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防地質災害手抄報

防地質災害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2-05 02:36:13

Ⅰ 防災減災的手抄報資料

《守護生命十大黃金法則》
人生命,要守護,十條法則要記住,一旦災害發生時,及時應用心有數。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牆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餘震蹲在開闊地。
二、火災:火災起,怕煙熏,鼻口捂住濕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滾,不乘電梯往下奔,陽台滑下捆繩索,盲目跳樓會傷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處行,土房頂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樹能拴救命繩,准備食物手電筒,穿暖衣服度險情。
四、台風:台風來,聽預報,加固堤壩通水道,煤氣電路檢修好,臨時建築整牢靠,船進港口深拋錨,減少出行看信號。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險處地是下游,逃離別順溝底走,橫向快爬上山頭,野外宿營不選溝,進山一定看氣候。
六、雷擊:陰雨天,生雷電,避雨別在樹下站,鐵塔線桿要離遠,打雷家中也防患,關好門窗切電源,避免雷火屋裡竄。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著風向別停腳,身體凍僵無知覺,千萬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環,慢慢溫暖才見好。
八、龍卷風:龍卷風,強風暴,一旦襲來進地窖,室內躲避離門窗,電源水源全關掉,室外趴在低窪地,汽車裡面不可靠。
九、疫情:對疫情,別麻痹,預防傳染做仔細,發現患者即隔離,通風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醫,公共場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學品,有危險,遺棄物品不要撿,預防煙火燃毒氣,報警說明出事點,運輸泄漏別圍觀,人在風頭要離遠。
人生命,重於山,防災避險於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練,祝願人人保平安,祝願人人 保平安!!

Ⅱ 地震預防手抄報怎麼寫

地震是什麼

地震是地下岩層受應力作用錯動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動,同台風、暴雨、洪水、雷電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是自然災害之首惡。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絕大多數地震因震級小,人感覺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約5萬多次,造成破壞的地震近千次,7級以上造成巨大破壞的僅十幾次,且大多發生在人煙稀少地區。

地震基本知識

地震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叫震中;

地面上其他地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距;

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在學校怎樣避震 --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防震知識

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將手或皮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盡可能做好自我防禦的准備。並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牆、狹窄巷道等。
地震會有層出不窮的次生災害發生,每個人應根據不同情況,審時度勢,採取靈活的應急對策。
二、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盡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著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牆壁等。
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強拉硬拽。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

地震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當你感到地面或建築物晃動時,切記最大的危害是來自掉下來的碎片,此刻,要動作機靈的躲避。

1、在房屋裡,則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工作台、床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牆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的支撐,減小傷亡。對於戶外開闊,住平房的職工,震時可頭頂被、枕頭或安全帽逃出戶外,來不及時,最好在室內避震,要注意遠離窗戶,趴下時,頭靠牆,使鼻子上方雙眼之間凹部枕在橫著的雙臂上面

,閉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來說,不要跑出建築物,最好就近找個安全處躲避,待地震後,如果需要疏散,再沉著離開。

2、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夜間地震時,要爭分奪秒向安全地方轉移,不要因尋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誤時間,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明火。照明最好用手電筒,不要用火柴、蠟燭等明火。

3、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倒塌物下面,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千方百計想辦法出去。

Ⅲ 珍愛生命,遠離地質災害手抄報圖片大全

地質災害主要分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六種內類型,其中崩塌、滑坡容、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質災害發生次數中最多的三種。上述六種地質災害類型的特徵如下:
崩塌是指地質體在重力作用下,從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躍)。具有明顯的拉斷和傾覆現象。
滑坡是指地質體沿地質弱面向下滑動的重力破壞。滑坡通常具有雙重含義,可指一種重力地質作用的過程,也可指一種重力地質作用的結果。
泥石流是指由於降水(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在溝谷或山坡上產生的一種攜帶大量泥砂、石塊和巨礫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其匯水、匯砂過程十分復雜,是各種自然和(或)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
地裂縫是地表岩層、土體在自然因素(地殼活動、水的作用等)或人為因素(抽水、灌溉、開挖等)作用下,產生開裂,並在地面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的裂縫的一種宏觀地表破壞現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影響下,由於地下鬆散地層固結壓縮,導致地殼表面標高降低的一種局部的下降運動(或工程地質現象)。

Ⅳ 關於防震減災的手抄報

地震時應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地震的求生與急救:
地震釀成的災害包括樓宇倒塌、火災及地震過後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員傷亡。
當大地震驀然而至,若開始時震級不高,人們應當迅速離開建築群,分散到空曠的場地上去。來不及離開建築物的往往會被坍塌的房屋埋沒或砸傷。
從我國唐山大地震的資料看,有些人之所以能在被埋沒的瓦礫中生存下來是因為:1.沒有受到致命的內臟傷;2.試著尋找出路,先找到通氣口,然後找到出口,並迅速脫離侄塌的房屋廢墟;3.在沒有聽到挖掘聲及尋呼聲時,不大呼大叫或無謂地翻滾折騰,驚慌失措、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耗氧量,還會吸入大量煙塵而致窒息。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總結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卧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盡早深埋屍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Ⅳ 怎樣預防自然災害手抄報

台風預防知識:http://www.qd47.qde.net/dvnews/show.aspx?id=1887&cid=83
http://topic.zse.net/news/2007/03/23/180112-3322-1.html

台風是一種具有很強破壞性的、災害性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可怕的天氣。稍不注意將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不管台風的破壞力有多強,依靠現代化的高科技水平,台風也是一種可以預知、可以防範的。

人們總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沒有那麼嚴重。在台風來臨時,即使各級氣象台都已提前發出預告、預報。但總有人並不重視。

深圳市是沿海城市,台風非常頻繁。對此,每個機構、每個部門、每個家庭、每個成年人心中,都應准備一套完整的防範措施和辦法,有效地減少和杜絕台風所帶來的損失。

物業管理部門在悉知台風信息後,應及時在社區發出緊急通知、安全提示。認真檢查區內各種溝渠、排水系統,對各種標識牌、高大的樹木進行加固。

最不可缺少的,是提示用戶將自家陽台上的花盆、易掉的物品移至安全地帶,關好自家門窗,避免外出。必要時還需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通知到個別住戶。

只有長期堅持「未雨綢繆」,細致檢查,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整改,將預防措施做扎實了、徹底了,才能減少意外事情的發生、減少災害性天氣帶來的損失。

無論多麼可怕的自然災害,只要人人都重視起來,事先做好充分的防範措施,就一定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Ⅵ 預防地震手抄報圖片

一、 地震的基本常識
什麼是地震
地震一般指地殼的天然震動,同台風、暴雨、洪水、雷電等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能感覺到的有5萬多次,能造成破壞性的5級以上的地震約1000次,而7級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災害的地震約十幾次。
二、怎樣救助被埋壓人員?
自救、互救是減少傷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埋壓人員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
(2)要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3)先搶救建築物邊沿瓦礫中的倖存者,及時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倖存者,以擴大互救隊伍;
(4)救援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對於埋壓廢墟中時間較長的倖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倖存者的眼睛;
(6)對頸椎和腰椎受傷的人,施救時切忌生拉硬抬;
(7)對於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場進行救治,然後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三、如果被埋壓怎麼辦?
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首先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 其次要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第三要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第四,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第五,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第六,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
在震中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來不及跑時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緊挨牆根下和堅固的傢俱旁,趴在地下,閉目,用鼻子呼吸,保護要害,並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正在用火時,應隨手關掉煤氣開關或電開關,然後迅速躲避。
在樓房 應迅速遠離外牆及其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樓梯間等開間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
在戶外 要避開高大建築物,要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在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主震發生後即向橋頭移動,正在行駛的車輛應緊急剎車。
在工作間 應迅速關掉電源閘、門開關、然後就近選擇機器、設備、辦公傢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島」內避震,並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自救與互救
自救:它要求被埋壓人
(1)有堅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懼心理,相信能脫離險地。
(2)不能脫險時,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快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外界聯系,保存體力,延長生命。
(4)想方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主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
(2)要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3)先搶救建築物邊沿瓦礫中的倖存者,及時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倖存者,以擴大互救隊伍;
(4)外援搶救隊伍應當首先搶救那些容易獲救的是醫院、學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講究方法。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對於埋壓廢虛中時間較長的倖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倖存者的眼睛;
(7)對於頸椎和腰椎受傷的人,施救時切忌生拉硬抬;
(8)對於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場進行救治,然後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地震到來前的准備:
1) 在家儲備一些飲用水和罐頭食品,使你能多維持一些天。為達飲用和煮食之目的,建議每人每天以一加侖(合4.546升)的水計。因為斷電電冰箱內的食品很快變質,所以,很需要預備罐頭和干食品。准備諸如輕便爐子和可攜帶的烤肉架則便於應急煮東西食用。
2) 常備幾個手電筒和備用電池,放在隨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邊放一個手電筒。
3) 在適當的位置備一個或多個滅火器,把澆灌用的軟管套好在水龍頭上(如水壓夠,可立即用於撲滅火災)。
4) 在家和你長期呆的其他地方學習怎樣關閉煤氣、 電閘、水。在煤氣閥門附近備一把規格合適的板手。
5) 隨身備好最基本急救用品, 並掌握急救的程序(嚴重的災害之後,各家醫院將擠得水泄不通,醫務人員則忙於搶救更嚴重的傷員)。最好能備有你和你在一處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夠特效葯品。
6) 在你的電話機旁寫下救護隊、 救火隊和警察局的電話號碼。
7) 把那些可能會翻倒而導致人員傷亡的書架及一些重的傢具固定在牆上。
8) 用一條或幾條帶捆住熱水器和煤氣爐, 同時牢固地縛在牆上,使物體支座固定在地板上。
9) 把易燃的液體和毒品等危險品存放在不會傾倒或砸開的安全地方。
10) 你的床絕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
11) 確保你的家庭成員同事和有關其他人都知道地震期間和地震後該做些什麼。
12) 如果你有小孩在學校讀書,要告訴他們,要是在校碰到發生地震該做些什麼(在你沒到校接他們之前,一般情況最好留在學校)。
13) 在你工作的地方,備一壺水,以防地震發生後,你必須步行或騎自行車返家的遠途中用。
14) 你居住或工作的地區,如果是屬於疏散區,那麼,你應該與家裡人、鄰居、同事們制訂出一個疏散方案。若你所在的住地必須疏散,則全家須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預案中指定集中的地點。
15) 為防患於未然,若一旦發生地震,便於人員疏散和援救人員的出入,保證一切通道通行無阻,故在工作地點或學校的日常規章中,要制訂避免物體、單車、小汽車等阻塞走廊、門口、通道的規則。
16) 備一些合用的膠合板`塑料布, 用於擋蓋被損壞的窗及其他空隙。

在公共場所 如車站、劇院、教室、商店、候車室、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要保持冷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後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在有毒氣的化工廠區域內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跑,以免中毒。
謹以此獻給堅強的中國:
當風雪阻斷道路,我們彼此溫暖;
但主權面對挑戰,我們亮出利劍;
當聖火遭遇阻撓;我們萬眾一心;
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抵禦;
當列車沖出軌道;我們痛定思痛;
當地震撕裂大地;我們眾志成城。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長期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從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迄今為至,人們對地震還沒能完全認識,只能是在一定條件下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這也是地震對人類產生重大損害的原因之一。
縱然地震的預報存在一定難度,但多年來,人們發現,許多動物在地震來臨之前會有一些反常表現,如:冬蛇出洞、雞飛狗跳、老鼠搬家等等怪現象,這可能是由於地震前強烈聲、光、電、磁、熱的作用,以及人體感覺不到的超聲波和次聲波,而動物卻能感覺到,於是出現異常活動,這些信息會給人們一些提示。
其實,大多數地震屬於中小地震,只會引起房屋的晃動,一般不會造成房屋倒塌,也不必驚惶失措。而較強烈的地震才會造成房屋的破壞甚至倒塌,但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大約只有12秒鍾,驚惶並不能幫你脫離險境,應該充分利用這短短十幾分鍾,根據所處環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 1、如果你住的是平方,應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跑已經來不及了,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廚房,洗手間等跨度小房間,或者是躲到桌子、凳子、床鋪等下面。千萬不要跳樓,待強震後迅速撤離,以防餘震的發生。
◆ 2、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在發生地震時,更忌慌亂,否則會由於擠壓、踩踏傷人。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強震過後在現場人員的指揮下有序地撤離。
◆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 4、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 5、地震中的傷員大多是窒息、擠壓性骨折、失血性休克,所以現場急救很重要,應迅速清理呼吸道,心肺復甦,四肢骨折者近心端結扎止血,骨盆及脊柱骨折者應立即將傷者平移至平板擔架上,迅速送往醫院。

Ⅶ 珍惜生命安全防地質災害手抄報

今天,我看了《珍惜生命安全,防範幼地質災害》,它讓我懂得了很多的求生知識,還讓我懂得了珍惜生命,裡面講了幾種安全知識,有自然災害:如地震,交通安全、有游泳安全、居家安全、防火安全還有很多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保證我們走到哪裡都很安全,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發事故:如溺水,失火,交通事故等等,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哈哈,猜不出來吧?答案是:這時我們應該要冷靜地處理事情,不要慌張,平時要多看一些關於求生的書籍,並進行實地演練。
安全教育第一課裡面講了:在學校地震時要跑到操場,不能躲在教學樓旁邊,如果教學樓操場太遠,應該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家裡地震時,應該盡快找到三角形的小空間,假如沒有找到,就拿枕頭等軟的東西放在頭頂上。游泳安全:如果有人掉下河裡,如果旁邊有木棍,就去救他(她),假如沒有,就應該去找身邊的人幫助。我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要仔細地想一想:它安全嗎?做了以後會有什麼後果呢?交通安全:高高興興地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這是爸爸媽媽每一天的希望,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交通安全事件占的人數最多,所以我們應該要很重視這一點,讓交通安全的事故減少,甚至消失。所以我們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不違反交通規則。
我看了《珍惜生命安全,防範幼地質災害》,讓我明白了人在自然界中是多麼脆弱,讓我學會保護自己,了解很多安全常識。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多出點力,加油吧!

Ⅷ 關於防災減災的手抄報

雖然地震是人類目前無法避免和控制的自然災害之一,但當地震來臨時,掌握了一些應

對技巧,我們就可以將災難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

大地震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這時,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

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

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存在不能依賴消防車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關火、滅火將成為能否將地震

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時,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

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如果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會導致放在煤氣

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物體滑落,造成危險。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

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放置在易發生火災處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如果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

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

體。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常常會因為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

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所以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要准備好梯子、繩索等確保被關在屋子裡時能夠順利逃脫。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

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它們易掉落下來,砸傷人們。要注

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

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

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煙。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

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

作,停在最近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7.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時,要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

等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

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採取徒步的方式避難,同

時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平時,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

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

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

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圖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