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吧
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什麼條件那麼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條件不算差。
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招生辦。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好不好
非常好
地質學科名校
東鄰華中科技大學
南靠武漢魯巷光谷
西靠東湖
學校氛圍也很好
畢竟附近學校
華科是一流的學府
③ 如何評價中國地質大學
作者:凡卡·茹科夫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418046/answer/1090955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到底是什麼關系,有什麼歷史沿革,我不想解釋和研究。但是這種雙校區平行發展的情況,極大的損害了地大的知名度和權威性。冠名相同但實質不同,我們地大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給外人解釋起來就非常的吃力。在別人看來,北京和武漢應該有主次之分,好壞之分。親眼所見,很多求職的畢業生實在是不想應付北京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的相關問題,乾脆在學校的後面把括弧去掉了,省去了回答HR提問時的不少麻煩。地大想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力,這個雙校區的問題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掣肘。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在哪的中字頭大學,是一個缺乏品牌建設能力的大學,損害了所有地大學生的無形資產。2.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學校是沒有圖書館的。北區閱覽室那麼丁點小,根本滿足不了全校同學的自習需求。我們這一屆到大四寢室才有空調,可想而知每年冬天夏天去閱覽室佔座位的情況是多麼的恐怖,6點以後去排隊,就很難說有沒有位置了吧。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一個211大學,在一整屆學生的就讀期間,沒有讓學生用上哪怕一次圖書館。這是一個笑話,是恥辱,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不遺餘力的去黑學校的原因所在。一個用四年時間建不好圖書館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缺乏對學生最基本的關心和負責任的態度。3.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除了辯論隊之外,是沒有參加其他任何社團活動的。而辯論,在地大也是一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著的社團活動。總體而言,地大的社團是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社團的設立和活動內容,感覺就像就是從90年代沿襲和繼承下來的一批遺產。沒有與時代進步相結合,沒有與學生興趣相匹配,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而地大辯論隊,在工程學院金鋆學長的努力下,差一點就成為了學校官方常設機構,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僅僅過了兩年,地大校辯論隊就開始每年都要為自己的歸屬問題跑斷腿。比賽自己接,費用自己出,訓練場地自己找。我也曾為地大出戰過幾場比賽,作為四辯,在自我介紹的最後是要說「代表中國地質大學向各位問好」這句話的。代表完了,比賽打完了,目送各個學校的校車把各個學校的隊伍拉回去,然後我們幾個地大的像沒爹沒娘的孩子一樣去趕公交車…當然這也沒有什麼,校車接送不是學校的義務。但是,一個不注重發展社團活動,甚至打壓社團組織的大學反映出來的是什麼,是對學生豐富課餘生活的剝奪和個性的扼殺。4.本人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四年間,一直在參與學院的黨建工作。由於資歷老(我是高中黨員),在黨建和學生工作中我一直處於一線位置,後來擔任兩個班的黨支部書記。首先,恕我直言,發展黨員=收獲果實。哪個同學條件成熟了,就發展成黨員。如果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沒有入黨意願,支部書記還要負有一定的責任。有這樣為一個政黨補充新鮮血液的嗎?其次,在最基層的學生黨建工作中,都很難確保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有一次在黨員大會上討論對我的處分方法時,居然要求我離開會場,不得參與討論過程,非常的令人氣憤和失望。最令人震驚的是,學生黨員居然有往蓋世太保方向發展的趨勢。清明,端午等小假期期間,學生不得私自離校,學生黨員要配合輔導員進行管理。當時輔導員的原話是:「要把所有學生圈養在學校」。特殊時期,例如12年反日本侵佔釣魚島的遊行活動中,學生黨員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逐一查寢,掌握所有學生的動向。呵呵,大學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官僚。黨建是吸收有理想的青年,而不是收割成熟的水果。從一點一滴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可以清晰的透露出地大老師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做派和官僚主義作風。最後分享一點。對一個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大學生,領導和同事們會做出這樣的評價:1.不愧是地大出來的學生。2.看來地大的學生相當的不錯。你們能看出這兩種評價的差別嗎?我聽到的都是第二種。
④ 中國地質大學好嗎
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校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在武漢內,北京只是分校。中容國地質大學(武漢)是全國研究型大學,女生少一點,最好的專業當然是地質,錄取分數線一般要比重點線高三四十分
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的前世今生
由於老地大吧被封,南望山吧由可可怪在2009年向網路申請並成立。南望山吧繼承了老吧的功能,成為了一個自由開放的網上交流平台,成為了老地大吧的替代吧,會員數也是在這一時間內得到激增。雖然可可怪、西區小樹林、格子、江城三月等著名老吧友入住南望山吧,但很遺憾的是,南望山吧還是失去了很多老地大吧的吧友。創建伊始,知道南吧的人很少。但經過眾吧友的努力,大量宣傳,終於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南望山吧,並加入到了這個集體之中。吧聚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大量發展起來,喝奶茶、三國殺、狼人等吧聚主要活動逐漸興盛,午夜感情貼也成為了一項優良傳統,直播貼也更多了。在歷代吧主的不懈努力之下,南吧終於越辦越好,成為了比侏羅紀更為知名的網上交流平台。網路貼吧也在此期間改版,由會員制改為等級頭銜制,雖然水貨增加了不少,但是南望山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更加適合新人融入。在吧友的組織下,足球賽、華師聯誼等大型活動也成功得以舉辦,南望山吧吧友與武漢其他高校吧友聯系也愈加緊密。
終於,南望山吧也要離我們而去,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關於搬入貼吧的名字是中國地質大學吧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曾經展開過激烈的爭論。可是,最終還是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再也回不到從前的老中國地質大學吧了。成立之初,貼吧面臨嚴峻的重建工作,精品被取消,需要恢復,現在精品數較以前的南吧也少了好多。老吧刊也只能去精品貼里翻,新貼吧成立後不久便發布了新吧刊南望山吧——2009.12.30—2012.7.6。新地大吧繼承了南望山吧的會員,截止至2012年10月,會員已接近一萬五千。地大吧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吧聚熱情不減當年。每天吧內都有眾多吧友進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直播。新地大吧也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排名這么低
北京地質大學屬於北京一般類的學院,肯定在北京排名。是靠後的。
⑦ 為什麼中國地質大學分武漢和北京他們不是一家嗎
這個比較復雜,因為以前地質大學就一所,就在北京,但是文革後期,發布了版一個部分大權學遷出北京的文件,大概是因為北京大學太過於集中吧。於是地質大學就搬到武漢了,同樣經歷的還有中國海洋大學。文革結束後,不少老教員教授想搬回去,於是一部分人帶領一部分資料設備回北京重組地質大學,但是國家認定這個只是地大的分校,武漢的地大為本部。2004年,教育部取消武漢地大和北京地大的本部和分部區別,統一稱之為地質大學,以兩地聯合辦學的名義,兩地獨立辦校,但是教育部按一個地質大學進行管理和撥款。
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的友情貼吧
華中師范大學吧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吧
武漢工程大學吧
中國礦業大學吧
華中科技大學吧
⑨ 中國地質大學好不好
具體專業你沒說啊,像采礦地質之類的肯定就高一些,分數一般在本省一本線往上40--60左右吧
⑩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