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地質災害
① 國土資源部關於公布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報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增刊第 6 期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國土資源系統積極努力,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同時,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措施,繼續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 「十有縣」建設,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通過開展 「十有縣」建設,有效提升了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為激勵先進、樹立典型、推動工作,根據 《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建設的通知》 (國土資發 〔2009〕46 號)精神,部決定公布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等 471 個縣 (區、市)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見附件)。
希望各 「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 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
第三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十有縣」名單
(共 471 個)
河北省 (15 個):
石家莊市元氏縣,保定市曲陽縣、滿城縣,秦皇島市盧龍縣、山海關區,唐山市豐潤區、古冶區、開平區,張家口市懷安縣、萬全縣、涿鹿縣、蔚縣、產業聚集區,承德市雙橋區、雙灤區
山西省 (4 個):
大同市左雲縣、靈丘縣,晉城市高平市、陵川縣
遼寧省 (8 個):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葫蘆島市綏中縣,錦州市凌海市、黑山縣、北鎮市、義縣,撫順市新賓縣,沈陽市康平縣
吉林省 (13 個):
德惠縣、農安縣、榆樹縣、永吉縣、舒蘭市、延吉市、安圖縣、龍井市、琿春市、和龍市、圖們市、撫松縣、長白縣
江蘇省 (14 個):
南京市下關區、鼓樓區、六合區、玄武區、雨花台區、高淳縣、溧水縣,鎮江市丹陽市,常州市新北區,蘇州市高新區、太倉市、常熟市、張家港市,淮安市盱眙縣
浙江省 (20 個):
臨安市、建德市、餘姚市、寧海縣、溫州市鹿城區、溫州市龍灣區、永嘉縣、平陽縣、洞頭縣、諸暨市、嵊州市、蘭溪市、東陽市、義烏市、衢州市衢江區、衢州市柯城區、仙居縣、麗水市蓮都區、遂昌縣、雲和縣
安徽省 (7 個):
祁門縣、石台縣、貴池區、懷寧縣、太湖縣、繁昌縣、裕安區
福建省 (25 個):
福州市長樂市、連江縣、羅源縣、晉安區,廈門市思明區、湖裡區,寧德市福安市、霞浦縣、古田縣、莆田市仙游縣、荔城區、秀嶼區,漳州市詔安縣、漳浦縣、雲霄縣、龍海市,三明市泰寧縣、建寧縣、明溪縣、寧化縣、梅列區、三元區,南平市政和縣、松溪縣、光澤縣
江西省 (27 個):
上饒市信州區、橫峰縣、弋陽縣、鄱陽縣、萬年縣,撫州市東鄉縣、南城縣、金溪縣、崇仁縣、臨川區,九江市湖口縣、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廬山區,吉安市泰和縣、井岡山市、永豐縣、萬安縣,贛州市章貢區、寧都縣、尋烏縣,宜春市樟樹市、萬載縣、靖安縣,萍鄉市蓮花縣,南昌市安義縣
山東省 (14 個):
煙台市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招遠市,棲霞市,萊陽市,長島縣,萊蕪市鋼城區,淄博市臨淄區
河南省 (19 個):
鄭州市滎陽縣、上街區,洛陽市伊川縣、嵩縣、宜陽縣,三門峽市陝縣、澠池縣,信陽市光山縣、固始縣,平頂山市魯山縣、郟縣,駐馬店市遂平縣、確山縣,許昌市長葛市,焦作市修武縣,南陽市淅川縣、內鄉縣、桐柏縣、南召縣
湖北省 (23 個):
武漢市蔡甸區、江夏區,咸寧市嘉魚縣,孝感市大悟縣、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鄂州市鄂城區,黃岡市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紅安縣、團風縣、黃州市,宜昌市當陽市,襄陽市宜城市,荊門市鍾祥市、京山縣,隨州市隨縣、廣水市,十堰市武當山特區
湖南省 (40 個):
長沙市嶽麓區、長沙縣、望城縣,衡陽市南嶽區、衡南縣,株洲市炎陵區、攸縣,湘潭市韶山市,邵陽市洞口縣、邵陽縣、城步縣,岳陽市湘陰縣,常德市澧縣、臨澧縣,張家界永定區,益陽赫山區,郴州北湖區、宜章縣、安仁縣、嘉禾縣、臨武縣、桂東縣、桂陽縣,永州零陵區、祁陽縣、藍山縣、江永縣,懷化洪江區、洪江市、會同縣、中方縣、新晃縣、通道縣、靖州縣,婁底婁星區,湘西州古丈縣、龍山縣、鳳凰縣、瀘溪縣、保靖縣
廣東省 (36 個):
廣州市荔灣區、白雲區、從化市,佛山市三水區,韶關市始興縣、南雄市,河源市龍川縣、紫金縣,梅州市五華縣、蕉嶺縣,惠州市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汕尾市陸豐市,江門市新會區、恩平市,陽江市陽春市、陽東縣,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電白縣,肇慶市高要市、德慶縣、封開縣、廣寧縣,清遠市陽山縣、英德市、連州市,揭陽市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雲浮市雲城區、羅定市、雲安縣,順德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 個):
柳州市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田陽縣,那坡縣,凌雲縣,西林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業縣,靖西縣,百色市右江區、陸川縣,興安縣,臨桂縣,陽朔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南丹縣
海南省 (9 個):
瓊海市、萬寧市、三亞市、儋州市、東方市、定安縣、澄邁縣、屯昌縣、樂東縣
重慶市 (20 個):
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合川區、雙橋區、銅梁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巫溪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
四川省 (22 個):
成都市新津縣、龍泉驛區、青白江區、雙流縣,自貢市富順縣,瀘州市合江縣,德陽市廣漢市,綿陽市北川縣、梓潼縣,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蓬溪縣、射洪縣、大英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
貴州省 (14 個):
貴陽市清鎮市、小河區、白雲區、花溪區,遵義市匯川區,安順市關嶺縣,黔東南州凱里市、鎮遠縣、劍河縣、三穗縣、黎平縣、榕江縣,黔西南州冊亨縣、望謨縣
雲南省 (47 個):
昆明市安寧市、石林縣、富民縣、晉寧縣、嵩明縣,昭通市魯甸縣、永善縣、綏江縣,曲靖市富源縣,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通海縣、峨山縣、元江縣,保山市隆陽區、施甸縣,楚雄州楚雄市、牟定縣、武定縣、祿豐縣,紅河州蒙自市、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彌勒縣、屏邊縣,文山州硯山縣、廣南縣,普洱市寧洱縣,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大理州大理市、鶴慶縣、祥雲縣、洱源縣、雲龍縣、彌渡縣,德宏州瑞麗市、梁河縣,麗江市古城區、寧蒗縣,怒江州蘭坪縣、瀘水縣,臨滄市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
西藏自治區 (5 個):
日喀則地區亞東縣,林芝地區察隅縣、波密縣,昌都地區芒康縣,山南地區洛扎縣
陝西省 (17 個):
西安市周至縣、高陵縣,渭南市華陰市、潼關縣,寶雞市隴縣、鳳縣,咸陽市涇陽縣、永壽縣,漢中市勉縣,銅川市宜君縣,商洛市丹鳳縣、山陽縣、柞水縣,榆林市清澗縣、子洲縣,延安市寶塔區、宜川縣
甘肅省 (29 個):
蘭州市紅古區、安寧區、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瓜州縣,玉門市,武威市涼州區,景泰縣,岷縣,天水市麥積區,秦安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成縣,兩當縣,徽縣,西和縣,禮縣,康縣,宕昌縣,卓尼縣,慶陽市西峰區,華池縣,平涼市崆峒區
青海省 (14 個):
大通縣、湟中縣、互助縣、化隆縣、樂都縣、同仁縣、德令哈市、貴德縣、同德縣、門源縣、祁連縣、玉樹縣、雜多縣、瑪多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2 個):
吳忠市紅寺堡區、鹽池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 個):
伊寧縣、伊寧市、昭蘇縣、庫爾勒市、和靜縣、且末縣、輪台縣、若羌縣、烏恰縣
② 大理哪兒適合居住
大理只有古城,雙廊這兩個地方比較適合居住 。
居住在大理,看那蒼山峰頂那終日散不去的煙雲,會感到如沐春風的自在。這里一年四季溫和宜人,行走洱海之畔,蒼山洱海盡在眼前,處處山水相伴,又處處不同。若論身心皆可融入山水,非此莫屬.................。
居住在雙廊
原生態的民間社會風味在雙廊有著完美的體現。
雙廊小鎮不大,只在公路兩旁分布著一溜溜村舍,與公路成直角,這一溜溜的村舍小徑與公路一同形成了魚骨般的結構。在村舍小徑盡頭就是洱海,水光晃動著,水浪輕拍著堤岸。小徑越過公路,在另一頭也是一排村舍,盡頭總有一壁書著字跡的白牆。
雙廊的小鎮上有一個戲台,恰逢街子天,戲台前的空場成了集市的交易所,攤鋪綿延至鎮上的街道兩旁,非常熱鬧。交易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水果和蔬菜,此外還有洱海打上來的魚蝦。沿著集市走到洱海岸邊,這里有一處廣場,當中一座古樸的閣樓,磚瓦飛檐,是雙廊的魁星閣。雙廊民居正門兩側都有插香小香台,每天清晨,家家都在香台上供香,此外在雙廊街上兩棵巨樹下也專門設有石制香爐,每天香煙裊裊,原生態的民間社會風味在雙廊有著完美的體現。
雙廊的精緻在玉幾島。玉幾島是個小巧至極的半島,十來分鍾就可走上一圈。島上有一座玉幾庵,傳說中是大理皇室為一位王妃修建的,庵中既供有觀音,也供有財神趙公明,典型的混合民間信仰形式。島上還有一個趙家祠堂,這里的人都是姓趙的。玉幾村之出名,與趙青在這里修建的建築有很大關系,特別是楊麗萍私人會所、趙青自己的住宅都採用了青石作為建材,將房子建在島上天然的巨石上,渾然一體。在住宅之間的青石牆、拐角處,雕有本地傳統風味的異獸和花紋。...........................
③ 雲南省為避讓地質災害共搬遷近10萬人
據報道,近日雲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通報稱,自2013年以來,我省已搬遷避讓受地質災害隱患威內脅容群眾5萬多戶、25萬餘人,據透露,今年搬遷10萬人,截至6月28日,今年我省共發生地質災害14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1178.2萬元。
據介紹,解決地質災害威脅的最好辦法是搬遷,雲南省自2013年以來,已搬遷避讓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群眾5萬多戶、25萬餘人,據透露,2017年一共搬遷了10萬人。
④ 雲南地質災害情況
沒事~~大理 麗江 香格里拉一線是雲南滇西北游的主線。到了昆明可以先到香格里拉,順著麗江-大理玩回來,也可以反過來玩。
這條線上,麗江到香格里拉斷的路況可能會因為雨季而有所影響,但頂多也就是山多彎急路滑而已。不會出現嚴重的地質災害。
要知道,這些都是全國聞名的風景旅遊勝地,地質情況惡劣的地方經過那麼多年,下大力氣的整治,完全可以忽略了。
放心的去玩吧!
友情提示:平原地方來的朋友,玩這條線,注意要休息好,否則身體素質不太好的童鞋會被高原反應折磨的(乏力,呼吸急促,口乾等)嘎嘎。
⑤ 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地下水水情通報、預報
六、法制建設
雲南省現已頒布、實施的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及文件如下:
1.《雲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由雲南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1年7月28日審議通過,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雲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公告(第54號)。
本條例對包括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工程、水文等地質環境治理,地質遺跡和古生物化石保護等方面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相應規定,並要求在省轄行政區域內從事與地質環境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遵守本條例。
2.《雲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由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98年9月11日頒布,實施日期為1998年9月11日。
本規定要求,在省轄行政區域內開發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規定,對開發礦產資源所涉及的地層構造、岩石、土壤、地下水、地形地貌等地質環境要素加以保護。
3.《雲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由雲南省政府於2006年7月2日發布,實施日期為2006年7月2日。
為了保證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以及礦山停辦、關閉或閉坑時,切實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義務,本辦法要求由采礦權人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
4.《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通知》,由雲南省國土資源廳於2003年4月11日頒布,實施日期為2003年4月11日。
近年來,因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擾動日益頻繁,影響強度和效應積累增大,使雲南省地質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質災害發展勢頭趨於嚴重。為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防範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宣傳、普及相關科學知識。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要求,結合雲南省實際情況,本通知中對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作出了具體要求,並提出了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口號。
⑥ 昆明-大理-麗江路途安全嗎有沒有什麼地質災害
路途很安全,這個不是問題。只是目前昆明到大理的高速公路在施工內,有部分路段要繞行老容320國道,經常堵車!所以建議最好不要開車去了!選個別的出行方式吧!這段時間雨季也基本結束了,一般不會有什麼地質災害了。
祝你一路順風!
⑦ 現在雲南的地質災害嚴重嗎
最近來雲南避暑很好。雨水的話雲南周邊尤其貴州會多一點(昆明准靜止鋒)版,但是雲南境內應該是比較權少。最近氣候很適中,很舒適的。如果害怕地質災害建議到中塊遊玩,麗江,大理都是很有名族風情的地方,風景也很美。騰沖的話就是比較熱,地熱很豐富。西雙版納的話雨林很漂亮的,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很推薦到那哦
至於香格里拉可能路況會稍差一些,但是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像地震什麼其實都是邊境牽引才會造成。
其實如果不想跑遠的話昆明周邊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玩又避暑又漂亮。
像彌勒的大佛,建水的燒烤,澄江玩水,還有蒙自之類的地方,都很推薦。
如果想要看風景可以坐火車沿線觀賞。
PS:要來的話記得注意防曬,紫外線很強的
⑧ 大理五溪有地質災害嗎,什麼地質災害最為嚴重
一項投資來3億元的生態自治理工程,最近卻因為「破壞生態」遭到激烈質疑。
環保組織「野性中國」的志願者,在雲南大理蒼山白鶴溪附近進行例行的定點溪流觀測時,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溪流河道進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兩側的河堤用小石塊加高並用水泥抹縫。
河底「抹水泥」的操作,在環保人士眼中,其結果是一種「三面光」的硬化河道,改變了「會呼吸」的自然河道狀態,是一種弊大於利的治理方式。
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當屬地震、洪水、泥石流。
⑨ 年8月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9月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國土資源部通報 2011 年第 55 期
2011 年 8月全國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小,人員傷亡相對較少,經濟損失同比大大減少。2011 年 9月防災形勢依然嚴峻。9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汛期,也是台風 (熱帶風暴)登陸頻繁期。預測 9月地質災害重災地區可能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華東和西北等地區山區。汶川地震影響區、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較高,需要重視。同時應高度重視台風 (熱帶風暴)帶來的強降雨對東南沿海地區的影響。
一、地質災害災情
8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 648 起,其中滑坡 293 起、崩塌 148 起、泥石流 175起、地面塌陷 22 起、地裂縫 6 起、地面沉降 4 起; 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 22起,15 人死亡、2 人失蹤、20 人受傷; 直接經濟損失 2.53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大大減少 (表 1)。主要原因是今年 8月異常強降雨少於去年同期。
表 1 2011 年 8月與去年同期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對比表
8月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 71 起,避免人員傷亡 4528 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 1.84 億元。
8月地質災害分布在 24 個省 (區、市)。按發生數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四川、湖北、雲南等 (表2); 按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人數由多到少依次是雲南、四川、陝西等 (表3); 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由大到小依次是雲南、四川、湖北等 (表4)。
表 2 2011 年 8月各省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統計表 單位: 起
表 3 2011 年 8月地質災害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統計表 單位: 人
表 4 2011 年 8月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統計表 單位: 萬元
二、地質災害特點
(一)多年同期相比災情最輕,死亡失蹤人數最少
與 2005 年以來多年同期相比,今年 8月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最低,因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人數為最少,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少。
(二)西部地區受災最嚴重,沒有重大群死群傷事件
人員傷亡基本都在西部地區,因災共造成 15 人死亡失蹤,占總數的 88%; 雲南、四川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共造成 1.78 億元的財產損失,占總數的 70%。
(三)災害類型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為主,災害級別以小型為主
8月份,全國共發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616 起,占總數的 95% 。災害級別以小型為主,共 602 起,占總數的 93%。
(四)以自然因素引發為主
全國 648 起地質災害中,自然因素引發的有597 起,占總數的92%; 人為因素引發的有51 起,占總數的8%。自然因素主要為強降雨,人為因素主要為采礦和切坡等。
三、重大災害實例
8月15日,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功果橋鎮功果村魯基溝村民小組發生特大泥石流,規模 6 萬 m3,直接經濟損失 3286 余萬元。
四、9月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地質災害多年發生規律,9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汛期,也是台風(熱帶風暴)登陸頻繁期,防災減災形勢依然嚴峻。區域強降雨、局地暴雨和台風(熱帶風暴)帶來的強降雨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很大。地質災害可能主要發生在西南、中南、華東和西北的局部山區。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⑩ 雲南主要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分布
雲南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
和山體滑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雲南正好在地震內帶上
和日本一樣
都是在容還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常年4級以下的地震很多
山體滑坡是因為雲南山林過度開發
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連續幾天陰雨的天氣就會有大大小小的滑坡出現
主要分布
地震主要分布在雲南全境
除少數幾個城市少有
如下關(也就是大理了)昆明(市內)少有發生外
其他地區都常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