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八大地質災害

八大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04 14:48:49

Ⅰ 1994年國際減災日是十月的第幾個星期

國際減災日是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回,國家科答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八大類: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會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會持續一年。

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Ⅱ 人類破壞地球的事例

人類為了自己舒適的生活,製造氟氯代烷做冰箱,1960年後大量使用.由於氟氯代版烷化學性質穩定,沸權點低,全球每年生產氟利昂200萬噸,其中大部分最終被釋放到大氣中,把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戳了一個大洞。
人類為了自己舒適的生活,生產大量的汽車,汽車排放大量,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氫化合物,結果造成煙霧污染大氣的現象,被稱為「光化學煙霧」.世界上第一例光化學煙霧發生在美國的洛杉磯,曾使400多人死亡,許多人得了紅眼病.日本、英國等國家也曾發生過危害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最終人類自食苦果。
電渡廠廢水任意排放,大量的氰化物流進大海,導致大量的珊瑚,魚類死亡,造成赤潮,人類又吃回被氰化物毒死的魚,也死了很多人。
最後,人類破壞地球還是害了自己。

Ⅲ 有沒破壞地質災害的例子

近年來,西寧市已基本實現了持證開采,但個別地區仍存在無證開采現象,同時有的部門超越許可權、違法審批發證,以「合同」、「協議」等方式同意申請采礦。亂采濫挖,大礦小開,重采輕治,破壞環境,造成地面塌陷,破壞植物、引起沙化,形成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

面對這些問題,西寧市成立了秩序治理整頓領導小組。首先要開展全市礦產資源規劃和砂石資源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各級地礦行政管理部門就自身頒發的采礦許可證進行專項清理,開展以取締無證開採煤、砂石、磚瓦、粘土等礦產為重點的治理整頓工作,布局不合現,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都要全部關閉。並依法督促采礦權人對采礦形成的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進行治理。治理分清理、整頓、驗收三個階段,將於6月30日結束。

來自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的一項調查表明,自 20世紀 50年代以來,隨著濟南城市發展及人類活動的加劇,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直接影響到了岩溶水的水質和補給資源量,從而對濟南的泉水產生了不利影響。

地質專家通過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認為,濟南南部山區存在八大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表現在:生態失衡使抗禦自然災害能力降低、亂采濫挖山石土方使地貌遭到破壞、塘壩淤積河道萎縮影響地下水入滲補給量、城市化建設影響泉水補給、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污染、垃圾繞城堆積構成岩溶水潛在的嚴重污染源、林木植被覆蓋率不高造成涵養水源能力降低、三廢排放使得土壤含鹽量升高等。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工程師李常鎖認為,南部山區是濟南市泉水的直接補給區,是濟南泉水之源。如果南部山區環境質量惡化,將使地下水質量逐步變差,進而對泉水造成不利影響。

Ⅳ 5.12汶川地震

成因: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產生的應力釋放

震級里氏8.0級,烈度:11度。

次生災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

斜坡上大量土體和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稱滑坡。
滑坡主要發生在易於親水軟化的土層中和一些軟質岩中。當堅硬岩層內存在有利於滑動的軟弱面時,也易於形成滑坡。埋藏於土體或岩體中傾向與斜坡一致的層面、夾層、層間錯層、斷層面、裂隙面等,都易形成滑坡。由於水的浸入,使滑動面減小了摩阻力,同時也增加了滑坡體的重量,特別在滑動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
其它如:風化、降水,人為不合理地載入、地表水對坡腳的沖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

泥石流是一種突然爆發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塊的特殊洪流。主要發生在地質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區。一般來說,形成泥石流有三個條件:一是有較集中的不穩定的鬆散土石物質;二是有突發而急驟的水流;三是有宜於匯水和較陡的地形。

滑坡與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它飽含 泥沙,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滑坡與泥石流發生所造成的危害:滑坡會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催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堰塞湖定義
堰塞(sè)湖 (dammed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過程
1、原有的水系。

2、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體,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質。

3、河谷、河床被堵塞後,流水聚集並且往四周漫溢。

4、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多見地區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見於藏東南峽谷地區,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長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東南波密縣的易貢錯是在1990年由於地震影響暴發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龍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縣的古鄉錯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實則也屬冰川湖)。八宿縣的然烏錯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灣地震活動頻繁,1941年12月,嘉義東北發生一次強烈地震,引起山崩,濁水溪東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處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壩,河流中斷,10個月後,上游的溪水滯積起來,在天然堤壩以上形成一個面積達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最新的堰塞湖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導致的堰塞湖。

堰塞湖的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它們也會受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壞,湖水便漫溢而出,傾瀉而下,形成洪災,極其危險。
災區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決口後果嚴重。
伴隨次生災害的不斷,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會迅速上升,隨時可發生重大洪災。
堰塞湖(海子)一旦決口會對下游形成洪峰,破壞性不亞於災害的破壞力。

熔岩堰塞湖舉例
我國東北的五大連池舊33317稱鳥得鄰池,在五大連池市郊,地處納諾爾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興安嶺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燒山兩座火山噴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連呈串珠狀的5個小湖得名。

五大連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動始於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據史料記載,最近的一次火山噴發,始於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龍江外記》的記載則更詳:「墨爾根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約數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這次火山噴發,堵塞了原納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東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龍河貫穿成念珠狀的5個湖泊。

五大連池湖水清澈,從附近火山峰頂望去,有如一畫面明鏡,映射著天光雲影,美不勝收。

黑龍江省的鏡泊湖就是由第四紀玄武岩流在吊水樓附近形成了寬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攔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積約90.3km2的一個典型熔岩堰塞湖。鏡泊湖四周為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風光秀麗,不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與唐代渤海的遺址,還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門、吊水樓瀑布與鏡泊山莊等「八大名景」,從而成為我國著名的旅遊湖泊。

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北川部分地區被堰塞湖水淹沒,地震形成了大面積堰塞湖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34處堰塞湖危險地帶。國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廳組成了抗震救災水利部,認為地震所形成的33座堰塞湖目前暫無危險。並組織了「敢死隊」,對每一個堰塞湖實施24小時監測,一旦出現發生潰壩的徵兆,將立即發出預警,並及時疏散群眾。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地震後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壩堰塞湖位於澗河上游距北川縣城約6公里處,是北川災區面積最大、危險最大的一個堰塞湖。庫容為1億立方米。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截至21日17時,庫內水位為716.01米,比20日上漲了2.55米,相應容積為0.977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為52米。嚴重威脅下游居民。

災區形成的堰塞湖,一旦決口後果嚴重。伴隨次生災害的不斷發生,堰塞湖的水位可能會迅速上升,隨時可發生重大洪災。堰塞湖一旦決口會對下游形成洪峰,破壞性不亞於災害的破壞力。

地震發生後,如來不及撤離建築物,千萬要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利用建築物內的避震有利部位,如堅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廚房、廁所、小房間、牆角,萬萬不能在窗戶、陽台、樓梯、電梯及附近停留。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台;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後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上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燃氣泄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轉移。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毒氣泄漏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生產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
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
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
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
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後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在災後特殊環境下注意:
飲食和個人衛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積極投入恢復重建工作。

按規定服用預防葯物,增強身體抵抗力,防疫滅病。

Ⅳ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與 八大場所的安全距離是多少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19條中的距離)

保持500m以上距離。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第十九條

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或者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運輸工具加油站、加氣站除外),與下列場所、設施、區域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一)居住區以及商業中心、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

(二)學校、醫院、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

(三)飲用水源、水廠以及水源保護區;

(四)車站、碼頭(依法經許可從事危險化學品裝卸作業的除外)、機場以及通信干線、通信樞紐、鐵路線路、道路交通干線、水路交通干線、地鐵風亭以及地鐵站出入口;

(五)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畜禽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漁業水域以及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基地;

(六)河流、湖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

(七)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場所、設施、區域。

已建的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或者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監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其所屬單位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需要轉產、停產、搬遷、關閉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並組織實施。

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的選址,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和容易發生洪災、地質災害的區域。

本條例所稱重大危險源,是指生產、儲存、使用或者搬運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5)八大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第十一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改建、擴建的,必須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經審查批准。

第十二條依法設立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必須向國務院質檢部門申請領取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得開工生產。

國務院質檢部門應當將頒發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通報國務院經濟貿易綜合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和公安部門。

第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危險化學品。

禁止用劇毒化學品生產滅鼠葯以及其他可能進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學產品和日用化學品。

第十四條生產危險化學品的,應當在危險化學品的包裝內附有與危險化學品完全一致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並在包裝(包括外包裝件)上加貼或者拴掛與包裝內危險化學品完全一致的化學品安全標簽。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危險化學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時,應當立即公告,並及時修訂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

第十五條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的單位,其生產條件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國家有關規定,並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許可,必須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保證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Ⅵ 科技工作

2001年度國土資源部主要科技活動

200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

2000年12月9日—11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預測」在貴陽召開了2000年度進展評估及全體骨幹會議,會議總結了項目執行情況及其進展。2001年5月—6月,科學技術部組織有關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中評估。

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溫家寶副總理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在科技上,資源科學與環境科學正進入全球化、系統化、定量化的新時代,研究方向和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數字地球作為地球信息技術的一大成果,是繼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識經濟之後又一新概念,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路化的進程中正在迅速推廣應用。我國測繪科技發展勢頭良好,已躋身於世界測圖技術A類國家。但地質勘查業,在應用高新技術方面相對落後」。

2001年3月29日,《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正式發布實施,標志著「861」計劃全面啟動。

2001年4月6日—8日,在廣東省南海市召開了國土資源部科技和外事工作會議,壽嘉華副部長就當前國土資源科技與外事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她強調,科技和外事工作要為國民經濟服務,為國土資源工作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解決我國國土資源安全問題服務。

2001年4月20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50萬數字地質圖資料庫》贈送儀式。中國地質調查局向國務院辦公廳、外交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地質大學等50個部門和單位贈送了1:50萬數字地質圖庫。在贈送儀式上,蔣承菘副部長指出,應建立國土資源基礎資料庫與資料共享機制,提高公益性、基礎性調查工作的社會效益。

2001年4月22日,國土資源部組織了第32個「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地質遺跡保護。

200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

200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

中國地質科學院社會公益性科研機構改革試點工作迅速推進。通過「兩頭拉動」的辦法,積極推進改革。即一頭遴選人才組建非營利科研機構,另一頭分流人員從事科技開發和多種經營,逐步實現兩部分的剝離。中國地質科學院已成立科技創新指導委員會和人才遴選委員會。2000年,遴選首批101人進入非營利機構,到2001年年底,將由500人構成非營利機構。

根據《國土資源部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2001]67號)的要求,從2001年起所有科研項目都納入預算制管理。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論證的基礎上,編制項目可行性報告和經費預算,報國土資源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批准後,上報部財務司,統一納入專項經費項目庫。項目專項經費實行「項目管理、單獨核算、年度決算」的財務管理辦法。經費支出應嚴格控制在預算核定的額度內,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虛列支出、多攤費用。

為了有效地管理科技項目,促進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部科技項目分為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自由探索項目,並進行分類管理。對於重點項目,採取委託和招標相結合的方式選擇承擔單位,即選擇部科研單位、重點實驗室等,按照其職能分工長期承擔某一重大領域的研究,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在採用新的科技管理模式方面,2001年又有新進展。例如,「構建國家級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資料庫及服務體系」和「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LUCC)驅動力及驅動機制」項目,採用了「開放、流動、公平、競爭、協作」的實驗室運行機制,從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招聘到優秀的項目負責人。

Ⅶ 什麼是九種自然災害

九種自然災害是:

1、地震:指里氏4.5級以上地震,以國家地震局或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宣布為准。

2、泥石流:指在山區溝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3、滑坡:指滑坡上的岩石山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

4、洪水:指水流脫離水道或人工的限制並危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現象。

5、海嘯:指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噴發、海岸山崩或山體滑坡、小行星和彗星濺落大洋以及海底核爆炸等產生的具有超大波長(幾百千米)和較大周期(10-60分鍾)、極具破壞力的大洋行波,以國家地震局或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宣布為准。

6、台風或颶風: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以國家氣象局或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宣布為准。

7、龍卷風:指一種伴隨著高速旋轉的漏斗狀雲柱的強風渦旋,以國家氣象局或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宣布為准。

8、雷擊:雷雲對大地及地面物體、生命體的放電。

9、暴雪:指12小時內降雪量大於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以國家氣象局或相關政府主管機構宣布為准。

(7)八大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八大類: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鍾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雪災、暴雨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

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

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Ⅷ 八大公害事件應該與下列哪一項無關,人類忽略了環境保護嗎

八大公害事件無關是自然災害,和人類無關,人類現在他獲得了環境保護。

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乾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山洪、台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地震、海嘯、滑坡、泥石流、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火山噴發等。

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波及14個國家,導致約22.7萬人死亡,成為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海嘯。而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或成為近10年來造成經濟損失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自然災害孕育於由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地球表面環境中。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

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宇宙輻射、赤潮。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Ⅸ 八種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八種大自然災害分別為:山體滑坡、雪崩、乾旱、森林火災、洪水、海嘯、火山噴發、龍回卷風、地答震,台風。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

(9)八大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災後預防

地震災害後,地面裂縫、山體坍塌,土壤中大量病原微生物被暴露,病原微生物在屍體上滋生,病原大量擴散。次生災害如暴雨、大風等加劇了病原菌擴散。此外,畜禽舍毀壞,飼養環境惡化,使大部分畜禽抵抗力下降,極易受到疫病的侵襲。

防疫設施不健全,制約了防控工作的開展。災後發生的動物疫病中,對人和動物威脅比較大的是人畜共患傳染病,病毒類的有乙型腦炎和狂犬病等,細菌類的有豬鏈球菌、牛、羊炭疽和破傷風等,寄生蟲類的有耕牛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和豬囊蟲病等。

Ⅹ 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劃分與評價

一、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及分區特徵

將山東半島全區劃分為8種地質災害易發區,其他則為地質災害不易發區(圖8-1)。

圖8-1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

1)采空塌陷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魯中南山前平原、山間盆地、谷地、膠東半島西北部。本區是山東省煤炭、黃金、滑石等固體礦產所在地,如淄博、龍口煤田,萊州、招遠等金礦。采空塌陷是由於地下礦體被采出,懸空的地表岩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彎曲變形,形成塌陷並伴生地裂縫。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勢在必然,由此引發的塌陷將呈進一步加劇之勢。

2)岩溶塌陷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魯中南山前平原的濟南岩溶水水源地和其他隱伏灰岩分布區。上部為鬆散堆積物,地下灰岩岩溶發育,水資源豐富。多為城市、工農業重要供水水源地或後備水源地。該分布區村鎮集中、人口稠密,也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帶,因而塌陷對地表建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也影響社會安定。

3)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魯中南的淄博和濟南市南部、濰坊市西南部的中低山丘陵區。區內地勢較高,海拔多大於400m,其中魯山在1000m以上,周圍丘陵多在500~600m之間。

4)崩塌、泥石流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魯東的北部和南部的變質岩低山丘陵區。區內的大澤山、嶗山、艾山、牙山、昆嵛山等海拔超過800m,其他一般不超過700m。

以上兩區區內岩石風化強烈,溝谷深切,地形陡峻,岩石裸露,危岩多見;又是暴雨多發地,加之河流源短流急,遇有較強的降水過程時,易突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5)地面沉降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東營市及附近以及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內地勢平坦,岩性多為鬆散岩類亞砂土、亞黏土、黏土、砂等,厚200~400m。區內地層較松軟,隨著深層地下水資源和油氣資源的大量開發,上部土層負壓增加,在自重和地表荷載等共同作用下,土層空隙被壓縮變密,導致地面垂直下沉。它對城市建築、道路、橋梁、城市供排水系統及防洪等構成較大威脅。

6)海水入侵為主易發區:分布於膠東半島的萊州灣東岸沿海地帶,煙台夾河河口至牟平沿海、膠州灣沿岸、日照付疃河及其他入海河流河口等地帶的沖積成因濱海平原,第四系厚5~100m。

7)鹹水入侵為主易發區:分布於濰北沖海積平原的壽光、寒亭、昌邑等沿海地帶,岩性多為鬆散岩類黏土、亞黏土、砂等,地勢低平。第四系厚10~150m。由於地下淡水資源的大量開采,導致地下水位過度下降,引起海(咸)水反向補給淡水區———導致海水入侵,淡水咸化甚至枯竭;造成機井報廢、人畜飲水困難、地方病發病率增高等。

8)地裂縫為主易發區:主要分布於沂沭斷裂帶,屬郯廬斷裂帶的中段,主要由4條主幹斷裂組成,北寬南窄,寬20~60km。區內南北兩端被鬆散的第四系覆蓋,中間基岩斷續出露。新構造運動使地面拉裂變形,導致塘壩、橋梁、民房等地表建築物開裂,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9)地質災害不易發區:主要分布於魯西南、魯北平原深層水開采程度低、礦產資源較貧乏區及膠萊盆地等地。

二、八大城市地質災害易發區評價

1.八大城市單一地質災害發育程度評價

根據上述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災害的類型與特徵分析,可以看出,地面變形災害、斜坡環境變異災害、海鹹水入侵災害是本地區的主要災種,為此,根據災害發生面積,以八大城市為統計單位,對地面變形災害、斜坡環境變異災害、海鹹水入侵災害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地面變形災害發生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比例由大到小分別是東營市、淄博市、煙台市、日照市、青島市、威海市、濟南市、濰坊市,東營市是地面變形災害易發區,淄博市、煙台市、日照市是地面變形災害較易發區,青島市、威海市、濟南市、濰坊市是地面變形災害不易發區,見圖8-2。

圖8-2 山東半島地區地面變形災害發育程度評價

斜坡環境變異災害發生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比例由大到小分別是淄博市、日照市、煙台市、青島市、濟南市、威海市、濰坊市、東營市,淄博市、日照市是斜坡環境變異災害易發區,煙台市、青島市、濟南市、威海市是斜坡環境變異災害較易發區,濰坊市、東營市是斜坡環境變異災害不易發區,見圖8-3。

海鹹水入侵災害發生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比例由大到小分別是濰坊市、煙台市、青島市、威海市、日照市、淄博市、濟南市、東營市,濰坊市是海鹹水入侵災害易發區,煙台市、青島市是海鹹水入侵災害較易發區,日照市、淄博市、濟南市、東營市是海鹹水入侵變異災害不易發區,見圖8-4。

圖8-3 山東半島地區斜坡環境變異發育程度評價

圖8-4 山東半島地區海鹹水入侵災害發育程度評價

2.八大城市地質災害發育程度綜合評價

上述單一地質災害發育程度評價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城市單一地質災害的發育狀況,但卻不能反映地質災害的總體狀況。為此,根據上述統計結果,以城市為單元,通過對各類災害所佔比例進行加權,對八大城市地質生態環境質量進行比較分析。

比較分析的模型如下:

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式中:j為城市編號:Pj為地質災害發育程度綜合指數;Wi為各類地質災害發育區所佔比例大小(權重);Pij為各類地質災害區賦值,對地質災害不易發生區、地質災害較易發生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別以2、4、6賦值。據此,計算八大城市的地質災害發育程度的總體狀況。

威海市、濟南市不易發生地質災害,青島市、濰坊市相對不易發生地質災害,煙台市、日照市較易發生地質災害,淄博市、東營市易發生地質災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