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宣傳

地質災害宣傳

發布時間: 2021-02-05 20:40:37

A.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要點

利用報刊、電視、廣播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和技能,對縣、鄉、村群內測群防人員定期舉辦容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水平,在大中小學校開展地質災害基本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地質災害防災意識。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機,在全縣廣泛開展減災科技「宣傳日」和「宣傳周」等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公眾的防災減災和保護地質環境意識。

B.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2010〕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2009年,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反應迅速、措施得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時有力有效,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充分肯定。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形勢依然嚴峻,各地要始終堅持不懈地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等各項防災工作,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防災減災會議精神,現就做好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強化認識

各地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充分估計地質災害防治的艱巨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清醒地認識到,受認知程度、工作精度和手段的限制,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點未被發現或未被正確認識。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中還存在意想不到的情況,尚有空白點和遺漏點。因此,各地務必要把問題估計得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一刻都不能放鬆,絲毫都不能鬆懈。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領導重視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屬社會公益事業,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保民生的大局。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防災機構、人員、責任、措施、經費的落實,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安排部署、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把防災責任制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過程,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安排部署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三、進一步強化能力建設

2010年,部將繼續大力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和鄉鎮國土所的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建設。部將在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測預警示範區建設、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專業監測儀器推廣、防治知識宣傳等方面,向「十有縣」、「五條線」和「五到位」建設工作突出的省份和縣市傾斜。各地要結合地方實際,按照部的統一部署,狠抓防災能力建設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重點時段工作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鍵時段。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是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二是堅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三是繼續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加密分析會商頻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各地要計劃結合「十有縣」建設,繼續大力推動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力爭覆蓋全國1640個山區丘陵區縣(市、區)。

五、進一步強化近期工作

近期我國先後出現多次寒潮冰雪災害天氣過程,新疆、內蒙古等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雪災,冰雪融化和凍脹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遭遇幾十年一遇旱災的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造成岩土體鬆散開裂,一旦遭遇強降雨,極易發生突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相關地區要提高防範意識,提前部署、早抓落實。要與氣象、交通、水利、工業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和信息交流,一旦發生重大災情險情,積極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做好應對防範工作。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報送信息、趕赴現場,指導地方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

六、進一步強化重點地區工作

湖北、重慶兩省(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敏感性,在兩省(市)黨委、政府領導下,按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的要求,做好庫水位漲落期間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汶川地震災區的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努力協調相關部門,在保質量、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西南山區要重點關注強降雨引發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點。西北黃土地區要做好黃土塬邊緣崩塌、滑坡、溝口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東南沿海地區要警惕台風帶來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

七、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

近期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新上馬的建設工程項目數量劇增、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進一步加劇。由於一些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防災意識薄弱、防災措施不落實而導致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在2009年較為突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要聯合和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公示、督查、告知等多種手段,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關於地質災害防治的要求,消除隱患,明確防災措施,確保安全。特別是位於高山峽谷的國家重點水利、交通等在建工程項目,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嚴防地質災害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要把在建工程項目防災工作作為201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

八、進一步強化應急反應能力

要把提升應急反應能力作為防災能力建設的重點。一是強化機構人員建設。繼續加強和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建設,充實各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隊伍。二是整合系統資源。各地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系統、行業的眾多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人員、技術、設備,形成統一調配機制。加強演習演練,保證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三是利用社會資源。結合當地地質災害類型特點,通過購買、租用等多種方式,加強無人小飛機、無人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等應急設備的配置和應用。四是利用2010年國家測繪局在全國推廣應用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機會,主動與省級測繪部門聯系,建立協調機制,實現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發生後,能隨時調用無人機開展應急調查。五是建設地質災害應急平台。按照國土資源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標准,整合已有資源和基礎,實現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遠程會商和應急指揮。

九、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

2009年,除極個別地質災害事件報送信息稍遲緩外,整體信息報送及時、准確。各地要進一步強化信息報送,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送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的基礎上,對於《國家總體應急預案》中規定的特別重大和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3小時內向部報告。對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人員尚未抵達現場、無法核實的災情險情,也要將已掌握的情況通過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報部。對信息報送工作不到位、責任不落實,不能及時報送相關信息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要予以通報批評。

十、進一步強化宣傳培訓

2010年,部將在全國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工作,各地要積極配合和支持這項工作。同時,各地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的宣傳活動,組織印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宣傳畫和宣傳冊,在學校、村社、廣場等地區發放、張貼。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學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能力。

各地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對本地區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進行精心謀劃和認真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探索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4月30日前,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部署情況、准備情況、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部環境司。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全局,意義重大。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務必團結協調,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聯系人及電話:沈偉志6655832166558316(傳真)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C. 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大最事實證明,群眾缺乏防災知識,預防地質災害意識薄弱,是致災地質作用造成嚴重後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群測群防」是符合我國國情而行之有效的減災措施,要切實做好群測群防工作,需要群眾有一定的防災意識和基本知識;全民的防災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才能自覺地保護環境,並加強社會對破壞地質環境行為的監督作用,從而大大減少地質災害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因此,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媒介,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政府、部門、單位和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使地質災害防治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十分必要。各省(區、市)、各市(地、州)、各縣(市)均應制訂地質災害防災知識的科學普及與培訓計劃,作為加強群測群防預警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宣傳的重點應放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好全國地質災害調查及群測群防網路培訓班,使全國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700個縣(市)地礦行政領導基本上都掌握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規范。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各種形式,把10000個受地質災害威脅最嚴重的村鎮的有關幹部群眾輪訓一遍。

活躍中小學環境保護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教育,以使普及地質災害防治意識能從娃娃抓起。

D. 地質災害宣傳標語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內主,避讓與容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E. 從哪些方面宣傳預防自然災害

1、科學預防地震,遠離災害傷痛。
2、參與防震減災,構建和諧社會。
3、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4、災難可以預防,生命不可逆轉。
5、防震為先,內化於心;減震為本,外踐於行。
6、防震減災踐於行,和諧幸福見於心。
7、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8、未雨綢繆防災害,國安家寧人開顏。
9、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10、災難需要永記,防患始於未燃。
11、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12、樹立防震減災意識,普及防震減災知識。
13、莫道防災要花錢,減少損失加倍還。
14、勿忘防災促發展,銘記減災構和諧。
15、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6、知險之心長有,防災之事首行,心中不忘災禍,重在排除隱情。
17、防震減災人人抓,幸福社會千萬家。
18、科學防震減少損失,輕視防震罪責難逃。
19、用法律落實防震措施,強責任提升減震效能。
20、居安當思危,防災人為先。
21、防震減災年年講,強國富民常常安。
22、學好防震救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3、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4、災難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預防人人有責。
25、防震從源頭抓起,減震重過程式控制制。
26、群策群力防震減災,同心同德利國惠民。
27、天災無情,不防不行。
28、防震減災重如山,全民攜手保平安。

F. 附錄二 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9〕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防災減災工作方法,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和「全國縣(市)、鄉(鎮)、村級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部研究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十有縣」建設,計劃利用5年時間,將全國絕大多數重點山地丘陵縣(區、市)建設成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義

通過開展「十有縣」建設,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深化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制建設,提高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內容要求

(一)有組織:成立了以分管縣(區、市)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有專門的辦事機構。縣、鄉兩級簽訂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二)有經費:每年都有穩定的經費投入用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包括對隱患點的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對受威脅的群眾進行搬遷避讓。

(三)有規劃: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經縣(區、市)政府批准實施。每年都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經縣(區、市)政府批准,並向社會公布。

(四)有預案:對本縣(區、市)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了應急預案,包括險情發生時受威脅群眾的撤離信號、路線和安置場所。

(五)有制度:有地質災害汛期值班、災情險情速報、應急處置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制度。

(六)有宣傳: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有針對群眾和中小學生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活動。

(七)有預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聯合開展了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預警預報信息在當地電視台中播出,或通過其他媒體、通信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

(八)有監測: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已有落實到人的監測員和行政責任人,有完整的監測記錄,已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鄉鎮國土所中有負責聯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人員。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等,監測人員配備有簡易監測預警工具。

(十)有警示: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有警示牌、貼有宣傳畫,地質災害隱患出現發生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警示信息。

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建設內容要求,組織縣(區、市)開展建設活動。每年10月20日前,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對完成「十有縣」建設的縣(區、市)開展驗收,並將通過驗收的縣(區、市)名單報部。部以通報形式公布「十有縣」名單。

三、政策措施

(一)為推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部將在地質災害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項目及經費安排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縣(區、市)被通報命名為「十有縣」之後,部將不定期開展檢查、抽查,以召開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推廣先進經驗,促使各地提高建設質量,加快建設步伐。

G.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到位

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對各級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要做到發放到位、宣傳到位,同時主動專做好地質災害易發屬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宣傳畫、牆壁板報、宣傳頁、「兩卡」等形式,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避險方法、聯系方式、防治措施等宣傳到位、講解到位,確保當地居民知道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麼避險。

H. 地質災害宣傳片觀後感

閃現在我眼前的是親人們凄慘的神情,無助的哭喊,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傷悲呢?是風馳電掣的速度,是醉意朦朧的眼睛以及極度疲勞的瞌睡和慘不忍睹的車禍現場„„沒錯,這就是交通安全教育片中的悲慘的畫面。眼淚一滴滴的掉下來,為那些不幸在車禍中喪生的人、為他們悲痛欲絕的親人、也為不停地提醒仍不停發生的車禍。 汽車是現代城市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代表著文明與繁榮;可是卻也象徵著痛苦和死亡。據了解,統計說明僅2006年1至6月期間,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事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7.1億元。面對一串串黑色沉重的數字,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嗎?人們總是說要珍惜生命,可是對自己最熟悉的東西卻總是如此馬虎。車禍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令生命不復存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我們再去追悔時已經太遲,任何違章的行為都是對生命的褻瀆。 珍惜生命,這四個字對活著的人才有意義或許說對死裡逃生的人有著更切身的意義,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心存僥幸,置交通安全規則不顧而最終釀成慘劇呢?我們無法忘記車禍現場觸目驚心的血泊以及遇難者家屬哀戚的神情,更無法忘卻那個坐在藍球里的小女孩。古人李白曾有詩曰:„„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對於車禍中遇難的家屬來說又此能是一個恨與痛??所有的一切都讓我的心深受震撼,生命如此脆弱!!
善良的人們啊,當你看完這套安全宣傳片後,我想你的心情此刻也一定很沉重,你的心裡一定開始敲響了安全的警鍾,可是警醒不是單純的落淚,不是無用的追悔;而是遵守安全規則的決心,是今後處處謹慎的行為。當你沉浸在冒險心理愉悅時,想一下相親相愛的親人,你還會不顧危險圖一時觀快的豪氣嗎?當你帶著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時,請想想片中的慘象,那你還會像走鋼絲一樣把自己的生命恣意揮霍嗎? 也許你認為,我不開車,也很少坐車,這些事故似乎離我很遙遠,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事實證明,在大量的交通事故中,車禍中的傷亡者,並非都是汽車司機和乘客,路上的行人受到傷害的也不在少數。橫穿公路,翻越公路中的隔離欄、隔離墩,闖紅燈,不按規定行走,進入高速公路行走等這些違章行為,是交通事故中造成行人傷亡的最主要原因。 由於人們嚴重缺乏憂患意識,交通安全法規意識淡薄,交通事故總在血淋淋的教訓中誕生;血的教訓再次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只有牢記這些慘痛的教訓才能讓心中的警鍾長鳴。關愛生命,安全出行希望大家可以通過本次交通安全影碟培訓對交通安全有全新的認識以及樹立正確的交通安全意識。
遠離交通事故,必須從我們自己做起;讓我們時刻謹記: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永遠值得我們去珍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