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剖面測繪方法
㈠ 工程地質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勘探、實驗室或現場試驗、長期觀測(或監測)等。
工程地質測繪
在一定范圍內調查研究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的各種工程地質條件,測製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質圖,分析可能產生的工程地質作用及其對設計建築物的影響,並為勘探、試驗、觀測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據。它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測繪范圍和比例尺的選擇,既取決於建築區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決於建築物的類型、規模和設計階段。規劃選點階段,區域性工程地質測繪用小比例尺(1:10萬,1:5萬);設計階段,水庫區測繪大多用中比例尺(1:2.5萬,1:1萬),壩址、廠址則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質測繪所需調研的內容有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貌及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天然建築材料、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及工程地質現象。對所有地質條件的研究,都必須以論證或預測工程活動與地質條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約為目的,緊密結合該項工程活動的特點。當露頭不好或這些條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時,需配合以試坑、探槽、鑽孔、平洞、豎井等勘探工作進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質測繪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底圖,以儀器測量方法來測制。採用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陸地攝影像片,通過室內判讀調繪成草圖,到現場有目的地復查,與進一步的照片判讀反復驗證,可以測制出更精確的工程地質圖。並可提高測繪的精度和效率,減少地面調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質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鑽探和坑探工程等內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簡稱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專門儀器,測定各類岩、土體或地質體的密度、導電性、彈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別,通過分析解釋判斷地面下的工程地質條件。它是在測繪工作的基礎上探測地下工程地質條件的一種間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條件分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測井);按被探測的物理性質可分為電法、地震、聲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質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為電法中的視電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淺層折射法,聲波勘探等;測井則多採用綜合測井。
物探的優點在於能經濟而迅速地探測較大范圍,且通過不同方向的多個剖面獲得的資料是三維的。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在控制點和異常點上布置勘探、試驗工作,既可減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測井則可增補鑽探工作所得資料並提高其質量。開展多種方法綜合物探,根據綜合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顯著提高地質解釋的質量,擴大物探解決問題的范圍,縮短工程地質勘探周期並降低其成本。由於物探需要間接解釋,所以只有地質體之間的物理狀態(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種物理性質有顯著差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鑽探和坑探。採用鑽探機械鑽進或礦山掘進法,直接揭露建築物布置范圍和影響深度內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提供准確的工程地質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務是:查明建築物影響范圍內的地質構造,了解岩層的完整性或破壞情況,為建築物探尋良好的持力層(承受建築物附加荷載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層)和查明對建築物穩定性有不利影響的岩體結構或結構面(如軟弱夾層、斷層與裂隙);揭露地下水並觀測其動態;採取試驗用的岩土試樣;為現場測試或長期觀測提供鑽孔或坑道。
鑽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測深度的影響較小,故廣為採用。但不易取得軟弱夾層岩心和河床卵礫石層樣品,鑽孔也不能用來進行大型現場試驗。因此,有時需採用大孔徑鑽探技術,或在鑽孔中運用鑽孔攝影,孔內電視或採用綜合物探測井以彌補其不足。但在關鍵部位還需採用便於直接觀察和測試目的層的平洞、斜井、豎井等坑探工程。
鑽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應在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工程地質勘探階段需要查明的問題,合理設計洞、坑、孔的數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結構,以盡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資料,並保證必要的精度。
原位測試和實驗室試驗
獲得工程地質設計和施工參數,定量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的手段,是工程地質勘察的組成部分。室內試驗包括:岩、土體樣品的物理性質、水理性質和力學性質參數的測定。現場原位測試包括:觸探試驗、承壓板載荷試驗、原位直剪試驗以及地應力量測等(見岩土試驗、工程地質力學模擬)。
設計建築物規模較小,或大型建築物的早期設計階段,且易於取得岩、土體試樣的情況下,往往採用實驗室試驗。但室內試驗試樣小,缺乏代表性,且難以保持天然結構。所以,為重要建築物的初步設計至施工圖設計提供上述各種參數,必須在現場對有代表性的天然結構的大型試樣或對含水層進行測試。要獲取液態軟粘土、疏鬆含水細砂、強裂隙化岩體之類的、不能得到原狀結構試樣的岩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必須進行現場原位測試。
現場檢測與監測
用專門的觀測儀器對建築區工程地質條件各要素或對工程建築活動有重要影響的自然(物理)地質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質作用隨時間的發展變化,進行長時期的重復測量的工作。觀測的主要內容有:岩、土體位移范圍、速度、方向;岩、土體內地下水位變化;岩體內破壞面上的壓力;爆破引起的質點速度;峰值質點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統的載荷變化等。此項工作主要是在論證建築物的施工設計的詳細勘察階段進行,工程地質作用的觀測則往往在施工和建築物使用期間進行。長期觀測取得的資料經整理分析,可直接用於工程地質評價,檢驗工程地質預測的准確性,對不良地質作用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㈡ 工程地質測繪的詳細介紹
工程地質測繪 是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也是諸勘察工作中走內在前面的一項勘察工作。容它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詳細觀察和描述,以查明擬定建築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按照精度要求將它們如實地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設計圖上。配合工程地質勘探、試驗等所取得的資料編製成工程地質圖,作為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成果提供給建築物規劃、設計和施工部門參考。
工程地質測繪應做到:(1)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資料,並綜合分析,認真研究,對重要地質問題,必須經過實地校核驗證:(2)中心突出,目的明確,針對與工程有關的地質問題進行地質測繪;(3)保證第一性資料准確可靠,邊測繪,邊整理;(4)注意點、線、面、體之間的有機聯系。為了使同學們能夠掌握工程地質測繪的基本程序及過程,實習擬按生產實際分為資料准備、外業測繪及資料綜合整理等三個階段進行。
㈢ 怎樣繪制地質剖面圖
我有全套的地質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資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對你有幫助沒有。或者給金幣,傳給你全套的。
二、礦井地質剖面圖編制方法
1、根據實測資料編制
(1) 確定剖面線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線均勻分布)
A盡量沿遠勘探線布置
B盡可能通過主要石門、主要上下山
C垂直煤層(煤岩層)的總體走向
(2) 選定比例尺
1:1000或1:2000
(3) 收集整理編圖資料
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柱狀圖
B剖面線切過的井巷實測剖面圖
C礦井地形地質圖
D採掘工程平面圖
E其它綜合性圖件
(4) 設計圖面、畫高程網
(5) 投繪平面與剖面對應線
A坐標線
±0水平切面 剖面圖
B准線
(6) 繪地形剖面圖
(7) 投繪鑽孔柱狀圖
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
B臨近剖面線的鑽孔
① 垂直投影法
② 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鑽孔用虛線表示
②一般採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斷層投影
(8) 投繪巷道
A剖面線切過的巷道
B剖面線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繪)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虛線表示)
① 與剖面線平行的巷道(長度。坡度不變)
② 與剖面線斜交的巷道
Ⅰ水平巷道 長度縮短
Ⅱ傾斜巷道 長度縮短、坡度增大
(9) 投繪煤岩層和構造點
A剖面線切過的煤岩層和斷層
B剖面線附近的煤岩層和斷層
① 走向延長法
② 輔助剖面法
(10) 對比連接
(11) 審核清繪
2、根據水平地質切面圖編制
(1)已知兩個水平切面
(2)已知一個水平切面
3、根據煤層頂底板等高線編制
用到的方法:直接投點 插入法 走向延長法 斷層面等高線法
㈣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的基本方法
1:25萬玉林幅為修測圖幅,根據項目主管部門和設計書評審專家的意見,本圖幅應「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資料,並輸入到採集器中,強化對地質調查專業成果的再開發,在綜合分析利用基礎上進行修測……」。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層綜合分析、批註或修測基礎上直接選用前人地質剖面為主。但測區內已完成的20.5個1:5萬圖幅中,前人工作的時間間隔較大(分別在20世紀70~90年代完成),加上這些圖幅分別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單位獨立完成,他們在認識上尚存在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測的一些填圖單位的部分地質剖面已跟不上當前地質理論的發展趨勢,也不太適合1:25萬填圖規范的精度要求,我們對於該類填圖單位的地質剖面則以實測為主。在剖面布置時,要求每個填圖單位至少有1~2條數字剖面控制,並且將剖面線布置在地質體出露完整、露頭連續、接觸關系清楚、化石豐富、岩性組合和厚度在區內具有代表性,並基本垂直地質體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頭大於60%,當露頭不連續時,則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並注意層位拼接的准確性,防止重復和遺漏層位。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可分為以下幾個工作步驟:①剖面工程文件創建;②野外剖面數據採集;③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④數據整理與編圖;⑤剖面數據入庫。
(一)剖面工程文件創建
打開RGSection數字剖面程序,點擊選擇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在下拉菜單中點擊選擇「本圖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稱」欄目填入新建的剖面號並點擊「新建」和「打開」,即可新建一條數字剖面工程文件,這個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個已定義了數據格式的資料庫表單,實現數據的規范化錄入。這些資料庫表單包括剖面信息、導線、分層、采樣、照片、素描、地質點、化石、分層描述、產狀等。打開這個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線手圖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記錄,包括在剖面路線圖上進行起始點定位,並將該點坐標值填入剖面信息庫中。然後將其拷貝到掌上機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數據採集
剖面起始點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後就可進入具體的野外剖面數據採集階段。
1.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在「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子菜單,就進入剖面編輯,在「導線測量庫」點擊一下,再點擊「AD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導線數據(包括序號、導線號、導線方位、導線長度、坡度角等);在「分層資料庫」框內點擊一下,再點擊「DA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分層數據(包括導線號、分層號、分層位置等)和分層描述內容(包括該層的岩性定名、岩石結構構造、成分含量、分層依據、上下層接觸關系等),點擊「OK」即可完成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2.產狀數據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左下角的「產狀」菜單,就進入產狀的編輯對話框,在產狀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產狀數據錄入對話框錄入產狀數據。進行產狀數據的採集時,要注意產狀性質的記錄,如要標注是劈理、層理、片理、岩體接觸面還是斷層面、構造面理等,術語需規范統一,層理產狀將用於剖面圖的繪制。產狀數據的採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這樣才能反映出岩層的連續變化性質。
3.樣品數據採集
在采樣資料庫或化石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采樣數據及化石數據的錄入。每個采樣記錄信息都包括采樣位置信息與描述信息,故在記錄時要注意層號和采樣位置的對應關系。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對樣品類型的記錄,樣品類型記錄的是地質人員采樣的目的,這樣就可以直接利用樣品類型欄位進行搜索形成送樣單。要注意采樣的導線、分層及位置,如薄片樣將直接影響剖面圖的編繪。
4.地質點數據採集
在地質點框內任意點一下,再點擊「ADD」菜單,就進入地質點的編輯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填入地質點的有關內容(除增加剖面編號、導線號和分層號外,其他內容基本同數字地質路線的地質點)後,點擊「OK」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輸完描述內容後,要點擊一下「保存文本」,否則其記錄內容將不能保存下來。
5.素描及照片數據的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下邊的「素描」及「照片」菜單,分別進入照片及素描編輯對話框,將照片及素描的數據錄入對話框即可。在照片數據的採集時除了要准確記錄照片位置、所屬層號和一些說明外,特別要注意數碼號的對應,因為系統將通過數碼號與照片建立連接關系。
(三)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
採集完當天的或單個剖面數據並經初步檢查無誤後,必須將掌上機上的數據轉入桌面剖面資料庫中,以便對數據進行編輯、厚度計算和作圖等。
數據導入過程方法是:將掌上機與PC機相連,在數字剖面系統中執行:剖面數據編輯→剖面數據導入,選擇野外剖面數據所在目錄即可。在這一過程中系統要完成兩個任務:①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包括素描圖與信手剖面的解壓還原等;②將數據拷入相應的工作目錄下。
此外,還需進行照片的導入,其方法為: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的「照片導入」子菜單,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目錄瀏覽」選擇,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夾即可開始拷貝,系統會自動將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數據整理與編圖
數字剖面系統室內數據整理包括:對各個庫中記錄的校對和完整性檢查、分層的室內歸並、真厚度計算並編寫剖面小結等;圖形編輯包括剖面圖和柱狀圖編輯等。
1.數據校對和完整性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數據之間有無沖突、各記錄項內容是否完整、術語是否統一規范、分層描述的編輯修改及批註等。
2.分層室內歸並
野外主要是根據岩性、岩性組合來進行地層的分層的,在室內分析整理或對比時可能會發現這些野外分層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需要在室內進行分層歸並或整理。在數字剖面系統中進行分層歸並的方法為:在分層庫中重新指定分層號即可。
3.真厚度計算
在地層剖面中還需對其真厚度進行計算,真厚度計算是根據分層的視厚度、岩層產狀和剖面線方向來計算各層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線方向系統將自動按照導線方位值自動計算,視厚度系統將自動按分層起始位置和分層號自動進行累積計算,兩者都不必用戶進行干預。最主要的是岩層產狀,我們在野外不可能為每一層都量一產狀值,在默認狀態下,系統在計算時將按就近原則選取產狀值進行計算,也可以根據用戶指定值進行計算。系統提供了四種計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認計算厚度;②室內自選產狀計算;③按產狀分段分層計算;④按室內分層計算。在這一過程中,系統將自動形成一剖面計算表,用戶可以對其列印輸出,這一計算表將是系統自動成圖的根據。因此,在作圖的時候要用對應的計算表。對計算表我們也有必要進行檢查,這一檢查主要是地層真厚度值有無出現0或負值,若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分層或導線方位可能有錯,也可能是剖面上該層進行了回測。
4.剖面小結編寫
剖面小結是指對所測剖面的一些認識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小結的編寫要注意對所測剖面所取得的認識、進展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編寫,並把它放在剖面小結信息框內保存。
5.圖形編輯
剖面圖與柱狀圖是實測剖面的一種直觀表達形式,在數字剖面系統中程序可根據剖面計算表自動生成實測地層剖面圖框架、導線平面圖以及地層柱狀圖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實際要求的成果圖還要通過系統提供的一些互動式編輯工具進行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驟為:
①根據所要的圖件類型(如是實測的還是室內歸並的)進行真厚度計算,並檢查確保數據無誤;
②執行:圖形選擇→生成柱狀圖/生成剖面圖,確定圖件繪制比例尺和生成順序(即由頂到底還是由底到頂)後,即可完成剖面圖與柱狀圖框架的繪制:
③圖件編輯(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
(五)剖面數據入庫
在確保剖面數據完整性和准確輸入了剖面的起點坐標的前提下,必須把剖面數據作為剖面路線投影到圖幅PRB庫中,然後轉入到實際材料圖庫中。剖面入庫的目的是對整個圖幅剖面進行統一管理以及作為實際材料圖地質界線勾繪的依據。
入庫步驟為:在剖面信息對話框里執行導入圖幅剖面庫→運行數字填圖桌面系統→選擇剖面所在的圖幅→打開圖幅PRB庫→選擇剖面數據投影圖幅PRB庫→選擇要投影的剖面目錄即可。
㈤ 工程地質測繪要點
1.地形地貌測繪
測繪比例尺1∶5000~1∶10000,根據需要可更大。
宏觀地形地貌:河流、版分水嶺、台地、階地權、溶蝕窪地、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等位置、界線;微觀地形地貌:溶溝、漏斗、落水洞、入水洞、出水洞、穿山洞、陷落柱、塌陷坑、岩溶泉等。
2.工程地質結構特徵測繪
鬆散堆積物按工程地質分類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基岩分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隔水層岩石)分層測繪輔以形成時代;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測繪,統計節理、裂隙、溶孔、溶隙,提交岩性工程地質圖。
3.水文地質測繪
按有關規范執行,提交第四系水文地質圖、基岩水文地質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和岩溶水徑流圖。
4.人類工程活動測繪
地表:建築物、道路、橋梁等。地下工程:隧道、地鐵、煤氣管線、給排水管線、人防工程、地下商場、窯洞等。
5.測繪路線
除重要斷裂採用追索法外,其他採用穿越法。
㈥ 工程地質測繪方法
工程地質需要的測繪資料有很多,測繪方法有很多。
如果非要選擇兩種的版話,就是工程地權質圖測繪、工程地質鑽孔放樣。
如果將工程地質測繪進行分類的話,有如下兩類:
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工程地質測繪可分為綜合性測繪和專門性測繪兩種。
1、綜合性工程地質測繪是對工作區內工程地質條件的各要素全面研究並進行綜合評價,為編制綜合工程地質圖提供資料;
2、專門性工程地質測繪是為某一特定建築物服務的,或者是對工程地質條件的某一要素進行專門研究以掌握其變化規律,為編制專用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析圖提供依據。
㈦ 工程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現在勘測單位的工程地質圖一般都沒有提供圖例,豎井左邊的數字是黃海標高,右邊的數字是深度。
㈧ 工程地質剖面圖如何看懂
樁下面的數字應該是樁的埋深,剖面線上的數字是坡降吧?
看不到圖,具體也說不上了!
你仔細看圖例呀!
㈨ 工程地質剖面圖
tk29指的是鑽孔編號,對照平面布置圖查找。下面的數字89.44為絕對標高 至當地的海拔高版程!圖上有四種地質土權層,用鋸齒線和-xx-線分隔 土質不同處有數字標明 (地面向下挖孔深度多少,高程多少)下面表格內為6個孔的挖孔深度和 孔間距!
㈩ 講解工程地質圖和繪制剖面圖比較詳細的書
這種情況你還是到書店去實際查看,根據你的需要進行選擇,我想這樣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