瑞龍復線。
(4)贛縣工程地質擴展閱讀
贛縣北站的建置沿革:
2013年4月,昌贛(南昌至贛州)客運專線項目進入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的設計階段,工程擬於15年底正式開工,贛州境內將建設三個新站點,分別是贛州西站、贛縣北站和興國西站。
2013年9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新建南昌至贛州鐵路項目建議書」。2013年12月12日,昌吉贛客運專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一次公示。2014年年底開工建設。
昌吉贛客專是「十二五」期間江西省鐵路建設的頭號工程,屬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建設項目。昌贛客運專線的建成通車,將會極大的促進贛縣區地方經濟的發展。
❺ 贛縣公路養護公司怎麼樣
簡介:贛縣公路養護公司贛縣公路養護公司是贛州市交通局下屬贛州市公路局的下屬事業單位,地址在贛縣縣城梅林鎮贛新路252號,負責贛縣境內的國省道公路養護、路政管理及上級主管部門授權管理的其他事務。現有在職職工165人。贛縣公路養護公司的前身是由贛南公路總段贛縣公路段(省屬條條單位)更名為贛州公路分局贛縣公路段(省直屬條條單位,單位性質及隸屬關系沒有改變),改制為贛州市公路局贛縣公路分局(隸屬關系更改為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一級局),2005年5月,經贛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改製成為贛州市交通局下屬贛州市公路局贛縣公路分局和2005年5月13日,江西通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贛縣公司,2006年底贛縣公路分局和贛州通威公司贛縣公司合並成新的單位,就是現在的贛州市交通局下屬的贛州市公路局贛縣公路養護公司。贛縣公路養護公司在贛州市交通局、贛州市公路局、贛縣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服務於贛縣,服務大贛州、建設大公路為己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解放思想、創新創特、加快發展、與時俱進,全面加快贛縣公路事業發展,務求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為贛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積極工作,力爭成為我省公路系統的一面旗幟。贛縣公路養護公司座入在風景秀美、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的贛縣縣城贛新大道252號。贛縣公路養護公司環境優雅,綠化成蔭,是一座庭院式辦公場所。贛縣公路養護公司是贛州市公路管理局的下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從事贛縣境內國省道公路養護、路產路權管理。集公路工程施工、施工機械租賃、城市道路建設、民用建築於一體的綜合型公路養護公司。贛縣公路養護公司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多年來所承擔的國省道公路工程施工里程達到五百多公里,工程質量優良率百分之百,獲優質工程獎幾十個,被主管部門多次評為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環境建設友好型先進單位等各種獎勵。改制後的贛縣公路養護公司,換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贛縣公路人在公司黨政班子帶領下,團結一致,求真務實,解放思思,更新觀念,創新創特,採用請進來走出去戰略,著力打造公路施工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求得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發績效。在二00七年贛縣縣城瀝青路面工程中一舉中標,並在短短的二十七天時間里(自進場至工程完工)保質保量完成了十八萬平方米的瀝青路面施工,受到了縣委縣政府、業主、監理單位、公路主管單位的好評,得到了贛縣人民的贊譽。今天,贛縣公路養護公司仍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精神風貌,追趕時代發展步伐,喜迎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機遇。贛縣公路養護公司的明天會更美好!贛縣公路養護公司的發展歷程:1973年成立,名稱為:贛縣公路段。為省交通廳下屬公路管理局贛南公路總段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屬垂直管理單位,管理體制:"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公路體制,負責國省道公路、部分縣鄉公路、專用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1976年,改名為:贛州地區公路分局贛縣公路段。管理體制、隸屬關系、職能等均沒有改變,只不過是更改了單位名稱。2002年,改名為:贛縣公路分局。這是因江西省公路管理體制改革,贛州為改革試點,贛州公路分局由省公路管理局下放到贛州市政府管理,因此單位更改名稱,贛縣公路分局為正科級單位。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2003年江西省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按照"三下放、兩不變、一分成"的原則,原公路部門管養的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責權下放,各公路分局人財物成建制下放設區市政府管理,改變為各設區市公路管理局,各公路段改為公路分局隸屬市公路管理局。2005年5月,更名為:贛縣通威公路養護分公司(贛縣公路分局)。經贛州市政府批准再次改製成為贛州市交通局下屬贛州市公路局贛縣公路分局和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江西通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贛縣公司二家正科級單位;2006年底更名為:贛縣公路養護公司。贛縣公路分局和贛州通威公司贛縣公司合並成新的單位,就是現在的贛州市交通局下屬的贛州市公路局贛縣公路養護公司。為市交通局直屬事業單位。
❻ 江西贛縣電子工程學校的校長是誰
江西贛縣電子工程學校的校長是郭訓富
❼ 贛縣中學的知名校友
鍾登華,水利水電工程專家。1963年11月出生於江西省贛縣。1981年於江西省贛縣中學考入江西工業大學土建系學習。1985年畢業於江西工業大學(現南昌大學)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獲碩士學位,1992年在天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德國基爾大學作訪問學者。1988年至今在天津大學工作,現任天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承擔並完成10餘項國家重大工程的科技攻關或技術開發任務。圍繞重大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與工程建設,針對工程進度問題,系統地發展了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模擬與實時控制分析理論及技術,建立了混凝土壩施工全過程模擬的隨機數學模型,提出了混凝土壩施工進度動態調整與實時控制分析方法。針對工程地質問題,探索並發展了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精細建模與分析理論及技術,建立了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三維統一建模的數學模型,提出了基於三維統一模型的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三維分析方法。針對工程質量問題,建立了心牆堆石壩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數學模型,發展了心牆堆石壩施工質量實時監控與數字大壩系統理論及技術。研究成果先後在我國30多項水利水電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在提高工程設計水平與效率、保證工程質量和節省工程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5部。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第七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旭華,男,1963年10月生,江西省贛縣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員。1988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農學系,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水稻生理生態與栽培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至1996年。1999年7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所植物學專業博士畢業,隨後分配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工作至今。1996年12月--1999年3月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做博士論文,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IRRI做博士後研究。曾多次赴菲律賓、印度、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參加國際會議或合作研究,現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生理生態研究室主任。
工作以來,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廣州市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項目23項,參加科研項目8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其它科技獎勵3項。主持完成的「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蟲)施肥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通過廣東省科技成果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共78篇(其中SCI論文10篇),參加編寫教材1本,專著2本,參譯專著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