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里地質災害
1. 貴州哪些地區的暴雨洪災最為嚴重
貴州遵義強降雨致3人死亡4127人需緊急生活救助
據悉,6月23日07時至12時,黎平敖市(130.9毫米)、錦屏隆里(101.7毫米)出現大暴雨,暴雨出現在榕江、丹寨、劍河、三都、雷山、黎平、錦屏、平塘、貴定、思南、都勻、獨山12縣域內的41個觀測站,大雨有92個觀測站。大雨以上降水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黔東南州中部。
2. 寫一篇「我的家鄉——貴州」的社會調查報告。
我的家鄉----貴州省簡介
2009-9-16 23:21 29253
贊(0)
評論(1)
分享(1)
收藏
更多
自然地理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總面積為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
地理環境獨特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4%,土壤的地帶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西南部為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西北部為具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多為黃棕壤。此外,還有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澤土、石炭、石質土、山地草甸土、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對於農業生產而言,貴州土壤資源數量明顯不足,可用於農、林、牧業的土壤僅佔全省總面積的83.7%。
氣候舒適宜人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在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
植被豐厚多樣 貴州植被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的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河流數量眾多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GFDA1Q艉印⒔踅、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貴州河流數量較多,處處川流不息,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立體農業特徵明顯,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區域性較強,適宜於進行農業的整體綜合開發,適宜於發展特色農業。
自然資源
貴州是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有著極為突出的資源優勢。尤以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能源資源富集。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水能與煤炭優勢並存,水火互濟。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其中可開發量達1683萬千瓦,佔全國總量的4.4%,特別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條件優越。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煤炭資源儲量達497.28億噸,居全國第五位,超過南方12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為發展火電,實施 「西電東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煤化工、實施「煤變油」工程提供了資源條件。在「西電東送」的推動下,電力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到2005年末,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達到1324萬千瓦,發電量達到786.78億千瓦小時。
礦產資源豐富。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且成礦地質條件好,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23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礦石、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貴州鋁土礦質佳量大,是中國鋁土礦三大產區之一,鋁土礦資源儲量佔全國的17%;磷礦儲量26.8礦石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華,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資源儲量23.33萬金千克,居全國第十位,是中國新崛起的又一黃金資源基地。
生物種類繁多。全省有野生動物資源1000餘種,其中黔金絲猴、黑葉猴、華南虎、雲豹、豹、白顴、黑鶴、黑頸鶴、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頭鶴、蟒等14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13%;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9種,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紅腹雨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25.7%。植物資源有森林、草地、農作物品種、葯用植物、野生經濟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類。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34.9%,人均森林面積0.16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11億立方米;有70種珍稀植物列入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銀杉、珙桐、禿杉、桫欏等4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50%;有二級保護植物27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8.9%;有三級保護植物39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資源3800餘種,其中葯用植物資源有3700餘種,佔全國中草葯品種的80%,「夜郎無閑草,黔地多良葯」,是全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品質優良的珍稀名貴植物有珠子參、三尖杉、扇蕨、冬蟲夏草、雞GFDA3!艾納香(天然冰片)等6種。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吳萸、黃柏、黔黨參、何首烏、膽草、天冬、銀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參、冰球子、黃精、靈芝、艾粉等有地道葯材之美稱。野生經濟植物資源中,工業用植物約600餘種,以纖維、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資源為主;食用植物約500餘種,以維生素、蛋白質、澱粉、油脂植物為主;可供綠化、美化環境及有觀賞價值的園林植物約200餘種;具有抗污能力的環保植物40餘種。貴州農作物植物品種豐富,栽培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纖維植物和其他經濟作物近600個品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籽為主要品種。經濟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烏桕、漆樹、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馬桐油」為貴州名優土特產品。全省飼養的主要畜品種有30多種,優良牧草資源2500餘種,發展畜牧業具有良好條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爾;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燦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以遵義會議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徵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人口·民族
貴州人口增長速度繼續減慢。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4.59‰,死亡率為7.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8‰。與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4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1.35個千分點,自2000年以來貴州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連續六年持續下降。年末常住總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達到3931.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4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906.99萬人,男性人口為2024.13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6.14∶100。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37.8%。
2005年人口及構成情況
單位:萬人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全省常住總人口 3931.12 100.0
其中:城鎮 1056.29 26.9
鄉村 2874.83 73.1
其中:男性 2024.13 51.5
女性 1906.99 48.5
貴州省行政區劃一覽表(2005年)
市、州、地 所轄縣、市、特區、區名稱及ZF駐地
貴陽市
(轄6區3縣,代管縣級清鎮市,市人民ZF駐烏當區林城東路1號)
南明區(區人民ZF駐箭道街)雲岩區(區人民ZF駐貴烏路)小河區(區民ZF駐黃河路)花溪區(區人民ZF駐貴築街道辦事處貴築路)烏當區(區人民ZF駐新天街道辦事處航天路)白雲區(區人民ZF駐艷山紅鎮)修文縣(縣人民ZF駐龍場鎮)息烽縣(縣人民ZF駐永靖鎮)開陽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清鎮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貴陽市代管,市人民ZF駐青龍街道辦事處)
六盤水市
(轄1區1特區2縣,市人民ZF駐鍾山區鍾山大道)
鍾山區(區人民ZF駐鳳凰街道辦事處碧雲路)六枝特區(區人民ZF駐平寨鎮)盤縣(縣人民ZF駐紅果鎮) 水城縣(縣人民ZF駐濫壩鎮)
遵義市
(轄2區8縣2自治縣,代管縣級赤水市、仁懷市,市人民ZF駐匯川區人民路)
紅花崗區(區人民ZF駐海爾大道)匯川區(區人民ZF駐匯川大道)赤水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遵義市代管,市人民ZF駐人民街)仁懷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遵義市代管,市人民ZF駐中樞街道辦事處城南社區)正安縣(縣人民ZF駐鳳儀鎮)桐梓縣(縣人民ZF駐婁山關鎮)遵義縣(縣人民ZF駐南白鎮)鳳岡縣(縣人民ZF駐龍泉鎮)余慶縣(縣人民ZF駐白泥鎮)湄潭縣(縣人民ZF駐湄江鎮)綏陽縣(縣人民ZF駐洋川鎮)習水縣(縣人民ZF駐東皇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玉溪鎮)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都濡鎮)
安順市
(轄1區2縣3自治縣,市人民ZF駐西秀區東關街道辦事處中華中路)
西秀區(區人民ZF駐東關街道辦事處黃果樹大街)普定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平壩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關索鎮)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松山鎮)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2縣級市9縣1自治縣,州人民ZF駐都勻市文峰街道辦事處環東中路)
都勻市(市人民ZF駐文明路)福泉市(市人民ZF駐金山街道辦事處市府路)甕安縣(縣人民ZF駐雍陽鎮)貴定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惠水縣(縣人民ZF駐和平鎮)長順縣(縣人民ZF駐長寨鎮)獨山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荔波縣(縣人民ZF駐玉屏鎮)平塘縣(縣人民ZF駐平湖鎮)羅甸縣(縣人民ZF駐龍坪鎮)龍里縣(縣人民ZF駐龍山鎮)三都水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三合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縣級市7縣,州人民ZF駐興義市向陽街道辦事處沙井路)
興義市(市人民ZF駐黃草壩街道辦事處市府路)普安縣(縣人民ZF駐盤水鎮)晴隆縣(縣人民ZF駐蓮城鎮)貞豐縣(縣人民ZF駐珉谷鎮)冊亨縣(縣人民ZF駐者樓鎮)望謨縣(縣人民ZF駐復興鎮)安龍縣(縣人民ZF駐新安鎮)興仁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1市15縣,州人民ZF駐凱里市)
凱里市(市人民ZF駐遵義西路)雷山縣(縣人民ZF駐丹江鎮)黎平縣(縣人民ZF駐德風鎮)施秉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麻江縣(縣人民ZF駐杏山鎮)錦屏縣(縣人民ZF駐三江鎮)台江縣(縣人民ZF駐台拱鎮)劍河縣(縣人民ZF駐革東鎮)三穗縣(縣人民ZF駐八弓鎮)黃平縣(縣人民ZF駐新州鎮)從江縣(縣人民ZF駐丙妹鎮)鎮遠縣(縣人民ZF駐GFDA1Q粽潁天柱縣(縣人民ZF駐鳳城鎮)榕江縣(縣人民ZF駐古州鎮)岑鞏縣(縣人民ZF駐思暘鎮)丹寨縣(縣人民ZF駐龍泉鎮)
銅仁地區
(轄1市1特區4縣4自治縣,行政公署駐銅仁市)
銅仁市(市人民ZF駐環西路)萬山特區(特區人民ZF駐萬山鎮)德江縣(縣人民ZF駐青龍鎮)思南縣(縣人民ZF駐思唐鎮)江口縣(縣人民ZF駐雙江鎮)石阡縣(縣人民ZF駐湯山鎮)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和平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峨嶺鎮)松桃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蓼皋鎮)玉屏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平溪鎮)
畢節地區
(轄1市6縣1自治縣,行政公署駐畢節市)
畢節市(市人民ZF駐解放路)大方縣(縣人民ZF駐大方鎮)黔西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金沙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納雍縣(縣人民ZF駐雍熙鎮)織金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赫章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草海鎮)
環境質量狀況
200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煙塵、工業粉塵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內。全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其中,優於或達到所在功能區水質類別標準的監測斷面占總監測斷面數的63.5%,比上年有所提高。12個出境斷面水質較好,均優於或達到規定水質類別標准。納入監測的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趨於好轉,其中,滿足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達到58.3%,比上年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局部地區酸雨污染強度持續減輕,酸雨頻率有所下降。雜訊污染控製取得成效,區域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輻射環境質量穩定,仍然維持在天然本底值漲落范圍。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長,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環境形勢依然比較嚴峻。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十五」計劃的6.4%,其中,酸雨控制區超過21.3%,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任務十分艱巨。地表水水質劣於所在功能區水質類別標準的斷面占總監測斷面數的37.5%,其中,劣於Ⅴ類水質的斷面達到31.1%。湖(庫)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劣於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監測垂線佔到總監測垂線的88%。酸雨污染區域總體格局未變,酸控區內88.9%的城市出現過酸雨,個別城市酸雨污染還較嚴重。
水環境 全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中,共監測了33條河流的74個斷面。監測結果表明,水質優於或達到所在功能區類別標準的斷面有47個, 占總監測斷面數的63.5%,其中優於規定類別標準的斷面33個,占總監測斷面數的44.6%,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在這74個斷面中,有39個斷面達到Ⅰ類和Ⅱ類水質,8個斷面達到Ⅲ類水質,4個斷面為Ⅳ類水質,而劣於Ⅴ類水質的斷面有23個,比上年增加了7個。
納入全省水質監測的湖(庫)共有8個,分別為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烏江水庫、梭篩水庫、虹山水庫、萬峰湖和天然湖泊草海。在這8個湖(庫)的25個監測垂線中,達到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垂線3個,占總監測垂線數的12%;劣於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垂線有22個,占總監測垂線數的88%。湖(庫)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溶解氧和氨氮。
全省對九個中心城市的二十一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開展了逐月水質監測。這些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分別是:貴陽市的阿哈水庫、南明河、南門河、紅楓湖,遵義市的南郊水庫、北郊水庫,六盤水市的窯上水庫、水廠地下水源、玉舍水庫,安順市的梭篩水庫、水對沉水廠,凱里市的普舍寨水廠、金泉湖水廠、龍井水廠,都勻市的九龍湖水庫、鐵路地下水源,銅仁市的鴛鴦岩、桐梓坳,畢節市的倒天河水庫、利民水庫和興義市的興西湖。其中,六盤水市的玉舍水庫為新增飲用水源。2005年1月—12月的《貴州省各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顯示,全省九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各月水質良好,均全部達標。
根據對貴陽、遵義、安順、六盤水和凱里5個城市的監測結果顯示:2005年,各城市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和開采量影響明顯,高水位大多出現在5月—9月,低水位大多出現在1月—5月。在這5個城市中,貴陽市降水量雖有所增加,但由於開采量增大,地下水水位反為下降;遵義市降水量雖有所減小,但由於開采量減小,地下水水位反為上升;安順和六盤水雖然開采量有所增加,但因降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以上升為主。在貴陽、遵義的群井開采地段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依然存在。2005年,上述5個城市地下水開采量為14917.527萬立方米/年,較上年增加了518.287萬立方米,各城市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率在30%—51%之間。5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監測控制面積為1986.18平方公里,與上年相同,其中優良級—較好級為1822.62平方公里,較上年減少55.91平方公里;較差級—極差級163.56平方公里,較上年增加55.91平方公里。在地下水水質檢測的21個項目中,超標的項目主要有總硬度、化學需氧量、固形物和氨氮等。另外,城市地下水的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普遍超標。5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的分布情況與上年相比,貴陽、遵義、安順、凱里的優良—較好級水分布面積減少,較差—極差級水分布面積有所增加;六盤水的優良—較好級水分布面積增加,較差—極差級水分布面積有所減少。
全省全年廢水排放總量達5.57億噸,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49億噸,比上年減少7.9%;生活污水排放量4.08億噸,比上年增長3.2%。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2.56萬噸,比上年略有增長。其中, 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24萬噸,比上年減少2.9%;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0.31萬噸,比上年增長1.5%。廢水中氨氮排放總量為1.75萬噸,比上年減少1.8%。其中, 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0.18萬噸,比上年減少23.5%;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1.57萬噸,比上年增長1.5%。2005年,全省完成工業廢水治理項目175個,完成投資額2.21億元,新增廢水處理能力34.9萬噸/日。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67.7%,比上年增加9.5個百分點。到年末,全省共建成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6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為26.5萬立方米/日,全年生活污水處理率達21.07%,比上年增加10.8個百分點。
大氣環境 2005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比上年有所改善,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總懸浮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根據全省12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六盤水、安順、銅仁、畢節、清鎮、赤水和仁懷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貴陽和興義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三級標准;遵義、凱里和都勻空氣質量劣於國家三級標准。
二氧化硫仍然是影響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在統計的12個城市中,貴陽和興義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值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限值,遵義、凱里和都勻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三級標准限值。全省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值為0.06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7.7%。全省12個城市年均降水pH值范圍在4.32—6.74之間,其中,最低值出現在都勻,最高值出現在六盤水。除六盤水和赤水外,其餘10個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酸雨,占統計城市數的83.3%,其中,遵義酸雨頻率最高,達87.7%。全部城市的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准。全省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為0.019毫克/立方米。全部城市的總懸浮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值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全省總懸浮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值為0.1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1.6%。
2005年,全省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35.8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5.94萬噸,比上年增長9.9%;生活及其他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9.86萬噸,比上年減少2.3%。煙塵排放總量36.38萬噸,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工業廢氣中煙塵排放量20.51萬噸,比上年增長11%;生活及其他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5.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2%。工業粉塵排放量19.12萬噸,比上年下降23.3%。全省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去除率為21.26%,煙塵去除率95.99%,工業粉塵去除率86.09%,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當年完成工業廢氣治理項目142個,完成投資額2.87億元,新增廢氣治理能力1093.38萬標立方米/小時。到年末,全省共建成煙塵控制區54個,面積344.6平方公里。全省城市燃氣普及率達54.59%。
聲環境 2005年,全省12個城市進行了道路交通雜訊監測,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66.2—74.4分貝(A),其中,最低值出現在清鎮,最高值出現在興義。根據道路交通雜訊監測數據分析,興義為重度污染,六盤水和安順為輕度污染,貴陽和銅仁聲環境質量較好,遵義、畢節、凱里、都勻、仁懷、清鎮和赤水7個城市聲環境質量好。
全省12個城市進行了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監測,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52.4—60.0分貝(A),其中,最低值出現在畢節市,最高值出現在安順市。根據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監測數據分析,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興義、都勻、赤水和清鎮8個城市為輕度污染,銅仁、畢節、凱里和仁懷4個城市聲環境質量較好。
3. 國土資源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進一步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完善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體制,我部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近兩年來,各地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縣」建設以及第二批「十有縣」的驗收,「十有縣」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號),現對在2010年通過驗收的北京市房山區等第二批545個縣(市、區)名單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共545個)
北京市(9個):
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縣、密雲縣、懷柔區、平谷區、海淀區、豐台區、石景山區
河北省(24個):
平山縣、贊皇縣、阜平縣、易縣、淶水縣、唐縣、永年縣、邯鄲縣、峰峰礦區、臨城縣、內邱縣、遵化市、遷安市、撫寧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鷹手營子礦區、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沽源縣、張北縣、陽原縣
山西省(21個):
清徐縣、太原市尖草坪區、陽曲縣、太原市杏花嶺區、澤州縣、長子縣、屯留縣、沁源縣、潞城市、武鄉縣、平順縣、晉中市榆次區、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和順縣、左權縣、寧武縣、河曲縣
內蒙古自治區(4個):
赤峰市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豐鎮市、察哈爾右翼中旗
遼寧省(7個):
庄河市、海城市、岫岩縣、清原縣、寬甸縣、東港市、蓋州市
吉林省(10個):
長春市雙陽區、通化市二道江區、柳河縣、通化縣、輝南縣、白山市渾江區、白山市江源區、蛟河市、磐石市、汪清縣
黑龍江省(30個):
延壽縣、依蘭縣、尚志市、五常市、龍江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海林市、穆棱市、湯原縣、樺南縣、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雞東縣、雞西市恆山區、寶清縣、雙鴨山市嶺東區、鐵力市、伊春市美溪區、勃利縣、七台河市茄子河區、蘿北縣、黑河市愛輝區、遜克縣、五大連池市、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區、嫩江縣、孫吳縣、慶安縣、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塔河縣
江蘇省(11個):
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市浦口區、鎮江市京口區、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賈汪區、宜興市、灌雲縣、東海縣、贛榆縣
浙江省(19個):
杭州市蕭山區、餘杭區、桐廬縣、富陽市、溫州市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蒼南縣、泰順縣、長興縣、新昌縣、磐安縣、天台縣、龍游縣、江山市、青田縣、松陽縣、景寧縣、慶元縣
安徽省(14個):
東至縣、青陽縣、旌德縣、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樅陽縣、桐城市、休寧縣、黟縣、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徽州區、金寨縣、舒城縣
福建省(30個):
閩侯縣、福州市馬尾區、平潭縣、福清市、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市海滄區、周寧縣、蕉城區、屏南縣、莆田市城廂區、莆田市涵江區、安溪縣、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區、南靖縣、長泰縣、華安縣、龍岩市新羅區、永定縣、上杭縣、長汀縣、武平縣、大田縣、清流縣、沙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浦城縣、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個):
修水縣、星子縣、九江縣、彭澤縣、上饒縣、廣豐縣、婺源縣、豐城市、高安市、上高縣、奉新縣、資溪縣、黎川縣、南豐縣、廣昌縣、遂川縣、崇義縣、興國縣、南康市、大余縣、石城縣、龍南縣、上猶縣、安遠縣、樂平市、景德鎮市昌江區、上栗縣、蘆溪縣、萍鄉市湘東區、萍鄉市安源區、南昌市灣里區
山東省(20個):
沂源縣、安丘市、萊蕪市萊城區、文登市、乳山市、臨沂市蘭山區、臨沂市羅庄區、臨沂市河東區、平邑縣、沂南縣、郯城縣、臨沭縣、費縣、莒南縣、濟南市
歷城區、泰安市泰山區、泰安市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金鄉縣
河南省(16個):
新密市、欒川縣、三門峽市湖濱區、義馬市、商城縣、方城縣、平頂山市石龍區、汝州市、泌陽縣、林州市、安陽縣、淇縣、衛輝市、博愛縣、永城市、濟源市湖北省(21個):
遠安縣、宜都市、宜昌市點軍區、通山縣、通城縣、崇陽縣、咸寧市咸安區、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黃石市鐵山區、黃石市西塞山區、陽新縣、鄖西縣、丹江口市、竹溪縣、十堰市茅箭區、英山縣、松滋市、南漳縣、應城市
湖南省(40個):
寧鄉縣、湘鄉市、醴陵市、株洲縣、衡山縣、衡陽縣、祁東縣、常寧市、衡東縣、平江縣、臨湘市、岳陽縣、桃源縣、常德市鼎城區、桃江縣、隆回縣、邵東縣、綏寧縣、武岡市、新寧縣、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辰溪縣、麻陽縣、芷江縣、漵浦縣、汝城縣、永興縣、郴州市蘇仙區、永州市冷水灘區、雙牌縣、江華縣、道縣、新田縣、寧遠縣、永順縣、花垣縣、桑植縣、慈利縣
廣東省(37個):
廣州市蘿崗區、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寶安區、珠海市斗門區、香洲區、金灣區、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佛山市南海區、樂昌市、仁化縣、河源市連平縣、和平縣、梅州市平遠縣、豐順縣、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汕尾市陸河縣、海豐縣、江門市台山市、鶴山市、陽江市陽西縣、湛江市雷州市、坡頭區、肇慶市四會市、懷集縣、清遠市佛岡縣、清新縣、潮州市饒平縣、潮安縣、揭陽市揭東縣、揭西縣、雲浮市鬱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5個):
鳳山縣、宜州市、田東縣、平果縣、資源縣
海南省(6個):
保亭縣、昌江縣、瓊中縣、陵水縣、五指山市、白沙縣
重慶市(10個):
萬盛區、巴南區、北碚區、長壽區、潼南縣、雲陽縣、巫山縣、奉節縣、彭水縣、綦江縣
四川省(26個):
榮縣、巴中市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綿陽市安縣、江油市、三台縣、內江市資中縣、隆昌縣、雅安市雨城區、天全縣、蘆山縣、石棉縣、漢源縣、寶興縣、滎經縣,廣安市廣安區、華鎣市、鄰水縣、岳池縣、武勝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小金縣,涼山州甘洛縣
貴州省(61個):
修文縣、貴陽市烏當區、貴陽市雲岩區、貴陽市南明區、遵義市紅花崗區、余慶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道真縣、正安縣、綏陽縣、桐梓縣、赤水市、習水縣、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鎮寧縣、紫雲縣、黔南州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平塘縣、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天柱縣、岑鞏縣、從江縣、麻江縣、錦屏縣、黃平縣、丹寨縣、台江縣,興義市、興仁縣、貞豐縣、晴隆縣、普安縣、大方縣、赫章縣、金沙縣、畢節市、織金縣、威寧縣、納雍縣,銅仁市、玉屏縣、萬山特區、松桃縣、沿河縣、德江縣、思南縣、石阡縣、印江縣
雲南省(35個):
昆明市東川區、祿勸縣、宜良縣、昭通市昭陽區、鹽津縣、水富縣、曲靖市麒麟區、沾益縣、會澤縣、玉溪市紅塔區、龍陵縣、昌寧縣、騰沖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開遠市、元陽縣、河口縣、文山縣、丘北縣、西疇縣、江城縣、孟連縣、南澗縣、漾濞縣、永平縣、潞西市、華坪縣、玉龍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臨滄市臨翔區、滄源縣、耿馬縣
西藏自治區(5個):
亞東縣、芒康縣、波密縣、察隅縣、洛扎縣
陝西省(19個):
西安市臨潼區、西安市灞橋區、寶雞市金台區、太白縣、長武縣、淳化縣、韓城市、白水縣、商洛市商州區、鎮安縣、安康市漢濱區、鎮坪縣、洋縣、留壩縣、府谷縣、定邊縣、志丹縣、甘泉縣、銅川市印台區
甘肅省(19個):
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肅州區、山丹縣、肅南縣、天祝縣、古浪縣、白銀市平川區、會寧縣、通渭縣、漳縣、天水市秦州區、清水縣、隴南市武都區、文縣、東鄉縣、臨夏縣、迭部縣、鎮原縣、崇信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4個):
固原市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中衛市海原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1個):
尼勒克縣、特克斯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阜康市、沙灣縣、烏蘇市、烏魯木齊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富蘊縣
4. 黔是哪裡 秦是哪裡 滇是哪裡
二、自然資源
貴州是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省區之一,有著極為突 出的資源優勢,尤內以能源、容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全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壩地較少。山地面積為10874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 面積的61.7%,丘陵面積為54197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8%;山間平壩區面積為1 3230平方千米,僅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這種地理特點,使得可用於農業開發的土地資 源不多,特別是近年來,由於人口增多,非農業用地增多,耕地面積不斷縮小。2002年底, 全省實有耕地面積176.9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6.29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