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符號

地質災害符號

發布時間: 2021-02-02 09:00:42

Ⅰ 選出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 A.《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正式確立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


B

Ⅱ 防震減災術語,圖形符號與標志有哪些

3.1 地震
3.1.1 地震 earthquake
大地震動。包括天然地震(構造地震、火山地震)、誘發地震(礦山冒頂、水庫蓄水等引發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體墜落等產生的地震)。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構造地震。
3.1.2 震源 seismic source
產生地震的源。
3.1.3 震級 magnitude
對地震大小的相對量度。(GB 17740-1999中的2.1)
3.1.4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及其影響的強弱程度。 (GB/T17742-1999中的2.1)
3.1.5 地震波 seismic wave
地震時從震源發出、向四周傳播的波。
3.1.6 震中 epicentre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3.1.7 極震區 meizosei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壞或影響最重的區域。
3.1.8 宏觀震中 macro-epicentre
極震區的幾何中心。
3.1.9 震源距 hypo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源至某一指定點的距離。
3.1.10 震中距 epicentral distance
地震震中至某一指定點的地面距離。(GB 17740-1999中的2.6)
3.1.11 (宏觀)震中烈度 (macro) epicentral intensity
極震區的地震烈度。
3.1.12 無感地震 feltless 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不能感覺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級在3級以下,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下。
3.1.13 有感地震 felt 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夠感覺到的地震。
注:一般震級在3級以上,震中烈度在Ⅲ度以上。
3.1.14 極微震 ultra-microearthquake
震級<1級的地震。
3.1.15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級≤震級<3級的地震。
3.1.16 小[地]震 small earthquake
3級≤震級<5級的地震。
3.1.17 中[等]地震 moderate earthquake
5級≤震級<7級的地震。
3.1.18 大[地]震 large earthquake
震級≥7級的地震。
3.1.19 特大地震 great earthquake
8級和8級以上的大地震。
3.1.20 破壞性地震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第二十六條)
3.1.21 嚴重破壞性地震 severely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使災區喪失或部分喪失自我恢復能力,需要國家採取相應行動的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第三十條)
3.1.22 近震 near earthquake
震中距在1000km~1400km以下的地震。
3.1.23 遠震 teleseism
震中距在1000km~1400km以上的地震。
3.1.24 地方震 local earthquake
震中距在100km以內的近震。
3.1.25 地震活動性 seismicity
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發生的地震在強度、頻度、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分布規律和特徵。
3.2 地震監測預報
3.2.1 地震前兆 earthquake precursor
地震前出現的與該地震孕育和發生相關聯的現象。
3.2.2 地震觀測 earthquake observation
對地震或地震前兆進行觀察與測量。
3.2.3 地震監測` earthquake monitoring
對地震發生及與地震發生有關的現象進行監視與觀測。
3.2.4 地震預測 earthquake prediction
對未來地震的發生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估計和推測。
3.2.5 臨震預測 immin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對10日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測。
3.2.6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key area for earthquake surveillance and
protection
未來一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或可能受破壞性地震影響造成嚴重地震災害損失,需要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區域。
3.2.7 地震重點危險區 critical earthquake risk area
未來一年或稍長時間內可能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區域。
3.2.8 震情 earthquake situation
有關地震活動和地震影響的情況。
3.2.9 震情會商 earthquake situation consultation
對震情進行分析與研究的專門會議。
3.2.10 地震預報 earthquake forecast
向社會公告可能發生地震的時域、地域、震級范圍等信息的行為。
3.2.11 地震長期預報 long-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對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的預報。
3.2.12 地震中期預報 intermediate-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3.2.13 地震短期預報 short-term earthquake forecast
對3個月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3.2.14 臨震預報 imminent earthquake forecast
對10日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3.2.15 震後地震趨勢判定 evaluation of post-earthquake trend
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地震發生後,對地震影響地區近期內地震活動形勢發展的分析結果。
3.2.16 地震速報 rapid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port
對已發生地震時間、地點、震級等的快速測報。
3.2.17 地震台[站] seismic station
地震觀測點或開展地震觀測和地震科學研究的基層機構。
3.2.18 地震台陣 seismic array
為提高地震信號的信噪比,由電纜線或無線通信線路將若干分布在地面上的地震儀器與同一記錄中心連接起來、採用專門技術進行信號處理的地震觀測系統。
3.2.19 地震遙測台網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由4個以上分散布局的地震台和一個通過電信遙測技術收集並處理各台記錄信號的管理中心組成的地震觀測系統。
3.2.20 地震監測台網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由若乾地震台組成的地震觀測系統。
3.2.21 地震監測設施 facility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開展地震監測的設備及有關設施的統稱。
3.2.22 地震觀測環境 environmental for seismicity observation
保障地震監測設施不受干擾、能夠正常發揮工作效能的地震台、地震觀測場地的周圍環境。
3.2.23 流動觀測 mobile observation
某研究任務或震情工作需要開展的地震觀測。
3.2.24 強震觀測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記錄地震動和工程結構的地震反應的地震觀測。
3.2.25 地震謠言 earthquake rumor
沒有事實根據或缺乏科學依據的地震消息。
3.3 地震災害預防
3.3.1 地震災害 earthquake disaster
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和社會功能的破壞。
3.3.2 地震原生災害 primary earthquake disaster
地震直接造成的災害。
3.3.3 地震次生災害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地震造成工程結構和自然環境破壞而引發的災害。如火災、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以及水災、泥石流和滑坡等對居民生產和生活區的破壞。
3.3.4 地震次生災害源 source of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產生地震次生災害的設施和環境。如燃氣管道、彈葯庫、化學葯品庫、水庫、陡坡等。
3.3.5 地震對策 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
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的策略。
3.3.6 地震災害預測 earthquake disaster prediction
對未來地震可能造成的災害做出估計。
3.3.7 地震災害預防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避免和減輕地震災害的防禦性工作。
3.3.8 防震減災 protection against and mitigation earthquake disasters
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
3.3.9 重大建設工程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
對社會有重大價值或者有重大影響的工程。主要指地震發生後,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重大社會影響和國民經濟重大損失的建設工程。
3.3.10 地震基本烈度 basic intensity
一個地區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一定場地條件和超越概率水平下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例如,1990年頒布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定義地震基本烈度為: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
3.3.11 地震[基本]烈度復核 checking of basic seismic intensity
採用最新基礎資料和研究成果,對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給出的某地地震基本烈度進行核實或修正。
3.3.12 地震區劃 seismic zoning
以地震烈度、地震動參數為指標,將國土可能遭受地震影響的危險程度劃分成若干區域。
3.3.13 抗震設防要求 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
建設工程抗禦地震破壞的准則和在一定風險水準下抗震設計採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
3.3.14 地震危險性分析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用確定性方法或概率計算方法給出工程場地或某一區域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動參數值。
3.3.15 地震安全性評價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根據對建設工程場地和場地周圍的地震活動與地震地質環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設防的風險水準,給出與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相應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動參數,以及場地的地震地質災害預測結果。
3.3.16 抗震性能鑒定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
檢查現有工程的設計、施工質量和現狀,按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對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進行評估。(JGJ/T 97-1995中的2.1.5)
3.3.17 抗震加固措施 strengthening measure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為使現有建築達到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所採取的增強強度、提高延性、加強整體性和改善傳力途徑等措施。
3.3.18 抗震設計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對地震區的工程結構進行的一種專業設計。一般包括概念設計、結構抗震計算和抗震構造措施三個方面。(JGJ/T 97-1995中的5.1.1)
3.3.19 抗震設計規范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code
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所遵循的原則和具體技術性規定。
3.4 地震應急
3.4.1 地震應急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破壞性地震發生前所做的各種應急准備以及地震發生後採取的緊急應急行動。
3.4.2 地震應急預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scenario for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防止和減輕未來地震災害的地震應急方案。
3.4.3 地震應急指揮機構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dministration
指揮和組織地震應急工作的臨時行政機構。
3.4.4 地震緊急應急措施 urgent measure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在地震災區採取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緊急行政措施。
3.4.5 地震避難場所 earthquake shelter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設置居民臨時生活區或疏散人員的安全場所。
3.5 震後救災與重建
3.5.1 地震災情 earthquake disaster affection
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情況。
3.5.2 地震災區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發生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經濟建設遭到破壞的地區。
3.5.3 地震烈度評定 rating of seismic intensity
據受地震影響地區的宏觀和微觀地震資料,確定該地區的地震烈度。
3.5.4 地震災害評估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對地震造成的災害的程度做出評定與估計。
3.5.5 地震救助技術 rescue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hazard
用於震前應急防禦和震後搶險救助的各種技術的總稱。
3.5.6 震後救援 post-earthquake relief
對地震災區採取的救援行動。
3.5.7 震後恢復與重建 post-earthquak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使地震災區的生產、生活和社會功能恢復基本正常以及對地震破壞的建(構)築物、公共設施的修復與建設。
3.5.8 地震遺跡 earthquake remains
地震留下的痕跡。包括震毀、震損或地震影響區域內完好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地震活動產生的地質、地形、地貌變動的痕跡等。
3.5.9 地震遺址 earthquake relic
地震遺跡所在的地方。
3.5.10 地震保險 earthquake insurance
補償地震災害損失的一個保險險種。

Ⅲ 山上掉石頭在地質災害中用專業術語怎麼說

術語和符號
3.1
術語
3.1.1
地質災害
地質作用造成的災害。
3.1.2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體沿某一界面發版生剪切破壞向坡下運動的現象權。
3.1.3
滑體
沿滑動面作整體滑動的岩土體。
3.1.4
滑帶
滑體與滑床間的軟弱岩土夾層。
3.1.5
滑床
滑帶下的不動岩土體。
3.1.6
危岩
陡坡或懸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穩的岩體。
http://wenku..com/view/a89699ece009581b6bd9ebdd.html

Ⅳ 求語文標點符號大全

句號的用法
一、用於陳述句的末尾
陳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數,用來判斷、敘述、描寫事實。
(1)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吳晗《談骨氣》)
(2)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森林越來越密。(小學語文《夜鶯之歌》)
例(l)表示判斷,(2)表示敘述,(3)表示描寫。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謂句。句號也可以用於非主謂句的陳述句。例如:
(4)傳來了狗的尖叫聲。(契訶夫《變色龍》)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鵑《百合花》)
例(4)是動詞性非主謂句,(5)是名詞性非主謂句。
陳述句通常不帶語氣詞,靠語調表示陳述語氣。需要語氣詞時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罷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來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裝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論朗誦詩》)
(7)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楊朔《荔枝蜜》)
(8)這套主設備任何一條船也裝不了,漢江號盡可以運別的貨嘛。(柯岩《漢堡港的變奏》)
例(6)一連用了四個語氣詞「的」,以加重語氣。例(7)(8)分別用語氣詞「呢」「嘛」。
語氣詞和語氣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語氣詞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不同的語氣,同一語氣又可用幾個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重要的是判斷全句表達什麼語氣,以便確定用句號還是別的句末點號。
(9)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10)這本書真的太好了!
以上兩句都以語氣詞「了」結尾。例(9)表示確定語氣,說明有了變化,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0)表示感嘆語氣,用嘆號。
(11)他大概已經走了吧。
(12)他大概不來了吧?
例(11)對所陳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質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2)表示疑問,帶有揣測的意味,用問號。
(13)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14)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上述兩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語氣詞都一樣,不同的是標點。例(13)是作為疑問提出的,用問號表示疑問語氣。例(14)是回答問題,用句號表示陳述語氣。

Ⅳ 所有標點符號的名稱和作用。

省略號〔……〕:
它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2)表示思維的進行或跳躍。(3)表示話語的斷續。(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號的前面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時,一般可直接用,如:A.「汪老師……」B.「汪老師,您是……」(6)省略號的前面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時,一般要先在句末註上標點符號,後用省略號,如:A.「學校已放學了。……」B.「今天,陽光燦爛。……」(7)省略號的後面一般除了可用引號外,不再用別的標點符號。(8)用省略號表示省略時,如果用了省略號,一般不要再用「等」、「等等」;反之,用了「等」、「等等」,就不要再用省略號。(9)省略號還可以表示語斷意留。(10)省略號又可以表示語音含蓄或狀態延續、聲音的斷續或延長、聲音被打斷等。

括弧〔()〕:
一般多用來表示文中的注釋或補充。如:A.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現在江西省婺源縣人)。B.結果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魯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破折號〔-〕:
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意思轉換或遞進;(2)表示對前文的解釋和說明;(3)表示中斷或插說;(4)表示語言停頓;(5)表示提示下文;(6)表示聲音的延長。

頓號〔、〕:
表示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頓號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小,一般用來隔開並列的詞或者並列短語。並列的詞之間用了「和」、「或」之類連詞,就不再使用頓號。頓號與「和」的作用是一致的。多個詞語並列先用頓號,最後一個用「和」。如果並列詞語結合得很緊,沒有必要在行文中用停頓來突出它,則可以不加頓號。並列詞語中又有並列詞語時,大並列用逗號,小並列用頓號。頓號運用方面常見錯誤如:
張三,李四,趙五經常到閱覽室學習。(兩個逗號應改為頓號)
市一中學的校長、主任、第三中學的校長、 主任都來開會了。(此句混淆了並列詞語的大小層次。第二個頓號應改為逗號。)
亞馬遜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 和長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頓號應該刪去。)

逗號〔,〕:
表示句子內部的一般性停頓。其主要用法有:
a.用在較長的主語後面。 如:這個演員表上排列在最後一名的小角色, 卻贏得了觀眾最熱烈的掌聲。
b.用在需要強調的簡短主語後面。 如:北京,祖國的首都。
c.用在句首狀語的 後面。如:在一個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莊的列車。
d.用在較長的賓語前邊。如:我不得不承認,他的實力比我強得多。
e.用在插入語前後。如:我來北京,往少里說也有十幾次了。
f.某些句中關聯詞後面有時也用逗號。這往往是出於強調的需要,一般民政部下是不必停頓的。如:勞動很艱苦,可是,我們根本不怕。
g.用在復句內部的分句間。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 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h.用在次序語後面。如:第一,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必須加勁干; 第二,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裝句中間。如:多麼美麗,這一朵朵鮮花。

分號〔;〕:
表示一句話里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只有一重關系的復句,分句間一般用逗號,不用分號。如果分句內部已用了逗號,分號之間必須用分號。如:白天,戰士們堅守著已得的陣地;夜裡, 戰士們向敵人發起新的攻擊。
在多重復句內, 並列分句之間必用分號。如:依照客觀規律去辦事,國民經濟就能夠均衡地、順利地發展;違反這些原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就快不起來。
並列的分句出於分清結構和突出名單的需要, 即使分句內部沒有逗號,分句之間也可用分號。非並列關系(如轉折關系、因果關系等)的多重復句,第一層的分界處也用分號。如: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項列舉的各項之間,也用分號。

冒號〔:〕:
用在提示語後面,表示提起下文或總結上文。運用冒號時要注意其提示範圍。冒號提示的內容的末尾用句號。如果一個句號前的內容不全是冒號提示的,則這個冒號用得不正確。如:這種驚人產事實證明:人如果老想著錢, 看不到敵人的腐蝕進攻,就會走入歧途,可見這些事實是可以作為活教材的。(句中冒號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後邊,所以用錯了。應把"歧途"後面的逗號改為句號。)
沒有特別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號。如:他表示:一定要來參加會議。(冒號應該刪去)
比賽的結果出人預料:老年隊竟打敗了青年隊。 (冒號應該改為逗號)
在句子萬分內部,不能用冒號。如:老師說了一聲:「下課!」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號,應刪去。)
「某某說」、「某某想」等後邊常用冒號。 但有時不想強調提示語,或不直接引述別人的話,則不用冒號而用逗號。
如果「某某說」是在所有引文的後邊,「說」後用句號。

引號〔「」〕: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號有雙引號和單引號兩種。一般用雙引號,引文內還有引文,就用單引號。雙引號和單引號反復使用。直接引用別人的話,用引號;間接引用別人的話,不用引號。連續引用幾個文段時,每段開頭都要用前引號,只在最後一段用後引號。

引號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語

b.表示特定稱謂

c.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

d.表示否定和諷刺

引語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等, 也包括擬聲詞、音譯詞。特定稱謂指具有某些特點的名稱、簡稱、專用術語以及紀念日等。特殊含義指引號中的詞語在其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產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時,引文末尾標點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尾點號放在引號里邊。如果引用的內容是句子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引文沒有獨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點號(問號、嘆號可保留),整個句子該停頓處則停頓,該用何點號則用何點號。

括弧〔()〕:
表示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某個詞語的叫句內括弧。它必須緊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後,被注釋的詞語後面需要停頓,點號要放在後括弧後面。括弧內的注釋語如果帶有標點,其最後一個標點(問號、嘆句除外)應省去。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弧。句外括弧內的注釋語如果是一句話,那麼句末點號應該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點號。

破折號〔---〕:
表示對上文的詞語的解釋或表示語意某種變化。破折號的第一作用是對上文進行解釋。這種用法與括弧相似。 它們的區別是:括弧里標明的語句僅是對上文的解釋說明,不是正文,讀的時候不必讀出;破折號標明的語句堅前文的解釋說明,同時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須與上下文連讀下來。所以,對上文進行注釋要注意到兩者的區別,注釋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號;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弧。行文中表解釋說明通常只用一個破折號引出,這類語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較長,可用雙破折號,即注釋語前後各一個。破折號的第二個作用是表語意的遞進。這種情況下,通常能看出破折號前後在時間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進、在空間上的轉移、在情節上的變化。破折號的第三個作用是表語意的轉換,批語言表述中一個意思突然轉到另一種意思上去,破折號前後不是同一方面的內容。第四個作用是表示聲音的中止、停頓、延長。另外,破折號還用於連接歇後語,標明文章副標題和詞、詩、文的作者及事項列舉分承的各項之間。

Ⅵ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的表徵

根據Varnes(1984)、(1994),Leroi(1996)以及Lee和Jones(2004)對風險定義,可將風險以如下公式表達: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實踐

H為給定參考時期(如年、建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災害發生的概率。災害(H)是空間概率和時間概率的函數。空間概率與坡度、深度等靜環境因素有關;而時間概率與一些坡度、水力傳導系數等靜態環境因素間接相關,與降雨輸入和排水等動態因素直接相關。

V為特定類型承災體在特定類型災害作用下的物理易損性(其值為0~1之間)。

A為特定承災體的數量或價值(如建築物的數量和價值、人員數量等)。

公式(1)兩個加總符號的意思是,對一定類型的災害造成影響的所有承災體的預期損失後果(VA)進行加總,然後再對所有類型的災害造成的預期損失進行加總便可得到總風險。風險公式(1)表面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僅要考慮災害事件本身發生的空間影響概率和時間概率,還要考慮災害到達建築物的條件概率以及建築物本身受到破壞的條件概率。當考慮建築物中人受到災害的影響時,還必須考慮人當災害發生時是否在建築物中的條件概率以及建築物中人傷亡的條件概率。當考慮區域風險評估與區劃時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確定性,因為准確地確定承災體與滑坡可能發生地之間的位置非常困難。在使用公式(1)時,需要分析區域中一組承災體受到不同規模和類型的災害撞擊的空間概率和時間概率,在此基礎上估計區域中所有承災體的損失程度。

圖5-1是C.J.van Westen;T.W.J.van Asch,R.Soeters給出的基於GIS的大、中比例尺(1∶10000~50000)區域滑坡風險評估流程圖。流程圖的頂部是需要輸入的四個基礎屬性數據層:環境要素、觸發因素、歷史滑坡信息、承災體。

在這些輸入數據中,歷史滑坡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因為通過分析這些信息,可以確定滑坡發生的頻率以及不同規模的滑坡與滑坡災害影響結果之間的關系。滑坡的空間概率既可通過動態模擬獲得,也可通過分析過去滑坡事件發生的位置與一套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利用啟發式或統計方法預測在相似條件下滑坡發生的空間概率。通過將滑坡發生位置的空間信息與環境因素(其中DEM是最關鍵的因素)的結合,確定滑坡發生地帶,再與滑坡的時空概率和影響帶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滑坡災害圖。

易損性分析是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的另一重要方面。這涉及人口、建築物、岩土工程、經濟活動、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等承災體信息。根據從歷史損害編錄推導的易損性曲線獲得,也可以經驗推導出的關系確定承災體的易損性。風險評估流程圖最後一個環節是將危險性和易損性評估綜合起來。首先是將某一特定類型滑坡的危險性和某一承災體的易損性綜合起來,然後將所有滑坡類型的危險性和所有承災體的易損性綜合起來最後得出總風險。

圖5-1 滑坡空間風險評估框架圖

Ⅶ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

傳統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的表現形式為調查報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逐漸向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不同種類、不同階段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的內容不同,通常包括地質災害歷史、現狀,活動規律與形成條件,危害區范圍、社會經濟條件與受災體分布情況,破壞損失程度,發展趨勢預測,防治對策與措施等。

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主要成果為:①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主要內容為縣(市)社會經濟狀況、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分布與發展特徵、易發區劃分、主要災害隱患點危險性和危害性評價及監測預警和防治建議;②地質災害區劃圖,成圖比例尺寸一般為1∶10萬,除圈出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外,還應用專門符號將潛在的和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反映到圖上;③地質災害調查表、有關照片和錄像片;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根據評估對象不同,分為規劃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成果內容和要求將在第十章中闡述。

針對具體災種的專項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其內容和要求,由調查評價的目的、階段,災害類型及其特徵而定。

小結

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防治地質災害提供科學依據。應學會根據調查評價的類型、對象、工作程度,選擇配置最適宜的技術方法,以取得符合要求的調查評價成果,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復習思考題

1.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選擇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技術方法的原則是什麼?

3.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成果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Ⅷ 地質災害斜坡、傾倒在地圖上用什麼表示,請給出圖例。如若給出完整的國標符號庫,更加感激不盡。

地圖上表示地形起伏不是用等高線么?你說的是剖面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