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水壩問題

工程地質水壩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05 03:03:10

⑴ 三峽大壩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急求!

1地下水改道導致地陷
2地下水斷流導致下游乾旱
3地表水改道導致原有內生態平衡打破魚米之鄉容變草場
4地下暗河斷流導致地下水資源枯竭以至於無法恢復持久生態
5地上下水斷流導致地表蒸發量增大無法補充水源以至於大面積的乾旱
6地上下水斷流導致靠水生存的微生物滅絕,靠微生物生存的動植物斷絕食物鏈滅絕
7地上下水斷流導致樹木灌木滅絕
8地上下水斷流導致惡劣天氣增多「暴雨」「泥石流」「凍土」沒有植被覆蓋水土流失嚴重
9因沒有沒有地上下水導致「地陷」「乾旱」「破壞原有生態平衡」「大面積的乾旱
」「靠微生物生存的動植物斷絕食物鏈滅絕」「樹木灌木滅絕」最終人類滅絕!!!!!
10人類滅絕了 就在也沒有問題了

⑵ 從工程地質的角度,分析三峽大壩的選址!

三峽大壩選擇三斗坪的理由有: 1、 美人沱花崗岩壩區的10個壩段,地質構造背景、岩性條件基本相似,地質條件的差異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風化深度兩個方面,大體分為兩種類型,經比較,一類選擇了中等寬河谷的太平溪壩段為代表,另一類選擇了寬河谷的三斗坪壩段為代表。前者適合於布置地下廠房,工程防護條件較好;後者適合於布置壩後式廠房,施工場地開闊。這兩個壩段均具備興建混凝土高壩的地質條件。 2、 為火成岩--閃雲斜長花崗岩(以下簡稱花崗岩),三斗坪壩址就位於這一江段,是適於建設混凝土高壩的壩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廟河,長141千米,為變質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蓮沱至南津關,長20千米,為岩溶發育的石灰岩,均很難選出好的壩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關到重慶,長658千米,也只有這31千米是地殼深處噴發出來的花崗岩。 3、 壩址的花崗岩,岩性均一,岩體完整,力學強度高,飽和抗壓強度達100兆帕,相當於一萬米的水柱壓力;壩址區有兩組斷層(地質學上也叫斷裂構造),規模均不大,傾角多在60°以上,且膠結良好。這也是很難得的,因為國內外高壩壩址中,大多都有1條或數條規模較大的斷層,而且斷層之間大多夾有破碎帶甚至像硬粘泥一樣的泥化夾層。 4、 岩體透水性微弱,單位吸水量一般小於0.01升/分?,即在1分鍾內、1米水頭下、1米孔段長度范圍內的透水量一般小於0.01升。這在國內外的高壩壩址中也是很少見的。大多是雖然總體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較強,需要進行特別的防滲處理。 壩址位於前震旦紀多期岩漿活動形成的結晶基底的黃陵背斜核部。從區域地質背景及新構造運動特徵分析,黃陵結晶基底區無活動性斷裂及孕育中強震的發震構造,是一個穩定性較高的剛性地塊。以壩址為中心,半徑320千米范圍內近2000年歷史記載證明,區內地震水平不高,強度小,頻度低,屬典型弱震環境。國家地震部門多次鑒定,1987年再次復核,並經國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核准,均將壩址區地震基本烈度定為Ⅵ度,這同樣是很難得的。

⑶ 論述壩址的地形、地質條件對大壩壩型的選擇有什麼影響

一、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分析
1、壩基(肩)穩定性分析
因為在壩址區,兩岸和河流的走向垂直,所以形成橫向河谷,所以壩基(肩)的穩定性非常好。
2、壩址區邊坡穩定性分析
因為原理牛背山背斜,故壩址區邊坡無褶皺構造,表面上無斷層特徵,又以原生結構面為主,與河流走向垂直,並且形成順坡。常年累月下邊坡上的次生結構也很穩定。
3、壩址區滲漏問題
壩區的滲漏主要包括壩基的滲漏問題和繞壩的滲漏。因為壩基處的岩體構成橫向河谷並且傾向上游,所以對壩基的防滲十分有利。又因為兩岸雖然以石灰岩為主,但是夾雜著砂岩和泥岩,泥岩是天然的防水岩層,並且在壩區的下游並沒有發現橫向的深溝。所以要形成繞壩的滲漏也是很難的。

二、最佳壩型的選擇論證
可供選擇的壩型包括:1. 土石壩2. 堆石壩3.拱壩4.重力壩
1、土石壩的論證
土石壩是以土、石等當地材料填築的壩,按壩體採用的材料不同可分為好幾種類型,這里指的是土質芯牆土石壩。土石壩對不同的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適應性好。任何不良的壩址地基和深層覆蓋層,經過處理後均可填築土石壩。土石壩還可以就地取材。且目前的水平是過去被認為「劣質材料」的風化礫質土、紅粘土、中細砂、開挖石渣,都可分區上壩,充分發揮就地取材的優越性。
土石壩是否最優的關鍵在於:防滲心牆的來源。雖然壩址區附近有土,但是土的質量,數量都是未知的。且這些土的來源基本上都是當地的農民的耕地,如果要徵用必將引發補償和移民的問題,這樣會加大成本。又因為土石壩很龐大,在風景區影響美觀,故排除土石壩。
2、堆石壩的論證拱壩的論證
堆石壩是否最優的關鍵在於天然堆石料石頭充足。雖然龍門洞河谷中有碎石,漂石,礫石,但是這些遠遠不夠。入股哦要人工開采,那勢必會產生巨額的開銷,並會影響景區的環境,故排除最優。
3、拱壩的論證
拱壩是一個空間殼體結構,在平面上形成拱向上游的弧形拱圈,在鉛直剖面上是直立於河床基礎和壩肩岩體上的懸臂梁。它是經濟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優越的一種壩型。拱壩在水荷載作用下,絕大部分壩體是受壓的,只需壩體材料有足夠的抗壓強度,就能保證壩體不受破壞。此外,與重力壩相比,對於河谷寬深比較小的壩址,修建拱壩的混泥土方量比修建同一高度的重力壩大約節省1/3~2/3。
但是拱壩對地形、地質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從地形條件來看,拱壩最好修建在對稱的「V」型河谷中,因為在不對稱河谷中,拱壩的受力條件較差,設計和施工復雜,需採取工程措施,盡可能減小不對稱的程度。從地質條件來看,近代拱壩壩體的壓應力很高,常達6~8MPa,高拱壩可達10~12MPa。壩址地質條件應保證能把壩體傳來的力較均勻地傳給河谷兩岸和河床的岩體。為此,拱壩壩址地質條件要求岩石盡量堅硬緻密,質地均勻,有足夠的強度,不透水性和耐水性強。
雖然壩址區是橫向河谷,左岸岩體對拱壩壩肩的穩定有利。但是左右岸不對稱,使拱壩不能作為最優的壩型選擇。
4、重力壩的論證
重力壩是出現最早到現在還應用廣泛的一種壩型,且自從水泥發明以後,它更是如虎添翼,發展迅速。是否選用它要,滲漏穩定和交通材料是關鍵問題。
從地形、地質方面考慮,對重力壩來說滲漏和壩基穩定問題是關鍵。壩址區的岩體構成橫向河谷,且傾向上游,所以在不存在深層的斷層作為滑動面的情況下是很有利於壩基的穩定的,對防滲也是很有利的。在次生風化節理不貫通的情況下,兩側的切割軟弱面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從初步考察以及壩址情況來看,修建重力壩是最佳的選擇。
從材料情況來看,工區骨料料場場地開闊,高程適宜,儲量大,質量好,開采季節長,料場附近有足夠的回車和堆料場地,不佔用農田,運輸方便,距離短,因此也宜選擇混泥土重力壩。
因此無論從地形地質方面還是從交通材料方面,我個人認為重力壩都是最好的選擇。

⑷ 建水壩的弊端如何解決

目前,在水利水電領域,有人經常強調,我們過去的水壩工程都不考慮環境問題版,只是到最近人們才開始有了權環境意識。所以,現在社會上就有一批人用一些時髦的環境名詞、概念來標新立異地開拓水利科學,用一些所謂新的環境觀念批評水壩工程的種種弊端。
客觀地說,在治水的問題上,水利工作者從來也沒有否認過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我們從來也沒忘記湖泊的滯洪作用。過去我們國家所出現的一些過度砍伐森林、圍墾造田種種失誤,不過是在當時巨大的經濟和人口壓力下做出的一種被迫選擇。我們不能拿今天改革開放解決了群眾的溫飽問題之後的現狀去苛求歷史,在解決不了國人的吃飯、燒柴問題的情況下,砍伐、圍湖造田都是一種無奈的手

⑸ 水壩的利與弊

我只知道一點點.
建水壩的好處:

可以發電.可以在洪水期調節水的流量,減少水災的回發生.可以在少雨的季答節銹水,好給土地保成灌溉用水.可以台高河床的水位,提高船埠的噸位.

壞處有:
主要就是破壞生態環境,三峽大壩 現在就破壞生態環境了.還有就是怕恐怖主義分子搞破壞,後果是毀滅性的災害.
就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修建水壩的好處與壞處

修建水壩的好處:

1、調節河流徑流,改善庫區氣候(減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版);

2、可以防洪、航運權、發電、灌溉、水產養殖、旅遊等。

修建水庫的弊端:

第一、對庫區上游的影響:

1、水庫蓄水蓄沙,水質下降,洄遊產卵的生物數量減少;

2、淹沒農田,居民要離開家鄉。

第二、對庫區的影響:

1、庫區水質富營養化,水位上升使得地下水上升,蒸發加劇,導致庫區耕地鹽鹼化;

2、蓄水使得庫區壓力增大可能誘發新的地質災害如庫區地震;

第三、對庫區下游的影響:

1、下游泥沙沉積減弱,有機質沉積減少,徑流量減少,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緊張;

2、入海口因沉積減緩,加之海浪侵蝕使得三角洲(海岸線)後退威脅沿海地區;

3、入海口營養物質減少,影響動植物生存。

⑺ 問個關於水壩和混泥土的問題

那是因為水壩不止要承受靜水壓力 還要承受動水壓力 揚壓力 浪壓力 沙壓力 和自重 最重要的是因為是單面受壓所以還有承受拉力

⑻ 修建水庫水壩所面臨的一些政治問題和因素

A:修建水庫水壩前要考慮當地的情況是否需要一個水庫,這個水庫回修建好後能給老百姓帶答來那些方便和經濟效益,即這個水庫修建好後的價值。
B:探明政府對工程的重視程度。要從水庫的規模和實際撥劃或實際使用的資金來看,這是否是形象工程或豆腐渣工程。
C:注重當地政府和上層的關系(現實上很重要)。這關繫到上層政府對該工程的重視程度,同時資金的下撥關繫到水庫的修築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很多方面都是政府部門之間需要協調和溝通的。
D:拆遷問題 。應考慮需要拆遷的人口,和拆遷需要的資金,及拆遷百姓的就業問題等。差不多了,好好組織一下,你會發現是一篇很長的文章了。

你就從那幾方面考察就行。

⑼ 三峽大壩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是移民安來穩致富及促源進庫區經濟社會發展。這是三峽後續工作的首要任務。規劃統籌考慮庫區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發展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兩調、一保、三完善」的綜合措施。

二是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規劃以保護國家戰略性淡水資源庫為目標,將水庫水域、消落區、生態屏障區和庫區重要支流作為整體,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實施「控污、提載、抓重點」的綜合措施。

三是庫區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規劃著眼於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效機制建設,提出「預防為主、監測為要、避險搬遷為先、工程治理突出重點」的綜合措施。

四是對長江中下遊河勢重點影響區的處理。針對三峽工程蓄水後水沙條件變化對中下遊河勢的影響,規劃提出「工程整治、生態修復、觀測研究和水庫優化調度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五是三峽工程綜合管理能力建設。規劃提出了構建綜合監測體系、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綜合會商決策系統,綜合提升組織協調功能、綜合服務功能和應急管理功能。

六是三峽工程綜合效益的拓展。以洪水資源化,水庫優化調度,供水效益拓展為主攻方向,拓展防洪、發電、航運效益及生態、水資源配置等效益,拓展其在國家水安全和電網運行安全等更大范圍的戰略保障能力。

⑽ 水壩的選址問題

落差和流量都是主要的
一>.反擊式
種類 適應范圍 特點
1.混流式 20-450m水頭 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效率高,目前國內應用廣泛
2.軸流式
a.定槳式 適用於平原河道上40m以下低水頭 水輪機槳葉固定在轉輪體上,當水頭及負荷變化時,槳葉不能完全適應水流情況,因此平均效率較低,只適用於水頭負荷變化不大的水電站
b.轉槳式 水輪機的槳葉在輪體上可以調節,根據不同水頭及負荷變化可改變槳葉的角度,以適應水流情況,結構較復雜,但平均效率較高,適用於水頭及負荷變化較大的水電站
3.斜流式 40-120m水頭 斜流式水輪機與軸流轉槳式水輪機區別在於轉輪葉片軸線與水輪機軸線成一夾角(45°或60°)布置,當水頭與負荷變化大時,有較高的效率,運行穩定,在60m以上范圍內運行,效率與汽蝕性好,飛送轉速低,軸向推力小
二>.沖擊式(水斗式)
種類 適應范圍 特點
沖擊式 200m以上高水頭 領先壓力水,通過噴嘴形成一股強有力的高速射流,沖擊轉輪上的水頭使轉輪旋轉,分卧式與立式兩種,卧式每台有1-2個轉輪,每個轉輪有1-2個噴嘴,立式只有一個轉輪,有2-4個噴嘴,該機輕便簡單,零部件磨損後拆換方便,可在相當大的負荷變化下運行,仍可獲得較高效率
水電廠的發電機都為同步電機,它能把原動機(水輪機)的機械能轉變成電能,通過輸電線路等設備 送往用戶。
我們知道,導線切割磁力線能產生感應電動勢,將導線連成閉合迴路,就有電流通過,同步發電機
就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導線放在空心圓桶鐵心槽里,鐵心時固定不動的,稱
為定子。磁力線是由磁極產生的,磁極時轉動的,稱為轉子。定子和轉子是發電機最基本的部分。為
了得到三相交流電,沿定子鐵芯內圓每相隔120度分別放三相繞組A-X,B-Y,C-Z,轉子上有勵磁繞組(又稱轉子繞組)。通過電刷和滑環的滑動接觸,將勵磁系統產生的直流電引入轉子勵磁繞組,產生
恆定的磁場。當轉子被原動機拖動旋轉時,定子繞組不斷切割磁力線,就在其中感應出電動勢
水利發電機組是靠大流量和高流速的水來帶動轉子轉動,根據發電機組的大小需要水的流量和流速也是不一樣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