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精品課程
Ⅰ 西北大學地質工程研究生就業怎麼樣謝謝
西北大學的構造地質的卻厲害,構造地質學的精品課程做的不錯。側重於基礎地質;偏工專程的,在西安,的確屬長安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要好些(原西安地院的工程地質專業),現在是國家重點學科;
同時推薦,在西部的話,蘭大的地質工程,還有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院)的地質工程專業(國家重點學科),都不錯,當然他們都側重於 西部山區水利工程地質及地質災害等方面。
Ⅱ 我需要武漢工程大學的詳細院校專業分布
武漢工程大學設有14個學院 分別是法商學院 外語學院 理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電氣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化工與制葯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體育部 繼續教育學院 國際學院
專業就不一一列舉了 麻煩不說,全寫出來你也不一定能搞明白. 其中你感興趣的土木工程隸屬於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土木有兩個專業方向 分別是交通土建工程和建築工程,學制都是四年,授工學士學位
交通土建工程 專業基礎以力學為主,覆蓋方方面面 可以從事公路、橋梁、隧道、機場、碼頭等方面的設計、施工、管理工作,亦可從事市政、鐵路、水利、水電勘測、礦山等其它方面的工作
建築工程 在校期間主要學習課程有:工程與水文地質、工程測量、建築制圖、岩土力學、建築材料、測試技術、地基基礎、鋼混結構、建築施工、房屋建築學、岩土工程結構以及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 主要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以及岩土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施工管理以及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到市政、道、橋、地下工程等相近領域工作
兩專業課程有相近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看你以後想從事的職業 大體就這些 不贅述了 ]
聲明 僅供參考 不負法律責任及其他責任
Ⅲ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精品課程
省級精品課程《地球科學概論》簡介
《地球科學概論》是地球科學教學體系中的先導性課程,起著構築專業知識結構基本框架的作用。課程以新世紀地球科學面臨的任務和應發揮的作用為主線,採用宏觀人——地系統論和行星地球觀,對地球各層圈進行系統論述,介紹了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別強調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地球表層和人類的影響。基本內容包括:現代宇宙形成的基本論點及事實根據;太陽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說及證據;地球物質組成和地質記年方法;地球層圈結構和地球物理性質;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徵以及風化、風、河流、地下水、海洋、冰川等外動力地質作用;組成岩石圈的礦物、岩石特徵和岩漿、變質、構造、地震等內動力地質作用;地球動力系統;地球科學在資源利用、災害防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地球系統科學的基本知識。
省級精品課程《岩石學》簡介
岩石學課程是地學類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基礎課,它由`火成岩石學、沉積岩石學和變質岩石學三部分組成。該課程的講授採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講授有關岩石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著重介紹研究岩石的思路和經驗,同時將岩相學和岩理學結合起來,在闡明有關岩石學的基本概念、岩石的地質產狀、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分類命名和各主要岩石類型的基本特徵基礎上,同時介紹如何運用物理化學和地球化學等基本原理來分析岩石的形成方式、過程和機理。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注重於鍛煉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通過大量的實習課,使學生掌握三大類岩石的基本特徵和鑒定特徵。
省級精品課程《礦床學》簡介
礦床學課程是地質學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主幹專業課,它的教學分礦相學和礦床學兩階段。礦相學部分作為礦床學的基礎和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主要講授礦相顯微鏡使用方法、礦物在反光顯微鏡下的物理和光學特徵、侵蝕鑒定、常見金屬礦物簡易鑒定、礦石組構及礦化期次等內容。礦床學部分主要講授礦床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成礦作用的基礎知識,分析各種成因類型礦床的地質特徵、控礦因素、成礦作用及時空分布規律等。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注重於鍛煉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通過大量的實驗、實習課,使學生掌握礦床學研究內容和工作方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省級精品課程《構造地質學》簡介
《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地質工作者必須掌握的重要課程之一。構造地質學以構造分析作為研究地殼或岩石圈構造的方法論,主要研究中、小型尺度的基本構造特徵、分類和觀測方法,介紹斷層、褶皺、節理、葉理和線理構造成因機制的基本理論及現代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學生學會用極射赤平投影的方法測定面、線構造的產狀,學會閱讀、分析地質圖的方法和步驟,掌握繪制地質、構造圖件的技術和方法。構造地質學課程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地質和綜合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
省級精品課程《礦產勘查學》簡介

Ⅳ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地址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校區及地址為山西省陽泉市開發區學院路1號。學院始建於年9月,建校初名山西礦業學院陽泉煤炭專科班,1986年更名為陽泉煤炭專科學校。
2001年掛牌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暫代陽泉市增掛陽泉職業技術學院校牌,承擔高職教育教學任務。2014年5月27日,經教育部批准設立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4)工程地質精品課程擴展閱讀:
校園佔地面積73.7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24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9655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79.9萬冊,配備完善的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學院建有體育館、游泳館、羽乒館(文藝演出中心)、塑膠操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體育設施。
發展至今,學院形成了以工學為主,兼顧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構建了集本科教育、繼續教育於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設有礦業工程系、地質與環境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信息工程與大數據科學系、土木與建築工程系;
管理工程系、經濟貿易系、工業設計與包裝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部等13個系(部)。
學院現有28個本科專業,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山西省優勢特色學科1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山西省特色專業3個、優勢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學院簡介
Ⅳ 安徽師范大學有多少國家精品課程
樓上說的「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教育學、化學」這些都是安徽師范大學的國家級特色專業,而不是她的精品課,精品課是具體的課程名稱,屬於某專業下的某個分支科目;
安徽師范大學現有18個省重點學科, 9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只能說明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不能說明所在專業實力一定很高;真正有含金量的是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或者「省部級重點學科/實驗室 + 一級學科博士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屬於教學質量較好的
安徽師范大學較好學科都集中在師范類學科,非師范的專業師資和實力、辦學經驗、就業都非常差
安師大相對較好和較強的專業:
中文、化學、生物、歷史、生態學 --- 這五個學科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地理、政治、英語,數學也馬馬虎虎,有兩個省重點學科,物理有一個省重點學科,不是很差;
安師大能拿出手的就以上這幾個專業,不過都集中在師范,如不能做教師的話,基本上一無是處了;都是沒用的專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創造價值;遠不如機械、建築、通信、船舶、土木、地質等就業錢景好
安徽師范大學在安徽省內招生的名為一名,就業不如二本中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的建築、土木、城市規劃等,也不如安徽工程大學的機械、自動化、測控等
最近幾年師范就業較困難,安徽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基本只能去一些培訓機構和私立學校,很少能進公辦初中和高中的;如有一本分數,不妨關注安徽財經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的優勢學科,就業上好不少;也可以關注外省同類院校的特色、優勢專業
Ⅵ 誰有地質工程專業課程方面的視頻教程,分享一下,謝謝!!!
去視頻網站根本找不到
建議你去地質類的學校網站搜搜相內關視頻
給你個例子容
http://jwc.cup.e.cn/jpkc/shiyoudixue/index.htm
Ⅶ 地質工程專業具體干什麼都學哪些課程
以下是蘭州大學地質工程教學計劃,由於各學校辦學特色不同,所以各學校也有所不同!
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技術專業,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西部大開發,對具有良好素質的地質工程技術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地質工程理論、技能和方法,獲得工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訓練,能獨立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等的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高級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在能源、水利水電、城建、交通、市政、環保和國防等部門從事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評價和治理。
二、基本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地質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科學研究的思維和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通過實踐性環節的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生產、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工程建設管理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堅實的數學、力學和地質學基礎。
(2) 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
(3) 運用工程地質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的基本能力。
(4) 對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等開展勘察、評價、治理、設計、規劃的能力。
(5) 了解地質工程學科的前沿理論及技術發展動態。
(6) 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閱讀本專業技術文獻資料。
(7) 掌握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科技知識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運用計算機完成地質工程及其相關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體育的合格標准,身心健康。
三、學制與學位
(一)學制
學制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修滿170學分,符合學校相關規定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地質工程學,包括:方向A(工程地質學)、方向B(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五、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一)基礎課程
地球科學概論、基礎水文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
(二)主幹課程
構造地質學、工程岩土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原理、工程地質勘察
(三)特色課程
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質體改造、環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總學分170學分。必修課佔10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7學分(含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1學分、形式與政策1學分)、專業類基礎課26學分、專業課19學分;選修課46學分,其中專業指選修課23學分、專業任選課17學分、跨學科選修課6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學時 占總學時比例(%)
公共基礎課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選 0 0.0 0 0.0
專業類基礎課 必修 25 14.5 450 14.5
專業課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選 24 14.0 432 13.9
任選 23 13.4 414 13.3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計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2 36 1
2 法律基礎 2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54 6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36 6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36 7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54 7
7 形式與政策 1 自學,全校統考
8 大學英語 16 288 1,2,3,4
9 體育 4 144 1,2,3,4
10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54 1
11 高等數學 12 216 1,2
12 線性代數 3 54 1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54 3
小計
(二)專業類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球科學概論 4 72 1
2 工程制圖 3 54 2
3 工程化學 4 72 2
4 工程力學 5 90 2
5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72 3
6 Fortran程序設計 2 36 3 1-17周
7 工程測量學 3 54 4 1-14周
小計 25
450
(三)專業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構造地質學 3 54 3
2 工程岩土學 2 36 4 1-6周
3 土力學 3 54 4 7-16周
4 岩體力學 4 72 5
5 工程地質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計 19
342
(四)指定選修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54 3
2 地基基礎工程 3 54 5
3 邊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結構力學 3 54 3
A7 彈塑性力學 3 54 3
A8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滲流力學 3 54 5
B6 數學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54 3
B8 VC++(含實習)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54 5
小計 24 432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2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2 20-20周
3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4 18-20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6 17-20周
5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10 7,8
6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和實習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學實驗 0.5 18 2
9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18 3
10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實驗 1 36 4 5-13周
12 岩體力學實驗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18 5 15-19周
小計 25
828
註:未計入隨課程講授進行的課間實驗和實習。
(六)任意選修課
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需要的廣泛適應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需要,選修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課程,至少選修23學分,其中專業任選課至少17學分、跨學科(指學科門類,包括本學院力學和土木工程等)任選課6學分。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遙感地質學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論 2 54 7 1-10周
3 地質災害與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礦業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統 2 36 8 3-11周
10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2 54 8 1-11周
A11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含課程設計)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築概論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鑽探與取樣 2 36 6 1-14周
A15 環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2 36 6 1-10周
A17 地質體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動力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19 環境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電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2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3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實習) 2 36 6 1-7周
B15 數字信號處理 2 54 6 1-15周
B16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無損檢測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計 其它(根據當年就業形勢,臨時安排)
七、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地質工程專業類必不可少的內容,與課堂教學任務相輔相成。
(一)課外活動
除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外,學生應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1) 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組織的書畫比賽、辯論賽及演講賽、英語比賽、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及比賽、青年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2) 開展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低年級開展政治思想、愛國廣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在高年級開展畢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3) 結合各級野外實習,因時因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二)科研與生產的初步訓練
(1) 廣泛參加各級各類學術活動。系或研究所負責開展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報告會、專題和前沿科技講座、學術討論與學術交流。學生應積極參加專業類學術活動,同時參加其它相關的學術活動,拓寬知識面。
(2) 鼓勵學生在課余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培養科研興趣、掌握科研方法、鍛煉科研能力。
(3) 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生產實踐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生產實踐的工作程序、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未單獨列出,由任課教師根據課時總量靈活掌握。
(四)教學實習時間與安排
(1) 實習時間及安排
工程測量綜合實習:1周,安排在課程結束後進行;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1周,安排在第一學年第2學期最後一周進行;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3周,安排在第二學年第4學期最後三周進行;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學期最後四周進行;
地質工程畢業實習:因目前條件尚不成熟,本計劃暫不列入。
(2) 排課要求
第2、4、6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應做出相應調整(總學時不變),以保證野外實習正常進行。其中:
第2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9周末結束,第20周為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第4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周為工程測量綜合實習,第17~20周為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第6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20周為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八、副修和雙學位專業教學計劃
(一)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
以「地質工程」作為副修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生,需按下列計劃修學滿學分(副修30學分、雙學位50學分),按學校有關規定,可獲得地質工程專業副修證或地質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課 程 學 分
副 修 雙學位
地球科學概論 4 4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構造地質學 3 3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3
工程岩土學 2 2
土力學 3 3
工程地質勘察 3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4 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工程建築概論 3 3
岩體力學 / 4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 3
地基基礎工程 / 3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合計 32 50
(二)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說明
(1) 對於副修地質工程專業或以地質工程為第二專業學位的學生,應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指定選修課和必要實踐教學環節,達到規定學分。
(2) 授課時間、內容、要求均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同,不另外單獨安排。
(3) 若原專業已修本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則免修相應課程,不計學分,不足學分從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中選擇。
九、其它有關說明
(一)本教學計劃修訂宗旨
針對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實際情況、地質工程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反饋信息,本著「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理念,在2004年「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經修訂而制訂本教學計劃,突出蘭州大學地質工程學專業的特色。
與2004年教學計劃相比,本教學計劃在以下方面進行的修訂。
(1) 注重工程地質學基礎,主要反映在課程教學內容的修正與更新、部分課程名稱的更改與相應教學內容的變更、增設部分專業選修課,使學生系統掌握地質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建設中的若干工程地質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就業口徑。
(2)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相輔相成,在教學計劃修訂的同時,對教學大綱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尤其加強了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保證學生在掌握地質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設計→施工→工程對策)的基礎上,熟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各領域和各類工程建設中工程地質問題。
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和遺漏。
(三)選修課的考核方式
本計劃不對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作統一要求,由任課教師在公平、公共的原則下,評定學生的成績。鼓勵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如課程設計、論文撰寫、學生學術講座等)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和更進一步的基本技能訓練,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臨時選修課程的安排
根據當年就業形勢,適當開設部分本計劃中未列課程,供學生選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學計劃從2006級開始執行。
十、地質工程學本科教學計劃總體安排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周
學
時 學時
總數 課時分配 各學期周學時分配 備注
講
授 習題
討論 實驗
或
上機 課外
輔導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學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礎
課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養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礎 2 2 36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2 36 36 2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3 54 54 3
7 形式與政策 1 0 1 自學
8 大學英語 16 4 288 288 4 4 4 4
9 體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數學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3 54 54 3
12 線性代數 3 3 54 54 3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3 54 54 3
專業基礎課 必修 14 地球科學概論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圖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學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學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設計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測量學 3 4 54 54 4 1-14周
專業課 必修 21 構造地質學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學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學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體力學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質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選 27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礎工程 3 4 54 54 3
29 邊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結構力學 3 3 54 54 3
A32 彈塑性力學 3 3 54 54 3
A33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驗) 3 3 54 54 3
A3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54 54 3
B31 數學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實習)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3 54 54 3
任選 本專業任意選修課 17
跨學科任意選修課 6
實踐教學環節 必修 35 工程力學實驗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0.5 2 18 18 2
38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2 18 18 2
39 土工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體力學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1周 X
44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3周 X
45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4周 X
46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10 X
課外活動和
社會實踐等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專業實踐教學 24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環節學分合計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課學分、學時、實驗合計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選修課學分、學時合計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總學時、實驗、上機學時合計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註:備注欄中「(+414)」為任意選修課總學時;
各學期課時合計中不含任意選修課的課時;
實踐課學時為摺合學時,且不含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附: 各學期課程分配
第1學期(第一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公共基礎 3 54 3
6 線性代數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學概論 專業基礎 4 72 4
8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實踐教學 1
小計 (必修&指選) 24.5
402
24
第2學期(第一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法律基礎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學 專業基礎 5 90 5
6 工程制圖 專業基礎 3 54 3 2
7 工程化學 指定選修 4 72 4 與土木合
8 工程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20-2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26.5
420 24
第3學期(第二學年第1學期)
學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設計 專業基礎 2 36 2 全院合班
5 構造地質學 專 業 課 3 54 3
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實踐教學 1 36 0 2
7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實踐教學 0.5 18 0 4
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專業基礎 4 72 4
9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0 結構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1 彈塑性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B10 數學物理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學原理 指定選修 3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27.5 540 27
第4學期(第二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工程測量學 專業基礎 3 54 4 1-14,與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學 專 業 課 2 36 6 1-6周
5 土力學 專 業 課 3 54 6 7-15周
6 工程測量學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8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實踐教學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A10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計 (必修&指選) 21 586 26
第5學期(第三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岩體力學 專 業 課 4 72 4
2 工程地質勘察 專 業 課 3 54 6
3 地基基礎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6
4 岩體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4
6 遙感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滲流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8 工程建築概論 任意選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8 重磁電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B9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14.5 288 19
第6學期(第三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公共基礎 3 54 3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公共基礎 2 36 2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專 業 課 4 72 6 1-14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實踐教學 4 0 0 17-20周
5 邊坡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鑽探與取樣技術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8 環境岩土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A9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B7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1-7周
B9 數字信號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9 1923
第7學期(第四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毛澤東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2 36 2
2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論 任意選修 3 54 6 1-10周
4 地質災害與防治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7 礦業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1-6周
9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0
A10 地質體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B10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5 5
第8學期(第四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10
2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3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統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5 動力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6 環境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無損檢測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0 0
Ⅷ 成都理工大學教學建設情況如何
截至年4月,成都理工大學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9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踐教學中心、2個省級虛擬模擬實踐教學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學校;此外,學校還擁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4門省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

成都理工大學,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重點大學。
學校設16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89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735人,有在校本科生29619人,在校專科生1382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5450人。
Ⅸ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全套教材和視頻 [email protected] 要全套的 從大一到畢業的
建築制圖抄(1) 建築制圖(2) 理論力學襲C 材料力學C 水工結構力學 水力學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水電工程測量 水利水電工程鋼結構 水利水能規劃 水電站建築物 岩石力學 地基處理
路橋工程
水工建築物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 大概這些 視頻網上找 網路 和精品課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