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修水縣地質災害論文

修水縣地質災害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05 03:34:10

⑴ 誰有秋收起義紅一團團部舊址介紹啊

為隆重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秋收起義精神,加強紅色歷史、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我縣從2006年7月開始,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親自策劃下,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一、領導重視,設立機構,周密部署
2006年6月,剛到修水上任的縣委書記程利民就提出:必須加大「紅色修水」的宣傳力度,要以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為契機,推介修水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事業。
為確保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活動有序開展,縣委、縣政府專門發文成立了秋收起義8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九江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程利民任主任,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晨峰和縣委副書記熊穎為副主任,縣六套班子領導為成員,下設7個工作組,即:紀念大會和文藝演出工作組;電視專題片工作組;紀念館改版布展工作組;師部、團部等革命舊址維修改造和環境整治工作組;宣傳聯絡工作組;紅色修水網路建設工作組;軍地聯絡工作組。籌委會圍繞「紀念秋收起義八十周年活動」制訂了開展「紅色修水」宣傳的工作方案。
為使工作落到實處,縣委書記程利民多次聽取工作匯報,縣長李晨峰兩次召集有關方面人員開會,研究、協調、解決工作當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七個工作組按照分工,每項紀念活動都落實了具體責任單位、責任人,作出了經費預算,提出了完成任務的具體時間和要求。
為了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縣委副書記熊穎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廣松先後帶隊2次到中宣部、國家紅色旅遊辦公室,10多次到省、市委宣傳部門和省旅遊局匯報我縣紅色修水宣傳工作和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活動情況,得到了相關領導的熱情接待。我縣為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引起了省、市委宣傳部領導的關注和重視。
3月16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靜親臨修水,就「紅色修水」宣傳工作和「秋收起義80周年紀念活動」作專題調研和指導,省委宣傳部為紀念活動撥了專款,對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改版布展陳列大綱進行了審核,市委宣傳部還將我縣開展紅色修水宣傳和秋收起義80周年紀念活動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列入了主要議事日程。4月12日,修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廣松同志又陪省、市宣傳部門領導專程到中宣部宣教局匯報了我縣開展秋收起義80周年紀念活動的有關情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明確責任,有序工作,初見成效
通過前期的精心准備,我縣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各項活動方案已經出台,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從電視專題片《秋收起義》隆重開拍和「修水徒步井岡山」活動的啟動,到9月9日秋收起義80周年紀念日,各項紀念活動都將陸續登場,修水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將「月月有活動,九月掀高潮」。
1、六集電視專題片《秋收起義》5月9日開拍。該片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歷史為題材,由修水縣委縣政府與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聯合拍攝,各項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就緒,5月9日上午9時在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舉行開機拍攝儀式;9月初,該片首映式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並在央視7套節目中播出。
2、「革命精神代代傳,修水徒步上井岡」活動5月9日啟程。該
活動由修水縣委宣傳部、共青團修水縣委和潯陽晚報社聯合主辦,九江盛世川王餐飲公司獨家贊助,向社會各界招選了18名志願者,從修水縣城紫花墩(今修水一中城北校區運動場)出發,沿當年秋收起義部隊經過的路線,徒步到達井岡山,全程700餘公里,耗時20餘天,以通過此次活動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對秋收起義紅色歷史的宣傳。出發儀式於5月9日上午10時在修水一中運動場舉行。
同時由修水縣委宣傳部、修水縣越野自行車協會等單位組織的「重走秋收起義路 修水井岡千里行」紅色之旅活動的20名自行車騎行隊員已於4月30日出發,利用「5•1」長假重走秋收起義路,並專程參加井岡紅歌會,沿途受到各界的熱烈歡迎。
3、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改版、重新布展和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一團團部舊址維修有條不紊的進行。目前師部、團部舊址維修已基本結束,師部舊址周邊商鋪全部拆除,恢復圍牆原貌;展館維修改版陳展正在緊鑼密鼓進行,8月份將全面完工,8月底改版後的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將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對外開放。
4、6月中旬組織中國知名作家舉行「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修水行」采風活動。此項活動預計用時一周,主題是「宣傳修水紅色歷史,促進修水紅色旅遊」。活動結束後,將有一批介紹修水紅色歷史與自然風光的作品在國家級報紙、雜志、網路等媒體刊出,對於擴大修水在外界的知名度,美譽度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5、7月下旬主辦一次「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擬邀請中央黨史辦、中國社科院、中國軍事博物館、江西省黨史辦、江西省社聯、九江市黨辦和萍鄉、銅鼓、井岡山及湖南省瀏陽市等黨史、軍史研究人員以及秋收起義親歷者後代約30餘人參加,邀請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蒞會采訪,並將與會者的學術論文結集出版。目
前,研討課題已基本確定,不日將分別寄送有關參會人員。

⑵ 國土資源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進一步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完善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體制,我部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近兩年來,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縣」建設以及第二批「十有縣」的驗收,「十有縣」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號),現對在2010年通過驗收的北京市房山區等第二批545個縣(市、區)名單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共545個)

北京市(9個):

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縣、密雲縣、懷柔區、平谷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

河北省(24個):

平山縣、贊皇縣、阜平縣、易縣、淶水縣、唐縣、永年縣、邯鄲縣、峰峰礦區、臨城縣、內邱縣、遵化市、遷安市、撫寧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鷹手營子礦區、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沽源縣、張北縣、陽原縣

山西省(21個):

清徐縣、太原市尖草坪區、陽曲縣、太原市杏花嶺區、澤州縣、長子縣、屯留縣、沁源縣、潞城市、武鄉縣、平順縣、晉中市榆次區、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和順縣、左權縣、寧武縣、河曲縣

內蒙古自治區(4個):

赤峰市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豐鎮市、察哈爾右翼中旗

遼寧省(7個):

庄河市、海城市、岫岩縣、清原縣、寬甸縣、東港市、蓋州市

吉林省(10個):

長春市雙陽區、通化市二道江區、柳河縣、通化縣、輝南縣、白山市渾江區、白山市江源區、蛟河市、磐石市、汪清縣

黑龍江省(30個):

延壽縣、依蘭縣、尚志市、五常市、龍江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海林市、穆棱市、湯原縣、樺南縣、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雞東縣、雞西市恆山區、寶清縣、雙鴨山市嶺東區、鐵力市、伊春市美溪區、勃利縣、七台河市茄子河區、蘿北縣、黑河市愛輝區、遜克縣、五大連池市、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區、嫩江縣、孫吳縣、慶安縣、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塔河縣

江蘇省(11個):

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市浦口區、鎮江市京口區、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賈汪區、宜興市、灌雲縣、東海縣、贛榆縣

浙江省(19個):

杭州市蕭山區、餘杭區、桐廬縣、富陽市、溫州市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蒼南縣、泰順縣、長興縣、新昌縣、磐安縣、天台縣、龍游縣、江山市、青田縣、松陽縣、景寧縣、慶元縣

安徽省(14個):

東至縣、青陽縣、旌德縣、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樅陽縣、桐城市、休寧縣、黟縣、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徽州區、金寨縣、舒城縣

福建省(30個):

閩侯縣、福州市馬尾區、平潭縣、福清市、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市海滄區、周寧縣、蕉城區、屏南縣、莆田市城廂區、莆田市涵江區、安溪縣、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區、南靖縣、長泰縣、華安縣、龍岩市新羅區、永定縣、上杭縣、長汀縣、武平縣、大田縣、清流縣、沙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浦城縣、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個):

修水縣、星子縣、九江縣、彭澤縣、上饒縣、廣豐縣、婺源縣、豐城市、高安市、上高縣、奉新縣、資溪縣、黎川縣、南豐縣、廣昌縣、遂川縣、崇義縣、興國縣、南康市、大余縣、石城縣、龍南縣、上猶縣、安遠縣、樂平市、景德鎮市昌江區、上栗縣、蘆溪縣、萍鄉市湘東區、萍鄉市安源區、南昌市灣里區

山東省(20個):

沂源縣、安丘市、萊蕪市萊城區、文登市、乳山市、臨沂市蘭山區、臨沂市羅庄區、臨沂市河東區、平邑縣、沂南縣、郯城縣、臨沭縣、費縣、莒南縣、濟南市

歷城區、泰安市泰山區、泰安市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金鄉縣

河南省(16個):

新密市、欒川縣、三門峽市湖濱區、義馬市、商城縣、方城縣、平頂山市石龍區、汝州市、泌陽縣、林州市、安陽縣、淇縣、衛輝市、博愛縣、永城市、濟源市湖北省(21個):

遠安縣、宜都市、宜昌市點軍區、通山縣、通城縣、崇陽縣、咸寧市咸安區、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黃石市鐵山區、黃石市西塞山區、陽新縣、鄖西縣、丹江口市、竹溪縣、十堰市茅箭區、英山縣、松滋市、南漳縣、應城市

湖南省(40個):

寧鄉縣、湘鄉市、醴陵市、株洲縣、衡山縣、衡陽縣、祁東縣、常寧市、衡東縣、平江縣、臨湘市、岳陽縣、桃源縣、常德市鼎城區、桃江縣、隆回縣、邵東縣、綏寧縣、武岡市、新寧縣、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辰溪縣、麻陽縣、芷江縣、漵浦縣、汝城縣、永興縣、郴州市蘇仙區、永州市冷水灘區、雙牌縣、江華縣、道縣、新田縣、寧遠縣、永順縣、花垣縣、桑植縣、慈利縣

廣東省(37個):

廣州市蘿崗區、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寶安區、珠海市斗門區、香洲區、金灣區、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佛山市南海區、樂昌市、仁化縣、河源市連平縣、和平縣、梅州市平遠縣、豐順縣、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汕尾市陸河縣、海豐縣、江門市台山市、鶴山市、陽江市陽西縣、湛江市雷州市、坡頭區、肇慶市四會市、懷集縣、清遠市佛岡縣、清新縣、潮州市饒平縣、潮安縣、揭陽市揭東縣、揭西縣、雲浮市鬱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5個):

鳳山縣、宜州市、田東縣、平果縣、資源縣

海南省(6個):

保亭縣、昌江縣、瓊中縣、陵水縣、五指山市、白沙縣

重慶市(10個):

萬盛區、巴南區、北碚區、長壽區、潼南縣、雲陽縣、巫山縣、奉節縣、彭水縣、綦江縣

四川省(26個):

榮縣、巴中市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綿陽市安縣、江油市、三台縣、內江市資中縣、隆昌縣、雅安市雨城區、天全縣、蘆山縣、石棉縣、漢源縣、寶興縣、滎經縣,廣安市廣安區、華鎣市、鄰水縣、岳池縣、武勝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小金縣,涼山州甘洛縣

貴州省(61個):

修文縣、貴陽市烏當區、貴陽市雲岩區、貴陽市南明區、遵義市紅花崗區、余慶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道真縣、正安縣、綏陽縣、桐梓縣、赤水市、習水縣、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鎮寧縣、紫雲縣、黔南州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平塘縣、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天柱縣、岑鞏縣、從江縣、麻江縣、錦屏縣、黃平縣、丹寨縣、台江縣,興義市、興仁縣、貞豐縣、晴隆縣、普安縣、大方縣、赫章縣、金沙縣、畢節市、織金縣、威寧縣、納雍縣,銅仁市、玉屏縣、萬山特區、松桃縣、沿河縣、德江縣、思南縣、石阡縣、印江縣

雲南省(35個):

昆明市東川區、祿勸縣、宜良縣、昭通市昭陽區、鹽津縣、水富縣、曲靖市麒麟區、沾益縣、會澤縣、玉溪市紅塔區、龍陵縣、昌寧縣、騰沖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開遠市、元陽縣、河口縣、文山縣、丘北縣、西疇縣、江城縣、孟連縣、南澗縣、漾濞縣、永平縣、潞西市、華坪縣、玉龍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臨滄市臨翔區、滄源縣、耿馬縣

西藏自治區(5個):

亞東縣、芒康縣、波密縣、察隅縣、洛扎縣

陝西省(19個):

西安市臨潼區、西安市灞橋區、寶雞市金台區、太白縣、長武縣、淳化縣、韓城市、白水縣、商洛市商州區、鎮安縣、安康市漢濱區、鎮坪縣、洋縣、留壩縣、府谷縣、定邊縣、志丹縣、甘泉縣、銅川市印台區

甘肅省(19個):

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肅州區、山丹縣、肅南縣、天祝縣、古浪縣、白銀市平川區、會寧縣、通渭縣、漳縣、天水市秦州區、清水縣、隴南市武都區、文縣、東鄉縣、臨夏縣、迭部縣、鎮原縣、崇信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4個):

固原市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中衛市海原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1個):

尼勒克縣、特克斯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阜康市、沙灣縣、烏蘇市、烏魯木齊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富蘊縣

⑶ 九江修水白嶺畢業抽考語文作文是

新華網江西修水6月10日電題:洪水肆虐下的山區——江西修水縣洪災現場見聞記者塗超華馮啟迪郭遠明9日深夜開始,一場罕見暴雨襲擊江西西北部。作為江西國土面積最大縣市的修水縣出現罕見特大暴雨,暴雨引發山洪暴發,城鎮被淹、人員被困、交通中斷……一場抗洪搶險的斗爭在修水縣緊急展開。深夜,一場特大暴雨侵襲贛西北。9日晚開始,贛西北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強降水主要集中在九江市。截至目前,九江修水縣成為江西這輪降雨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6月10日零時至12時,修水縣共有37個站點降雨量超過100毫米,白嶺鎮蕉洞站4小時降雨量達241毫米。修水縣白嶺鎮清水橋68歲的村民商四冬告訴記者,自己在村裡住了幾十年,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水,「山洪從周圍山上傾瀉而下。」強降雨造成修水全縣多處山體滑坡,修河及其支流水位暴漲,縣城部分低窪地帶受淹,白嶺、全豐、黃龍、水源、馬坳等鄉鎮集鎮受淹,18個鄉鎮交通中斷,大椿等5個鄉鎮停電,當地至少有4名村民在洪災中亡,包括一名兒童。記者在受災最嚴重的白嶺鎮溫泉村看到,村口河流兩岸的樹木多數被沖倒,路邊電線桿也被連根拔起,稻田被大水裹挾的泥沙覆蓋。村中唯一一條水泥路上鋪滿厚厚的淤泥和各種雜物。村民胡林梅告訴記者,村口小河半夜開始漲水,很快就沖進村中,驚醒的村民們多數跑到高處的朋友或親戚家躲避,水位最高時沒過她的胸口。在胡林梅家中的牆壁上,洪水留下的痕跡大概在1米半的位置,家中的傢具和家電多數已被沖走,只有一張床因為浮在水上而保留了下來,床上堆滿了剛剛搶救出來的物品。由於是半夜匆忙逃出,胡林梅還穿著從親戚家借來的衣服。初步統計,修水全縣共有36個鄉鎮2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1152間。面對突發強降雨,修水縣緊急啟動防汛一級響應,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點巡查和工程防守。修水縣四套班子領導全部下到重災鄉鎮現場指導抗災救災,112個縣直部門派出工作組深入掛點鄉鎮指導。當地先後出動3500多名消防武警、公安民警、黨員幹部和專業救援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抗洪搶險中,先後出動沖鋒舟16艘,橡皮艇5艘,成功解救被洪水圍困群眾1200多人,提前轉移危險地區群眾2萬多人。目前,修水縣正加緊對洪水造成的新險情進行排除,並著手安排受災群眾生活。白嶺鎮黨委書記向記者表示,鎮里700米海拔的山上有一座山塘,已經發現有裂縫。為確保安全,從10日下午開始,當地幹部就已開始通知地勢較低的村民轉移,預計將轉移群眾4000人左右。他說,除了鼓勵村民投親靠友之外,政府將鎮上的中小學、醫院等騰出來安置村民。目前,修水縣下撥了25萬元,鎮上自籌了15萬元用於保證受災群眾生活,所購物資最遲將於11日下發給受災群眾。修水縣委書記黃斌告訴記者,當地政府緊急安排了200萬元救災資金,給倒房戶等嚴重受災群眾發放衣被和食物飲水;對災區進行緊急防疫消毒,確保大災無大疫。同時,修水縣動員廣大幹部進村入戶,對口幫扶受災戶;加快對水利和交通設施,尤其是對損毀的山區道路進行修復;農業部門正在調集水稻種子,盡快對受災農田進行補種

⑷ 修水縣全豐鎮戴姓的由來

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主要分布在豫東商丘,民權,蘭考地區。從歷史上看,姓戴有才華,也出現了「大戴禮記」的編輯戴德,「小戴禮記」的編輯戴生堂名與戴頭盔,待制德的兒子,戴震清代學者和南部藝術家戴逵,戴進明代畫家和其他名人。在今天的大姓的100中排名54在中國,約佔0.39%,中國漢族人群。戴姓的主要來源有四個:1,以謚姓殷商後裔以先祖謚號的,成為了戴姓。據「元和姓纂」記載:「後宋戴公,以謚為姓。」西周建國開始後,周公平定東,大量的封建領主,這在商丘密封微子啟(子姓)(今屬河南),建立宋。中微子舒淇是紂王的哥哥,多次勸諫紂王,紂王不肯採納,以避免殺害比干,他乾脆逃離。後武王商,周效忠微子啟,現在被稱為宋公,以保持商人宗祀。微子啟後,他的弟弟閆寶座,這是微秒。微仲後,他的兒子宋公曠日持久的寶座。經過一代又一代,以松匯功的孫子,是第11宋君主,他的名字史毅,石岱公眾,被稱為宋戴公。位於兒子嵩午龔出鞍戴公司空(765 - 在位748年前),宋之錙兒子在醫生的文字,他的兒子將是祖父的遺作「穿」為氏,如春秋時期宋醫生穿著邪惡。這是今天的戴姓的來源,宋戴公戴姓被認為是祖先。因為供應商王室的姓氏為孩子,所以世界唐宋的名字「古名書綜合征」中說:從子姓戴名,宋戴公後謚的。 「新唐書·宰相世系」中也說:從孩子戴姓,宋戴公的孫子的祖父後的。宋在公元前286,被齊摧毀。 2,根據國家的名稱為「世界上姓鍾的論文」記載:戴古戴子國,姓之後。早在西周封建諸侯國,在河南公民權利之一,姓戴國,蘭考地區。當時,該國由於磨損和宋錚兩強,往往是由鄭,宋兩國之間的欺凌。在隱公十幾年,終於被摧毀鄭。戴國公家庭原來,被稱為傣族的國家的名字亡國後,所以他們成立了一個居民姓戴。在這個問題上,宋鄭樵書「通志·氏族略」中也有記載:「戴,戴封丘縣開封市是他們的國家,隱藏多年,鄭人服用或切割雲舊考試縣是為宋毀改名谷城,以國為氏「。3,根據姓」鼠璞「記載的後裔:獎勵他有戴姓。後武王上,許多吟(供應商)家族的追隨者到國家的名字將被稱為偃師。根據新建「,在黃色」記載:河南內黃縣槐林兩個小鄉村安戴,馬氏宗族墓,碑文記載:始祖戴李自成,馬是山西本土隧道,明洪武年間的時間來打動人,策劃手在一起,腳,一姓兩兄弟一同被搬到這里,兩個並排建墓,即「雙待機的祖先,」世界現在已經蔓延到24,共亡後1500多人兩姓。內黃縣穿著六村,前村,抑鬱等地湯陰縣鄔代姓,姓都源於此。 4從少數姓「清通志·氏族略」記載:滿族傣家石,土著航嘉,慈禧,庫木酒吧等場所,後來改穿名,代表姓氏,達爾富爾生活在黑龍江省負責Apgar評分與吉林,後來改名戴;冬衣後克氏鄂溫克族,改變姓氏是畫,戴兩姓。此外,瑤,回,蒙古,土家,錫伯等民族也有穿名字。第二個戴姓人口分散,可分為三個階段:先秦至南北朝,隋,明,清時期。 1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戴姓,今天的人口主要是沿魚洞生息繁衍在它的發源地。宋春秋醫生戴著邪惡是暫時的名人。當西漢梁國(治今河南商丘南)有戴德,戴聖叔侄子,為禮人上同一所學校。戴姓大漢會有兩個徙居河南南部:一招給沉洋汝南(治今河南正陽北江口集),此舉是為了平輿汝南(今河南平輿北)。如:西漢平帝時任侍御史,被稱為「關東大豪」戴遵(字子高),沉洋到汝南人。 「漢書·隱士」,說他家資富有,慷慨,行俠仗義,家裡已經提出了食客往往有多達三四百人,再稱他為「關東大兒子岱豪的高度。」他的兒子戴良以至孝,腦,但還是著名的完整性。因此,合規與和解戴養腎有不止一代,而且在一個大家族,財富當地部分,迫使大市長。在東漢晚期至西漢早期著名訓詁學資金,與政府官員戴任何侍中為平輿人。這證明,不遲於西漢後期,戴已經轉移平輿這一個。河南一位姓戴遷移的南部,也給現在江蘇,山東,河北等地的運動,如西漢官方時間九卿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誰曾張瑜學習「書「;官方禮泉太守東漢末年,」世稱Ruzong,著名的東夏「戴維,西華法林戴字母,既經濟(今山東寧陽縣東北)縣,北縣正義的人們。三國至南北朝時期,戴今天有徙居安徽,湖北等地。如東漢末年,曹操謀士戴干丹陽(治今當塗縣丹陽市東北鎮)人。在魏和金玳姓譙(今安徽亳州地區),高麗(治今揚州),清除泄漏(治今臨清東)3成為市長,三個繁育中心的形成。因此,戴姓喬國,高麗,教堂路清河。戴姓遷移到南部地區,最晚在西漢時期已經開始。如:西漢有更多(今浙江)人穿的和;官光祿在東漢時期,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省上虞縣百官治鎮)人民政府的主要磨損時。圍繞東漢末年,高麗戴有一個遷移到南部。 「晉書」記載:戴強如三國東吳左將軍,他的兒子東五台山俞昌傣錦會稽太守,太守五菱,黛黛元暢的兒子,是移動司馬睿(後Adminstration)知己一般,並與司馬睿南建康(今江蘇南京)。由於後期西晉末年,中原戰火連綿,後8混亂持續了16年,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有南,沿黃河動盪,大批人口被迫南遷,流量相對穩定的江南地區,其中許多人是家庭或南下,戴姓此時隨波逐流到南部。 2這隋代姓人口在福建和台灣流到國外。據「漳州政府」記載:早期,中原戴姓遷居福建。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光州固始縣(今河南)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率領將領123,府兵3600福建泉州放下,蕭亂「潮州人之間追捕」 。有這些士兵誰是中原的很大一部分。據統計唐代有陳政,陳元光父子姓福建總量的45「台灣省志氏族章民通志」,其中戴名。當時,陳和他的兒子穿姓與Qiangzuo主要是福建的兒子陳元戴軍仁等人的頭盔,穿,他們是固始人,開放後,漳州市,福建省已在解決居住。姓學者普遍認為,戴著頭盔和他的兒子,陳俊從河南固始與政,陳元光父子福建,穿的是一個姓開始福建。此外,唐代穿了夏炎洲(治今靖邊縣東北白城)的人,穿著簡單的長沙(今湖南)誰是身穿防護婺源(今江西省的一部分)的人。 「元和姓纂」中列出戴定居點是:濟北(今山東長清西南),譙(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今河北盛),桑董區犴(現山西臨晉)。當時廣泛的人口姓戴明顯。 3元,明,清三代戴姓人口在此期間,來自台灣及海外國家在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移動。從宋代,一個大男人穿著姓蘇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台灣等地,有些人還進一步飄洋過海移居國外。據廣東蕉嶺縣,「戴家譜譜系起源巧國家教會」記載,蕉嶺戴戴玉林,原福建省漳浦縣的祖先,在平遠徙居鎮(今蕉嶺)趙復黃泥鄉興起,後人范生,蔓延12世(約當清代),有仁忠,任公安兄弟遷往台灣,屏東在一起13世界裡,有幾十人14世遷台,位於台灣高雄的後代美濃,寶,桃園,新竹,苗栗等地。有戴晴福建遷台後,再繼續。雍正,戴遷往台灣的福建省孟春大甲鎮,苗栗縣開組,這是一個大規模的大陸對台灣戴姓開始。此後,乾隆九年(1744),另一個福建戴姓入墾苗栗鎮;道光26年(1846),有泉州戴南仁到這個新的豐富的新竹回收。如今,戴姓在台灣排名52,比較集中的地區新竹,嘉義,台南,也有很多的磨損在台北,南投姓人口。清代,許多人移居姓戴,現在很多在英國,阿根廷,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都戴姓結算。濟北,喬州(縣),吳興,魏軍,侗,清河,高麗:形成遷移乘7縣的過程中磨損的三個姓氏。喬偉黃初狀態是第一年(220年)置,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市),這是整個安徽弗朗西斯,蒙城,太和及河南鹿邑等司法管轄區,及永城地方之間等縣。改變的時候西晉譙縣。戴姓譙縣,但晉戴逵後,譙郡八姓中排名第一。今天,有超過一位姓戴說,「喬州(縣)。」廣靈縣是東漢建武十八年(42歲)在該國改為高麗,高麗的地方(今揚州市西北),相當於該路口領土的統治,安徽,江蘇洪澤湖東部和六合,思洋寶應南,灌溉南,西串場河,長江以北。戴晉廣陵苗族人。第一廣陵郡三姓身穿姓。清河縣是挾天子以令清河家庭對國家,那裡的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的規則。經過相當於其管轄下領土的每一部分天皇和棗強縣這清河,南宮,臨清,夏津,武漢市和平原高唐的每個部分。傣族漢族人參與其中清河。衛軍起點漢高祖十年(195年前),其中掖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的規則。生活在戴德縣衛軍後裔斥丘(今河北成安東南)。河東設在先秦時期,初在那裡安義縣(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規則。戴涉及生活河東桑泉縣(今臨沂)的後裔。吳興縣位於三國吳寶鼎元年初(266年),其中烏程縣(今浙江湖州市南)的規則。有戴陽晉代著名學者煉金術。姓宗祠都穿著數「兩館」,「堂記」,「無與倫比的教會」,「避免昂貴的大廳」,「喬國」,「廣陵」,「清河」等。 「兩館」,「堂記」均指西漢今文禮大師戴德,戴聲樹侄子的目的。 「無與倫比的教會」和「避免昂貴的教堂,」源名人穿著韓亮的故事。戴良充足,特立異行,曾經說過:「如果我仲尼長東魯,余出西羌,獨步天下,誰是扯平了!」孝廉地方官員選他,他堅決不接受。後來,他去法院及征費提供司空府,他依然沒有堅辭,周冠縣官員強迫他出來做官,他跑到山上躲起來。有許多楹聯姓戴的國家,僅舉幾個例子:行業擅儀式後,我傳給學習聯指Xihandaide,戴聖叔侄子。第二行是此人身穿桂賢明代。戴桂潛心研究「易」的學習和實踐。他常說:「學習要慎用獨自一人時,修身養性的誠意,不怨天,不尤人,與自然將是一個漫長的時間為一個治療。」著有「大用途易經」,「四書要略」等。愛夏宜春節舉行的高山向導向接頭磨損嵩縣。他與他的兄弟戴波桐廬隱居,兩人都擅長繪畫,古琴。後來,戴前往武,當地文人聽到他的名字,於是集資為他的建築,也為他多石,水,樹,開流,在那裡他專心於寫作,從不初,元嘉年,法院一再叫了起來,他不應該。 「開心」的理論,並記「禮記·中庸」一章的作者;第二行是指東晉戴逵,戴的父親。他擅長畫山水,人物,動物,也畫宗教畫和雕像雕鑄,也善鼓琴。太宰治稱他為古琴王曾派他的特使的臉在鋼琴前分手,說:「。演員黛安景路,使門」

⑸ 九江晨報修水白嶺

新華網江西修水6月10日電題:洪水肆虐下的山區——江西修水縣洪災現場見聞

記者 塗超華馮啟迪 郭遠明

9日深夜開始,一場罕見暴雨襲擊江西西北部。作為江西國土面積最大縣市的修水縣出現罕見特大暴雨,暴雨引發山洪暴發,城鎮被淹、人員被困、交通中斷……一場抗洪搶險的斗爭在修水縣緊急展開。

深夜,一場特大暴雨侵襲贛西北。9日晚開始,贛西北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強降水主要集中在九江市。截至目前,九江修水縣成為江西這輪降雨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6月10日零時至12時,修水縣共有37個站點降雨量超過100毫米,白嶺鎮蕉洞站4小時降雨量達241毫米。修水縣白嶺鎮清水橋68歲的村民商四冬告訴記者,自己在村裡住了幾十年,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水,「山洪從周圍山上傾瀉而下。」

強降雨造成修水全縣多處山體滑坡,修河及其支流水位暴漲,縣城部分低窪地帶受淹,白嶺、全豐、黃龍、水源、馬坳等鄉鎮集鎮受淹,18個鄉鎮交通中斷,大椿等5個鄉鎮停電,當地至少有4名村民在洪災中死亡,包括一名兒童。

記者在受災最嚴重的白嶺鎮溫泉村看到,村口河流兩岸的樹木多數被沖倒,路邊電線桿也被連根拔起,稻田被大水裹挾的泥沙覆蓋。村中唯一一條水泥路上鋪滿厚厚的淤泥和各種雜物。村民胡林梅告訴記者,村口小河半夜開始漲水,很快就沖進村中,驚醒的村民們多數跑到高處的朋友或親戚家躲避,水位最高時沒過她的胸口。

在胡林梅家中的牆壁上,洪水留下的痕跡大概在1米半的位置,家中的傢具和家電多數已被沖走,只有一張床因為浮在水上而保留了下來,床上堆滿了剛剛搶救出來的物品。由於是半夜匆忙逃出,胡林梅還穿著從親戚家借來的衣服。初步統計,修水全縣共有36個鄉鎮28萬人受災,倒塌房屋1152間。

面對突發強降雨,修水縣緊急啟動防汛一級響應,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點巡查和工程防守。修水縣四套班子領導全部下到重災鄉鎮現場指導抗災救災,112個縣直部門派出工作組深入掛點鄉鎮指導。當地先後出動3500多名消防武警、公安民警、黨員幹部和專業救援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抗洪搶險中,先後出動沖鋒舟16艘,橡皮艇5艘,成功解救被洪水圍困群眾1200多人,提前轉移危險地區群眾2萬多人。

目前,修水縣正加緊對洪水造成的新險情進行排除,並著手安排受災群眾生活。白嶺鎮黨委書記向記者表示,鎮里700米海拔的山上有一座山塘,已經發現有裂縫。為確保安全,從10日下午開始,當地幹部就已開始通知地勢較低的村民轉移,預計將轉移群眾4000人左右。他說,除了鼓勵村民投親靠友之外,政府將鎮上的中小學、醫院等騰出來安置村民。目前,修水縣下撥了25萬元,鎮上自籌了15萬元用於保證受災群眾生活,所購物資最遲將於11日下發給受災群眾。

修水縣委書記黃斌告訴記者,當地政府緊急安排了200萬元救災資金,給倒房戶等嚴重受災群眾發放衣被和食物飲水;對災區進行緊急防疫消毒,確保大災無大疫。同時,修水縣動員廣大幹部進村入戶,對口幫扶受災戶;加快對水利和交通設施,尤其是對損毀的山區道路進行修復;農業部門正在調集水稻種子,盡快對受災農田進行補種

⑹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地下應力、土壤含水量儀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自2002年起,每年汛期江西省國土資源廳與省氣象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7年來共發布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69次,市、縣兩級共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3563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通過電視、廣播、電話、傳真、簡訊、網站等多種形式發布。關於遠程應急會商系統,計劃在江西省金土工程二期工程中進行建設,目前處於前期調研和准備階段。

已建立了國家級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庫及數據上報工作程序,全省地質災害空間資料庫依託地質災害易發區監測預警示範項目正在建設中。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南昌、九江、吉安、贛州、萍鄉、景德鎮6個城市和區域地下水監測,每年向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報送國家級地下水監測數據,以及地下水水情年報和預報,並按城市編制監測年報,作為資料歸檔。

⑺ 煤礦采空區造成地質災害找哪個部門

b¤h勝uotⅪㄧЕkコ冖ekコ冖n┨tⅪㄧЕ 此間參加兩會的張明梁代表建議,在重慶萬w盛區j開q展建立煤礦采空區b治理長5效機制的試點,為7其他資源型城市轉型積累經驗,提供借鑒。 重慶市萬j盛區z採煤始於w上d世紀40年代,是全國300個j產煤大p縣之z一l,屬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幾o十c年的煤炭開a采,形成了r大r面積的煤礦采空區u。目前,全區g煤礦采空區b影響面積840平方8公1里,佔全區b幅員面積的0/1,涉及g84萬p餘人t。由於p以5前採取的措施多具有應急性、一h次性、道義x性特徵,沒有從5根本上i解決問題,由此所滋生的尖銳矛盾長1期難以3得到解決。 考慮到國家以7煤為0主的能源結構,以6及i適應構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張明梁代表建議,盡快建立煤礦采空區u治理長2效機制,具體如下q: 一y、將采空區y范圍內1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危房戶5實行農轉非 根據國家新農村建設規劃,以7及b城市化8加速發展的趨勢,張明梁代表認5為2,逐步減少2采空區i農民,是從3根本上e解決采空區c問題的最佳方1式。 8.對達到C、D類危房的村民,由國家出資在小g城鎮周邊徵用土i地,提供給受災戶5集中8建安置房。 1.在原村社宅基地恢復耕地,與t承包地共同轉包給其他未搬遷的村民,以8解決已v搬遷村民部分8生活費用。 4.由政府和煤礦企業幫助有勞動力m的搬遷村民就業,解決生活問題。已t搬遷村民在就業收入t、土u地轉包收入a尚未達到低保水4平的,由國家按低保政策給予7保障。 二p、采空區w治理資金來源 建議設立生態補償基金。該資金來源組成是:從58006年開x始,對煤礦企業不z分4所有制,不g分7所屬關系,按照礦井u原煤產量每噸50元a提取,一r律徵收「礦區c資源開z發生態補償基金」,並進入d企業成本。該資金實行屬地管理使用,市政府監督,重點用於b彌補采空區a環境治理與h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公5共設施建設及q農賠等資金缺口w。當務之n急,該基金主要用於c解決采空區uC、D類受損農房異地重建資金缺口e。長0期堅持,可解決采空區g問題。 三z、對采空區p范圍內4鑒定達到A、B類損害程度的農房,按地質穩定期和采空活動期分4類處置 由煤礦籌集資金維修或補償給農戶6自行維修,以2保證受損害住房正常使用。同時,對采空後已x穩定的區c域,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l基礎設施建設力z度,改善采空區u生產生活條件。 四、興修水4利,保證人x畜飲水3安全 在采空區i周邊有條件的地方7,國家給予7專x項安排資金修建水1庫,確保水6源。在采空區p影響范圍內6,而不p屬於b塌陷的地區a,結合綜合開i發,修建小g型積雨工y程和蓄水3工y程。 五d、加大l礦區r基礎設施建設 7.對老礦區t的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編制南桐礦區k老礦區e基礎設施改造規劃,分5年度列入r國家或市基本建設計6劃,爭取0年內3全部解決預計82800萬b元x的老礦區i市政設施建設欠8賬。對老礦區m居民生活區k的文3化0、體育等設施在安排專x項資金時給予1傾斜支l持。 5.對原中5央下h劃煤礦企業棚戶2區q改造給予7特殊政策。目前,原中8央下k劃的南桐礦業公4司居民棚戶5區x近00萬f平方1米。建議編制棚戶2區r改造規劃,項目資金補助比6照東北地區j標准執行。 六6、加大r采空區s重大e地質災害治理力m度 2.加大c煤礦矸石山w治理力g度。把大f煤礦矸石山a治理與q矸石綜合利用相結合,加大a科研力g度,給予0項目和政策傾斜,優先支m持利用煤矸石發電和發展水7泥、超細粉末4等材料化1工b產業,從4根本上h減少1矸石山a佔地和杜絕安全隱患。 6.開b展小b流域治理和采空區e范圍內5河流治理。一h是綜合實施水3土z保持工u程;二s是加強煤田范圍內5河道治理,防止2河水1穿透滲入g煤礦井v下z,保證煤礦生產安全。 4.對重大l地質災害進行專x項治理。把煤礦重大c地質災害治理置於a三i峽庫區j重大n地質災害治理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年安排專y項資金,逐步解決重大a地質安全隱患。 七i、統籌煤田地下g採掘與l地面建設工t作 請重慶市相關部門t牽頭,在萬d盛區c試點,進一g步勘探煤炭資源,統籌規劃萬c盛區l范圍內7地下f採掘部署與c地面經濟社會發展,盡可能降低地下a採煤對地面的損害,防止0再出現新的采空區o治理問題。

⑻ 「6·」江西修水縣黃龍鄉盧庄村平石寺泥石流災害

1 泥石流概況

2011 年 6 月 10 日凌晨 5 時左右,受特大暴雨影響,江西省修水縣黃龍鄉盧庄村平石寺暴發大型泥石流,山洪夾帶泥砂、塊石傾瀉而下,泥石流形成區位於平石寺以北高程 750m 的山坡,堆積區主要在平石寺上游溝口到冷水壟附近一帶,堆積體長約600m,寬30 ~100m,平均厚度約6m,體積約21 萬 m3。泥石流摧毀平石寺村民住房 2 棟 11 間,沖毀下游簡易小橋 25 座、公路累計 5000 余米,淹埋毀壞耕地 200 余畝,直接經濟損失近 200 萬元。由於 2 戶 12 名村民提前進行了轉移,成功避免了傷亡。

泥石流區屬中山地貌,地形陡峻,溝谷深切。區內分布燕山早期花崗岩,岩體球狀風化強烈,節理裂隙發育,強風化層厚處可達 5m 以上,山坡、溝谷中堆積有大量結構鬆散的崩滑體、洪沖積物。

泥石流發生的原因有三: 一是區內地形陡峻,溝谷深切,相對高差大,為地表水的匯集和泥石流形成、流通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二是區內山體為燕山晚期花崗岩組成,岩體球狀風化強烈,巨厚的風化層和山坡、溝谷中大量結構鬆散的崩滑體、洪沖積物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 三是集中性強降雨,6 月10 日 3 ~ 6 時的過程降雨量達 241mm,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強大的水源和動力,是泥石流形成的直接誘發因素。

2 監測與應急避險

修水縣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加強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全縣建立了地質災害隱患群眾監測與專業指導相結合的縣、鄉、村、組四級群測群防網路體系。黃龍鄉盧庄村泥石流隱患被納入了修水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群測群防責任人由盧庄村村主任盧守寶擔任。每逢下雨,盧守寶就對隱患區進行巡查,觀察溝谷上游及兩側山體的變形情況,以及溪溝水流異常變化情況,並將情況及時向當地鄉政府及縣礦管局匯報。

圖 2 泥石流堆積體

圖 3 地質災害警示牌

圖 4 防災避險通知

圖 5 轉移群眾

6 月 9 日,根據降雨預測情況,九江市國土資源局、修水縣礦管局分別與氣象局聯合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黃龍鄉副鄉長魯鳳龍接到預警信息後,及時通知各村負責人加強地質災害防範。盧守寶接到通知後,迅速組織地質災害危險區的 350 名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10 日凌晨泥石流發生,沖毀了平石寺 2 棟房屋,但居住這 2 棟房屋中2 戶12 人由於及時撤離避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災害發生後,修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展開應急處置,設立警示牌,劃定危險區,安排有關人員開展應急監測,積極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秩序井然有序。

3 經驗與啟示

工作經驗: 一是防災應急機構健全。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險情,相關責任單位、人員能迅速行動、有條不紊的開展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二是信息渠道暢通,反應迅速。險情發生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能及時得到信息,派出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避免二次災害的發生。三是應對工作積極果斷。當地政府根據預警信息,果斷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進行了避讓轉移,並採取了監測、封鎖危險區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啟示: 應進一步加強對丘陵山區居民住房建設的統一規劃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避免將房屋建於溝中、溝口及危險斜坡地帶,並在確保防災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實施建設。

(本節基礎資料由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提供 責任編輯 褚宏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