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編錄表
『壹』 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參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個標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條,岩石的描述看3.2.5條。關鍵是檢查版好現場鑽探、權原位測試的真是程度,還有取樣是否合理等。
剛編錄是最好是定點看著鑽探,岩芯一上來就編錄,對於稠度、密實程度的經驗積累很有好處。
『貳』 探井原始地質編錄
探井包括圓井和淺井。圓井主要用於地質填圖中遇到第四系覆蓋,而槽探又達不到地質目的時,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礦區勘查中經常使用。淺井主要用於覆蓋區揭露礦化、蝕變帶、礦層和物化探、重砂異常。
1. 圓井
圓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過 5m,但如果第四系穩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經安全人員實地查看批准,在有預防措施的條件下,圓井深度可適當加深。圓井揭露至基岩0. 3 ~ 0. 6m 深度即視為達到地質目的。當施工條件有利,而且礦層厚度較小,在允許的施工深度內可以揭穿礦層時,圓井可起到淺井的探礦作用,這時,圓井也要求刻槽取樣。
圖 6-22 探槽繪圖起點方式約定 ( 情況一)
圖 6-23 探槽繪圖起點方式約定 ( 情況二)
圓井地質編錄:
( 1) 基點、基線布設
圓井基點設在勘探線方向與圓井在地表交匯的正北、北西、北東、正東點的井口邊。基線自基點用皮尺鉛直布設到井底,基線通過的一壁為編錄壁。
( 2) 記錄和作圖
依次將基線通過的地質界線、產狀、樣品的位置和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記錄於 「圓井地質記錄表 ( 附素描圖) 」( 見圖 6-24) 中,並作圖。由於圓井范圍小,所揭示的地質現象有限,編錄時可以作簡單的素描圖和文字記錄。
圖 6-24 圓井地質記錄表 ( 附素描圖)
2. 淺井
淺井的施工深度較大,為便於井壁支護,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時也施工長方形井。施工淺井時,為防止井壁支護對所揭露地質現象的遮蓋,施工人員應及時通知編錄人員及時編錄和采樣後,再作支護。
圖 6-25 基點、基點基線布設圖
( 1) 淺井比例尺與基點布置
素描圖比例尺一般為 1∶ 100,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礦種和地質現象,可放大到 1∶ 50。一般淺井編錄第一壁首選正北壁、北西壁、北東壁、正東壁。各礦區應作統一規定。淺井基點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線自基點鉛垂布設 ( 見圖 6-25) 。
( 2) 淺井壁展開作圖法
選北壁作第一壁後,北壁不動,從北壁與西壁交線處斷開,將西、南、東三個壁同時作逆時針旋轉,直至與第一壁構成一個平面,則為淺井四壁展開圖,見圖 6-26和圖 6-27。
圖 6-26 四壁展開平面示意圖
圖 6-27 井壁展開剖面示意圖
( 3) 淺井素描圖的內容及要求
1) 圖面上應有圖名、圖例、比例尺、垂直標尺、方位、分析結果表和責任簽。圖內應有岩性分層界線、礦層 ( 體) 界線、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樣品位置及編號、產狀等,見圖 6-28。
2) 素描圖應真實、准確地反映地質現象,凡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圖上寬 ( 厚) 度≥1mm,長度≥3mm 者,都應在圖上反映。如素描圖的比例尺是 1∶ 50,實際地質體寬 ( 厚) 度≥5cm,長度≥15cm,素描圖上要誇大表示。
( 4) 野外編錄步驟和要求
1) 確定第一壁。按照礦區統一規定,在淺井工程實地位置,確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時丈量淺井四壁規格。
2) 布設基點 ( 木樁) 、基線。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匯的井口處,打入編有淺井編號的木樁即為基點,基點亦是淺井的坐標點。基線是用皮尺的零點固定在木樁 ( 基點) 上,並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鉛垂懸掛而成。
3) 繪制淺井空白圖。作圖人員在進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規格,在方格厘米紙上,按照比例尺將 1、2、3、4 壁依次展開,同時繪上基點、基線和第一壁方向,即為淺井空白圖,作為井下編錄使用。
4) 記錄、采樣。在觀察地質現象和測量各種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文字記錄和采樣。文字記錄的內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樣應填寫 「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
5) 投影 - 編繪素描草圖。按照點投影、線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對淺井編錄壁 ( 兩壁或四壁) 上各分層界線、礦層 ( 體) 界線,斷層線等以及樣品、標本、產狀位置等地質現象進行投影,將投影點展繪到空白圖的相應位置上,然後連接相同性質的投影點構成各類界線,標注樣品標本號、產狀數據等,形成素描草圖。
6) 淺井編錄應隨施工進度分段進行。在分段編錄的全過程中,要求每次編錄的基線布置都應從井口基點處統一從零米開始懸掛皮尺,以保證上次編錄末端井深與這次編錄的開始井深數據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設基點出現井深誤差。
7) 淺井施工、編錄及采樣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塊,及時架箱支護。特別是編錄、采樣時,應安排專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塊、掉物傷人。施工及編錄人員在井下作業必須佩帶安全裝備。
3. 數字化圓井 ( 方井) 編錄 ( MEMAPGIS)
1) 圓井 ( 方井) 基本信息數據採集。在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菜單欄的室內工程屬性數據錄入 ( 新建) 中選擇圓井 ( 方井) 進入基本信息欄,選擇圓井或方井,將工程號、坐標、比例尺等要素填入。
圖 6-28 淺井素描圖
2) 圓井 ( 方井) 測量數據採集。在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菜單欄的工程數據編輯與瀏覽選擇圓井 ( 方井) 數據錄入總界面,選擇圓井 ( 方井) ,創建勘探線、工程編號目錄,在圓井 ( 方井) 編錄數據總對話框中按首先分層庫,其次是采樣、素描、產狀、刻槽的順序錄入。
3) 圓井 ( 方井) 分層坐標參數約定 ( 圖 6-29) 。
圖 6-29 方井坐標系統取值說明
4) 圓井 ( 方井) 工程圖編錄圖及表輸出。在圓井 ( 方井) 地質錄入菜單中選擇素描圖,並對其進一步的編輯,從樣品管理菜單中選擇列印工程輸出圖和表。
『叄』 原始地質編錄、地質資料綜合整理
6.7.1 原始地質編錄
原始地質編錄是對地質現象記錄和觀察研究手段的記錄,必須版真實、客觀、權完整。
原始地質編錄包括實測剖面、地質填圖、探礦工程、采樣的編錄等。
原始地質編錄必須經檢查、驗收,未經驗收或檢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7.2 地質資料綜合整理
地質資料綜合整理是指文字、表格、綜合圖件的編制應符合有關規定、規范要求,做到表格化、規范化、標准化。地質資料整理和綜合研究應積極採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圖件製作。
地質資料整理和綜合研究成果,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合格,方能提交編寫報告。不合格的地質資料整理和綜合研究成果不得使用。
『肆』 地質編錄的內容是什麼
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地質信息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記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采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斷面)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地質剖面圖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實地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地層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圖區內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徵、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區域。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岩性描述,系統地採集岩石、礦物標本;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採集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採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露頭地質和地貌,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構造要素,採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地質界線,畫信手剖面圖和地質素描圖(圖 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准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使原始的文、圖資料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記錄本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製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工程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坑探工程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和變化情況。②鑽探地質編錄,又稱鑽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岩心軸的夾角,鑽孔彎曲度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採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岩石(礦石)的特徵及其在鑽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對採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了了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岩層、岩體、岩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和鬆散沉積物等採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
『伍』 水利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隱蔽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寫
『陸』 鑽孔地質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地質記錄表見表4.4。
表4.4 鑽孔地質記錄表
表4.4由3部分組成,分別對地層特徵、岩石特徵和簡易水文情況進行了描述。數據項說明如下:
(1)鑽孔編號:同表4.3中第一項。
(2)鑽孔號:同表4.3中第三項。
(3)層號:指進行某地層岩性描述的序號。
(4)層位或侵入時期:沉積岩層的地質年代或侵入岩的侵入時期代碼(CB04)。
(5)分層深度:岩層在鑽孔內底部的深度,單位為m。
(6)岩石地層單位名稱:經地層對比劃分的岩層名稱,按照各省地層清理成果填寫漢字名稱。
(7)岩層傾角:描述岩層的傾斜角,單位為(°)。
(8)岩層厚度:描述岩層的厚度。描述層在鑽孔內的頂深度與底深度之差,單位為m。
(9)接觸關系:描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的地質接觸關系。即,本層與其下一層的接觸關系(CB01—18)。
(10)岩礦心長度:所描述地層的岩(礦)心長度,單位為m。
(11)採取率:描述層的層採取率。即,層岩(礦)心長度/層進尺×100%。
(12)岩石名稱:描述岩層主要岩石名稱。
(13)花紋代碼:用於表示該岩層岩性的花紋圖形。
(14)岩性描述:描述層的岩性特徵、構造特徵和變質特徵等。
(15)補充說明:包括掉鑽具、塌孔、掉塊、埋孔、涌水、漏水、縮擴孔徑、逸氣、涌沙等現象發生的層位、深度情況的簡要說明。
(16)測點地面高度:水文測量點的地面高程值,單位為m。
(17)地下水位高程:鑽孔地下水位的海拔高程值,單位為m。
(18)靜止水位:鑽孔地下水靜止水位的高程值,單位為m。
(19)沖洗液消耗量:鑽孔清洗液的使用量。
(20)泥漿比重:鑽孔使用泥漿的密度,單位為g/cm3。
(21)編錄人:鑽孔記錄編錄人員的姓名。
(22)編錄日期:鑽孔編錄的年、月、日。
(23)檢查人: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24)檢查日期: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年、月、日。
『柒』 地質編錄有幾種如何編錄
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地質信息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記錄。地質編錄是地質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野外對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地質填圖編錄、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和采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質調查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斷面)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地質剖面圖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實地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地層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圖區內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徵、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區域。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岩性描述,系統地採集岩石、礦物標本;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採集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採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露頭地質和地貌,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構造要素,採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地質界線,畫信手剖面圖和地質素描圖(圖 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准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使原始的文、圖資料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記錄本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製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工程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坑探工程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和變化情況。②鑽探地質編錄,又稱鑽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岩心軸的夾角,鑽孔彎曲度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採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岩石(礦石)的特徵及其在鑽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對採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了了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岩層、岩體、岩石、礦石、礦物、水點,土壤和鬆散沉積物等採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
『捌』 工程勘察地質編錄是做什麼的
地質編錄:
在地質勘查、勘探中,對各種工程的地質現象進行編繪、記錄的過內程。
技術要求:
需進行地質編容錄的工程主要有:探槽、淺井、鑽孔。
編錄要求現場記錄所見地質現象,其中探槽和淺井需在現在繪制工程素描圖。鑽孔可在完成現場記錄後室內繪制。
探槽、鑽孔素描圖的比例尺皆為1/100,淺井大多為1/100或1/50。
『玖』 重要隱蔽聯檢地質編錄表格怎麼寫
重要隱蔽單元工程(關鍵部位單元工程)質量等級簽證表
單位工程版名稱權 單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單元工程名稱、部位 自評日期
施工單位自評意見 1. 自評意見:
2. 自評質量等級:
終檢人員 (簽名)
監理單位抽查意見 抽查意見:
監理工程師 (簽名)
聯合小組核定意見 1. 核定意見:
2. 質量等級:
年 月 日
保留意見
(簽名)
備查資料清 單 (1)地質編錄 □
(2)測量成果 □
(3)檢測試驗報告(岩心試驗、軟基承載力試驗、結構強度等) □
(4)其他( ) □
聯
合
小
組
成
員 單位名稱 職務、職稱 簽名
項目法人
監理單位
設計單位
施工單位
運行管理
注:重要隱蔽單元工程驗收時,設計單位應同時派地質工程師參加。備查資料清單中凡涉及到的項目應在「口」內打「√」,如有其他資料應在括弧內註明資料的名稱。
『拾』 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見表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