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海報
⑴ 國外公益性地質調查資料社會化服務綜述
此文系作者和吳強(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陸軍,副研究員)合作。原載《世界有色金屬》2007年第3期
國外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基本是法定的,有關機構為社會提供地質調查成果也是法定的義務,而且要服務到位,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當然,這些服務並不完全都是免費的,有些運行融入了商業化運作機制。因此,有關這方面的服務無論內容、方式,還是效果,均有滿足社會需要這只看不見、卻能感知到的無形之手在起作用。下面准備就此分6個部分作一介紹。
1 公益性前提下的商業化服務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制定有信息公開法,明確了政府信息、公益性信息必須公開,社會大眾有了解、獲取此類信息的權利。由於這些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哪怕像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這樣公益性較強的事業也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商業性服務機制。在公益性前提下開展商業化服務的具體表現就是實行收費制度。
關於公益性信息產品收費問題,很多國家在其行政法規中均有相應規定。總體原則是:提供公共領域的有關信息不得以盈利為目的,既可以是免費的,也可以是收費的,但即使收費也以不盈利為底線;提供商業領域的有關信息可以收費,也可以免費,但均以盈利為目的。這里選擇日本、美國和歐盟的一些信息收費制度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國外信息產品收費制度比較
就地質調查成果資料而言,除最基礎的地質資料可以通過網路免費下載外,大部分地質資料都將收取高低不同的費用,幾個國家相比而言,美國收取的費用最低,美國的免費資源也是最多的,幾乎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的65%。在服務收費方面,國外把對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的服務費叫作成本回收,但其目的並不是真正為了收回成本,更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更好地提供社會化服務,促使公共資源得到更公平的利用。因此,通過收取一定的費用,引入更加商業化的機制有利於盡可能地改善服務質量,減少對免費服務的不合理要求,促進政府財政資源的公平使用。美國成本回收約占支出的2%,加拿大約佔13%,澳大利亞約佔30%。沒有查到英國回收成本的准確比例,但英國地質資料的收費體系卻最詳細,也最復雜。
英國數字地質圖數據的使用採用許可證形式,用戶要使用這些數據必須購買許可證,許可證不獨占,也不能轉讓。許可證價格與地質圖比例尺大小、所需面積及所需購買的年限直接相關,在2003~2004年度,不同比例尺與許可證費用的關系,如表2所示。
表2 英國不同比例尺數字地圖數據與許可證費用的關系
從表2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費用越高,而且不同費用標准間差距很大。英國許可證費用不僅與比例尺相關,還與用戶所需使用年限相關。第一年許可證費用包括數據准備費用(Data Preparation Charge,DPC)、數據使用費用(Data Usage Charge,DUC)和許可證管理費用(Licence Administration Charge,LAC)。第二年繼續使用費用包括數據使用費用和許可證管理費用。數據准備費用在£150~350之間,許可證管理費用是£150。應當注意,許可證費用中的數據准備費用是標准數據的准備費用,如用戶需要對GIS圖幅進行裁剪,還需要另加數據准備費用。英國數字地圖數據許可證費用與比例尺大小、面積、使用年限的關系,如表所示。
表3 英國數字地圖數據許可證費用
表3中包括數據准備費用(DPC)£150和許可證管理費用(LAC)£150。以上許可證費用僅是單個用戶(Seat/user/PC/workstation)使用,若是多用戶(Seats/users/PCs/workstations)使用,數據使用費(DUC)將隨著用戶數的增加而增加,如2~5個用戶,將是2倍的DUC,6~10個用戶,將是3倍的DUC等。
2 公益性服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公益性地質資料服務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服務內容廣泛,這些國家提供的地質資料服務幾乎涉及到了整個地質資料領域,如區域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水文地質、地質災害、礦產資源、水資源、能源、環境、地質科學知識等等。從服務內容的深度來說,還可提供大比例尺的圖件,有的圖件比例尺甚至達到1:10000。二是,服務形式多樣,這些國家提供的公益性地質資料,有的可以通過網路下載,有的可以到指定的商店購買,還有的可以通過電話、E-mail、傳真等方式訂購。此外,還有一些信息將通過期刊、年度報告等形式向公眾提供服務。三是,服務以電子格式提供,且載體豐富。電子成果格式包括ASCII文件、PDF格式文件、Bentley微軟工作站格式(.DGN)、ARC/INFO輸出格式(.EOO)、Arc/View圖形格式(.SHP)、Map Info交換格式(.MIF/.MID)、Map Info格式(.TAB)、小波壓縮格式(.ECW)、標簽圖像文件格式TIFF(包括壓縮的和沒有壓縮的)等,成果載體有紙介質、塑料介質、光碟、磁碟等。
3 多部門聯合提供服務
隨著地學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大,地球科學與天體探索的結合,使得地學知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正在突破地質調查局的界限,逐漸擴展到了其他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商業機構。也就是說,這方面服務正在朝多部門聯合運作方向發展,即使同一部門或單位提供的服務,根據專題內容的不同,也可由不同的小組負責。例如,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地質產品雖然可以在各銷售網路都可購買,但如果用戶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產品的性能,還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與產品生產者和製造者聯系,取得第一手資料。美國正在開展的空間數據一站式服務項目,更是多部門聯合提供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典範。目前加入該項目的政府職能部門已達19個,這些部門通過合作提供統一的服務,以改善公眾和政府利用地質空間數據的能力,同時也支持商業性服務。
4 服務的信息化程度較高
多數國家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都有統一的門戶網站,通過這些門戶網站,用戶可以進行成果目錄和元數據的查詢。一些國家的相關產品搜索系統相當完善,在查詢時可以使用通配符,在多關鍵詞的查詢中可以選擇邏輯關系(與、非、或)。還有一些國家採用了圖文並茂的查詢方式,不僅可以通過關鍵詞查詢,還可以在地圖上直接查找,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採用了Web GIS技術,用戶既可以通過瀏覽器直接瀏覽地圖,也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詢系統外,大部分國家的門戶網站都有主題列表,一些國家按專業性質列表,一些國家按照字母順序列表,還有一些國家則按兩種形式列表,這樣可以方便用戶查詢,直接在列表中查詢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網路是用戶獲取產品的重要途徑。通過網路,用戶既可以免費下載部分產品,也可以通過網路訂單或E-mail訂購所需要的產品。例如,通過網路加拿大用戶可以獲取29%的數據,美國用戶可以獲取27%的數據,澳大利亞用戶可以獲取8.5%的數據。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大多是多部門聯合提供社會化服務,在門戶網站上查找的地質成果產品可能屬於不同部門,但這並不影響不同部門通過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服務。
隨著數字制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特別是3S、5S等空間數據集成技術的發展,地質資料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數字地圖技術進入實用階段,80年代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開始生產地學圖件。GIS(地理信息系統)及之後開發出的相關技術在地學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拓寬了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和范圍。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學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60~70年代主要是用計算機技術處理與地理坐標相關的問題,解決環境資源管理規劃問題,如世界上第一個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就是加拿大為處理土地調查獲得的大量數據而建立的。目前,GIS為公眾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的途徑主要有三種:①提供以電子地圖為典型的GIS產品(包括數據與軟體);②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GIS服務;③採用觸摸屏的方式在公共場所向公眾提供GIS服務。
5 重視地質科普知識服務
國外一些國家十分重視地質科普知識的服務,通過普及地質科學知識來提高公眾對地質事業的關心和認識,進而促進地質事業的發展。在網路上,加拿大地質科普知識服務主要採用三種形式:一是地質專家答疑(Ask-a-geologist)。凡對加拿大地球科學感興趣或想了解這些知識的人,可以向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們提出相關問題,請求他們的回答。詢問者只需在問題框中填寫想要請教的問題及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們就會通過電子郵件將結果返回給詢問者。二是通過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教育站點,向公眾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內容包括加拿大景觀和地形(簡單的說明)、加拿大氣候變化海報、繼承加拿大地球科學傳統、加拿大地震、地磁——北磁極、地磁——磁偏角、城市地質、加拿大山崩、雪崩、沙格奈河洪災等等。三是提供地質科普知識材料。這是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為提高公眾對地球科學的認識,特意為學生和對科學研究感興趣的人製作的地質科普材料,而且還有很多視頻材料。內容主要有地球科學家、加拿大地震、加拿大地質調查的過去和現在、加拿大與大西洋礦產資源、地球科學制圖方法等等,這些視頻材料可以從加拿大地球科學信息中心短期借用。
英國地質調查局也通過網路向公眾提供地質知識普及教育,內容包括:地圖製作、常見地質問題、地質年代表、地質概況、岩石、英國地質科學文檔、火山、化石、科學和社會、地震、地質旅遊指南、主要地質事件等等。另外,英國地質科普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通俗化,即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便於社會公眾接受。例如,在介紹砷對地下水的污染時,就列舉了孟加拉國砷污染地下水的典型事例,並展示了一些現場照片。
6 重視社會化服務的配套工作
為推動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國外還非常注重社會化服務的各項配套工作,如美國在這方面就做的十分成功。
(1)重視社會需求,大力宣傳地質調查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重視社會對地質工作的需求,主動促進地質成果社會化服務。如:設立專門聯絡機構與政府部門、國會、聯邦專業委員會、企業和社會公眾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及時了解社會對地質工作的需求;通過公開發行報刊、電視及召開成果發布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普及地質科學和相關信息成果。
(2)重視隊伍建設,使地質調查資料的社會化服務得以長期延續。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區域性和專業性很強,需要有一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豐富工作經驗和大量資料積累,且人員相對穩定的專業隊伍來完成相關任務和保障成果的質量。美國的公益性地質工作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外發揮重要作用,得益於USGS有一支高素質且相對穩定的專業隊伍。該局能夠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制定人力資源戰略,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接替,並能及時調整隊伍的專業結構。在吸引人才方面,USGS還採用了設立國家研究基金,在全國招聘地質、生物、地下水等專業博士後到該局工作等方式。
⑵ <高分>誰能幫我用PS做一張建黨90周年主題的海報
平面設計軟體做出來的文件做海報用途時一般都是噴繪或寫真,印刷根本實現不了,因回為一個沒那答么大的紙張,二個一張不做,印刷有最低起印量還有做版子的錢。你把具體尺寸報給我,光說3:1是沒用的,因為PS作圖是有像素的,CDR或者AI軟體做出來的文件就不需要像素,直接按照你的比例來做就OK了
還有一個我疑問的是建黨節早就過了,現在還做什麼建黨90周年主題的海報?
⑶ 山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地形對氣候影響
地形不僅影響宏觀氣候,也影響局部小氣候。地形對宏觀氣候的影響表現在四個方面:
①
形成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區,
如青藏高原、
天山山脈由於海拔高,
形成了獨特的高山高原氣
候區。②
導致非地帶性氣候區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於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本應該形成熱帶
雨林氣候,但是由於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氣流對流運動減弱,從而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本應該是熱帶草原氣候,
但是由於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
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溫增濕作用,最終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③
雨影效應,如南美洲巴塔哥
尼亞高原乾旱環境的形成。④
影響大氣環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脈阻擋了西風深入,而
東西向的阿爾比斯山脈利於西風深入;
北美中央大平原貫穿南北利於冷空氣南下和暖空氣北
上,
而中國東西向的陰山、
秦嶺、
南嶺等對冬季風的阻擋明顯。
⑤
在乾旱地區山地易形成
「
雨
極
」
,如我國祁連山、天山降水多於周圍地區,是西北地區的
「
雨極
」
。
地形對局部小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影響局部氣溫。海拔高度要影響氣溫,一
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體的陰坡和陽坡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體
陽坡氣溫高於陰坡。
山體陰風坡和背風坡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
同一海拔,
迎風坡氣溫低
於背風坡(焚風效應)
。山脈埡口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當暖空氣通過埡口時,埡口後方
氣溫較高;當冷空氣通過埡口時,埡口後方氣溫較低。河谷地形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河
谷地形水汽較多且不利於散熱,氣溫高於同緯度其它地區氣溫。②
影響局部降水(地形雨)
。
就同一山體而言,從山麓到山頂,降水先增加後遞減,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體的迎風
迎風坡降水遠遠大於背風坡。
地形雨的形成對山體高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要求相對高度高
於
500
米。就同一地區不同山體而言,海拔高的山體降水量較多。③
影響風速。山脈與風向
大致垂直,可降低風速;山脈與風向平行,對風速削弱作用較弱;山脈隘口可增加風速。
2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
氣候是河流之父,
地形是河流之母
」
,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
地形影響河流流向,
如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流。②
地形影響河流的流域面積和水系形狀,如
秦嶺是長江流域和黃流流域的分界線,
南嶺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分界線;
盆地多為向心狀
水系,平原多樹枝狀水系(羽毛狀水系)
。③
地形影響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區河流流
速較快,平原區河流流速較慢。④
地形影響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區河流多呈
「V」
字型,
平原區河流多呈
「U」
字型。⑤
地形影響河流的航運條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
運條件較好,
山地、
丘陵河流航運條件較差。
⑥
地形影響河流的水能狀況,
一般而言,
平原、
盆地內部水能較貧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邊緣處水能較豐富。
3
、地形對植被、土壤、地質災害的影響
山地的坡向要影響植被分布,陽坡一般為喜陽植被,如馬尾松;陰坡一般為喜陰植被,
如冷
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響植被分布,
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從山麓到山頂植被由常綠闊葉林
→
落葉闊葉林
→
針闊混交林
→
針葉林
→
草甸草原
→
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況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區水土流失較嚴重,
土壤肥力會逐漸下降;平原區
泥沙會逐漸沉積,有利於土壤肥力的保持。
滑坡、
泥石流、
塌方等地質災害與地形關系密切。
山地、
丘陵多滑坡泥石流,
陡崖、
塊狀山,
坡度較大的山地多塌方。
5
、地形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首先,
地形要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
在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原區適合發展種植業,丘
陵、
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報高低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
坡度小於
25°
可修築梯田發展種植業,
坡度大於
25°
發展成林業或養殖業;從山麓到山頂可依次發展種植業
→
果園
→
毛竹(或經濟
林)
→
薪柴林
→
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響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平原區機械化
水平就較高,山區機械化水平較低。地形對工業影響較小。
6
、地形對交通運輸等工程建設的影響
地形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①
影響交通運輸線的走向與形狀,丘陵山地交通運輸線
一般分布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形態上一般呈
「
之
」
字型,
平原地區交通運
輸線呈網狀分布。②
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山區交通運輸方式多以公路為主,而後才是
鐵路。③
影響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區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低於山區。④
影響
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山區交通網密度小,平原區密度大。⑤
位於大地形單元交界處易形成交
通要道,
如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交通聯系幾乎都要經過河西走廊,
大型山脈的埡口也易形
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經過多個埡口。
許多工程建設也需考慮地形地質因素。
如水庫需要避開斷層,
壩址多選擇在峽谷處,
地鐵多
修築在背斜下方等。
7
、地形對人口、聚落、旅遊的影響
地形影響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數量越少,密度越小,熱帶地區人口分布
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較大,山區、高原的人口密度較小。
地形影響聚落形態,平原地區多為群居式,聚落規模較大,呈帶狀(河流較多的平原區)和
多邊形(河流較少的平原區)
;山區聚落多為散居式,聚落規模較小,多分布於河流階地、
洪(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河谷。地形影響聚落分布,平原區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場所,聚
落較多;山區聚落較少,多分布於地勢較低的河谷。
⑷ 求:科學發展與踐行低碳生活
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千百年來地球得以維持的根本原因。但近些年來,在這個藍色的星球悄悄地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全球變暖,地質災害頻發,這一切,都是源自人類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突出矛盾。作為萬物之靈,自然不會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於是「低碳生活」開始流行。
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低碳生活宣傳海報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創造低碳環境的問題。為了我們這個可愛的家,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
人們對低碳生活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其實這只需要注意4個節:節電、節水、節油、節氣。人們對低碳生活的支持方法各有不同,可以不讓電視待機,可以買運輸里程較短的商品,可以堅持爬樓梯,可以多去植樹。雖然這可能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倡導低碳生活,踐行科學發展」不僅僅是句口號,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不妨先看看他人的經驗。在哥本哈根,電力供應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當地大力推行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有隨處可見通體白色的現代風車,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廠。而且那裡對建築有嚴格的標准,房屋保溫層和門窗密封程度都有相關規定,牆壁厚達三層,中間層是特殊保材料,夏天隔熱,冬天防寒。正所謂冬暖夏涼的勝地,就這樣被「人造」了出來。家家戶戶都使用節能燈,路上路燈都是生物發光。最後,他們還實施高稅能源使用政策,一千瓦時電的價格由三部分組成;能源市場價格、運送費用以及稅收,其中稅收佔比高達57%。也就是說,如果不採取節能方式,就得付出高昂的費用。
這樣的科學,才是把科學落到實處的,才是真正的科學。科學發展不應該只是少部分學者做著遠離生活的實驗,而是貼近生活,為人們活得更好的所做的努力。
低碳生活時代到來是不可逆轉,它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時下,全球減排將進入「後京都議定書時代」,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已成為拯救地球、延續文明的熱門話題。低碳城市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耗城市將被淘汰。為了我們的明天,低碳生活少不了你。
⑸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災難類電影~
龍卷風 彗星撞地球 後天 世界末日 海神號 我是傳奇 垂直極限 完美風暴 天崩地裂
⑹ 如何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
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
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
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
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
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
⑺ 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近幾年,我國多次經歷破壞性特別嚴重的各類自然災害,生命和財產損失都相當嚴重,很多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災難來臨之時盡量減少損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學生更是認為學校的防災減災教育更是像背課文一樣,許多學生都不能對這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為什麼在面對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訓的時候,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還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不夠到位.相當多數的市民對國家防震減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更使廣大市民存有僥幸心理,沒有主動了解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而目前直接進行的防災減災宣傳規模不大、影響不廣,僅限於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集中的進行,形式也比較單調,宣傳的內容雖然非常具有使用價值,但是難以引起市民們的充分重視.二是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區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防災減災工作人員,僅僅依靠一般性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無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的長效機制,也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將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灌輸到每一名市民的腦海中.三是防災減災演練活動進行的不夠積極.防災減災的演練僅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作為一種紀念活動來進行,致使廣大市民並不熟悉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等一系列防災減災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災害來臨之時只能是慌了手腳.基於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災減災意識方面,街道和社區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居民防災減災意識:一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街道和社區要積極尋找恰當契機,大力弘揚我國傳統防災減災文化,大力弘揚近年來在應對汶川、玉樹地震中凝聚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以及在應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彰顯的抗洪救災精神.要充分發揮各類公共文化場所、重特大自然災害遺址和有關紀念館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學習、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強面向廣大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技能的普及,編制、出版符合行業或地區災害風險特點的防災減災知識讀物、影視作品,通過張貼海報、放置展板、分發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優勢,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要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廣大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演練活動.要針對潛在災害風險和區域災害特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開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防雷、地質災害防禦、消防安全、事故防範、衛生防疫等方面的應急演練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應急救災演練,讓群眾了解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的位置,熟悉災害預警信號和應急疏散路徑,提高社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演練活動要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加強宣傳力度,形成聲勢,擴大影響.要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單憑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辦事處秦瑤 供稿
⑻ 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一、服務對象
美國地調局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對象非常廣泛,客戶服務政策規定了服務客戶的一般分類: ①美國內政部; ②其他聯邦機構; ③州政府機構; ④地方機構; ⑤各部落民族; ⑥非營利性的自然資源和保護組織; ⑦新聞媒體; ⑧私營機構; ⑨美國國會; ⑩公民個人; 瑏瑡學術機構; 瑏瑢外國實體; 瑏A內部顧客。
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類: ①各級政府部門的決策者、管理者; ②大學、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 ③私企決策者; ④社會公眾。
二、服務的提供者
美國地調局擁有 1 萬余名員工,分布於全國 400 多個地方,這些員工有科學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從組織結構上看,美國地調局在各州設有州地調局,州地調局在業務上受美國地調局的領導和技術指導,但在行政上隸屬於各州政府領導,主要解決州內的地學數據採集、處理、管理的業務,他們是美國地調局的數據的主要提供者,以提供各州的詳細的地學數據和信息服務。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的研究和數據採集機構直屬於美國地調局,是專門從事某一專業領域研究或數據採集與處理的機構。美國地調局在全球和美國本土設置了 2000 多個代理機構,集中各種資源與專業意見,提供綜合信息服務。這些代理機構包括各州、各地方、各部落的政府,學術界和其他聯邦同盟。因此,美國地調局的數據和信息服務提供者范圍很廣,從美國地調局的內部各機構到代理機構、協作機構,甚至個人志願者。
從組織結構上看,地調局服務提供者有以下各類:
( 1) 各州地調局。州地調局在業務上受到美國地調局的領導和技術指導,但在行政上隸屬於各州政府領導,主要負責州內的地學數據採集、處理、管理業務,提供各州的詳細的地學數據和信息服務。他們是美國地調局的數據的主要提供者。①東部地質調查機構: 新英格蘭各州 ( 康涅狄格州、馬薩諸塞州、緬因州、新罕布希爾、羅得島州、佛蒙特州) 、中大西洋各州 ( 特拉華州、哥倫比亞特區、馬里蘭州、新澤西、紐約、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西弗吉尼亞) 、東南各州 ( 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喬治亞、肯塔基、密西西比、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田納西) 、中西部各州 ( 伊利諾斯、印第安納、密歇根、俄亥俄、威斯康星) 和波多黎各—維京島; ②中部各州: 包括洛基山脈到密西西比河之間地區( 阿肯色、科羅拉多、愛荷華、堪薩斯、路易斯安娜、明尼蘇達、密蘇里、蒙大拿、內布拉斯加、新墨西哥、北達科他、俄克拉何馬、南達科他、得克薩斯、懷俄明) ; ③西部各州: 阿拉斯加、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夏威夷、愛達荷、內華達、俄勒岡、猶他、華盛頓。
( 2) 美國地調局直屬研究機構。這些機構直屬於美國地調局,專門從事某一專業領域研究或數據採集與處理。
( 3) 合作研究機構。美國許多大學、非美國地調局的研究機構與地調局進行合作。
( 4) 私人企業的數據採集機構。
( 5) 國際性組織或其他國家地質研究或政府機構。
( 6) 各級政府機構,如內務部、農業部、商業部、國防部等。
( 7) 個人志願者和外聘人員。
三、服務的內容
作為一個公共機構,美國地調局有責任把其科學調查的研究成果,以專業信息產品的形式廣泛、及時地提供給公眾。
科技出版物是美國地調局的主要產品,美國地調局對其調查的成果擁有所有權,其員工和承包商所從事的工作的解釋權歸美國地調局所有。美國地調局調查的結果也可由合作的聯邦、州、地方和部落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科學和技術社團,或是由其他出版機構出版。
美國地調局調查的成果應該以公正和客觀的態度,將最佳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公眾,而不是為了任何集團或個人的特殊利益。美國地調局生產信息產品必須遵循的既定程序包括: 審查、批准和發布信息產品,以確保產出高質量的地質數據和資料。
美國地調局網上提供服務的產品和出版物種類繁多,按不同學科主題可分為地學、生物學、制圖學和水資源四大類; 按是否由美國地調局出版的系列產品分為美國地調局出版系列和外界出版物; 按產品銷售方式分為傳統產品和在線產品。所謂傳統產品是紙質和 CD 形式的地圖、出版物和綜合類產品,在線產品是可以從美國地調局網站免費下載或付費下載的產品。美國地調局主要的產品包括列印圖件、航空照片、衛星影像、數字地學空間數據、軟體以及專業論文、水資源調查報告、用戶手冊和數字數據標准、公開文件報告等出版物。下面按上述三種分類解釋美國地調局的服務內容。
( 一) 按學科主題分類的產品
1. 生物學產品
生物學產品主要有生物學出版物以及生物信息基礎網提供的在線產品。
國家生物信息基礎網是通往由美國地調局及其合作夥伴開發並維護的生物學數據和信息的電子之門。通過該網站可以查看生物學方面的專家資料庫、圖像庫、元數據、標本收藏品、在線參考和雜志,以及用於收集、管理、記錄、分析並應用生物學數據的工具。
2. 地學產品
涵蓋地質學、災害、地球資源、礦產資源、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年代學、古生物學以及海洋地質學等領域。這部分提供的產品形式包括以下幾類: ①在線期刊; ② 實況報表; ③ 特殊出版物; ④ 地圖: 國家地質圖資料庫、美國煤炭質量資料庫、美國煤炭資源資料庫。
3. 制圖學產品
美國地調局可用的地質空間資料庫和航空攝影產品; 南極調查圖集; 國家攝影和制圖機構的地形圖、出版物和數字產品的目錄; 數字背景圖; 數字光柵地圖; 地球探索—在線查找和訂購美國地調局數字制圖數據產品; 實況報表; 地理數據下載; 地理名稱信息系統; 地質空間數據、信息和產品; 與制圖及相關主題有關的信息產品; 地圖查找器; 制圖軟體; 美國國家地圖集; 在線地圖列表; 地形圖; 國家空間數據交換所—美國地調局的信息節點; 網站制圖入口。
4. 水資源產品
實時水數據: 實時水數據的記錄間隔通常是 15 ~60 秒,數據儲存在監測站,並且每隔 1 ~4 小時向美國地調局辦公室傳輸一次。在關鍵時刻數據記錄和傳輸間隔會更短,實時數據是通過衛星、電話或無線電等途徑傳遞到美國地調局辦公室。可以通過點擊地圖瀏覽美國各州的實時水數據。
地址調查數據: 有關河段、水井、測試孔、溪流、排水渠、湖泊、水庫、池塘、洞穴的具體位置以及水利設備方面的詳細信息。
全國地表水數據: 包括 85 萬多個水文站的時間序列數據,用於描述河流高程、流速 ( 流量) 、水庫水位和湖泊水位、地表水水質以及降雨量。
地下水數據: 主要包括地下水地址調查數據、地下水水位和水質數據。這些數據主要涉及水的化學、物理和生物特性,沉積物和組織樣品。
水資源應用軟體: 這些軟體需要在線或向美國地調局訂購使用。
( 二) 美國地調局出版系列和外界出版系列的產品
1. 美國地調局出版物系列
美國地調局出版物系列一般是用來報告美國地調局雇員的調查結果。它們也可用於非美國地調局的科學家公布的調查結果,但其所有權歸美國地調局,如在調查許可、合同或諒解備忘錄指導下形成的調查報告。
出版物系列的挑選應基於其內容、公眾需求及出版目的。美國地調局把公眾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核心專業公眾、非核心專業公眾、普通公眾和地質雇員。所有的信息產品都必須經過同行的技術審查和批准,由主任或受委託的正式組織批准,然後才做出版和發行的最後准備。另外同行的技術或編輯評語要求保證產品具有最高水平的科學准確性和公信力。
( 1) 專業論文。本系列報告的服務對象為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公眾。專業系列文件是美國地調局的第一系列,包括具有廣泛持久的利益或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的綜合報告。該報告的特點是研究的深度、廣度及地理覆蓋面大。
( 2) 科學調查報告。本系列報告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公眾。科學調查報告,和專業論文一樣,含有大量數據和解釋,但它們在深度和地理覆蓋面兩方面一般都比較有限。除了科學報告,該系列還包括一般手冊、實地旅行指南、旅程日誌、美國地調局發起的會議議程和摘要,以及一般的參考資料。一份科學的調查報告可能還包括就特定專題刊登個別章節或作為單一專題的相關報告的收集。
( 3) 調查地圖。本系列報告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觀眾,也包括一般的公眾。科學調查地圖系列包括黑白和彩色單張和小冊子,涵蓋多元化的科目,如地質、地形、植被、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質、土地分類、地圖投影、水質、地下水、物種的分布和月球、行星、衛星和其他衛星等。該系列還包括特大型的圖表介紹,但並非地圖,比如相關的圖表、截面、框圖或其他圖表或表格。
( 4) 數據系列。數據系列的服務對象是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公眾。數據系列是擬發布基本數據集、資料庫、多媒體或動畫。此系列可用於錄影帶、電腦程序和數碼照片的收藏。優美的視頻在技術和科學方面超越了這一系列的其他產品; 這類錄像在產品開始生產之前不需要內政部的批准。一般來說,數據系列報告發表的載體是 CD 或 DVD,有些可能只在網上發布。
雖然這一系列可以包含解釋性信息,但其主要用於不可以輕易以印刷形式發布的數據或數字顯示。當內容主要是文字或地圖形式時,以紙質出版是更恰當的做法。
( 5) 技巧和方法。技巧與方法系列是針對核心專業人員和美國地調局雇員的。該系列包含手冊中描述的規劃中的核定程序和科學調查中的實驗室研究,其中包括收集、分析、整理和加工的水文數據。該系列可以包括選定的電腦程序,其中包括手冊和文件模版、方法或技巧。
( 6) 通告或情況說明書。通告的服務對象為一般公眾,也可針對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公眾。該系列的目的是為了覆蓋各種題材的簡明而清晰的宣傳教育,以求對地域問題或美國地調局項目提供一個綜合的認識過程。其著眼點通常在於地質方案、項目和數據,以及它們如何解決公共利益的問題。
情況說明書的服務對象為一般公眾,也可針對核心和非核心的專業公眾。情況說明書需在 1 ~4 頁內簡明清晰地表述各種各樣的課題,其重點在於美國地調局方案、項目和數據,以及它們如何解決公共利益的問題。
通告和情況說明書包括: 某個研究團體的進度報告、專題調查的初步報告或災難性事件、危害及資源評估、分類程序等。通告和情況說明書較廣泛、通俗,但一般都沒有多大的存檔價值; 這一系列不應用來發表目前最新的數據、科學解釋或結論。情況說明書可以用來總結或宣傳先前公布的研究結果及其影響,或發布美國地調局項目和產品的新的資料。
( 7) 一般信息產品。這一系列的產品是針對一般公眾。該系列涵蓋的題材廣泛,媒介眾多,包括小冊子、明信片、海報、錄影帶、師資教材、光碟/光碟、書簽和互動動畫。重點針對美國地調局項目、計劃、服務和一般公共利益涉及的科學信息。新的科學數據不應用這一系列。其設計和內容必須經內政部批准。教育或普通用途錄像帶在生產開始前就要求得到內政部批准。
( 8) 美國地調局生產的有限使用系列產品。以下一系列是為滿足需立即發布或者所有權利益的特殊需要而設計的。該系列報告必須通過兩次技術審查。它們必須具備科學可信性和周密的准備。這些報告文字和圖表內容不允許存在矛盾,並要滿足最低限度的編輯標准。每份報告應滿足的條件有: 精心准備好的和清楚的事實,並解釋給服務對象。這些報告在發布前,必須由委託授權代表批准公布。
1) 開放檔案的報告。開放檔案報告是用於必須立即發布的信息的傳播,以填補公共需要或另一系列的已批准出版物不夠精確的資料。
開放檔案報告不應當被用來作為主要科學調查的最後報告。因為它們具有初步性質,並有被取代的機會,開放檔案報告系列並不適宜作為引入或發布新的或修正的地質、地層、水文或分類學的術語的系列。合適的作為開放檔案報告的發布材料包括產品地圖和報告、電腦程序、用戶指南和參考書目等。
2) 行政報告。行政報告是美國地調局為作為其客戶的其他聯邦機構編寫的。這些科學或技術研究對確認所有權利益的聯邦機構發布。這些報告視為不得出版發行,並不得引用或除同一機構的後續行政報告外不得引用,或除非該機構對公眾發布該報告,不提倡使用這一系列。可能的時候,建議以其他形式,如開放檔案報告交付,使這項報告可以被引證。
( 9) 地質期刊。美國地調局信息產品這一組的這一系列一般都定期刊登,並在它們的學科領域廣泛地被用作參考材料。
1) 信息期刊。信息期刊涵蓋對采礦、礦物和礦產行業廣泛的統計和數據摘要。這些期刊包括礦產商品概要、礦業調查、礦物年鑒、金屬工業指標及石料、粘土、玻璃和水泥製品業的指標。
2) 年度國家水資源數據報告。這個年度報告是由美國地調局地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數據網路收集的水文資料。報告為每個州和託管領土公布。這些徑流、地面水位、水質的記錄為州、地方和聯邦機構或私營部門的土地和水資源的發展和管理部門提供水文信息框架。
3) 美國地調局年度報告。在美國地調局歷史期間,這個系列已針對各種各樣的主題出版。目前作為年度財務報告發行。
4) 水文地質月報。這份綜合的月報匯總了美國和加拿大南部的徑流和地下水狀況的統計數據。它的讀者是這兩個國家水資源的規劃者和管理者。這份報告是由美國地調局水資源處與加拿大環境部水資源分會合作編輯的,內容包含顯示選定水庫可用的水量、大河的流量及選定的點的溶解性固體含量及水溫狀況的表格。
2. 外界出版系列產品
除美國地調局以外的任何實體發表的地質資料都被認為是外界出版物。這些出版物提供給美國地調局一個重要的媒介物,以向廣大科學家及普通公眾傳達觀點、結果和解釋。學術期刊由科學社團發表,大多數非美國地調局出版物由商業出版社發表。外界出版物的信息產品必須獲得授權,然後才能出版。
( 1) 科學技術期刊和出版物。信息可在技術期刊和科學社團或商業出版社的出版物上發表。如果從內容、目標受眾、成本基礎上考慮,這是最合適的媒介。
( 2) 摘要。摘要是科學研究、成果和解釋的概括。摘要總結了作者目前工作的主要結論,但幾乎不包含數據支持。
( 3) 合作者的出版物。許多聯邦、州、地方、部落機構和民間組織的協議規定,每個團體應有權公布調查結果。因為產品被合作者發布,如果一個作者的美國地調局背景被公布或被列為美國地調局發放材料,則要求通過地質科學同行的審查和批准。在合作信息產品發布的情況下,對該信息產品的限制或發布,都應來自合作工作指定的諒解備忘錄、合同或其他協議中。任何一方出版或公布任何調查結果之前,都應審批合作協議。
( 三) 在線產品
美國地調局提供的在線產品包括以下種類: 南極探索地圖集; 數字背景; 實況報表; 國家制圖計劃實況報表; 地理名稱信息系統; 地球物理產品; 礦產資源在線出版物和數字產品; 礦產資源在線空間數據; 美國國家地圖集; 國家地質圖資料庫; 在線圖書、報告和小冊子; 在線地圖和照片; 在線地圖列表; 圖片科學; 實時水數據; 美國煤炭質量資料庫; 美國煤炭資源資料庫; 水資源在線報告。
四、服務的方式
美國地質產品社會化服務方式可以分為傳統服務方式和網路在線服務方式。根據用戶需求可分為定製和定題服務方式。
( 一) 傳統服務方式
即直接的服務方式。客戶根據需要,直接到地質產品服務機構或委託銷售機構查閱、購買,也可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進行查詢和訂購。
( 二) 網路在線服務
網路在線服務指通過在線網路實現數據瀏覽、查詢、下載、訂購等服務。所有可以在地圖瀏覽器的用戶介面上獲得的數據集也可以通過網路服務獲取。這些服務可以添加到 GIS 系統中。在 GIS 系統中可以輸入 ArcIMS 影像地圖或基於要素矢量地圖服務,例如 ESRI 的 ArcGIS 或 ArcExplorer。ArcExplorer 是來自於 ESRI公司的免費的 GIS 瀏覽器。
( 三) 訂購服務
美國地調局產品訂購服務一般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傳真等不同方式,訂購途徑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 1) 通過經授權的美國地質調查商業合作夥伴訂購地調局的地形圖、數字制圖資料、地理數據、航空照片和衛星圖片等產品;
( 2) 從美國地調局訂購紙質和壓縮光碟的地圖、出版物和其他復合產品,可以採用以下途徑: 通過郵件,將訂購表格 ( 可以從網上下載) 和匯款寄至美國地調局相關地址; 通過傳真,將訂購表格傳給美國地調局; 在線方式,通過美國地調局網上商店 ( USGS Store) 提交訂單。
( 3) 從美國地調局訂購地圖、數字制圖資料、地理數據、航空照片和衛星圖片等產品的訂購途徑與訂購地圖的途徑類似,包括郵件、傳真和在線三種方式,但是具體的聯系地址有所不同。通過在線方式訂購產品時,要通過 Earth Ex-plorer 提交訂單。
每一種形式的產品訂購都需要收取 5 美元的手續費,並且必須在訂購時付款。美國地調局接受的付款方式,包括支票、匯票、信用卡、電匯、固定儲蓄賬戶、訂購單和統一訂購協議。在訂購時,最好不要郵寄現金,盡可能使用已有的美國地調局賬戶和訂購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