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峨眉山工程地質

峨眉山工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1-31 06:09:23

⑴ 峨眉山屬於哪個省市

屬於:樂山市(四川省)

峨眉山位於北緯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專,是中國「四大佛教屬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峨眉山工程地質擴展閱讀

樂山有世界級遺產三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和樂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

截至2018年底,樂山市轄4個區(市中區、五通橋、沙灣、金口河)、1個縣級市(峨眉山市)、4個縣(犍為、井研、夾江、沐川)和2個彝族自治縣(峨邊、馬邊)。共有211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1984個村、264個社區。 樂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市中區濱河路98號。

⑵ 礦產測勘處的區域地質調查及成果

葛 旭

(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一、礦產測勘處成立背景及發展沿革

礦產測勘處的全名為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成立的目的是為測勘全國礦產,以應對抗日戰爭的需要。它成立於 1942 年 10 月,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資源委員會江華礦務局。1940 年 10 月 1 日,資源委員會將設在雲南昭通的敘昆鐵路沿線探礦工程處改建為西南礦產測勘處,工作范圍限黔滇康三省。1942 年 10 月 1 日,西南礦產測勘處改組為全國性機構,去掉 「西南」兩字,改為全國性的礦產測勘處,測勘范圍不受省區的限制。1943 年6 月,礦產測勘處因交通過於偏僻,遷至貴州貴陽。1945 年底,礦產測勘處奉命回南京。當時的地址在峨眉路 21 號,即原中國地質學會會所舊址。1949 年後,第二野戰軍的萬里同志奉命前來接管礦產測勘處。將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改名為南京軍管會礦產測勘處,任命謝家榮為處長。後來又隸屬華東工業部。1950 年,礦產測勘處再改隸屬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亦由謝家榮任處長。1951 年,礦產測勘處成為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組成部分,6 月改為地委會地質礦產勘探局南京辦事處。1952 年 8 月地質部成立,它就成為地質部的南京辦事處。

二、礦產測勘處區域地質調查概況

1. 准備時期 ( 1940. 10. 1 ~ 1942. 10. 1)

這段時間為區域地質調查的准備時期,簡單區域地質調查情況如下:

1940 年

派出 10 隊,敘昆鐵路沿線昆明至威寧段,個舊、保山、騰沖、蘭坪。完成了敘昆鐵路沿線昆明至威寧段間 1∶ 10 萬地質礦產圖,詳測威寧、德卓、銅廠河、稻田壩銅礦,宣威倘塘查格煤田,沾益卡居煤田,曲靖茨營褐煤,宣威打鎖坡煤田,尋甸縣麥浪煤田,敘昆沿線銅鉛鋅銀礦,個舊花崗岩深度之物理探測,蘭坪油田,滇西保山、騰沖間地質礦產。

1941 年

測繪地形圖面積為 90km2,地質圖 60 幅,礦區圖 30 幅,雲南省三份共 543 幅,貴州省 1 份共 150 幅,西康省1 份74 幅,四川省1 份262 幅,1∶ 50000 昆明附近共8 幅。共派出測勘隊 19 隊,工作范圍涉及滇東和滇西等處共 24 縣,鎮雄、威信、鹽津、大關、彝良、威寧、昭通、魯甸、水城、會澤、巧家、昆明、文山、祥雲、彌度、賓川、蒙化、龍陵、鎮康、雲縣、猛勇,測繪面積 20000km2。詳測昭通褐炭、威寧水城煤鐵礦、樂馬廠鉛銀礦、文山鎢礦,滇西礦產概測,昆明鋁土礦。

1942 年

測繪地形圖面積為 145km2,雲南 1∶ 10 萬者 3 份,各 181 幅,1∶ 5 萬者 2 份,各 309幅。貴州省 1∶ 10 萬者共 150 幅。築渝間地形圖 1∶ 5 萬者 2 份,各 77 幅。西康省 1∶ 10 萬者共 74 幅。四川省 1∶ 10 萬者 1 份,共 262 幅。昆明附近 1∶ 5 萬地形圖共 8 幅。共派出測勘隊 18 隊,工作范圍除滇東、滇西及黔西外,又擴展至湘南各縣。湖南桂楊、常寧、臨武,貴州遵義、金沙、黔西、修文、貴築、大定、畢節,雲南師宗、羅平、永善、巧家、東川、祿勸、武定、富民、嵩明、易門、玉溪、峨山,測繪面積 40000km2。詳測了水城大河邊煤田、水城小河邊煤田、威寧二堂拱橋間煤田、水城其他煤田、祿勸尋甸縣境煤田、盤縣普安縣煤田、平彝羅平師宗縣境煤田。水城觀音山鐵礦、赫章鐵礦山鐵礦、易門鐵礦、羅次武定縣境鐵礦、平彝羅平間鐵礦、祿勸縣境鐵礦、修文金沙黔西縣境鐵礦。羅平富樂鎮老君台鉛鋅礦、巧家茂租鉛銀礦、巧家白馬廠及萬發銅鉛銀礦、安南花貢鉛銀礦、彬縣保和墟板壁領銀礦、祿勸尋甸縣境之鉛銀礦。巧家渭姑銅礦、巧家魚坪銅礦、永善巧家昭通玄武式銅礦、湖南彬縣、桂陽祿紫、祿勸巧家崇明境銅礦。平彝余家老廠銻礦、平彝大核桃沖銻礦、師宗南崖銻礦、安南小場銻礦、緬寧邦賣油榨房銻礦、興仁縣屬之下山銻礦。興仁濫木廠汞礦、普安小屯汞礦、金沙大龍井汞礦。彬縣安源錫鎢礦、臨武香花嶺錫鎢礦、桂陽常寧大義山錫鎢礦、宜章廊村錫礦。

2. 草創時期 ( 1942. 10 ~ 1945)

1942 年 10 月 1 日由謝家榮任處長,指導工作。全處設處長 1 人,共設五課,分股辦事,下分總務、測繪、地質、工程、會計五課。22 人到 31 人不等,工友 11 人到 16 人。測勘工作可分三類: 礦產調查、區域地質調查和其他調查。礦產調查以詳測礦區為主,路線及區域地質調查為輔。

區域地質調查情況如下:

1943 年

完成西康南部 1∶ 10 萬區域地質礦產圖,年共派出 11 隊,湖南資水流域、常寧、永興、新田、寧遠、祁陽、江華、湘黔邊境,貴州都勻、獨山間、貴陽、修文,雲南彝良、昭通、魯甸水城、東川、昆明,西康南部。完成雲南會澤銅鉛鋅礦區的物理探礦,貴州水城觀音山探礦,鑽探昭通褐煤,西康礦產調查、湖南錫鎢礦的繼續測勘。勘定水城煤田鑽眼及調查耐火材料,黔桂鐵路沿線都勻獨山間煤礦、貴築修文鋁礦的采樣,昆明附近鋁礦的測勘、湘黔邊境汞礦初勘、資水沿線水力地質的測勘。

1944 年

1∶ 2500 貴州貴築縣雲霧山鋁土礦地形圖 1 幅。共派 9 隊,貴州修文、開陽、貴陽、平越、平壩、都勻、獨山間煤田。詳測了平越貓貓營鋁土礦、貴陽林東煤田、貴州貴築縣雲霧山鋁土礦、貴州修文王官區鋁土礦、貴州平壩清鎮區的初勘、貴築縣中曹司礦、貴州都勻獨山煤礦。

1945 年

實測1∶ 5000 貴陽華家山煤田地形地質圖1 幅,1∶1 萬雲南富民老煤山地形地質圖1 幅,1∶ 1 萬雲南安寧草鋪鋁土礦地形圖 1 幅,1∶ 5000 雲南昆明馬街子地形圖 1 幅,1∶ 5000 雲南昆明柴村鋁土礦地形圖 1 幅,1∶ 5000 雲南昆明小石坪鋁土礦地形圖 1 幅,1∶ 2. 5 萬四川簡陽龍泉驛油田地質圖及構造圖各 1 幅。共派出 9 隊,測繪了四川長壽、巴縣、簡陽、隆昌,貴州都勻、修文、貴築,雲南富民、個舊,台灣省。詳測了四川長壽油田、雲南鋁礦、雲南富民煤礦,派出四川簡陽油礦隊、貴州貴築采鋁隊、貴州都勻煤礦隊。

從 1940 ~1945 年的抗日勝利,礦產測勘處在日貨彌漫,生活費高漲的困難情況下,頑強生存,完成各項工作。其中包括水城威寧煤鐵礦床的詳勘,昭通褐炭的鑽探和滇黔高級鋁土礦的發現及詳勘,此外還有西康及滇西的概測,川中各地石油的探測。

3. 大發展時期 ( 1945 ~ 1950)

日本投降後,進入一個更為輝煌的階段,礦產測勘處已由過去在西南後方的面或線的概測,進而達到後來的點的詳測,從地面的地質觀察進而達到地腹的工程鑽探。在這期間,謝家榮還首先在中國開創了地質調查、勘探承包的先例,在那幾年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勝利,發現淮南新煤田,又發現安徽鳳台的磷礦和福建漳浦的三水型鋁土礦等。1945 ~1949 年,找礦手段又有了新變化,除了肉眼觀察外,還採用了機械鑽探,訂購了一批為國內其他地質機構所不大設置的鑽機,用汽油發動,裝金剛石鑽頭的岩心鑽,從 200 ~500m 一共有十餘架,自此使經濟地質如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發生質的變化。

區域地質調查情況如下:

1946 年

共 15 隊,河北開灤,安徽淮南盆地、當塗,江蘇東海、南京附近,湖北大冶,福建漳浦,江西大余,湖南新化,廣東乳源、樂昌、曲江,廣西富川、蒼梧、賓陽,四川綿陽、遂寧、巴縣、隆昌,雲南個舊。詳測開灤煤田,東海磷礦,福建漳浦鋁礦,大冶鐵礦,廣東廣西鎢礦,四川中部油田,鑽探淮南新煤田,發現淮南八公山新煤田。

1947 年

共 24 隊,遼寧海城,河北臨榆、唐山、開灤,江蘇銅山、東海、六合、江浦,安徽滁縣、蚌埠,江西廬山、宜春萍鄉間,台灣新竹,福建漳浦,湖南新化、安化,廣西鍾山、河池南丹間、田東、田陽、西林、西隆,廣東雲浮、新會、陽春、陽江,河南英豪,四川巴縣、遂寧、南川、綿陽、江油、榮昌、永川、隆昌、威遠、自流井、灌縣,西沙群島。詳測了東北鈾礦,台灣新竹煤田,廣西鈾礦鑽探,湖南新化銻礦,湘江煤田,淮南煤田,詳測四川中部煤田,打井總進尺 3000 余米,發現鳳台磷礦,福建漳浦鋁礦,鳳台山金家煤田。

1948 年

共 24 隊,南京鎮江、江陰、無錫,浙江吳興、杭州、紹興、江山,安徽宣城、鳳台、淮南,江西萬年、豐城、分宜、萍鄉、永新、泰和、瑞昌、湖口,廣東英德,海南雷州半島,廣西富賀鍾區、右江,四川巴縣、中江,湖北武昌。詳測了台灣地下水,江西鄱樂煤田、豐城余干間煤田,廣西稀有金屬,鑽探土地堂煤田,鳳台磷礦、西灣煤田,打鑽總進尺 4877m。

1949 年

共 9 隊,江蘇江寧、棲霞山、寧鎮山脈,安徽當塗、大淮南、銅陵,山東招遠、萊陽。完成魯中南區域地質礦產圖,大淮南盆地地質礦產,詳測玲瓏金礦、山東粉子山菱鎂礦、萊陽石墨礦、銅官山銅礦,槽探棲霞山鉛礦。

1950 年

共 12 隊,東北鞍山、本溪、夾皮溝、老牛溝,淮南八公山、定遠,魯南新蒙、安慶以北、膠東東西、南京附近、鑽探八公山煤田、定遠理想煤田、金嶺鎮鐵礦、銅官山銅礦、棲霞山鉛礦。完成各區域路線地質圖,礦區地形地質詳圖,共鑽探 7900m。探明八公山新煤田儲量可達10 億 t,發現鐵嶺鎮北金召鐵金,棲霞山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南京附近磷礦、瀝青礦,杭州西湖磷礦。

4. 停頓時期 ( 1950 ~ 1952)

1950 年,礦產測勘處再改隸屬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1952 年 8 月成為地質部的南京辦事處。由於機構的改制,這一段時間只有很少的區域地質調查。

三、礦產測勘處所取得的成果

在謝家榮處長的帶領下,短短的 12 年的時間里,礦產測勘處取得了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重要的成果。

發現 1000 萬 t 以上的黔滇一水型鋁土礦,10 億 t 的淮南八公山新煤田,260 萬 t 的鳳台磷礦,60 萬 t 的漳浦三水型鋁土礦,以及礦量當時還沒有確定的棲霞山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和安慶以北的許多銅礦,又發現了金嶺鎮北金召的鐵礦。證明葉家集砂鐵礦的來源是大別山脈中的含磁鐵礦花崗岩。在滁縣發現了寒武紀和奧陶紀化石。還有一些小發現,當塗大黃山的礬石礦、桂西的菱鐵礦,南京附近的磷礦和瀝青礦、山東南墅的蛭石礦,等等。共鑽探 1. 2 萬 m,是當時中國人在中國境內打鑽所完成的最高紀錄。

( 一) 礦產方面

1. 煤田 ( 雲南昭通褐煤)

1941 年礦產測勘處遷到昭通後,顏禎調查煤田,同年還派顧功敘、張鴻吉、王子昌對其進行了電法勘探,這是經過以電阻系數法測探並以班加鑽機鑽探加以證實的。這些工作得出褐煤儲量估計為 1 億 t 左右。1943 年派馬祖望、江鏡濤負責對此褐煤進行兩個月的鑽探工作,獲得總計 1. 4 億 t 的褐煤儲量。這是中國首次使用鑽探設備勘探煤田並獲得成功的歷史記錄。貴州水城、威寧的煙煤,當時經過幾度詳測,儲量估計可達 2 億 t。

1947 年 Junior Straitline 新鑽機運到湘中煤田,在湘江公司的磨石塘及湖湘公司的史家坳附近同時開鑽,1947 年底,磨石塘鑽眼已深達 120m。曾經穿過好幾層炭質頁岩及礫岩三層,還有一層淡水石灰岩。

其中轟動中國地質界、礦冶界,最突出的為安徽淮南新煤田的發現。1946 年,抗戰勝利,淮南煤田告急,亟待開辟新的煤田。1946 年 6 月淮南礦務局邀請謝家榮前往考察,從舜耕山及八公山的弧形構造以及八公山腳下有奧陶紀石灰岩的出露,謝家榮推想八公山附近的平原地帶有賦存煤層的可能。以後又發現距離煤層更近的石炭、二疊紀灰岩隱約出露於平原之中。雖然為沖積層覆蓋,並無露頭。他認為除非有斷層或褶皺等意外情況,煤層存在應該沒有問題。1946 年 8 月初至 10 月底,地形勘測及地質調查,大致竣工。淮南新煤田可大規模開采。不到 1 年的時間估計儲量 4 億 t。1950 年,在八公山打 500m 的深井 3 個,以供建設新井的准備,新煤田的儲量達 10 億 t 以上。新中國成立後,淮南煤田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煤田是地質學理論和鑽探而獲得的最好的例子。

除淮南外,經過調查與鑽探的尚有湖南中湘煤礦、南京附近煤礦、河南英豪煤田、湘贛鐵路宜春一帶的煤田、開灤煤礦區東南部及西北部國營礦區,安徽宣城、懷遠、大通煤田,江蘇鎮江煤田及徐州賈汪煤田還有台灣新竹煤田。1950 年,在山東淄川煤田,為建設新井而打,共鑽 200 余米,已經打到大煤層,完成任務。

2. 銅礦

銅礦 1944 年被發現在安徽省銅陵縣,表面俱為鐵礦,厚約 20cm,在鐵礦下發現銅礦,厚 50cm,長約 100cm,寬 80cm,成囊袋狀,礦石為黃銅礦,礦產概算約 200 萬 t。1950 年 6 月起陸續派人前往該區調查鑽探,除擴大了鉛礦區范圍外,還發現了銅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即俗稱所謂銅草。1952 年正式成立了 321 地質隊。40 年來的勘探證明,銅陵是中國重要的銅的冶煉基地之一。

3. 磷礦 ( 安徽鳳台磷礦的發現)

中國是農業國家,農業的增產和持續,大部分靠肥料,磷肥是基本而重要的肥料。1946 年,從蘇北、皖北到江西中部,不斷試驗,除了在結晶片岩系及第三紀湖成層中發現若干含磷層外,1947 年 3 月趙家驤、燕樹檀、李慶遠在安徽鳳台無意發現了磷礦,這是礦產測勘處的又一重要發現,這與雲南昆陽磷礦同屬一式而產於寒武系底部的水成磷礦層。詳測的結果,證明它平均層厚1m,平均含五氧化二磷20% 的磷礦石共有259 萬 t,露頭明顯,開采容易,地處淮海之濱,運輸尤為便利。雖然含磷成分在當時尚不能加以利用,可還有若干優點,如能用去氟法制煉磷肥,與東海的富礦相摻和,就可得到合格的和滿意的料劑。同時指出了昆陽式磷礦可東延達數公里,並且是有遠景地區。

江蘇東海磷灰石礦山地質結構較為簡單,全區是一個向西北倒轉的背斜層,含礦層150m,測量的剖面 15 個,繪制了 1∶ 5000 地質地形圖。

4. 鋁礦

礦產測勘處應用系統的科學方法,發現了低矽高鋁的富礦層,並經過各種分析方法確定了滇黔所產之富礦均屬硬水鋁石,有一部分為軟水鋁石,從而提供了冶煉的參考和研究途徑。根據當時粗略估計,兩省鋁礦儲量可達數億噸。其中福建漳浦鋁礦的新發現,最為突出。1945 年南延宗在雲南中部發現了鋁土礦,但未宣布地點,後來昆明煉銅廠煉鋁,認為這種黃色多孔的礦是 Boehmite,與貴州是不同型,後發現了白色高級鋁土礦,並證明黃色者系由白色礦風化而成。鋁礦在中國當時一直是一個未能解決的問題,抗戰以前山東博山的鋁礦以及抗戰期間滇黔兩省的鋁礦都一時難以應用最經濟的拜爾法處理。福建漳浦鋁礦,是福建省土壤地質調查所宋達泉、俞震豫於 1942 年調查閩南土壤時,首先發現,並經著文論述,但僅僅是紅土中的幾顆結核狀的物質,並且成分優劣不等。1946 年 9 月,殷維翰、沙光文赴閩南漳浦一帶,進行初步測勘,他們採集了大量樣品,含二氧化硅僅7% ,氧化鋁則高達 59% 。經研究以後,果然證實的確是三水鋁石,這是在中國第一次發現用拜爾法處理的鋁礦,當時隨即開采 200t 礦石運交中國台灣鋁業公司。漳浦鋁礦的發現,不僅可以解決中國台灣鋁的需要,節省外匯的消耗,而且在以後認識華南鋁土礦的產狀,指出探測鋁礦的方針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5. 地下水

1948 年秋,中國台灣調查地下水。郭文魁、劉漢及鑽探顧問戴維斯前往中國台灣鑽研地下水地質及協助鑽探水井,在兩個月的時間共調查了台南台中及屏東一帶。中國台灣西部沿海一帶沖積層和台地礫石層分布很廣,其中蓄水很多,普通淺井數十尺就可得水,100 ~ 200m 以下常為噴水井。台南高雄區是沿海平原,為噴水泉。

6. 鉛鋅礦

南京棲霞山鉛鋅礦發現於 1948 年,謝家榮在錳礦廢石堆里發現黃綠色六方柱狀的晶體,為含鉛的礦物,確定為磷氯鉛礦,打了 4877m 鑽眼,發現棲霞山鉛礦、下蜀的鉬和桂西的菱鐵礦。鑽井尺度 1800m。1950 年 8 月 9 日打到鉛礦,證明為鉛鋅礦。大約有4000 余噸的可以煉的氧化鉛礦,棲霞山鉛鋅礦床的發現看來並不輕松,經歷了三四年的探索和研究,這是一個以謝家榮為代表的多人智慧而發現一個礦床的最好例子。

7. 石油

石油為國防重要資源,礦產測勘處在抗戰剛剛勝利的時候去中國台灣勘察過一次油礦外,還在四川重慶沙坪壩一帶測繪 1∶ 5000 地質圖,派了 3 個調查隊去遂寧、綿陽一帶詳測地質構造圖並擬定各處的鑽眼位置。1948 年在遂寧緩背斜下鑽,一台鑽機,在白堊系紅層中見到少量輕油,以氣為主。此區的鑽探工作後來轉移。1948 年在簡陽龍泉驛背斜下鑽,見氣,此區工作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同年在綿陽江油構造區測圖,下鑽較晚。

1945 年謝家榮調查了一些含油地區,並編寫出版了 《四川赤盆地及其中所含之油、氣、鹵、鹽礦床》和 《再論四川赤盆地中之油氣礦床》兩篇文章。他提出高背斜與低背斜及行列背斜理論,認為兩大背斜所夾持的大向斜中又有低小背斜隆起,此低背斜軸部所在,常為白堊系、侏羅系岩層發育之地區,是含油最有希望的地區。

1945 年 12 月,對中國台灣的石油和天然氣進行了調查。認為中國台灣雖有適合於積聚油氣的構造約 35 個之多,但歷來產油氣數量很少,原因是第三紀 ( 古、新近紀) 時,中國台灣造山運動過於劇烈,地層傾角陡峻,褶皺斷裂強烈,油氣多已散失。

1947 年 9 月在資源委員會急需石油資源的情況下,謝家榮要求礦產測勘處在找油查氣方面多投入力量。當時根據已知油氣顯示區,在四川石油局和地質調查所已經開展和調查的礦區與遠景區之外,初步擬定了兩個踏勘區與 3 個普查勘探區。調查了四川華鎣山,江津石油溝、隆昌聖燈山、自貢鹽井、峨眉山、遂寧、簡陽龍泉驛、綿陽江油、灌縣、汶川、茂縣等地區的地層與結構。此項工作於 1947 年結束。1948 年 12 月 27 日,召開四川石油地質座談會,約請中外地質學家勘測,復聘英國 M. W. Strong 入川調查,其結果認為四川有油,值得繼續鑽探,並指出鑽探四川石油必須詳細研究紅色地層。四川雖未見大量石油,但可繼續開展調查工作,四川原油層似有多層,有奧陶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的海相沉積,有很好的儲油層,決定詳細測量,定出鑽井位置,調查三疊紀背斜層。右江生油層之踏勘,在廣西右江田陽發現油苗,提出第三系 ( 古、新近系) 為可生油層,1948 年結束。

8. 鎢銻錫

湖南新化錫礦山銻礦是抗戰勝利後礦產測勘處調查的重點之一,雖然之前,已開采10 年,但它的結構,依然不清楚。1947 年先後有兩隊人員考察,又運去兩架新式鑽機,第一鑽眼在歐家沖東的壩塘山,1947 年 12 月 17 日開工; 第二眼在陶塘於 12 月 28 日開鑽,進行順利。關於該處地質調查鑽探計劃,礦產測勘處主要地質工程人員論證頗多。

9. 鈾礦

鈾礦是發展原子能的基本原料,對於國防及將來的經濟建設,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全世界的地質工作者幾乎都在注意這種稀有礦床。礦產測勘處調查了廣西鍾山黃羌坪和遼寧海城的鈾礦。

10. 鐵礦

山東金嶺鎮鐵礦 1950 年 5 月鑽探隊用美國先鋒式 200m 的汽油機一架試探,楊慶如、韓金桂、王達舜負責,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秦馨菱協助,在 180m 處發現磁鐵礦體。186m未見底,金嶺鐵礦區沒有地面礦塊的干擾,地形平坦,磁性異常,特別強大,為理想的磁測區。這次勘探為自從中國施行物理探礦以來最重大、最實際的收獲。這是磁測與鑽探同時進行,也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成果。

11. 磁鐵礦和螢石

1948 年調查了浙江紹興的磁鐵礦和江山螢石,趙家驤、馬子驥、王宗彝負責,礦體分布於東西兩區,礦質純粹,含鐵率為 60% ,西區成脈狀,南自李家灣,北達雙峰尖仙人洞。全長 1000m,厚 3m,可達五六百萬噸。交通方便,礦質極佳,且含螢石,易冶煉。江山南邊相距 20km 的上台鎮附近,有兩條螢石礦脈。全長 1000m,厚半米到兩三米不等,脈中除螢石外,可見石英,占 10% ,螢石以白色為主,一部分呈淺紫色和綠色。精確測量,共得確實礦量 843688t,可能礦量 170 萬 t。

12. 海南島的礦產資源

海南島之礦產資源,國人前往調查者很少,近期馬祖望、謝慶輝參考日本人調查報告,編寫了海南島礦產資源調查報告,主要礦產如下。

( 1) 鐵礦

鐵礦為海南主要資源,產地分布甚廣,位於昌江縣、保亭縣、樂東縣、文昌縣、樂會縣、理善港附近。石碌鐵礦: 石碌山位於海南之西岸。田獨鐵礦: 位於崖縣白石嶺西端及黃泥嶺之北,西距榆林港約 12km 成白色乃至淡黃色砂質粘土。其他鐵礦: 大嶺鐵礦在崖縣之西北。雁嶺鐵礦: 崖縣東北 50km。南丁嶺鐵礦: 田獨鐵礦西北 5km。玉山附近礦:位於崖縣幹家東村之北。河頭仔坑尾村: 文昌縣城之北。邁豆嶺: 文昌縣之南。西岸嶺:煙塘市西北。嘉積市: 海南島東湖尾村。南牛嶺: 嘉積市東 8km。嶺上圓: 龍滾市西南1km。萬寧童滾間: 萬寧童滾間公路。理善港附近: 臨東市之東。

( 2) 錳礦

東石碌錳礦: 位於石碌鐵山之東,總長度 400m,產量為 82 萬 t,鐵錳成分不足,硅酸成分過剩。水頭圓錳礦: 榆林東北 13km,約有儲量 21000t。加茂川錳礦: 加茂川下之南 5. 5km,無大價值。

( 3) 鎢礦

南朋島及舍市兩處,位於廣東陽江縣之東南,寬 15 ~20m,含礦 0. 5% ,被日本人採集盡。

( 4) 錫礦

位於翔嶺、西田及軍屯等幾處,可采面積 4013000m2,含錫石量 986280t。

( 5) 銅礦

不多,位於石碌山之西部。

( 6) 鉛銀礦

位於九所之東北,相距 10 ~12km。

( 7) 金礦

以砂金為主,分布於各河溪上游,有樂安、石崗棧、新寧坡、紗帽嶺及海軍市五處。樂安之北,昌化大江沿岸一帶,厚 1m,樂安附近砂金,分布區域廣,故頗有試探之價值。石崗棧位於陵水上游,無價值。

新寧坡二甲村間砂金,位於北黎東約 25km,品質不佳,紗帽嶺附近砂金位於那大市南 19km,品質尚可。澄邁縣加樂脈金礦位於牛腸嶺西北一帶,厚 1 ~2m,好劣不均。昌江大嶺脈金礦,延長有 500m,寬 2m。

( 二) 設備方面

礦產測勘處對物理探測工作十分重視,完成電探工作多種,配合全國大規模礦產測勘,1946 年 4 月起,增加人員 6 ~7 人,並撥款千餘萬元,向美訂購設備,並做了設備到達前的准備。

1) 充實設備;

2) 配置電波法探測儀器,正積極進行;

3) 配置磁性探測的校核設備;

4) 地面電探及油井電測設備;

5) 放射性礦物的檢測及野外探勘儀器,並試配放射性測井儀;

6) 協助石油探測工作,配置必要的儀器如岩心定向儀;

7) 試配地化法直接探油儀器;

8) 試配自動連續不用電纜的油井電測。

四、結束語

礦產測勘處在成立的短短 12 年裡,經歷了戰亂、經費緊張、交通不便等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但在謝家榮處長的帶領下,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成果,同時為新中國的區調工作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地質學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是非常難得、值得敬佩的。

參 考 文 獻

[1] 四川盆地及其所含之油氣鹵鹽礦床 . 地質論評,1945

[2] 淮南新煤田及大淮南盆地地質礦產 . 地質論評,1947

[3] 王育麟,石寶珩 . 謝家榮教授對中國石油事業的貢獻 . 中國地質事業早期史 ( 王鴻禎主編) .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4] 郭文魁,殷維翰,謝學錦 . 謝家榮與礦產測勘處———紀念謝家榮教授誕辰 100 周年 . 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9

⑶ 區域地質背景與區域穩定性

二郎山公路隧道地處龍門山NE向構造帶西南端,向東過渡為峨眉山斷塊區的大相嶺菱形地塊,西北側為甘孜-阿壩印支褶皺帶。NE向龍門山構造帶、SN向川滇構造帶和NW向鮮水河構造帶在區域內形成了中國西部著名的「Y」字型構造格局,隧址區大地構造背景即處在該「Y」字型構造之三岔口交接部位的NE側,但其總體構造格局仍受NE向龍門山構造帶控制(圖2-1)。

表2-2 工程區地震動參數Tab.2-2 Earthquake parameter in the study area

⑷ 中國有多少個地質隊四川有多少個

地質隊是 就是地質勘查的隊伍。有的單位叫院之類, 中國有1000多家,你可以 四川專 很多地質隊論壇 也就屬是我錄入的有這么的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成都]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1地質隊[成都、廣漢] 四川省地質礦產開發局108地質隊[崇州]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九地質隊[成都]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2地質隊[宜賓]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O五地質隊[都江堰] 四川省地礦物資總公司[成都]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八二大隊[德陽]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成都]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西北地質隊[綿陽]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三地質隊[峨眉山]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3地質隊[瀘州]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眉山]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7地質隊[樂山]

⑸ 銅街子電站壩基地質結構的地質力學模擬研究

1 前 言

銅街子電站是目前正在施工的大渡河上最下游一個階梯電站,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地質勘探發現,作為壩基的主要持力層玄武岩體中發育有多組層間、層內錯動面和中、緩傾斷裂體系。這顯然是電站主體基礎工程的關鍵問題之一。

由於上述勘探結果與一般地質構造的特徵有所不同,地表又未見這套斷裂的露頭,因而對這一成果的可靠性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和設計工作者懷疑這一套特殊斷裂體系的存在,認為是一些層間錯動面所構成。為了對地質勘察成果作出驗證,進一步了解軟弱結構面的空間分布及其力學性能、形成機制,以指導進一步勘探、設計和施工,1984年9月至1985年5月成都地質學院應水電部成都勘察設計院的要求開展了相似材料地質力學模型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工作。

通過深入分析和反復試驗,我們採用了一些特殊手段,使模型試驗和同時進行的數值模擬均取得了滿意的結果,且二者對照相當吻合。該成果不僅深化了勘測、設計單位對壩基地質結構的認識,而且引起了施工部門的重視,使施工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爆破超程、掉鑽、漏水、壓水試驗反常等)得以正確解釋。這項成果的主要結論和建議已為有關部門採納。1987年8月,電站施工的基坑開挖揭露了壩下地質結構,其實際情況與模擬成果非常接近。

2 壩區地質條件簡述

2.1 地層岩性

電站壩址區河谷開闊,出露基岩為上二疊統的峨眉山玄武岩(P2β)和砂彎組(P2s)砂、泥岩。峨眉山玄武岩具五次噴溢輪回,可分為五大層,各大層間沉積了一套厚度一般不大於1m的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積過渡相沉積物,該沉積層受後期擠壓發展為層間錯動帶。擬建的混凝土重力壩坐落在第五層玄武岩(P2β5)底部。現將與本課題有關的地層岩性簡列於表1中。

表1 地層岩性簡表

2.2 地質構造

本區大地構造上處於川滇南北構造帶與四川盆地北東向構造帶交接部位。區內發育一系列舒緩褶皺,他們兩翼岩層平緩,傾角一般小於20°。壩址區處於順大渡河發育的近南北向喻壩背斜的向北傾伏端,岩層總體產狀為:走向北西50°~70°,傾向北東,傾角6°~8°(圖1)。在背斜軸部順河發育一對中、緩傾角對沖斷層(F3、F6),分別傾向兩岸,破碎帶厚度1~3 m,垂直斷距2~6 m。此外,緩傾角的層間錯動面 C4、C5及層內錯動面 Lc也較發育(參見圖11),Lc的發育程度各部位不盡相同。

圖1 電站壩區區域地質圖

3 模型設計

3.1 受力條件的確定

如前所述,研究對象處於一順河發育的背斜核部,如圖2所示。圖中令Z軸與褶皺軸平行,很明顯,X、Y、Z方向分別與褶皺形成時構造應力的三個主應力σ1、σ3、σ2一致。現平行於XOY面截取一單位厚度來研究,顯然其內各點的應力和應變分量(或位移分量)與坐標Z無關,屬平面應變課題。其控制性邊界條件為:

圖2 原型力學環境圖

地殼淺表圈層與人類工程

式中:X、Y分別為截體表面沿x、y方向的面力分量;V、W分別為y、z方向位移分量;l、m為方向餘弦。

3.2 模型幾何圖形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與褶皺軸相垂直的地質剖面(參見圖11)可作為平面課題中模型設計的幾何依據。但應指出,圖11所示為經過構造變動、河流侵蝕等內、外地質營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本課題要研究的是再現這些作用的過程及其造成的結果。考慮到背斜軸與河谷方向的一致,背斜的形成很可能與河谷的侵蝕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據此在確定背斜形成初期上覆蓋層的厚度時,參考了河谷地帶夷平面和階地的高程,將河谷以上蓋層厚度確定為50m。

研究表明,固體層狀介質受力發生彎曲時,其褶皺波長與板梁厚度間具有如下關系:

地殼淺表圈層與人類工程

式中:L 為褶皺波長;H 為板梁總厚度;E 為主幹層彈性模量,Eˊ為周圍介質層彈性模量;n 為分層層數。參考這一公式,如假定 E 為10×103M Pa,Eˊ為3×103M Pa,設 n 為5層,並近似視為等厚層,則有:

地殼淺表圈層與人類工程

即最易發生褶皺的波長為其厚度的1.56倍。小比例尺試驗還顯示背斜隆起部位由於種種原因也是隨機的。

本次試驗將起始模型設計為如圖3所示的舒緩褶皺,其中心部位為一傾角2°的背斜,模型寬(L0)96cm,高(H0)58cm,=1.65。

3.3 物理、力學參數選擇

根據試驗資料,出於明顯的考慮,試驗採用了高於岩體低於岩塊的力學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選用參數表

圖3 模型幾何形狀設計圖

3.4 相似關系

本課題要求滿足相似關系的物理量有:

地殼淺表圈層與人類工程

其關系由下式確定:

地殼淺表圈層與人類工程

式中:C為相似系數,L、γ、σ、E、μ、R、σt、c、f分別為幾何尺寸、容重、應力彈性模量、泊松比、抗壓強度、內聚力、摩擦系數,P代表原型,m代表模型。

本試驗幾何比選擇為250,容重比為1。其他各物理量的比例系數也隨之確定。模型及其材料物理力學參數確定如表3所示。

表3 模型物理、力學參數表

4 模型材料及模型製作

4.1 模型材料

本試驗選擇了重晶石粉(80%)、氧化鋅粉(12%)和石蠟油(8%)三種原料的拌合物作為制模材料。根據ISMES(即義大利結構模型試驗研究所)的資料和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適當調整三種原料的配比和成模壓力,可以得到系列物理、力學性能有所差別的模型材料,用於模擬不同性能的原型材料。

為選擇合適的配方和成模壓力,試驗中用特製的制磚裝置和擊實儀壓製成不同密度的模塊,並測得有關參數,經反復試驗加以確定。模擬軟弱面C4、C5的材料採用厚度為0.01mm的鋁箔和滑石粉,將少量滑石粉均勻地夾於兩層鋁箔中,可將摩擦系數降低至0.25左右。

採用常規方法測定模型材料的單軸抗壓強度、抗剪強度、容重。鑒於材料過軟難以用常規方法測定其變形,本次試驗中採用激光散斑方法測定材料變模。材料的各項指標與表3十分接近。

4.2 模型製作

根據模型受力條件和幾何圖形專門設計和製造了試驗裝置,並採用分層夯實法製成模型。夯實工藝事前由一系列擊實試驗來確定。模型兩側裝上5cm厚的剛性承壓板,前後兩面裝上鋼化玻璃,夾上夾具。在模型與試驗裝置的所有接觸面上都採取了相應降低摩擦的措施。

5 載入、量測裝置及其技術

5.1 載入裝置及其技術

在式(1)所示受力邊界條件中,只有 X=兩表面上存在著 X 方向面荷載,其分布如圖4所示。為了獲得這種梯形荷載,在模型兩側(X=)面的加壓板上安裝上、下兩排千斤頂,分別由兩個油泵供油(圖 5)。這里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由於層狀固體介質受力彎曲時,其邊側將因層間錯動而產生如圖6所示狀況,因而如果直接用剛性承壓板傳壓於模型,必將限制這種錯動。故在模型設計時擬定使背斜兩側分別與半側向斜相接,利用向斜軸面兩側位移場的對稱性,將剛性承壓板設在向斜軸面處(如圖7所示),半側向斜在此相當一個傳遞荷截的過渡層,以保證中央背斜部位變形破壞情況更加符合實際。

圖4 面力 X 分布圖

圖5 試驗裝置全景

圖6 層狀固體介質受力彎曲時的情形

圖7 載入位置示意圖

5.2 量測技術

為了直接觀測變形破裂全過程,模型被夾在兩塊鋼化玻璃之間,並用兩具鋼支架夾緊,通過玻璃可直接觀察變形破裂的全過程。實踐證明在模型與玻板間塗上少量凡士林和潤滑油可顯著降低兩者間的摩擦阻力,從而保證透過玻璃板所見變形破裂跡象代表模型變形實際情況。

為測得變形破裂較為精確的數據,在模型的一側表面上用靜電法印上每毫米兩根的細方網格,可詳細鑒別裂紋性質,錯距以及生成次序和生長方向等。模型的另一側表面上,對不同層次塗上不同色,用錄像直接記錄了變形破壞演變的全過程。

6 試驗程序及結果

6.1 試驗程序

試驗分為預壓(第一級荷載)、第一級荷載保持、第二級荷載、第二級荷載保持、第三荷載、鬆弛、河谷卸荷幾個階段進行。

預壓是在正式載入前向模型施加的第一級低水平荷載,定為0.017MPa,並保持1h,使載入系統與模型緊密接觸。第二級荷載在小於0.1MPa的條件下穩壓至變形,破裂相對穩定為止,以便觀察荷載與變形破壞發展的相互關系。第三級荷載加至模型中形成的褶皺與原型中相應部位的岩層產狀傾角相同。然後停止供油,控制載入邊界(即 X=)兩面的 X 方向位移,模型於此時發生鬆弛,最後在 0.1MPa的恆定荷載下模擬河流侵蝕條件下的變形破壞過程。

6.2 試驗結果

試驗中分別以0.007MPa/min和0.0025MPa/min的速率施加二、三兩級荷載,其結果如圖8所示。鬆弛一周後進行人工刨蝕,模擬河流侵蝕下切,最終試驗結果模型構造格架如圖9所示。圖10是模型卸荷回彈位移矢量及卸荷范圍示意圖。

圖8 河谷卸荷完成前模型照片

據試驗成果還對岩體斷裂發育程度進行了分區(圖10)。其中B區為位錯碎裂帶,系河谷兩岸谷坡卸荷帶,其破壞機制主要為滑移-壓致拉裂。由於該區內層內錯動面十分發育,河谷卸荷作用又使得岩體沿這些軟弱面向臨空方向發生滑移而形成廣泛分布於該區的壓致拉裂面。加之原有斷裂的切割,該部分岩體比較破碎。A區為隆折拉裂帶,這是河谷以下區域,岩體以彎曲-拉裂為其主要破壞方式。由於河谷形成後該處應力集中,σx陡增、σy減小,使本區在卸荷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向上隆起並伴有沿原有軟弱面的錯動。因該區受兩側逆向斷裂所限,受擠壓隆折的岩層中仍有可能儲存一定的應變能。

圖9 試驗結果模型構造格架總圖(左右岸相反)

圖10 卸荷回彈情況及斷裂發育程度分區示意圖(左、右岸相反)

7 數值模擬成果簡介

在地質力學模擬的同時,對該課題進行了有限元數值模擬。計算中採用的幾何圖形、物理力學參數與地質力學模擬相同。計算結果與地質力學模擬的結果所反應的情況相當吻合。

8 研究成果的驗證

圖11 基坑開挖後的壩址區實測地質剖面圖

1987年8月底,銅街子電站基坑開挖將地質構造基本揭露。F3斷層傾向右岸坡內,傾角約30°(圖1),相當於地質力學模擬中(圖9)的Ⅰ1斷裂;F6斷層傾向右岸,傾角25°左右,相當於圖9中的Ⅱ2斷裂。層內錯動面Lc廣布於P2β5下部,相當於圖9中的Lc,實地考察中見到其中夾有礫石,有的嵌合緊密,有的已被壓裂,這反映了Lc的後期錯動情況。將電站施工地質組與基坑開挖後實測的地質剖面圖(圖11)與圖9對照,可見地質力學模擬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十分接近,證明了這項模擬在理論、技術等方面的可靠性。

9 結束語

本項研究取得以下成果和認識:

(1)模擬了一種可稱之為「淺生時效變形」構造形成的全過程,並為論證這類構造形成演化的力學機制提供了依據,有關這方面的綜合研究另有專文討論。

(2)根據模擬試驗將壩區岩體按變形破裂狀況劃分為若干單元,為論證壩區岩體穩定提供了依據。

(3)試驗中採用的一些設計、制模方法和測試技術可供同類試驗參考。

⑹ 四川地質地貌旅遊資源有哪些具體一點

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四川有世界遺產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卧龍、黃龍、稻城亞丁)。
四川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4處,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國家A級旅遊景區156家(其中5A級10家,4A級130家),有「中國旅遊勝地40佳」5處。峨眉山、九寨溝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四川共建自然保護166個,面積89100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8.4%,卧龍、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白水河、黑水河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作為大熊貓世界自然遺產地最精華區域,也已進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10年森林公園經營總面積74.1萬公頃,佔全省面積的1.5%。2013年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園121處,國家森林公園33處。
四川地質構造復雜、地質地貌景觀豐富,已發現地質遺跡220餘處,有興文和自貢2處世界地質公園(自貢恐龍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為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國家地質公園1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其數量居全國前列。
四川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1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6處。

⑺ 峨眉山的岩石有哪些種類

① 火成岩 也稱岩漿岩.來自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在不同地質條件下冷凝固結而成的岩石.當熔漿由火山通道噴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稱噴出岩或稱火山岩.常見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紋岩等.當熔岩上升未達地表而在地殼一定深度凝結而形成的岩石稱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花崗岩、輝長岩、閃長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崗斑岩、輝長玢岩和閃長玢岩是常見的淺成岩 .根據化學組分又可將火成岩分為 超基性岩 (SiO2 ,小於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於65%)和 鹼性岩 (含有特殊鹼性礦物,SiO 2 ,52%~66%).火成岩佔地殼體積的64.7%.
② 沉積岩 .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物質、火山碎屑、有機物及少量宇宙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層狀岩石.按成因可分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學岩(包括生物化學岩).常見的沉積岩有 砂岩 、凝灰質砂岩、 礫岩 、粘土岩、 頁岩 、 石灰岩 、 白雲岩 、 硅質岩 、 鐵質岩 、 磷質岩 等.沉積岩佔地殼體積的7.9%,但在地殼表層分布則甚廣,約占陸地面積的75%,而海底幾乎全部為沉積物所覆蓋.
沉積岩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具有層次,稱為層理構造.層與層的界面叫層面,通常下面的岩層比上面的岩層年齡古老.二是許多沉積岩中有「石質化」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生存、活動的痕跡-----化石,它是判定地質年齡和研究古地理環境的珍貴資料.
③ 變質岩 .原有岩石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類型的不同,可將變質岩分為5類:動力變質岩、接觸變質岩、區域變質岩、混合岩和交代變質岩.常見的變質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閃岩、片粒岩、榴輝岩、 混合岩 等.變質岩佔地殼體積的27.4%.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等物理性質,是建築、鑽探、掘進等工程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是各種礦產資源賦存的載體,不同種類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礦產.以火成岩為例,基性超基性岩與親鐵元素,如鉻、鎳、鉑族元素、鈦、釩、鐵等有關;酸性岩與親石原素如鎢、錫、鉬、鈹、鋰、鈮、鉭、鈾有關;金剛石僅產於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鉻鐵礦多產於純橄欖岩中;中國華南燕山早期花崗岩中盛產鎢錫礦床;燕山晚期花崗岩中常形成獨立的錫礦及鈮、鉭、鈹礦床.石油和煤只生於沉積岩中.前寒武紀變質岩石中的鐵礦具有世界性.許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如北京的漢白玉(一種白色大理岩)是聞名中外建築裝飾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壽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藝美術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築材料.許多岩石還是重要的中葯用原料,如麥飯石(一種中酸性脈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葯用岩石.岩石還是構成旅遊資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異洞都與岩石有關.我們祖先從石器時代起就開始利用岩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衣、食、住、行、游、醫……無一能離開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愛石已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而逐漸變成廣大群眾生活的組成部分.

⑻ 峨眉山玄武岩的含礦性

溢流玄武岩是一個富銅的地球化學塊體,也是一地球化學急變帶,為銅成礦提供了物質和構造控制。

筆者測定了I-I』(EmH-),II-II』(LTC-)剖面上玄武岩的銅含量(表2-2,圖2-2)。I-I』剖面上58件岩石樣品除2件受礦化蝕變外,其餘56件樣品的銅含量呈正態分布於30.4~332μg/g,平均值為185μg/g(圖2-3,58件平均值200.7μg/g);塊狀玄武岩除高值點546μg/g外,其餘28件樣品的銅含量為69.1~294μg/g,平均值為203.1μg/g;杏仁狀玄武岩除高值點734μg/g外21件樣品的銅含量為32.1~332μg/g,平均值為176.2μg/g;紫色凝灰岩4件樣品的銅含量為30.4~250μg/g,平均值為102.5μg/g;火山角礫岩3件樣品的銅含量為126~313μg/g,平均213.7μg/g。可見塊狀玄武岩、杏仁狀玄武岩和火山角礫岩銅含量相近,凝灰岩銅含量低。從圖2-2可見,峨眉山玄武岩第二、三岩性段中銅含量變化不大,但是第四岩性段中銅含量變化很大,從低於平均值(185μg/g)到工業礦化品位值均有。總體上,玄武岩中銅含量高,可能是本區玄武岩型銅礦的有利來源,但銅含量不存在隨岩漿演化從早到晚富集的趨勢。事實上,杏仁狀玄武岩比塊狀玄武岩銅含量稍低,變化范圍大,表明氣孔的溢出使銅稍有貧化(圖2-4)。

表2-2 玄武岩的銅含量

續表

續表

注:測試方法為火焰原子吸收法。EmH樣號采自小寨向斜南東翼玄武岩剖面,測試工作在中國地質科學院測試所完成;LTC樣號采自茂林向斜北西翼玄武岩第四岩性段剖面,測試工作在長安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系實驗中心完成。

圖2-2 玄武岩剖面上銅的含量變化

圖2-3 玄武岩銅含量直方圖

圖2-4 剖面上不同類型火山岩銅含量對比

⑼ 求:2009年的四川的設計研究院名錄

四川內江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地質測繪院
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紡織工業設計院(四川省紡織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古黃建築園林設計院
四川省化工設計院
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
四川省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交通廳內河勘察規劃設計院
四川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
鐵道第二勘察設計院
西南交通大學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成達化學工程公司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建築設計院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總公司(集團)
中國建築西南勘察研究院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中國輕工業成都設計院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建設集團成都勘察研究總院
中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自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自貢市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巴中市建築勘測設計院
巴中市崢嶸建築工程地質勘察有限公司
成都濱江建築工程設計院
成都長源建築設計事務所
成都廣川消防工程實業有限公司
成都化工研究設計院
成都教育建築設計院
成都軍區空軍勘察設計院
成都君山建築裝飾工程實業有限公司設計事務所
成都獅王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成都市丑小鴨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市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成都匯源裝飾工程公司
成都市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
成都市人防建築設計所
成都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
成都市溫江建築工程勘測所
成都市市新都城建勘察測繪有限公司
成都四海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成都通信勘察設計院
成都文化裝飾工程中心
四川興蜀股份公司
成都興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崇州市建築研究勘測設計院
川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院
達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德陽地質工程勘察院
德陽二重工業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德陽市建築規劃勘測設計院
地礦眉山工程勘察院
都江堰市建築勘察設計院
甘孜州建築勘測設計院
廣漢市建築勘測設計院
廣元市建築規劃勘測設計院
核工業建中設計院
核工業西南德陽二八二工程勘察公司
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設計所
江油市建築規劃勘測設計院
樂山市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涼山州建築設計研究院
涼山州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零八一建築勘察設計院
眉山市建築設計院
綿陽絕緣工業工程設計研究所
綿陽市川交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
綿陽市第二建築勘測設計院
綿陽市涪城區地質勘察公司
綿陽市海辰工程師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綿陽市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內江市第二建築設計院
農業部成都能源環境工程設計所
攀鋼集團礦業公司設計研究院
攀枝花市交通設計研究院
彭州市建築勘測設計研究院
雙流縣建築設計院
四川奧地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超輝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創視達建築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四川德陽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東方電站成套設計研究所
四川東華工程設計所
四川公路工程設計院
四川國恆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四川宏吉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華西建築設計院
四川科建地基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涼山地質勘察施工公司
四川山大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四川建築鎮建設規劃設計所
四川省城鎮建設設計所
四川省西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達州市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院
四川省地方建築勘測設計院
四川省電子工程設計院
四川省廣漢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海峽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院
四川省建築風景園林設計院
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分院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路況隊
四川省九O九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樂山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樂山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四川樂山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糧食勘察設計所
四川省涼山州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四川省煤炭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綿陽川西北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南充市建築勘察規劃設計院
四川省南充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內江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商業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什邡市建築勘察設計院
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
四川遂寧市建築勘測設計院
四川省天藝裝飾設計事務所
四川省拓維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溫江縣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五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省西南岩土工程公司
四川省雅安市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隊
四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醫葯設計院
四川省宜賓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宜賓市水利電力建築勘測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自貢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瀘洲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石油輸氣設計院
四川蜀都建築勘測設計事務所
四川蜀康地質勘察工程公司
四川蜀西地質工程勘測院
四川天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通信科研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土木建築設計院
四川西昌攀西地質質勘察院
四川屹華建築設計事務所
四川中林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
四川眾恆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遂寧市惠美岩土地質勘探有限公司
鐵道部科學研究西南勘察設計
鐵二局勘測設計院
西昌市建築勘測設計院
西南石油學院設計研究院
新都城建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雅安公路設計院
雅安市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宜賓市建築勘察設計院
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勘測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勘測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勘察設計院
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
自貢電力設計院
自貢市給水排水設計研究所
自貢市礦鹽礦山開發設計院(四川鹽業地質鑽井大隊)
自貢市輕工業設計研究院
自貢市水利電力建築勘測設計院
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院
瀘州市水利電力建築勘測建築設計院
瀘州市建築勘 測設計院
瀘州自力勘測設計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建築設計院
安縣建築規劃勘察設計所
巴中市城市燃氣規劃設計所
巴中市交通規劃勘測設計院
巴中市水利電力勘察設計院
蒼溪縣慧源建築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蒼溪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長城建築設計所
長寧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成都長風游樂工程研究所
成都成華水利電力工程設計所
成都川電廣告裝飾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大學建築設計所
成都電業局電力勘察設計院
成都多維設計事務所
成都鋼鐵廠技術開發中心
成都宏基設計事務所
成都華光研究設計院
成都華建勘察工程公司
成都建材建築設計所
成都利達建築設計事務所
成都美的建築裝飾設計所
成都南方美爾建築裝飾設計事務所
成都前鋒建築工程設計所
成都上林設計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市本固工程勘察事務所
成都市大可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市都江堰工業區勘察設計所
成都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
成都 市 華森建築裝飾設計所
成都市華中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成都市建工科學研究設計院
成都市建設學校設計所
成都市建新建築設計事務所
成都市建築工程設計所
成都市傑奧裝飾有限公司
成都市金牛區建築設計室
成都市錦江建築設計所
成都市麗適建築設計事務所
成都市龍泉驛區城鄉建設勘測隊
成都市龍泉驛區建築設計室
成都市青白江區工程勘測所
成都市青白江區建築工程設計室
成都市青羊區建築設計所
成都市市政工程公司勘測分公司
成都市雙流縣工程地質勘察隊
成都市武侯區建築工程水文地質勘察隊
成都市新材房屋開發總公司設計室
成都市沼氣科學研究設計所
成都蜀海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
成都泰來裝飾設計事務所
成都田園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萬圖石油儲運工程設計事務所
成都亞林古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成都永光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圓成實業有限公司
成都金鑫盛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川西北氣礦規劃設計室
川西南礦區工程設計研究所
達縣城鄉規劃建築設計室
達州電力設計院
達州市市政工程設什所
達竹礦務局工程勘察設計室
大竹縣勘測設計隊
丹棱縣建築設計室
德陽電業局設計院
德陽市城鎮建築規劃勘測設計所
德陽市公路設計研究院
德陽市宏墓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德陽市華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德陽市錦陽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德陽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隊
德陽市新能源技術開發服務公司能源環保建築工程設計室
德陽市旌陽區天然氣公司設計所
東方電機廠設計室
東風電機廠建築設計室
都江堰風景園林設計院
都江堰市勘察測繪公司
峨眉山川投峨鐵設計研究院
峨眉山地質工程勘察所
峨眉山工程地質勘察隊
峨眉山市建築勘察設計院
富順縣規劃建築設計勘察研究所
甘孜州公路局勘察設計隊
甘孜州水利局勘測設計隊
龔嘴發電廠小型水利電力綜合設計室
古藺縣建築設計室
廣安廣信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廣安市公路勘寨設計院
廣安市教育建築勘測規化設計室
廣安市市政勘測規劃設計所
廣漢廣達建築設計事務所
廣漢市規劃市政工程設計所
廣漢蜀星建築設計事務所
廣元電力設計院
廣元廣旺勘察設計所
廣元市朝天區建築規劃勘測設計所
廣元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廣元市利州建築勘察設計所
廣元市中區建築規劃設計院
國營八一四廠設計室
航空航天工業部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建築設計所
核工業西昌工程勘寨公司
洪雅縣建築設計室
華奎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夾江縣建築設計室
劍閣縣城鄉規劃建築設計所
劍閣縣水利電力綜合勘測設計隊
江安縣城鄉建築設計室
江油市九O三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江油市林恆裝飾有限公司
江油市水利電力建築勘察設計所
金堂縣建築勘測設計所
金堂縣市政園林設計研究所
井研縣建築設計室
樂山海能電力設計事務所
樂山三九長征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
樂山市建築設計所
樂山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樂山市全地地質勘察所
樂山市民用建築設計所
樂山市沙灣區建築設計室
山市園林設計所
樂至縣城鄉建築勘測設計室
樂至縣地質勘察設計事務所
涼山州城鄉建築設計所
涼山州公路工程勘寨設計事務所
涼山州建築設計所
鄰水縣建築設計院
羅江縣博瑞建築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眉山車輛廠建築設計室
眉山市東坡區建築勘察設計所
米易縣水利電力局勘測設計隊
綿陽電力設計所
綿陽公路養護管理總段設計室
綿陽市朝陽建築設計所有限公司
綿陽市城市規劃設計院
綿陽市城鎮給排水設計所
綿陽市創美裝飾有限公司
綿陽市道寄裝飾裝修有限公司
綿陽市涪江建築設計所
綿陽市涪興建築設計所
綿陽市匯雲裝飾裝修有限責任公司
綿陽市建築設計事務所
綿陽市蔚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綿陽市政工程勘測設計院
綿陽市致信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綿陽市築誠裝飾裝修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綿竹市宏大建築規劃設
南部縣建築勘察設計所
南部縣水刊電力勘測設計隊
南充創意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南充電業局電力設計院
南充充霓虹裝飾廣告工程有限公司
南充市高坪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南充市嘉陵區建築規劃設計室
南充市輕工建築規劃設計室
內江電力勘察設計院
內江交通勘察設計院
內江市地質勘察基礎處理隊
內江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室
內江鐵道建築設計室
攀枝花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
攀枝花電業局勘測設計處
攀枝花煤礦勘察設計院
攀花市風景園林設計室
攀枝花市仁和區建築設計室
攀枝花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攀枝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室
彭山縣城鄉建築設計室
彭州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蓬安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室
平呂縣建築規劃設計所
蒲江縣城建設計室
青神縣建築設計室
渠縣建築工程設計室
仁壽縣建築設計事務所
仁壽縣建築設計所
榮縣建築勘察設計研究所
三台縣工程勘測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三台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室
射洪縣建築勘測設計所
射洪縣建築設計事務所
什邡市建築設計所
四川愛心建築設計所
四川別格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瑞康建築設計院
四川川投長鋼集團設計所
四川工業學院建築設計研究所
四川廣安市永立工程地質勘察有限公司
四川廣德建築設計事務所
四川廣漢東嘉建築工程設計院
四川恆泰勘察岩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鴻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服務分公司
四川華西建築設計事務所
四川火炬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簡陽華西建築設計所
四川建能遞變電勘測設計事務所
四川金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設計科研所
四川南充京玖園林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山川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巴蜀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長寧縣精益建築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建築設計研究室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究所
四川省達州市公路規劃勘測設計所
四川省達州市建築工程總公司設計處
四川省大竹縣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德陽市化工設計院
四川省第六建築工程公司設計室
四川省都江堰市精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省峨眉山市綏山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高縣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古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廣安市建築勘察規劃設計院
四川省廣漢市城市勘察測繪中心
四川省國防科技工業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華威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省簡陽市城鄉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建三公司設計所
四川省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建築技術進修學院設計部
四川省主通廳第三航道工程處勘寨設計隊
四川省教育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全河工業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金江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省精細化工設計所
四川省開江縣建築規劃勘測設計室
四川省樂山市城建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樂山市教育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霄馬屏茶場設計室
四川省民欣建築裝飾有限公司
四川省甫充建工建築設所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建築規劃設計室
四川省甫充市建築勘測設計室
四川省南江縣規劃建築設計室
四川省三合縣科興岩土工程咨詢
四川省射洪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四川省石油總公司設計所
四川省蜀安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送變電工程公司勘測設計研究所
四川省遂寧市市中區建築規劃設計所
四川省天然氣化工研究院
四川省衛生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新科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新空間實業有限公司
四川省興發規劃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雅安市工程地質勘察室
四川省雅窖江木材水運局工程勘察設計處
四川省儀隴縣建築勘察設計室
四川省宜賓市水電建築勘察設計所
四川省直機關建築工程設計室
四川省中建益川建築工程設計室
四川省中江縣建築勘察設計所
四川省鄧崍市建築勘察設計所
四川省滬州化校建築設計所
四川省滬州市城鎮規劃建築設計院
四川省廬州市合江縣建築勘察設計室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礦區設計室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規劃設計所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建築設計室
四川石油管理局甫充煉油廠設計室
四川石油管理局油氣田建設工程總公司規劃設計室
四川蜀都地質工程勘察院
四川蜀泰建築設計事務所
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勘察設計所
四川五津建築設計事務所
四川信誠設計顧問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雅安精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四川宜賓紅川甫建築設計所有限公司
四川永利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制葯廠設計科
四川皓雷系統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遂寧市橋梁勘測設計所
遂寧市市中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隊
遂寧市水利電力勘察設計隊
天全縣水利電力局勘察設計隊
通江縣建築設計室
通江縣水利電力局勘測設計隊
通江縣文教建築設計室
萬源市建築設計院
旺蒼縣建築勘測設計所
武勝縣建築設計室
武勝縣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隊
五通橋區建築設計室
西充縣規劃建築設計室
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建築建材設計研究院
新津縣建築勘寨設計所
敘永縣城鄉規劃建築設計室
宣漢縣建築設計室
鹽亭縣城鎮建設勘測設計所
儀隴縣電力勘測設計室
宜賓開發區規劃勘測設計院
宜賓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宜賓市翠屏區建築勘測設計院
宜賓市公路規劃勘測設計院
宜賓市藍光環境能源工程設計室
宜賓四維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宜賓天原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
宜賓縣城鄉建築設計所
宜賓縣水利電力勘察設計隊
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設計處
營山縣建築規劃設計室
營山縣水利電力勘測設計室
岳池縣建築規劃設計室
中房集團自貢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設計室
中國第五冶金建設成都勘察設計研究所
中江縣第二建築勘測設計所
中江縣雲松建築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資陽市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資陽市公路工程勘察設計院
資陽市廣建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資陽市華升發展有限公司建築設計事務所
資陽市建築勘察設計研究所
資陽市雁江區水利建築勘察設計所
自貢東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自貢鴻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
自貢市房地產管理局建築設計室
自貢市化工研究設計院
自貢市交通勘測設計研究院
自貢市燃氣設計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