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地區工程地質類型及特點
1. 連雲港市東海縣地質土壤資料!
找你們當地的農業大學,農業局等單位,這資料如果願意給肯定會給的,如果不給那也沒有辦法,土壤調查幾次了,你們那裡肯定有資料的。
2. 連雲港市 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
連雲港市,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經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緯34度~35度07分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縣市接壤;西與徐州新沂市、宿遷市沭陽縣毗鄰;南與淮陰市漣水、鹽城市響水2縣相連,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土地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4縣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480萬。新浦區為市政府所在地。港口作為一種資源是連雲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優勢。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連雲港與海州灣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頭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構成中國未來大型的港口群體,具有較強的對外貿易能力。同時,燕尾港、小丁港、海頭港3個港地勢開闊,可容納大規模的臨海工業,特別是建設大型港口電站、鋼廠、化工基地和運輸機械、拆修造船及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這樣,不但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的港口群體,帶動沿海工業發展,而且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聯通世界的海河水陸運輸體系;二是連雲港擁有遼闊、穩定的經濟腹地,即整個「隴海——蘭新」經濟地帶,對中國腹地豐富的物產資源及廣大的消費市場有著較強的凝聚力和消化力。連雲港是全國十大海港之一,港口現有萬噸以上泊位30個,年吞吐量4000萬噸以上。6.7公里攔海大堤,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風平浪靜的港池,可供建設上百個泊位,形成億噸吞吐能力。連雲港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樞紐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多個港口有著密切的通航關系和貿易往來。
連雲港市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民航開通了到中國重要城市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航班。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漢、寶雞等大中城市,並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中國各地。連雲港是中國五大交通樞紐之一,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國家重點建設的同三、連霍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
連雲港市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海洋、高山齊全,河湖、丘陵、灘塗俱備。全市地貌基本分布為中部平原區,西部崗嶺區和東部沿海區3大部分。東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為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70%。西部東海縣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海主要是700平方公里鹽田及480平方公里灘塗。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綿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雲台山、中雲台山、北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夾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為南葉山主峰-玉女峰,也為江蘇省境內最高峰,海拔625米。沿島礁共21個,其中島嶼9個,面積為6.06平方公里。具體為:東西連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等,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達5.4平方公里。
水系基本屬於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從市內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還有玉帶河、龍尾河、興庄河、青口河、銹針河、柴米河、薔薇河、善後河、鹽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餘條,有17條為直接入海河流,有鹽河等河直接與運河及長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庫168座,其中石樑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庫較大。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水庫,可蓄水4億立方米。水域資源類型齊全,全市沿海地區面積14.9萬畝,其中可利用的佔30%,水資源總量56億立方米,利用率達4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00立方米。連雲港市海岸類型齊全,標准海岸線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為江蘇獨有。
連雲港市耕地面積379.79千公頃,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1%。尚有8.71千公頃土地亟待開發,後備土地資源潛力較大。
連雲港市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歷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日照和風能資源為江蘇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區之一。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和地貌類型的多樣性,有利於連雲港市發育一個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種群體系。從分類上看,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大豆、花生。還盛產林木、瓜果、桑茶、竹、葯材、草場及野生和水生植物。雲台山的雲霧茶為江蘇3大名茶之一,珊瑚及金鑲玉竹為江蘇珍稀名特產。動物資源主要分水生、陸生和鳥類。水生動物中的海洋水產品佔全市水產品總量的72.8,海州灣漁場為中國8大漁場之一。主要經濟魚類為帶魚、鰳魚、黃魚、加吉魚4大類。前三島海區為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主要有刺參、扇貝、鮑魚等。近海水域和內陸水域主要生產對蝦、海帶及淡水魚類。陸上動物主要為人工飼養的畜禽品種,達12科、18屬、90多個品種。全市有各種鳥類225種,列入國家珍稀保護鳥類計31種。礦產資源共計40餘種,主要有海鹽、磷礦、金紅石、蛇紋石、水晶、石英及大理石等。淮北鹽場為全國4大海鹽產區之一。錦屏磷礦為全國6大磷礦之一。東海縣的金紅石礦儲量達250多萬噸,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金紅石礦。蛇紋石礦的開發已成為上海寶鋼的重點配套工程。東海縣又素有「中國水晶之鄉」、「中國石英之鄉」的美稱。贛榆縣班庄雪花白大理石全國最優。現已初步勘探出黃海大陸蘊藏豐富的海底石油。
連雲港市1984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改革開放20年來,連雲港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已先後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等國家的部分城市締結了友城關系,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連投資開辦了2000多個合作項目。世界500強的美國杜邦、法國羅蓋特、日本味之素等著名跨國公司相繼在連投資辦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高新技術園區、旅遊度假區等特色園區,已經成為我市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合作的重要載體。
在中國的沿海港口城市中,連雲港市古跡較為豐富,歷史久遠。全市有風景區14個,風景點116處,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是全國49個重點旅遊城市和江蘇3大旅遊區之一。連雲港集名山(花果山)、名海(黃海)、名水(東海溫泉)、名竹(金鑲玉竹)、名石(水晶)、名書(《西遊記》、《鏡花緣》等)、名「氣」(連雲港空氣質量全國最好)、名井(亞洲第一井)於一地,構成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旅遊景觀,造就了山、海、島、港相得益彰,水秀山明渾然一體的宜人風光。連雲港之夏、西遊記文化旅遊節影響不斷擴大。2002年花果山景區和連島度假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並分別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和全國健康型海水游泳場。
據考古學研究結果證實,遠在1萬年以前,古朐山即現在的錦屏山地區就有古人類活動。1959年和1978年在錦屏山南麓二澗和東海縣山左口鄉大賢庄,均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唯一的有明確地層關系的舊石器時代遣址。錦屏山地帶新石器時代遣址有19處,二澗遣址為中國原始農業最早開發區之一。1979年發現的長20米、寬10米的「將軍崖岩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是一項難得的重大發現,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國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早100-200年,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西遊記》描繪的花果山、幽似「桃源仙境」的宿城、南雲台山的「玉蘭花王」、漁灣龍潭瀑布、四季如湯的「東海溫泉」,構成了神奇的旅遊假區。孔子登山望海、秦始皇兩次來巡以及陶淵明、李白、蘇東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吳承恩、李汝珍、吳敬梓、林則徐、劉覺民、朱自清、劉田依、湯永、孫寶林、劉繼青、孫中山等文人高士、詩家騷客的遺跡常使人留連忘返。
自然地理
連雲港市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海洋、高山齊觀,河湖、丘陵、灘塗俱備。全市地貌基本分布為中部平原區,西部崗嶺區和東部沿海區3大部分。東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為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70%。西部東海縣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主要是700平方公里鹽田及480平方公里灘塗。沿島礁共21個,其中島嶼9個,面積為6.06平方公里。具體為:東西連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等,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達5.4平方公里。
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綿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雲台山、中雲台山、北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夾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為南葉山主峰-玉女峰,也為江蘇省境內最高峰,海拔625米。
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華北古陸的南緣,屬魯蘇地質,與山東的泰山、嶗山一脈相承。它的岩石為變質岩,地質學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億年前造山運動中,受到高溫高壓後發生變質形成的,岩性堅硬,色白質細
雲台山是由五條山脈組成,由南向北數,第一條為錦屏山,有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條為前雲台山,又稱南雲台山,有玉女峰、香爐頂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間;第三條為中雲台山,有華蓋山、溪雲山等13座山峰;第四條為後雲台山,又稱北雲台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連雲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條為東西連島,有桅尖山等兩座山峰,現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錦屏山
錦屏山,屬泰山山脈,因山頂開闊平坦,又名平頂山,自清初就以幽、險、靜、秀、聞名於民間。總面積25平方公里,海拔563、5米。
馬陵山
馬陵山在臨沐、郯城、江蘇省新沂三縣交界處,綿延60餘公里。
羽山
羽山位於 在東海縣城西北部,是現存最古老的景點。平地崛起,東西走向,形若筆架。主峰海拔269.15米,長約7.5公里。
水系基本屬於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從市內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還有玉帶河、龍尾河、興庄河、青口河、銹針河、柴米河、薔薇河、善後河、鹽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餘條,有17條為直接入海河流,有鹽河等河直接與運河及長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庫168座,其中石樑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庫較大。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水庫,可蓄水4億立方米。水域資源類型齊全,全市沿海地區面積14.9萬畝,其中可利用的佔30%,水資源總量56億立方米,利用率達4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00立方米。連雲港市海岸類型齊全,標准海岸線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為江蘇獨有。
連雲港市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歷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日照和風能資源為江蘇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區之一。
經濟概況
2007年是連雲港市跨越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拼搏實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事業整體推進,居民生活切實改善,全面建設小康進程明顯加快。
一、綜合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615.23億元,較上年增長15.1%,增幅比全省高0.3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達到13710元,是五年前的2.1倍。主要經濟指標普遍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大多數指標增幅超過全省水平,多項指標增幅處於全省前列。
結構調整繼續加快。三次產業繼續呈現「穩固、提升、活躍」的局面,第一產業增加值102.35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88.86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增加值224.03億元,增長16.0%。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1%和38.5 %。結構由18.2∶45.9∶35.9,調整為16.6:47.0:36.4。
縣區經濟全力提速。縣域GDP共實現359.91億元,佔全市比重58.5%,比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縣域GDP增長17.3%,增速比全市高2.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職工工資等主要指標增幅也均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城市影響不斷擴大。在2007年公布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榜上,連雲港市名列第39位,較兩年前提升了16位。四縣全部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
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一些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全市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經濟主體競爭力仍然不強,經濟增長與實現跨越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產業結構層次還不高,帶動作用明顯的重大產業項目不多,節能減排的硬約束日益強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緊迫;縣區及城鄉經濟發展依然不夠平衡,新農村建設基礎仍較薄弱,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較大;物價上漲給城鄉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少數低收入家庭生活呈現困難,群眾在就業、住房等方面還有許多新期待,全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等。這些矛盾和問題,有待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102.35億元,同比增長6.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7.6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產值100.48億元,增長3.8%;林業產值5.72億元,增長11.5%;牧業產值50.76億元,增長2.0%;漁業產值43.22億元,下降3.2%。
種植業發展持續向好。糧食總產躍上新台階,全市糧食麵積691.2萬畝,畝產達到438公斤;總產量首次突破300萬噸,達到302.71萬噸,較上年增長9.2%。全年棉花總產1.1萬噸,油料總產11.7萬噸,蔬菜總產204.9萬噸。
畜牧業生產較為穩定。全市規模畜牧業養殖場(戶)達到7911個,新建養殖小區30多個。生豬年末存欄120.8萬頭、牛28.1萬頭、羊53.4萬只,家禽存養量980.9萬只,禽蛋產量19.5萬噸。各項疫病防治工作扎實有力,基本保持重大動物疫情清凈。
漁業發展呈現新態勢。科技興漁取得良好收益,全市海淡水養殖面積達到100萬畝,海珍品養殖基地發展到5000畝,海水工廠化養殖已突破35萬平方米。全年完成水產品總量55.2萬噸,較上年增長4.7%。
林業產業化不斷提高。年內完成造林面積18.8萬畝,建設農田林網76.5萬畝,完成四旁植樹1158.64萬株。全市未發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災。林木種苗花卉發展到5.6萬畝,水果產量18.6萬噸,茶葉產量285.1噸。
外向型農業成為新亮點。圓滿完成第九屆江蘇農洽會、第五屆中國農交會、上海農交會和東盟農業博覽會等六次會展任務,努力擴大農業招商引資,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全年農產品出口額2.69億美元,增長17%。
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新進展。建成省以上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示範區12個,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品牌23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面積達388.5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75%以上。
農業水利建設扎實推進。完成重點水利工程投資7.26億元,其中海堤涵閘、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新沂河50年一遇整治工程建設等均取得顯著成效。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主導地位日益顯現。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29.34億元,增長18.9%,增幅比全省高2.3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3.7%,拉動6.6個百分點。工業化指數達37.3%,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工業重化程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95.58億元,同比增長48.0%。其中重工業完成產值375.82億元,佔全市的54.0%,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重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7.6%,比輕工業快19.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顯著。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674.16億元、利稅76.66億元、利潤48.04億元,增幅分別為47.8%、77.5%、103.5%,均居全省第一。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2.1,提高36.6個百分點。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039家,較上年凈增201家。資產過億元的企業75家,較上年凈增21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04家,凈增33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12家,凈增39家;實現利潤過億元的11家,凈增5家。
支柱行業貢獻突出。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電力及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五大行業發展良好,共完成工業產值425.3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1.2%;利潤佔79.4%,利稅佔71.5%。
龍頭企業舉足輕重。工業20強企業完成產值304.02億元,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48.9%,拉動增長23.4個百分點。益海(連雲港)糧油有限公司以81億元成為首個產值突破80億元的工業企業。
高新技術產業質量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 134個,擁有資產119.34億元,佔15.3%。完成工業產值137.1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19.7%;產值增長49.4%,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創利稅25.08億元,佔32.8%。
建築業發展不斷壯大。全市建築企業達到357家,其中一級資質企業上升至9家,二級資質企業78家,三級資質企業227家,勞務企業43家。優勢骨幹企業的發展繼續加快,產業集中度達到65.4%。實現建築業增加值 59.52億元,較上年增長15.9%;建築業總產值 135億元,外出施工產值74.6億元,施工人數達19.3萬人。
民營經濟規模進一步增大,發揮吸納就業重要作用。2007年新發展私營企業4536戶,增長37.0%;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5832戶,增長1.39倍。新增注冊資本(金)116.96億元,增長49.2%。年末私營個體戶累計已達11.01萬戶,其中私營企業1.78萬戶,個體工商戶9.23萬戶;私營個體企業注冊資本378.4億元,戶均為34.37萬元,比上年提高9.01萬元。其中私營企業注冊資本348.69億元,戶均196萬元,比上年提高49.51萬元。全市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過500萬元的已達1049戶,過千萬元的641戶,過億元的14戶,都有較大增長。民營經濟共吸納就業人員41.23萬人,增長16.8%。
稅收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民營經濟占據「半壁江山」。全市民營經濟入庫稅金36.24億元,增長31.0%,佔全部稅收的48.5%。其中,私營經濟稅金11.68億元,增長61.4%,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分稅種看,增值稅12.96億元,增長75.1%;營業稅8.28億元,增長16.2%;企業所得稅7.09億元,增長73.9%。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318.08億元,增長17.5%;增幅比全省高2.3個百分點,較GDP增幅高2.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1.7%,較去年提高2.4個百分點,比全省高1.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達57.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8.6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地方外貿取得突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2.53億美元,增長19.3%;其中出口18.47億美元,增長26.8%。外貿依存度達到38.6%,出口依存度為21.9%。年末有進出口實績企業608家,其中規模千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6家,完成進出口額19.8億美元,佔全市的75.3%;11家企業進出口規模突破5千萬美元,規模最大的突破5億美元。
利用外資跨上新台階。全市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07個;新批協議注冊外資16.8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0.6%。實際到賬注冊外資73787萬美元,增長113.5%;增幅較上年上升87.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3位。期末實有三資企業928個,較上年增長8%。全年新增內資注冊企業1568個,引進內聯客方到位資金265.87億元,較上年增長32.4%。
旅遊業成果豐碩。2007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18.8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2.6%;實現旅遊總收入97.91億元,增長14.5%。其中接待境外遊客8.22萬人次,增長19.3%;實現外匯收入7788.76萬美元,增長27.8%。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旅遊業發展最快的三個地級市和全國20個優秀旅遊目的地之一。全市旅行社總數達96家,其中新成立旅行社23家。
連雲港主要旅遊景點:花果山 ·連雲港連島 ·漁灣風景區 ·孔望山 ·高公島凰窩 ·連雲港攔海大堤 ·連雲港商業街 ·東海溫泉 ·水簾洞 ·桃花澗 ·玉女峰 ·海州灣 ·東海水晶城 ·一線天 ·宿城風景區 ·連島海濱浴場 ·海州石棚山 ·徐福村 ·港口 ·羽山 ·羅陽休閑垂釣中心 ·連雲港港 ·蒼梧綠園 ·抗日山烈士陵園
園區建設
開發園區建設實現歷史突破。全市9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總投入277.2億元,較上年增長47%;其中基礎設施投入53.3億元,增長15%;累計開發並基本建成面積74.75平方公里,增長25.8%。實際到賬外資6.84億美元,增長81.4%;新增注冊內資99.1億元,增長21.6%。新進區重大項目(5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和5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共366個,增長37%。園區實現GDP196.22億元,增長44%;工業增加值152.08億元,增長41.6%;財政收入34.65億元,增長50.5%;出口9.49億美元,增長34%。每平方公里業務總收入15.8億元,增長53%。
連雲港開發區建設呈現超常發展。國家級連雲港開發區GDP突破百億元,達到101.3億元,較上年增長24.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5億元,增長31.8%;財政總收入23.04億元,增長43.6%;協議利用外資9.1億美元,增長54.8%;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增長34.2%;引進內聯到位資金37.1億元,增長36.9%;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增長36%,其中自營出口6.68億美元,增長29.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5億元,增長52.3%,其中工業項目投入46.1億元,增長76.6%。全區綜合實力在53個國家級開發區發展水平綜合評價中位次前移,對全市發展貢獻份額繼續提高。
財政、金融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2007年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達到122.85億元,增長56.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8.79億元,增長43.7%;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8.6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佔GDP比重7.9%,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較上年提升1位。各項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82.0%,提高了2.8個百分點,列全省第6位,較上年提升2位。人均一般預算收入1087元,增長44.8%;增幅在十三市中列第2位,高出全省11個百分點。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實現74.70億元,增長29.6%。
信貸規模繼續擴大。2007年,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城市商業銀行重組並入江蘇銀行,組建東方農村合作銀行。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643.07億元,增長24.0%,比上年快5.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快11.1個百分點,增幅居十三市第2位;貸款余額474.55億元,增長24.1%,比上年快1.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快5.3個百分點,增幅居十三市第3位。貸存比73.8%,居十三市第四位。全年累計現金投放16.89億元,同比多投8.78億元。另外,保險事業穩健發展,全年實現保險費收入16.12億元,增長22.7%。
3. 連雲港花果山地質概況
花果山地處我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秦嶺褶皺系大別—蘇膠褶皺帶的蘇北—膠南背斜之上,是目前中國確認的切割深度最大的斷裂之一。位於「蘇魯造山帶」區內,地層岩性是變質岩,呈現片理、片麻理發育。花果山地區變質岩以淺粒岩為主,屬中新元古代(距今11億至8億年),夾有較多的基性岩脈體,被命名為「雲台岩群」。雲台山的混合岩和變質岩的地質特徵非常典型,類型發育比較齊全,留下了眾多的地質遺跡,而且該地區形成的地質地貌景觀具有相當的觀賞性,如洞穴、奇石、天生橋、一線天、山谷等。
花果山海蝕洞穴是研究全球海平面變化的天然課堂和試驗場,這種地質遺跡在環太平洋沿岸都很少見到,它是研究地殼升降、海平面變化的重要依據。同時,由於花果山地勢陡峭、岩層節理發育,加上多次地震形成了多處崩塌地質遺跡,形成了國內罕見的崩塌堆積奇石景觀。
由於劇烈的板塊碰撞作用,產生了極其強大的擠壓力,在造山帶內形成超高壓變質帶和高壓變質帶,花果山變質岩石在造山作用中承受了300℃左右的溫度和7千巴—9千巴的高壓變質作用。大約從距今2億年起,增厚的地殼發生均衡作用,造山帶山根斷離進入地幔,由於造山帶發生快速折返,花果山的岩石從深約20千米的地殼深部向地表抬升,經過近1億年,抬升了大約20千米的垂直距離而接近地表。花果山又向東北方向平移了約300千米,晚白堊世至新近紀以來,花果山緩慢上升,接受剝蝕,剝蝕幅度約3千米—5千米。現今的花果山地貌,則形成於近50萬年以來的地質建造,由於花果山地區四周為脆性斷裂,第四紀以來,構造運動表現出不均衡升降的特點,花果山不斷升高,形成了現今江蘇省的最高峰。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景區是國家級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4. 工程地質學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具體的學習要求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研究方法包括地質學方法、實驗和測試方法、計算方法和模擬方法。地質學方法,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實驗和測試方法,包括為測定岩、土體特性參數的實驗、對地應力的量級和方向的測試以及對地質作用隨時間延續而發展的監測。計算方法,包括應用統計數學方法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理論或經驗公式對已測得的有關數據,進行計算,以定量地評價工程地質問題。模擬方法,可分為物理模擬(也稱工程地質力學模擬)和數值模擬,它們是在通過地質研究深入認識地質原型,查明各種邊界條件,以及通過實驗研究獲得有關參數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的實際作用,正確地抽象出工程地質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種數學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電子計算機在工程地質學領域中的應用,不僅使過去難以完成的復雜計算成為可能,而且能夠對數據資料自動存儲、檢索和處理,甚至能夠將專家們的智慧存儲在計算機中,以備咨詢和處理疑難問題,即所謂的工程地質專家系統(見數學地質)。
5. 連雲港的地理環境特徵
連雲港市,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經118度24分-119度48分和北緯34度-35度07分之間,東瀕黃海,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與山東郯城、臨沭、莒南、日照等縣市接壤;西與徐州新沂市、淮陰市沐陽縣毗鄰;南與淮陰市漣水、鹽城市響水2縣相連,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土地總面積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9.4平方公里。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4縣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465萬。新浦區為市政府所在地。港口作為一種資源是連雲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優勢。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連雲港與海州灣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頭港、小丁港乃至石臼港等,構成中國未來大型的港口群體,具有較強的對外貿易能力。同時,燕尾港、小丁港、海頭港3個港地勢開闊,可容納大規模的臨海工業,特別是建設大型港口電站、鋼廠、化工基地和運輸機械、拆修造船及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這樣,不但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的港口群體,帶動沿海工業發展,而且可以形成以連雲港為中心,通聯世界的海河水陸運輸體系;二是連雲港擁有遼闊、穩定的經濟腹地,即整個「隴海-蘭新」經濟地帶,對中國腹地豐富的物產資源及廣大的消費市場有著較強的凝聚力和消化力。連雲港港是全國十大海港之一,港口現有萬噸以上泊位30個,年吞吐量4000萬噸以上。6.7公里長攔海大堤,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風平浪靜的港池,可供建設上百個泊位,形成億噸吞吐能力。連雲港港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樞紐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多個港口有著密切的通航關系和貿易往來。
連雲港市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民航開通了到中國重要城市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航班。鐵路客運和貨運列車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漢、寶雞等大中城市,並通過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等連接中國各地。連雲港是中國五大交通樞紐之一,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國家重點建設的同三、連霍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
連雲港市位於魯中南丘陵與淮北平原的結合部,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平原、海洋、高山齊觀,河湖、丘陵、灘塗俱備。全市地貌基本分布為中部平原區,西部崗嶺區和東部沿海區3大部分。東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為山前傾斜平原、洪水沖積平原及濱海平原3類,總面積5409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70%。西部東海縣的丘陵海拔100-200米。沿主要是700平方公里鹽田及480平方公里灘塗。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余脈,綿亘近300公里。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雲台山、中雲台山、北雲台山、錦屏山、馬陵山、羽山、夾山、大伊山等,其中最高峰為南葉山主峰-玉女峰,也為江蘇省境內最高峰,海拔625米。沿島礁共21個,其中島嶼9個,面積為6.06平方公里。具體為:東西連島、鴿島、竹島、羊山島、開山島、秦山島、車牛山島、達山島、平島等,其中東西連島為江蘇第一大島,面積達5.4平方公里。
水系基本屬於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從市內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還有玉帶河、龍尾河、興庄河、青口河、銹針河、柴米河、薔薇河、善後河、鹽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餘條,有17條為直接入海河流,有鹽河等河直接與運河及長江相通。全市共有水庫168座,其中石樑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庫較大。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水庫,可蓄水4億立方米。水域資源類型齊全,全市沿海地區面積14.9萬畝,其中可利用的佔30%,水資源總量56億立方米,利用率達40%。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00立方米。連雲港市海岸類型齊全,標准海岸線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為江蘇獨有。
連雲港市耕地面積379.79千公頃,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1%。尚有8.71千公頃土地亟待開發,後備土地資源潛力較大。
連雲港市處於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帶,常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歷年平均降水量930多毫米,常年無霜期為220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受海洋的調節,氣候類型為濕潤的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日照和風能資源為江蘇省最多,也是全佳地區之一。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和地貌類型的多樣性,有利於連雲港市發育一個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種群體系。從分類上看,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大豆、花生。還盛產林木、瓜果、桑茶、竹、葯材、草場及野生和水生植物。雲台山的雲霧茶為江蘇3大名茶之一,珊瑚及金鑲玉竹為江蘇珍稀名特產。動物資源主要分水生、陸生和鳥類。水生動物中的海洋水產品佔全市水產品總量的72.8%,海州灣漁場為中國8大漁場之一。主要經濟魚類為帶魚、鰳魚、黃魚、加吉魚4大類。前三島海區為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主要有刺參、扇貝、鮑魚等。近海水域和內陸水域主要生產對蝦、海帶及淡水魚類。陸上動物主要為人工飼養的畜禽品種,達12科、18屬、90多個品種。全市有各種鳥類225種,列入國家珍稀保護鳥類計31種。礦產資源共計40餘種,主要有海鹽、磷礦、金紅石、蛇紋石、水晶、石英及大理石等。淮北鹽場為全國4大海鹽產區之一。錦屏磷礦為全國6大磷礦之一。東海縣的金紅石礦儲量達250多萬噸,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金紅石礦。蛇紋石礦的開發已成為上海寶鋼的重點配套工程。東海縣又素有「中國水晶之鄉」、「中國石英之鄉」的美稱。贛榆縣班庄雪花白大理石全國最優。現已初步勘探出黃海大陸蘊藏豐富的海底石油。
6. 工程地質知識:地貌有哪幾種具體的特徵是什麼
按地貌形態分類,分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 山地
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較大的地貌。特點是起伏大,坡度陡,溝谷深,多呈脈狀分布。山地是一個眾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別於單一的山或山脈,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是山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山地地形形成的氣候是山地氣候,山地對人們的生活會帶來一定影響。比如交通分布,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等會產生不利影響。
2. 高原
高原通常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是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南極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質的特徵是︰地勢相對高差低而海拔相當高。高原分布甚廣,連同所包圍的盆地一起,大約共佔地球陸地面積的45%。
3. 盆地
主要特徵是四周高,中部低,因盆狀得名。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在全球分布廣泛。世界許多大城市也建立在盆地中,如首爾、台北等。地球上最大盆地剛果盆地。面積約相當加拿大1/3。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有五個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別為四川、塔里木、吐魯番、准噶爾、柴達木等盆地,面積都在10萬平方千米以上。因盆地對氣流有阻擋作用,很多盆地比較乾旱,不適宜人類種植,如柴達木盆地。有些盆地因海拔相對較低或者有氣流進口,氣候也比較濕潤。
4. 丘陵
是指地球表面形態起伏和緩,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岩類組成的坡面組合體 。坡度一般較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中國自北至南主要有遼西丘陵,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等。黃土高原上有黃土丘陵。長江中下遊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遼東,膠東兩半島上的丘陵分布也很廣。
5. 平原
平原是地勢低平坦盪、面積遼闊廣大的陸地。根據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稱為低平原,如廣西鬱江-潯江河谷平原;海拔低於海平面的內陸低地,則稱為窪地,如新疆吐魯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稱為高平原,如內蒙古嫩江西岸平原。民族地區第二級階梯和第一級階梯上的平原,雖然海拔在1000-3000米,習慣上仍稱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黃河沖積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糧倉」。集中分布在中國第三級階梯上的平原,是中國重要的農耕區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分布在民族地區第三級階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東部和廣西境內,雖然這里的平原有的面積較小,起伏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區的重要農耕區。
7. 區域環境工程地質評價
4.3.1區域穩定性分析
黃河三角洲是在基底構造甚為破碎、濟陽凹陷的一個次級負向構造單元上發育形成的。由於區內東北部位於北西向的燕山——渤海地震帶及北東向的沂沫斷裂地震帶的交匯部位,因而與新構造運動有關的構造地震異常活躍。據山東省地震局1985年10月布設的東營—墾利、陳家莊—河口的現代形變及牛庄—新刁口的兩次a徑跡測量結果,埕子口斷裂、孤北斷裂、陳南斷裂、勝北斷裂和東營斷裂的現代活動都有顯示,說明區內的區域穩定性較差。區內新生代以來的斷裂活動表現為具有繼承性脈動活動的特點。尤其是5號樁,樁西至海港一帶位於上述兩條活動斷裂地震帶的交匯復合部位,新生代以來斷陷幅度最大,歷史上曾發生過3次7~7.5級地震,區域穩定性差。根據以上的地震預測,影響烈度一般都在Ⅶ度以上,5號樁一帶為Ⅷ度。根據我國建築規范規定,一切建築物都應設防加固,以保安全。
區內飽和砂土、飽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觀條件。在歷史地震發生時,曾有噴水冒砂、地面裂縫等現象發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響:土的顆粒特徵、密度、滲透性、結構、壓密狀態、上覆土層、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條件、應力歷史、地震強度和地震持續時間等。
由於黃河三角洲地質體物質組成主要是粉砂,且孔隙度較高,加之形成期堆積速率快,造成地質體中含水量高。隨著時間推移,在上覆沉積物擠壓下,孔隙中水逐漸被擠壓,造成地質體壓縮,導致地面下沉。根據1988年在黃河海港地區實測,該地區壓實下沉速率可達6cm/a,因此由於地面下沉所引起的海面相對上升則更加劇了海岸侵蝕。
另外,近幾十年來的人為活動加劇了本區地面沉降的發展,如:建築地基承載力不足引起的土體壓縮,地下水、石油、鹵水的開采所引起的含水層、儲油層壓縮等。
由此可見,黃河三角洲地區環境工程地質問題頗多,本節將對直接影響東營市經濟發展和規劃的地表下25m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其物理力學性質、工程地質性質的區域性變化等進行深入研究。
4.3.2土體的工程地質分類及工程地質特徵
區內小清河以北為黃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基岩埋深在數百米以下,表層均為第四系鬆散沉積物,鑒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物地基持力層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層建築物持力層一般在25m以上的特點,下面僅以0~25m的土體為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圖4-6)。
圖4-6地表土體類型示意圖
1.土體的岩性與結構特徵
(1)土體岩性分類
區內0~25m深度內的地層多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其沉積環境受黃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響,形成了以細顆粒為主的地層。所表現出的岩性以粉土最為廣泛,其次為粉質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細砂,其主要岩性特徵見表4-6。
表4-6黃河三角洲0~25m地層岩性分類及主要特徵表
(2)土體結構特點
區內土體結構無單層結構,多為多層結構,(多層結構是指一定深度內由3層或3層以上的地層構成),這也是區內的沉積環境所決定的,該區瀕臨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盪較頻繁,古地貌特點反復變化,攜帶泥、砂的水動力特點也隨之變化,因此,區內一般無巨厚的單層岩性沉積。
2.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1)山前沖洪積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洪積(
(2)古黃河三角洲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湖沼相沉積(
(3)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物(
3.地表下0~25m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的變化規律
(1)古黃河三角洲區的物理力學性質總體上好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這正是由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成陸時間晚於古黃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結的程度差於前者。
(2)無論是古黃河三角洲區還是現代黃河三角洲區各類岩性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顯示出一個較明顯的規律,即從地表向下隨深度的增加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以較好—較差—好發生變化。一般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這一變化規律也與區內的沉積環境相吻合,力學指標較差的深度段為1855年黃河改道以前沉積的沖湖積、沖海積相為主的地層。
4.3.3天然地基承載力、飽和砂土液化及軟土與鹽漬土
1.天然地基承載力
黃河三角洲地區基土承載力在不同位置、不同層位均有較大變化,從小於80kPa到大於300kPa。天然地基承載力指自地表算起的第一層或第二層基土(當第一層厚度小於3m,且第二層基土承載力高於第一層時,取第二層承載力數據)的承載力。區內天然地基承載力可分為4個等級(表4-7),其分布與變化規律與地貌單元有較密切的相關關系(圖4-7)。
(1)承載力低區(fk<80kPa)的分布
① 呈條帶狀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區內。如利津縣虎灘鄉西南—河口區義和鎮南部、河口東南孤河水庫—渤海農場總場北以及現代黃河入海口北側等地,以上各地帶多為1855年以後成陸,且位於濱海低地或窪地內,排水條件差,自重固結程度低。
表4-7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特徵表
② 呈小片狀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如東營區勝利鄉南部,利津縣王莊鄉南部等。
(2)承載力較低區(80≤fk<100kPa)的分布
① 沿海岸線分布,寬度不一。
② 沿黃河泛流主流帶邊緣、前緣和窪地展布。如利津縣大趙鄉—虎灘—羅鎮—河口區一帶、集賢鄉—渤海農場總場、孤北水庫北部、利津前劉鄉—東營區西城,以及東營區龍居鄉—西范鄉一帶。
(3)承載力中等區(100≤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於決口扇的頂部及緩平坡地區。如利津縣南宋—北宋—明集,東營區龍居鄉—油郭鄉—六戶鎮—廣饒縣丁庄鄉以及勝坨鄉—高蓋鄉等地。
②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頂點附近。如寧海鄉—汀河鄉、寧海鄉—傅窩鄉一帶。
③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北部、東部。如河口區新戶—刁口鄉、孤東水庫—五號樁、墾利縣建林鄉—孤東水庫、建林—西宋鄉。
(4)承載力較高區(fk>120kPa)的分布
① 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的南部。如牛庄—陳官—小清河一帶。
② 分布於小清河以南的山前沖洪積平原區。
③ 零星分布於近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的地勢較高處。
2.飽和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處於地下水位以下鬆散的飽和砂土,受到震動時有變得更緊密的趨勢。但飽和砂土的孔隙全部為水充填,因此,這種趨於緊密的作用將導致孔隙水壓力驟然上升,而在地震過程的短暫時間內,驟然上升的孔隙水壓力來不及消散,這就使原來由砂粒通過其接觸點所傳遞的壓力(有效壓力)減少,當有效壓力完全消失時,砂層會完全喪失抗剪強度和承載能力,變得像液體一樣的狀態,即通常所說有砂土液化現象。
區內的飽和砂土、飽和粉土具有液化的宏觀條件,在歷史地震發生時,曾有噴水冒砂、地面裂縫等現象發生。其液化程度受以下因素影響:土的顆粒特徵、密度、滲透性、結構、壓密狀態、上覆土層、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條件、應力歷史、地震強度和地震持續時間等。
液化判別就是根據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其他工程地質條件,對土層在地震過程中發生液化的可能性的判別。國家標准《建築基礎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中規定了飽和砂土、飽和粉土的液化判別方法,在對區內飽和砂土、飽和粉土的液化判別時,即依照了前述規范提供的方法,在液化勢宏觀判定的基礎上,採用了原位測試資料——標准貫入試驗進行了液化臨界值和液化指數的計算。根據液化指數對地基液化等級的劃分見表4-8。區內液化砂土的分布規律見圖4-8。
(1)嚴重液化區
①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頂點,向北向東呈扇形展布的黃河泛流主流帶的中上游部位,主要在陳庄鎮—六合鄉、虎灘鄉—義和鎮一帶。
圖4-7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示意圖
表4-8地基液化等級表
② 零星分布於廢棄河道帶和決口扇,如下述地帶:東營區永安鄉—廣北水庫一線,呈條帶狀分布,為廢棄河道帶;利津縣店子鄉—前劉鄉,呈片狀分布,為決口扇的中部;東營區史口鄉附近、東營區六戶鎮西側、河口區新戶鄉東北等地。
該區內的飽和粉土、飽和粉砂顆粒均勻,粘粒含量低,沉積厚度較大,形成年代新,固結程度差,因此是最易發生液化的地區。
(2)中等液化區
① 分布於較大的決口扇及決口扇前緣坡地地帶,利津縣城東—明集鄉—大趙鄉、東營區勝利鄉—董集鄉—油郭鄉一帶。
② 分布於黃河泛流主流帶或其邊緣地帶。寧海鄉—墾利縣城;陳庄鎮—傅窩鄉;渤海農場總場東—建林鄉—新安鄉;義和水庫南—河口區。
③ 在濱海低地帶內有零星片狀分布,五號樁及以東地區;刁口碼頭東北—孤北水庫北部;新戶鄉以西及以北的近海地帶。該區一般位於嚴重液化區的外圍及決口扇頂部位或零星分布於小規模的黃河主流帶,飽和粉土、粉砂的粘粒含量較低,固結程度較差,因此是較易發生液化的地區。
(3)輕微液化區
① 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泛濫平原及決口扇邊緣,如下述地帶:利津縣南宋鄉—北宋鄉;東營區龍居鄉—廣饒縣陳官鄉—丁庄鄉。
② 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非黃河泛流主流帶區,如下述地帶:利津縣王莊鄉—墾利縣勝坨鄉;利津縣集賢鄉—墾利縣城東部;河口區太平鄉—義和水庫。
該區粉土、粉砂的沉積厚度較小,粘粒含量較高,因此液化程度較輕。
(4)非液化區
① 分布於工作區小清河以南的山前沖洪積平原,該區地下水位埋藏深,水位以下的飽和粉土,粉砂密實程度較好,因此不易液化。
② 分布於沿海地帶的濱海低地,該區除河口相沉積外,地層粘粒含量較高或以粘性土為主,因此不易液化。
3.軟土與鹽漬土
(1)軟土
軟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壓縮性大、承載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態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以及其他高壓縮性飽和粘性土、粉土等。黃河三角洲地區地處渤海之濱,具有軟土的沉積環境,鑽探資料亦證明,區內呈片狀分布著軟土。
① 軟土的劃分標准
本次劃分軟土時採用如下方法: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並且厚度大於0.50m,將其確定為軟土:承載力標准值fk<80kPa;標貫錘擊數N63.5≤2;靜力觸探錐頭阻力qc<0.5MPa;流塑狀態。
② 軟土的空間分布
軟土主要分布於區內的東北部濱海地帶、河口—刁口碼頭一帶。利津縣羅鎮—黃河故道西、墾利縣下鎮鄉東部,另外在利津縣明集鄉—廣南水庫一線呈不連續片狀、碟狀分布。
③ 軟土的成因及主要物理力學性質
區內的軟土具有兩種成因:①爛泥灣相沉積:在歷次河口的兩側,沉積的以細粒成分為主的土層,一直處於飽和狀態,排水固結過程進展緩慢,所以土的力學性質很差。顏色以灰褐色為主,流塑態,土質細膩,岩性以粉質粘土為主,夾粉土和粘土薄層。②濱海湖沼相沉積:顏色以灰—灰黑色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具腥臭味,為淤泥或淤泥質土。
圖4-8地基砂土液化分區示意圖
表4-9軟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從表4-9中可以看出:區內軟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的特點,在荷載作用下變形較大,對建築物極為不利。因此,在工程建設規劃時,應盡量避開有軟土分布的地區。在無法避開軟土的建築物,應對區內的軟土有足夠的重視,採取一定的處理措施,對於一般工業民用建築可採取粉噴樁法進行處理,對於高層重型建築物應採取深基礎,如沉管灌注樁等,以避開軟土的不利影響(圖4-9)。
(2)鹽漬土
當土中的易溶鹽含量大於0.5%,且具有吸濕、松脹等特性的土稱為鹽漬土。區內的鹽漬土為濱海鹽漬土,按含鹽性質則大部分屬氯鹽漬土,局部為硫酸鹽漬土,鹽漬土按含鹽量可分為弱鹽漬土(0.5%~1%),中鹽漬土(1%~5%)、強鹽漬土(5%~8%)和超鹽漬土(>8%),區內的鹽漬土主要為弱鹽漬土,局部地段有中鹽漬土(見圖4-10)。
4.3.4工程地基適宜性評價
工程建築地基適宜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達到評價結果清晰簡潔、合理反映出區內建築適宜性等級的目的,選用了專家聚類法(亦稱總分法)進行評價。評價過程為:首先擬定評價因子,對各評價因子量化、分級並給定各級別的標准分,其次用傅勒三角形法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然後計算各勘測點單項因子分值和總分值,再按各點的總分值進行分區。最終的評價結果見表4-10、4-11、4-12、4-13。
圖4-9軟土分布示意圖
圖4-10鹽鹼土分布示意圖
表4-10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適宜性評價方案(評價深度10m)
① 沉降因子
② DⅠ——山前沖洪積平原;DⅡ——古黃河三角洲平原;DⅢ——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
表4-11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說明表
表4-12高層重型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方案(評價深度25~30m)
表4-13高層重型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說明表
一般建築、高層建築物地基適應性評價分區見圖4-11、4-12。
圖4-11一般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示意圖
圖4-12高層建築物地基適宜性評價分區示意圖
8. 誰能概況的說說連雲港的地質,地貌,沙灘,植被,土壤,海岸地貌類型。。。。
呵呵,你是想要考察嗎,最好還是實地考察,我老家是那邊的,覺得那邊的地質挺好的,專土壤肥,我媽種屬過一些紅豆,我聽說的,不需要很多肥料或是農葯也一樣可以豐收。贛榆海頭的海洲灣那邊的沙,我們帶外地的朋友去那邊玩,朋友都說比自己家鄉的沙質細,朋友是駱馬湖那邊的,也盛產沙,連雲港的地貌簡單說是有很多山,有海,有港口……說再多不如親自去考察一下。
9. 常見的地質構造類型和特點是什麼並與地表的關系如何
褶皺和斷層 褶皺的基本形態有被斜和向斜 背斜岩層向上拱起,中心是老岩專層,兩翼是新岩層,常形屬成山嶺;向斜反之.斷層岩層發生斷裂並錯開,形成塊狀山地、谷地或裂谷.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留下的痕跡.地殼運動塑造地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