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有哪些
❶ 中國有哪些地質大學
專門的地質大學是中國地質大學是211大學,最好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回,中國地質大學(武答漢)兩個校區。礦業大學的地質類專業也很不錯。
長春地質學院並入吉林大學,西安地質學院並入長安大學,成都地質學院改名叫成都理工大學,江西的華東地質學院改名為東華理工大學,河北地質學院改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然後今年又改成河北地質大學了。
❷ 中國地質大有哪些專業
珠寶學院的首飾設計專業,還有就是藝術傳媒學院的空間設計專業,就我個人認為珠寶內設計比較容有前途。因為中國地質大學是全國僅有的一本院校開設的珠寶類專業,在亞洲是拍在第一位的,而且工作是不用自己出校門找的,你可以看到人才招聘市場有經管啊、自動化啊什麼的,但你卻不會發現有找珠寶類的人才的,地大的珠寶學院被譽為是中國寶學教育的搖籃,真的很牛叉,可惜我不是哪裡的學生,不過對藝術生有單科分數的要求,對英語和語文會有單科分數卡的,所以你要把這倆們學好再把畫畫弄好就真的很牛叉了。別的就是學費好像都是12000左右吧。最後祝你成功!
❸ 中國地質大學有哪些專業
專業類別復 專業名稱
經濟學制類 經濟學
法學類 法學
藝術類 藝術設計
數學類 數學與應用數學
地質學類 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地質學
地球化學
地理科學類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海洋科學類 海洋科學
材料科學類 材料化學
地礦類 石油工程
勘察技術與工程
資源勘察工程
地質學基地班
材料類 材料科學與工程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儀器儀表類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軟體工程
土建類 土木工程
水利類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測繪類 測繪工程
環境與安全類 環境工程
安全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會計學
旅遊管理
電子商務
公共管理類 行政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
外國語言文學 英語
地球物理學類 地球物理學
❹ 中國地質大學有哪些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優來勢專業源
1、 地質學
2、 資源勘查工程
3、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4、 土木工程
5、 勘查技術與工程
6、 地質工程
7、 地質學基地班
8、 地質學類
9、 地球物理學
10、 地球化學
11、 石油工程
12、 地理信息科學
13、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14、 測繪工程
15、 地球物理學類
16、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17、 經濟學類
18、 工程管理
19、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0、 安全工程 推薦指數:
❺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孫樞(1933年7月23日-),中國地質學家。出生於江蘇金壇市。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198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所長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李廷棟,區域地質學家、地質編圖專家,大地構造專家、地質科技管理專家。歷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制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南極研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洋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理事長,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岩石圈計劃喜馬拉雅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司長,地質礦產部副總工程師。曾任長春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❻ 中國地質學校有哪些
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
以上學校地質專業比較強(本人中南大學地質專業學生)
一下院校開設了地質專業
中南大學 -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 -- 地質工程
北京交通大學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資源與信息學院 -- 地質工程
河北理工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地質工程
吉林大學 --建設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大慶石油學院 --地球科學學院 -- 地質工程
同濟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專業列表 -- 地質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福州大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地質工程
河南理工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 -- 地質工程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專業列表 -- 地質工程
長江大學 --長江大學專業列表 -- 地質工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 -- 地質工程
青島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山東科技大學 --地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 地質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 --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 -- 地質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西南科技大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地質工程
昆明理工大學 --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蘭州大學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地質工程
貴州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 --地質與環境學院 -- 地質工程
西北大學 --地質系(含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地質工程
南京大學 --地球科學系 -- 地質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 地質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 -- 地質工程
❼ 全國地質方面有哪些好大學和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北來京大學、自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地質專業比較好,其次是中南大學、長安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再次就是石家莊經濟學院、桂林理工大學等
❽ 中國地質類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地質勘查隊伍分布在以下部門: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6.中國海洋大學(原山大地礦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總之,地質專業還不錯,本人也是學地質勘查的。還有疑問,加一下人人網的「地質」公共主頁,相信裡面的東西會對你有幫助
❾ 中國地質地貌有哪些
地貌的各種形態
地表起伏的形態,如陸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陸架、大陸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脈等。根據地表形態規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陸與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單元,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有在流水和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壟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
發展變化與形成原因
地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地貌發展變化的物質過程稱地貌過程,包括內力過程和外力過程。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營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
劃分方式及其區別
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於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在測繪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總稱。地形起伏的大勢一般稱為地勢。 地貌
編輯本段
基本特徵
在特定的地質基礎與新構造運動等內力因素,以及復雜多變的氣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我國地貌輪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下降;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脈縱橫,呈定向排列並交織成網格狀。我國民族地區幾乎連成一片,較完整地保留了我國地貌輪廓的基本特徵。我國民族地區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徵是: 地貌
1、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的盆地和平原,還有起伏和緩的丘陵。如橫斷山脈的許多山峰海拔超過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脈東段的吐魯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國最低的窪地,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離僅有150公里左右。
在內陸干窪地區,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約佔全國面積的13.8%,其中95%以上的沙漠和戈壁地貌位於內蒙古、寧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區。
在西部高山地區,現代冰川覆蓋面積達537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及天山、阿爾泰山和祁連山等地區,多年凍土分布面積有 215萬平方公里。
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出露大面積的碳酸鹽類岩石,面積約佔全國同類岩石的42%。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岩溶作用強烈, 發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黃土高原邊緣的民族地區,西起湟水流域,經六盤山麓、鄂爾多斯高原,東止西遼河流域的廣大范圍內,堆積的黃土經流水作用,侵蝕發育了現代的各種黃土地貌。
在長白山、大嶺、內蒙古高原東部以及滇東、黔西、桂西有廣泛的玄武岩噴發,形成熔岩地貌。如白頭山峰頂的天池就是一個火口湖;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著348座死火山;在黔東南、桂中、 桂西北和桂東南發育了紅層丘陵,滇中發育了紅層高原,滇南發育了紅層山地。
我國大陸民族地區的省級行政單位多居內陸,遠離海洋,但廣西壯族自治區瀕臨南海,曲折的海岸線長達1500公里,著名的海灣有欽州灣,灣內淤泥質海灘為紅樹林海岸。廣西海岸帶外的北部灣位於大陸架上,深50米左右,其間有800多個小島,最大的是潿洲島;欽州、防城、 東興的海灣內島嶼,原來屬於陸地上的侵蝕殘丘,後因海水入侵而與陸地隔開形成島嶼。
2、山地高原廣泛分布
民族地區大約93.5% 的面積位於我國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上。全國主要的極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現在西部的最高一級階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積230萬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區面積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於中尼邊界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地貌第二級階梯上的民族地區,面積350多萬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區面積的56.7%。這里集中了全國秦嶺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級階梯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與第三級階梯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國的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北部邊緣部分都在第二級階梯上的民族地區;全國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較低、面積較小的四川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級階梯上的民族地區。
民族地區山地分布集中,面積廣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內,廣大的山地約占民族地區總面積的75%。 山地是全國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集中居住地。
3、平原狹小,分布零散
第三級階梯上民族地區的平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區總面積的1.7%。這些平原之中,除內蒙古東部有較大面積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區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狹小平原,而且多屬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眾多的小平原,面積共約3.16萬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寧──桂平的鬱江河谷沖積平原,面積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積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間被山地丘陵分隔開。
群山起伏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牡丹江、圖們江、琿春江穿流於眾山之間,在延吉、敦化、琿春等河谷盆地內,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狹小河流沖積平原。
編輯本段
主要地貌類型
按地貌形態分類,我國民族地區的陸地也和全國一樣,分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山地
我國是個山地眾多的國家,其中民族地區佔有我國山地的大部分。山地按其走向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1)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 大致位於北緯40°─43°之間,幾乎都在民族地區境內。天山山脈是位於亞洲中部的巨大山脈,全長2500公里,西段在前蘇聯境內,東段橫亘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250─300公里。天山向東延續,與河西走廊北側的北山(合黎山、龍首山)相連,再向東延至內蒙古中部即為陰山山脈。 地貌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大致位於北緯32.5°──35°之間。昆侖山位於民族地區,西起帕米爾,東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緣,由西而東橫貫青藏高原,長約2500公里。昆侖山東段的一條支脈積石山繼續東延與秦嶺山脈相接,經陝西南部,東止於淮陽山,但秦嶺的分布范圍已不屬民族地區。
最南的一列是南嶺,位於北緯24°──25.5°。南嶺又叫五嶺,包括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東西綿延1000多公里。在這五嶺中,前三嶺位於湖南南部和廣西北部的民族地區,後二嶺則不屬於民族地區。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 由西向東大致分為三列。最西邊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經遼東的千山、山東丘陵到東南的武夷山;最東邊的一列是台灣山脈。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東部;武陵山則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漢州境內;長白山位於東北的東部,大部分山地屬於延邊朝鮮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千山和武夷山分別聚居著滿族和畲族;台灣山脈則聚居著高山族。
(3)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如阿爾泰山、祁連山等。阿爾泰山脈橫亘在中國、前蘇聯、蒙古三國邊境,位於我國新疆境內的是整個山系的東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連山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山地東西長達1000公里,南北寬約200~500公里,由幾條平行山嶺和谷地組成,山嶺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侖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現為西北──東南走向,向東逐步轉為東西走向。喜馬拉雅山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雅魯藏布江的急轉彎處,全長約2500公里,綿延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境內。寬約200~350公里,主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為雄偉高峻的山脈,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聳立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 為世界第一高峰。喀喇昆侖山的喬戈里峰位於中、巴邊界上,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脈位於我國中部的民族地區,自北而南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等。橫斷山脈位於四川盆地、藏南山地與雲貴高原之間,由許多嶺谷相間的高山深谷組成,包括邛崍山、大雪山、沙魯里山、寧靜山、怒山、高黎貢山等山脈以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谷地。橫斷山脈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達 5000~6000米。
2、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較完整的大片高地。 我國民族地區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 地貌青藏高原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橫斷山以西,東西長約3000公里,南北寬約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肅、四川和新疆三省區的一部分,面積約230萬平方公里, 約佔全國面積的1/4,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縱橫 交錯的山脈分隔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寬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羅棋布,為發展工業和農牧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高原上的高山終年積雪,冰川分布廣泛,冰川及冰緣地貌廣泛發育,冰雪融水往往成為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西起馬鬃山,南至祁連山和長城,東至大興安嶺,是我國著名的天然牧場。高原坦盪開闊,地面起伏和緩,廣大地區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高原形態比較明顯的高原。
雲貴高原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東,雪峰山以西,大婁山以南,廣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區,高原的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鈄,平均海拔1000~2000米。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廣,喀斯特地貌非常發育,石林、石芽、峰林等地貌隨處可見,尤其在南盤江北部最為典型。高原上有許多山間盆地,當地人民稱為壩子,是主要耕作地區。
3、盆地
盆地是低於周圍山地相對凹下的地表形態。我國民族地區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內陸地區,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四周高山環抱,盆地地形坦盪,形態完整呈菱形,只有東端有寬約70公里的缺口與甘肅河西走廊相連接,是一個巨大的內陸盆地。盆地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積達5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盆地由西向東微微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東部的羅布泊已降至768米。 由於盆地地處內陸深處,地形封閉,氣候極端乾旱,植被稀疏,乾燥剝蝕和風蝕、風積作用特別強烈,形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沙漠東西長100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500公里,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沙漠中沙丘形態多樣,有的沙漠相對高度超過200米。85%的屬流動沙丘。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盆地邊緣受天山、昆侖山冰雪融水滋潤,分布著荒漠中的沃野綠洲。
准噶爾盆地:位於天山、阿爾泰山之間,略呈三角形,面積3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勢由東向西微微傾斜,東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僅190米;盆地內分布著庫爾班通古特沙漠, 面積4.8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內草場遼闊,畜牧業發達;綠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緣。
地貌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北部,夾於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間,略呈三角形。盆地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最寬處達250公里,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三位。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我國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內陸高盆地。盆地中分布著許多鹽湖和鹽沼,鹽礦資源品種繁多,儲量極為豐富。此外,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有金屬資源和石油資源也都非常豐富;盆地日照長,光能資源充足,農業單產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業也占重要地位。因此,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4、丘陵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過500米,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勢起伏,坡度和緩,稱之為丘陵。我國民族地區的丘陵主要有廣西丘陵。
廣西丘陵分布在雲貴高原以東、南嶺以南、萌諸嶺以西的地區,和江南丘陵、東南沿海丘陵組成了我國東南地區分布最廣泛、最集中的東南丘陵。廣西丘陵總的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成盆地形勢,一般稱廣西盆地。廣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積約占本地區的60-70%,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峰林廣布,地面崎嶇,風景異常優美。廣西丘陵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是林、農、礦產資源利用潛力很大的山區。
5、平原
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如廣西鬱江-潯江河谷平原;海拔低於海平面的內陸低地,則稱為窪地,如新疆吐魯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稱為高平原,如內蒙古嫩江西岸平原。民族地區第二級階梯和第一級階梯上的平原,雖然海拔在1000-3000米,習慣上仍稱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黃河沖積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糧倉」。
集中分布在我國第三級階梯上的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分布在民族地區第三級階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東部和廣西境內,雖然這里的平原有的面積較小,起伏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區的重要農耕區。
❿ 國內地質方面的單位有哪些
中國地質單位一覽表
http://bbs.jlu.e.cn/cgi-bin/bbstcon?board=Construction&root=1278482140
很全的,進回去看一下吧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