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圖書館
❶ 中國地質資料館和中國地質圖書館是一個地方嗎
肯定不是一個地方,針對的人群都不同。
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介紹
中國地質大學(抄武漢)圖書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前身是北京地質學院圖書館,1952年創建,1975年遷至武漢,現有館舍面積35000平米 。整修後的新圖書館已於2015年1月正式開館試運行。
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好嗎
地大的圖書館正在新建中,如果你指的硬體設施,地大的圖書館與其他高校沒的比,確實太差了,但是說藏書量,應該是差不多的,前不久我還幫其他學校的同學去地大圖書館借書。
❹ 中國地質圖書館館長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的級別
中國地質圖書館是國土資源部直屬公益性事業單位,是正廳級,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國土資源部直屬副部級事業單位,局長是副部級。
❺ 中國地質圖書館的歷任館長
姓名任職時間趙志新1917—1921李學清1917—1922盧祖蔭1922錢聲駿1923—1937許德佑回1938張鳴韶1938—1941王珏答1942—1943高振西1943曾鼎乾1944—1945錢聲駿1946—1955張煦南1956—1958嚴庄1956—1961鄧戈明1964—1982武寧生1983—1990李裕偉(代館長)1990—1997王家樞1997—1999蔡克勤1999—2003段怡春2003—(表格資料來源: )
❻ 百年滄桑話館藏——《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編撰始末
陳俊嵐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圖書館經過數十年南下北上,西遷東回的戰亂時期,公元2011年迎來建館95周年,更迎來中國地質事業的蓬勃發展。館藏也由建館時藏書僅4000餘冊,發展到目前的紙介質印本70餘萬冊,囊括了近代地質學啟蒙時期以來約200年間的國內外寶貴地學文獻;世界各國地質圖件一萬余套。正是幾代地質圖書館人的辛勤努力,日積月累,經過近一個世紀的不倦追求,使得地質圖書館書海浩瀚,猶如地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瑰寶。
一、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背景及經過
2003年,由張爾平主編的《鴻印雪泥》一書出版,將地質圖書館90年的藏書印章輯錄成冊,首次揭開了地質圖書館發展歷程的面紗。然而有關地質圖書館近百年珍貴文獻的研究卻是一個空白。為融地質圖書館藏書之精粹,展我國地學文化之宏博,填補近百年來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研究的空白,2011年中國地質圖書館顧曉華館長設立館長研究基金,「編撰〈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獲得立項,擬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地質圖書館珍貴文獻匯集成冊,呈現於世人面前。
第一步,課題組制定了科學的技術路線、工作方法及工作思路。課題組在參考國內圖書館界對特藏文獻界定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徵求專家學者對界定地學珍貴文獻標準的意見。通過對館藏紙本文獻進行排查摸底,核定館藏珍本文獻的種冊數,最終確定入選《圖錄》的目錄。
第二步,通過上網、到國家圖書館、西安交大圖書館等地查閱資料,對入選珍本圖錄的百種文獻的歷史背景、專業學術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進行探考,完成文獻的屬性描述工作。
第三步,徵求專家意見,對屬性描述文字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館內召開專家研討會,對圖錄的相關內容和編輯文字的意見和建議認真進行修繕。
二、《圖錄》的基本情況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最終共篩選出中外文圖書106種、中外文期刊13種、地質圖件9幅入選圖錄,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編輯成冊。
1.界定地學珍本文獻的標准
我國近代地質事業是在地質學會成立,有了專門的地質研究部門和教育機構以後,才有了卓越的發展。這些地質事業起步階段的地學文獻對中國的地質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和卓越的貢獻,承載了地質前輩的豐功偉績和地質事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因此我們在界定標準的時候參考了以下幾個原則:時間界定的原則、有重要學術價值原則、以手稿待印本為主的原則、以裝幀精美特殊材質為主的原則。
中國地質圖書館珍本文獻的標准:1949年以前的文獻(以民國期間出版物為代表)為本館的特藏文獻,1937年以前的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研究意義的文獻、近代著名地質學家的著作(以地質學家的手稿、待印本、抄寫本為代表)、裝幀精美,特殊材質(宣紙線裝及特殊印刷,以1912年以前外譯本為代表)的文獻界定為本館的珍本文獻。
2.入選圖錄的文獻情況
本書分為圖書篇、期刊篇和圖件篇三個部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再現了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的精華。入選《中國地質圖書館館藏珍本圖錄》的文獻既有我國地質事業泰斗章鴻釗、翁文灝、黃汲清、謝家榮、楊遵儀等先生的大作,也有極其珍貴的地質圖件、圖片,以及早期譯自國外的地學專著,刊本有宣紙線裝、宣紙鉛印、油印本,以及世人難得一見的珍貴手稿。裝幀有卷軸裝、折裝、線裝、精裝及簡裝等形式。文獻涵蓋了中國學者翻譯國外地質著作、外國學者到中國進行地質考察、國人自己進行地質調查及地質研究發展的重要階段,內容包括近代地質事業的發展、地質考察、游記、礦物礦產及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專著。每件作品都凝聚地質前輩的汗水和心血(有關文獻請見圖1至圖5)。
內附32張彭縣銅礦局(圖5)礦景、采礦、冶煉及人們勞作的真實情景,是了解彭縣銅礦局歷史的非常珍貴的史料。
3.珍本文獻的屬性描述
以《井礦工程》一書為例,聘請專業攝影師為文獻進行拍照,並配以文字介紹(圖6)。
該書屬礦學類。主要介紹了造自涌水井及奴而敦造自涌井的方法;開地取礦之法、今鑿轉動之法、鑿孔常遇難事、孔內補管為襯、開石之器具、白而格斯脫落所設開石之器具、馬太與布拉特兩人所設鑿孔之器;用火葯拉開土石之法、平路與火葯膛得光之法、開裂土石所用之別種葯料等內容。附圖140幅。
在屬性描述中我們對重要項別作了說明和介紹:
書名項,包括書籍的卷數、期數;
著者項,包括出版時間、出版地點、出版者、版本類別;
稽核項,包括冊數、函數、圖、表等;
圖1 《工商部試辦地質調查說明書》(丁文江撰,1913年成文)
圖2 章鴻釗先生手稿(宣紙線裝)與張印堂先生科考報告(手寫、實地拍攝照片)
附註項,為以上各個事項的補充與說明,包括所附的附錄材料;如題簽、藏章,刻印流傳及關於這本書的特殊說明等;
提要項,向讀者提供書籍的內容概要和評介知識,需概括地介紹本書內容大意、著者生平事跡、著作經過以及版刻流傳情況等。
序及前言,承蒙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壽嘉華為本書作序,館長顧曉華撰寫前言。
三、編輯《圖錄》的目的及意義
顧曉華館長在前言中對編撰本書的目的及意義進行了介紹。
圖3 《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記》(章鴻釗、翁文灝合撰,1916年)
圖4 《南潯鐵路規劃圖》本館珍藏的唯一的縑帛手繪鐵路圖
分3卷,總長27.7m,1906年完。2000年經全國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認定該圖對我國早期鐵路建造史、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1.展示與弘揚
入選圖錄的文獻是在數十萬冊圖書中遴選出來的,每件作品都凝聚了我國地質前輩的心血,見證了中國地質事業發展坎坷而又光輝的歷程,弘揚了地質工作者「三光榮」的地質精神。
圖5 《彭縣銅礦局寫真》(1909年,照片寫真集)
圖6 《井礦工程》
[英]白爾捺輯,[英]傅蘭雅口譯,趙元益筆述,曹鍾秀繪圖,光緒五年(1879)江南製造總局編譯。本書共二冊三卷,宣紙線裝本
2.追思與緬懷
中國地質圖書館從「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到成為亞洲最大的地學專業圖書館,它的建立與發展凝聚了幾代圖書館人的嘔心瀝血。透過這些作品,讓人感念地質先輩的聰明才智和為國家身先士卒的愛國情操。
3.希望與勉勵
希望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走進地質圖書館,走進中國近代地質發展史,閱讀我國地質科學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地質前輩的豐碩地學理論,對那些為了中國地質事業的繁榮發展而作出貢獻的地質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地質圖書館也願意迎接改革發展的挑戰,建設現代化數字圖書館,為地質事業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問題和不足
1)由於課題組成員缺乏對珍本文獻知識及早期地質學理論發展的系統認識,尤其對部分文獻版本的鑒定上存在困難,因此在珍本的界定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2)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我館大部分特藏文獻(尤以民國正式出版文獻)損毀嚴重,又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得這些文獻的使用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加大對館藏文獻的保護和修繕工作。
3)在對館藏紙本文獻摸底中發現,很多珍貴的早期地學文獻我館並沒有收藏。在我館收集的文獻中,部分出現缺少附圖或者有圖無書的情況。例如,周樹人的《中國礦產志》有書無圖,聞齊、趙志新的《徐霞客游記附圖》有圖無書,等等,嚴重影響了文獻的完整性和價值評價的界定。對這些文獻的收集工作是保證我館地學文獻系統完整性的工作之一,也懇請各位專家為我館的文獻采訪工作提供線索和幫助。
4)在館藏珍本文獻中有很多文獻為未出版的手稿,其歷史背景及歷史意義、學術價值的參考文獻非常少,使得研究工作遇到不少障礙,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和時間進行調研,也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
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該館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是中國地質大學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前身是北京地質學院圖書館,1952年創建,1975年遷至武漢,現有館舍面積35000平米。整修後的新圖書館已於2015年1月正式開館試運行。
新圖書館可容納近3000個閱覽座位,採用了「大流通、大閱覽」的服務模式,同時設有6個團體研修間、1個多媒體學習中心和1個信息共享空間,彰顯了國際化圖書館多功能、現代化、休閑化和個性化服務的人文理念。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作為地大的文獻信息中心,根據地大的性質和專業設置進行館藏建設,堅持以地學為主要特色,以特色帶動綜合,以綜合促進特色,保持理工文管諸學科協調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圖書館。
經過多年精心建設和積累,該館已形成了以科技文獻為主體,以地學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至2015年底館藏達160餘萬冊,其中地學類圖書35萬冊,中外文電子資料庫90個(包括中國知網、萬方數據、SCI、EI)。為師生提供了有效的文獻資源保障。目前我館的各項服務功能完善,能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檢索、借閱、統計、參考咨詢、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定題服務、用戶教育、文獻傳遞等多種文獻服務。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是經過湖北省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兩次評估後確認的「優秀級圖書館」,由於其豐富的館藏文獻,被湖北省圖書情報工作協調委員會授予「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並被教育部任命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❽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
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入館須知
1、讀者須憑本人一卡通進入圖書館。
2、注意防火安全,嚴禁在館內任何地方吸版煙。
3、保權持館內整潔衛生,禁止將食物及飲料帶入館內。4、保持館內安靜,入館將手持電話置於靜音狀態,閱覽室內禁止使用手持電話。5、舉止文明禮貌,衣著整齊,勿著汗背心、拖鞋入館。6、加強公德意識,勿用物品佔用閱覽席位。7、愛護書刊資料及一切公共財物,請勿塗抹、撕毀、私藏書刊。8、自覺遵守圖書館各項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9、讀者隨身攜帶的書包、私人物品請自己妥善保管。10、請讀者注意經常瀏覽圖書館主頁,了解圖書館的相關規定及動態信息,以便更好地利用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