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海南省地質災害

海南省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2-04 07:30:09

① 海南省瓊海縣幅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探討

薛桂澄 徐忠勝 夏長健

(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探討了海南島東北部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了生態適宜性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原理與評價方法,探討如何評價技術標准和評價技術方法等問題。

關鍵詞: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評價方法

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是國土資源部2000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由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於2003年完成。通過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從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環境要素出發,分析評價了海南島東部地區的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狀況,為海南「生態省建設」供了科學依據。

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系統

根據瓊海縣幅研究區的地質環境特徵,確定的主要環境要素有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地質資源、人類活動等4個子系統和7個環境因子,按其主次及相關性建立評價系統網路如圖1。

10 評價步驟

根據評價體系,第一步在研究區1:25萬圖幅上按坐標網進行劃分評價單元,評價單元面積為5×5km2,共劃分669評價單元(網格),並進行編號,以網格中心的坐標代表該評價單元;第二步對每個評價單元的九個評價因子進行賦值,其資料來源X1來自1:5萬地形圖,X2來自第四紀地質地貌圖,X3來自地質圖,X4來自海南地圖冊,X4來自潛水水文地質圖,X5來自生態地質環境圖,Y1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K),Y2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P),Y3來自土壤元素等值線圖(全N);第三步先計算二級評價因子的綜合值作為該因子的值,然後再計算一級評價因子的綜合評價值;第四步通過綜合評價值進行分區和計算機上作圖。

11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全區669個評價單元,綜合評價值在1~6之間,缺少>6的綜合評價值,因此,研究區缺少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差等區和極差區,只有3個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份區,即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總體上是好的,Ⅰ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優等區)區內零星分布,面積1358.5km2,占研究區8.9%;Ⅱ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良好區)整個區內都有分布,面積12442.8km2,是區內大部分,佔81.6%;Ⅲ級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中等區)主要有分布人口密集和有地質災害存在的區域,面積1442.5km2,僅佔9.5%,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

12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控制因素

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影響主要因素是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海南處於熱帶,光、熱、水充足,土壤極為發育,岩石和土風化分解的礦物質豐富,利於植物的生長發育。

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然而受人類活動(墾荒、采礦、地面建設)的影響,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等地質災害的發展,勢必造成生態地質環境質量的下降,如東北部的海岸帶由於開礦的影響,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將繼續下降,海岸侵蝕、崩塌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也會造成海岸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下降,這主要集中分布在文昌市東郊和澄邁縣玉包角等地區。

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對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限制人為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減少水土污染,開展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岸侵蝕、崩滑流等地質災害的治理,將有利於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向好的方向發展。

13 結論

(1)生態適宜度是指某一區域內環境因素對生態影響程度,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依生態適宜度進行評價。

(2)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分4步進行:一是確定評價系統;二是確定影響生態因子,篩選和確定評價因子;三是根據各評價因子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確定評價因子的賦值及權重;四是評價單元的綜合計算和進行地質環境質量分區評價。

(3)研究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大多都在良好級以上,全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分3個區,即優等區、良好區、中等區。

參考文獻

[1]周愛國,蔡鶴生.地質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應用.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2]廖香俊,丁式江,張本仁等.海南省東北地區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地質與勘探,2004,39(6):68~70

[3]廖香俊,丁式江,吳丹等.瓊東北地區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中國農業通報(地球化學版),2004,20:64~67

[4]廖香俊,馮亞生,丁式江等.海南島東北部地質環境評價.吉林大學學報,2005,35(5):646~652

[5]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省瓊海縣幅1:25萬生態地質環境調查報告.2003

[6]丁式江,廖香俊,馮亞生等.海南島熱帶地區生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方法.2003

The Discussion on Quality Appraisal Technology Method of Ecolog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onghai, Hainan

Xue Guicheng, Xu Zhongsheng, Xia Changjian

(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determin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② 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監測人員在測地下水水位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為了更好地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效地減輕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底,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與海南省氣象局合作,委託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開展了海南省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為滿足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需求,2004年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門成立了項目組,配置了設備及軟體,並建立了值班制度及會商機制,為預報預警工作開展提供了信息傳輸、發布、會商、產品製作的理想平台。

(二)地質環境資料庫建設

目前,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已建立地下水動態資料庫、市(縣)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資料庫及廢棄礦井調查資料庫等。其中,地下水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資料庫、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資料庫較完善,數據管理情況正常,廢棄礦井調查資料庫正在建設中。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多年來,總站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和綜合研究成果,為全省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總站每年向各級政府地質環境管理部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提交《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總結》、《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地下水監測年度報告》、《地下水水情通報》和《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庫》、《地質環境公報》、《汛前地質災害檢查工作總結》、《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總結》及其他臨時報送的資料。

2004年6月,海南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海南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04年以來,通過海南省電視台發布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報30次,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更具時效性的地質災害預防信息,防災減災效果顯著。

六、法制建設

1.1997年9月29日,經海南省人民政府第157次常務會議通過《海南省地質環境管理辦法》,同年11月21日以政府令第107號發布施行。

2.2007年11月,完成了《海南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送審稿),並報送省法制辦,目前已列入海南省政府法規建設立法計劃。

③ 海南有什麼氣象災害

我國常見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分別是:乾旱、洪澇、台風、寒潮、地震、滑坡、泥版石流等.台風權是影響海南最主要的自然災害,它出現頻繁,活動期長,危害甚大.海南島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依據題意,結合選項.
故選:B.

④ 地質災害後應做哪些工作

(1)密切注視由災害可能引發某些生命線工程(如公路、鐵路、發電場、供電、供水管線、通訊設備、電台、渠道等)的次生災害甚至第三次災害,如火災、洪災、房屋倒塌等。

地質災害引發次生災害

(2)加強對災區的勘察,對受危害工程實施修復、加固,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對災區進行勘察

組織搶險救災

(3)酌情限制車輛和行人通行,組織危險區群眾迅速撤離。

海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4)因災害造成車流堵塞時,應聽從交通指揮,及時接受疏導。

海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滑坡、崩塌可以採用哪些簡易處置措施?

(1)開挖排水溝將地表水引出危險區。當滑坡、崩塌體尚未穩定,或者後山斜坡仍存在滑動、崩落危險時,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迅速開挖排水溝或截水溝,將流入危險內區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將滑坡、崩塌區內的地表水引出區外。

(2)及時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滲入。滑坡

應及時填埋滑坡體上的裂縫

利用塑料布鋪蓋滑坡後緣拉裂縫,防止雨水直接滲入(重慶雲陽,2000)

後緣出現裂縫時,應及時封堵處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滲入到滑坡中。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鋪蓋,或用泥土回填封閉,也可利用混凝土預制蓋板遮蓋。

(3)利用重物反壓坡腳減緩滑坡的滑動。當山坡前緣出現地面鼓起和推擠時,表明滑坡即將滑動。這時應該盡快在滑坡前緣堆積砂石壓腳,抑制滑坡的繼續發展,為財產轉移和滑坡的綜合治理贏得時間。

在坡腳鼓起部位堆壓砂袋或塊石,可以減緩滑坡的滑動

(4)在後緣實施簡易的減載工程。當滑坡仍在變形滑動時,可以在滑坡後緣拆除危房,清除部分土石,以減輕滑坡的下滑力,提高整體穩定性。清除的土石可堆放於滑坡前緣,以達到壓腳的效果。

⑤ 海南省海洋地震與工程地震研究中心怎麼樣

簡介:承擔來工程場地地震烈度、自地震動參數復核、地震危險性分析,活斷層評價、地震地質災害評價、場地災害預測及工程震害預測工作,對重大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及地震小區劃工作。
注冊資本:265.23萬人民幣

⑥ 中國地質災害信息您好!咨詢哪個網

中國地質災害信息人可以給他下載一個中國地質災害信息網,就可以查詢到你們廣東的地址災害情況了,非常的准確

⑦ 我國有哪些城市發生了地面沉降

我國地面沉降主要分布於東部平原區,一些山間盆地也有分布。地面沉降都是以大中城市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展,其成因皆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目前全國已有70多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以下簡要介紹幾座地面沉降較嚴重的城市。

(1)上海市從1921年發現地面下沉開始,截至1965年,最大的累計沉降量已達2.67m,影響范圍達200km2。有關部門採取了綜合治理措施後,市區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從1966~1987年的22年間,累計沉降量2.67m。

(2)天津市從1959~1990年間最大累計沉降量為2.92m。1982年測得市區的年平均沉降速率為94mm。目前,沉降量在100mm以上的范圍已達237km2

海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3)北京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2m,最嚴重的地區水位下降可達35m。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導致了地面沉降。

(4)西安市地面沉降發現於1958年。1971年後隨著

海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海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過量開采地下水而逐漸加劇。1958~1999年,最大累計沉降量1m。1983年後,西安市地面沉降趨於穩定發展,部分地區還有減緩的趨勢。沉降量100mm的范圍達200km2

(5)海口市目前也大量開采地下水,日開采量約20萬m3,由於沒有開展地面沉降監測,還沒有數據說明是否存在地面沉降。但是,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勢必會導致地面沉降。因此,對地下水的開采必須進行科學管理和合理的開發利用。

此外,由於大量開采深部孔隙承壓水,我國北方一些內陸城市的地面沉降問題也不容忽視。

⑧ 近10年來未發生過3級以上地震的三亞,為何一天連續發生兩次地震

這個是和地理相關的知識,其中的原因和三亞所處的地震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經度,緯度,氣候成因等多方面的。這一次的地震也確確實實的為我們都敲響了警鍾。

北京時間2019年8月20日19時17分在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北緯18.51度、東經109.41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發生後兩個小時,21時20分,海南省地震局地震專家召開媒體見面,就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


遇到地震首先就要保持冷靜,因為冷靜的頭腦才能想起地震時的各種注意事項。千萬不要亂喊亂跑,那樣即消耗體力,也容易受傷。


2、關火。


當感到有輕微震感時,如果我們在用火,一定要想起來首先要做的就是關火。特別是煤氣爐一類的,因為地震時很多人都是因為著火而面臨困境,甚至失去生命的。如果一開始沒來的及關,當地震間隔時也一定要把火關掉。


3、躲在桌下。


地震來臨時,自救的首要方法就是躲在桌子等堅固的傢具下面,比如桌下、床下或者、床下及緊挨牆根下面。也可以呆在廁所等小的空間里,那裡四周牆壁,比較堅固。

⑨ 海南三亞發生4.2級地震,對三亞的旅遊環境有什麼影響

海南三亞發生4.2級地震,應該對三亞的旅遊環境沒有什麼影響的。據報道2019年8月20日上午和晚上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分別發生3.2級和4.2級地震,三亞市及附近市縣明顯有感。其實在以往過去三亞市及附近市縣也是發生過地震,但都是5級地震以下的。如2018年8月13日南海3.8級、2017年5月21日南海3.8級、2


歷史上的最大地震為5級,三亞市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要求提高一度按照基本烈度7度進行抗震措施,三亞市的設防建築可以抵禦5級多的地震的。

所以這次海南三亞發生4.2級地震,對三亞環境或者是三亞的旅遊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⑩ 海南近幾年的重大自然災害(除台風)

自然災害分類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根據不同的考慮因素可以有許多不版同的分類方法。例如權根據其特點和災害管理及減災系統的不同,就可將自然災害分為以下七大類: (1)氣象災害。包括熱帶風暴、龍卷風、雷暴大風、乾熱風、暴雨、寒潮、冷害、霜凍、雹災及乾旱等; (2)海洋災害。包括風暴潮、海嘯、潮災、赤潮、海水入浸、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3)洪水災害。包括洪澇、江河泛濫等; (4)地質災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鹽鹼化、水土流失等; (5)地震災害。包括與地震引起的各種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如沙土液化、噴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與水庫決堤等。 (6)農作物災害。包括農作物病蟲害、鼠害、農業氣象災害、農業環 境災害等; (7)森林災害。包括森林病蟲害、鼠害、森林火災等防範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