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壹』 工程地質地基基礎問題
接觸,如果有問題我就改不了,更高的大樓需要更改。
『貳』 工程地質包括哪些內容(土力學地基基礎第四版)
工程地質研究的主內容有: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築性能的方法;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而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自然發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質作用對工程建築的危害及其預測、評價和防治措施;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建築中的地基穩定性,如邊坡、路基、壩基、橋墩、硐室,以及黃土的濕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壞等,制定一套科學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為各類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地質依據;研究建築場區地下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工程建築的影響,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護方案;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特徵,預報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出區域穩定性評價,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和編圖。隨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發展,其研究領域日益擴大。除了岩土學和工程動力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和區域工程地質學外,一些新的分支學科正在逐漸形成,如礦山工程地質學、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及環境工程地質學、工程地震學。
1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區別
工程地質是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地質問題的科學(張咸恭等著《中國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的應用性很強,各種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都要做工程地質研究,才能使工程與地質相互協調,既保證工程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正常運行,又保證地質環境不因工程建設而惡化,造成對工程本身或地質環境的危害。工程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有:土體工程地質研究、岩體工程地質研究、工程動力地質作用與地質災害的研究、工程地質勘察理論與技術方法的研究、區域工程地質研究、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等。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處理或改良的科學技術(國家標准《岩土工程基本術語標准》)。岩土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工程地質學、岩石力學和土力學;研究內容涉及岩土體作為工程的承載體、作為工程荷載、作為工程材料、作為傳導介質或環境介質等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檢測和監測等等。
由此可見,工程地質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門應用科學;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種工程技術。從事工程地質工作的是地質專家(地質師),側重於地質現象、地質成因和演化、地質規律、地質與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從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師,關心的是如何根據工程目標和地質條件,建造滿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岩土技術問題。
2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關系
雖然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分屬地質學和土木工程,但關系非常密切,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工程地質是岩土工程的基礎,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質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工程地質學的產生源於土木工程的需要,作為土木工程分支的岩土工程,是以傳統的力學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單純的力學計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一開始就和工程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與結構工程比較,結構工程面臨的是混凝土、鋼材等人工製造的材料,材質相對均勻,材料和結構都是工程師自己選定或設計的,可控的。計算條件十分明確,因而建立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基礎上的計算是可信的。而岩土材料,無論性能或結構,都是自然形成,都是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多種復雜地質作用下的產物,對其材質和結構,工程師不能任意選用和控制,只能通過勘察查明,而實際上又不可能完全查清。岩土工程師不敢相信單純的計算結果,單純的計算是不可靠的,原因就在於工程地質條件的不確知性和岩土參數的不確定性,不同程度地存在計算條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因而雖然土力學、岩石力學、計算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並在岩土工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計算假定、計算模式、計算方法、計算參數等與實際之間存在很多不一致,計算結果總是與工程實際有相當大的差別,需要進行綜合判斷。
『叄』 什麼是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問題的定義: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
它影響建築物修建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如建築物所處地質環境的區域構造穩定問題,地基岩體穩定問題,地下硐室圍岩穩定問題和邊坡岩體穩定問題,水庫滲漏問題,淤積問題,浸沒問題,邊岸再造及壩下游沖刷問題,以及與上述問題相聯系的建築場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工程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在於對人類工程活動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作出預測和確切評價,從地質方面保證建設事業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肆』 什麼是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它影響建築物修建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如建築物所處地質環境的區域構造穩定問題、地基岩體穩定問題、地下硐室圍岩穩定問題和邊坡岩體穩定問題、水庫滲漏問題、淤積問題、浸沒問題、邊岸再造及壩下游沖刷問題,以及與上述問題相聯系的建築場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工程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在於對人類工程活動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作出預測和確切評價,從地質方面保證工程建設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
(1) 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
(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睡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區域穩定性問題: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自1976年唐山地震後越來越引起土木工程界的注意。對於大型水電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建築群密布的城市地區,區域穩定性問題應該是需要首先論證的問題。
『伍』 常見的不良地基土有哪些其工程地質問題是什
軟土地基主要受力層中的傾斜基岩或其他傾斜堅硬地層,是軟土地基的一大隱患。其可能導致不均勻沉降,以及蠕變滑移而產生剪切破壞,因此對這類地基不但要考慮變形,而且耍考慮穩定性。若主要受力層中存在砂層,砂層將起排水通道作用,有利於地基承載力的提高。
水文地質條件對軟土地基影響較大,如抽降地下水形成降水漏斗將導致附近建築物產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基坑迅速抽水會使基坑周圍水力坡度增大而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致使坑壁坍塌;承壓水頭改變將引起地面的明顯沉降等。這些在岩土工程評價中應引起重視。此外,沼氣逸出對地基穩定和變形也有影響,通常應查明沼氣帶的埋藏深度、含氣量和壓力的大小,以此評價對地基的影響程度。建築施工的加荷速率的適當控制,或改善土的排水固結條件可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及穩定性。即隨著荷載的施加地基土強度逐漸增大,承載力得以提高;反之,若荷載過大,加荷速率過快,將出現局部塑性變形,甚至產生整體剪切破壞。
8.3.3軟土地基工程應注童事項
在軟土地區修建橋梁或其他建築物,首先應對地質、水文狀況進行詳盡的勘察,查明欲建場地軟土的地質及工程特性,掌握全面的、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正確設置橋跨或其他結構物,選擇適當結構類型的首要條件,也是設計和施工能緊密結合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工程措施的關鍵環節。
軟土地基的強度、變形和穩定是工程中必須全面充分注意的問題,是造成橋梁或其他建築物產生過大或差異沉降、位移、傾斜、開裂和失穩等嚴重損壞事故的主要原因。國內外從實踐中對軟土地基上的基礎工程設計技術、施工方法、地基加固等方面已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和科研成果,只要對這些成果借鑒和使用得當,則軟土地基上的橋梁或其他建築物的安全是能得到保證的。以下著重介紹有關軟土地區橋梁基礎工程應注意的事項,其他建築物也可參考。
1.合理布設橋涵
在軟土地區,橋梁位置既要與線路走向協調,又要特別注意橋梁建築物對工程地質的要求,如果地基土層深,厚軟黏土,特別是流動性的淤泥、泥炭和高靈敏度的軟土,不僅設計技術條件復雜,而且將給施工、養護、運營帶來許多困難,應力求避免。另選擇軟土較薄、均勻、靈敏度較低的地段應更為有利。對於小橋涵,可優先考慮地表硬殼層較厚,下卧層為一般均勻軟土處,以爭取採用明挖剛性擴大基礎,降低造價,方便施工。
在確定橋梁總長、橋台位置時,除應考慮泄洪、通航要求外,究竟應將橋台覆於何處,不能拘泥於在一般地質狀況下的習慣做法,應考慮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質條件,適當的延長橋長,使橋台置於地基土質較好或軟土較薄處,用橋梁代替高路堤,減少橋台和填土高度,會有利於橋台、路堤的穩定,在造價、佔地、運營條件和養護費用等通盤考慮後,往往在技術上、經濟上都是合理的。
軟土地基上橋梁宜採用輕型結構,盡量減輕上部結構及墩台自重。由於地基易產生較大不均勻不變,一般以採用靜定結構或整體性較好的結構為宜,如橋跨結構可採用鋼筋混凝土箱形梁,橋台採用十字形、U形橋台,橋墩採用空心薄殼結構等。橋洞宜用鋼筋混凝土管涵、整體基礎鋼筋混凝土蓋板涵、箱涵以保障橋身剛度和整體性。
設計時所用到的軟土的有關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應盡可能通過現場原位試驗取得。並應注意,我國沿海、內陸等地的軟土由於沉積年代,環境的差異,成因的不同,他們的成層條件,粒度組成,礦物成分有所不同。有時其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雖相近,但工程性質並不相近,故不應相互借用。
2.軟土地基橋梁基礎設計應注意事項
為保證地基穩定並控制沉降在容許范圍內,作為設計者應從減輕荷載和提高地基承載力兩方面著手。對於上部結構設計來說,控制建築物的長高比,採用輕型材料,充分利用硬殼土層作持力層,加強基礎的剛度和強度等都是有利地基穩定,減少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的有益措施。對於基礎設計來說,首先要確定天然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由於施加荷栽可能產生的最大沉降量、沉降差,並據以確定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如軟土地基上的路堤就有「填築臨界高度」的規定,即指天然地基上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築一般斷面路堤所能填築的最大高度。並非凡是軟土地基,就一定加固處理。
軟土地區的橋梁基礎,常用的是剛性擴大基礎和樁基礎,也有用沉井基礎的,在軟土地基上設置上述類型基礎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剛性擴大淺基礎。在較穩定、均勻、有一定強度的軟土上修建結構簡單、對地基沉降要求不嚴的短跨徑橋梁,常爭取採用天然地基(或配合砂礫墊層)上的剛性擴大淺基礎。但常產生諸如:因軟土的局部塑性變形而使墩台發生不均勻沉降,由於台後填土的影響使橋台前後端沉降不均而發生後仰,有時還同時使橋台向前滑移等工程事故,因此,在設計時應注意對基礎受力不同的邊緣(如橋台的前趾、後踵)沉降的檢算及其抗傾覆、滑動檢算。
『陸』 常見工程地質有哪些問題與防治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1) 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4) 區域穩定性問題: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自1976年唐山地震後越來越引起土木工程界的注意。對於大型水電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建築群密布的城市地區,區域穩定性問題應該是需要首先論證的問題。
『柒』 常見的不良地基土有哪些其工程地質問題是什麼
變形控制原則比按強度控制原則更為重要。
軟土地基主要受力層中的傾斜基岩或其他傾斜堅硬地層,是軟土地基的一大隱患。其可能導致不均勻沉降,以及蠕變滑移而產生剪切破壞,因此對這類地基不但要考慮變形,而且耍考慮穩定性。若主要受力層中存在砂層,砂層將起排水通道作用,有利於地基承載力的提高。
水文地質條件對軟土地基影響較大,如抽降地下水形成降水漏斗將導致附近建築物產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基坑迅速抽水會使基坑周圍水力坡度增大而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致使坑壁坍塌;承壓水頭改變將引起地面的明顯沉降等。這些在岩土工程評價中應引起重視。此外,沼氣逸出對地基穩定和變形也有影響,通常應查明沼氣帶的埋藏深度、含氣量和壓力的大小,以此評價對地基的影響程度。建築施工的加荷速率的適當控制,或改善土的排水固結條件可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及穩定性。即隨著荷載的施加地基土強度逐漸增大,承載力得以提高;反之,若荷載過大,加荷速率過快,將出現局部塑性變形,甚至產生整體剪切破壞。
8.3.3軟土地基工程應注童事項
在軟土地區修建橋梁或其他建築物,首先應對地質、水文狀況進行詳盡的勘察,查明欲建場地軟土的地質及工程特性,掌握全面的、翔實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正確設置橋跨或其他結構物,選擇適當結構類型的首要條件,也是設計和施工能緊密結合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工程措施的關鍵環節。
軟土地基的強度、變形和穩定是工程中必須全面充分注意的問題,是造成橋梁或其他建築物產生過大或差異沉降、位移、傾斜、開裂和失穩等嚴重損壞事故的主要原因。國內外從實踐中對軟土地基上的基礎工程設計技術、施工方法、地基加固等方面已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和科研成果,只要對這些成果借鑒和使用得當,則軟土地基上的橋梁或其他建築物的安全是能得到保證的。以下著重介紹有關軟土地區橋梁基礎工程應注意的事項,其他建築物也可參考。
1.合理布設橋涵
在軟土地區,橋梁位置既要與線路走向協調,又要特別注意橋梁建築物對工程地質的要求,如果地基土層深,厚軟黏土,特別是流動性的淤泥、泥炭和高靈敏度的軟土,不僅設計技術條件復雜,而且將給施工、養護、運營帶來許多困難,應力求避免。另選擇軟土較薄、均勻、靈敏度較低的地段應更為有利。對於小橋涵,可優先考慮地表硬殼層較厚,下卧層為一般均勻軟土處,以爭取採用明挖剛性擴大基礎,降低造價,方便施工。
在確定橋梁總長、橋台位置時,除應考慮泄洪、通航要求外,究竟應將橋台覆於何處,不能拘泥於在一般地質狀況下的習慣做法,應考慮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質條件,適當的延長橋長,使橋台置於地基土質較好或軟土較薄處,用橋梁代替高路堤,減少橋台和填土高度,會有利於橋台、路堤的穩定,在造價、佔地、運營條件和養護費用等通盤考慮後,往往在技術上、經濟上都是合理的。
軟土地基上橋梁宜採用輕型結構,盡量減輕上部結構及墩台自重。由於地基易產生較大不均勻不變,一般以採用靜定結構或整體性較好的結構為宜,如橋跨結構可採用鋼筋混凝土箱形梁,橋台採用十字形、U形橋台,橋墩採用空心薄殼結構等。橋洞宜用鋼筋混凝土管涵、整體基礎鋼筋混凝土蓋板涵、箱涵以保障橋身剛度和整體性。
設計時所用到的軟土的有關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應盡可能通過現場原位試驗取得。並應注意,我國沿海、內陸等地的軟土由於沉積年代,環境的差異,成因的不同,他們的成層條件,粒度組成,礦物成分有所不同。有時其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雖相近,但工程性質並不相近,故不應相互借用。
2.軟土地基橋梁基礎設計應注意事項
為保證地基穩定並控制沉降在容許范圍內,作為設計者應從減輕荷載和提高地基承載力兩方面著手。對於上部結構設計來說,控制建築物的長高比,採用輕型材料,充分利用硬殼土層作持力層,加強基礎的剛度和強度等都是有利地基穩定,減少沉降和不均勻沉降的有益措施。對於基礎設計來說,首先要確定天然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由於施加荷栽可能產生的最大沉降量、沉降差,並據以確定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如軟土地基上的路堤就有「填築臨界高度」的規定,即指天然地基上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築一般斷面路堤所能填築的最大高度。並非凡是軟土地基,就一定加固處理。
軟土地區的橋梁基礎,常用的是剛性擴大基礎和樁基礎,也有用沉井基礎的,在軟土地基上設置上述類型基礎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剛性擴大淺基礎。在較穩定、均勻、有一定強度的軟土上修建結構簡單、對地基沉降要求不嚴的短跨徑橋梁,常爭取採用天然地基(或配合砂礫墊層)上的剛性擴大淺基礎。但常產生諸如:因軟土的局部塑性變形而使墩台發生不均勻沉降,由於台後填土的影響使橋台前後端沉降不均而發生後仰,有時還同時使橋台向前滑移等工程事故,因此,在設計時應注意對基礎受力不同的邊緣(如橋台的前趾、後踵)沉降的檢算及其抗傾覆、滑動檢算。
防治措施:可採用人工地基,如有針對性的布設砂礫墊層,對地基進行載入預壓以減少地基的沉降和調整沉降差,或
『捌』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措施有哪些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和防治措施軟土地基的變形破壞主要是承載力低,地回基變形大或發生答擠出,造成建築物的破壞。且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在軟土地基設計中,經常採取以下措施:1. 輕基淺埋; 2. 減小建築物作用於地基的壓力; 3. 側向約束地基土,在四周打板樁基礎; 4. 設置反壓護道; 5. 若軟土層<2m,可採用換土法;6. 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如:砂井、排水砂墊層、爆破排淤、石灰砂樁、柴排、電滲排水等。在軟土地區修建鐵路,主要存在地基的沉降和地基的穩定性問題。
『玖』 基坑的工程地質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三類:滲漏問題;地基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穩定和突然涌版水、涌泥問題。研究意權義:岩溶地區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如地下蘊藏豐富的喀斯特水資源;地下洞穴中富集石油、天然氣、砂礦及礦泉資源;各種奇特的地貌現象常是很好的旅遊資源;喀斯特洞穴曾是人類祖先的棲居地,蘊藏著寶貴的考古資源。但是,岩溶也帶來許多問題,如喀斯特山區耕地少、地表水少,窪地易積水成災;采礦、地下開挖工程會遇到喀斯特涌水;地面工程建設中會遇到工程地基的地面塌陷、水庫漏水和喀斯特氣爆水庫地震、壩基溶蝕引起潰壩等,這對工農業建設是不利因素。總之,對岩溶地區工程地質研究有利於人們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盡量保證工程安全等。
『拾』 工程地質問題的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
(1) 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
(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區域穩定性問題:地震、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自1976年唐山地震後越來越引起土木工程界的注意。對於大型水電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建築群密布的城市地區,區域穩定性問題應該是需要首先論證的問題。
(5)一般工程施工前,先由勘察設計院對地質進行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