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精品課程
Ⅰ 考研復試,求構造地質學,岩石礦物學 視頻教程,由於我是跨專業,所以很需要,網上很多視頻看不了啊,
到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長安大學的網站主頁。精品課程裡面就有的。不用到什麼論壇,論壇上好多不能用
Ⅱ 王洪興是誰
王洪興,男,1957年11月12日生,博士,教授。1978年2月進入南京大學地質學系岩礦地化專業學習內,1982年1月畢業,獲理容學學士學位。1982年2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礦物教研室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2年獲礦物學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今在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系工作,1999年獲地質工程工學博士學位。共完成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主持科研項目2項,以技術負責完成5項,發表中英文科研論文30餘篇(第一作者28 篇),目前有6篇EI光碟版收錄(第一作者),1篇被CA收錄(第一作者),公開發表教學論文3篇(第一作者),發表譯文6篇。教授的課程有:工程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學概論、岩土工程勘察、專業英語(本科生和研究生)、環境地質學、系統科學概論。主要研究方向:岩土體的穩定性和岩石力學的應用。
Ⅲ 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地質學概論 最新是用得那個版本
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唐輝明寫的,網站上有他們的精品課程,你看看,東西都在上面呢!
Ⅳ 地大構造地質學課件(朱志澄)
請參考地大精品課程網站
Ⅳ 黃雨的榮譽獎勵
(1)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
(2) 上海市曙光學者,2008年
(3)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2010年
(4) 首屆谷德振青年科技獎,2012年
(5) 上海市育才獎,2012年
(6) 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導師,2012年
(7) 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導師,2011年
(8) 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導師,2010年
(9) 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導師,2009年
(10) 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災後重建規劃),2010年
(11)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年
(12)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10年
(13)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
(14)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年
(15) 上海市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2009 年
(16) 上海市精品課程《工程地質學》,2006年
(17) 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
(18) 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2004年
(19) 同濟大學青年文明號,2011年
(20) 同濟大學蘇邦俊獎勵金一等獎,2011年
(21) 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2010年
(22) 同濟大學教學獎勵金二等獎,2009年
(23) 同濟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團體一等獎、個人優勝獎,2008年
(24) 同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2005年
(25) 同濟大學晨興獎勵金,2002年
(26) 同濟大學優秀班主任,2000年
主要研究方向
(1)地質災害防控
(2)軟土工程地質
(3)地震工程地質 (部分)
(1) 黃 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08
(2) 黃 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
(3) 郝 亮: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周子舟: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周子舟: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
(6) 周子舟: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10
(7) 江席苗:光華研究生人才培養基金,2011
(8) 李光輝: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09
(9) 李光輝: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碩士學位論文),2011
(10) 金晨:同濟大學第三屆「學術先鋒」,2009
(11) 金晨: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09
(12) 金 晨: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碩士學位論文),2012
(13) 卞國強: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2010
(14) 卞國強: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011
(15) 鄭 虎: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09
(16) 鄭 虎: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011
(17) 張衛傑:國家軟體著作權,2011
(18) 戴自立:國家軟體著作權,2011
(19) 李景琳: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2011
(20) 李景琳: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011
(21) 毛無衛: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011
(22) 毛無衛: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2011
(23) 戴自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012
(24) 成花林: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012 近年來承擔及完成國家、省部、及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餘項。部分代表性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礎破壞形式調查研究(負責)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液化後土體流動的光滑粒子流體動力學模擬研究(負責)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微重力環境下岩土顆粒流動性態研究(負責)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液化土層中樁的破壞機理研究(負責)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陸地觀測衛星影像的地震觸發滑坡運動過程研究(負責)
[6] 國家973計劃子課題:填埋體失穩流滑災害評估與控制方法(負責)
[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城市地質環境安全信息化技術研究(負責)
[8] 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減災、重建家園」科研基金(負責)
[9] 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砂土地震液化的流體動力學特性試驗研究(負責)
[10] 上海市水務局,上海市供水管網安全評價及對策研究,(負責)
[11] 上海市水務局:上海城市地下水應急供應戰略及關鍵技術研究(負責)
[12]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淺層地下水回灌與地面沉降控制機理研究(負責)
[13] 天津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天津市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王慶坨水庫液化防治技術研究---現場、室內試驗研究課題(負責)
[14]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地震液化時樁的屈曲機理研究(負責)
[15]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研究開發項目:龍穴造船基地吹填場地真空預壓及深層地基處理的關鍵技術研究(負責)
[16] 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吊車荷載作用下廠房地基的沉降規律研究(負責)
[17] 日本株式會社泰克諾索爾上海代表處:中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現狀及與日本比較(負責)
Ⅵ 河北聯合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的院系貢獻
學院建設有優質教學和科研平台。采礦工程為國家特色專業,采礦工程學科為回河北省重點答學科。擁有「河北省礦業開發與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唐山市礦業開采與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唐山市新型環保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河北省地質礦產教育創新高地」、「河北省礦業開發與安全技術教學團隊」、「河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有「采礦學」、「選礦學」、「測繪工程」、「工程地質學」、「系統工程基礎」、「礦井通風與安全」等六門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致力於學科前沿和礦山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究,近年來,完成百餘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和企業技術攻關課題,在露天轉地下開采、難選礦的選取分離、煤礦瓦斯防治、礦區生態恢復與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在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 學院與河北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首鋼礦業公司、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等許多企業及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保證了學科研究經費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0多億元,為河北省及全國礦業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Ⅶ 地質工程專業具體干什麼都學哪些課程
以下是蘭州大學地質工程教學計劃,由於各學校辦學特色不同,所以各學校也有所不同!
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是地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技術專業,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西部大開發,對具有良好素質的地質工程技術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地質工程理論、技能和方法,獲得工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訓練,能獨立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等的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高級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在能源、水利水電、城建、交通、市政、環保和國防等部門從事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評價和治理。
二、基本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地質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科學研究的思維和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通過實踐性環節的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備生產、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工程建設管理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堅實的數學、力學和地質學基礎。
(2) 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
(3) 運用工程地質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的基本能力。
(4) 對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等開展勘察、評價、治理、設計、規劃的能力。
(5) 了解地質工程學科的前沿理論及技術發展動態。
(6) 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閱讀本專業技術文獻資料。
(7) 掌握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和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科技知識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運用計算機完成地質工程及其相關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體育的合格標准,身心健康。
三、學制與學位
(一)學制
學制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修滿170學分,符合學校相關規定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地質工程學,包括:方向A(工程地質學)、方向B(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五、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一)基礎課程
地球科學概論、基礎水文地質學、工程力學、工程化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
(二)主幹課程
構造地質學、工程岩土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原理、工程地質勘察
(三)特色課程
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質體改造、環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總學分170學分。必修課佔10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57學分(含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1學分、形式與政策1學分)、專業類基礎課26學分、專業課19學分;選修課46學分,其中專業指選修課23學分、專業任選課17學分、跨學科選修課6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學時 占總學時比例(%)
公共基礎課 必修 56 33.1 1062 34.1
指選 0 0.0 0 0.0
專業類基礎課 必修 25 14.5 450 14.5
專業課 必修 19 11.0 342 10.9
指選 24 14.0 432 13.9
任選 23 13.4 414 13.3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必修 25 14.0 414 13.3
合 計 172
100
3114 100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2 36 1
2 法律基礎 2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54 6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36 6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36 7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54 7
7 形式與政策 1 自學,全校統考
8 大學英語 16 288 1,2,3,4
9 體育 4 144 1,2,3,4
10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54 1
11 高等數學 12 216 1,2
12 線性代數 3 54 1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54 3
小計
(二)專業類基礎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球科學概論 4 72 1
2 工程制圖 3 54 2
3 工程化學 4 72 2
4 工程力學 5 90 2
5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72 3
6 Fortran程序設計 2 36 3 1-17周
7 工程測量學 3 54 4 1-14周
小計 25
450
(三)專業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構造地質學 3 54 3
2 工程岩土學 2 36 4 1-6周
3 土力學 3 54 4 7-16周
4 岩體力學 4 72 5
5 工程地質勘察 3 54 5 11-20周
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72 6 1-14周
小計 19
342
(四)指定選修課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54 3
2 地基基礎工程 3 54 5
3 邊坡工程 3 54 6 1-14周
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
A6 結構力學 3 54 3
A7 彈塑性力學 3 54 3
A8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3 54 4 1-14周
A9 工程滲流力學 3 54 5
B6 數學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54 3
B8 VC++(含實習) 3 54 4 1-14周
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54 5
小計 24 432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2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2 20-20周
3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4 18-20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6 17-20周
5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10 7,8
6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和實習 0.5 18 1
7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36 3 1-17周
8 工程力學實驗 0.5 18 2
9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18 3
10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4 16-16周
11 土工實驗 1 36 4 5-13周
12 岩體力學實驗 1 36 5 5-13周
13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18 5 15-19周
小計 25
828
註:未計入隨課程講授進行的課間實驗和實習。
(六)任意選修課
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需要的廣泛適應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愛好和需要,選修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課程,至少選修23學分,其中專業任選課至少17學分、跨學科(指學科門類,包括本學院力學和土木工程等)任選課6學分。
序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學時 開課學期 備注
1 遙感地質學 2 36 5 1-10周
2 土木工程概論 2 54 7 1-10周
3 地質災害與防治 2 54 7 1-10周
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
5 礦業工程 2 54 7 8-14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2 54 7 1-10周
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
8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2 54 8 3-11周
9 地理信息系統 2 36 8 3-11周
10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2 54 8 1-11周
A11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含課程設計) 2 54 4 1-14周
A12 工程建築概論 2 54 5 1-14周
A13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2 54 5 1-10周
A14 工程鑽探與取樣 2 36 6 1-14周
A15 環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
A16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2 36 6 1-10周
A17 地質體改良 2 54 7 1-10周
A18 動力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19 環境工程地質學 2 36 8 3-8周
A20 其它
B11 重磁電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2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 (含實習) 2 54 5
B13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2 36 6 8-14周
B14 放射性勘探 (含實習) 2 36 6 1-7周
B15 數字信號處理 2 54 6 1-15周
B16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2 54 7 1-16周
B17 混凝土無損檢測 2 54 8 3-11周
B18 其它
小計 其它(根據當年就業形勢,臨時安排)
七、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和要求
本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地質工程專業類必不可少的內容,與課堂教學任務相輔相成。
(一)課外活動
除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外,學生應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1) 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組織的書畫比賽、辯論賽及演講賽、英語比賽、知識競賽、文體活動及比賽、青年志願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2) 開展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教育,在低年級開展政治思想、愛國廣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在高年級開展畢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3) 結合各級野外實習,因時因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二)科研與生產的初步訓練
(1) 廣泛參加各級各類學術活動。系或研究所負責開展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包括學術報告會、專題和前沿科技講座、學術討論與學術交流。學生應積極參加專業類學術活動,同時參加其它相關的學術活動,拓寬知識面。
(2) 鼓勵學生在課余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培養科研興趣、掌握科研方法、鍛煉科研能力。
(3) 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生產實踐活動,掌握地質工程生產實踐的工作程序、方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未單獨列出,由任課教師根據課時總量靈活掌握。
(四)教學實習時間與安排
(1) 實習時間及安排
工程測量綜合實習:1周,安排在課程結束後進行;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1周,安排在第一學年第2學期最後一周進行;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3周,安排在第二學年第4學期最後三周進行;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學期最後四周進行;
地質工程畢業實習:因目前條件尚不成熟,本計劃暫不列入。
(2) 排課要求
第2、4、6學期的課堂教學時間應做出相應調整(總學時不變),以保證野外實習正常進行。其中:
第2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9周末結束,第20周為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第4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周為工程測量綜合實習,第17~20周為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第6學期,課堂教學(含考試)應在第16周末結束,第17~20周為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八、副修和雙學位專業教學計劃
(一)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
以「地質工程」作為副修和雙學位專業的學生,需按下列計劃修學滿學分(副修30學分、雙學位50學分),按學校有關規定,可獲得地質工程專業副修證或地質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課 程 學 分
副 修 雙學位
地球科學概論 4 4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構造地質學 3 3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3
工程岩土學 2 2
土力學 3 3
工程地質勘察 3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4 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工程建築概論 3 3
岩體力學 / 4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 3
地基基礎工程 / 3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合計 32 50
(二)副修和雙學位教學計劃說明
(1) 對於副修地質工程專業或以地質工程為第二專業學位的學生,應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指定選修課和必要實踐教學環節,達到規定學分。
(2) 授課時間、內容、要求均與地質工程專業相同,不另外單獨安排。
(3) 若原專業已修本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則免修相應課程,不計學分,不足學分從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中選擇。
九、其它有關說明
(一)本教學計劃修訂宗旨
針對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實際情況、地質工程學科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反饋信息,本著「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拓寬口徑」的理念,在2004年「地質工程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經修訂而制訂本教學計劃,突出蘭州大學地質工程學專業的特色。
與2004年教學計劃相比,本教學計劃在以下方面進行的修訂。
(1) 注重工程地質學基礎,主要反映在課程教學內容的修正與更新、部分課程名稱的更改與相應教學內容的變更、增設部分專業選修課,使學生系統掌握地質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建設中的若干工程地質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就業口徑。
(2)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相輔相成,在教學計劃修訂的同時,對教學大綱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尤其加強了工程地質方面的內容,保證學生在掌握地質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設計→施工→工程對策)的基礎上,熟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各領域和各類工程建設中工程地質問題。
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新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和遺漏。
(三)選修課的考核方式
本計劃不對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作統一要求,由任課教師在公平、公共的原則下,評定學生的成績。鼓勵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如課程設計、論文撰寫、學生學術講座等)對學生進行考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和更進一步的基本技能訓練,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臨時選修課程的安排
根據當年就業形勢,適當開設部分本計劃中未列課程,供學生選修。
(五)生效日期
本教學計劃從2006級開始執行。
十、地質工程學本科教學計劃總體安排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序號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分 周
學
時 學時
總數 課時分配 各學期周學時分配 備注
講
授 習題
討論 實驗
或
上機 課外
輔導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第四學年
1 2 3 4 5 6 7 8
公
共
基
礎
課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養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礎 2 2 36 36 2
3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2 36 36 2
6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3 3 54 54 3
7 形式與政策 1 0 1 自學
8 大學英語 16 4 288 288 4 4 4 4
9 體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數學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3 3 54 54 3
12 線性代數 3 3 54 54 3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 3 54 54 3
專業基礎課 必修 14 地球科學概論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圖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學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學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設計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測量學 3 4 54 54 4 1-14周
專業課 必修 21 構造地質學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學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學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體力學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質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質學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選 27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礎工程 3 4 54 54 3
29 邊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結構力學 3 3 54 54 3
A32 彈塑性力學 3 3 54 54 3
A33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驗) 3 3 54 54 3
A34 工程滲流力學 3 3 54 54 3
B31 數學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學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實習)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3 3 54 54 3
任選 本專業任意選修課 17
跨學科任意選修課 6
實踐教學環節 必修 35 工程力學實驗 0.5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0.5 2 18 18 2
38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0.5 2 18 18 2
39 土工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體力學實驗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0.5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測量實習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1 1周 1周 X
44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3 3周 3周 X
45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4 4周 4周 X
46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10 X
課外活動和
社會實踐等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1 1
專業實踐教學 24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環節學分合計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課學分、學時、實驗合計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選修課學分、學時合計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
總學時、實驗、上機學時合計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註:備注欄中「(+414)」為任意選修課總學時;
各學期課時合計中不含任意選修課的課時;
實踐課學時為摺合學時,且不含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實驗和教學實習。
附: 各學期課程分配
第1學期(第一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思想品德修養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90 6 全院合班
5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公共基礎 3 54 3
6 線性代數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7 地球科學概論 專業基礎 4 72 4
8 地球科學概論實驗及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 實踐教學 1
小計 (必修&指選) 24.5
402
24
第2學期(第一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法律基礎 公共基礎 2 36 2
2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3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4 高等數學 公共基礎 6 6 6 全院合
5 工程力學 專業基礎 5 90 5
6 工程制圖 專業基礎 3 54 3 2
7 工程化學 指定選修 4 72 4 與土木合
8 工程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0.5 18 0 2
9 基礎地質認識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20-2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26.5
420 24
第3學期(第二學年第1學期)
學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公共基礎 3 54 3 全院合班
4 Fortran程序設計 專業基礎 2 36 2 全院合班
5 構造地質學 專 業 課 3 54 3
6 Fortran程序設計實習 實踐教學 1 36 0 2
7 構造地質學課程設計 實踐教學 0.5 18 0 4
8 水文地質與水文地球化學 專業基礎 4 72 4
9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0 結構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11 彈塑性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B10 數學物理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學原理 指定選修 3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27.5 540 27
第4學期(第二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大學英語 公共基礎 4 72 4
2 體育 公共基礎 1 36 2
3 工程測量學 專業基礎 3 54 4 1-14,與土木合班
4 工程岩土學 專 業 課 2 36 6 1-6周
5 土力學 專 業 課 3 54 6 7-15周
6 工程測量學實習 實踐教學 1 1周 0 16-16周
7 土工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8 綜合地質填圖實習 實踐教學 3 3周 0 18-20周
A9 工程與環境物探(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A10 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4周
B9 VC++ (含實習) 指定選修 3 54 4 1-14周
B10
小計 (必修&指選) 21 586 26
第5學期(第三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岩體力學 專 業 課 4 72 4
2 工程地質勘察 專 業 課 3 54 6
3 地基基礎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6
4 岩體力學實驗 實踐教學 1 36 0 4 5-13周
5 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實踐教學 0.5 18 0 4
6 遙感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7 工程滲流力學 指定選修 3 54 3
A8 工程建築概論 任意選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質特性與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論與方法 指定選修 3 54 3
B8 重磁電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B9 地震波與聲波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54 3
小計 (必修&指選) 14.5 288 19
第6學期(第三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公共基礎 3 54 3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公共基礎 2 36 2
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專 業 課 4 72 6 1-14周
4 地質工程綜合實習 實踐教學 4 0 0 17-20周
5 邊坡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6 地下工程 指定選修 3 54 4 1-15周
A7 工程鑽探與取樣技術 任意選修 2 36 4 1-10周
A8 環境岩土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A9 區域穩定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B7 測井理論與方法(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B8 放射性勘探(含實習) 任意選修 2 36 6 1-7周
B9 數字信號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4 1-15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9 1923
第7學期(第四學年第1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毛澤東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2 36 2
2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公共基礎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論 任意選修 3 54 6 1-10周
4 地質災害與防治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5 道路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6 水利水電工程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7 礦業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8-14周
8 地震工程 任意選修 2 36 6 1-6周
9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0
A10 地質體改良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B10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 任意選修 2 54 6 1-10周
小計 (必修&指選) 5 5
第8學期(第四學年第2學期)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學分 總學時 周講授學時 周實踐學時 備注
1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實踐教學 10
2 工程概預算、招投標與監理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3 地質工程專題講座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4 地理信息系統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5 動力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A6 環境工程地質學 任意選修 2 36 6 3-8周
B5 混凝土無損檢測 任意選修 2 54 6 3-11周
小計 (必修&指選) 10 0
Ⅷ 中南大學地質工程系好不好
可以
地球信息專業不是今年新開設的
我校地質工程專業所在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除本科教育外,還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我國地質類專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該專業為路橋、市政基礎建設,國土、礦產資源勘察,環境地質突害防治等方面培養研究、管理和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業領域廣闊,發展空間大。
一、招生計劃和報考名額 國家任務本科計劃40名,報考名額50名。
二、生源范圍 長沙、邵陽、郴州、永州、懷化等五個地(市)。
三、報考條件 除符合教育部頒布的《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規定的報名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專業思想牢固,立志獻身祖國的地質事業;
(2)應屆高中畢業生;
(3)無色盲、色弱,男生身高不低於1.65米,女生身高不低於1.55米;
(4)高中成績一貫優良,省屬示範性中學的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平時成績要求在年級前50%,一般中學的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平時成績要求在年級前30%;
(5)參加我校舉辦的單獨招生報名資格選拔考試,並取得報名資格。
報名資格選拔考試(點擊進入網上報名系統):
考試科目:英語和數學;
考試范圍:不超出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大綱;
報名方式: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網上填報《中南大學單獨招生報考登記表》進行網上報名,用A4紙列印並請所在中學教務部門蓋章後,在現場確認時和同底一寸照片交戶口所在地招生部門。網上報名截止日期:2007年1月12日,現場確認時間及地點與戶口所在地招生部門聯系,報名費:100元;
考試時間:1月27日上午9:00-11:00(英語),下午1:00-3:00(數學);
考試地點:由長沙、邵陽、郴州、永州、懷化等五個地(市)招生部門指定;
報名資格確定原則:五個地(市)所有考生按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總分相同時,英語成績高者優先。前50名同學獲得單獨招生報名資格,若有人放棄,本人寫出放棄聲明後,按總分排序依次遞補。
四、高考報名 報名參加單獨招生報名資格選拔考試的考生要求參加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取得單獨招生報名資格後再到戶口所在地招生部門辦理單獨招生高考報名手續。
確定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考生所在中學應將我校單獨招生名額和報考條件在本校公布,並將確定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學生名單張榜公示,各中學在審查考生報名條件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單獨招生的生源質量,如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取消不符合條件考生的報考資格,並取消該校來年的單獨招生報名資格選拔考試的考試資格。
根據教育部規定,每個考生只能報考單獨招生或全國統一招生考試中的一種,不能兼報。未被錄取時,其它學校以及中南大學單獨招生以外的專業均不能錄取,參加單獨招生的學生必須准確填報中南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單獨招生志願。各級相關部門在報名和組考過程中要認真組織、規范管理,防止出現差錯。我校不承擔因報名信息和錄取信息有誤而導致考生不能正常錄取的相關責任。
五、考試 考試科目:3+理科綜合,即語文、數學、英語+綜合(物理、化學、生物)。考試范圍不超出2007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大綱。考試時間與2007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時間一致。考點設在有招生任務的地(市)。命題、制卷、考試、評卷工作由省教育考試院負責。
六、錄取 參加單獨招生考試的考生在錄取時,單獨劃線,單獨錄取。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根據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統一確定。錄取過程中的有關政策和要求執行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的統一規定。
七、待遇 地質工程專業學費標准較低,被我校單獨招生錄取的學生,與統一招生的學生待遇相同。學校設有30餘項獎學金,該專業還可享受專業獎學金。優秀本科畢業生可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碩士期間,成績優異者可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今年中南大學在湘招生2289人,其中高職專科招生200人,本科招生文科132人,理科1957人。昨日,中南大學公布了分省份、專業的招生計劃以及地質工程專業單獨招生簡章。
外語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中南大學招生辦主任付剛華表示,今年本科生錄取中,優先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對於非第一志願報考的考生,實行院校志願分數級差的辦法予以錄取。進檔考生外語類專業口試成績高者優先錄取;文史類和理工類各專業相關科目成績高者優先錄取。此外,對各種增加分數和降低分數投檔的考生,在高考文化總分相同的條件下優先錄取。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專業測試成績或文化考試成績前三名者優先錄取;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的總成績按專業測試成績佔60%、文化考試成績佔40%的原則計算;報考工業設計專業的考生的總成績按專業測試成績佔40%、文化考試成績佔60%的原則計算,數學考試成績計入文化總分;學校根據考生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同等條件下,外語考試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地質工程專業單獨招生
中南大學地質工程專業今年繼續單獨招生,今年國家任務本科計劃40名,報考名額50名。報考將在長沙、邵陽、郴州、永州、懷化等五個市進行,各地區的報考名額均為10名。報考單獨招生的考生要求無色盲、色弱,男生身高不低於1.65米,女生身高不低於1.55米;高中成績優良,省屬重點中學的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平時成績排名要求在年級前50%以內,一般中學的學生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平時成績排名要求在年級前30%以內。
根據規定,每個考生只能報考單獨招生或全國統一招生考試中的一種,不能兼報。參加單獨招生的學生必須准確填報中南大學志願。單獨招生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綜合(物理、化學、生物),考試時間與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的時間一致。
招生就業欄目分為招生和就業兩大部分,由本科生招生信息、研究生招生信息、成人教育招生信息、網路教育招生信息和中南大學就業網5個子欄目組成。其中,本科生招生信息子欄目全面介紹了本科生招生的最新動態、招生計劃、有關政策和歷年招生情況等信息,並為廣大考生提供了一個咨詢和查詢的在線平台;研究生招生信息子欄目全面介紹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招生的最新動態、招生計劃、有關政策、考試參考書目和歷年招生情況等信息,同時還啟用了博士生網上報名系統;成人教育招生信息和網路教育招生信息這兩個子欄目分別介紹了成人教育和網路教育的最新招生情況。學校熱忱歡迎有志學子融入中南大學,實現人生理想。
中南大學就業網子欄目為廣大學生和眾多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了雙向選擇的網上就業與招聘平台,內容包括社會需求、畢業生基本情況、校園招聘、就業指導、歷年畢業生就業統計分析等信息。
Ⅸ 西北大學地質工程研究生就業怎麼樣謝謝
西北大學的構造地質的卻厲害,構造地質學的精品課程做的不錯。側重於基礎地質;偏工專程的,在西安,的確屬長安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要好些(原西安地院的工程地質專業),現在是國家重點學科;
同時推薦,在西部的話,蘭大的地質工程,還有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院)的地質工程專業(國家重點學科),都不錯,當然他們都側重於 西部山區水利工程地質及地質災害等方面。
Ⅹ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精品課程
省級精品課程《地球科學概論》簡介
《地球科學概論》是地球科學教學體系中的先導性課程,起著構築專業知識結構基本框架的作用。課程以新世紀地球科學面臨的任務和應發揮的作用為主線,採用宏觀人——地系統論和行星地球觀,對地球各層圈進行系統論述,介紹了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別強調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地球表層和人類的影響。基本內容包括:現代宇宙形成的基本論點及事實根據;太陽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說及證據;地球物質組成和地質記年方法;地球層圈結構和地球物理性質;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徵以及風化、風、河流、地下水、海洋、冰川等外動力地質作用;組成岩石圈的礦物、岩石特徵和岩漿、變質、構造、地震等內動力地質作用;地球動力系統;地球科學在資源利用、災害防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地球系統科學的基本知識。
省級精品課程《岩石學》簡介
岩石學課程是地學類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基礎課,它由`火成岩石學、沉積岩石學和變質岩石學三部分組成。該課程的講授採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講授有關岩石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著重介紹研究岩石的思路和經驗,同時將岩相學和岩理學結合起來,在闡明有關岩石學的基本概念、岩石的地質產狀、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分類命名和各主要岩石類型的基本特徵基礎上,同時介紹如何運用物理化學和地球化學等基本原理來分析岩石的形成方式、過程和機理。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注重於鍛煉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通過大量的實習課,使學生掌握三大類岩石的基本特徵和鑒定特徵。
省級精品課程《礦床學》簡介
礦床學課程是地質學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主幹專業課,它的教學分礦相學和礦床學兩階段。礦相學部分作為礦床學的基礎和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主要講授礦相顯微鏡使用方法、礦物在反光顯微鏡下的物理和光學特徵、侵蝕鑒定、常見金屬礦物簡易鑒定、礦石組構及礦化期次等內容。礦床學部分主要講授礦床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成礦作用的基礎知識,分析各種成因類型礦床的地質特徵、控礦因素、成礦作用及時空分布規律等。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注重於鍛煉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通過大量的實驗、實習課,使學生掌握礦床學研究內容和工作方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省級精品課程《構造地質學》簡介
《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地質工作者必須掌握的重要課程之一。構造地質學以構造分析作為研究地殼或岩石圈構造的方法論,主要研究中、小型尺度的基本構造特徵、分類和觀測方法,介紹斷層、褶皺、節理、葉理和線理構造成因機制的基本理論及現代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學生學會用極射赤平投影的方法測定面、線構造的產狀,學會閱讀、分析地質圖的方法和步驟,掌握繪制地質、構造圖件的技術和方法。構造地質學課程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地質和綜合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
省級精品課程《礦產勘查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