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高中

地質災害高中

發布時間: 2021-02-05 01:15:38

高中地理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總結,謝謝啦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二.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三.科普宣教力度不夠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四.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很不容易,給點分吧*^^*

⑵ 山谷容易發生什麼地質災害

陡崖:崩塌、滑坡、瀑布(山谷處陡崖且有水一般發育)(當然這不是地址災害)
山谷:泥石流
我記得我們高中書上說的低脂災害只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所以每次問地質災害的時候都是在這四個裡面挑的,一般錯不了吧.
還有些是氣象災害的,但我地質災害不是一類,這個答題的時候別弄混就行了.

⑶ 防地質災害教案

高中地理地質災害教案

一、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教材中主要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授課時教師首先可由199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防治地質災害」引入新課,並指出地質災害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威脅,地質災害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它的挑戰,應使學生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教師介紹主要地質災害的特點時,可指導學生讀圖4.53,圖4.55,圖4.58,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通過圖4.54,圖4.56,圖4.57,使學生對地質災害的破壞性形成直觀印象。對於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如地震和火山的分類),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另外,還要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理解。
二、在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節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繫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
講述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時,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培養學生運用動態的、聯系的觀點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教師可舉例說明地質災害三個方面的關聯性。例如,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從而說明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講完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可隨即安排學生做課後活動第1~2題,以達到鞏固和反饋的目的。
三、教材最後講述地質災害的防禦。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也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
「地質災害的防禦」內容比較簡單,可引導學生自學,教師可補充地震前兆、地震防禦措施等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閱讀課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工程」,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然災害的發生,關鍵是樹立預防為主,加強監測、預報的觀念,以求防災、減災、免災。

⑷ 自然災害(高中地理知識

我有這部分的課見和講義,先傳給你看看。360920249

⑸ 高一地理關於地質災害論文範文800_1000字,急用啊

範文一:甘肅省城市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甘肅省境內泥石流、滑坡發育的基礎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條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鬆散土石和突發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條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肅地處黃土高原區,境內主要以黃土為主,而黃土由於結構疏鬆,孔隙大,滲透性強,具強壓縮性和自重濕陷性,垂直節理發育,特別是極為發育的順坡向卸荷節理,使邊坡穩定性降低,易發生滑坡和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積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沖刷,源源不斷地為泥石流提供固體物質。 通過計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強度和危險度,將城市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危險等級。經過對甘肅省災害防治歷史和治理現狀的研究,提出存在問題,得到泥石流、滑坡災害的發展趨勢,強調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據對城市的分級,危險度高的Ⅰ級和Ⅱ級的城市應採取治理體系為主,預防體系和管理體系為輔的綜合控制對策;危險度不高或較低的Ⅲ級和Ⅳ級的城市應採取預防體系與管理體系為主,治理體系為輔的控制對策;對於威脅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規模巨大的泥石流溝則採用躲避對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規劃的最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重點治理。對於不同類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

範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具及其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進展

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進展

目前,國內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於探究國土和城市規劃、地籍測量、農作物估產、森林動態監測、水土流失、地下水資源管理〔4〕和礦產資源勘查〔10〕、潛力評價及開發〔11〕等眾多領域。GIS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摘要:

(1) 地質災難評價和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建立地質災難空間信息管理系統[12,13,14,管理地質災難調查資料,顯示並查詢地質災難的空間分布特徵信息,評價地質災難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難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出減輕和防治地質災難的辦法,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地質災難進行猜測〔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對香港地區的滑坡災難進行歷史滑坡編錄,分析滑坡的時空分布特徵和動態和靜態環境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滑坡災難風險進行評價和危險區域劃分〔17〕。

(2) 地質災難的危險度區劃評價

由於各種地質因素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地質因素之間相互功能的復雜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礎地質環境資料前提下,利用GIS對這些基礎資料進行有效地處理來提高數據的可靠性,通過選取合適的評價猜測指標〔18〕,運用恰當的數學分析模型〔19,20,21〕,對探究區進行地質災難危險性等級的劃分,從而為地質災難的管理及防治和預警決策提供依據。

(3) 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

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時空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專家系統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專家知識和空間目標的事實推理判定災難的危險度〔22〕。二者的結合將使專家經驗得到推廣,減少野外和室內手工作業工作量,使區域地質災難的動態管理成為可能。

4 結語

(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了多種學科領域,從比較簡單的、單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統發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綜合性信息系統,並向多媒體GIS、智能化、三維、虛擬現實及網路方向發展,新興的地理信息系統將運用專家系統知識,進行分析、預告和輔助決策。

(2)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具,從專業開發工具的組成結構上,可以歸納為集成式GIS、模塊化GIS、組件式GIS和網路GIS等幾個主要類別。其中組件式GIS在系統的無縫集成和靈活方面具有優勢,代表了GIS系統的發展方向。

(3)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方興未艾,尤其在地質災難評價和管理、地質災難的危險度區劃評價和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方面進展很快。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⑹ 請問四川這次地震受災的學校有哪些(小學初中高中)請詳細的告訴下如題 謝謝了

(1) 綿竹縣除武都教育中心外,還有五福小學、廣智學校、遵道學校受災嚴重,約有700名師生死亡或被埋在廢墟下。 (2) 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綿竹市包括兩所幼兒園在內的七所學校倒塌,1700人被埋,300人獲救,搜救仍在進行。 (3) 綿竹市被埋的1700人中,已找到1600餘人,其中救活300餘人。此次地震造成垮塌的學校有富新二小、東汽中學、東汽技校、九龍中學、漢旺武都學校等,另外還有歡歡、漢旺兩個幼兒園。 (4) 北川縣北川中學六至七層高的主教學樓塌陷,當時正值上課時間,21個教室里師生約1000人,除個別逃生以外,大部分被掩埋在廢墟下。 (5) 北川縣第一中學,共有學生2600多人,至今還有1000名左右學生被壓在廢墟下,昨天和今天早上,被壓在廢墟下面的學生還能喊話,但現在已經氣息奄奄。 (6) 北川縣平安希望小學幾乎被夷為平地。 曲山鎮小學,北川幼兒園,中心小學,因為背靠山體滑坡,無人逃脫。 (7) 北川縣茅壩初中正處在山體滑坡的受害點,救援人員透露,500餘名學生幾乎全部被埋,如今學校只剩一根歪歪斜斜的旗桿和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8) 汶川縣的映秀鎮上一所學校全部倒塌,學生全部被埋,時有小孩呼救聲音傳出,部份家長和群眾參加自救,但是沒有專業救援隊伍和器械,救援工作難以開展。 (9) 汶川東南50公里的洛水鎮死傷枕藉,據官方公布數字,單是洛水鎮中學,就有400名師生被活埋,其後救出100人,但僅有5人生還,其他居民遇難數字不詳。 (10) 綿陽市高中學生李敏接受記者的電話采訪時說:"我們學校教學樓倒塌後,2000多人被埋在裡面。1000多人沒能出來。" (11) 都江堰市向峨鄉中學一棟主教學樓發生垮塌,420多名學生中僅有不到100名獲救。 (12) 都江堰市聚源中學教學樓倒塌,正在上課的初二、初三兩個年級18個班、900多名學生被埋在瓦礫堆下。 (13) 德陽市實古鎮中心小學、瑩華鎮中心小學和中學、八角鎮中心小學、洛水鎮中心小學的教學樓倒塌,一批學生被壓埋,人員傷亡情況不詳。 (14) 都江堰市新建小學超過400個小學生死亡。有幾個家長責備政府的救援反應緩慢,並懷疑學校建築的結構不夠安全。他們同樣嚴重質疑政府在震後兩天內不允許他們到學校廢墟中尋找自己的孩子,直到學生家長聯合投訴之後,才讓他們接近了自己孩子的屍體。都江堰有六所學校建築倒塌,而政府的建築卻巍然聳立。 (15) 德陽市轄下什邡市災情最嚴重。什邡市有447名學生死亡,仍有238名學生被埋,2,673名學生受傷; (16) 距離汶川一山之隔的漢旺鎮三所學校也在頃刻間化為廢墟,東方職業培訓學院徼幸逃生的學生說,四層高的校舍在幾秒內被夷為平地。 (17) 崇州市懷遠鎮的一所教學樓全部坍塌,除極少數學生逃離之外,當時正在上課的中學生們全部被掩埋。 (18) 綿竹市漢旺鎮東方汽輪機廠東汽中學有1000多人,估計有200人被埋,而東汽技校估計也有30人被埋。 (19) 漢旺鎮的武都教育中心,五十多名官兵日夜不間斷地工作。教育中心一邊是坍塌了一半牆面的幼兒園,一邊是兩幢已成廢墟的小學教學樓。記者趕到時,援救人員剛 從廢墟里挖出一個孩子。慘白的皮膚、瘀青的傷痕、灰黑的面龐,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完好的。傷痛欲絕的母親在旁邊苦苦哀嚎,眼中已沒有一滴淚水。據附近居民介紹,該教育中心分小學和幼兒園兩部分,約有七百多名學生。「當時剛剛開始上課,一、二樓的學生只是輕傷,高年級的就慘了,全部被埋在裡面。」截至十四日下午四時,廢墟里只救出四、五個倖存學生。 (20) 四川洛水一所中學400名學生在這次地震中只有5人生還! (21) 青川縣木魚鎮中學共有學生850多人,地震時一棟三層宿舍樓倒塌,造成該校90多名學生遇難,191名學生失蹤,120多名學生受傷,教師的傷亡情況尚不清楚。 (22) 漢旺中小學校舍在地震中倒塌。漢旺鎮武都小學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 (23) 什邡紅白鎮中心學校共有732人,其中小學生有360多人。地震發生時,共有500多人被埋在廢墟下面,其中小學生有200多人。地震發生後,所有倖存的師生和附近民眾都趕到學校投入救援。據估計,該學校的倖存者可能不到100人,但具體的數據還需要進一步確定。什邡市境內4所小學教學樓倒塌;什邡市洛水鎮的洛城小學和洛水中學教學樓倒塌 。什邡市鎣華中學200多名師生被壓廢墟 。 (24) 江油市175所學校(其中村小94所)受災,學校建築物80%受損。在地震中死傷8000餘人。其中317人死亡,7750多人受傷,重傷2900多人,還有120多人失蹤。 (25) 四川省青川縣木漁鎮中學有857名學生。地震使一幢3層宿舍坍塌400多名學生,除139名學生逃生,其餘人員全被埋,到14日下午5時確認210名學生遇難。廣元市的青川縣有一個學校宿舍90多名學生被埋在裡面。 (26) 綿陽市九龍鎮小學倒塌200多名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師生被壓在倒塌的樓里;綿陽市遵道鎮幼兒園100多名師生被埋在廢墟里;綿陽高新區雙碑小學、遊仙區魏城中學樓房倒塌 ; (27) 什邡市洛水鎮的洛城小學和洛水中學教學樓倒塌 ;德陽市瑩華鎮中學的半棟教學大樓整體坍塌 ;在崇州市懷遠鎮中學,主教學樓就在地震中垮塌。 平武縣一所小學垮塌,200餘名師生被埋 。 (28) 四川省甚邡市鎣華鎮中學的教學樓一下垮塌,100多名學生埋在了廢墟里。 (29) 汶川縣傷亡慘重,映秀、漩口及卧龍等鎮,房屋幾乎全部倒塌,其中靠近都江堰的映秀鎮,上萬名居民僅2,300多人生還,其中近半傷勢嚴重。據說,當地一所小學在地震中徹底塌垮,起初人們能聽到孩子們的呼救聲,其後呼救聲越來越弱。映秀鎮漩口中學全部垮塌 (30) 在崇州市懷遠鎮中學,主教學樓就在地震中垮塌。 (31) 平武縣平通鎮中小學垮塌,200餘名師生被埋 (32) 重慶梁平縣禮讓鎮中心小學頂樓發生垮塌,10多名學生受傷,其中2人重傷; (33) 重慶梁平縣文化鎮小學教學樓發生垮塌,100多名學生受傷,4名學生死亡,部分學生被掩埋。 (34) 北川縣平安希望小學幾乎被夷為平地 (35) 甘肅省因地震受損學校兩百四十七所

⑺ 地質災害有哪些種類高中地理學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回,以及地震、火山、答地熱害等。
常見的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崩塌:是指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⑻ 判斷自然災害發生的地點,高中地理~

我國自然災害的空間分布有東西分區、南北分帶、亞帶成網的特點。
從西向東.大體以賀蘭山—龍門山—橫斷山和大興安嶺—太行山—武夷山—十萬大山為界分三大區。西區是高原山地,地殼變動強烈,地震、凍融、雪災、凍害、雹災、泥石流、沙漠化、旱災、森林災害較為嚴重;中區是高原、平原的過渡帶,以山地地質災害、水土流失、旱災、洪水、雹災和森林災害為主;東區則是我國海洋與梅岸帶災害、平原地質災害、旱災、澇災、洪水.農作物病蟲害最為嚴重,其小某些地帶也是強震易發生地帶。

從北向南,陰山—天山、秦嶺—昆侖山、南嶺—喜馬拉雅山等巨大的山系橫貫我國大陸。沿這些山系.山地地質災害、水土流失、森林災害嚴重。從北向南我國縱貫寒帶、溫帶和熱帶,氣象條件復雜,山系兩側諳大江河流域氣象災害嚴重,所以這些地帶是我國洪水、早、澇,平原地質災害、土壤沙化和農作物病蟲害最為嚴重的地帶。由於中國東部地殼南北的差異較大,所以地震活動差別也很大,華北和東南沿海是強震區。

以上諸區、帶中,各種自然災害的分布均可進一步分出若干亞區或亞帶。由於它們的中間分布直接或間接地受氣候帶、地質構造、山系、水系方向的控制,所以亦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為東西、南北、北東、北西向,有時交織一起形成網狀分布。

⑼ [高中地理]如何根據地形判斷地質災害

陡崖:崩塌、滑坡、瀑布(山谷處陡崖且有水一般發育)(當然這不是地址災害)
山谷版:泥石流
我記得權我們高中書上說的低脂災害只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所以每次問地質災害的時候都是在這四個裡面挑的,一般錯不了吧。。
還有些是氣象災害的,但我地質災害不是一類,這個答題的時候別弄混就行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