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壹』 請問土工試驗方法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工程地質手冊最新版本是哪個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2、《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9年版)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
4、《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5、《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6、《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12)
7、《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
8、《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
9、《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 50123-1999)
10、《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 50585-2010)
12、《靜力觸探技術標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CECS 99:98)
高層部分:
1、《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
鐵路類:
1、《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鐵路工程不良地質勘察規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鐵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規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 10001-2005)
5、《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鐵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TB 10002.5-2005)
7、《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 10003-2005)
8、《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范》(TB 10025-2006)
9、《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軌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鐵路工程地質手冊》(修訂版)(1999)
水工類:
1、《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 55-2005)
3、《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范》(DL 5073-2000)
4、《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 60-94)
5、《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質勘察規程》(SL 188-2005)
7、《水利水電工程土工試驗規程》(DL/T 5355-2006)
公路類:
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
3、《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 004-89)
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區劃標准》(JTJ003-86)
9、《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
其它類:
1、《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經廢止)
2、《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 50266-2013)
3、《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4、《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GB 50025-2004)
5、《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GBJ 112-87)
6、《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規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規范》(JTS 147-1-2010)
9 、《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
10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
11、《建築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
12、《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
14、《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 50290-98)
18、《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國土資發〔2004〕69號
19、《變電所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01)
21、《建築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
24.《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防滲系統工程技術規范》(CJJ113-2007)
27、《軟土地區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83-2011)
28、《復合地基技術規范》(GB/T50783-2012)
尾砂壩:
1、《尾礦堆積壩岩土工程技術規范》(GB 50547—2010)
市政類:
1、《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 194-2013)
4、《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032-2003)
5、《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
6、《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 11-2011)
7、《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 169-2012)
冶金類:
1、《冶金工業建設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業建設鑽探技術規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業岩土勘察原位測試規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業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615-2010)
設計手冊類
1、《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常士驃、張蘇民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2、《地基處理手冊》(第三版)。龔曉南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3、《公路設計手冊·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鐵路工程地質手冊》。鐵路第一勘察設計院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特殊類:
1、《露天煤礦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778-2012)
2、《構築物抗震設計規范》(GB50191-2012)
3、《城鄉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JGJ123-2012)
5、《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設勘察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50379-2006)(強調有總工)
生活垃圾處理場:
1、《生活垃圾處理場岩土工程勘察規程》
2、《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
3、《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規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防滲系統工程技術規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93—2003)
『貳』 2013年建築工程施工規范
規范是要施工現場配置的工具書,上級部門來檢查時查你的規范配置是否齊全,所以規范是要從書店去買來用的,不能用電子版的。
第一部分土建類工程建設國家標准1. 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築部分)2. 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標准 GB/T50001-20103.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4.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5.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6.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7.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8.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9.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0.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200211.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912. 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22-8713. 建築抗震鑒定標准GB50023-200914.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5. 建築地面設計規范GB50037--9616.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版)17. 煙囪設計規范GB50051-200218. 煙囪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78-200819.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200220.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准GB/T50081-200221. 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22. 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9623.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J97-8725.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規范GB50098-200926. 總圖制圖標准GB/T50103-201027. 建築制圖標准GB/T50104-200128. 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准GB/T50107-201029.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30. 滑動模板工程技術規程GB 50113-200531.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32. 人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34-200433. 高聳結構設計規范GB 50135-200634.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GB 50137-201135. 給水排水構築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41-200836. 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50146-9037. 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准GB50152-9238. 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准GB50153-200839.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GB50164-9240. 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1-201241.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42.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4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44.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45. 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6-201246.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200247.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48. 建築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1049.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0150. 建築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12-200251. 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GB50214-200152. 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95(2001年局部修訂)53. 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200854. 建築防腐蝕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GB50224-9555. 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准GB/T50228-9656. 工業安裝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252-201057.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58. 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8-201059.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300-200160. 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200061.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10 62.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63. 住宅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規范GB50327-200164. 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GB/T50328-200165. 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66.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67.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68.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評價標准GB/T50375-200669. 工程建設勘察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50379-200670. 硬泡聚氨酯保溫防水工程技術規范GB50404-200771. 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72. 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50430-200773. 石油化工建(構)築物抗震設防分類標准 GB50453-200874.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462-200875.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200876.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77.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78. 建築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200979. 雙曲線冷卻塔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50573-201080. 鋁合金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576-201081. 建築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50601-201082.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建設工程應用技術規范GB50608-201083. 鋼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准GB/T50621-201084.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628-201085. 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GB50656-201186. 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50669-201187. 預制組合立桿技術規范GB50682-201188. 膠合木結構技術規范GB/T 50708-201289. 預防混凝土鹼骨料反應技術規程GB/T50733-201190. 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50755-2012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標准91. 呋喃樹脂防腐蝕工程技術規程CECS01:200492. 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02:200593. 鑽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03:200794. 靜力觸探技術標准CECS04:8895. 磚砌圓筒倉技術規范CECS08:8996. 進口木材在工程上應用的規定CECS12:8997. 鋼纖維混凝土試驗方法CECS13:8998. 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CECS21:200099. 岩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2005100. 鋼結構防火塗料應用技術規范CECS24:90101. 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102. 雙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與施工規程CECS26:90103. 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CECS28:90104. 柔氈屋面防水工程技術規程CECS29:91105. 纖維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38:2004106. 混凝土及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控制規程CECS40:92107. 鋼筋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框架節點與連接設計規程CECS43:92108. 砂、石鹼活性快速試驗方法CECS48:93109. 整體預應力裝配式板柱結構技術規程CECS52:2010110. 孔隙水壓力測試規程CECS55:93111. 混凝土電視塔施工技術規程CECS58:94112. 後裝拔出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69:94113. 工程建設施工現場焊接目視檢驗規范CECS71:94 (與CECS 70:94)114. 二甲苯型不飽和聚酯樹脂防腐蝕工程技術規程CECS73:95115. 鋼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77:96116. 磚混結構房屋加層技術規范CECS78:96117. 塔桅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程CECS80:2006118.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146:2003119. 矩形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159:2004120. 建築工程預應力施工規程CECS180:2005121. 聚苯模板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194:2006122. 聚合物水泥、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應用技術規程CECS195:2006123. 建築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程CECS196:2006124. 聚乙烯丙綸卷材復合防水工程技術規程CECS199:2006125. 建築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CECS200:2006126. 植物纖維石膏渣空心砌塊應用技術規程CECS201:2006127.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CECS203:2006128. 建築室內吊頂工程技術規程CECS255:2009129. 蒸壓粉煤灰磚建築技術規范CECS256:2009130. 混凝土磚建築技術規范CECS257:2009131. 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資料管理規程CECS266:2009132. 水工混凝土外保溫聚苯板施工技術規范CECS268:2010133. 自承重砌體牆技術規程CECS281:2010134. 輕鋼構架固模剪力牆結構技術規程CECS283:2010135. 波浪腹板鋼結構應用技術規程 CECS290:2011136. 高差儀應用技術規程CECS314:2012城鎮建設工程行業標准137. 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CJJ1-90138. 粉煤灰石灰類道路基層施工及驗收規程CJJ4-97139. 煤渣石灰類道路基層施工暫行技術規定CJJ5-83140. 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36-2006141. 乳化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程CJJ42-91142. 熱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驗收規程CJJ43-91143.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44-91144. 民用房屋修繕工程施工規程CJJ/T53-93145. 房屋滲漏修繕技術規程CJJ62-95建築工程行業標准146.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147. 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148. 網架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7-9114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95150. 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12-200615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築技術規程JGJ/T14-2004152. 蒸壓加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17-2008153.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154. 冷拔鋼絲預應力混構件設計與施工規程JGJ19-92155. V形折板屋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T21-93156.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01157. 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准JGJ/T27-2001158.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漿中應用技術規程JGJ28-86159. 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160.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61. 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162. 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51-200216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准JGJ52-2006164.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JGJ53-9216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166. 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JGJ59-99167. 混凝土拌合用水標准JGJ63-2006168. 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GJ65-89169. 建築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2009170. 潔凈室施工及驗收規范JGJ71-90171. 自流平面工程技術規程JGJ/T175-2009172. 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准JGJ/T77-2010/備案號J278-2010173. 網架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JGJ78-91174.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175. 建築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76. 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2002177. 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的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程JGJ82-2011178.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83-91179.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JGJ85-2005/備案號J1006-2010180. 建設領域計算機軟體工程技術規范JGJ/T90-92181.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93-91182.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JGJ85-2002183. 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JGJ88-92184. 原狀土取樣技術標准JGJ89-92185. 建設領域計算機軟體工程技術規范JGJ/T90-92186.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T92-2004187.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188. 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95-2011189. 鋼框膠合板模板技術規程JGJ96-95190. 砌築砂漿配合比設計規程JGJ98-2010/備案號J65-2010191. 高層民用建築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9--98192. 玻璃幕牆工程技術規范JGJ102-2003193. 塑料門窗安裝及驗收規程JGJ103-2008194. 建築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195. 機械噴抹灰施工規程JGJ/T105-2011196. 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197. 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2010/備案號J986-2010198. 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JGJ108--96199. 鋼筋錐螺紋接頭技術規程JGJ109—96200. 建築工程飾面磚粘結強度檢驗標准JGJ110—2008201. 建築玻璃應用技術規程JGJ113-2009202. 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T114—2003203. 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JGJ115-2006204. 建築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備案號J886-2009205.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206. 工程網路計劃技術規程JGJ/T121-99 207. 外牆飾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JGJ126—2000208. 建築施工門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28-2010/備案號J43-2010209. 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備案號J84-2011210. 居住建築節能檢測標准JGJ/T132-2009/備案號J85-2009211. 金屬與石材幕牆工程技術規范JGJ133-2001212. 夏熱冬冷地區建築節能設計標准JGJ134-2010/備案號J886-2009213. 多孔磚砌體結構技術規范JGJ137—2001214. 玻璃幕牆工程質量檢驗標准JGJ/T139—2001215.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規程JGJ140-2004216. 混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程JGJ149—2006217. 逆作復合樁基技術規程JGJ/T186-2009218.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檢查技術規程JGJ160-2008219. 地下建築工程逆作法技術規程JGJ165-2010/備案號J1138-2010220. 建築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221. 清水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169-2009222. 建築陶瓷薄板應用技術規程JGJ/T 172-2012備案號J861-2012223.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術規程JGJ/T175-2009/備案號J884-2009224. 公共建築節能檢測標准JGJ/T177-2009/備案號J970-2009225. 補償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8-2009/備案號J887-2009226. 建築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規范JGJ180-2009/備案號J888-2009227. 液壓升降整體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83-2009/J892-2009228. 建築工程資料管理規定JGJ/T185-2009/備案號J951-2009229. 逆作復合樁基技術規程JGJ/T186-2009/備案號J952-2009230. 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JGJ/T187-2009/備案號J953-2009231. 施工現場臨時建築物技術規范JGJ/T188-2009/備案號J954-2009232. 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准JGJ/T193-2009/備案號J957-2009233. 液壓爬升模板工程技術規程JGJ195-2010/備案號J987-2010234. 建築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0/備案號J974-2010235. 混凝土預制拼裝塔機基礎技術規程JGJ/T197-2010/備案號J1086-2010236. 施工企業工程建設技術標准化管理規范JGJ/T198-2010/備案號J993-2010237. 建築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2010/備案號J999-2010238. 建築施工企業管理基礎數據標准JGJ/T204-2010239. 建築門窗工程檢測技術規程JGJ/T205-2010/備案號J991-2010240. 海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JGJ206-2010/備案號J1038-2010241. 後錨固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08-2010/備案號J1007-2010242. 輕型鋼結構住宅技術規程JGJ209-2010/備案號J1009-2010243. 剛-柔性樁復合地基技術規程JGJ/T210-2010/備案號1005-2010244. 建築工程水泥-水玻璃雙液注漿技術規程JGJ/T211-2010/備案號J1004-2010245. 地下工程滲漏治理技術規程JGJ/T212-2010/備案號J1080-2010246. 建設施工升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215-2010/備案號J1067-2010247. 鋁合金結構工程施工規程JGJ/T216-2010/備案號J1068-2010248. 混凝土結構用鋼筋間隔件應用技術規程JGJ/T219-2010/備案號J1139-2010249. 建築工程可持續性評價標准JGJ/T222-2011/備案號J1217-2011250. 預制預應力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技術規程JGJ224-2010/備案號J1127-2010251.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230-2010/備案號J1124-2010252. 建築施工承接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備案號J1128-2010253. 水泥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T233-2011/備案號J1144-2011254. 擇壓法檢測砌築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4-2011/備案號J1157-2011255. 建築外牆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2011/備案號J1166-2011256. 混凝土基層噴漿處理技術規程JGJ/T238-2011/備案號J1156-2011257. 底部框架-抗震牆砌體房屋抗震技術規程JGJ 248-2012備案號J 1397-2012258. 拱形鋼結構技術規程JGJ/T249-2011/備案號J1215-2011259. 建築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程JGJ/T251-2011/備案號J1218-2011260. 無機輕集料砂漿保溫系統技術規程JGJ253-2011/備案號J1329-2011261. 建築施工竹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254-2011/備案號J1336-2011262. 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256-2011/備案號J1230-2011263.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修復與防護技術規程 JGJ/T259-2012 備案號J1403-2012264. 鋼絲網架混凝土復合板結構技術規程JGJ/T273-2012備案號J1411-2012265. 建築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 JGJ276-2012 備案號1354-2012266. 高強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1-2012備案號J1414-2012267.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JGJ/T283-2012/備案號J1404-2012電力工業標准268. 火力發電廠土建結構設計技術規定DL5022-93269. 火力發電廠地基處理技術規定DL5024-93270. 火力發電廠建築裝修設計標准DL/T5029-94271. 火力發電廠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技術規定DL/T5035-2003272. 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建築工程篇)SDJ69-87273. 火力發電廠主廠房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暫行規定DLGJ99-91274. 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准
『叄』 土工試驗方法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工程地質手冊最新版本是哪個
2015年勘察工程所用的最新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2、《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
4、《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5、《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6、《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12)
7、《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
8、《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
9、《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 50123-1999)
10、《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 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規范》(GB 50585-2010)
12、《靜力觸探技術標准》(CECS 04:88)
13、《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CECS 99:98)
高層部分:
1、《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72-2004、J 366-2004)
2、《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
鐵路類:
1、《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2、《鐵路工程不良地質勘察規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鐵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規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4、《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 10001-2005)
5、《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TB 10035-2006 J158-2006)
6、《鐵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TB 10002.5-2005)
7、《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 10003-2005)
8、《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范》(TB 10025-2006)
9、《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111-2006)
10、《城市軌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307-2012)
11、《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299-1999)(2003年版)
12、《鐵路工程地質手冊》(修訂版)(1999)
水工類:
1、《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
2、《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 55-2005)
3、《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范》(DL 5073-2000)
4、《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 60-94)
5、《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DL/T 5395-2007)
6、《堤坊工程地質勘察規程》(SL 188-2005)
7、《水利水電工程土工試驗規程》(DL/T 5355-2006)
公路類:
1、《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
2、《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 D30-2004)
3、《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 D63-2007)
4、《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 004-89)
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
7、《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
8、《公路自然區劃標准》(JTJ003-86)
9、《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
其它類:
1、《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 50218-2014) (GB 50218-94已經廢止)
2、《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 50266-2013)
3、《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4、《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GB 50025-2004)
5、《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GBJ 112-87)
6、《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
7、《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規范》(JTS 133-1-2010)
8、《港口工程地基規范》(JTS 147-1-2010)
9 、《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
10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
11、《建築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
12、《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03 J256-2003)
13、《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
14、《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
15、《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准》(GB 50153-2008)
16、《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4 J302-2004)
17、《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 50290-98)
18、《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國土資發〔2004〕69號
19、《變電所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DL/T 5170-2002)
2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01)
21、《建築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程》(JGJ/T 251-2011)
22.《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要求》(GB/T18772)
23.《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
24.《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2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26、《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防滲系統工程技術規范》(CJJ113-2007)
27、《軟土地區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 83-2011)
28、《復合地基技術規范》(GB/T50783-2012)
尾砂壩:
1、《尾礦堆積壩岩土工程技術規范》(GB 50547—2010)
市政類:
1、《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
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 194-2013)
4、《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032-2003)
5、《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CJJ 166-2011)
6、《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 11-2011)
7、《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 169-2012)
冶金類:
1、《冶金工業建設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749-2012)
2、《冶金工業建設鑽探技術規范》(GB50734-2012)
3、《冶金工業岩土勘察原位測試規范》(GB/T50480-2008)
4、《冶金工業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615-2010)
設計手冊類
1、《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常士驃、張蘇民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2、《地基處理手冊》(第三版)。龔曉南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3、《公路設計手冊·路基》(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鐵路工程地質手冊》。鐵路第一勘察設計院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特殊類:
1、《露天煤礦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778-2012)
2、《構築物抗震設計規范》(GB50191-2012)
3、《城鄉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CJJ57-2012 )
4、《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JGJ123-2012)
5、《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范》(GB50260-2013)
6、《工程建設勘察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50379-2006)(強調有總工)
生活垃圾處理場:
1、《生活垃圾處理場岩土工程勘察規程》
2、《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
3、《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規范 (CJJ176-2012)
4、《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防滲系統工程技術規范》(CJJl13—2007)
5、《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93—2003)
『肆』 編制《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背景和名詞
一、背景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需要簡單追溯一下我國有關建築方面的工程地質、岩土工程和地基基礎等規范的編制背景和過程,這樣可以從歷史和從較廣闊的視野來認識本規范編制的一些基本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們國家沒有工程地質規范,沒有岩土工程規范,沒有地基基礎規范。蓋房子,洋的用洋辦法,像大都市的建築,如上海的國際飯店等,是外國人蓋的;土的用土辦法,像廣大的村鎮建築,是散布在各地的能工巧匠蓋的,稱為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也有不洋不土,或土洋結合的,像中小城市的建築等,是當時的土木工程師和建築師蓋的。不論洋的土的,或土洋結合的,都沒有形成條文的形式,更沒有形成規范規程。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建設工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蘇聯來了許多建築工程專家,也帶來了蘇聯的建築法規,如127—55地基基礎規范,6—48黃土(大孔土)建築規范,我們自己沒有,自然要用人家的,但用的過程中也要思考,也要注意調查研究,注意總結經驗教訓。為什麼我們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做是符合毛澤東思想的,國外的一些學說、理論和經驗必須與我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國外的一些工程地質學、土力學和岩土工程學的某些理論和方法,某些規范規程,當用到我國的建築工程時,也必須與我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我們一方面在無自己規范的情況下,借用蘇聯的規范;另一方面在用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由於國家的戰略需要,20世紀50年代主要建設大西北,西北是黃土地區,1955年國家科委將黃土作為研究重點項目,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進行研究,其中編制黃土地區建築規范的任務就下達到當時的建築工程部,具體由部屬的建築技術研究所土壤組承擔。1955年我從南京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後,就被分配到建築工程部建築技術研究所的土壤組工作,在黃強先生主持下,參加黃土地區建築規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這個研究所就是現在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的前身,這個土壤組就是現在的地基基礎研究所的前身。由於工作的指導思想明確,既要掌握世界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又要抓住我國的特點不放,經過幾年的調查研究和重點地區的試驗研究,點面結合,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基本完成了,但國家正式批准在1966年,它名為《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這是我國第一本規范,第一本綜合性的規范,內容包括勘察、設計、施工和維護。在編制過程中,大孔土(濕陷性黃土)的學者,阿比列夫.Ю.M.曾作為蘇聯專家到中國來,他堅持他的,在中國用他的就行,但我們還是按照我國實際情況,加以編制,加以規定。
1960年,隨著全國普遍建設的需要,除黃土外,針對其他地基土的勘察、設計、施工的規范也需要編制,在當時的建築工程部系統,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由建築工程部綜合勘察院負責草擬了若干條,我參加過幾次討論,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由我們地基基礎研究所負責,開了協作會,制定了協作計劃,為了抓我國地基土的特點,在計劃中列出了「中國區域建築條件的研究」,由我負責協調各單位的研究,我曾到西南、中南、華東等地做地基土的調查,但因許多原因,特別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建築業的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和地基基礎的設計規范都未在60年代編成,只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在上海建委的主持下,經各協作單位,包括我們地基基礎研究所參加人員的努力,於1966年完成了我國第一本《地基基礎工程及驗收規范》。
到了20世紀70年代,在基本建設中,地基基礎方面出了不少問題,國家建委這時下文進行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和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編制,由國家建委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於1971~1974年完成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編制,由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基本建設委員會會同有關單位於1973~1977年完成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編制。這樣,我國的建築行業有關一般土的地基基礎方面的勘察、設計和施工的規范都有了。以後這些規范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新的要求,都作了修訂,現在大家要執行的是它們的修訂本。
由於建設大西南,建設大三線,這個時候,作為特殊土的膨脹土地基,也引起了建築工程界的重視,由國家建委於1978年下達任務,由城鄉建築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它是在20世紀70年代編成的《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定》的基礎上,經其修訂後編製成的,在1988年才批准為正式規范,這個規范的內容包括勘察、設計、施工和維護,也是綜合性的。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發展沿海戰略,作為特殊土的軟土也提到了日程上來。1986年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下文,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主編《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具體就落到我的身上,於是會同上海勘察院、天津市勘察院和天津市規劃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共同編這本規范,他們長期在軟土地區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料,我們地基基礎研究所在20世紀60年代也有一個軟土組進行軟土地基的調研,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料,更重要的是在編制組成立以後,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從東北的遼寧到南方的廣西的11個沿海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都進行了軟土的調查研究,完成了初稿、徵求意見稿和送審稿,經過5年,最後完成了這本規范。
在20世紀80~90年代完成的建築方面的規范,還有《建築地基處理規范》和《建築樁基規范》等,其他如建築規程和地方的地基基礎規范規程就更多了。
從以上對有關建築地基基礎規范的編制背景和過程來看,可以看到以下3點:
1)規范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發展戰略而編制的。由特殊土的編制情況看,從建設大西北的《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建設大西南的《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到發展沿海戰略的《軟地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編制過程來看,是很清楚的。其他的規范也是如此。
2)作為特殊土的《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與其他兩本特殊土的規范,如《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和《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是不同的,它們都是綜合性的,而本規范是專業性的,只指勘察,且與一般地基土的《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和《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有密切的關系。本規范是從原《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察規范》中獨立出來編制的,是勘察規范,而軟土地基基礎的設計仍留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內,軟土地基基礎的施工,如降水、樁基,地下連續牆等,仍是《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主要內容。因此,作為特殊地基土的軟土,如果要想與其他特殊地基土一樣,成為綜合性的建築規范,也就是把軟土地區的勘察、設計、施工和維護綜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科學的體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3)本規范雖然目前只指勘察,但它已經不是傳統的勘察,是工程建築工作的一個階段,只提供工程地質資料,而是包括了評價、探測、施工降水等工作,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已經有一定的綜合性了,這些內容和情況,在介紹正文時,將會講到。
二、名詞
1.軟土
軟土或者淤泥是一種特殊的地質地理現象,一種特殊的地基土,《岩土工程勘察規范》的判定是「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0,且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的細粒土應判定為軟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其壓縮系數宜大於0.5M Pa-1,不排水抗剪強度宜小於30kPa。」軟土這一名詞,最初是人們在工程實踐中產生的,是顧名思義的產物,就是軟弱的意思,那麼軟弱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中的力學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判定是「淤泥應為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並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5的黏性土,當天然孔隙比小於1.5但大於1.0的土應為淤泥質土。」本規范的判別簡化成3條:①外觀以灰色為主的細粒土;②天然含水量大於或等於液限;③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0。這3本規范在概念或判別上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微小的差別,且主要是表達上的差別。從物理指標來看,共同點,3個規范都規定了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天然孔隙比大於1.0。差別點,《岩土工程勘察規范》指出了力學指標,但說得靈活,只是「宜」。《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中將天然孔隙比1.0~1.5,稱為淤泥質土,1.5以上稱為淤泥。本規范在天然含水量上不僅是大於液限,也可以等於液限,判別一般用物理指標,而評價則要用力學指標,雖然《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列上了力學指標,只是「宜」,而前面的物理指標就成了判定指標。從地質因素看,《岩土工程勘察規范》指出了軟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以淤泥、泥炭顯示沉積環境,並將軟土與淤泥直接聯系起來給出。《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指出了淤泥應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中沉積,並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是直接說出了沉積環境,但沒有說出軟土。本規范以灰色為主的外觀特徵來顯示沉積環境,沒有說出淤泥。在這里需要討論一下軟土和淤泥兩個名詞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軟土是工程地質學、土力學上的一個名詞,淤泥是沉積岩石學上的一個名詞,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在於它們都是研究同一個地質體,大體上可以互相顯示,區別在於兩個學科的研究目的和任務不同,一個研究地質體的強度和變形等工程特徵;另一個研究地質體的成分和結構等礦產特徵,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體系,因此,兩個名詞又不宜混淆,需要加以區別。
2.地區
地區是空間在地球表面的表現,是一種普遍的地質地理現象,在地球表面有各式各樣的地質地理特徵,如果以構成地區的各種不同的地質地理特徵來考察地區,那麼不同的地質地理特徵就構成不同的地區。
3.軟土地區
軟土或者淤泥的地質體或岩土體,它一方面是具有一定物理力學性質,一定物質成分和組織結構的自然體系;另一方面又是在地質歷史過程中形成,且在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不斷改變的自然地質體,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由軟土佔有的空間就是軟土地區。為什麼要講軟土地區呢?是為了說明編制規范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在我年輕時參加《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的編制,中年時參加《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的編制,以及這次主編《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時,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稱某種土的規范名稱,或某種土地區的規范名稱,爭論不休。一些人認為稱某種土的規范就行了,比較簡明;另一些人又則認為,採用某種土的規范不全面,容易把地質體作為一種材料去理解,單從力學去考慮,忽視地質因素,如果在土的後面加上地區兩個字就全面了,因為地區是地質地理現象的表現,是地質體,稱某種土地區的概念,也就包括了力學和地質學的內容。爭論的結果,後一種意見佔了上風,濕陷性黃土的膨脹土的規范都採用了稱某種土地區的規范,而不稱某種土的規范。因此,我們在編制本規范時,也出現過這樣問題的討論,最終我們與其他特殊土一樣,採取了《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名稱。
4.工程地質
在編制本規范的過程中,在徵求意見稿時,曾有人提出將《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改成《軟土地區岩土工程勘察規范》的意見,我們也作認真考慮,這里就指出什麼是工程地質?什麼是岩土工程?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系?
工程地質是地質學一個應用的分支,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體問題的學科,也可以說是研究地質環境與工程建設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學科。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學的分支,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岩土體問題的學科,也就是說研究岩土的環境與工程建設相互作用、相互適用的學科。
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理解了,岩土體與地質體基本上是一個東西,岩土體的問題,也就是地質體的問題。因此,工程地質學和岩土工程學為工程建設服務最終目的和任務是一致的,只是學科發展的起點,一個從地質向工程走,另一個從工程向地質走,各有自己的知識優勢,只有兩個優勢相加,滲透並融合了,才會有好的效果,才能創造出優異的成績。我們認為,用工程地質可以,用岩土工程也可以,關鍵是內容,我們最後沒有改,採用了工程地質,這里順便說一下,還有一個行政的原因,1986年下達編制任務時,是工程地質,要改的話要打報告,會推遲時間,因為改的意義不大,就不做虛工了。
5.勘察
勘察就是為滿足某一目的和任務所做的調查研究。包括考察、勘探、鑽探、試驗、觀測等。
6.規范
規范是明文規定的標准,如道德規范、技術規范等,屬於標准化學科的范疇。標准化學科目前發展很快,國家非常重視,它是一門橫向綜合性學科,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滲透到需要統一技術標準的各部門、各行業和各方面,自然也需滲透到建設部門。通過工程建設標準的制訂,包括本技術規范的制訂,使建設部門的工作會建立起最佳的秩序,實現最佳的技術結合和取得最佳的社會經濟效果。
標准化學科的特徵是什麼,也就是規范的特徵是什麼,有下列幾點:
1)政策性,標准規范是根據國家一定時期科學、技術、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資源、自然條件等情況,並考慮當前與長遠的需要而制訂的,它具有政策性和指導性。《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就是根據國家發展沿海戰略的需要,沿海有廣泛的軟土分布,以及軟土地區在工程建設中已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由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下達任務而編制的,它是在政策的指導下產生和發展的,它自然具有政策性和指導性。
2)抽象性,任何標准規范都是對大量同類事物特性的抽象概括,標准規範本身是科技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結晶,制訂標准規范的過程就是科學的反映過程,制訂一個標准規范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試驗的驗證工作,以使標准規范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認真地執行標准規范,抽象的標准規范就能轉化為物質的工程建設的產品。
3)技術性,標准規范的對象絕大部分是技術性的事物。本規范就是技術性的,方法的標准化佔有很大比例,如鑽探方法、取土方法、試驗方法、評價方法等。
4)經濟性,一項技術要訂為標准規范,不僅要技術先進,還要經濟合理,國家的標准規范,將給全國帶來最佳的經濟效果,本規范也一樣,如果認真執行,對軟土地區的工程建設在克服保守、反對冒進方面,也會帶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5)約束性,標准規范的產生需要經過一定權威機構的提出和批准。國家的對全國有約束性,地方的對地方有約束性,企業的對企業有約束性。
6)連續性,標准規范是一代一代往下延傳的,每一代的標准規范都是通過整理、選優、固定、簡化工作對策,從混亂、重復、低效的狀態達到科學合理的統一,每一代標准規范一旦確定下來,就要穩定一段時間。當它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落後於生產技術發展時,就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訂出新一代標准規范,只有通過及時修訂,才能保證標准規范的先進性,發揮其對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
(本文是作者於1996年4月8日在山東省煙台市舉辦的「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講習班上,講課的前言部分)
『伍』 軟土工程地質
軟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大、承載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態的黏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以及其他高壓縮性飽和黏性土、粉土等。黃河三角洲地處渤海之濱,具有軟土的沉積環境,鑽探資料也表明區內呈片狀分布著軟土。
(1)軟土的劃分標准
本次劃分軟土採用如下標准: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並且厚度大於0.50m,將其確定為軟土層。
1)承載力標准值fk<80kPa;
2)標貫錘擊數N63.5≤2;
3)靜力觸探錐頭阻力qc<0.5MPa;
4)流塑狀態。
(2)軟土的空間分布
利用工程地質鑽孔資料和相應試驗數據的分析,圈定出軟土的分布范圍及埋藏條件,繪制軟土分布圖(圖4.4)。
軟土主要分布於黃河三角洲東北部濱海地帶、河口—刁口碼頭一帶、利津縣羅鎮—黃河故道西、墾利縣下鎮東部,另外在利津縣明集—廣南水庫一線呈不連續片狀、碟狀分布。
(3)軟土的成因及主要物理力學性質
研究區軟土具有兩種成因:
1)爛泥灣相沉積:在歷次河口的兩側,沉積的以細粒成分為主的土層,一直處於飽和狀態,排水固結過程進展緩慢,所以土的力學性質很差。顏色以灰褐色為主,流塑態,土質細膩,岩性以粉質黏土為主,夾粉土和黏土薄層。
圖4.4 黃河三角洲軟土分布圖
2)濱海湖沼相沉積:顏色以灰—灰黑色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具腥臭味,為淤泥或淤泥質土。
黃河三角洲地區軟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結果見表4.5,可以看出:區內軟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等特點,在荷載作用下變形較大,對建築物極為不利。因此,在工程建設規劃時,應盡量避開有軟土分布的地區。在無法避開軟土的情況下,應對區內的軟土有足夠的重視,採取一定的處理措施。
表4.5 軟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註:e—孔隙比,無量綱;IL—液性指數,無量綱。
『陸』 中國沿海全新世軟土的工程地質特徵
隨著我國全新世的環境和海岸演變研究的加強,詳細的第四紀研究資料不斷出現。目前要緊的是將工程地質研究與第四紀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加深對沿海軟土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一、軟土的概念
軟土的概念或判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工程地質界和土力學界逐步形成的,它是以形成的地質過程和存在的物理狀態兩個方面加以規定的,且後者是主要的。《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1992)對軟土的規定具體化為3條:①外觀以灰色為主的細粒土;②天然含水量大於或等於液限;③ 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0。《岩土工程勘察規范》(1995)將軟土規定為「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0,且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的細粒土應判定為軟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其壓縮系數宜大於0.5M Pa-1,不排水抗剪強度值小於30K Pa。」這兩本規范對軟土在概念和判別上的規定基本一致,但也有微小的差別。從物理力學指標看,前者指出了天然含水量不僅大於液限,也可等於液限;後者指出了力學指標,但說得靈活,只是「宜」,而它的兩項物理指標則是必須滿足的判定指標。從地質因素來看,前者指出了以灰色為主的細粒土的外觀特徵來顯示沉積環境;後者直接使用了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的地質名詞。這里需要討論一下軟土與淤泥、泥炭兩類名詞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軟土是土力學、工程地質學上的一個名詞,淤泥、泥炭是沉積岩石學上的一個名詞,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的區別在於兩個學科的研究目的和任務不同,一個主要研究地質體的強度和變形等特徵;另一個主要研究地質體的成分和結構等特徵:聯系在於它們都是研究同一個地質體,在淺層的條件下,兩個名詞幾乎指的是同一東西,大體上可以互相預示。也正是這種預示,才能架起工程地質研究和第四紀研究的橋梁。
二、沿海全新世軟土的分布
趙希濤教授在《中國沿海全新世海面變化的基本特徵》一文中有關泥炭層的一段:「在我國沿海地區與近岸陸架地區下數米或二三十米,往往發現全新世潟湖相或與海水有某種水力聯系的湖沼相(或河漫灘窪地型)泥炭或富含有機質淤泥。它們緊貼第一海相層之下或之上分布,上、下泥炭層向陸逐漸合一。下泥炭層多形成於距今10000~8000a間,上泥炭層多形成於距今5000~2000a間,在海侵影響區之外,全新世泥炭發育時期幾乎連續,而以中全新世發育最好」。這里指的泥炭或富有機質淤泥,以及第一海相層都可初步判別為軟土,可見沿海全新世的軟土分布較廣,成因和地層也多樣。這些第四紀地質研究成果可作為工程地質研究的基礎。
三、沿海全新世軟土的工程地質
1.一般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一般可初步判別為軟土,但最終判定還要靠物理指標。因此,將我們多年來在編制規范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工程地質資料,主要是生產實踐資料,結合我們能夠掌握的第四紀地質資料,經過分析和判斷,列出我國沿海全新世軟土的一般物理力學指標(表1),供建設中參考。
表1 中國沿海全新世軟土一般物理力學指標
2.全新世沉積物的工程地質特點
早全新世甚至晚更新世已有軟土存在。但中全新世是暖期,有利於軟土的發育,是形成軟土的主要時期,且其距今較近,地層埋藏甚淺,是工程建築經常作用的不良地層。至晚全新世時,氣候變成干涼,在軟土之上逐漸形成了一層較密實的地層。這在氣候帶的變遷下,在東北、華北、華中的沿海一帶更為明顯,工程界稱之為「硬殼層」。此層在地表分布甚廣,是沿海地區一層較好的持力層,「輕基淺埋」就是針對這種地層的特點總結出來的經驗。所謂輕基就是基礎及其上部結構物採用輕型結構,淺埋即基礎埋置深度應盡量放淺。有時硬殼層很薄,但也不宜全部挖除,可以作為保護層而保留,以防止施工時其下的軟土擾動。
四、結語和討論
1)軟土是一種特殊土,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學性質。如果單以判別指標判定,飽和黃土和飽和紅土都可以達到判別指標,但不能成為軟土,因為它們形成的地質過程不同,呈現的工程地質特點也不同。用以灰色為主的外部特徵來表徵軟土,會很容易將具有同樣物理指標的以黃色為主的飽和黃土和以紅色為主的飽和紅土迅速區別開,這對軟土的判別無疑是有意義的。
2)中全新世軟土,因其埋藏甚淺,是工程建築普遍作用到的不良地層。由於其壓縮性高,透水性低,具有觸變性、流變性和不均勻性,除應正確判別沉積物、評價其具體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其改良加固,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求。晚全新世的沉積物,覆蓋在地表,與工程建築的活動更加密切。由於它是一層中壓縮性或低壓縮性的黏質砂土等較密實的地層,它不僅能夠作為一層較好的持力層,而且可以作為保護層,以免其下的軟土擾動、喪失軟土的結構強度和出現稀釋狀態。
3)沿海的第四紀研究,對軟土的工程地質意義重大。隨著測年資料的增多、古環境的重建,第四紀研究成果會有效地應用於工程建設中。以往沿海軟土的工程地質研究,因生產要求的時間緊迫,常習慣於用工程措施,深入考慮第四紀地質較少,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遺憾。兩者的相互結合和滲透定會產生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建設部.1992.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建設部.1995.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趙希濤.1984.中國沿海全新世海面變化的基本特徵.中國海岸演變研究.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4]孫更生,鄭大同.1984.軟土地基與地下工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本文原載:《中國應用第四紀研究——全國第二屆應用第四紀學術會議論文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94~97頁)
『柒』 水文地質現行規范有哪些所有的,越詳細越好啊!!急要~
DL/T 5034-2006 火力發電廠供水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范 電力行業標准
SL 373-2007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水利行業標准(SL)
《鐵路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城鎮建設工程行業標准
EJ/T 1194-2005 地浸砂岩型鈾礦水文地質勘查規范
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50027-2001
GB 12719-1991|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
其中GB標准更新了好幾次。另外還有關於地質鑽孔的規范:
DZ-T0047-1993_水文水井鑽機技術條件
DZ/T0181—1997 水文測井工作規范
突然找到一個之前下載的表格,也給你吧
標准編號 標准名稱
HG/T 20578-1995 真空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施工技術規程
HG/T 21587-1995 岩土工程勘察資料整理標准
CJJ 16-1988 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CJJ16-88
CJJ 56-1994 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
CJJ 57-1994 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CJJ57-94
CJJ 61-1994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61-94
CJJ/T 76-1998 城市地下水動態觀測規程CJJ/T76-98
GB 50021-1994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
GB 50218-1994 工程岩體分級標准
GB 50307-1999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GB/T 50266-1999 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
GBJ 27-1988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J27-88
GBJ 112-1987 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
GBJ 123-1988 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J123-88
GBJ 145-1990 土的分類標准
JGJ 69-1990 PY型預鑽式旁壓試驗規程JGJ69-90
JGJ 72-1990 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90
JGJ 83-1991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83-91
JGJ 84-1992 建築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術語標准JGJ84-92
JGJ 87-1992 建築工程地質鑽探技術標准JGJ87-92
JGJ 89-1992 原狀土取樣技術標准JGJ89-92
JGJ/T 8-1997 建築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
GB/T 18507-2001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規程
GB/T 18508-2001 城鎮土地估價規程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GB 50324-2001 凍土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SL 299-2004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程 SL 299-2004
SL 286-2003 地下水超采區評價導則 SL 286-2003
SL 245-1999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觀測規程 SL 245-1999
SD 128-1987 土工試驗規程(第三冊)
DL/T 5034-1994 火力發電廠供水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范
DL/T 5074-1997 火力發電廠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
DL/T 5096-1999 電力工程地質鑽探技術規定
DL/T 5102-1999 土工離心模型試驗規程
DL/T 5104-1999 火力發電廠工程地質測繪技術規定
DL/T 5109-1999 水電水利工程施工地質規程
DL/T 5125-2001 水電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體測試造孔規程
SL 326-2005 水利水電工程物探規程
DZ/T 0223-2002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程
DZ/T 0227-2002 滑坡、崩塌監測測量規范
DGJ 08-37-2002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附條文說明)(附圖A、B、C、D)
CJJ 61-2003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附條文說明)
CECS 34-1991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遙感技術規程
CECS 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附條文說明)
DBJ 08-37-1994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DBJ 08-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附條文說明)
DLJ 206-198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探規程 (電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測部分、測井部分)
DZ 44-1986 城鎮及工廠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DZ/T 0017-1991 工程地質鑽探規程
JG/T 5061.7-1995 黃土取土器
JTJ 269-1996 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附條文說明)
JTJ/T 320-1996 疏浚岩土分類標准(附條文說明)
SDJ 24-1988 火力發電廠工程地質勘測技術規程
SL 237-20001-1999 土的工程分類(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2-1999 土樣和試樣制備(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3-1999 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4-1999 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5-1999 比重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6-1999 顆粒分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7-1999 界限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8-1999 濕化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09-1999 毛管水上升高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0-1999 相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1-1999 擊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2-1999 承載比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3-1999 回彈模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4-1999 滲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5-1999 固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6-1999 黃土濕陷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7-1999 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8-1999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19-1999 孔隙水壓力消散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0-1999 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1-1999 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2-1999 排水反復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3-1999 無粘性土休止角試驗
SL 237-20024-1999 自由膨脹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5-1999 膨脹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6-1999 收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7-1999 膨脹力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8-1999 靜止側壓力系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29-1999 彈性模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0-1999 土的變形參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1-1999 單軸抗拉強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2-1999 振動三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3-1999 共振柱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4-1999 凍土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5-1999 凍土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6-1999 凍結溫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7-1999 凍土導熱系數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8-1999 未凍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39-1999 凍脹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0-1999 凍土融化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1-1999 原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2-1999 原位滲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043-1999 原位直剪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4-1999 十字板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5-1999 標准貫入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6-1999 靜力觸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7-1999 動力觸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8-1999 旁壓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49-1999 載荷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0-1999 波速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1-1999 原位凍脹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2-1999 原位凍土融化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3-1999 粗顆粒土的試樣制備(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4-1999 粗顆粒土相對密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5-1999 粗顆粒土擊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6-1999 粗顆粒土的滲透及滲透變形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7-1999 反濾料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8-1999 粗顆粒土固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59-1999 粗顆粒土直接剪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0-1999 粗顆粒土三軸壓縮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1-1999 化學分析試樣風干含水率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2-1999 酸鹼度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3-1999 易溶鹽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4-1999 中溶鹽石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5-1999 難溶鹽碳酸鈣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6-1999 有機質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7-1999 游離氧化鐵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8-1999 陽離子交換量試驗(附條文說明)
SL 237-20069-1999 土的礦物組成試驗(附條文說明)
SLJ 7-1982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探規程 (電法勘探部分、地震勘測部分、測井部分)
SYJ 58-1989 靜力觸探技術規定(含條文說明)
TB 10014-1998 鐵路工程地質鑽探規程
TB 10017-1999 鐵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
TB 10042-1995 鐵路工程地質膨脹土勘測規則
TB 10055-1998 鐵路工程地質黃土地區勘測規則
YBJ 31-1986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
YBJ 42-1992 土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TBJ 37-1993 靜力觸探技術規則
TD/T 1004-2003 農用地分等規程
YB/T 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結果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
YB/T 9033-1998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和供水管井工程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附條文說明)
YS 5205-2000 岩土工程現場描述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6-2000 工程地質測繪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7-2000 天然建築材料勘探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08-2000 鑽探、井、槽探操作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3-2000 標准貫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4-2000 注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5-2000 抽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6-2000 壓水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8-2000 岩土靜力載荷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19-2000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0-2000 十字板剪切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1-2000 現場直剪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2-2000 動力機器基礎地基動力特性測試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3-2000 靜力觸探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4-2000 旁壓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SJ 225-1992 土工試驗規程(附條文說明)
YB 9010-1998 岩土工程驗收和質量評定標准(附條文說明)
YS 5227-1995 濕陷性土起始壓力測試規程(附條文說明)
JGJ/T 143-2004 多道瞬態面波勘察技術規程(附條文說明)
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監測規范
YS 5230-1996 邊坡工程勘察規范(附條文說明)
DL/T 5074-2006 火力發電廠岩土工程勘測技術規程
DL/T 5034-2006 電力工程水文地質勘測技術規程
SY/T 0049-2006 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規范
HG/T 20691-2006 高壓噴射注漿施工操作技術規程
HG/T 20693-2006 岩土體現場直剪試驗規程設計規定
HG/T 20694-2006 振動沉管灌注低強度混凝土樁施工技術規程
CECS 55-1993 孔隙水壓力測試規程
DBJ 08-1972-1998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附條文說明)
DL/T 5385-2007 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施工監理規范
TD/T 1009-2007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技術規范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
DZ/T 0222-2006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規范
JGJ 8-2007 建築變形測量規范(附條文說明)
『捌』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措施有哪些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和防治措施軟土地基的變形破壞主要是承載力低,地回基變形大或發生答擠出,造成建築物的破壞。且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在軟土地基設計中,經常採取以下措施:1. 輕基淺埋; 2. 減小建築物作用於地基的壓力; 3. 側向約束地基土,在四周打板樁基礎; 4. 設置反壓護道; 5. 若軟土層<2m,可採用換土法;6. 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如:砂井、排水砂墊層、爆破排淤、石灰砂樁、柴排、電滲排水等。在軟土地區修建鐵路,主要存在地基的沉降和地基的穩定性問題。
『玖』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GJ—簡介
1 概況
編制《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是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6年下達的任務,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上海勘察院、天津市規劃設計管理局、天津市勘察院共同編制的。1989年8月完成了送審稿,同年10月通過了審查,經與有關規范協調後,1990年6月完成了報批稿,並報建設部審批,現已批准為行業標准,編號JGJ 83—91,自1992年9月1日起施行。
2 規范的主要內容
本規范共8章,16節,118條和7個附錄,各章和附錄的要點如下。
第一章 總則
共4條。本章規定了規范的編制目的,適用范圍,應遵循的技術經濟政策,與有關規范的關系等。其中堅持了以勘察為主,並服務於設計、施工和使用的全過程,體現了目前岩土工程的發展方向。
第二章 軟土及其工程地質特徵
共4條。本章規定了軟土的定義,說明了軟土的工程特點,軟土層的產狀及其宏觀分布特徵等。
軟土的定義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工程地質和土力學界逐步形成的,它主要從形成的地質過程和存在的物理指標兩個方面加以規定,且後者是主要的。本規范採用它,並增加了以灰色為主的外觀特徵,這樣既可以反映它主要處於還原的形成環境,又可以把具有同樣物理指標的以黃色為主的飽和黃土和以紅色為主的飽和紅土迅速區別開來,這無疑對它的判別是很有意義的。
軟土一般對建築是不利的,但軟土是水流沉積物,其產狀具有良好的層理,在互層中,常變異岩性,如硬土層和易滲層等,這些是不利條件下的有利因素。在軟土地區,只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不利條件會得到很大改善。
中國東部從第四紀開始,大陸的輪廓已基本上形成,也就是說,軟土是在南北氣候差別,新構造運動變異,物質來源多樣的條件下,在靜水或緩慢水流中,經過生物化學作用,而淤積形成的。它必然存在著成因、構造、結構及工程性質的地區性差異。理論上是如此,經過實際資料的統計,初步建立起來的軟土區域工程性質特徵,從實際上也說明如此。這些區域性特徵,可作為區劃、規劃和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
第三章 工程地質勘察的基本要求
共5節,26條。本章的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和施工勘察。
一般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即劃分勘察階段、劃分建築場地的復雜程度、劃分工程地質區段和劃分建築物的等級的有關規定。
本規范規定勘察階段分為初步勘察和詳細勘察兩個階段,必要時可進行3個或4個階段,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詳細和施工4個勘察階段。對於建築性質和總平面位置已定的工程,也可僅作詳細勘察。
分類一般有單因素和綜合因素兩種方法,影響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因素很多,有地基土、地形地貌、不良地質現象、地下水,等等,在軟土地區還有暗塘暗溝。這些因素與勘察工作量的多少,工作內容的繁簡,工作方法的選擇有密切關系。因此,建築場地的分類,只能以綜合方法,按工程地質因素的復雜程度劃分幾種情況。本規范採用三分法,即簡單、中等和復雜的3種情況。當然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有類別的過渡,一時難以劃分,這就需要作具體的分析,以諸因素的主要方面加以判定,為下一步工程地質工作開辟道路。
工程地質分區或分段是建築總圖規劃和設計的主要依據。工程地質分區的辦法,首先應從確保工程安全的角度出發,劃分穩定地區和不穩定地區,所謂穩定地區,是指建築場地不受不良地質現象等因素所威脅的地區,即為適宜建築的場地;所謂不穩定地區,就是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如滑坡、地震斷裂、洪水等,對場地有致命威脅的地區,即為不適宜建築的場地或需採取一定防護措施才能建築的場地。
建築物等級是按地基損壞造成建築物破壞後果的嚴重性,將建築物分為3個等級,規定勘察時按不同等級採取相應的措施。
可行性研究勘察階段的工作,一般主要是搜集和分析有關資料,進行現場踏勘,必要時才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測量勘探工作,最後要對擬建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以及經濟技術效益作出工程地質評價。可行性研究勘察是一項有戰略意義的工作,能在較大范圍內作方案比較,擇優建設,這項前期工作做好了,以後的工作就會很順利,否則會長期受害於某種不良地質現象。
初步勘察階段是為初步設計服務的,所列工作項目是比較齊全的,但要求是初步的。勘探點的間距主要與建築場地類型有關,特別是地貌因素,因此,按建築場地的類型劃分3個檔次加以規定。勘探深度主要與建築物等級和勘探孔種類有關,因此,以3個建築物等級和兩種勘探孔種類組成的6種情況,分別確定勘探深度。初步勘察階段對取土樣或原位測試和取水樣都有具體要求。
詳細勘察是密切結合建築物的情況進行的,這時建築物的總平面布置已經確定,建築物對地基的要求已經具體。勘探點的間距主要與建築場地和建築物等級有關,因此,按3類建築場地和3個建築物等級組成9種情況來分別規定。在勘探深度上都是以地基計算的原則來確定勘探深度。軟土地區的暗塘暗濱較多,在詳細勘察階段要引起特別的注意和處理。
施工勘察階段主要為施工設計提供資料和參數,其次也應配合設計、施工單位進行地基驗槽、地基加固效果檢驗、施工中場地地基監測和必要的補充勘察工作等。
第四章 調查、勘探和測試
共5節,38條。本章包括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和取樣,室內試驗、原位試驗和監理。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是整個勘察的先行工作,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地質現象往往從宏觀上考察,能更深刻地把握住微觀的特徵,因此,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的范圍應略大於勘察場地。測繪所用地形圖的比例尺,初步勘察可選用1:2000~1:5000,詳細勘察可選用1:500~1:1000。建築場地的測繪精度應區分兩種情況,對建築地段的地質界線,測繪精度在圖上的誤差不應超過3mm,其他非建築地段,不應超過5mm。
鑽探和取樣是軟土地區的主要勘察手段之一。鑽探時常出現涌土、縮孔、坍孔等現象,尤其軟土中夾砂性土、粉性土時,一般成孔困難,必須採取護壁、縮短施工周期等措施。鑽探編錄程序是,先對土層作確切的定名,描述礦物成分,包含物、土層的層理和結構特徵,後記錄其深度。對於重要的鑽孔,還應保存土心或分段拍攝土心照片。採取土樣時,要根據工程的情況和土樣質量等級的要求,來選擇取土器,進而確定鑽探和取土操作的技術措施,土樣從地下取出後,其包裝、運輸和儲存都要符合質量要求,才能最終保證土試樣的可靠性。
室內試驗的項目應根據工程性質、基礎類型、設計要求和土質特徵等因素綜合確定。軟土室內試驗除常規的項目和方法外,在特殊方面有,軟土水平向透水性常大於垂直向的透水性,須同時測定土的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滲透系數。軟土在一般壓縮試驗中最大加壓荷重不得大於400kPa,在土質極軟時最大加壓荷重不宜超過200kPa,以免土樣擠出失真。試驗固結系數Cc先期固結壓力Pc所採用的最後一級垂直荷重、加荷級數及穩定標准等應按土質特性、上覆壓力和建築性質來確定。固結系數的測定應做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兩個固結系數,因為兩者的試驗結果常不一致。彈性模量測試須模擬工程加、卸荷載的應力狀態。在做直接剪切試驗中,有時發生土樣擠出和千分表讀數不準的現象,這時應減小垂直荷重和應用薄壁應力環,以保證土樣不擠出和讀數准確。軟土動力特徵參數試驗,應根據工程需要,對採用的儀器和操作,動荷載大小,波形、頻率、振幅、持續時間、固結應力和破壞標准等,須先做出試驗方案的設計。
原位試驗應與鑽探和室內試驗相結合,以提高勘察質量。選用原位試驗方法應以土層情況、設計參數,以及建築物等因素確定。靜力觸探試驗是目前常用的手段,但用它去評價土的強度和變形時,必須結合地區性經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是測定土的抗剪強度的常用手段,當建築物為荷載大的大型建築物時,還應測定其殘余強度,並應計算其靈敏度,十字板的規格宜採用75mm×150mm。標准貫入試驗只能評價土的均勻性和定性地劃分土層,但對軟土中的夾砂層或較硬土層時,可提供密實度和承載力。旁壓試驗以自鑽式為好,在淺層時也可用鑽孔式的,但成孔須特別注意。載荷試驗的承壓板面積不宜小於5000cm2,承載力的選用應根據壓力與沉降,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並結合地區經驗取值。彈性波速度的測定分單孔和跨孔兩種方法。在地層復雜時宜採用跨孔法,當跨孔法測定超過30m 深度時,應測量孔斜。
監測工作主要進行在施工期和使用期。施工期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基坑底土層的回彈;基坑邊坡的穩定;施工降水時對已有建築物或地下管線等引起的附加沉降、位移、裂縫等;建築物每增加一次荷載所引起的沉降量;打樁引起的地基土側向位移、孔隙水壓變化及其對相鄰建築物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使用期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建築物沉降、位移、傾斜和開裂等。
第五章 工程地質評價
共3節,22條。本章內容包括建築場地條件,地基承載力和變形,以及地基處理。
建築場地條件的評定主要是為規劃和總圖設計服務,使之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選擇有利的建築場地條件,如充分利用硬殼層;避開暗塘暗濱;遠離池塘、河岸和邊坡;利用互層中的砂層作為排水的通道,加快地基的固結,等等。若因其他因素不能避開時,則應認真處理,辦法是有的,但造價要增加。
軟土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影響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即軟土的性質和建築物對軟土的作用。前者包括軟土的抗剪強度、壓縮系數等;後者包括上部結構的特點,荷載大小和分布,基礎的類型、尺寸和埋深,加荷方式,加荷速率,施工對原狀土結構的影響等。因此,評價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時,要考慮諸因素的影響。軟土承載力的確定,既應使地基有整體穩定性的前提,又應滿足按變形控制的原則。本章給出了5種方法供選擇。採用分層總和法計算出的沉降量,它與實際的符合程度,決定於經驗修正系數的取值。採用考慮軟土應力歷史的沉降計算方法,是為了獲得較精確的結果。但要增加許多試驗工作。體型簡單、等高,結構上又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的建築物,盡管地基沉降量大,也不至於引起建築物的開裂和破壞。
地基處理按深度可分為淺層處理和深層處理。淺層軟土地基和暗塘暗濱地基可採取加深基礎、換土墊層和短樁等方法處理。厚層軟土地基通常採取堆載預壓的方法處理。為了縮短預壓時間,可在地基中打入砂井或插入塑料排水板,然後堆載預壓。砂樁、碎石樁、石灰樁、灰土樁和水泥土旋噴樁都可處理軟土地基,但設計參數宜通過試驗確定。對在軟土上建造荷重大、沉降限制嚴格的建築物時,應採用樁基礎,可有效地減小沉降量和差異沉降。
第六章 地下水和基礎施工
共3節,10條。本章內容包括地下水評價、基坑勘測和施工降水。
軟土地區地下水埋藏很淺,且其與軟土的岩土工程性質密切相關。因此,從工程觀點看,地下水評價是非常重要的。評價的項目有:地下水對混凝土及金屬材料是否有腐蝕性;地下水對箱型基礎及其結構物是否產生浮托作用;大量抽取地下水或施工降水是否會引起對工程有危害的土體變形或大面積沉降;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地下水水頭差,是否會引起潛蝕、流動、涌土等不良地質現象;當基坑下有承壓水層時,開挖基坑是否會引起承壓水頭沖毀基坑底板而造成突涌災害。
軟土中的基坑開挖,一般均需採取支護和降水措施。由於開挖改變了水和土的應力狀態,在軟土層中產生的效應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基坑開挖前必須調查影響范圍內已有建築物、地下結構物,以及管道等設施的位置,提出必要的預防、控制和監測等有效措施。
施工降水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確定主要降水(壓)透水層(段)的埋藏條件、厚度、顆粒組成及滲透系數等;算出水位降到設計標高時的排水量及其所需的時間;預估降水引起對工程和鄰近建築物等的影響。降水的方法可採用重力排水或集水坑、井點和深井等降水方法。
第七章 樁基工程勘察
共8條。本章說明了樁基勘察的內容,勘探布置的原則,勘探手段,試驗項目和評價方法等。
樁基勘察的內容要特別注意兩點:①應查明是否存在欠壓密土層,因它能直接影響摩阻力及變形的分析;②應查明軟土中夾砂及可塑至硬可塑黏性土層,因它是確定樁在持力層的主要對象。
勘探的布置原則,在初步勘察階段,勘探點可按方格網布置,間距與一般性勘探相同。詳細勘察階段,勘探點應布置在柱列線上,如為群樁基礎應布置在建築物中心、角點和周邊上,間距不大於30m,如相鄰勘探點揭露的持力層高差大於2m 時,宜適當加密。勘探點的深度應達到壓縮層計算深度。
樁基勘探手段不能單一地採用鑽探取樣的手段,應與原位測試手段相配合,如靜力觸探、標准貫入試驗和十字板剪切試驗等,提供多種必需的參數和指標。
樁基的試驗項目,除進行一般的物理力學性質外,對樁各層土以及樁尖以下壓縮層范圍內的黏性土應進行三軸不固結不排水的剪切試驗,提供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或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提供無側限抗壓強度qu。需要查明土的應力歷史並進行固結沉降計算時,應進行高壓固結試驗,提供土的先期固結壓力Pc,壓縮指數Cc,回彈指數Cs。需估算沉降速率時,尚應進行固結系數測定,提供土的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的固結系數Cv和Ch。
單樁承載力、水平力和上拔力應以樁載荷試驗的成果為主。單樁豎向承載力可根據土性指標估算,也可用靜力觸探測試的參數作估算或用標准貫入試驗參數和土性指標綜合估算。但這些都要結合地區經驗才能使用。
樁基勘察的評價內容包括:①提出樁周各土層摩阻力和樁端土承載力,建議樁的類型、規格和入土深度,估算單樁承載力,必要時提出試樁方案;②提出沉降計算參數和指標;③作出沉樁可能性的分析;④預測樁基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並提出預防措施和監測方案。
第八章 強震區的場地和地基
共8條。本章主要說明場地穩定性和地基震陷。
強震區是指坑震設防烈度等於或大於Ⅶ度的地區。
軟土地區的建築場地應按地震活動、地質、地貌、岩性、地下水和地震效應等條件,劃分為對建築物抗震的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險地段的3種情況分別評價。
軟土地基的震陷值,當為一級建築物或沉降嚴格要求的二級建築物時,應進行專門的計算;當為二、三級建築物時,可參照本章的統計經驗值。
附錄一中國軟土主要分布地區的工程地質區劃略圖及特徵表內容是一張圖和一張表。為了能夠制定出符合我國自然地質地理條件的技術規范,研究我國軟土的分布及其地區性特徵是非常重要的。地域的分異規律是軟土地區性研究的理論基礎,所以在研究軟土的地區性經驗之前,首先要研究影響軟土地區性的主要因素及其規律性,那麼影響軟土地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主要是氣候、地貌、地層、軟土的工程性質、水文地質條件、物理地質作用等。根據這些因素和目前所取得的資料,按照岩土工程的專門要求,採用綜合的多級的劃分原則,將我國主要軟土分布區,即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暫劃為3個一級區,4個二級區,11個三級區。3個大區的名稱為,Ⅰ北方地區;Ⅱ中部地區;Ⅲ南方地區。
附錄二勘察報告一般內容的要求內容包括工程概況、場地位置、地形地貌、地層成層條件、不良地質現象、建築經驗、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標准承載力、地下水的影響、土的最大凍結深度、地震基本烈度,以及由於工程建設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質問題,等等。圖表有勘探點平面布置圖、綜合工程地質圖或工程地質分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地質柱狀圖或綜合地質柱狀圖、有關測試圖表等。
附錄三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整理內容包括,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應按地貌單元、地層層位、成因類型和堆積時代作為分區分層的統計。在可行性研究勘察和初步勘察可採取除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各10%後范圍值。詳細勘察和施工勘察可採取以下幾種統計方法:①算術平均值或中值;②按指標性質不同可採取最大平均值(如含水量等)或最小平均值(如重力密度等);③按使用和計算公式的具體要求進行概率統計。
附錄四試樣質量等級的選擇內容包括,① 根據土樣被擾動程度進行質量分級;②根據取樣方法與工具對所取土樣進行質量分級;③為保證取土質量,宜採用薄壁取土器,其技術參數應符合本附錄的要求。
附錄五土粒相對密度和泊松比的經驗值內容包括,按塑性指數確定土粒相對密度的經驗值,按土的分類確定土的泊松比的經驗值。
附錄六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內容包括,按土的埋深和指標計算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和按靜力觸探Ps值計算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
附錄七規范用詞說明。
3 規范的主要特點
這是我國第一本軟土地區的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內容符合國情,並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開拓性,其主要特點如下:
1)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軟土工程性質指標,結合自然地質地理環境作為分區的原則,編制了中國軟土主要分布區工程地質區劃略圖及其特徵表,它可作為區劃、規劃及勘察的前期工作使用,也可作為認識我國軟土宏觀分布規律的基礎。
2)在總結軟土地區勘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按建築場地類型和建築物等級等確定勘探點的間距和深度,能更好地區別對待。
3)根據軟土工程性質的特點,對軟土的鑽探取樣質量,試樣制備等步驟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措施,從而提高了試驗參數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4)針對軟土地基變形特點及其對建築物的危害,突出了軟土地基變形的勘察工作,對防止軟土地區建築物損壞,保證工程質量是非常有利的。
5)提出了確定軟土地基承載力的5種不同方法,從而便利了使用單位結合具體情況選用。
6)對基礎工程中的地下水評價、基坑勘測和施工降水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和具體的措施,從而保證了施工質量和工期。
7)在總結上海和天津樁基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軟土地區,簡單易行,具有實用價值的預估單樁豎向承載力的經驗公式。
8)在總結天津地區建築物震陷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部分二級、三級建築物震陷量的估算值,從而簡化了地震震陷量計算工作。
(本文原載:《建築科學》,第3期,1993年,64~68頁;作者還有李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