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地質災害
㈠ 汝州市地質礦產局
汝州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1′~°7′,北緯33°56′~34°20′,東與禹州、郟縣接壤,西與汝陽、伊川相連,南與魯山、寶豐搭界,北與登封毗鄰,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4公里,總面積1572.84平方公里。市域南依外方山脈,北靠嵩箕山脈,北汝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形成兩隆一坳的槽形盆地,地理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
侯成國 黨組書記、局長
楊景明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趙新建 副局長
韓路易 黨組成員、主任科員
張建路 黨組成員、副局長
連宏志 黨組成員、副局長
盧勝利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侯成國簡介:汝州市溫泉鎮人,1964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起歷任焦村、紙坊、寄料、楊樓等鄉鎮鄉鎮長、黨委書記;2005年8月,任汝州市委副秘書長;2007年4月,任汝州市農機總站黨組書記、站長;2009年11月,任汝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農開辦黨組書記、主任;2010年7月,任汝州市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2010年,汝州市地質礦產局內設17個科室,分別為辦公室、綜合科、財務科、人事科、政策法規科、紀檢監察科、開發管理科、儲量地環科、稽查一隊、稽查二隊、礦權交易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國營科、保證金辦公室、冶金市場辦、冶金稽查隊、化驗室。下設7個地礦所,分別是小屯地礦所、蟒川地礦所、寄料地礦所、陵頭地礦所、大峪地礦所、臨汝鎮地礦所、中心地礦所。截至2010年底,共有幹部職工170人。
【礦產資源】境內已發現的礦產種類達46種,已開發利用26種,優勢礦產主要有煤、鋁土礦、水泥灰岩、高嶺土、玄武岩、葉蠟石、地熱礦泉水等。其中,煤炭資源主要賦存於石炭一二疊系地層中,垂深在1500米以淺的煤炭總儲量35.5億噸,已探明地質儲量9億噸;鋁土礦屬地台型沉積礦產,礦體賦存於石炭系中統本系組中、下部鋁土質、鐵質岩系內,勘查儲量7950萬噸,預測儲量2.37億噸;水泥灰岩主要賦存於寒武系下統辛集組、中統張夏組、上統崮山組地層中,普查儲量5億噸,總資源量20多億噸;其他礦產如葉蠟石、硅石、玄武岩、鉀鈉長石、石墨、重晶石等也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礦業秩序治理整頓】2010年,汝州市地質礦產局在礦業秩序治理整頓方面,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維護了礦業秩序的穩定。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實行領導分包區域責任制,制定下發了《汝州市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辦法》,劃分巡查區域等級,明確巡查職責,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加強日常動態巡查,對各類違法開採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成立明察暗訪督導組,對各地礦所、稽查隊履職情況和非法開采舉報件處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在規定時限內該發現未發現、該到場未到場或該處置未處置到位的,按規定追究責任,促進職責落實。2010年以來,共查處私采濫挖露頭煤小坑口4個、砂岩點13個、地熱水井4個(次)。
二是加強煤礦日常監管。嚴格執行煤礦企業井下實測、密閉牆動態監管制度,2010年,對具備入井條件的煤礦企業共入井檢查68礦(次),立案查處違法行為5起,督促7家煤礦設立密閉牆16處。按照市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指揮部的要求,由地礦所每周對轄區煤礦停產停工情況檢查1遍,確保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期間的安全。
三是開展打擊非法開採集中整治活動。7月,按照平頂山市政府統一部署,開展了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采礦產資源專項整治活動,對全市進行拉網式排查。從11月1日開始,集中兩個月時間,再次開展集中整治活動,重點整治地面非法開采和以與村組、村民簽訂協議為名非法開采資源的行為;制定了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成立礦業秩序治理預備隊和應急大隊,制訂應急預案,實施全員執法;組織召開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參加的全市動員大會,邀請主管副市長發表電視講話,營造強大輿論聲勢;實施部門聯動,與公安部門聯合,加大對非法開採的追究力度,嚴厲打擊了一批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有效震懾了非法開采者。
四是建立聯合執法機制。2010年,汝州市地質礦產局結合礦產資源執法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公安部門的溝通協調,對地礦警務室人員進行調整充實,完善了硬體設施,抽調刑警人員進駐地礦警務室,運用刑事力量加大對妨礙公務、私采濫挖等違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的打擊力度,為礦產資源行政執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強化聯合執法機制。2010年以來,警務室協同有關部門出警30多次,抓獲非法開采人員10名,增強懲治礦產資源違法犯罪案件的效力和震懾作用。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2010年,由於地方小煤礦兼並重組,全部停產整頓。面對礦業經濟低迷和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停產的嚴峻形勢,汝州市地質礦產局各徵收單位積極轉變徵收觀念,堅持以法律法規宣傳和服務礦山企業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兼並重組前的短暫時間,加大徵收力度,確保徵收工作新突破。緊抓轄區大礦徵收工作,嚴格審核納費申報,做到應收盡收,穩定大礦的徵收局面。堅持抓大不放小,加大對非煤礦點的徵收力度,嚴格依法徵收,確保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入庫任務的完成。2010年共徵收入庫礦產資源補償費2236萬元。
【采礦權管理】2010年,汝州市共有各類采礦許可證141個,其中,省國土資源廳發證52個,市本級發證89個。按礦種劃分,煤礦49個,鋁土礦2個,鐵礦1個,建築石料用灰岩16個,水泥用灰岩7個,砂岩2個,石灰岩18個,陶瓷土1個,白雲岩2個,石英岩18個,建築用砂岩1個,玻璃用石英岩5個,水泥配料用砂岩2個,建築用安山岩2個,重晶石3個,長石4個,石墨1個,葉蠟石3個,磚瓦用頁岩1個,鑄型用砂岩1個,玻璃用砂岩2個。采礦許可證總面積105.53平方公里。全年共辦理采礦權報件105件,其中延續7件,臨時延續23件,劃定礦區范圍10件,變更65個。開展采礦權人年度開發利用檢查,年檢率、實地抽檢率分別達91.2%、40%。兼並重組煤炭企業換證工作有序進行,積極主動搞好服務,38家參與兼並重組煤炭企業上報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初審意見36家,換發新采礦證31家。非煤礦山資源整合有序開展,編制了《汝州市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總體方案》和《汝州市省定非煤重點礦種資源整合實施方案》,省定的1個整合礦區簽訂整合協議,整體工作穩步推進。積極為礦山企業搞好服務,義務為企業提供咨詢78礦次,依法調處糾紛2起。編制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並進行了初審。
【地質勘查管理】2010年,汝州市轄區共有勘查許可證24個,其中,鋁土礦10個,煤礦3個,鉛鋅礦2個,水泥灰岩礦2個,鐵礦3個,多金屬礦1個,高嶺土礦1個,玄武岩礦1個,石墨礦1個,勘查總面積246.4平方公里。全年辦理勘查許可證延續徵求意見回函2件。認真搞好勘查項目年檢工作,應參加年檢探礦權22個(另外兩個為「兩權」價款項目,不參加年檢),實際收到年檢資料20個,年檢率達90.9%。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依法督促50家礦山(其中煤礦41家、鋁土礦2家、水泥灰岩7家),按季度開展儲量動態檢測,檢查企業台賬,核算動用儲量,考核回採率。搞好礦產資源儲量審核備案工作,配合資質單位實地核查乙類及零星分散礦點18個,編制儲量檢測報告18個,上報備案9個。完成44個省發證礦山、65個非煤礦山儲量登記統計工作。對王寨工業園區等4個重點建設項目礦產資源壓覆情況進行審查上報。
【礦產資源市場建設】認真執行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和分類出讓的規定,完善礦業權出讓制度,組織人員對擬出讓塊段進行踏勘、制圖,嚴格價款確認、公開出讓等程序,確保出讓進度。2010年發布掛牌出讓公告2期,公布采礦權2宗,成交2宗,有效維護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
【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編制下發了《汝州市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汝州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市政府同各鄉鎮簽訂了汛期地災防治目標管理責任書;組織人員對全市因探礦、采礦可能開采誘發次生地質災害區域進行排查,確定隱患點7處,對兩處較大隱患實施治理;督促各鄉鎮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1000餘份,落實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對大峪過風口滑坡和陵頭前門崩塌兩處重點隱患點重點預防,實施24小時監控,確保安全度汛;加大地質災害基礎投入力度,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汝州市成功創建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穩步推進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存儲保證金277.1萬元,10家企業簽訂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編制協議,已通過平頂山市初審3家;編制完成《汝州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年)》;加大地質遺跡保護力度,蟒川羅圈晚前寒武紀古冰川遺跡以第一名的位次入選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地質遺跡」。
【冶金礦山管理】認真落實市場統一調控制度,委託中鋁公司、匯源公司代扣代繳交易費、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全年共代征鋁粘土資源稅1075萬元。嚴格市場准運制度,依法查處私拉偷運行為4起,規范冶金礦山經營秩序。開展冶金礦山專項整治,制定下發《鋁土礦資源專項整治方案》,採取日常巡查和夜間突擊檢查相結合,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私采濫挖和以采代探等違法行為。針對小山溝部隊軍事保護區內非法開採的嚴峻形勢,與小山溝部隊建立聯合打擊非法采礦工作機制,建成伏牛山哨所,使這一地區的非法開采活動得到了有效制遏。2010年,全市共制止私采濫挖鋁土礦點30(個)次、無證開採金礦點6(個)次,立案查處12起,拆除工棚5間,暫扣沒收非法開采設備50餘台(件),抓獲非法開采人員9人,確保冶金礦山礦業秩序的穩定。
【地礦法制建設】利用「3·19」礦法頒布紀念日、「3·26」安全生產日、綜合治理宣傳日、法制宣傳日等時機,開展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國情國策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大力營造礦產資源管理的良好氛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集體會審、執法責任追究等依法行政制度,2010年共組織采礦證延續集體會審兩次,做到領導科學決策,工作人員依法辦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行政處罰案件的審核把關,共受理審核違反礦產資源法律法規案件30起,結案30起,有力打擊各類礦產資源違法開採行為。順利通過平頂山市人大礦產資源管理專項工作檢查。
【信訪穩定】按照「五個專用」,即專用車輛、專用電話、專用手機、專用相機、專用電腦,加強信訪工作硬體建設,改善信訪工作條件。定期不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及時掌握信訪苗頭。認真落實領導掛牌值班和包案制度,對上級交辦和排查出的信訪案件建立台賬,逐案明確包案領導、承辦單位和責任人。開通了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暢通來信來訪渠道,方便群眾反映問題。2010年,共辦理信訪件12件,全部按期辦結,信訪穩定工作在汝州市組織的月考評中7次名列各委局第一。
【機關和人事管理】制定了包括財務管理、出勤考勤、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機關管理。加強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完善硬體設施,利用「三八」婦女節、清明節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活躍職工文化生活,深化省級文明單位創建成果,通過年度復查驗收。搞好對外宣傳,編發信息34期、簡報36期,被市委、市政府及平頂山市國土資源局採用32條,在各級報紙、電視發表新聞稿件56篇,其中在《資源導刊》等地市級以上媒體發稿16篇。加強人才教育,全年共組織學習培訓以及選派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15期、601人次。積極做好職稱申報和工人技術等級考核,截至2010年底,全局共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名、中級技術職稱人員23名、初級技術職稱人員21名,高級工37名、中級工30名、初級工26名。
㈡ 化石產地保護
我國現行的古生物化石保護工程,大致可分為化石產地保護工程和化石標本保護工程兩個大類。其下又可分類、亞類,各包括若干具體保護工程項目(表5.1)。
表5.1 化石保護工程分類一覽表
山東省對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主要是採取設立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建立地質公園、申報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等形式加以實施。同時,對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集中產地進行勘界,劃定保護級別。
按照古生物化石保護循序漸進的原則,到2020年山東省將建成2個世界級保護區、4個國家級保護區或地質公園、12個省級保護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或地質公園和15個地市級保護區。
表5.2 山東省規劃主要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地質公園)
續表
續表
已設立的保護區、地質公園,均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配備了管理人員,加大了地質遺跡保護和公園建設的投入。
圖5.16 萊陽恐龍化石賦存層位——紅土崖組
圖5.17 棘鼻青島龍
萊陽市人民政府、萊陽市國土資源局高度重視境內化石資源的保護工作,2010年申報建立萊陽金崗口恐龍遺跡省級地質公園。在重要化石點建立了保護標志,在化石等集中分布的典型產地——金崗口設置了臨時性的防護棚,進行原地保護,對面臨自然風化遭受破壞的化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保護。2010年,萊陽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萊陽境內的恐龍骨骼及恐龍蛋化石進行科考保護,對金崗口面臨風化破壞的恐龍化石點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並在發掘點建立了原址保護場館。
圖5.18 萊陽金剛口2號點恐龍化石搶救發掘現場
2011年11月,金剛口、將軍頂等地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諸城,因盛產恐龍化石被中國地調局授予「中國龍城」稱號,被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命名為「野外觀測基地」、「恐龍科研科普基地」、「地質科研科普基地」。2009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山東省諸城恐龍國家地公園」,地質公園內典型恐龍化石產地有庫溝恐龍化石長廊、恐龍澗化石隆起帶,臧家莊恐龍化石層疊區和皇龍溝恐龍化石足跡群。
圖5.19 萊陽金剛口2號點恐龍及恐龍蛋遺址保護場館
圖5.20 萊陽金崗口2號點恐龍化石原址保護棚
圖5.21 萊陽金崗口1號點棘鼻青島龍遺址保護館
庫溝化石長廊在13500平方米的含化石層面上集中分布有多達7933塊恐龍骨骼化石,皇龍溝有11000多個恐龍足跡密集分布於4800平方米的岩層面上。諸城是我國重要的大型鴨嘴龍為代表的恐龍化石群分布地,裝架了巨型山東龍、巨大諸城龍等數架恐龍骨架,還發現有虛骨龍、甲龍、腫頭龍、角龍類骨骼化石。
圖5.22 諸城恐龍化石修復裝架館——龍立方
圖5.23 裝架的恐龍化石
圖5.24 對化石採取打膠、加固等保護措施
圖5.25 諸城庫溝化石長廊保護大棚
圖5.26 諸城皇龍溝恐龍足跡保護大棚
圖5.27 諸城中國暴龍館
自2008年以來,諸城市人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大恐龍化石保護力度,先後投入資金達1.5億元修建了臧家莊恐龍化石原產地保護場館—暴龍館,庫溝恐龍修復裝架間,對化石長廊、化石隆起帶、足跡化石群產地也都搭建了大棚,採用大型隔防水工程進行了保護。
除了萊陽、諸城,山東省在莒南、臨沭、新泰等地也發現有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現已建立地質公園加以保護。
圖5.28 臨沭馬庄保護剖面
山東長清張夏—崮山地區是華北寒武系標准剖面所在地,為加強該區的寒武系剖面和所賦存的三葉蟲化石保護,2000年,該地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先後在保護區內豎立了各種保護標志,採取了若干加固保護工程。2004年又被批准建立省級地質公園,相繼成立了管理機構,對公園建設進行了近期和遠期規劃,同時對地層剖面和諸多地質遺跡景觀點進行了清理,對重要化石層採取了必要的防水、排水加固保護措施。並加快了地質公園的配套建設。
圖5.29 饅頭山剖面(全貌)
圖5.30 饅頭山剖面(局部)
圖5.31 范庄剖面
山東古生物化石
圖5.32 山東張夏—崮山地質公園牌坊
圖5.33 山東張夏—崮山地質公園主碑
山旺是我國首批被批准建立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好被稱為「萬卷書」的山旺組地層剖面和「化石寶庫」,這是地球給人類留下的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山旺保護區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古生物化石賦存的硅藻土極易風化。前些年,為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已投入了較大的資金和物力,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對原開采礦坑進行了搶救性治理保護,大規模組織開展了山旺地層層型剖面修復工作,對剖面周邊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了集中有效治理。2002年以來,共實施保護治理項目7個,通過實施這些保護治理項目,共清挖坍塌土石方20多萬立方,排除積水30多萬立方,打混凝土樁205根,建成混凝土擋土牆138m,建成排水管溝600多米,栽植各類綠化苗木5萬多株,整修道路3.4公里,有效地保護了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跡。
圖5.34 已保護的山旺剖面
公園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對含化石的岩層剖面進行了加固,重要化石點豎立了保護標志,健全了保護機構,完善了各項制度。
㈢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旅遊資源
「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旅遊資源
「一城榴花雨,萬頃荷花香」是對棗庄旅遊的真實寫照。棗庄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擁有世界栽培面積最大,素有「冠世榴園」之稱的嶧城冠世榴園風景區,被國內外遊客贊譽為世界級「農業遺產」;
擁有天下第一崮——抱犢崮,為典型的「岱崮」地貌;
擁有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雙龍大裂谷,地震裂谷奇觀被地址專家譽為地震遺產奇跡中的「奇跡」;
擁有我國最大最美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濕地,面積達到63平方公里;
擁有運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台兒庄古城。台兒庄大戰紀念地、鐵道游擊隊被列為全國100個重點支持的紅色精品景區。近百公里的京杭大運河,眾多的河、塘、湖、庫構成了棗庄獨特的「江北水鄉」風貌。依託這些人文、自然資源,
棗庄旅遊已基本形成了以抱犢崮、熊耳山、冠世榴園、微山湖濕地為代表的觀光旅遊產品,以盈泰溫泉度假村、漢諾葡萄酒庄為代表的休閑度假產品。以滕州「一塔六館」、匡衡祠、市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產品。
國家AAAA級景區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冠世榴園、微山湖紅荷濕地、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台兒庄古城、漢諾庄園、魯南水城·棗庄老街、盈泰生態溫泉度假村
國家AAA景區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龜山旅遊風景區、墨子紀念館、蓮青山生態旅遊區、鐵道游擊隊紀念園、滕州漢畫像石館、劉村梨園風景區等
國家AA景區
甘泉寺、王學仲藝術館、滕國故城、李宗仁史料館、魯南觀賞石館等
河南省盧氏縣熊耳山----風光無限,聞名遐邇.氣象萬千.08之夏熊耳山,地處河南省盧氏縣橫澗鄉境內,距縣城30公里,為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界嶺。據《水經注》記載說熊耳山「雙峰競秀,望若熊耳」,《尚書.禹貢》上記載道「導洛自熊耳」而得熊耳山名。熊耳山古為道教名山,主峰熊耳嶺海拔1569米。熊耳山雄偉險峻,氣勢非凡。主峰雲遮霧罩,或玉帶纏腰,或桂冠戴頂。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雄險,龍潭瀑奇秀。懸崖絕壁間有一獨木橋,經年累月不見朽跡,相傳為神人架設,遊人無法接近。通天洞平直,進洞後可見藍天白雲。風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積雪仍存。有多處香火旺盛的廟宇遺跡。現已修成祖師爺廟等多處景點。
熊耳山湯河溫泉風景區,地處盧氏縣橫澗鄉境內,距縣城30公里,為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界嶺,是中國南北地質、氣候、生物分界嶺。
《水經注》記載熊耳山「雙峰競秀,望井銘耳」,《尚書禹貢》上有「導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自古為道教聖地,中原名山。主峰熊耳嶺海拔1569米。有頭無門、二天門、三天門、神仙橋、通天洞、風洞等景觀。熊耳山雄偉險峻,氣勢非凡。主峰雲遮霧罩,或玉帶纏腰,或桂冠戴頂。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雄盼,龍潭瀑舒秀。懸崖絕壁間有一獨木神仙橋,經年累月不見朽跡,相傳為神人架設,遊人無法接近。通天洞平直,進洞後可見天白雲。風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積雪仍存。湯河溫泉,位於熊耳山南麓湯河多街頭,俗稱「湯池」。光緒九年,《盧氏縣志》記載:「湯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雞,冬可沐瘍」。其形成原因,眾說不一。神話傳說為泉山之下壓一太陽,乃後羿所射之日。
專家測定:常年水溫49.5左右,時流量10噸,台有硫、氟、鈣等二十多種微量元素。常浴湯池水,川醫治風濕關節炎、皮膚病,以及麻痹症、神經痛等多種疾病,對痤瘡、濕疹也有較好的療效。洗浴後皮膚光滑、富有彈性。當地的湯河人自古以來就有裸浴的習俗。據說在古時,本地男女常為洗浴爭池,為此曹靖華之父曹植甫從中調停,最後約定女了洗浴時間為農歷的初三、初六、初九、紉十,其餘時間均為男子洗浴。此後,一年四季里,男女都能夠按約定時間,在大河岸邊,輪日裸浴,向著藍天白雲,盡情淋浴,眾目睽睽之下,旁若無人,呈現出「天人合一」的原始風情。遠遠望去,如一幅流動的人體水墨畫,令無數外來度假的遊客感嘆、稱奇。省著名歷史學家單淵慕到湯河考察後曾賦詩一首:「夜宿湯河青山下,夜濤聲求入耳,對崖數十裸浴女,微雨清晨洗文化.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棗庄市山亭區北庄鎮鏡內,因遠看整座山體象一隻黑熊的耳朵,故得名熊耳山。據《嶧縣志·山川》記載:「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距梁山之右,界碑嶺之南,高聳巍峨。周圍岩石削立數百丈,唯一鳥道可上。」 主要景點有雙龍大裂谷、龍抓崖地震遺址,黃龍洞、卧虎洞、牡丹庵、八戒洞等自然景觀。
雙龍大裂谷是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質景點,它主要受差異性風化剝蝕和重力地質作用等影響而形成較大規模的張性裂隙,是崮形地貌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龍抓崖是典型的崩塌地質災害遺跡,具有極大的地質科研及教學價值。
熊耳山特殊的橫斷山脈為景區造就了奇異絢麗的天然溶洞群,黃龍洞、巨龍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其洞天互映、崎嶇深邃,石筍、石柱、鍾乳石形態各異,形象逼真,蔚為壯觀。公園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湖川相連、享負盛名。涓涓細流匯成飛流瀑布,經年不息。下游的龍床風光和抱犢平湖,碧波盪漾、秀麗迷人,為遊客營造出一個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
㈣ 「岱崮地貌」景觀圖。崮,是四周陡峭、頂端較平坦的山,是山東沂蒙山區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該山岩石中普
小題1:B 小題2:A 小題3:D ㈤ 棗庄風景名勝
棗庄山川秀美,英才輩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近幾年來棗庄旅遊設施及景點建設不斷發展完善,形成了以「山」為主的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區。此處群山綿延不絕,峰頭林立,周圍由巢雲觀、君山望海、十八羅漢洞等景點;以「果」為主的萬畝石榴園游覽區園內有青檀寺、一望亭、園中園、權妃墓、三近書院、中日友好碑廊等景點。以「水」為主的台兒庄古運河風景區。上游部分已開發成月河公園風景區,由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館等景點組成。下游部分依然保持著康乾盛世時古民居的原貌。以「古」為主的滕州古文化旅遊區的總體布局。 ㈥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簡介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東南部 北庄鎮境內,海拔483 米,東西綿延 6 公里,南北寬 2 公里,呈東西走向,是中國罕見的崮形山體岩溶地質地貌。溶洞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保護范圍是:東經117°37′28″~117°37′48″,北緯35°00′10″~35°00′20″,面積0.5平方千米。 因其主峰遠看貌似一隻大熊耳,故稱之為熊耳山。《嶧縣志》早有記載:「(熊耳山)又西,曰裂山,如與熊耳一山而中劃者,下為深澗,陡絕數千尺。自山巔俯窺,幽杳深暗,不見其底。兩涯(崖)怪石參差,欹側嵖岈,無立處,亦一奇也。」 ㈦ 為什麼說山東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算數一數二 地理位置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省會城市濟南市。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700餘公里,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境域東臨海洋,西接大陸。水平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屹立在渤海海峽,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處,扼海峽咽喉,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門戶。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濰坊、濟寧等城市設有機場,山東的航空企業開辟航線290多條;山東鐵路以京滬、膠濟線為主體,與京九、菏兗石兩線形成兩縱、兩橫鐵路干線;山東公路交通居全國首位,高速公路貫穿全省各市,縣鄉公路實現村村通;山東擁有沿海港口26個,開通有國際國內航線,構成了境內海、陸、空立體交通。 氣候環境 山東省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2℃~14.4℃,由東北沿海向西南內陸遞增。魯中山區的沂源及膠東半島(除煙台、威海、萊州外)年平均氣溫低於12.0℃,半島東端的榮城、文登和成山頭最低為11.2℃。魯西南在13.7℃以上,濟南市最高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溫度-4.4℃~ -0.6℃。最熱月一般出現在七月,但半島東部、東南沿海,受海洋影響,最熱月在八月,平均氣溫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溫度23.6℃~27.4℃,由東向西遞增。極端最低氣溫在-14.2℃~ -26.8℃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4.0℃~43.0℃。 各地大於10℃的積溫,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滿足一年二作的熱量要求。全省日照時數年均2335~27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63%,較南鄰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個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遞增。魯西北和黃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魯南魯東,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間,約佔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澇。冬季最少,僅14~5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 自然災害常有發生,其中以旱、澇、風、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災面積6000多萬畝,其中旱災佔76%,水災佔3%,風災和雹災約佔14%。 山東水系發達 山東水系比較發達,境內河湖交錯,水網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幹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條,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條。主要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水、萬福河、洙趙新河等。黃河在境內自魯西南向東北斜貫魯西北平原,流程610公里。京杭大運河在境內自東南向西北縱貫魯西平原,長630公里。南四湖,通稱微山湖,總面積1375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海岸全長3024公里,佔全國的1/6,僅次於廣東省,居第二位。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合計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6%。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比全省陸地面積還大。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岸線總長688.6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