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質災害評估
① 地質災害評估是屬於什麼單位
最早的時候地來質災害評估都是自事業單位,一般都是當地搞區域地質調查的單位、省國土廳下屬單位,原先的資質都是在國土資源部申請的,後來單位多了,乙級、丙級資質可以在各省申請,現在單位性質也多元化了,事業性質的、企業性質的都有。一般咨詢當地國土部門就能知道。
② 山東省地質災害省政府那個部門驗收嗎
省國土資源廳組建專家組驗收
參考新聞:煙台市1:5萬地質災害調查報告通過省廳驗收
http://www.sd.xinhuanet.com/gt/2012-09/12/c_113053786.htm
新華版網山東頻道9月12日電(權崔煜峰)近日,山東省煙台市萊陽、牟平、蓬萊、龍口等10個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調查報告順利通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的驗收。
③ SPOT數據影像解譯在濟南市新城規劃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的應用
梁鳳英1 田文新2
(1.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2.山東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濟南250014)
作者簡介:梁鳳英(1967—),女,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工環、地質勘查、災害評估、資料庫等工作。
摘要:法國SPOT2.5m 全色波段與10m 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影像清晰,層次分明,對自然出露的地形地貌和居民地以及各類工程都有清晰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在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工作中,對分布零散的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地表可觀的地質災害點,SPOT數據圖像顯示出了其不同的影像特徵。根據這些不同的影像特徵,通過計算機處理和MAPGIS合成,就可准確快捷全面地查明區域地質災害的分布,為一些大的工業園區、產業帶、新城鎮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提供依據。本文以濟南市東部產業帶為實例,論述了SPOT數據影像(2001年成像)解譯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的應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地質災害;SPOT影像
0 引言
遙感是一門新技術新方法,具有居高俯視、視域廣、信息豐富、定位準確等特點,遙感信息中有地理信息系統所需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便於遙感與GIS相結合(彭望琭,2002)。特別是SPOT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可形成1∶1萬數字影像圖,經多功能處理後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種地質災害內容,適宜於地質災害調查與評估(Thomas,2003)。在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首次利用了該數據圖像對區內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以及石灰岩採石場(坑)范圍、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范圍和採石崩塌(陡坎)地段等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情況進行了解譯,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濟南市東部產業帶位於濟南市東部,距市區約4km左右,規劃總面積約為480km2。規劃建設用地約為120km2,人口規模70萬~90萬人。
產業帶地處丘陵山區的山前地帶,山間平原與山丘相間,總體地形為南高北低,平原區一般標高50~100m,南部山丘標高在200~400m之間。地貌類型屬剝蝕堆積地貌類型,剝蝕殘丘多為渾圓狀,主要有蓮花山、鳳凰山、圍子山等,殘丘間為山間溝谷沖積平原。
濟南東部地區總體上是一個以古生代地層為主體的北傾單斜構造,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奧陶系石灰岩,西南部漢峪山區有寒武繫上統灰岩出露,其餘大多為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所覆蓋。
由於區內殘丘出露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岩多為良好的建築材料,山體開采嚴重,形成眾多的採石場和崩塌隱患點;此外,濟南市東部產業帶郭店鐵礦區內中、小型鐵礦分布較多,開采歷史悠久,區內分布有露天采坑和地下采空區引發的采空塌陷。
1 遙感信息資料圖像處理及地質災害信息提取
1.1 遙感圖像資料
經查詢和遙感資料質量篩選,遙感解譯工作主要採用2001年10月成像的法國SPOT 2.5 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數據圖像融合資料。該圖像資料信息豐富,層次分明,基本上可以反映工作區的地形地貌特徵及人類工程活動現狀,其圖像質量可滿足本次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的需要。
1.2 遙感資料幾何精度
為滿足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精度的要求,遙感圖像幾何校正工作以工作區1∶1萬、1∶2.5萬地形圖為基礎圖件進行地物控制點選取及量測工作,形成與工作區地形圖一一對應的數字影像圖,保證了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工作影像資料的幾何精度。
1.3 地質災害信息提取
為滿足地質災害專題信息提取工作的要求,突出工作區內的石灰岩採石場(坑)、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採石崩塌地段等地質災害內容,對工作區圖像進行了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數據圖像融合處理、比例擴展、直方圖正態化等圖像處理工作,突出了工作區地質災害信息。
1.4 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編制方法
對計算機形成的1∶2.5萬數字影像圖輸出到相紙上,採用聚酯薄膜蒙繪解譯及計算機屏幕上互動式解譯的綜合方法,依據遙感解譯標志圈定了工作區地質災害內容。依據影像圖及地形圖上同名地物點進行了幾何校正配准工作,對圖名、圖例及解譯內容進行整飾,形成工作區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
2 地質災害遙感解譯標志識別
關於遙感解譯標志識別詳見《遙感數字圖像處理》(湯國安等,2004)。
2.1 石灰岩採石場(坑)遙感解譯標志
石灰岩採石場(坑)是人類採石活動所致的一種人工地貌,其主要表現為對自然山體地形特徵、植被等地貌景觀的破壞,也是崩塌的發育場所。在遙感影像上不規則的小路延伸到採石場內,原有連續的影像特徵出現異常,影像上出現色調較周圍地物淺、呈不規則斑塊狀影像特徵。新採石場在影像上呈較均勻的淺色調影像特徵。老採石場由於局部有稀疏的草木及碎石堆的影響,反映為淡紫色影像特徵。石灰岩採石坑處在地形相對較低的部位,石灰岩開采後往往因積水或填埋,影像上反映為較深色調特徵(見照片1)。
照片1 石灰岩採石場(坑)影像
2.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遙感解譯標志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是人工采礦所引起的地質災害,塌陷使原有的地表特徵發生變化,形成較周圍低的低窪區,由於潮濕或積水影像上色彩及紋理特徵明顯,反映為紫色調影像特徵(見照片2)。
照片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影像
2.3 採石崩塌地段(陡坎)遙感解譯標志
在工作區主要為開採石灰岩後形成的陡坎,由於岩石破碎所形成崩塌。崩塌區在影像上向陽面形成較為清晰的深淺不同的色異常特徵,在陰影面形成寬頻狀深色調異常特徵(見照片3)。
照片3 採石崩塌地段(陡坎)影像
3 地質災害分布特徵
3.1 石灰岩採石場(坑)分布特徵
根據影像特徵,綜合分析石灰岩採石場(坑)主要分布在工作區西部及工作區南部的將山、蓮花山、鳳凰山、圍子山—狼貓山、王嶺山、瓦屋脊北山一帶,多發育在奧陶系石灰岩分布區,僅在港溝鎮南、蓮花山北發育在寒武系石灰岩分布區。少數採石坑分布在西棗園南,彭家莊西一帶。由於岩石出露,影像特徵及野外均易識別。
3.2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分布特徵
鐵礦采坑及采空塌陷區主要分布在西頓邱-南頓邱一帶,多沿圍子山東坡、丘山北坡岩漿岩與奧陶系石灰岩接觸部位發育,與鐵礦的賦存規律和鐵礦的開采程度相一致,由於采空塌陷後坑內有水或人工填埋後濕度較大,影像特徵明顯,便於野外識別。
3.3 採石崩塌(陡坎)地段分布特徵
採石崩塌主要發育在將山、鳳凰山、蓮花山、圍子山等石灰岩採石場開采規模大的陡坎部位,由於陡坎部位節理裂隙發育、岩石風化破碎較嚴重,從而引發崩塌。
4 結論及建議
從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圖成果資料看,SPOT2.5m全色波段與10m多光譜融合數據圖像對解譯地表出露的如採石崩塌、開挖深坑邊坡穩定性、采空塌陷坑等地質災害分布、規模以及演化等方面有獨特的技術優勢,通過野外驗證工作,其解譯的成果可靠。全區共查明石灰岩採石場30餘處,較大崩塌點18處,深大鐵礦露天采坑4處,地面采空塌陷5處,為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地質災害信息。
但在解譯過程中也發現該數據影像對岩溶發育、引發地面塌陷的鐵礦采空區等埋藏在地下的致災因素顯得無能為力,還需要輔以綜合物探、鑽探等手段,才能更加全面准確地評估區內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參考文獻
彭望琭.2002.遙感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Thomas,M.Lillesand著,彭望琭譯.2003.遙感與圖像解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湯國安等編著.2004.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④ 各類場站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分布於西氣東輸管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區內的場站有5個,自西向東分別是:輪南首站、孔雀河清管站、減壓站、西礦山路清管站、鄯哈界壓氣站。
一、輪南首站
輪南首站是西氣東輸管線的起始站,該站位於迪那河洪積扇上,地層為粉細砂,地形平坦。
輪南首站所在地段屬於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區域,主要災種為風蝕沙埋、鹽漬土,現狀條件下風蝕沙埋、鹽漬土危害大。工程建設不易誘發、加劇地質災害,但工程建設自身受地質災害危害有加劇的趨勢。
二、孔雀河清管站
孔雀河清管站位於西氣東輸管線180km處,地層為新近系桃樹園組,岩性為砂質泥岩、砂岩、含砂礫岩、砂礫岩。
該站位於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地段,災種以崩塌為主,危害中等,其次伴有泥石流,但危害輕微。現狀條件下以崩塌危害最大,其次是泥石流,工程建設容易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
三、減壓站
減壓站位於西氣東輸管線約444km處,地層為石炭系雅滿蘇組,岩性主要為凝灰岩、英安玢岩、灰岩、凝灰砂岩。
減壓站處於地質災害不發育地段,工程建設不易誘發、加劇地質災害,工程建設自身不易受到地質災害危害。
四、西礦山路清管站
西礦山路清管站位於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管線552km處,該處地層岩性為全新統化學沉積物,由鹽殼和淤泥組成。
該站處於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的地段,災種以崩塌為主,危害嚴重;伴有泥石流災害,但危害輕微。工程建設易誘發和加劇地質災害。
五、鄯哈界壓氣站
鄯哈界壓氣站位於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管線800km處,該處地層為新近系桃樹園組,地層岩性為砂質泥岩、砂岩、含砂泥岩、砂礫岩。
鄯哈界壓氣站處於地質災害危險性小的地段,災種為單一的風蝕沙埋,危害較輕微。工程建設不易誘發、加劇地質災害,工程建設自身受地質災害危害有加劇的趨勢。
圖6-3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圖
1.危險性大;2.危險性中等;3.危險性小;4.輸氣管線;5.站場
⑤ 地質災害評估費用取費標准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依據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源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內險性評估工作容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實行,具體收費標准如下:
註:報告評審費為:一級評估2.0萬;二級評估1.5萬;三級評估1.0萬。
⑥ 地質災害評估是否需要立項審批
要看是哪一種地質災害評估。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不需要立項審批內,已容有地質災害的地評估一般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組織立項報批。
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程序一般是:項目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項目手續時,根據政府部門的需要,找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對該建設項目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三級評估由評估單位組織經家評審,一級和二級評估由省、區、市專門評審機構組織評審,修改後由評估單位或建設單位拿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級和二級評估在省級,三級評估在地/市級)備案即可。
⑦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到底是哪個部門需要
按照之前國土部的規定,建設項目預審中,地質災害評估和壓覆礦產資源評估是內必備的申報材料容。。但是目前有些省內規定,土地預審可不提供,但是審批階段必須提供。
⑧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是哪個部門需要
按照之前國土部的規定,建設項目預審中,地質災害評估和壓覆礦產資源評專估是必備的屬申報材料。。但是目前有些省內規定,土地預審可不提供,但是審批階段必須提供。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又稱地質災害災情評估是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及破壞損失情況進行評定估算的工作。
地質災害的【定義】: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對於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評估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內容】是調查地質災害活動規模,統計地質災害對人口、財產以及資源、環境的破壞程度,核算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評定地質災害等級。
對於有發生可能但尚未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評估是預測評價地質災害的可能程度,對此有人稱之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或地質災害風險評價。
其【基本內容和步驟】是首先分析評價地質災害活動的危險程度和地質災害危險區受災體的可能破壞程度,即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價和災害區的易損性評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預測地質災害的預期損失,即進行地質災害的破壞損失評價。
⑨ 簡述地質災害的評估
我國是世界上復災害記錄最制悠久、史料最豐富的國家。但將地質災害評估作為災害研究領域中的一項新內容,僅僅是近幾十年來隨著災害損失的日益嚴重和相關學科理論與技術的迅速發展而興起的。目前雖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與方法,但對地質災害災情評估工作卻已取得了重要進展,不但為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為災情評估逐步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近幾年,為了有效地防災、救災,國家和相關部門加強了災情調查評估,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⑩ 地質災害評估費是多少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依據國土資源部文件《國土資源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內性評估工作的容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實行,具體收費標准如下:
註:地區系數為14的地區有:上海、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地區系數為12的地區有:海南、山東地質災害評估費用取費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