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預報
㈠ 天氣預報中的地質災害是什麼意思啊
預報中的地質災害是什麼意思?地質災害指的一些,比方說洪澇,災害,火山,地震,泥石流等等都屬於自然災害。
㈡ 地質災害預報制度
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加強合作,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回工作,並答將預報預警結果及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同時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當發出某個區域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後,當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測群防責任制的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各單位和當地群眾要對照「防災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災的各項准備工作。
㈢ 附件 4______ 年__月地質災害成功預報實例報告表( 表三)
附件 4______年__月地質災害成功預報實例報告表( 表三)
填表說明:1.災害規模大小按災種回不同分別填寫體積答(m3)、面積(mZ)或長度(m)。2.避免傷亡人員數是指如不搬遷避讓可能造成的傷亡人員,如倒塌房屋內居住人員或災害現場活動人員。3.每月月底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填報。
㈣ 地質災害的預警級別
按照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預警分為五級,分別版為
一級:可能性很小;
二級權:可能性較小;
三級:可能性較大(通知監測人員和威脅住戶注意);
四級:可能性大(預報階段,停止外業,各崗位人員到崗待命);
五級:可能性很大(警報階段,無條件緊急疏散,密切觀測)。
㈤ 如何有效的建立地質災害的預報預
根據地質災害預報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地質災害潛在系統」新內概念,總結地質災害潛容在系統的一些本質特徵,指出降水型地質災害的產生機制主要是強降水引 起地質災害潛在系統產生不可逆的自組織過程,並且降水本身參與其中成為這一自組織過程中十分活躍的關鍵因素。根據地質災害潛在系統的自組織特性,提出降水 臨界值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值,而是一個值域。總結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原理,建立具有鮮明物理意義的通用預報關系和模式。對於任意特定地區或地點(以株洲茶陵 縣潞水鎮為例)結合歷史資料分析確定通用預報關系中的臨界值,得到具體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方法。
㈥ 地質災害黃色預警是什麼意思
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是指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較高。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是地質災害預警信號中的第一級。
地質災害預警級別分為五級,但預警信號為四級,即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黃色預警是指未來24小時內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應及時通知監測人員和受威脅住戶注意避險。
(6)地質災害預報擴展閱讀:
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每年汛期(5-9月)在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和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上發布,目的是提醒被預警區的幹部和群眾防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災害。可以分為以下等級:
一級提醒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小。 啟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巡查。
二級 提醒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小。 預報預警時間內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4小時監測。
三級 注意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較大。 預報預警時間內啟動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並24小時監測;採取防禦措施,提醒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密切關注天氣預報,以防天氣突然惡化。
四級 預警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大。 啟動受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區居民臨時避讓方案;暫停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戶外作業,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准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轉移危險地帶居民,密切注意雨情變化。
五級 警報級,24小時內,災害發生可能性很大。 啟動不穩定危險斜坡威脅區居民臨時避讓方案;緊急疏散災害易發地點附近的居民、學生、廠礦、企事業單位人員,關閉有關道路,組織人員准備搶險。
參考資料:網路—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信號
㈦ 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分為幾個等級,主要通過什麼途徑發布
根據地質災害活動或損失程度劃分的等級。目的是表示地質災害的輕重程度,便於專對不同地質災害事件屬或地質災害與其他自然災害進行對比。分級的依據或類型有兩種。一是根據地質災害活動的強度、規模、速度等指標反映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有人稱其為災變等級。不同地質災害的分級標准和指標不一,只有少數地質災害已形成公認的分級標志(如地震採用震級表示地震活動強度),多數地質災害尚沒有統一的分級方案。二是以地質災害的破壞損失程度分級。有人稱其為災度等級,但沒有公認的分級方案和相應的指標標准。多數人認為以地質災害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數量作為地質災害破壞損失分級指標,從大到小依次為巨災、大災、中災、小災、微災。這兩種分級含義不同,但有密切聯系:地質災害活動強度級次所標識的是地質災害動力活動的強弱程度或規模大小;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級次標識的是地質災害破壞損失的大小,它除了受地質災害強度控制外,還與受災地區人口、財產分布以及受災體的脆弱程度等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
地質災害按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等級。
㈧ 地質災害可以預測嗎
地質災害可以預測復。
根據歷史地質災害活動規制律、形成條件、發生機制以及災害區承災能力等因素,運用邏輯推理、數值模擬和綜合分析等方法,推測和評估未來一定時期內地質災害的發展變化情況和可能的危險性與破壞損失程度。地質災害預測根據預測時間長短,可分為長期預測、中期預測、短期預測。根據預測內容分為時間預測(預測某一地區在未來不同時間地質災害的可能程度)、區域性預測(預測未來某一時間內地質災害的地區變化)和綜合預測(預測未來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地質災害的可能程度)。地質災害預測的基礎是充分掌握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和活動規律,建立有效的監測系統,運用科學的預測理論和方法。採用的主要預測方法有:相關分析法、類比分析法、專家會商法、計算機模擬等。在實踐中,大多需要多種方法相互配合進行預測。地質災害預測是評價地質災害風險的基礎,是地質災害研究的重要內容。
㈨ 什麼是地質災害氣象預報
根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與降雨密切相關的特點,利用降水預測對地質災害實施預警預報。江西省從2002年開始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工作。
地質災害氣象預報
㈩ 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有哪幾個等級
按照抄未來24小時內,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地質災害預警分為五級,分別為
一級:可能性很小;
二級:可能性較小;
三級:可能性較大(通知監測人員和威脅住戶注意);
四級:可能性大(預報階段,停止外業,各崗位人員到崗待命);
五級:可能性很大(警報階段,無條件緊急疏散,密切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